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如我又來介紹這個月相當有興趣,也非常想趕緊一讀的新書們,若有人在意,得先說聲不好意思,因為這個月是維持快兩年來首度沒有本月選書的一次,最近處於水深火熱狀態,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過,很快也會有對這裡極其重要的消息準備和大家分享,請稍微期待一下,可能有些眼尖的朋友已經發現了,不過現在容我暫時賣個關子,就先將焦點放在近期推出哪些令人目不暇給的好書上。
⠀⠀⠀⠀⠀
⠀⠀⠀⠀⠀
如果四月份有選書,這幾本就是我的首選名單。首先是,世上最有可信度的推書大師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去年最愛小說之一《#消失的另一半》,作者布莉貝內特曾說,這本書創作的靈感,是她與母親的一通電話。母親說起自己位在美國南方路易斯安那州的故鄉:「那個小鎮的人通過結婚,來讓自己的小孩看起來一代比一代白。」她聽完立刻拿起筆記下這件事情,從此成了小說《消失的另一半》的主題。16 歲那年,雙胞胎姊妹一起逃離家鄉。妹妹絲黛兒假扮白人,成了富太太,終於得到想要的一切。為了隱瞞身世,一生戰戰兢兢,與女兒、丈夫之間總是隔著謊言。姊姊德姿蕾重回出生的小鎮,守候她們年邁的母親,日子雖然踏實,卻從未忘記大城市裡的精采生活,更放不下從此失去消息的妹妹。30 年後,姊妹倆的女兒也離家遠行。兩位少女像她們的母親當年一樣,各自背負著創傷與想望。當兩人遇上彼此,新世代躁動的心靈不禁揭開陳年的家庭祕密,所有人在時間的長流中,終要承擔起自己的選擇。這個故事橫跨三代人,綜觀劇烈變動的 40 年歲月,從種族、階級到性別,人們永遠在外界期待與自我之間拉扯,對未來茫然、對親密關係寄予渴望。當我們決定為了未來賭上過去,生命裡消失的另一半,是成長必然的代價?還是終生放不下的過往?
⠀⠀⠀⠀⠀
其次為葡萄牙文壇超重量級作家莉迪亞豪爾赫的經典作品《#畫鳥的人》,這座葡萄牙南方的古老大宅,距離大西洋夠遠,無法聽到暴風雨中的碎浪,但也離得夠近,足以使牆壁被空氣中的鹽腐蝕。1950 年代,原是熱熱鬧鬧的務農大地主,八個兒女卻相繼出走,如同當年的華特。空蕩的宅院中,只剩老范西斯科、大兒子庫斯多喬、瑪莉亞艾瑪和四名孩子。她,庫斯多喬和瑪莉亞艾瑪名義上的孩子,總是盡力讓自己既不在場也不缺席。她一直都知道瑪莉亞艾瑪嫁給了兩個男人,三個弟弟並不是她的親手足,也知道她的所有身分證件都是謊言。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所珍惜的一切也在這座大宅。直到那年初冬,家族中的浪蕩逆子,那個華特大兵回來了。1963 年冬日,他就這麼出現在眾人面前。他的回歸,讓所有人的祕密起了變化,埋藏在地下的家族之謎破土而出。那個雨夜,華特駐足於樓梯上,一如之後他偷偷探視女兒的每個晚上。她其實都知道,他的離去,他的到來,他的家書,他畫的鳥圖。她都知道。此書以雋永文字、優美文筆,喚起了現今處在不斷變化世界中的人們,透過大宅中那名幾乎無聲的女孩之眼,訴說了那段葡萄牙 1940 至 1980 年代農村社會的氛圍,寫盡大家族的繁盛與衰敗。
⠀⠀⠀⠀⠀
再者,本月最受矚目的翻譯文學作品莫屬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我的奮鬥》,因寫作內容過於真實,在出版後曾多次遭受親人反對,儘管如此,評論者卻認為這樣的露骨反倒滿足了人們最深處的窺視欲。《我的奮鬥》第一冊甫出版就迅速引起熱議,除了暢銷挪威,也迅速售出各國版權。全六冊的半自傳體小說,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每一冊都從生活中洞察出深刻反思,以樸實的日常經驗喚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作者不避諱揭露的事實的寫作風格也是造就出如此精彩敘事的原因。