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亞洲第一,台灣完成《公共衛生師法》三讀!公衛專業將「有照」,除可投入公部門強化防疫網,亦可自行開業提升企業及社區健康管理】
推動了20年,今(15日)上午立法院院會不須黨團協商,三讀通過《公共衛生師法》。
《報導者》於2月6日報導《【抗疫前線】首位2019新冠狀病毒病人出院背後,支撐台灣防疫網的雙手與缺口》(https://bit.ly/2T4dNI3)中,提出台灣面對COVID-19疫情,從醫療院所、地方衛生局、警政、里幹事,動員數千數萬雙手,層層建立起防疫網。點出防疫體系缺失的一角,便是公衛師的角色,在社區中進行監測、找出群體的風險。
台灣從2000年開始,推行《公共衛生師法》(後稱《公衛師法》),希望透過建立公衛師證照制度,讓公衛師專業進入社區。SARS後法案曾過一讀,最終失敗。受COVID-19疫情(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影響,終於讓推動20年的《公衛師法》重現曙光,3月3日一讀、4月23日行政院版草案送入立院,與4黨團、12個版本草案一起審議,今(15日)三讀通過。
■公衛學會:讓全民認同公衛師的「職業」
公衛領域因長期沒有專業認證,難以留住人才。這次法案重點即在於透過公衛師認證,肯定專業,並明定執業範圍、場域,以及應考資格,盼能讓公衛相關學生願意留下,發揮所長。
20年前就擔任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秘書長、現任學會理事長的陳保中一路看著《公衛師法》起起落落,終於在今天通關,直呼一切:「好不容易!」他表示:「這是亞洲首例公衛師制度,這也是台灣公衛界的一大步!公衛師絕對不只是一個職業,而是真的可以對民眾健康有所提升。不過,持續發展專業,讓民眾認同公衛師這個職業,才是未來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多位立委在三讀通過後發言,其中民進黨立委蘇巧慧表示,台灣在1972年成立公衛學系,培養專業公衛人才不計其數,但相較於醫學相關科系,有明確教、考、訓、用制度,公衛卻沒有。雖然20年來朝野對立法有高度共識,但是對應考資格、執業範圍都有不同意見,今終於建立了公衛專業服務體系,也保障既有從業人員權益不受影響。民進黨立委、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也表示,醫護界很肯定支持公衛專業發展,也努力解決10多年爭議,希望未來更多人投入公衛工作,各專業也都能共同合作。
■專業不專屬,醫事人員也可投入
陳保中說,公衛師就像民間防疫醫師,是從「社區群體」中找出風險問題與解方,補足防疫中可能出現的破口。公衛師也不只能傳染病發揮角色,其他像空氣污染防治、環境、食品、氣候變遷,都可借重公衛師專業,提供健康影響評估、統計數據分析等。
不過,正因為「通才」的訓練,一不小心就可能重疊、排擠其他醫事人員專業,讓公衛師的執業範疇成為法案難產2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陳保中說,法案立意在於「專業不專屬」,意即公衛師可與其他醫事人員採「共存合作」模式,工作並不只限於公衛師可做,可同時保障公衛師,也不排擠其他醫事人員的工作。
《公衛師法》第13條也在草案初審協商後明定業務範圍,包括社區、場域的環境健康風險方案、疫病調查、民眾健康狀態調查、健康促進、食品安全風險調查及品質管理等。
另一爭議則是應考資格限制。陳保中說,原先行政院版草案將應考資格侷限在全國5萬多名「公共衛生相關學系畢業生」,與多數黨團主張相同。不過公衛學會認為,公衛師應該要歡迎其他醫事人員加入。幾經協商後,在法案第4條放寬條件,未來「其他醫事相關科系畢業,且修習公共衛生18學分者」,以及「現已從事公共衛生工作3年以上者」,都能參加考試。
■認證考試之前,公衛界大動員、先投入「防疫新生活健康監測」
法案通過後,大家最關心的是在防疫期間,公衛人才何時能加入戰場?雖然公衛師法甫通過,還沒來得及舉辦任何考試,考試內容也都還沒規劃,要開出公衛師職缺,還需要一段時間。不過為了防疫應急,陳保中已先提出計畫,結合國內所有公衛相關系所一同參與防疫。
「其實上週四(7日)陳時中部長來找過我,希望我們可以協助進行防疫新生活的健康行為監測。」陳保中說,目前已集結傳染病、大數據等5位專家,正共同研擬計畫、驗證好的工具,預計下週提報給指揮中心。
主要的做法,陳保中解釋,希望透過即時資料監測,包括可能與警政系統合作攝影機影像、臉書輿論的文字收集等,去做民眾的健康行為監測。屆時除了即時系統,也會配合公衛人力,到社區去做驗證。
「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過去做健康監測,針對的都是慢性病,你會問抽煙、吃檳榔、喝酒、運動習慣;但傳染病是即時、急性的,因此我們要找出好工具,快速監測、提醒民眾在某個時間點多加注意。」陳保中說。
「這個計畫希望可以讓民眾適時放鬆,同時可以隨時監測,口罩要戴,但不用365天都戴,一旦有警訊就調回來。」未來,這也可望成為長期的監測工具,不管是目前的COVID-19,或是每年都來的流感,都能透過即時數據,臆測疫情變化。
■未來公衛師可望在公家機關、私人企業上班,也可自行開業
