「老師沒教的日語文法・溫故知新!」
日文當中,對於別人的尊稱,有二種說法:
「〜様(さま)」
「〜殿(との、どの)」
前面同樣都會加上「人名」,那種二種說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
例:
(お客様へ)鈴木様?鈴木殿?鈴木?
(後輩への手紙)山田様?山田殿?山田?
↓
↓
參考答案
↓
↓
今天的問題是關於日文中的敬稱,
除了我們熟悉的「さん」之外,聽起來更為尊敬的還有「殿(との、どの)」「様(さま)」
那麼這二者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
.
「殿(との)」接在人名稱後方時,會唸成「どの」,這項說法感覺較古老,在從前日本用來稱呼主君,相當於中文的「〜大人」
至於「様(さま)」則會用來尊稱對方,例如「あなた様」「山田様」等等說法,
.
到了現代日文,「殿」這項用法已經較少使用,與其說是敬稱,不如說已經變成一種禮貌用語,
會用在書信,多用在「給晚輩的書信」或「政府文書」,口語中不太使用,
.
因此,
「殿」:會話中不太使用。
「様」:常用於會話中,表示對於別人的尊敬。
「殿」:用在給晚輩或同輩的書信中,或政府文書
「様」:用在給長輩的書信中,
.
問題答案是:
(お客様へ)鈴木様
(後輩への手紙)山田殿 山田(也可以,較隨興)
.
以上、ご参考に〜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8萬的網紅Show Lo's Official Channel羅志祥官方專屬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羅志祥新歌《惜命命》 雙導演加持MV 黃中平掌鏡、陳正道+小豬聯手編劇 邀阿Sa主演 方文琳、吳靜嫻客串 跨世代3位玉女掌門人合體助陣 「亞洲舞王」羅志祥新專輯『獅子吼』來勢洶洶,發行首週便勇奪五大唱片、g-music銷售冠軍,更吼破超過80%銷售百分比,締造個人新紀錄!索尼音樂趁勝追擊...
「尊稱對方」的推薦目錄:
尊稱對方 在 瑞士。瑰娜 All About Switzerland Facebook 八卦
「說你而不是您,很沒有禮貌嗎? 」
在台灣、馬來西亞或香港等說中文的地方,當你遇見長輩、上司或客戶時,你會特別以「您」尊稱對方嗎? 印象中,禮貌用法常搭配稱謂,像「XX先生,您好...」之類的,而且在書信上使用得特別頻繁。
在我們比較熟悉的英文,無論您、你或你們一律都是you。然而,很多歐陸語言的第二人稱代詞分為「您」和「你」,動詞還得跟著變化。在瑞士德語區,如德國和奧地利,兩位成人初次見面,面對長者、地位較高者或客戶時,通常使用「您」(Sie)尊稱對方。因此,最近當我發現便利商店的店員以比較親切的稱呼方式「你」(du),問我需不需要袋子時,我有點兒嚇了一跳......。
上個禮拜,我湊巧讀了一篇相關文章,解開了心中的謎團。原來,在瑞士說「你」(du)是一種趨勢。這種做法在電信公司Swisscom行之有年。現今,在人潮來來往往,充滿新鮮食品的便利商店裡,店員傾向於向客戶說「你」以營造無拘束的氛圍。(50歲以上的客戶可能得考慮一下。) 在街頭的廣告看板,可以看見以「你」字構成的文字口號。另外,也有越來越多公司內部,不分實習生或高階經理人互稱「你」。
當瑞士很多跨國企業深受英文(you)影響,大量使用「你」(du)字時,某些瑞士網友的留言讓我感到驚訝。有些人覺得以「你」(du)稱呼是很友善的做法,但多數人認為,去商店消費,被稱呼「你」(du)少了禮儀(Anstand)與尊重(Respekt),連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也這麼說。這也突顯了,瑞士是一個極度重視「禮儀」(Anstand)形式的國家,有很深的禮儀文化包袱。(很像歐洲版的日本)
你會覺得「說你而不是您,很沒有禮貌嗎? 」。
Copyright © by 瑞士。瑰娜 (歡迎分享和搶先看) #瑞士 #Switzerland #策馬特 #Zermatt
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gwenasuisse/
#2019年新書《社畜,也可以很優雅:瑞士地方太太臥底全球最高薪國家的職場必勝心法》 博客來 https://pse.is/JG69X , 金石堂 https://pse.is/JQRPC ,Kobo電子書 https://pse.is/JHUNW
--------
#我的第二本書《瑞士不一樣:顛覆你對最強小國的想像》博客來: https://pse.is/HB27D, 金石堂: https://pse.is/HMYV4
--------
#第一本書_二版《瑞士不簡單:從社會、文化、教育面向,走進瑞士緩慢的生活哲學 》博客來: https://pse.is/FBJW9 金石堂: https://pse.is/JKZJ4
---------
#妹妹緹琪的書 《瑞士慢養生活:快樂瑞士人的身體保健、心理健康與飲食日常 》博客來:https://pse.is/JDJ5C, 金石堂:https://pse.is/J7NYE
尊稱對方 在 旭文日本語學院 Facebook 八卦
【日本語小教室】
あなた的漢字寫成貴方,
那「貴様(きさま)」呢?以學日文的經驗來說,字面上加了「様(さま)」,應該是某種尊稱,但其實...
