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麼時候才能打到疫苗?」、「我的身體狀況打AZ疫苗會不會血栓?」疫情期間許多民眾都有打疫苗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都能由「走在最前、守到最後」的防疫要角──「家庭醫師」為你說明。然而,如此重要的家醫制度,在台上路18年卻仍未普及,許多民眾仍對社區醫療群、家醫制一知半解,生病時仍習慣往大醫院跑,不願意就近就醫,究竟這個現象背後,隱藏哪些問題讓社區醫療群無法發揮實質作用呢?
🔹延伸閱讀:社區防疫守門人 社區醫療群功能應被落實 https://pse.is/3dewp2
👉藉傳播之力,建構互助共好社區,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mustard.org.tw/tab/547/id/181
🔥動動手指,按讚追蹤社區力粉絲頁!🔥
#社區醫療 #新冠肺炎 #本土疫情 #COVID19 #家醫制度 #家庭醫師制度 #社區防疫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柯文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柯P官方網站:http://kptaipei.tw/ 柯P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KoWJ...
家醫制度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支持外籍人士隔離14天後再自費篩檢PCR
黃立民:降低社區防疫壓力
關於入境篩檢,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1.指揮中心表示,未來考慮外籍人士來台居家檢疫14天後再自費篩檢?
答:這個政策我自己是支持的,因為可以讓病毒進台灣的可能性再次降低,對整個社區防疫壓力有很大幫助。但這牽涉到將來有多少人會進台灣的國門。若人太多的話,檢驗能量會出現問題。所以這也是要搭配檢驗量能的準備。
2.可是指揮中心說居家檢疫14天,10天後病毒就不具傳染力,為何還要求要篩檢?
答:你想想看,有個人上飛機前一天被感染。假設他潛伏期9天,所以他到台灣第8天發病。可是他完全沒症狀,他可以傳染10天,他在第14天就出去啦!他至少還有4天的傳染期呀。所以你一定會遇到這種狀況,因為這個人發病的時候並不是會表現給你看的。他發病可能無症狀或是很輕微,若你最後不驗,一定會漏人的。
(老師,聽到您這樣說我真的是快哭出來了,終於有人想法和我一樣了…..好感動。為何很多人討論事情都忘記了潛伏期?美國CDC說的是發病之後10天沒有傳染力呀,是發病!)
(訪問中老師說潛伏期8天,還有4~5天的傳染期,我微調了一下)
3.為何只針對外籍人士?
答:外籍人士先篩,本籍人士從國外回來理論上也應該去篩檢他。還是一句話,要看檢驗量能,不然會像有些國家出現檢驗量能不足的問題。
4.是否和外籍人士生活習慣有關係?
答:有很多因素,外國很多是家醫制度,且分級醫療很徹底,因此小病就會自己處理,不像國人習慣去診所或醫院看病,且國人戴口罩的習慣相對好。
5.目前我們的量能足夠負荷外國人入境14天普篩PCR嗎?
答:目前是夠的,且我們的量能還是可以擴充的,即使比目前多個一兩倍應該還是可以負荷,可是你要作好準備。如果隔離14天,說實在會來的人還是不多啦。大概就是有重要的旅行才會來,一般的觀光旅行比較少。
6.是否要選擇高風險國家才篩?還是都篩?
答:一樣看檢驗量能。若吃的下就可以篩,因為國外回來就是風險,甚至有人轉機就是風險呀。風險一定存在,但要看我們可否處理這麼多檢體。如果吃不下來就找高風險國家先作。
7.目前針對中低風險國家商務縮短隔離期,可行嗎?
答:這可行性是有的,而且通常是勢在必行,因為你不可能一直維持14天隔離,維持到兩年後疫苗出來。你一定要開始找些替代方法,比方說引進檢驗工具,縮短隔離時間,一定是往這方向走。你也不能說這作下去還是要100%安全,因為沒有100%安全的東西。得失之間要作一個平衡,有得必有失,要綜合考慮。
(老師,#這要破除國人零確診的迷思,我覺得這很困難….且別忘了 #蜘蛛網的擴散@@)
8.但有50%的人發病是在居家檢疫五天之後。檢疫時間縮短到5天7天,是否有風險?
答:所以到底是5天,10天,這還須要去驗證。可能要找些地方試行看看。反正資料都會累積,隔離幾天,加上什麼檢查,可否得到一個較安全的結果,這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釐清。
家醫制度 在 洪慈庸 Facebook 八卦
大病小病都跑大醫院,長久以來資源的浪費與錯置,讓社會上「分級醫療」的呼聲越發響亮;今天質詢時健保署長也表示,提高未經轉診就至醫學中心看診部分負擔的政策,目前正在考量中。
從過往民調可見,大部份民眾和我一樣是贊同推動分級醫療;但我也要提醒,分級醫療的推行必定要搭配好的家醫制度與轉診制度;就目前現況,幾乎只見小醫院往大醫院「上轉」的狀況,反方向「下轉」的狀況則微乎其微,今年初流感爆發時大醫院急診大爆滿,便是一例。
除轉診制度,健保給付的落差也衍生不良影響。以103年來看,單純的感冒醫學中心可拿到1386點,遠高於地區醫院的886點。結果有些醫院想拼升級,反過頭來搶輕症病患。前陣子就有民眾反應有中大型醫院「專車」至鄉下接走病人,掛號費還「友情價」比照診所。
針對我的質詢,部會自然是表示將積極面對問題。我也要提醒,自1995年健保開辦,台灣醫院從629家降至479家;醫療逐漸往大型化、財團化發展,且往都會區集中。根本問題不解決,不僅分級醫療難以落實,恐怕也無法阻止台灣整體醫療環境持續往不良競爭邁進。
家醫制度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在MG149的風波爆發之後,連柯陣營的主要政見,完全淹沒在口水戰當中。
九月初,關鍵評論網專訪柯文哲,並當時他談交通、談財政,談青年創業,
當然也談他的本業-醫療。
推薦閱讀:身陷失言與洗錢風暴看不清政見?專訪柯文哲告訴你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72789/
談家醫制度,看盡人生百態、生老病死的柯文哲,語重心長的說到;「人不
可能生而平等,但最起碼機會要平等。如果不能所有機會平等,最起碼,醫
療跟教育要平等」因此柯文哲表示,如果他當選台北市長,家醫制度將從弱
勢族群開始推動。
柯文哲表示,在他上任之後,一定要推動家醫制度,不但能有效控制健保的
費用,更能夠讓民眾獲得有效率的診斷。
同時他也體認到一項改革推動不易,經費上也會有所限制,因此柯文哲說:
「要先提供弱勢者比較好的醫療服務」,再逐步推廣到全體市民。

家醫制度 在 醫療分級失敗急診塞爆家醫制度無效 的八卦
醫療分級失敗急診塞爆家醫制度無效. 4.4K views · 6 years ago ...more. TVBS NEWS. 2.46M. Subscribe. 2.46M subscribers. 24. Share. Save. Repor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