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就是事實的真相。
過去十年,臺北市政府核發給建商的容積,市價是654億元,但換到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公告地價僅250億,我相信,真正到這些公保地主手中的錢,一定遠小於這個數字。
這中間遠超過四百億元的價差跑到那裡去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是誰搬走人民的乳酪?真相是,中央政府在民國93年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容積移轉」公式,讓財團有機可趁,例如萬華區一坪的道路用地,可以換內湖八坪的樓地板面積,既沒有公開透明的機制,也沒有有效的管理辦法,超過四百多億的價差,就這樣流到「有辦法」的人手中了。
因爲沒有管理,導致容積與公保地的失衡,內湖就是個最經典的例子。內湖的道路壅塞不是交通問題,而是都市計畫失敗。
過去十年,政府在內湖核發了5.83公頃的容積,卻只換回0.13公頃的道路用地(公保地)。容積越多、代表住的人也越多,但道路面積卻沒有跟著增加,交通當然會打結。
其實這樣的容積移轉,從頭到尾都是騙局,因為根本無法解決公保地徵收的問題,反倒讓財團有機可趁。即使我們採用原先100%代金制的計畫,也要花一千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徵收全部的公保地。
在議會通過維持50%捐地、50%代金制現狀的情況下,臺北市政府會用行政手段來控管核發容積,避免都市計畫失衡,並將收取的50%代金,全數用於標購公保地,優先保障公保地主權益。
數十年不曾面對的問題,我們也要面對。臺北市政府將會主動拜會內政部、立法院討論容積移轉的解決方案,並要求中央儘速修正公式,從源頭封住法律漏洞,而不是讓各縣市政府自己傷腦筋。
找出真相後,我們會努力,讓人民的乳酪不再被掠奪。
#誰搬走了人民的乳酪
#進步價值光榮城市
#市政老實說
---
Youtube 連結
https://youtu.be/eMssD6ESjBU
註:內文第一段「換到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公告地價僅250億」勘誤,應為投影片內容提到的「公告現值」,而非「公告地價」,特此更正。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柯文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就是事實的真相。 過去十年,臺北市政府核發給建商的容積,市價是654億元,但換到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公告地價僅250億,我相信,真正到這些公保地主手中的錢,一定遠小於這個數字。 這中間遠超過四百億元的價差跑到那裡去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是誰搬走人民的乳酪?真相是,...
容積移轉最小面積 在 Sway房市觀測站 Facebook 八卦
【買車位注意/上】內政部拿車道試刀 減少無買車位者分配到不合理公設
房市升溫、房價居高不下,民眾買房當然要計較有無虛坪,有不少民眾質疑房子坪數被灌水,讓建案「公設比」過高問題再受關注。內政部開始研究如何降低虛坪,將先從「車道面積」試刀,要減少「沒買停車位者」分配到不合理的地下室公設,預計下半年推動。
先前瓏山林建設在大台北地區的不少建案,就因在預售屋買賣契約中,並未揭露「車道」屬公共設施的資訊,直到交屋時才把車道面積分給住戶,並要求補交價款,讓沒購買停車位的住戶也要多付錢買公設,後經住戶檢舉,被公平交易委員會裁罰上千萬元。
車道由買車位人還是全體共同分擔? 買賣契約寫清楚
業界人士說,一般建案的停車場車道,有些由買車位的人共同分擔,也有些由所有住戶共同分擔,重點是看買賣契約有無寫清楚,不能隱匿重要交易資訊。
