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苗栗的子弟,對於蔡總統的苗栗行程被扭曲成豪奢的法式大餐之旅,真的相當的遺憾與感慨!
這件事也突顯台灣的城鄕差距,真的不是用天龍國角度可以理解,而鼓勵年輕人返鄕創業就業,讓鄕下不要只剩下老人與小孩,更是新政府要努力去兌現的政見與承諾。
蔡總統造訪跟用餐的卡卡松餐廳,創辦人林勝昌是苗栗子弟,4 年前他毅然辭去記者工作,前往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學成後回到台灣,但他拒絕台北的高薪,回家鄉創立這間頗具特色的餐廳,他努力在餐點、飲食環境的佈置上融入各種客家元素,店裡的十多位員工都是苗栗在地的年輕人。他不僅創造了在地就業機會,更激發了不少年輕人回家的念頭,而他店裡更常常舉辦音樂文化活動,希望給故鄕帶來不一樣的面貌。這絶對是鼓勵年輕人回鄕的成功典範。
我完全認同蔡總統選擇在這個地點辦座談會,一方面是對這股返鄉創業的辛勞跟熱情的肯定,另方面也以這個成功經驗,來跟與會的創業、產業朋友對話。至於所謂高價的餐點,我的看法是,這真的不是重點。
下次有機會再多分享幾個年輕人成功返鄕的例子給大家!
卡卡松法式餐廳FB:
https://m.facebook.com/carcassonne.miaoli/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萬的網紅月曜1起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乾爹資訊: ♨交通部觀光局每年在秋天開始之際舉辦「台灣好湯」活動,推廣台灣觀光;到各溫泉區泡湯還能搭配秋冬旅遊補助,除了住宿費有優惠之外,泡湯也有專屬優惠唷! ♨台灣地理環境特殊,生態資源多樣,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泉質多達十種,有世界稀有的泥漿溫泉、海底溫泉、火山地形的硫磺泉、及無色無味的碳酸氫納...
客家飲食文化特色 在 李眉蓁 Facebook 八卦
【高雄文化的傳承與推廣】
今天眉蓁到 #岡山 #欣欣市場 與 #文賢市場。除了品嘗了許多美味的小吃,跟當地的民眾與民代接觸後,也聽到了許多給眉蓁的建議與期待。
#欣欣市場於1959年興建,見證了空軍眷村時代的演變,融合台灣本土與外省的飲食文化,後來配合市地重劃搬遷,雖然到了新地點,但依然保留了欣欣市場的 #眷村特色,市場內的小籠包、牛肉麵等等依然維持著眷村的口味,眉蓁出生在 #左營,十分熟悉眷村的文化,今天在欣欣市場品嘗美食時也有熟悉的感覺。
除了品嘗美食,眉蓁聽到了當地民眾對 #欣欣市場的期待,認為一個這樣富有文化意涵的地方竟然那麼少人知道,也很少人會來。眉蓁聽到也覺得十分可惜。文化的延續與推廣,將會是眉蓁未來的重大課題。
高雄匯集了原民、客家、河洛、眷村文化於一身,文化在山在海也在現代化城市裡,因此如何延續既有族群文化的精粹,又能表現文化的創新力,是眉蓁一直在思考的方向。例如:獎勵在地青年音樂人才以原民、客家語言創作歌謠,協助他們登上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舞台,這就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高雄有許多資源早已準備好,除了滿滿的故事與歷史,也有著世界級的場館:衛武營、流行音樂中心、文化中心等等,我們有著許多的素材,而今天聽到了高雄市民的期待,也讓眉蓁更有決心要將傳承與發揚高雄文化的重擔給扛下,讓更多人知道高雄的歷史與文化之美。