這個是很不禮貌的說法,在日常生活除了小混混或是黑道之外,就只有動漫上比較常見了。
「貴様」的中文意思是,(通常是男性)在罵對方「你這個傢伙」,非常粗魯的用法,請大家不要因為動漫上很常見,就拿出來用哦!😩😩
想尊稱對方的話,其實很簡單的在對方的姓後加上「~様(さま)」就可以囉~
書信上也可以寫「貴殿(きでん)」或是「貴方様(あなたさま)」🧐
最新日語學習平台Study Cube ⬇ ⬇
https://academy.shuwoon.com.tw/bookshelf
訂閱YouTube頻道持續學習 ⬇ ⬇
https://www.youtube.com/user/ShuWoon2013
尊稱對方 在 Show Lo's Official Channel羅志祥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羅志祥新歌《惜命命》 雙導演加持MV 黃中平掌鏡、陳正道+小豬聯手編劇
邀阿Sa主演 方文琳、吳靜嫻客串 跨世代3位玉女掌門人合體助陣
「亞洲舞王」羅志祥新專輯『獅子吼』來勢洶洶,發行首週便勇奪五大唱片、g-music銷售冠軍,更吼破超過80%銷售百分比,締造個人新紀錄!索尼音樂趁勝追擊,繼韓星孫佳人、影后舒淇2位女神跨刀助陣,第3波主打歌祭出小豬創作的台語嘻哈歌《惜命命》,MV再打美女牌,邀來3位橫跨世代的玉女掌門人:阿Sa主演小豬青梅竹馬的戀人,再由方文琳、吳靜嫻客串詮釋阿Sa的熟女與老年形象。卡司堅強、角色組合新鮮,小豬一次與3位實力派合作,勢必再讓《惜命命》MV掀起瘋狂討論!
小豬10分鐘創作嘻哈台語歌 曲風輕快MV卻反差超催淚 結局保證出乎意料
新歌《惜命命》是閩南語「疼惜你」的意思,小豬花10分鐘就寫完的台語歌,用字遣詞簡單,描述從追求、熱戀再到終老,會一輩子疼惜對方的承諾。邀來電影導演陳正道與小豬共同發想MV腳本,邀請金曲導演黃中平執導掌鏡,奇妙的是,明明是曲風輕快的《惜命命》,劇情卻故意呈現反差,相當催淚,甚至有意想不到的MV結局。從最初到拍攝結束,中平導演刻意保密不讓阿Sa、方文琳、吳靜嫻聽到歌曲,完全靠她們實力演技發揮,等殺青後才公佈《惜命命》其實是台語嘻哈歌,頓時讓3位演員相當驚訝,方文琳更脫口而出:「演了一整天,我還以為這首歌像是《家後》那種情歌耶!」3人並齊聲誇讚小豬創作的《惜命命》流暢、好聽!
阿Sa入戲太深加戲吻小豬 怪風吹掀阿Sa短裙險走光 犧牲當瑪麗蓮夢露!