內政部營建署長吳欣修說,建案公設比過高問題再受關注,民眾最常反映的就是「我又沒買車位,怎還分攤到這麼多車道面積公設」。他認為,地下室兼具防空避難與停車空間,現行多數建商的作法是,扣除掉所有停車位之後,剩下的車道公設面積,就由全體住戶分擔,但依照「使用者付費」原則,有買車位的人,當然要多負擔一些車道面積公設。
建案「公設比」過高問題不斷受關注,有的建案在廣告看板上都會載明公設比,尤以「低公設」的推案更會詳列數字。
不過,內政部地政司則說,雖有人沒車位,但也會用到地下一樓的垃圾間、機電設備室等,怎樣的登記規定比較合理,將繼續研究,但有車位者,確實應多分攤一點公設。吳欣修也說,現已著手檢討「建築技術規則」,會在上半年與業界充分討論,預計下半年推動此制度。
此外,另一個常被詬病的浮濫公設就是「管委會空間」,也是建商最容易作怪之處,常被建商變成圖書室、健身房、KTV、遊戲室等。吳欣修說,管委會使用空間、機電設備空間、安全梯的梯間、緊急升降機的機道、特別安全梯與緊急升降機的排煙室,這五項雖不計入容積,但其面積的總和,也不得超過該基地容積的15%。吳說,現研議兩種「適度限縮」作法,一種是整體降低這15%,另一種是限制管委會空間的比率,像是最多只能有5%。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指出,車道面積最常被建商灌水,只要地下室車位的面積設定愈少時,地下室其他部分,分攤為全體公設的面積就會愈大。
房市作家SWAY則提醒,地下室車位是最容易動手腳之處,一些看不到的角落、閒置空間,都常遭建商擅自挪用,如當成湯屋或健身房,最終還被檢舉而拆除。他建議官方應表列清楚,哪些設備屬於全體可分攤的公設。
【買車位注意/下】買房被讓價別開心太早 小心是漲在車位
聯合報 / 記者何醒邦
大台北地區不只房價貴,車位價格也令人咋舌,自有實價登錄以來,最貴的停車位落在北市信義區豪宅皇翔御琚,一個要價870萬元,近期車位價格也有持續拉高趨勢。專家表示,其實車位一直是用來「喬房價」的好工具,有的銷售人員會故意不漲房價,卻在車位動手腳,消費者一定要留意。
此外,內政部地政司說,為了解決停車位過小的問題,曾在6年前建議建築業界,停車位空間至少要8點多坪才屬正常合理,所以若小於8坪,有可能是被灌入到公設中;而為配合民法規定,今年起預售屋買賣契約中的共有部分停車位,已經無土地持分。
車位價格不太會因屋齡而減損 近年有拉高趨勢
房市作家SWAY說,一般停車位的價格都是固定的,不太會因建物屋齡而減損,但最近車位價格漲價很多,有持續拉高的趨勢。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很多人會殺房價,但停車位鮮少有人殺,常常是「不二價」,現在卻有不少預售建案邊賣邊調高停車位價格,新北市郊區甚至已開出200萬元一格的行情;桃園青埔重劃區竟出現一格要價220萬元,直追雙北市。
何世昌說,車位是調節房價的好工具,尤其是在眾多建案競爭激烈的重劃區,有的銷售人員會故意不漲房價甚至讓價,卻默默在車位上動手腳,消費者要留意;而先前房市大多頭時,很多豪宅的單坪價格不敢超越每坪300萬元的「彭總裁防線」(指央行前總裁彭淮南對房價的最高容許限度為300萬元/坪),就刻意將車位價錢拉高,使每坪房價落在290多萬元、不超過300萬元。
停車位小於8坪 恐是車道被算在公設中
房產專家SWAY表示,最常被建商灌水的公設就是「車道面積」,一般平面停車位約8到15坪,機械則為5到8坪,若登記的車位坪數過小、在8坪以下,很可能是車道被灌入到公設中,等於被扒了兩層皮。
目前停車位大致有三種類型,分別是法定車位、增設車位與獎勵車位;法定車位原本就多計入共有部分內,沒有獨立權狀,必須跟隨房屋買賣而移轉。增設車位與容積獎勵停車位則有獨立權狀,可以登記為專有部份,可以單獨買賣。
修法將車位列入「共有部分」 無土地持分
內政部地政司表示,依現行民法規定,土地持分以「專有部分」,像是客廳、廚房、臥室等主建物,及附屬建物如陽台等面積去計算比例;但修正後、已在今年上路的預售屋買賣契約中,停車位是屬於「約定專用」,並非「專有部分」,所以此次修法將車位列入「共有部分」,未來不管買多少車位,都不會分配到土地持分。