#岡山欣欣市場
#岡山文賢市場
#高雄文化
#文化推廣與傳承
#李眉蓁當仁不讓
客家飲食文化特色 在 潘孟安 Facebook 八卦
«粄條,好食…»
在主廚指導下,第一回炒粄條,從爆香、下料、炒粄條,一大鍋的粄條炒起來挺費勁,最後撒上油蔥酥拌炒,香氣四溢,分給跳廚師舞的小小廚師吃,看他們搶著食的畫面,真是有成就感,一時忘我的調侃自己,以後失業不怕找不到頭路了,說實話,不是我炒得好吃,屏東粄條實在是「好食」。
這一次,縣政府舉辦「2015屏東第一屆國際粄條節」,主題訂為「粄條三兄弟」是以客家人的「面粕粄(粄條)」,閩南人的「粿仔」,與新住民帶來的「河粉」,三種不同風味卻又相輔相成的米食文化,展現屏東文化融合與多樣性。
這些庶民小吃承載著大家共同的生活記憶,因為這是許多人為著生活奔波之餘,賴以果腹的米食,是屏東特色有的飲食文化之一。
為了這次粄條節,今年暑假請工讀生走訪各鄉鎮進行粄條產業的田調,完成屏東美食地圖,此外,更舉辦主題公仔設計比賽,成為屏東粄條的吉祥物。
11月14–15日高樹元氣館周邊的「粄條三兄弟創意料理競賽」、11月21–22日佳冬三山國王廟周邊的「粄條完福宴」與佳冬古蹟文化輕旅行、11月28日屏東市中山公園「粄條百匯大賞」,將陸續登場,歡迎全國民眾前往體驗。
活動詳情請至2015屏東第一屆國際粄條節官網:http://travel.1111.com.tw/2015flatnoodles/index.asp 查詢。
客家飲食文化特色 在 月曜1起玩 Youtube 的評價
➤乾爹資訊:
♨交通部觀光局每年在秋天開始之際舉辦「台灣好湯」活動,推廣台灣觀光;到各溫泉區泡湯還能搭配秋冬旅遊補助,除了住宿費有優惠之外,泡湯也有專屬優惠唷!
♨台灣地理環境特殊,生態資源多樣,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泉質多達十種,有世界稀有的泥漿溫泉、海底溫泉、火山地形的硫磺泉、及無色無味的碳酸氫納泉。19溫泉區遍佈山裡、海邊及平原,融合原住民族、閩南人、客家人的生活及飲食文化,也加入日治時期泡湯文化,形成台灣多元豐富的溫泉特色,趁著秋冬季節,趕緊規劃自己心中的溫泉遊程,也可至合作旅行社報名台灣好湯泡湯遊程,享受多樣的台灣好湯!
♨還有「泡湯尋寶趣」線上集章活動,收集1個喔熊標章即可參加抽獎,抓到越多「喔熊」組長獎越大,集滿10個還可抽iPhone 11!
「泡湯尋寶趣」網址(手遊,請用手機開啟):https://theme.taiwanhotspring.net/hotspringgame/
台灣好湯現正於Facebook舉辦「泡湯打卡抽大獎」活動,住宿券、泡湯券等你來抽!
台灣好湯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otspring/
活動自2019年10月24號起至2020年6月30號
更多資訊請上台灣好湯官網:https://taiwanhotspring.net/
《阿公逼露葛》台灣好湯影片抽獎方式:
➤於YouTube影片下方留言:任1個台灣去過或是想去的溫泉區(包含新北投、烏來、金山萬里、礁溪、陽明山、紗帽山、福隆、內灣尖石、大坑、東埔、四重溪、知本、泰安、烏日、關子嶺、安通、谷關、北港溪、寶來不來、瑞穗)或是任1家去過或是想去的溫泉業者(要有溫泉標章哦),並 #我愛台灣好湯 即可參加抽獎!