在克瑙斯高的寫作策略成功後,北歐也有越來越多作家紛紛效仿,引起一波克瑙斯高的美學風潮。系列初始,克瑙斯高就以父親的死亡作為一切開端。他的父親嚴肅、寡言,對待工作十分認真,卻是個失職的父親。父親的死重新讓他想起了曾與他相處的一段童年時光,他是如何在那樣的威嚴底下成長,又是如何從中找到破口學會叛逆。父母離婚後,父親與他的關係變得更加疏遠,得知父親死訊,想起上一次單獨與他談話,竟已是一年半以前的事情。晚年的父親儘管試圖在他面前維持著端正、得體的樣子,但實際上已落魄不堪,終究端正的形象沒能印入克瑙斯高眼中,而那間父親死去的屋子,更是充滿了大量的垃圾、空酒瓶、髒污……那是巨大孤獨的極致。
⠀⠀⠀⠀⠀
以及,個人非常熱愛的藝術家芙烈達卡蘿的傳記小說《#世上沒有純粹的黑:芙烈達的烈愛人生》。她,芳齡 18 就遭逢嚴重車禍,公車的鐵桿貫穿她的陰部與腹部,導致終身殘疾,兩次截肢。她說,當全身都劇痛無比,你就感覺不到疼痛了。她,與情場浪子結婚,被無數次深深背叛,與他一度離婚,一度復婚,並為他經歷三次流產。她說,遇見他,是比遭逢車禍,還要可怕的災難。她,曾在所有人都唱衰的情況下堅決相信愛情,結果卻被至親至愛的人們雙雙背叛。她說,人對痛苦的承受能力,遠遠超乎你我能想像。她,模仿愛人,出軌探索自我慾望,潛心藝術創作,卻以靈魂知己的身分贏回了愛人,以及死亡病榻前十餘年來的不離不棄。一個為藝術與愛情滿身傷痕,最終燃燒殆盡的烈火女子。一位站在壁畫大師身旁的陪襯,最終成為讓所有男人都失色的世紀天才。一生與苦痛相伴,卻從不絕望頹廢,昂首面對生命中種種殘酷的時刻。她,是芙烈達卡蘿,你再也不會見到如此堅韌的女子。
⠀⠀⠀⠀⠀
吳爾夫的《#普通讀者》也是我一直想讀,卻苦無機會補上的作品,終於等到此書的重新問世。她以隨筆的形式,沒有教條、不帶成見、無拘無束地談著自己對作家與作品的印象,而她的對象,就是與她同樣熱愛閱讀的「普通讀者」。博覽群籍的吳爾夫,以平易的筆調,如數家珍地為我們介紹了康拉德、契訶夫、勃朗特姐妹、珍.奧斯汀、蒙田、托馬斯‧哈代,以及我們不熟悉的一些作家的生平、作品、寫作生涯和趣聞軼事。她讓這些人物起死回生,在讀者面前活靈活現,字裡行間不時流露她特有的敏銳、機智與幽默,讓向來被視為枯燥的文學評論發出迷人的異彩。從吳爾夫的漫談中,能清楚感受到她對閱讀的熱愛,以及她對文學、歷史、人生的細膩觀察與思考。想讀懂吳爾夫,本書絕對是最容易入門的作品。另一本相當有意思的小說是法國作者尤安巴爾貝羅《#我在西伯利亞的監獄》,據說比電影更電影,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真實追獵行動。事發在距離貝加爾湖不遠的地方,就在我打造美滿家庭的伊爾庫茨克,東西伯利亞的首府。那是個早上,一群蒙面人突然闖進家裡,五歲的女兒嚇到大聲尖叫。我在她面前遭到逮捕,然後被毆打、審問,更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竟然指控我對自己的女兒不軌。暗處有一夥人啓動了一部毀滅機器,粗暴而無情,擁有格別烏為它發明的名字:黑資料。他們揚言要將我關進黑牢,讓我永不得翻生,因此我的逃亡行動,就此展開。
⠀⠀⠀⠀⠀
科幻迷不容錯過的經典,艾西莫夫《#永恆的終結》,戰爭、瘟疫、地震、洪水,太多的苦難交織成人類的歷史。如果能夠操控時間,在過去未來億萬年的時間裡自由穿梭,在某些關鍵的時刻改變現狀,那麼,我們是否就能夠操控歷史?如果歷史能夠設計,那麼,人類是不是就可以活得更好?於是,在 27 世紀,有人發明了「時間力場」,創造出一個超越時空之外的領域 ──「永恆域」,匯集了來自不同世紀的少數人。他們隱藏在時間之外,暗中監督人類的歷史發展,在關鍵的時間點製造微小的改變,避免真實的世界發生重大災難,危害到人類的生存。他們叫「永恆人」。