內政部也表示,本次契約修正僅是配合民法規定辦理,不會影響已完成產權登記的原有建物。但業界人士指出,因修法到上路較為倉促,許多賣到一半的預售建案,就出現去年的買方適用舊制、配有土地持分,而今年的買方適用新制、沒有土地持分,這種「一樓兩制」的怪象。
容積移轉最小面積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新板特區二十年
上圖攝於1999年,鏡頭往北方鳥瞰板橋。畫面上方的山水是觀音山與大漢溪,右上角跨越大漢溪的橋樑為大漢橋。畫面下方的大區域工地乃開發中的新板橋車站特定專用區(新板特區),特區的左上角有塊長200公尺的滑輪場,是全台灣最大的滑輪空間,後來完工後取名為「追風廣場」;這塊地原本要規畫為國際觀光旅館,結果行政院決定將之拍賣以補貼國庫,於是財政部國有財產局便以容積移轉的方式,將土地無償提供給台北縣政府開闢公園用,而台北縣政府在取得這塊土地之後,便配合空橋系統,除去了原本追風廣場的水泥舖面,改種植700棵喬木,綠化新板特區的景觀,將之變成了「新板萬坪都會公園」,佔地達7.7公頃,為都會精華區難得的大型綠地。
下圖截自 Xbike 空拍影片(https://youtu.be/oQUy2PPLMz8),攝於2020年3月16日。
1990年代初期,台北縣政府將文化路、漢生東路、民族路及民權路間之48.2公頃土地,訂頒「新板橋車站特定專用區」都市計畫,進行大規模更新,使其成為台北都會區西副都心,其位置就在台鐵板橋車站和台北縣政府附近。
台北縣政府所規劃的新板橋車站特定區,簡稱新板特區,是一處集合鐵路、高鐵、捷運三鐵合一的交通中心。1990年代,台北縣的鐵路開始進行地下化;1995年後,原板橋酒廠之地全部改為新板橋車站的預定地,用以興建一座台北車站之副車站,而在新板橋車站完工之後,便緊接著進行台北縣政府的整建。
新板特區位於台北縣(今新北市)入口門戶,地理位置優越,為北縣核心之都,交通四通八達,南北二條高速公路貫穿其中,四鐵共構,為北台灣交通樞紐及轉運中心。新板特區以台北縣政府為核心,四周分別以漢生東路、民權路、文化路、區運路為界,全區面積48.2公頃(其中公共設施29.53公頃達61%),土地使用分區以旅館業、大型商場、休閒娛樂業、事務所、服務業及住宅為主;計畫年期自1994年起至2011年止,共計17年,計畫人口為8,300人,粗居住密度約172人/公頃。開發方式分別以區段徵收、市地重劃及都市更新方式辦理,全區開發建設均納入都市設計審議範圍。
擁有台灣最先四鐵共構成型的板橋車站(高鐵、台鐵、捷運板橋線、捷運環狀線),加上附近有長途客運站及短程公車站,使得新板特區成為新北市最完善的交通樞紐,被定位成大台北淡水河西岸約250萬人口腹地的都會中心。
車站對面的新北市政府(原臺北縣政府)辦公大樓於2003年1月完工,其前方的「市民廣場」(原縣民廣場)除了提供都會核心區域的大型開闊空間外,也提供大型活動舉辦之場地,迄今舉辦過金馬奬、亞太影展、新北市冬季系列活動(新北市歡樂耶誕城、連結台北最HIGH新年城、寒假活動、年貨大街、春節活動,以及元宵燈節活動)、民歌之夜等大型活動。
中山路上的遠東百貨、新站路上的大遠百MegaCity購物中心及威秀影城、第一個規劃於車站裡的複合式百貨環球購物中心板橋店,以及位於縣民大道上板信雙子星花園廣場大樓內的誠品生活新板店和板橋秀泰影城,是目前新板特區裡營運中的主要商場,其所構成的新板特區商圈,為國際化的都會型商圈。
2013年完工、2014年底開始招商營運的遠東百貨企業總部「百揚大樓 Mega Tower」樓高220.6公尺(地上50層),是新北市最高的建築地標,再加上2012年竣工的曼哈頓金融中心大樓 、2013年啟用營運的麗寶百貨廣場 Hi Mall,以及2020年1月正式開幕的台電「電幻1號所」綠能主題展示館,讓新板特區形成更為完整的商務辦公圈。
新板特區後方的板橋體育場舉辦過各式運動比賽、演場會,和大型集會活動,文化路旁的追風廣場,原是供民眾溜冰的廣大場地,後來改建為萬坪都會公園綠化環境,形成「都會綠色軸線」。
2014年,宏國關係事業旗下的凱撒大飯店投資60億元興建天燈國際觀光旅館,並於2017年第3季啟用,提供地上31樓,地下5樓的800間國際觀光旅館及地上20樓,地下5樓的337間一般觀光旅館及地上7層樓185桌宴會廳及1棟停車塔,名為「新板凱撒大飯店」,而與新板凱撒大飯店共構的「新板希爾頓酒店」及「趣淘漫旅」等兩間飯店亦同步開幕。