小豬稍息站姿與吳靜嫻緊張對戲 《惜命命》MV週五中午12:00官方頻道首播
小豬與阿Sa穿起制服在MV中扮校園情侶,兩小無猜模樣完全無違和感,阿Sa甚至對小豬說:「我以為你是80(1980年)後出生的!」小豬笑答:「我都說我25歲,廣告才接比較多。」2人原2008年要合作電影,開鏡記者會都辦了,卻因投資方出問題而取消拍攝,這次終於在MV合作,2人直呼興奮。阿Sa更因太入戲,在小豬打瞌睡一幕,神來一筆加戲親吻他臉頰,短短1秒鏡頭超有愛!而拍攝時突然有陣強風吹過,瞬間阿Sa短裙被吹起,安全褲險走光,當時半蹲一旁的小豬衝上前以身體阻擋護花,讓阿Sa備感貼心,卻又氣又笑地說:「我差點就變瑪麗蓮夢露啦!」
邀來昔日玉女偶像方文琳、資深女演員吳靜嫻演出MV,小豬受寵若驚表示:「《惜命命》能邀請文琳姐、吳老師詮釋最關鍵的2個角色,雖然只是客串,肯定能為MV加分不少!」在片場小豬尊稱吳靜嫻為吳老師,他更不自覺以稍息站姿與吳靜嫻對戲,眾人笑他「皮繃很緊」!而吳靜嫻也誇讚小豬「很孝順、努力、有愛心,我周遭的婆婆媽媽都很中意小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J2rAZ7jozA/hqdefault.jpg)
尊稱對方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評價
淳于意,西漢的名醫,相傳他醫術精湛,能預斷人生死。雖然淳于意醫術高超,但他對病人一視同仁,並未因為對方是王公貴族就特別開診,因而得罪許多達官顯要,有人因此誣告成功,淳于意被判有罪。
淳于意只有五個女兒,當他被判以肉刑,需押解至長安時,五個女兒傷心得哭了起來,淳于意心煩意亂的抱怨:「女兒只會哭,真是沒用!要是有個兒子就好!」沒想到,最小的女兒一路跟著父親到長安,還寫了封感人的文章上書給漢文帝,漢文帝看了非常感動,不但赦免了淳于意,更廢了可怕的肉刑。這,就是著名的緹縈救父!
漢文帝赦免淳于意後,曾召見他,向他詢問有關行醫的情況。淳于意表示,自己在診病的過程中,將患者姓名、年齡、職業病因、病狀等等資料真實記錄下來,稱作「診籍」,這就是最早的病歷紀錄。因此淳于意也被人尊稱「病歷之父」。
不過,淳于意擁有高超的醫術,救人無數,他的名聲卻遠不及女兒緹縈,這也是件很令人玩味的事,大概是因為古人重孝道且輕醫術,醫生地位向來不高之故吧!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sFNJiPDfyA/hqdefault.jpg)
尊稱對方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綿綿雨粉如風飄絮,灑落於石板地上。
隨着羊腸石徑而行,兩旁植物悠悠揚揚,被修剪過的痕迹,顯得有點造作。終於走出迂迴,晃入眼眸的,是「香港公園」四個大字。水珠從牌坊滑落至花叢,細葉輕抖,對啊,下着雨呢。
回過神來,驀地前瞻一下,眼前是座白色建築物,正可擋雨。
甫踏進平房內,方發覺此乃一間茶藝館,左手邊是一條迴旋樓梯,正要舉步之際,竟傳來陣陣茶香撲鼻,剎那瞄了瞄上方的木牌,手已不禁將前方木門推開,默想着剛才的三個直度大字——「樂茶軒」。
果然,木門後,別有離塵天地。
瞳孔裏反照出一片古色,木地板鋪上一層輕蠟,門口的左方擱了數個木架,分別放了不同的茶壺、茶杯,靠牆有一貌似百子櫃般的木具,相信是安置茶葉的地方,數位身穿寶藍色長袍的茶藝師,正專注地泡水試茶。右方則是另一木櫃,一個個小圓罐整齊地排列在內,拿起一瞧,罐子上寫了茶葉的名目,裏面則放了一小撮茶葉,好讓品茗者挑選茶種。來到店子的前方,散發着濃厚中國味的正方木桌及木椅正有員工在拭淨,數個紋路相當細緻的木屏風,稍稍分間了兩至三個空間,免卻侷促,並列的數個雙門大窗透着日光,而窗框及窗花都一致地用上了木材,貫徹始終。
