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念香香小時候,隨時要人抱的那時,
所以我妹 Miss溫 的健康筆記懷孕之後,
我整個好期待他的寶寶出生,
期待我妹再有第二個,這樣我們周圍就有四個寶嚕!
抱嬰兒真的會有種上癮感,
特別是女寶寶😍(之後不用自己一直照顧也是重點哈哈哈)
像安安這麼大了,
叫也叫不來,嘶聲力竭的必須每一天!
喔對
為什麼沒有特別懷念安安小時候呢?
其實安安小時候真的就太大隻了⋯
我提早去催生,他出生就有3600克,
安安兩個月大的時候就7公斤了,
你們說說⋯
這對當時還是新手媽媽的我哪有辦法一直抱?!
而且安安出生第一天就有很man的打呼聲,
之後我不用特別聽,在嬰兒室裡,
哭聲最狂最低沉最老練就是安
(我媽當時說才剛出生怎麼哭聲很像1歲寶寶)⋯
所以最吵最驚人的就是安安、音量真的很狂⋯
回家後每次哭都讓我們瞬間從床上跳起來,
我到現在還沒聽過其他寶寶有那麼大的哭聲!
每次有媽媽跟我說他寶寶哭聲超恐怖,
我一聽,真的都覺得還好,
對,
安安就是從嬰兒時期就是驚人的開始,
剛去幼幼班也完全無適應力問題,
還立刻當天就像全幼稚園班長一樣,
帶頭做很多事情;
直到現在,還是可以在學校做出各種,
十幾二十年經驗的老師都說,
沒碰過這樣的事情,
或覺得..至少要高年級.國中之後才可能出現的事情
(安安當時才小二),
大家不懂安安為何會這樣想.這樣做,
總是覺得是否我們教育上有問題,
但溝通過後全都說,
要我們提早教安安大人世界的很多觀念了,
雖然我們很多事情教安安時,已經不當他是小孩子,
所以⋯不止是過動兒那麼簡單(學校要求我們去檢測的,也要求安安要吃藥,但過動症真的不是病,我也堅持不給他吃藥),
後來三年級我們給他轉學嘗試換環境,
他上學第一天,就做了一件事情讓全校包括校長都認識他...
也認定他就是標準過動兒,也要求我要給他吃藥..
哎~這我就不要形容了,因為這也只是其中一件事蹟而已。
我們持續尋找方案,也找自學團體,
或有想要送出國的念頭了⋯!
大家總說安安太聰明了,但其實我們最怕聽到這個,
因為對我們來說他的聰明是超級難以教導的,
很多人接觸後都往後退,
我們都能理解,也不會要求老師們需要特別做什麼,
我們只能每天每天校正他,
很擔憂安安未來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我想他未來會有很多創造力或爆發力,
只是期望他可以發揮在技術上面,
而不是去影響到讓他人困擾。
-
講了一講,
我突然又想到對於教育上⋯
其實我有點看不到現在環境的未來,
你們會這樣想嗎?
我真的會感到⋯
學校總把各種形狀的孩子,
壓縮塑造成同一個樣子,
讓我想到之前看過有個影片,
說這樣的教育就像教魚學會爬樹,
當時真是解了我的方向,
所以我很希望可以找到讓安安發揮的地方,
只是困難度也很高,
這樣的瓶頸還在看要怎麼突破,
環境真的才是最困難的吧?!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手煙在你家? 「只要小孩不在家的時候,才抽煙,就沒問題啦?」 大家都聽過二手煙,近年來有一個新的觀念叫:三手煙 意思是:香煙熄滅之後,飄散在空中的尼古丁等化學物,會附著在家具、天花板、牆壁物品上。而這些化學物所造成人體的傷害,遠比大家所想像的多跟久。它會殘留數個月,並不是通風就好了。 ...