就有機會抽到:
1、福容大飯店福隆貝悅villa 雙人住宿券1張/泡湯券-3組(1組2張)
2、金山鼎帥溫泉會館泡湯住宿券1張/休息券-1組(1組2張)
3、舊金山總督溫泉泡湯券-2組(1組2張)
4、陽明山菁山遊憩區下午茶招待券-2組(1組2張)
5、台灣好行皇冠北海岸線一日券(當日無限次搭乘)-3組(1組4張)
再送台灣好行一日券每組加1個收納包及1個杯蓋
留言截止日:01/10 ,當晚抽出得獎名單
請訂閱我們的頻道:http://bit.ly/2pC9d4e
第一時間看我們的新作品,參與直播!
主持人:邰智源、阿部瑪利亞
木曜四超玩 每周四晚上9點直播,網址:http://bit.ly/2ih1JAN
或至play商店及App store搜尋下載「麥卡貝網路電視」
木曜周邊商品賣場資訊↓↓↓
➤木曜PChome賣場:http://bit.ly/2IZv42z
➤木曜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muyao4.store
Youtube頻道資訊↓↓↓
➤訂閱木曜主頻道:http://bit.ly/2pC9d4e
➤加入木曜會員:http://bit.ly/2tmO6p5
➤訂閱月曜一起玩:http://bit.ly/2pUfkoi
木曜社群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uyao4/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uyao4/
主持人社群資訊↓↓↓
➤邰智源: https://www.instagram.com/taitaihome/
➤Kid: https://www.instagram.com/circuskidd/
➤坤達: https://www.instagram.com/hsieh_kunda/
➤溫妮: https://www.instagram.com/yuen_nnnnnn/
➤泱泱: https://www.instagram.com/lynnwu0219/
固定班底社群資訊↓↓↓
➤阿部瑪利亞:https://www.instagram.com/_abedesu/
本影片屬麥卡貝網路電視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任意下載、上傳或做其他利用。
歡迎分享影片連結。
本節目合作提案請洽cbpm@walkgame.com
#木曜4超玩 #邰智源 #一日系列
客家飲食文化特色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 新書推薦時間來囉! ✨
📚今天要介紹的書叫做——
《漫畫歐文字體の世界:零基礎秒懂,像認識新朋友一樣,入門25種經典字體》
這是一本讓「歐文字體」變身成 25 個迷人角色的有趣書籍!
它具有「四格漫畫 ╳ 字體解說專欄 ╳ 圖解年表」的特色,
可以讓讀者輕鬆吸收各種字體知識!
歡迎大家來和字體做朋友,讓自己輕鬆入門、升級美感!
有興趣的人趕快來這邊看看呦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4883?loc=P_0005_001
#原點出版 #漫畫歐文字體の世界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BBC #蛋炒飯 #飲食文化挪用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5 大家都在罵什麼?
04:00 蛋炒飯的歷史
05:17 BBC 為什麼不洗米?
06:24 BBC 到底是在煮飯,還是煮義大利麵?
08:05「飲食文化挪用」是什麼?
09:39 我們的觀點
11:13 提問