凡塵本歸自然
確定這是一家茶館後,一名身穿沈紅寛衣的老人步及。怎麼說,他綁起銀髮,一額清爽;圓弧的黑框眼鏡,擋不住深邃的雙眼皮,一雙明眸似乎沒有被歲月壓昏;微笑底下,連着一束白鬍子,左手把其執起一掃,對了,就像遠古的智者。伸出右手一握,他報上「葉榮枝」一名來,於茶藝界相當有名氣的他,被尊稱為老師,亦是茶館的主人。
茶館歷年廿七,說長不長。老師接過茶藝師的茶,小嘗一口,緩緩道出每晨試茶乃茶館的傳統,重點是水。香港不吃香,水質一般,即使採用了優質的濾水器,每天仍要先確保水味如貫,方放心泡茶。地方各有優劣,本是自然,盡本份泡出一壺好茶,就是尊重天然、順應自然。說起這一點,就關乎茶館成立的原因,其實有些少因緣。
早於八十年代,老師跟維他奶的創辦人羅桂祥合作,賣紫砂茶壺維生。當時是一九八六年,對茶道還是一知半解的他,遇上了他的啟蒙者,亦即是他的員工。這名員工來自安溪,家族以種茶維生。一次機緣,他帶老師到故鄉去,踏上茶山一刻,完全震撼了。高山雲霧,地方唯美不在話下,最大的感動,來自茶農認真的精神。當時做茶葉很樸素,由種植、採收、挑葉、搖茶、發酵、殺青,到包裝都一手一腳、一板一眼,沒有機器輔助,一切講求天時、地利、人和。由一個普通的飲品,變成有生命的東西,不單好喝,不是完美,但有一種個性,猶與大自然結合。說起,他仍覺激動:「好感動,嗰刻我發現,呢樣先係人所追求嘅嘢。」那個年代,茶種不明確,某地的普洱、哪方的水仙,反正各類茶葉全都由政府先收購,再混合出售。於是,老師帶了好些茶葉回港試賣,發明了「單採」這個名詞,明確地劃分了地區及茶類。流傳間,大家覺得這概念很好,引發他開創了樂茶軒。
老師呷下第二杯茶之時,已見有客人步進茶館,時間尚早,多為品茗而來。放下玻璃茶杯,他徐徐站起,迎賓去。
專心不染塵濁
客人是三名女士,打扮樸實,徑自走到放置茶葉的木櫃前喃喃互語。老師見狀,上前打着招呼,又拿起茶葉小罐讓各人嗅嗅。這是茶館的執着,了解客人口味,為其挑選合適的茶種,賣茶之餘,解釋何謂好茶,如何品茶、泡茶。「由八十年代起,我見盡好多茶館,而家執得七七八八,佢哋最大問題係將重心放喺食物,令茶館風味減少。」他強調,茶永遠是主角。
言談間,發覺三人有意學茶,老師於是把各種茶葉、茶具拿出,準備泡茶。用小勺子舀起茶葉一瞬,他神情忽而嚴肅起來。這是他的信念——專注。細心專注地喝,就發現味道確是不同。他把熱水壺插電,將茶的種類娓娓道來。
從前,茶葉分類很簡單,分為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及後發酵四種。現時則較講究,劃分了六大茶類。綠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及紅茶。
此刻在老師面前的,正是不發酵的綠茶,碧螺春。只見,老師於熱水壺旁邊放了一瓶溫水。不需預熱杯子,因為愈少發酵的茶葉,沖水溫度愈低。綠茶雅淡,宜用薄身茶具,他慢條斯理地把泡好的茶倒入玻璃杯中,茶的表面浮起了一層茶毫,即茶茸毛,茶毫愈多,代表茶葉愈細嫩。淺嘗一口,清香的餘韻仍於舌尖徘徊之際,老師已換上一套小巧的薄紫砂泡烏龍茶。稍稍預熱茶具,倒掉熱水後,就把屬於半發酵的青茶塞到茶壺中注水,把第一壺茶倒掉,他解釋:「唔係每隻茶都要倒走第一泡,烏龍茶第一轉茶葉未張開,唔香,所以唔要。」把茶飲盡,老師走到擺放茶葉的木櫃前,逐一解說。
手上的水仙是白茶,屬低發酵茶,宜低溫沖泡;旁邊擺放着罕有的黃茶,則屬後發酵,他一解狐疑:「等於你媽媽留菜,菜心芥蘭,我用碟蓋住,返嚟再蒸熱,菜變成黃色,咁咪係黃茶囉!」同屬後發酵的黑茶亦然,變成黃色的菜再慢慢曬乾閒置,變成菜乾,就是黑茶。往下方一看,是為人所知的普洱,即紅茶,紅茶以全發酵製作,要用高溫沖泡。見有人口水直流,老師知情地舀起一撮,返回泡茶的位置,用大熱的滾水灌滿厚紫砂壺,放入茶葉,把水柱拉高注入壺中。細心一看,茶葉比剛才的兩種茶粗大得多,故此水溫需較高,原理如煮牛肉一樣,牛肉切得薄,火鍋時熗熗就吃;如果牛肉切得厚,就需多浸兩下。這正是人云亦云的表現,原來水滾,不一定茶靚。
