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看孩子的積木創作,總是會帶給我們很多的驚喜與教學靈感。
今天單位來了一位諮詢評估的大班孩子,這位孩子非常的聰明,他透過積木告訴我們他認為恐龍的樣子,同時他也創作一台機車,告訴我們機車要如何組裝。
孩子的情緒有時就像這隻恐龍一樣,張牙舞爪的讓人不敢親近;孩子的行為有時也像這台機車一樣喜歡四處橫衝直撞。
孩子的情緒行為怎麼了?是先天的嗎?還是後天的呢?都有吧!
姑且不論孩子的問題從何而來,但是從孩子的表現我們知道的是....孩子只是想表達自己,但是不知道方法;孩子只是想找人玩,但不曉得怎麼做;孩子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但又不知該怎麼辦。
要怎麼處理呢?有很多方式,您可以軟中帶硬,您也可以硬中帶軟,重點是如何靈活的軟硬兼施讓孩子知道當下的規範規則是什麼。
過程有直接處理的方式,通常這方式不見得是社會大眾可以接受的,當然也有循循善誘的方式,這方式是耗時又耗工。對於我而言哪種方式最有效呢?只要懂得用,就都非常好用!
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有時我會用直接處理的方式,進行身體的限制,目的是在保護孩子也保護周邊人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同時也是制止孩子持續出現暴力、破壞、挑釁、干擾....等行為的手段,只是這方式有個缺點,就是拿捏不好,很容易讓孩子受傷。
若孩子只是出現情緒的問題,那我可能就會選擇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如何疏導自己的情緒、學習忍受自己的情緒....,這方式也有個缺點,就是引導者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然很容易就被牽著走。
那麼處理「情緒與行為」之後呢?再來才是「溝通」的開始,溝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我們的關心,也讓孩子知道他自己怎麼了,更要讓孩子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教導孩子如何解決當下的問題。
這項「情緒行為處置與輔導的策略」並不是一下子就能見效,當然也不是一兩堂課就可以建立起來,而是一條漫長的療育馬拉松道路,所以需要的是所有人的耐心與毅力。
在進行這項課程時,會歷經五個階段,衝突、冷靜、緩和、溝通、信任建立,最大的缺點,就是一開始的衝突階段,因為衝突的階段,目的就是要制止孩子的行為,要孩子學會發洩的同時也要學會忍受,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規則底線在哪,所以課程中故意釋放出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有時大到家長都會捨不得,甚至會猶豫是否要繼續課程,也因為故意製造出來的高壓力,事後常常要跟受到驚嚇的家長說聲道歉,我真的不是故意要這麼做。
也許有人問會我,難道沒有其他更溫和的方式嗎?有啊!當然有!只是來處理的孩子情緒行為大多都已經被家長怨恨到底,或是被學校老師嫌到不行,也因此形成必要時期的非常手段。
當然也有人會擔心,跟孩子的關係會破壞嗎?這方式處理到最後一個階段時,您會發現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反而就像朋友一樣,他平常發生什麼事都會跟您說。
處理情緒行為有很多各門各派,這項方式,包含正向的鼓勵,也包含了負向的處罰,策略中有軟中帶硬,也會有硬中帶軟,不懂的人,就認為我們對孩子很硬,看不懂的人,就以為我們故意在欺負孩子,想要攻訐我們的人,就會跟家長說「您的孩子不適合來我們單位」.......那是因為您們沒看到最後.....
來不來我們單位真的沒關係,因為我們常跟家長說,情緒行為問題的孩子,真的不見得要來我們單位處理,很多單位都可以處理,但身為家長您的功課,就是真的要好好學習怎麼處理自己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
因為......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不會不見,反而會隨著年齡增長,影響的範疇可能會越來越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萬的網紅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快樂大學官方網站正式上線 更多文章、影音點入網站:http://happinessuniversity.net/ --------------------------------------------------------------------- 歡迎訂閱快樂大學頻道,別忘了訂閱加小鈴鐺哦! ...
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八卦
真的遇到家庭暴力,申請暫時、緊急保護令有用嗎?