目前新板特區內有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四鐵共構的板橋車站及大樓、萬坪都會公園、大臺北新劇院(預定地)等政府機關與公共設施,還有遠東百貨FE21'(板橋店)、大遠百(板橋店)等多家購物中心與影城 ,周邊則有板橋高中、海山高中、板橋國小、中山國中等學校,和板橋第一和第二體育場區等。
容積移轉最小面積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評價
這個就是事實的真相。
過去十年,臺北市政府核發給建商的容積,市價是654億元,但換到的公共設施保留地(公保地),公告地價僅250億,我相信,真正到這些公保地主手中的錢,一定遠小於這個數字。
這中間遠超過四百億元的價差跑到那裡去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是誰搬走人民的乳酪?真相是,中央政府在民國93年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容積移轉」公式,讓財團有機可趁,例如萬華區一坪的道路用地,可以換內湖八坪的樓地板面積,既沒有公開透明的機制,也沒有有效的管理辦法,超過四百多億的價差,就這樣流到「有辦法」的人手中了。
因爲沒有管理,導致容積與公保地的失衡,內湖就是個最經典的例子。內湖的道路壅塞不是交通問題,而是都市計畫失敗。
過去十年,政府在內湖核發了5.83公頃的容積,卻只換回0.13公頃的道路用地(公保地)。容積越多、代表住的人也越多,但道路面積卻沒有跟著增加,交通當然會打結。
其實這樣的容積移轉,從頭到尾都是騙局,因為根本無法解決公保地徵收的問題,反倒讓財團有機可趁。即使我們採用原先100%代金制的計畫,也要花一千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徵收全部的公保地。
在議會通過維持50%捐地、50%代金制現狀的情況下,臺北市政府會用行政手段來控管核發容積,避免都市計畫失衡,並將收取的50%代金,全數用於標購公保地,優先保障公保地主權益。
數十年不曾面對的問題,我們也要面對。臺北市政府將會主動拜會內政部、立法院討論容積移轉的解決方案,並要求中央儘速修正公式,從源頭封住法律漏洞,而不是讓各縣市政府自己傷腦筋。
找出真相後,我們會努力,讓人民的乳酪不再被掠奪。
#誰搬走了人民的乳酪
影片提供:臺北市政府都發局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容積移轉最小面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拯救中區沒落的方式?立委候選人林佳龍提出「針灸」良方,保證可以使老市區起死回生。主張政府以獎勵容積辦法收購中區地標的綜合大樓,拆除後闢建為文化商圈廣場。只要此大樓能單點突破,即能為中區注入商機,風華再現。在場的當地地主何澄祥等都表態讚同,並痛斥中區的殘敗,代表政府的無能,期待讓林佳龍進入國會,協調中央、地方及業主解決。林佳龍16日(週五)上午,是在議員黃國書、逢甲大學都市計劃系教授劉曜華、公園里長沈素玉,以及林文傑、何澄祥、吳重正、吳全等十餘位自由商圈業主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表示,只要他當選立委,他一定可以在四年內解決這佔地600坪,業主百餘位,目前形同中區「毒瘤」的綜合大樓問題。
林佳龍主張,政府以容積移轉及獎勵容積兩方式並行,取得綜合大樓面積約600坪的商二用地,公有化及拆除建築後,將其打造為迷人的都市廣場,一方面在此增設地標雷射燈光區、街頭藝人表演空間、戶外商業攤位及大眾運輸場站,另一方面利用人工地盤增設至少200個停車位,活化呆滯多年的重要地標區。林佳龍進一步提到,中區再生與活化需要積極的政府角色,過去十多年來,中央及地方政府面對商業產權複雜的更新問題,只選擇迴避的作法,不但已經嚴重影響台中市中區的再生,對陷在使用權及土地權屬爭議的綜合大樓地主及使用人,也造成莫大的傷害。