11:3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腳本: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編輯:羊羊、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BBC美食頻道》的蛋炒飯教學,算是「文化挪用」嗎?:https://bit.ly/319MPn0
→【文化探究】美味蛋炒飯:https://bit.ly/3aILmXK
→文化挪用 還是文化冒犯?:https://bit.ly/3ghodwO
→文化挪用不當 踩種族歧視紅線:https://bit.ly/34ftBhG
→台中市沙鹿區公所,沙鹿縣誌:https://bit.ly/3giv09r
→卓嘉健. (2011). 印度中菜統戰記 — — 印式中餐的食物政治 (A Story of Ideological War in Indian Chinese Food: Its Food Politics)
→唐魯孫. (2002).〈蛋話〉, 《酸甜苦辣鹹》. 台北:大地出版社
→逯耀東. (1987). 《只剩下蛋炒飯》. 台北:圓神
→葉多涵/別再挪用「文化挪用」了——為什麼我們不該再用這個詞?:https://bit.ly/2CIMxKt
→BBC Food 蛋炒飯之亂-別人炒飯你喊什麼燒?:https://bit.ly/2DZNSxb
→C Is for Colonialism’s Effect on How & What We Eat:https://f52.co/2YcxlNd
→Cultural appropriation: Why is food such a sensitive subject?:https://bbc.in/3aDIZWr
→Cultural appropriation: Why is food such a sensitive subject?:https://bbc.in/31bmEfx
→Gordon Ramsay's new 'authentic Asian' restaurant kicks off cultural appropriation dispute:https://cnn.it/2Eck7t1
→Inside the Preview of Gordon Ramsay’s ‘Vibrant Asian Eating House’:https://bit.ly/3iVKL81
→Pan, M. (2007). 從他鄉到故鄉:印度加爾各答Tangra客家社群的變遷與存續:https://bit.ly/34cKc5P
→Sankar, A. (2017). Creation of Indian–Chinese cuisine: Chinese food in an Indian city. Journal of Ethnic Foods, 4(4), 268-273.:https://bit.ly/3heMZiy
→So you think you know fried rice?Rice, eggs, and what else? Chinese fried rice: a history and deconstruction by Simmer.:https://bit.ly/2Q6mwYD
→The Fine Line Between Culinary Appropriation and Appreciation:https://bit.ly/3g7Htgk
→Who Owns A Recipe? Race, Food And The Debate Over Cultural Appropriation:https://bit.ly/329iRib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客家飲食文化特色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一聲鳥鳴,劃破長空。