想當初,教他喝茶的師傅,主要是茶農,與之生活,取溪水沖茶,訓練專注,細心體會時,慢慢找到茶的樂趣、茶的精髓,繼而,才變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茶,其實是一種經驗,需要累積。這是他送別三名女士時,留下的一句話。
悲心牽動萬麈
轉身步回茶館一刻,門外剛好有人送來點心,老師見無人閒暇,於是出外交接。雨露依然連綿,他倒是一臉無所謂,與門外送貨工人核對着單據。驀地,一名挽着兩袋蔬菜的光頭男人站在身後察聽內容,見一切順利,就急步往炊煙裊裊的廚房走。老師忙畢,見店內已半滿,不慌不忙地踏入廚房。「劉經理,客人開始到啦。」他稍稍吊高嗓子,喚着正忙得不可開交的光頭漢。劉經理原來主力負責廚房及菜單。茶館雖然只賣素食,但七成的點心都是當天即包即蒸,其餘三成向某寺院叫貨。劉經理每早都需要外出挑選新鮮貨,原則是不時不吃。既然茶是主角,食物理所當然,就是配角,因此茶館每天只售約二十款點心,但選擇少,客人容易生厭,故每天都要轉換款式。至於,最令二人頭痛的,就是如何讓菜式配合醇茶,因為茶本身是一個減的元素,用來清潔口腔,素菜清淡,易致「口寡」,所以他們要不斷嘗試,例如油膩的,配普洱茶來清膩感;淡味的,就配清茶。
離開廚房,發現店裏已經近乎滿座,看來最旺場的午市已至,緊隨身後的老師開腔:「附近做嘢嘅人想食素,但附近冇素餐館,所以就會嚟晒呢度。」素蝦餃、素燒賣、豆腐餅、燉湯,一籠籠點心不息地送到席間。看着穿著整齊的上班族忙於咀嚼,使得他憶起九十年代的上環。
一九九一年至二零零二年間,茶館於上環樓梯街開業,只賣茶葉,旁邊很多老茶鋪。被嘲是黃毛小子的他,卻憑着一份慈悲,而站穩陣腳。他相信幫人要盡全力,故此,有任何人到茶舍請教茶道,即使沒有光顧,都會傾囊相授。也不求暴利。估計,全中國屬他的茶最便宜,三十八元一斤起,到現時都沒有漲價。他常跟客人直言,他們的茶並不特別名貴,並非得獎,只是好喝。清心明明,令他結識了一群「茶道中人」,因而闖出名堂。但老師強調,不要讓一片悲心受蒙騙,例如茶價未必直接反映品質,「我好討厭大陸啲小罐茶,話咩總裁飲嘅茶,世界上有幾多總裁?其實就是要令你虛榮。」有些茶賣幾萬元一斤,根本騙人。故此,他要尋根,親自到中國內地不同的茶山試茶,好茶方買,成為了全香港第一個跑茶山的人,幾乎全中國的茶山都跑過。熱心的他,更冒着生命危險去試茶。
有一次,老師到龍井向茶農買茶,碰到一個炒茶的人,二人聊開了,他就嗟嘆黃茶難求,因為做茶過程繁複,沒有幾個人做了,不料對方竟然指他的爺爺會做,老師二話不說,立即動身隨他到安徽故鄉找黃茶老人。然而,不知道是因為過於興奮而忘記,還是刻意遺忘,當年是二零零三年,正值沙士疫間,聞說此病就是從該處傳來,故被列作禁區。幸而,他最後都無病歸來,更帶來了珍貴的黃茶,對方被其誠意打動,更每年為他做茶。
從思憶中掙脫,老師揑一把汗。最令他覺得驚險的,是在眾多老行尊面前,能夠生存過來。最後,茶鋪愈做愈好,於是二零零三年投標現址,開始做茶館,如他的口頭禪「From farm to table(從茶山到桌面)」。於他而言,茶道雖盛載了很多文化及歷史,但經常把文化掛於嘴邊,終成包袱。所以他的信念是讓人快快樂樂地喝茶,故名「樂茶軒」。
回頭,他已坐於客席,與數名外國人茗茶閒聊。如斯氛圍,吸引不少遊客遠道而來,牽塵萬里。
喜捨一切如塵