「嬰兒過動症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嬰兒過動症狀 在 Chiao Facebook
- 關於嬰兒過動症狀 在 Facebook
- 關於嬰兒過動症狀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 關於嬰兒過動症狀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 關於嬰兒過動症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 關於嬰兒過動症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 關於嬰兒過動症狀 在 Re: [問題] 擔心是不是過動兒.... - 精華區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嬰兒過動症狀 在 王宏哲】媽媽寶典S2|嬰幼兒活動、飲食、醫療|新手爸媽 的評價
- 關於嬰兒過動症狀 在 Re: [新聞] 私幼餵藥已10人報案今全園採檢 - PTT評價 的評價
嬰兒過動症狀 在 Facebook 八卦
九月 #國際失智症月,齡予今天看到非常開心的消息:
健保署 砸3.4億!兒童罕見癌、失智症等5藥納健保給付
-
齡予也是失智症患者家屬。齡予的外公高齡九十多歲,過去幾年也逐漸出現一些失智、退化症狀。
一開始是一向很會開車的外公,開始出一些過去不可能發生的擦撞小車禍,他雖然沒說,但車子出現小傷痕。
本來記憶力很好的外公,開始語焉不詳,有些事情交代不清,遇到詢問有時候眼神也有點飄忽,引發家人注意,家人不排斥就醫而且反應很機警,趕快帶外公去檢查,幸運地及早診斷出來。
遍尋適合治療的過程中,外公一度狀況比較嚴重。跟外公同住的外婆,是外公最重要的慰藉,只要外婆不在,外公就會很焦慮不安,因為很多事情很多人他都忘記,記得最清晰的就是這個老伴。
兒孫輩大家放下手邊工作,輪流帶著他全台趴趴走四處求醫,不管新型藥物要多貴,只要夠減緩症狀,都願意嘗試,外公也在大家哄騙下必須要出入過去最討厭的醫院,而藥費確實也是一筆不小開銷。
不管是病患或者家屬都很辛苦。
比較少能回去看外公的齡予在外公的餐桌、客桌下,壓了好幾張主播照,提醒家人要記得開電視聽我播新聞,提醒外公這是孫女,希望讓他有點印象。
可惜這招沒效哈哈,每次再見到阿公,當我指著照片說這是我的時候,他會看看照片再看看我,說不同人,照片這個比較水。
喜歡看孫女有點惱,但也讓我們開心,阿公雖沒以前精明但還是很幽默。
-
全球失智症患者正在快速增加,在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推估民國109年12月底台灣失智人口共303,271人,佔全國總人口1.29 %,亦即在台灣約每77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
-
如今,健保署一口氣宣布五種新藥加入健保給付,包括治療NTRK基因融合實體腫瘤、帕金森氏症等新藥;及2種治療失智症治療藥物於阿滋海默氏病的失智症、放寬成人過動症治療藥品、治療社區性肺炎抗微生物藥物擴增於新生兒及嬰兒。
將分階段在今年11月及明年1月正式上路。
患者跟家屬負擔可以顯著減輕,謝謝政府用心。
-
專家們提醒,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療。
-
若家中長輩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變差、性格改變等症狀,要懷疑可能罹患失智症,建議盡早就醫檢查,因為只有透過確定診斷,評估是屬於哪一類型失智症,病患才能得到適當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來改善或緩解症狀,也能維持失智症患者及其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
有更多徵兆、病程、治療建議:
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
讓大腦年輕起來! 攝取「心智飲食」延緩失智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83483
完整新聞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04377&From=Search&Key=%E5%A4%B1%E6%99%BA%E7%97%87
嬰兒過動症狀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八卦
.
我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走不出過去的創傷怎麼辦?
.
身為一個被診斷罹患躁鬱症、思覺失調、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CPTSD倖存者,文章開始前我要先對正在閱讀的您說:「自我療癒是一個時進時退的過程,有時候我們會感覺一切都好轉了,卻又會在不久後突然又出現了那些負面的感受。這些過程都是正常且健康,並且您真的非常的努力。」
.
我們從小在二分法的環境下長大,認定了一切問題皆有答案,找出答案後問題就能夠解決;然而,我們在療癒創傷這件事情上面,即便看似找出了答案,最終似乎仍舊還是無解。
.
例如總是離不開對自己暴力相向的伴侶,有些說法是因為女性(心理女)會傾向於受到跟父親同樣氣質的人給吸引;雖然厭惡對自己施暴的父親,長大後又會忍不住愛上有暴力傾向的對象。
.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始終離不開伴侶,始終還是活在恐懼中。然後,再將這一切全部歸咎於自己犯賤,於是越來越厭惡自己。這邊的恐怖情人也可以換成任何狀況,工作、朋友、家人等等……
.
當我們努力想要做出些改變,往往會因為觸發身體記憶回溯,進而引起劇烈的情緒重現反應。例如當腦海一有離開不適合的人或者環境的念頭時,就會出現大量否定自己想法的聲音,甚至開始感覺到恐慌。
.
這樣的感受就是情緒重現,有些情緒重現帶來的感受非常劇烈,甚至會出現換氣過度這一類的生理現象,為的就是阻止自己繼續有這樣的念頭出現。會有這樣的情緒重現是源自於童年時期,生長環境中所習得的生存技能。
.
遺憾的是許多的創傷都是發生在有記憶之前,因此就連倖存者自己都無法得知,在還不會說話甚至是還不會爬行的嬰兒時期,自己究竟遭遇過什麼。在個體心理學當中,主張活在當下,不要再去追究過去,因為過去所發生的一切都是無法改變的,能夠改變的只有當下的自己。
.
然而,這對「戰-逃」模式中,習慣使用「逃」的倖存者來說,並不是件輕鬆容易的事情;光是讓自己去想「過去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都會引起強烈的情緒重現。因此,在自我療癒的過程中,不能夠簡單地用 #過去就算了 來帶過。
.