「永恆人」的使命,就是保護人類,確保人類幸福。主要分成三種專家:觀察員、計算師、執行人。觀察員負責收集真實時空狀態的資料。計算師負責研擬改變真實時空狀態的計劃,並分析這些改變對未來的社會和人類的影響。執行人負責執行這些計劃。他們的行動稱之為「最低程度的必要改變」,用最少的傷害來為人類創造最大的幸福。例如,在某個時間點打開一扇門,就會創造出驚人的結果。然而幸福是必須付出代價的。當永恆人發現某些發明創造會引發嚴重的後果,他們就會及時阻止那些東西出現,於是,在永恆人的保護下,許多科技和藝術都流失了,人類的進步停滯了。於是,在漫長的十幾萬個世紀裡,人類幾乎沒有改變。但奇怪的是,永恆人無法進入 70000 世紀到 150000 世紀之間的時空。他們稱之為「隱藏的世紀」,那裡似乎有某種奇怪的力量在阻擋他們。
⠀⠀⠀⠀⠀
還有相當喜歡的作家之一史蒂芬褚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出了德文直譯新版,本書德文原題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意指「人類的偉大時刻」,以戲劇性的敘事,書寫真人真事,體現歷史人物面對人生轉捩點時的內心曲折。褚威格將這種體裁命名為「歷史特寫」,每一篇均在在反映出他當時閱讀到並深受感動的史料文獻,以及他對時局、對文明的深刻關懷與無盡憂思。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永不停息;是非成敗的定義,總也說不清。積累多年的功勞與苦勞,可能因一秒鐘的猶疑而被全盤否定;也或許你一夕之間享盡眾人掌聲,隔天一覺醒來卻被同一批人唾棄。當故土再無容身之處,有人選擇在世界盡頭向不朽逃亡,力爭一線生機;也有人甘冒大不韙的罵名,只為掀起貫徹理念的革命。文明的進程正繫於人的一念之間,無論功成或飲恨,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指引後人方向的閃耀恆星。《人類群星閃耀時》截取西塞羅、拿破崙、歌德、托爾斯泰、列寧、威爾遜等人生命中的關鍵一刻,透過褚威格洞察人心的慧眼與才氣縱橫的妙筆,讓他們的故事不再只是死板的知識,而是慷慨激昂又扣人心弦的勵志經典。
⠀⠀⠀⠀⠀
迫不及待想展讀的華文作品,當然必須是這本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她自小看著有頭家娘風範的外婆與母親,進出廚房,起灶架鍋,張羅數十家人員工日常吃食,宴請東南亞與中東等地賓客,哄嚷熱烈,直到滷肉飯、蒸冬瓜肉餅、芋棗甚至一碗煲粥,俱成為她日後的念想。她曾與外婆、母親,三代女子,穿行在大稻埕與永樂市場,買鮑參翅肚、麵龜椪餅、胡椒肉桂蠶豆,見識老鋪的講究,練就一套對古早物什的擇選標準。她熟稔蘆洲湧蓮寺周邊,在旺鋪裡食切仔麵黑白切與米苔目,飲青草涼茶,更向在地攤商習得剁雞的技巧,與若干習俗規矩。如此種種,養出她一雙識貨的眼睛,一根敏銳的舌頭,一個老派的靈魂;更化作筆下時而雍容深情、時而輕俏意趣的篇章段落。「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當至親家人一一遠行,她最終成為一個自擁廚房的女子。然循著吃食滋味,她重回那仿如傳說盛世的親族過往,再現早輩人的心志與作風。她且飛港島,尋覓那一路喝到大的福建茶行鐵觀音;從曼谷買齊各尺寸的猴桃標白藥油;自檳城拎回一口像似外婆「烏鼎」的印度黑鐵鍋……老食、老物、老鋪、老市場,是回返時間的甬道,是追尋記憶的線索。她還以此學會撫慰自己,做人待人,並學會看人間煙火,安身定心的過日子。
⠀⠀⠀⠀⠀
崔舜華《#貓在之地》則是她第二本散文集,刻劃一切離聚的傷痛怨咒與暴烈激昂,逝去的碎裂的愛於焉拾遺湊整。生而在世,愛恨加身無可抵禦,於是紋身以痛以咒語,也豢貓拾物以眷戀寄情,然而體內的魔,對愛與美的渴求,未有被鎮壓的一日。詩辦不到的交給散文,於是崔舜華再次將濃烈情感佐以酒精尼古丁與無數藥片,吞吐成如詩的字句,甚而比詩更危險,更袒露,更濃烈。另一本香港作家鍾耀華的