《公衛師法》通過後,除了肯定公衛人才專業,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薛瑞元表示,未來公衛師執業類型可分成三大類:公家機關、私人企業、自行開業。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解釋,公家機關在人事進用上,若有需要公衛領域的人才,在開出資格條件時,除了學歷、執照等,也能加上「具公共衛生師資格為佳」。
至於是否要新增一個「公衛師」的職系,薛瑞元說,目前類似的職系有衛生行政、衛生技術,未來若要視需求辦理考試,還得跟考試院銓敘部進一步討論。
陳保中認為,第一批可以補充傳染病防治的公衛人力。不少衛生單位都將工作交給替代役,這代表政府確實有需求,尤其在防疫急需用人時期,更應補充更多公衛人才來發揮所長。
此外,以疾病管制署為例,陳保中說,疾管署分局、研究單位、檢驗人員約800多人,其中邊境檢疫佔一大部分。最近也徵召了不少護理人員,「像這種機場邊境檢疫,其實可以採雙職系,意即不只護理師,公衛師也可以做,幫忙規劃策略、統計分析數據,與護理師互相搭配。」同時,疾管署分局也可搭配公衛人力,從事社區疫病防治,像是健康行為監測,若有發病就需疫調,疫調也有社區醫院的傳統感染管制,所有資料的分析、整理、決策,甚至防疫物資的管理,都可以由公衛師來著手。不過,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忙於防疫,還沒有正式聘用公衛師相關的規劃。
未來除了衛福部,環保署、勞動部、甚至教育部體育署也主管學生健康促進,都可以考慮將公衛師加入團隊。
除了公家單位,薛瑞元說,公衛師也可在私人企業上班,例如職場安全、食品安全等,若這些相關事業體有需求,就能聘用具有公衛師資格的人才。
最後是自行開業。薛瑞元說,台灣應該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公衛人才來發揮專長,很期待看到公衛師拓展新的領域。「例如辦一個公共衛生示範社區,社區中大樓裡頭的硬體設計,到居民生活準則、飲水監測、餐廳管理,都由公衛師來監督執行,未來這一區就是最安全的社區。」
(文/陳潔 ; 攝影/余志偉;設計/黃禹禛)
#延伸閱讀:
【防疫網缺口:少了公衛師從社區找出群體風險】https://bit.ly/2T4dNI3
【全台僅275名專責獸醫負責防疫,從天上飛的、地下爬的更管到「偷渡客」】https://bit.ly/2Lu4FbB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學生公共服務時數 在 吳思瑤 Facebook 八卦
過去,教育是政府應該義務提供的公共服務,
現在,教育應當轉型作為一門國家的重要策略產業。
非常感謝 鍾佳濱委員邀請我參與 #台灣國際教育之展望 公聽會,讓我可以對自己認真投入國際教育政策暢所欲言!
國際教育不論Inbound或Outbound,在育才、留才、攬才上,都是各國人力市場高度競爭的「教育戰場」,台灣不能錯失機會。
要展現台灣優勢,也符合國家發展需要,我提出六大主張:
👉國際教育是推動 #2030雙語國家政策 的重要基礎,各項政策應配套思考。

👉國教、高教及終身教育需要三軌並進,國際教育除了在高教端強化國際鏈結外,亦須向下扎根至國教階段,而終身教育的市場潛力更是不容忽視。
👉國際人才的留才攬才,國際生/境外生的課業、生活與就業配套應予鬆綁法規、提升誘因。包含提高多元獎學金、鬆綁簽證、打工實習時數、永久居留證取得制度等,政府支持應全面提升。教育部可爭取於 #前瞻計畫2.0中,匡列「人才國際化培育專案計劃」,系統性推進。
👉發揮台灣優勢領域,如 #亞洲技職教育中心、 #全球華語教育中心,從廣到精地做出國家教育品牌特色。
👉面對中國大外宣,國際教育同時也是台灣推動 #公民外交 的新興活路。善用留學生能量,以及結合非政府組織、公民團體的彈性發展,都能發揮國際教育的加乘效益。
👉過去國際教育推展非常片段與碎裂,政策面向亟需整合及銜接,我支持「 #海外學習與國際教育專法」訂定,讓台灣全方位與國際接軌!
🌍 國際教育公聽會報導: https://pse.is/T97ZK
學生公共服務時數 在 GFTS 王老師的青春教室 Facebook 八卦
📢GF活動公告📢
11/22(三)王老師們要去真理大學開講拉✨
真理的同學請來一起玩樂不然老師乾死在台上😅
UCAN系列活動 —【未來時堂】職涯演講
主題:美國留學生活分享
活動時間:2017/11/22,週三13:30-15:20
👉更多報名資訊:goo.gl/AmLXJB
#目前只開放真理大學學生參加嗚
#請大家一起跟學校敲碗
#據說來聽可以抵公共服務時數(愛開玩笑)
#沒人來老師只能自己玩桌遊
學生公共服務時數 在 雙北地區學生公共服務何處去 - Facebook 的相關結果
圖書館的服務內容項目煩雜且繁重,我們已經盡可能挑選好上手的項目讓同學們體驗,除了幫助同學們完成服務時數,也希望藉由讓同學體驗圖書館的工作,也許可以在同學的內心激 ... ... <看更多>
學生公共服務時數 在 國高中生的「公共服務時數」究竟服務了誰?一廂情願的教育政策 的相關結果
這是家長和學生的角度,那麼「被服務」的單位怎麼想呢? 還記得我是國七菜鳥家長的那一年,怯生生地跟孩子到了某圖書館分館櫃台報到,櫃台人員一 ... ... <看更多>
學生公共服務時數 在 臺北市立圖書館學生公共服務報名平臺 的相關結果
(三)圖書資料上架、整架。 (四)文宣品整理、活動支援。 (五)其他。 受理對象:. 國中以上各級學校在校學生。 服務時數:. 每次以2至4小時為原則,依各受理單位需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