林佳龍願意公開承諾,當選立委後將成立專案小組積極爭取內政部修法解套,一方面促成綜合大樓的商業容積可以順利移轉,確保地主及使用人的權益,並且促成中區第一座迷人的都市大廣場,讓街頭藝人、藝文活動愛好者及大眾運輸使用者願意在中正、自由廣場駐足消費,激發綜合大樓周邊的原遠東百貨及誠品龍心整建再出發,並結合高架化後的新台中火車站廣場與成功路的更新再造,找回中區的繁榮與台中人的歷史記憶。
當地重要業主何澄祥表示,中區自由商圈的土地市值已減了一個零,即原本一坪500萬元,目前只剩50萬元,這是「政府無能」的代表。他自小在自由商圈長大,中區的沒落是台中人的「最痛」,除籲請讓林佳龍進入國會外,也要成立專屬辦公室,結合所有業主來振興中區。主持記里者會的劉曜華教授,則回述台中的歷史,認為大台中是年輕都會區,整個都會中心的形成始於1908年台灣西部鐵路的通車,台中火車站的出現,加上剛興建完成的台中公園,建構了大台中現代化都市的基本骨幹,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整個都會人口將近三百萬人,世界排名131。以台中火車站出現的分隔年,在此之前的台中市舊市區早期名稱以東大墩為名,屬於地勢較高的耕作區。1887年清國政府在此興建台灣省城,勾勒了城門與城牆,也開展了省政府機構的初期建設,包括考棚與衙門等設施。這些遺址至今大多不可考,只留下些許結構物線索與鄉野故事。
台中市舊市區真正的發展要從日本人殖民統治開始啟動,1900年市區改正計劃創建了棋盤形日本人生活區,殖民統治機構,包括州廳、市役所、金融機構、圖書館、公園、自來水、寬廣道路、娛樂、商業、酒廠與糖廠等設施分別在20世紀初期在舊市區及周邊現身。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台中火車站的出現。台中火車站造就了舊市區超過八十年的繁榮,也見證了舊市區將近二十年的沒落,如今台鐵高架捷運化即將完工,配合社會各界在舊市區興建捷運場站的共識,以台中火車站為核心的舊市區將有機會找到新的春天,如果關鍵性的改變可以被實踐:綜合大樓變成綜合大廣場。
綜合大樓的難題與解套:獎勵商業容積移轉、闢建地下停車場與戶外展演與商業廣場
第一廣場邊的綜合大樓街廓面積約0.83公頃,(2大街廓商業區分別為4140平方公尺、4190平方公尺),加上計畫道路面積495平方公尺,總面積約0.88公頃(與隔壁市25第一廣場面積相當),整個街廓可開發之商業樓地板面積約26467平方公尺。如以商業區每平方公尺10萬元計算,整個商業街廓土地價值約26.5億元。綜合大樓街廓與第一市場曾經是台中人歷史記憶的場所,包括1923年日本昭和太子行啟紀念館(1961年改建為綜合大樓)、戰後的台中戲院與成功戲院等設施,是無數台中人的甜蜜懷念場所。

容積移轉最小面積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評價
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8次會議 嘉義市容積移轉自治條例討論會(885)
感謝蔡榮豐議員,針對嘉義市政府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要點,第六條第六項和第七項,接受基地條件,舊市區面積,要超過300平方公尺,其他地區基地面積,要超過500平方公尺的限制,應該調降,要讓市民獲益,而不是讓財團獲益。
感謝戴寧議員,針對130條都市計劃道路用地,公共設施保留地,應該利用自治條例立法,提高嘉義市都市計劃容積移轉效率,降低容積移轉障礙,保障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所有人權益。
目前,嘉義市政府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要點,是根據中央都市計劃法第83條之一第二項規定,訂定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實施辦法,再經嘉義市都市計劃委員會103年第102次會議審議通過嘉義市政府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要點。