拍翅下,見三圍六村環抱出屏山一貌。蜿蜒着的屏山文物徑,古木蒼翠,偶爾幾幢青磚土瓦明清建築老房子,石牆上的斑駁,在無聲歲月中落地生根,盤踞在石縫磚隙中,一身老氣,對照出旁邊高聳的新型村屋,卻又顯得特別驕矜。
那是一千年以前的事兒。渺渺時空,茫茫人海,都從中原南下,先在江西再往廣東後遷居於此,得豐盛水土,自稱「客家」,勤儉刻苦,莫失莫忘,且保留了中原古韻。
天真地以為能攀星摘月的七層古塔「聚星樓」,某年風災後只剩下三層,靜默地立在原地。古雅風流倒映在地下出現的一口古井,那一汪清澈冰涼的水中育有搖頭擺尾色彩斑斕的錦鯉,只是架在井面的鐵柵欄狠狠地破壞了錦鯉圖的美感。曾有不少文人進士,寒窗苦讀浪漫軼事的覲廷書室,門前一對蒼勁有力的端莊黑字「德澤流芳、祟山毓秀」,仍舊雋刻在硃砂紅木上,以書香墨魂冷眼河山變改、戰火無情和世事更易,正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
尋常巷陌中,那株開得姹紫嫣紅的簕杜鵑,一樹紫紅放肆任性的開在三層高的村屋前,然而再矚目也不及寫着「屏山盆菜」的大字招牌。
惜舊。一碟一碗皆有情
招牌底下昏黃的舊店裏,一時被兩邊一列長架上堆放着過千的碗碟所震懾,罎罐碗碟、沙煲罌罉,銅皮木製陶瓷,公雞、萬壽無疆、蟠龍翻雲、清花等花紋,有些是民國,甚至清朝時候製的,全是舊食具,也有盆菜、九大簋古盛器。短毛頭圓臉兒的店主鄧聯興(聯哥),伸手把器笑謂:「全部都係呢條村好多家村屋拆嗰陣時丟嘅,我唔保留就冇㗎啦!」
聯哥是這盆菜店第三代傳人,也是屏山鄧氏的後人。隨時代變遷,圍村生活一點一滴改變了,舊東西正在消失中,他很想保留這裏的一事一物。碗碟叢中,電話猛烈又急促地響起,幾乎是從早到晚響不停,原來不少識途老馬惠顧過他,從此愛上那獨有的圍村客家風味,每年如燕歸來,都會在喜慶時節訂盆菜、九大簋。他拿起電話對客說︰「冇送貨㗎!對唔住!」
一般盆菜店為增生意,多設外送。聯哥寧願賺少些錢,卻堅持傳統,規定只可在鋪吃,或可訂在祠堂內的大地堂吃。「盆菜、九大簋屬於我哋圍村宴席菜,外送拎出去市區食,完全唔夾!要喺我哋條村食,咁先有風味!」他竭力保衛不單是一個失傳飲食,還有它的良美附景──
這天,就有村民大排筵席吃九大簋。「我有盆菜同九大簋,但九大簋佔咗生意嘅七八成。九大簋出面少做,係我至有!」聯哥、兒子Jeff、大廚及四五個女工,早在各有各活兒在忙,有的在巨型鑊前炒呀炒;有的將各款食物舀進銻盆,包上保溫錫紙;有的張羅執拾餐具和食物搬上貨車。眾人浩浩蕩蕩乘着車沿鄉村小路,直抵盛宴氛圍。
顯赫。祠堂寶地見昌盛
「九大簋,傳統喺祠堂食!」
頂着七百多年的歷史,鄧氏宗祠的雕樑畫棟,青磚紅瓦,在風霜刀劍下,仍汨汨細流着官宦世家一時的顯赫,鄧氏後人在此祭祖、慶祝節日喜事、父老子孫聚會等,無法撼動的熱鬧場面,記載着族人的昌盛,如一樹繁花。
繁花散落處,是這個過萬呎的大地堂前,擺好的二十多圍筵席,喜氣不言而喻。「通常我哋村民結婚、BB滿月、舊時新居入伙,同埋點丁燈,先會擺九大簋。傳統一圍枱人係雙數,所以要坐八仙枱。」八仙枱其實是四方枱,坐八個人,後期改為圓枱,人數再沒有規定。
開席了!祠堂門前的一根火苗,燃點藥引,數十萬台的紅衣鞭炮就措手不及在耳邊炸開,硝火及散開的紅衣頓時在空氣中飄飄而下,驚惶的心被期待開餐的興奮掩蓋。「喺祠堂擺酒近村屋,祠堂門前燒炮杖,村兄弟聽到炮杖聲,就知道開餐,走嚟食。」
上菜講次序,先來的是湯,其他出場不分先後,離不開雞鴨豬手冬菇……中間上子薑菠蘿,消滯去膩,最後才是小盆菜。「食到咁上下,主人家會逐枱敬酒,都係最長輩嗰個行先,譬如結婚,就由老爺奶奶率領。」
鄉情。添飯加菜作叮嚀