《#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收錄了作者從 2016 到 2020 年底寫下的文章,呈現他在後傘運時代的思索歷程;思辨與抒情,智性與感性,經常在他的文字中並存不悖,難以歸入既有文類,卻形成一種破格文學之美。而這份美,是來自於一個人不與世界的不可忍受尋求和解,選擇直面痛苦、殘酷與不義,同時仍渴望超越。「時間也許從來不是站在我們這邊,問題只是我們是否願意站在良知的一邊。」作者經歷城市起伏的流變,見證歷史再開的瞬息。現世為每個人繪製肖像,他拒絕順從,以寫作贖回主體,用文字重建、叩問自我與世界的關係。
⠀⠀⠀⠀⠀
日韓作品也包括日前推薦過的權汝宣《#黃檸檬》,透過三名共同經歷一起駭人聽聞的「美女高中生兇殺案」的女性視角,從不同立場、處境,裡裡外外探問這個社會的目光是如何強加在人們、在女性身上,思考創傷過後數度翻轉的善惡、生死、存在等種種命題。著沉魚落雁之貌的海彥,據說美得危險致命年僅十九歲的她,卻被發現陳屍在學校附近的公園花壇,頭部遭到盾器重擊,雖然社會高度關注,但兩名嫌疑較大的男同學皆因有不在場證明而使案情陷入膠著,最終不了了之。一條性命的香消玉殞成為事實,罪惡感卻會毀了好幾個人的人生,顫抖掀開長年覆蓋的薄紗方能察覺到,原來走過這一遭的每個人都各自背負著恐懼而活,抱殘守缺,踽踽獨行,以及一份受孤獨百般侵蝕下才緩緩浮現的失落、理解和釋懷。
⠀⠀⠀⠀⠀
其他是新田次郎文學賞、未來屋小說大賞與靜岡書店大賞三冠王的得主伊與原新《#月亮前方三公里》,透過六個受挫的心靈,六段人性的考驗,六篇理性與感性交會的暖心物語,展現自然紋理與情感肌理的動人凝視,人生本來就充滿了後悔,但有時候,即使這樣也無所謂。還有,睽違多時的安倍夜郎《#深夜食堂23》,章魚先生的香腸、七草粥、八寶菜、辣油蔥豆腐、蒟蒻生魚片、芋頭雞鬆汁,每一口滋味,每一種愛的形式,持續每晚在這裡,與等待它的人相會。安倍夜郎筆下的《深夜食堂》裡,每則故事獨立成篇,不必擔心跟哪個角色不熟,突然想念哪道菜就能翻閱,想進去坐隨時可以從任何一集坐進來。在這裡,每道料理雖然獨立,吃入口中的感受卻是共通的。透過 14 道日式家常菜,參與這些食客的人生際遇,時而溫馨,時而開懷,偶爾也令人鼻酸。簡短的是故事,漫長的是人生,持續邀請你掀開暖簾入店來,用他們短短的故事,陪伴你面對長長的人生。
⠀⠀⠀⠀⠀
壓軸的兩本都極具分量,跟磚塊書一般厚重。先看橫山秀夫的《64》,關於一件 14 年未破的綁架案,道盡了人性的幽微暗湧。昭和 64 年只維持了短短七天,猶如海市蜃樓,但這一年確實存在。就在這一年,犯人綁架殺害了一名七歲女童,躲進了平成到來的歡呼聲中,而這起事件在警界暗地裡的代稱,正是「64」。三上信義,前任刑警、現任 D 縣警媒體公關、女兒失蹤中的父親,正在焦頭爛額的處理記者們針對交通事故犯人匿名問題的嚴重抗議。這時他又被告知,統領全日本 26 萬名警察的警察廳長官要來視察,特別是針對公訴期將屆的「64」懸案。更麻煩的是,被害者家屬還拒絕接受長官的慰問。為了說服家屬,三上設法探究背後的原因,沒想到竟然受到刑事部的全面抵制。在各方夾擊與壓力之下,三上意外得知了長官前來視察的真正目的。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臨巨大危機的 D 縣警,竟又迎來了另一起重大的案件。全書以警察體系為背景,細膩感人的描寫,緊張、緊湊又峰迴路轉的劇情,加上令人爆哭的結局,構成了這部當年未出版即轟動的長篇鉅作,全球讚聲不斷,公認為橫山秀夫小說世界的顛峰之作。
⠀⠀⠀⠀⠀