同上所說,能夠改變的只有當下的自己,因此當情緒重現時,原本都是選擇逃避的自己,可以嘗試做點以下的練習。從旁人看不出的行為開始改變,那會有助於將來的自己做出更大的改變。
.
一) 將全身放鬆,並且做慢而且長的呼吸,先將專注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
二) 若是環境允許,找個安全舒適的地方安置自己,做任何會讓自己感覺安心的姿態。例如用大棉被將自己包裹起來、在床角將身體蜷縮成蝦狀、抱緊喜愛的小毯毯或著娃娃、寵物。
三) 告訴自己,現在的感受是因為身體想起了童年所經歷的創傷,但現在的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現在的自己已經有能力當自己的後盾。
四) 告訴自己,現在的感受雖然痛苦,但終究會過去的。就跟過去每一次出現同樣狀況時一樣,這種感受不會永遠持續著。
五) 允許自己感到難過或者生氣,試著去練習,面對這些狀況時,自己真正該有的情緒是什麼。
六) 試著表達出自己當時的感受,文字記錄或是用錄音的方式都可以。讓自己去面對這些恐懼,但不一定要與他人分享這些內容,重點在於自己能夠去面對。
七) 練習表達感受也有助於讓自己去分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引起劇烈的情緒重現。在還沒有準備好之前,盡可能讓自己避開會誘發的情況;若是無法避免,則用上述的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
八) 告訴自己,也許這情形不是第一次發生;也許自己已經不是第一次練習自我療癒,但療癒過程不會一直都在進步,所以不要為自己的退步或者停滯感到羞恥或是厭惡自己。
.
完全沒有退步的療癒,很可能是進入另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極端,那可以說是預支自己未來的正能量,當額度用盡之後會帶來更加可怕的反噬。處在低潮、情緒失控,某些層面上來看,反而是適當且健康的能量釋放。
.
雖然是需要點時間,但沒有什麼難關是過不去的。雖然過程中可能會選錯路,但即使遠了點,只要前進的方向正確,一直持續走下去終究會走到目的地。
.
#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心理學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cptsd #自我認同障礙
.
#以下業配
.
由於花花是全職部落客單親媽媽,團購與業配是我的主要收入來源,我的部落格沒有任何的廣告收益,只會在文末放上我自己有抽成的業配產品,若剛好有需要這項產品的話,還望能夠支持花花,謝謝大家。
.
明明沒有感冒,但只要氣溫驟降一變天,就開始打噴嚏鼻塞鼻水流不停?眾多粉絲推薦有效改善這些,大人小孩都可以吃的益生菌優惠進行中,現貨剩下最後十來盒,出完要等12/20後才能繼續出貨囉~
.
這邊看說明: https://reurl.cc/VXxgDb
嬰兒過動症狀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評價
#三手煙在你家?
「只要小孩不在家的時候,才抽煙,就沒問題啦?」
大家都聽過二手煙,近年來有一個新的觀念叫:三手煙
意思是:香煙熄滅之後,飄散在空中的尼古丁等化學物,會附著在家具、天花板、牆壁物品上。而這些化學物所造成人體的傷害,遠比大家所想像的多跟久。它會殘留數個月,並不是通風就好了。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認為:「小孩在房間,因為我在客廳/陽台抽就好了? !」或者「小孩不在家/車上的時候,我才在家裡抽,就沒問題了吧! ?」「我有搖下車窗才抽啊!」
有研究顯示已經附著在牆壁上面的尼古丁,還會再次飄散在空中,還會跟家具中的成份起上化學作用,形成致癌物。
2017年英國有研究發表,發現家中有抽煙的父母,其兒童的手上居然殘留有尼古丁物質。原因就是三手煙的化學物,附著在傢具物品中,兒童在不知情的狀況之下碰觸,而殘留下來的。
二/三手菸中的尼古丁等,對兒童的影響頗為深遠:肺部的發育不良、氣喘發作機率增加、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機率、嬰兒猝死症候群的機率增加、甚至還有研究指出跟過動症有關係。
所以建議父母,不要在小孩子會有活動生活的空間中抽煙,就算小孩不在場的時候,也請盡量不要。因為會殘留一些尼古丁等化學物質。
當然戒煙是最徹底的解決方法,但是這需要決心跟時間和方法。如果暫時還戒不掉,至少這一個「不要在家中/車上抽煙」的方法,可以嘗試先做,減少避免三手煙的產生。
#參考資料
https://www.cdc.gov/tobacco/data_statistics/fact_sheets/secondhand_smoke/health_effects/index.htm#children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tobacco/Pages/Dangers-of-Secondhand-Smoke.aspx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78430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40625/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4/170406105746.htm