送走了最後一位客人,仰首一望,已經四時許。穿戴整齊的店員,開始重新於餐桌上鋪上竹蓆,一雙筷子、一套碗碟,都有條不紊。手輕腳動,不發出一點繁音。倏地,幾位手執樂器的男女推開大門,朝老師這邊打招呼。茶館平日不做晚市,每逢周末晚則有粵曲或南音表演,很多客人特地來,邊欣賞邊享用晚膳,相當熱鬧。南音徐徐揚起,老師輕敲拍子,訴說着,表演樂隊駐場多年,早已成為老友。堅持做音樂表演,並沒有為他帶來更高的利潤,由始至終,他都只視茶舍為一個以茶會友的地方:「你想發達千祈唔好做茶,呢行能夠過到生活,維持落去已經好好。」喜捨,是他的座右銘。
喜捨,即有些東西要懂得放棄,懂得與人分享。正如要得好情誼,凡事就不能賺到盡。說實話,對年輕人而言,茶館有點老套,但老師一點沒有想過以年輕化來擴大客源:「好難將就年輕人,好似佢哋鍾意飲珍珠奶茶,但呢個係我底線,叫我畀啲化學劑你飲,我做唔到。但年輕人會長大,總有一日發覺乜嘢對自己好,佢哋需要幫助,而唔係將就。」堅持原則,就要捨棄獲利。
對於茶的執着,又豈止一二。時至今日,老師仍然會去茶山試茶,尤其是多產的地方,好茶需要發掘。當然,很多茶都不需他親自去買,畢竟,認識了十多年的相熟茶農芸芸,每年都自動替其留一批好茶,他咧嘴笑道:「而家係賣幾分老臉皮!」縱然臉皮多厚,事實上如今很多茶都買不到了,就如他一直光顧的一個茶農家庭。老師憶述,這家人做的鐵觀音非常香醇,還記得第一次到他們家中看他們做茶,一絲不苟的全手工製作,更要用腳搓茶葉,深深被他們的堅持震懾。可惜,九十年代時,茶農的兒子自殺死了,夫婦二人傷心過度,又缺少了兒子的幫忙,也就不再做茶,那種茶至今也再嘗不了,此乃茶館的一大缺失。
只是,不捨不捨,還需捨。
被傷痛籠罩着的老師,略帶蒼然。睿智的光芒稍熄,暴露了六十有七的點點老態。茶館雖好,人卻會衰。說到傳承問題,他確實沒有頭緒。第一,有興趣的人不多;第二,懂茶的人不多,但最令他憂心的,是感情關係轉移問題:「茶農老,我又老,佢哋嘅接班人同我嘅接班人可唔可以共處,都係未知之數,老啦,唔可以帶走任何嘢,咁交畀邊個呢?」他自覺唯一能做的,是讓人感到茶館有生命力,畢竟誰願意接手一間小店?碰巧,最近大館邀請他去開店,自嘲一把年紀;一把鬍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一把衝勁;一把茶壺,最後把心一橫就去做。他,就賭一鋪。
揑着鬍子,智者深知世外桃源,虛無縹緲。何不暢飲一杯,暫洗風塵,於此天地胡哼亂唱,一番逍遙。
明天的事,明天了。
金鐘樂茶軒
地址:金鐘香港公園羅桂祥茶藝館地下
電話:2801 7177
營業時間:10am-8pm(星期日至五);10am-9pm(星期六);每月逢第二個星期二休館
詳情: http://bit.ly/2NuvBHi
中環樂茶軒
地址: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1座G06-07鋪
電話:2276 5777
營業時間:11am-11pm(全年無休)
詳情: http://bit.ly/2Nq1gte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bBJixJWFZQ/hqdefault.jpg)
尊稱對方 在 韓國人不知道對方的名字,那通常都怎麼稱呼對方呢?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大家好?呷飯沒?哇係韓勾郎老師!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稱呼第一次見面的韓國人的方法!希望今天的影片對你們會有幫助!謝謝大家,都是你們 ... ... <看更多>
尊稱對方 在 有哪些用語是對別人的敬稱或尊稱 - Mobile01 的八卦
今天看到報紙,才知道小朋友不知令尊、令堂是何意,我也想整理一下,教給自己的小朋友。 ... 還有沒有其他的用語?? ... 令堂..不是對對方母親的尊稱嗎? 也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