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4條第1項各款規定,可知保護令功能主要在於:
一、 保護被害人之人身安全:藉由禁止加害人實施家暴、禁止聯絡、強制遠離、強制遷出等,使受害人免於身體上及精神上之折磨,避免持續陷於家庭暴力之陰影下。
二、 保障受害人經濟需求:鑑於受害人往往是社會族群中的經濟弱勢者,欠缺獨立經濟能力,而無力逃離現有施暴環境,透過讓加害人提供生活必需品及給付生活費用,有助於被害人勇於脫離加害人的掌控,而毋庸擔心失去經濟支柱,而無所依憑。
三、 提供兒童保護及監護需求:為避免未成年子女淪為加害人操控被害人的工具,同時為培養兒童健全完整的人格,協助被害人暫時取得其子女之監護權,有其必需性,以使孩童能在安全無暴力環境自由成長。
四、 對於加害人施以處遇治療:部分加害人並非不瞭解施暴之意義,而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時情急或是情緒難以控制,便出手傷人,藉由強制治療的方式,可減少加害人繼續施暴,或改變加害人的思維態度及行為方式,有助於改善加害人與其親友間的關係。
保護令之核發雖有助於上述目的之達成,嚇阻加害人為進一步侵害,為受害者披上一層保護網,卻不能確保受害人完全不遭受任何侵害,畢竟以法律作為達到防治家暴的手段終究有其極限,仍有賴於受害人提高警覺,與當地警政及社福機關經常保持聯繫,始能避免憾事再度發生。
甚者,政府應積極地建立符合兩性平權價值的社會環境,及於校園內推動自我情緒管理課程,避免採取施暴手段來進行互動溝通,或是作為個人紓解壓力之方式,才能夠確實避免家庭暴力事件一再發生。
恆英法律事務所所長 朱敏賢律師
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八卦
【#育兒筆記】147:我用「四要」,面對孩子的「不要、不要」 (芳瑜)
孩子2~3歲時,進入俗稱的「第一個成長叛逆期」,常將「不要、不要」掛在嘴邊,令許多爸媽頭大不已。好話說盡、招數使盡之後,不得不動用懲罰,期待孩子因此變得聽話、乖順。
雙寶2Y7M,很幸運的,目前我們挺少因為孩子各種唱反調的行為氣到跳腳。即使有覺得很受不了的時候(幾乎都有紀錄,可參閱前文),也會抱著破關的心情,在調整了態度與做法之後,他們的行為往往就會恢復穩定。
面對孩子的「不要、不要」,書籍和網路上提供很多方式,我整理出自己覺得最受用的「四要」,分享給大家。
1️⃣要 「理解發展」
艾瑞克森的「發展階段論」提到,人的一生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危機或任務有待解決。
孩子1.5~3歲已經不想完全依賴他人,希望自己有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此階段的任務如果解決,可以建立孩子的「獨立自主」,反之,孩子將會對自己「羞愧懷疑」,進而影響往後的人生。
在理解孩子的成長發展之後,我們就會明白,這一切只是必經的階段。並且,所謂的「乖順」、「聽話」,都是不切實際的期待。
因為理解,所以我們會修正期待,也有了更多包容。
當孩子唱反調的時候,雖然難免偶爾覺得煩躁、氣惱,但更多時候,為了建立孩子的「獨立自主」,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更加幽默從容以對,可以給予多點彈性與自主空間。
2️⃣要「打破慣性」
不希望孩子總是將「不要、不要」掛在嘴巴上,然而身為爸媽的我們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常常「不要、不要」呢?