http://tobaccocontrol.bmj.com/content/early/2017/03/30/tobaccocontrol-2016-053602
嬰兒過動症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介紹
訪問作者: 蔡英傑
內容簡介:
全球醫學大熱門•暗黑世紀光明解方
台灣第一本全面解析益生菌的重量級專書
亞洲益生菌權威30年研究總集成
超越腸道研究範疇,「人體百兆共生菌」神助攻、強化身體韌性
★讓你三觀大改、掌握最新微生物體醫療技術的動態趨勢
★用科學數據教你養好「體內百兆微生物」的不生病計畫
★以專業評比剖析「市售益生菌產品」最可信賴的保健指南
人體微生物失調,是現代瘟疫蔓延最大加速器。如何自求多福,成為可生存的「適者」?必須具備相信科學數據的益生菌2.0新思維!本書作者費心整理數十年研究試驗之成果,集結全球各國先端益生菌研究發展現況,並與世界頂級專家交流,高規格評比市售益生菌產品之品質,詳細解說不同菌株對於各項疾病的預防與改善效果,希望能讓讀者見識到最先進的益生菌株及罕見功能,找到最適合個人的保健產品,並用正確的方法補充益生菌,學習觀察與優化自己體內的百兆共生菌。人體共生菌決定我們的健康和壽命,當共生菌失衡﹅失守時,人體的生理健康乃至心靈也會隨時崩潰。益生菌扮演後援軍的角色,介入時機﹅菌株種類與數量,什麼體況與病情該如何調整劑量﹖益生菌2.0的思維,是一門人人都得學會的自我保護課程。
本書深入解析大自然界看不見的巨大力量,人體內天天上演的「共生菌」與「病原菌」激烈戰爭。全球醫療緊繃紅色警戒,現代人「體質」與「精神力」皆快速黑化,我們能做的是:相信科學數據、不隨便跟著感覺走;認識優質益生菌,增加免疫力後援,保護與壯大體內共生菌。
▲重新發現你的百兆共生菌
.人體有百兆以上的共生菌。一口唾液裡每毫升約有上億隻微生物。我們平均一天向外界散發出大約四千萬隻細菌和七百萬隻真菌。
.人類基因數量與小小的果蠅相仿,只有兩萬多個基因,而人體共生菌的基因體總和,卻是人類基因體的千倍以上!
.腸道中的嗜脂陰性菌,其實是幫我們回收消化不完全的脂肪,避免浪費資源,結果因為我們實在吃太多脂肪,嗜脂菌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慢性發炎,它們無端被歸類為壞菌,真是太冤枉了。
.自然產與剖腹產的寶寶會承接不同共生菌。自然產的嬰兒,腸道、皮膚、口腔,都有來自母親陰道的乳酸桿菌、普氏菌、斯尼斯菌等。剖腹產的嬰兒,則多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丙酸桿菌等來自母親皮膚的菌。
.母乳不但有菌,種類還多達近千種。母乳中還有大量的母乳寡糖,是最適合嬰兒腸道菌的絕佳益生元,也就是滋養腸道菌所需的營養來源。
.90%的疾病都和人體共生菌有關。腸道菌的影響不只侷限於腸道,而是遍及全身。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等眼睛病變,都和腸道菌有關。
.飲食習慣和環境對於腸道菌的影響,大過於遺傳基因。以高纖飲食為主的哈扎族,腸道菌中分解纖維的普氏菌多達60%。家裡養狗的孩子腸道菌相較豐富,較少感染呼吸道疾病。
▲超前布署!用益生菌養好人體百兆共生菌
.歐美有80%以上的醫生會推薦使用益生菌,對益生菌越了解的醫生,推薦意願越高。
.優質益生菌都有改善排便、幫助消化、增強腸道蠕動等核心功效,至於免疫過敏、代謝調節、神經心理等,則是特殊菌株才有的高階功效。
.益生菌對健康的好處說不完:有助預防流感、減輕症狀、提升流感疫苗效力。還能降低口腔病菌,改善發炎,預防牙齦炎或牙周炎效果優於預防蛀牙。口服益生菌會提升整體黏膜免疫力,有助於在泌尿生殖道中對抗病菌感染。抗生素配合特定益生菌,治癒率極高。
.益生菌為精神疾病防治帶來新契機!憂鬱症、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過動症、妥瑞症、蕾特氏症等,這些症狀共通的關鍵詞是:免疫、發炎、腸道菌,因此都有益生菌介入的機會。
.掌握益生菌產品選購使用的關鍵知識,買對產品,吃出健康。例如:坊間流行自己製作優酪乳,若使用「市售優酪乳」作為菌母時,發酵菌(嗜熱鏈球菌與保加利亞乳桿菌)會優先生長,但「功效菌株」難以生長。一般市售的「DIY專用菌粉」,也多半不含功能型益生菌。所以DIY優酪乳,喝不到最重要的「功效益生菌」。如果使用低品質或由親友分讓來路不明的菌母,也可能發酵力太弱,萬一「雜菌」長出來就麻煩了,所以不推薦DIY優酪乳。
作者簡介:蔡英傑
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
現任:陽明大學產學講座教授、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院士、台灣乳酸菌協會名譽理事,以及益福生醫公司、揚生生技公司、惠生研生技公司等多家企業科技顧問。
曾任:陽明大學生化所所長、醫學系生化科主任、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東京大學生物科技系客座教授。