目前只通過三個案例市政府代金收入為,$56,735,718,成效有限。
本會為最高立法機關,有必要發揮立法功能,比照外縣市成功案例,制定適合嘉義市的都市計劃容積移轉之條例,送大會審查。
公用設施保留地,為都市計劃公共設施用地,有計劃道路,廣場,公園,中小學,兒童遊樂場,綠地,停車場,體育場,及市場用地等。
截至2014年為止全台灣各縣市有27,278公頃的公保地,未取得土地所有權。
由於政府財政許可如果在1970年,可以處理,只要$310億,如果1980年,可以處理,只要新台幣一兆元,拖到今天以土地公告現值,也許要新台幣6兆,若用市值計算恐怕要超過10兆新台幣,這是目前中央總預算四年不吃不喝,都付不起的金額。
在法律層面1964年立法通過,10年內要解決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問題,保障公共保留地所有人權益。
10年後時序來到1973年,無法解決土地徵收問題,就重新立法再延長15年的法令效期。
最後,在1988年仍然無法解決公共設施保留地土地徵收問題,就第三次立法修正,取消政府徵收年限。
1994年第336大法官釋憲案,大法官解釋,基於公共利益,無法完成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問題,沒有違憲。
1996年第400號大法官釋憲案,才確認為保障公共設施保留地所有人權益,政府必須另外訂定法律條文處理,才有今天各縣市議會通過容積移轉自治條例的法律需求。
如果依法論法目前都市計劃容積移轉,採申請制。事實上,這是政府因為財政困難,無法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造成對於公共設施保留地所有人權益受損,應全國不分區,統一由中央政府,主動發放都市計劃容積移轉證明,並設立都市計劃容積移轉銀行,在地質條件許可下,全國一個區,讓都市計劃容積移轉需求高的六都,作為主要的都市計劃容積移轉接受基地,其他各縣市,則作為都市計劃容積移轉主要的送出基地。
另外,非六都各縣市接受基地條件,位於舊市區基地面積可以下降到50平方公尺,其他地區可以下降到100平方公尺,才不會獨厚財團,一般人民無法享受,都市計劃容積移轉的利益。
下個月,都市計劃專案小組會議,要麻煩工務處,針對130條道路的公共設施保留土地面積金額,提出報告。
建設處,針對公園和市場公共設施保留地面積和金額,提出報告。
交通處,針對停車場公共設施保留地面積與金額,提出報告。
都市發展處針對都市計劃容積移轉自治條例條文建議內容,請先經過行政處法制科諮詢過後,提出報告。
再次代表市民朋友,感謝蔡榮豐議員,戴寧議員,市政府各局處同仁,和市議會同仁,共同出席和提供寶貴的建議,我們下次會議見。

容積移轉最小面積 在 容積移轉每戶最小坪數中市放寬限制- 社會 的相關結果
台中市政府日前修訂「台中市實施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及作業要點」,針對區分所有權的專有部分,放寬容積移轉接受基地每戶最小坪數限制, ... ... <看更多>
容積移轉最小面積 在 法規內容-桃園市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要點 的相關結果
法規內容 · 1、臨接該道路之最小單一面寬應大於十公尺。 · 2、可移入容積不得超過該接受基地基準容積之百分之三十。 · 3、符合本辦法第八條第二項規定者,可移入容積不得超過 ... ... <看更多>
容積移轉最小面積 在 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 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全球資訊網 的相關結果
四、接受基地:指接受容積移入之土地。 五、基準容積:指以都市計畫及其相關法規規定之容積率上限乘土地面積所得之積數。 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