吃九大簋,味道其外,碗碗藏鄉情,像添菜,「主人家客氣啲,客人嚟到好似唔夠食,覺得唔好,會抽個裝食物嘅桶,譬如冬菇豬肉,睇吓邊啲唔夠,逐圍添加。」如有吃剩的菜,也會送給朋友親戚,充分如俗語說「又食又拎」般慷慨豪情。其他沒有請來的,主人家都會分給同巷,或隔離巷的鄉里,這份鄉土人情在城市裏,真正少見。
舊日請喜酒,取好事成雙,連餸菜也呈雙數,如「四簋」、「八簋」,但客家人認為九大簋的「九」與「久」同音,有長長久久之意頭,才有九缽。其實九大簋還有一款飯,加起來共十款,就是飯菜齊備,十全十美,人生的圓滿就捧在一手間,見證於觥籌交錯中。「以前唔係咁富有嘅,請食盆菜已經好好。係富貴人家,捨得使,先請九大簋,請最好嘅俾人食!」
昔時九大簋食材貴重,主人家一頓飯宴,揮擲千金萬丈豪氣。聯哥自小就見識有錢人排場,筵開百席是閒事,設流水席,大宴群親好友吃足三天三夜不足為奇,相比今天這樣的場面,當年盛況,由衷地帶點悲壯。
一碗。百菜百味筵席盛
「九大簋矜貴在每一樣餸都係獨立,唔似盆菜嘅食物混埋一齊,一菜一碗,比盆菜好食。」
簋,在古代是貴族放食物的器皿。他們客家人吃九大簋就用九個大簋放食物,後來簋經過演變,叫兩杉四缽。「杉,係大碟。缽,即係大湯碗。用碟同碗將餸分開嚟裝,唔好撈埋一齊。」
現時九大簋已全然以碗盛載,還因應時節調校不同菜式來宴客。「天冷天熱唔同,天熱煮清啲嘅好似梅子鴨,天冷煮南乳鴨,就濃啲。」口味的轉換,使人不易生厭。菜式獨立,百菜百味,使味蕾每次都有新衝擊,吃出其中的風味,這才是九大簋精緻之處。
近年在香港,大時大節吃盆菜愈演愈烈,愈趨普遍,但對吃九大簋,大眾多聞所未聞。
「做九大簋好少人識。譬如我同村都曾經有人做過,味道唔得,冇咗啦!美心啲大廚都嚟試食過,跟足啲餸推出,出晒報紙、電視,最後都係冇做。你唔係我哋圍村人,又唔係好似我做咗咁耐,係做唔到嗰種味!」聯哥帶點自豪說。
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大簋菜式在不同村或會有差異,主要視乎村內有甚麼食材便用甚麼,如村有魚塘,便有淡水魚。或者宴席主人家的要求,捨得出錢的,便有山珍海錯。聯哥則身為屏山鄧族,傾盡識才,續承庥美。「我由細到大喺條村嘅九大簋大多都係呢九款,陳皮鴨湯、了酸豬手、黃酒雞、南乳鴨、炸門鱔、雞汁燴花菇、魚肉丸、子薑菠蘿、小盆菜,加埋雞鴨飯,總共十款。」
獨特。自家佳餚自家味
做九大簋,逐樣做,炆、炸、煮、燉、燴、滷、醃樣樣齊,比起盆菜,工夫多,利錢低,但聯哥廿多年來,仍恪遵一份客家人特色。其他人依循抄襲,卻做不到同樣的美味。他的九大簋味味是精品,首重用料精。「我哋嘅炆豬肉同了酸豬手,係用每朝劏嘅新鮮豬。」連炸門鱔都是新鮮即日捕,門鱔來價貴,外面會用較平宜的炸芋頭、炸花枝丸代替。「圍頭客家近海,舊時喺大埔東嘅海面有好多門鱔魚,所以我哋嘅九大簋一定有門鱔。」
再者,聯哥是元朗原居民,魚販和豬農必然將新鮮門鱔及本地新鮮豬先預留給他。而且坊間沒有多少人做九大簋,要煮出真正味道,他須用圍村傳統的獨有調味。「炆豬肉嘅麵豉醬,係用黃豆加麵粉自己整;黃酒雞嘅黃酒,用糯米同酒餅自己釀;子薑菠蘿嘅子薑,每年六七月啱時候用醋嚟醃,味道先正宗。」調味可說是做九大簋的靈魂,更重要還有手藝。
「煮九大簋,主角係做小盆菜嘅炆豬肉,豬肉炆得好,啲汁滲到入盆底嘅蘿蔔、豬皮同枝竹,成個盆菜都好味。」
他選腩肉和前胛,斬了件,燒熱巨鑊,下油,加入豬肉、香料、糖,之後加水。大灶火力猛,豬肉容易黐底,所以要揸起大鑊鏟不停攪動。一鑊豬肉,炆上一小時,來來回回翻廿多次。要懂得用力,不須太大力,順着力去剷。豬肉炒到六、七成熟,才下麵豉醬和南乳,既不黐底,醬料香味發揮得最好。他還有秘技,就是炆好的豬肉,不要趕着吃,攤放兩至三小時,更臻入味。
眾望所歸的炆豬肉,樣子紅彤彤,乾淨利落,不見有油水蔓延,鬆軟不油膩,吃時展露山賊氣質一口吃掉,入口的瞬間,豬皮帶點嚼勁,豬油與醬汁完美的邂逅,令嘴角上揚的味道,毋須言語,就有口水直流的魔性!