創設:台灣乳酸菌協會(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及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擔任第二、三屆會長)。
著有:《你不能沒腸識》、《腸命百歲》系列。
作者粉絲頁: 蔡英傑教授腸命百歲會談室
出版社粉絲頁: 方舟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嬰兒過動症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長不高、乾巴巴,只好花大錢買轉骨或開脾胃配方、……;孩子過動、自閉而難教養,網路爬文後卻相信錯誤資訊,耽擱最佳治療黃金期……;心疼孩子奇癢無比抓到體無完膚,父母自責遺傳到自己的過敏體質……;生氣孩子尿床多年,原來是生病了……;甚至,還有少數孩子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面對死亡威脅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多了。
治好孩子的關鍵,父母的影響力遠遠超越醫師。這是寫給父母親的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實用書,種種案例與見證都是胡文龍醫師的小病人與病魔奮戰的真實故事,相信能夠讓有健康意識的父母,以及有相同境遇的大小朋友,從作者提供的這些兒童常見疾病的病情分析、診斷方式、整體療法建議等掌握到核心健康知識,最棒的是書中還整理分享了醫學實證過的不用藥對症營養素,幫助為人父母在生活和飲食上懂得聰明地趨吉避凶……。
▌撼動兒科醫生的父母提問,20年後終於可以回答了!
▌正規醫療之外,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可以助一臂之力
「我應該給小孩特別吃什麼,才會對他的病情有幫助呢?」20年前那一晚病童母親揪心的提問,一時之間把兒科醫師胡文龍給難倒了,只能含糊其詞地回答:「正常吃就好……。」現在,胡文龍醫師終於可以自信滿滿地告訴那位母親答案了。
2千5百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疾病不是天譴或超自然力量所導致,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及飲食營養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但現代醫學卻慢慢忘了初衷……。所幸1993年的美籍傑佛瑞‧布蘭德(Jeffery Bland)博士觀察到當前現代醫學的偏剖,於是首創功能醫學的觀念,指出疾病源頭是現代人種種不當行為造成……。
這本書是醫者父母心對於病童深厚關愛之作,作者胡文龍醫師將兒科專業與營養功能醫學兩者優點結合,並將看診時苦口婆心分享日常生活等衛教注意事項化為文字,教會家長幫助孩子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他知道唯有化解父母種種情緒上的衝擊、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教導生活上的典範轉移,才可以幫助孩子大病不復發、難病順利治癒、小病輕鬆化無……。
▌長不高或養不胖、尿床、自閉或過動…,問題可大可小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兒癌…,永不再復發
氣餒孩子體重瘦小總養不胖、苦惱孩子為什麼長不高?……如果不慎吃到含性激素的轉骨成分,容易因性早熟跡象造成骨齡提早成熟,導致生長板提前關閉,將使得長高停滯。
注射生長激素並非孩子長高的唯一選擇,書中許多案例都從生活和飲食型態改善做起,長高變壯的成果斐然。例如當改善偏食毛病,多運動且留意飲食內容……;補充孩子缺乏的營養素也很重要,補足鎂離子讓晚上睡得好,有助於身體自產生長激素每晚出現四、五次,當然容易長得高;又例如醫學證實,補充鋅可使瘦小兒童增加身高和體重等等……。
孩子皮膚乾粗紅癢的異位性皮膚炎,很容易會因為特定食物、吸入過敏原、溫濕度改變、感染,甚至心理壓力,造成急性發病……,父母看得難受又心疼,真不該如何是好?
異位性皮膚炎已確定是由於患者被環境或食物的過敏原激活導致。因此,治療目標在於減緩發癢不適、防止急性發作及減少藥物治療風險,尤其皮膚止癢、保濕、穿著親膚衣物等照護更重要。長期宜並行減少過敏原與加強必要營養素,補充益生菌、魚油、維生素D、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都有助於改善,達到逐漸減少用藥頻率,甚至不復發。
孩子的過動、恍神、迷糊,父母常被氣到飽……,千萬不能置之不理。作者在十年前診斷一位過動兒,但他錯失最佳治療期,事後得知長大後偷錢、說謊、翹家……,甚至吸毒。
其實,過動症就是一種慢性疾病,積極治療與否對往後的人生影響很大。初始症狀越嚴重的孩子,早期介入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將使症狀持續到成年期的可能性降低。建議要採取共病治療,例如同時治療鼻過敏,並且要增加運動量、嚴格控管3C使用時間,還要排除體內毒素(雙酚A等塑化劑),補充鐵、鎂、維生素D及鋅等體內偏低的營養素。
▌孩子健康與否不是天註定,逆轉疾病自己做主!