「不要碰」、「不要吵鬧」、「不要打人」、「不要拖拖拉拉」⋯⋯
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就是爸媽,所有我們說過的話,都會成為他們學習的模板。可見,我們必須從自身的語言慣性開始改變。
🗣「不要碰!」
➡️「請你用看的就好。」(肯定句)
「你的手要放在哪裡呢?」(疑問句)
🗣「不要吵鬧!」
➡️「請你小聲一點。」(肯定句)
「這裡適合大聲還是小聲呢?」(疑問句)
🗣「不要打人!」
➡️「請你輕輕的,或是用講的。」(肯定句)
「你可以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呢?」(疑問句)
🗣「不要拖拖拉拉!」
➡️「請你在時間之內完成。」(肯定句)
「你覺得自己還需要多少時間呢?」(疑問句)
當然,生活中很難完全避免「不要」這個詞,當我講出口之後,我會記得補充另外的肯定句或疑問句,而非一味禁止。因此,我記得很深刻,雖然他們1Y8M進入語言爆發期,但直到2Y前夕,兩人才第一次說出完整的「不要」。
再加上,我們有另外教他們婉拒時可以說「不用,謝謝。」,因此目前「不要、不要」的頻率仍在我們認為的正常範圍。
3️⃣要「善用對話」
當孩子一再唱反調或者固執己見,絕對是最考驗爸媽的時候。
然而,如果善用「薩提爾模式」的對話,勤加練習,我們會發現一次次更容易與孩子貼近,親子關係不必拔河甚至對立,便能得到更圓滿的結果。
詳見前文:
📌「薩提爾式對話」日常二例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31998415009107/?extid=0&d=n
📌「聽核心」──最實用的對話工具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72765334265748/
4️⃣要「兩個選擇」
如果孩子無法在對話中釐清自己的期待,或是大人受限於時間、情緒、環境等因素,無法再進行對話,那麼,我們可以給予兩個選擇。
按照正向教養所提的「邏輯後果」,這兩個選擇中不應有「偽裝成懲罰的選項」,必須滿足四大條件:#相關、#尊重、#合理、#事前告知。
假設孩子吃飯不專心,一直玩食物,眼看已經超過平常時間很多⋯⋯
🗣「你現在要好好吃飯,還是等一下都沒得玩?」🚫不相關
🗣「你要吃飯,還是要吃竹筍炒肉絲?」🚫不尊重
🗣「你現在要吃飯,還是下一餐沒得吃?」🚫不合理
🗣「你不好好吃飯,那就不要吃,下來!」🚫沒有事前告知
這些看似家常的引導,其實都不能真正讓孩子學會「自我負責」。
我們會給予的兩個選擇是:「你想要繼續吃飯,還是你吃飽了要下餐桌呢?」經過提問,他可以自主決定吃與不吃,而吃與不吃的結果他都要自己承擔。
不論任何情況,這兩個選擇一定要是大人都能夠接受的,免得自打嘴巴。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而言,都不帶任何羞辱與委屈。
有時候,孩子也會陷入什麼都不選、什麼都不要的困境中。既然如此,就等於他放棄了選擇的權利,這時,大人就要視情境為他做適合的選擇。
起初,孩子或許會因此產生不少情緒,但我們的「溫和堅定」,便是他們學會自我負責的最佳助力。
我用「四要」,#理解發展、#打破慣性、#善用對話、#兩個選擇,面對孩子的「不要、不要」。
#2y7m
#歡迎分享
#圖為臺大落花
—————
🔸延伸閱讀🔸
📌世界越快,心則慢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09149253960690/?d=n
📌讓「在情緒裡迷路的孩子」回家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1463337062615/?extid=0&d=n
📌口罩之亂──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5615886647360/?extid=0&d=n
📌「你氣完了嗎?」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45524376989844/?extid=0&d=n
📌 孩子,為什麼不說對不起?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9815419560740/?extid=0&d=n
📌 停頓──讓問題跑一會兒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43054520570163/?extid=0&d=n
📌爆炸了,然後呢?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72150747660540/
📌語言爆發期之不要「不要」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61140222094927/?d=n
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 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 Youtube 的評價
快樂大學官方網站正式上線
更多文章、影音點入網站:http://happinessuniversity.net/
---------------------------------------------------------------------
歡迎訂閱快樂大學頻道,別忘了訂閱加小鈴鐺哦!
官方Line帳號最新上線ID :@happinessuni
(1. 加入快樂大學官方LIne
2. 開啟主頁,在動態消息中尋找
3. 找到電子書下載連結,即可獲得兩本免費電子書)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kumasmokshah/?ref=br_tf
快樂大學在每個禮拜六晚上八點放送最新影片,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 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感情板 - Dcard 的八卦
我自己是個相對感情經歷比較豐富理想化,又很喜歡浪漫的女生,但我的個性有個很大的缺點,會為了討好男朋友不說自己的想法,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