宗親。人人為我厚恩情
這無法停口的炆豬肉,手法技藝是傳承自聯哥父親,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大恩人。他父親以前在村裏務農,懂煮幾味撚手家鄉菜。遇有同村喜事要煮盆菜或九大簋,就會叫他來幫手。
「老竇完全係義務,永無托手踭,每次做完喜事,封番封利是仔,小小心意!唔會賺到錢。大家同村,你幫我、我幫你,人情味好好﹗」聯哥憶述說。聯哥十一歲起,就跟父親到祠堂煮九大簋,他充當小幫手,切菜起爐生火等。「我好鍾意做呢樣嘢,有得玩又有得食!」而父親負責掌勺,他看得多,慢慢學會了煮筵席菜。酒菜圍繞,鄉親為屏,長年累月浸淫在筵席的氣氛中,團聚的熱鬧、鄉里的恭親,種下對老鄉土深微綿邈的感情來。
九五年,其父因年邁而退休。「成條村都冇人做,我唔接手做,九大簋就會失傳!」他惟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把手藝延續下去,也保留了當時碩果僅存的盆菜和九大簋。
「老竇係業餘,搵唔到食。我要開鋪,煮九大簋嚟做生意。」起初他的字號寂寂無名,三日打魚,兩日曬網,大拍烏蠅。同村的人知道他的難處,也念起他兩父子經常為村出心出力,都不時帶朋友回村,藉詞宴客,特意叫聯哥煮九大簋,讓他有生意可做。甚至容許他在富濃烈圍村色彩的祠堂擺席。
「最感激係同宗兄弟鄧達智,市區人先至認識我。」九五、九六年時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與傳媒、文化界,在圍村吃過聯哥煮的盆菜宴後,經過報道,盆菜開始廣受大眾認識,聯哥越見名氣,即使沒賣廣告,生意大旺。連明星周潤發、甄子丹、郭富城,政界唐英年、葉澍堃等名人都是常客。
人情,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交心而生。「老竇教我,對鄉親要好,因為同村都係兄弟,自家人,有力出力,有心出心。」他對父親的教誨,仍刻記在心。像是每年清明拜山祭祖,他一切都以村事為先,年年為此都推卻不少大宗的九大簋生意,也幫族人煮山頭。只要村裏要他幫手,他從來都是義不容辭。
每朝六七點,天邊方呈魚肚白,沉睡的鄉村,巷弄後小門半掩,漆黑中廚房亮着一團燈光,冒出縷縷煙霧,傳出咔嚓咔嚓聲響。一個肥圓身影,汗涔涔地已提起鑊鏟,鏟挖着鑊中豬肉,繁忙的氣力活早就展開了。聯哥臉上仍含笑說︰「我幾乎日日都咁早,一直做到晚上六七點,十二三個鐘㗎!但一啲都唔辛苦!」
他奮力以煙火、菜甜、肉香,留住屬於圍村風味的九大簋,以食物的味道譜寫宗族和鄉村人情的記憶,透過節日、慶典,寄語一代又一代人的祝福,不忘祖、不忘根,如一根無形的絲線,把人與人拉近了。
撰文:孟惠良
攝影:陳秉謙、魯雋華
屏山傳統盆菜
地址:元朗屏山塘坊村36號(屏山文物徑路口)
電話:2617 8000
營業時間:11am-9pm
詳情: http://bit.ly/2UxOwEC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網站: http://etw.hk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客家飲食文化特色 在 準備好流口水了嗎?客家美食上菜囉!(華語版) - YouTube 的八卦
快到《客客客棧》共下坐尞打嘴鼓,體驗 客家 威震天「HA」的魅力!1.參考資料:(1)林淑鈴,〈建構「 客家 美食」與消費 客家文化 ?〉,《中國 飲食文化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