▌不生病的生活實踐術,就藏在點點滴滴細節中
疾病不是天註定,但健康也不會平白無故得來!這本寫給孩子的不生病生活實踐術,細數居住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營養等不生病實踐術,一一點出看似老生常談之外的健康醫學新知,新進許多醫學研究已經證實吃對住對用對,能對病患產生不亞於現代醫學的治療效果。這樣的最新醫治走向,是許多疾病在正規治療之外,強而有力的輔助治療工具!
【不生病健康術的健康基本功】
要多到恰到好處:睡得飽、曬太陽、常運動、多喝水、多蔬果、多吃優質蛋白……。
要能減少要避免:少糖少油、拒冰品及咖啡因、遠離三毒素(過敏原、環境荷爾蒙、長時間使用3C)……,甚至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作者簡介:胡文龍
現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科博特診所主治醫師
經歷 :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台北榮總住院總醫師
臨床研究醫師
小兒專科醫師
小兒神經專科醫師
台北榮總兒童腦瘤及癌症治療小組成員
小兒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過敏氣喘學會會員
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會員
嬰兒與母親雜誌多次票選為全國小兒科好醫師
專長 :
癌症疾病:癌症營養輔助療程、靜脈營養注射
營養醫學整合: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策略、精準醫療
排毒功能異常:肝臟排毒、重金屬及塑化劑檢測與排毒、
免疫異常:自體免疫、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免疫力失調、急慢性過敏原檢測
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及治療
神經精神科學:頭痛、失眠、自閉症
兒童營養功能醫學: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妥瑞氏症、體重過輕過重、癲癇、身高不足
作者粉絲頁: 胡文龍醫師之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頁
出版社粉絲頁:新自然主義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嬰兒過動症狀 在 王宏哲】媽媽寶典S2|嬰幼兒活動、飲食、醫療|新手爸媽 的八卦
寶寶發展篇▷ 10【寶寶 過動 症問題|王宏哲】媽媽寶典S2|嬰幼兒活動、飲食、醫療|新手爸媽|孩子教養|醫師、營養師分享|兒童電視節目【親子台| ... ... <看更多>
嬰兒過動症狀 在 Re: [新聞] 私幼餵藥已10人報案今全園採檢 - PTT評價 的八卦
由於有些孩子產生戒斷症狀,推測已經使用一陣子,建議這些孩子應該要 ... 有很多文章都在介紹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ADHD) 卻很少介紹到治療方式與 ... ... <看更多>
嬰兒過動症狀 在 Re: [問題] 擔心是不是過動兒.... - 精華區BabyMother 的八卦
ADHD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通常都在嬰兒時期就有些蛛絲馬跡喔。^-^
1.動個不停,不斷的四處亂爬
2.睡眠時間短,入睡時也容易醒來,或是晚睡
3.常亂碰觸東西 ┴─┴ ︵ ╰(‵□′╰)
以ADHD的比率來說,
平均一個小學班上就會有一位,
他們的身體躁動現象會隨著成長而改善,
但是注意力缺陷並不會。
所以很多家長的迷思是
1.孩子長大應該就會好了...
(剛說的過動會,注意力不會^-^")
2.小孩本來就是這樣阿!
(小孩的確都愛動來動去,
但任何情境都如此就要留意了。
許多ADHD小孩因為被忽略,
小時候打罵教育之下,造成青少年學習被動,
或自卑..沉溺網路實在很可憐。
再舉一個很好判定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方法,
以前系上教授都會問有擔憂的家長:
你們家小明有沒有喜歡看的卡通阿?
如果家長說是,就問一下小朋友看卡通的情形。
A.很專心在看,可以看超過十分鐘 ->非ADHD
B.很喜歡看,但連看卡通時都爬上爬下或容易分心 ->疑似ADHD
真正ADHD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是過動的,
不容易有專注的事情或行為喔。
這也是特教鑑定裡面的 "跨情境"
如果在甲情境中成立,乙情境中卻不曾出現這些表徵,
就應該不會是特殊小朋友。)
如果有合理懷疑,
就請帶去給醫生診斷,
80% 的小朋友能藉由藥物(利他能)治療改善症狀,
藥物是治療ADHD核心症狀的基礎,
輔以行為療法,
是治療ADHD孩童最好的方法。
極建議早期療癒治療,
黃金治療期是一到三歲,
只要早期建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從小培養他自信心和責任感。
就能幫助孩子發揮應有的潛能。
sorry,
我認真了(^-^)||
我本身是小小的特教老師啦,
也當了四年高雄市心評人員 (特殊小朋友的鑑定輔導)
之前我媽也懷疑我兒子是過動兒
因為他幾乎沒睡覺時都在扭來扭去..囧
哈..他是很好動...
還好寶寶睡眠時間很長 ╮( ̄▽ ̄")╭
不然我也要緊張了。
( 特教老師似乎很容易敏感,
還常把一些正常的發展歷程拿來對照自己的孩子 -_-#)
※ 引述《orcase (狂戀(五子棋))》之銘言:
: 我家妹妹目前十一個月左右,
: 可以在五秒內下床,在地上爬來爬去,
: 前幾星期就爬上爬下,
: 推她出去,會無緣無故大叫,
: 我爸都說小孩那有像她這樣那麼會爬的....
: 害我一直懷疑她是過動兒的就更擔心了....
--
。:* https://www.wretch.cc/album/pipibaby 。:*
╫˙─★─˙ ╭═╤╮ * ╭═╤╮ *
˙ ◢│ ╞│╭╮│ ╞╡╭╮ █◤ ˙ ▁▁
║ ◢█╞═╧╯╞╡╞═╧╯╞╡ ◤ ║ ▕皮皮▏
˙ ◢██╰ ╰╯╰ ╰╯◤ ˙ ▕專用▏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220.52
> -------------------------------------------------------------------------- <
作者: mhl (小燈泡) 看板: BabyMother
標題: Re: [問題] 擔心是不是過動兒....
時間: Sat Apr 26 17:51:28 2008
過動兒是有以下的狀況
但不代表有以下的狀況就是過動兒唷!
還得要多觀察小朋友是不是有感統失調,是不是有自我刺激的狀況
是不是有眼睛不太能聚焦
最好的觀察應該是小朋友能不能專心做一件事,
能不能聽懂成人的簡單指令之類的~
by 自己是帶特殊生的老師
※ 引述《pipibaby (。:*棉花糖。:*)》之銘言:
: ADHD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 通常都在嬰兒時期就有些蛛絲馬跡喔。^-^
: 1.動個不停,不斷的四處亂爬
: 2.睡眠時間短,入睡時也容易醒來,或是晚睡
: 3.常亂碰觸東西 ┴─┴ ︵ ╰(‵□′╰)
: 以ADHD的比率來說,
: 平均一個小學班上就會有一位,
: 他們的身體躁動現象會隨著成長而改善,
: 但是注意力缺陷並不會。
: 所以很多家長的迷思是
: 1.孩子長大應該就會好了...
: (剛說的過動會,注意力不會^-^")
: 2.小孩本來就是這樣阿!
: (小孩的確都愛動來動去,
: 但任何情境都如此就要留意了。
: 許多ADHD小孩因為被忽略,
: 小時候打罵教育之下,造成青少年學習被動,
: 或自卑..沉溺網路實在很可憐。
: 再舉一個很好判定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方法,
: 以前系上教授都會問有擔憂的家長:
: 你們家小明有沒有喜歡看的卡通阿?
: 如果家長說是,就問一下小朋友看卡通的情形。
: A.很專心在看,可以看超過十分鐘 ->非ADHD
: B.很喜歡看,但連看卡通時都爬上爬下或容易分心 ->疑似ADHD
: 真正ADHD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是過動的,
: 不容易有專注的事情或行為喔。
: 這也是特教鑑定裡面的 "跨情境"
: 如果在甲情境中成立,乙情境中卻不曾出現這些表徵,
: 就應該不會是特殊小朋友。)
: 如果有合理懷疑,
: 就請帶去給醫生診斷,
: 80% 的小朋友能藉由藥物(利他能)治療改善症狀,
: 藥物是治療ADHD核心症狀的基礎,
: 輔以行為療法,
: 是治療ADHD孩童最好的方法。
: 極建議早期療癒治療,
: 黃金治療期是一到三歲,
: 只要早期建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 從小培養他自信心和責任感。
: 就能幫助孩子發揮應有的潛能。
: sorry,
: 我認真了(^-^)||
: 我本身是小小的特教老師啦,
: 也當了四年高雄市心評人員 (特殊小朋友的鑑定輔導)
: 之前我媽也懷疑我兒子是過動兒
: 因為他幾乎沒睡覺時都在扭來扭去..囧
: 哈..他是很好動...
: 還好寶寶睡眠時間很長 ╮( ̄▽ ̄")╭
: 不然我也要緊張了。
: ( 特教老師似乎很容易敏感,
: 還常把一些正常的發展歷程拿來對照自己的孩子 -_-#)
: ※ 引述《orcase (狂戀(五子棋))》之銘言:
: : 我家妹妹目前十一個月左右,
: : 可以在五秒內下床,在地上爬來爬去,
: : 前幾星期就爬上爬下,
: : 推她出去,會無緣無故大叫,
: : 我爸都說小孩那有像她這樣那麼會爬的....
: : 害我一直懷疑她是過動兒的就更擔心了....
> -------------------------------------------------------------------------- <
作者: pipibaby (。:*棉花糖。:*) 看板: BabyMother
標題: Re: [問題] 擔心是不是過動兒....
時間: Sat Apr 26 22:51:28 2008
好像媽媽們都會擔心...
我自己也是會擔心
學特教的媽媽比一般人神經質 XDDD
再來補充一篇(^-^)o
這裡舉一些實際的ADHD例子,
也許不是每個都醬子,
但能說大部分...
學齡前
1.好動
2.無法專注
3.容易跌倒或受傷
4.常和兄弟朋友打架,少數會有破壞行為
5.動作笨拙,少數會有協調性活動發展落後的現象
學齡時
1.上課時坐不住
2.容易插話,搶著說話
3.寫作業拖拖拉拉
4.不會安排,丟三落四
5.學習問題,成績落後
6.容易出意外
這些徵兆其實很明顯,
而且平均一個班級就有一位這樣的小朋友
(5-7.5%,男生是女生三四倍)
盛行率算很高~~~
( 我兒子是蠶豆症,原來比例也不少..
以前我都沒發現學校有這麼多蠶寶寶。^-^||)
為什麼ADHD盛行率高..就醫率卻很低呢?
那是因為家長老師的
拒絕面對--例如:長大會好的
歸咎他因--例如:把錯怪在孩子、或以為自己不會教
抗拒 --像是家長不敢帶孩子看精神科..對服藥副作用的疑問..
以致於很多孩子長期被忽視此問題,
影響的人格發展很深遠呢..
像是自卑、交友困難、親子衝突、易叛逆和頂嘴等。
ADHD算是治療效果最佳的兒童精神疾病了!
只要適切的治療,他們就會很不一樣。
我遇過的過動兒都是在普通班就讀的~~~
再簡單解釋一下ADHD的診斷與評估,
如果媽媽們有疑慮的話,
可以先去找"非小兒精神科"的醫生
(先檢查是不是病理因素,像是腸胃不舒服造成好動不專心現象)
排他原則後再去專業的精神醫生診斷。
我這邊有高雄市的小兒診斷醫院一覽表..有媽媽需要可以問我(^-^)||
診斷方式有很多
1.會談:蒐集病史資料
心理發展社會功能狀態
發展史
過去的用藥情形
接受過的治療及反應
曾做過的評估結果
家族史等
2.評估測驗:IQ
神經心理評估
人格測驗
特教評估
注意力測驗等
3.行為觀察:活動量大小
注意力長短
人際關係,與人之間的互動
身體有無異常反應
壓力反應
簡易的智能評估等
4.放射性檢查:腦波檢查
電腦斷層
X-ray
-_-###
沒想到我居然這麼有耐性的打完這麼長一篇.....
只是想澄清一些觀念。
另外,像是大家都習慣叫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
的小朋友為過動兒,但其實他們不見得會好動呢!
ADHD就像大多特殊小朋友一樣,非後天造成的~~~
( 所以也不能說:我最近在耍自閉這種話喔...XDDD
因為自閉症是天生的。 )
希望對版媽們有幫助(^-^)|||
有問題歡迎再討論唷~~~
※ 引述《ikarih (梨)》之銘言:
: ※ 引述《pipibaby (。:*棉花糖。:*)》之銘言:
: : A.很專心在看,可以看超過十分鐘 ->非ADHD
: : B.很喜歡看,但連看卡通時都爬上爬下或容易分心 ->疑似ADHD
: : 推 hono1:請問一歲半的小孩 卡通還看不懂 看十分鐘的評估 是否適用呢? 04/26 20:04
: : → pipibaby:是否會一直想轉台呢?另外觀察玩玩具或是遊戲的狀況^-^ 04/26 20:11
: 一歲半要注意看十分鐘未免也太難了吧
: 我手上有一本育兒書
: 朱雀文化"媽媽的第一本寶寶書"
: 裡面剛好有個年齡別注意力集中長度表格
: 一歲 幾秒鐘
: 兩歲 5分鐘以下
: 三歲 5-10分鐘
: 四歲 15分鐘
: 五歲 20分鐘
: 六歲 30分鐘
: 而且現在一般都不建議兩歲以下的孩子接觸電視
: 所以教授說的看十分鐘卡通適用的如果是兩三歲以上的小孩
: 那就說得通囉
--
掉落深井,我大聲呼喊,等待救援... ...
天黑了,黯然低頭,才發現水面滿是閃爍的星光。
我總是在最深的絕望裡,遇見最美麗的驚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1.5.9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