最後是多次介紹過、含金量極高的諾蘭信徒聖經《#諾蘭變奏曲:當代國際名導 Christopher Nolan 電影全書》,本書作者,同時也是美國著名影評人的 Tom Shone,完整紀錄了諾蘭導演之路至今的每一部作品,深入探索理念、製作、編劇、攝影、美術、剪接、配樂各層面,依序以「方向」談《跟蹤》,以「時間」談《記憶拼圖》,以「感知」談《針鋒相對》,以「空間」談《蝙蝠俠:開戰時刻》,以「幻象」談《頂尖對決》,以「混亂」談《黑暗騎士》,以「夢境」談《全面啟動》,以「革命」談《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以「情感」談《星際效應》,以「生存」談《敦克爾克大行動》,最後以「知識」談疫情時代下的中流砥柱《天能》。內容則從諾蘭的成長生活,求學過程,電影如何影響他的童年,文學、建築、《星際大戰》、《2001 太空漫遊》如何拓展他的心智,《銀翼殺手》、《異形》如何奠定他對「導演」的想像,大學時克難地拍攝出學生電影,到《記憶拼圖》的四處碰壁而後一鳴驚人,一切鉅細靡遺,目前已經完食,且讀得過癮非常。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1:40 1912-03-23 華納馮布朗 / 《太空使命》 For All Mankind 00:31:26 1999-03-24 科索沃戰爭 / 《地下社會》 Underground 00:54:56 1947-03-25 艾爾頓強 / 《火箭人》 Rocke...
「太空使命影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太空使命影評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 關於太空使命影評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 關於太空使命影評 在 i.PK 電影情報局 Facebook
- 關於太空使命影評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 關於太空使命影評 在 [心得] For All Mankind 太空使命S01 S02 (雷) -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太空使命影評 在 《太空使命》史上最糟太空人是誰?NASA直擊外星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太空使命影評 在 [心得] For All Mankind 太空使命S01 S02 (雷)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太空使命影評 在 【太空使命For All Mankind】 - 歐美影集板 - Dcard 的評價
太空使命影評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八卦
影評|《#玩具總動員4》:飛向宇宙,在浩瀚無垠中找到自己
※好讀網誌版:https://danslecinema.tw/2019/06/toy-story-4/
自從 1995 年《#玩具總動員》一鳴驚人地問世,皮克斯動畫的招牌系列第四度強勢回歸,再度證明他們是動畫電影界的第一把交椅,也完美展示了他們透過非人類物品傳遞出最深刻人情的功力。《玩具總動員4》是你始料未及的優秀續作,他充滿真心、童趣、歡樂冒險,不急於說教,卻又在片刻與片刻之間流露出豐富的睿智。
距離上集已是九年之前,本集開頭便以一個九年前的閃回拉開序幕。透過這個序章,我們窺見了胡迪心中的一抹遺憾,這不僅使這個角色更加立體化,我們也獲得了回到安迪房間的機會。看著老班底玩具們同心協力地完成任務,這才意識到,天阿,這些年來還真想念你們。
故事接著跳回現在,胡迪與夥伴們陪伴著邦妮成長,終於來到了邦妮要去上幼稚園的第一天。在幼稚園裡,邦妮「膠」了一個新朋友——由塑膠餐具與紙黏土做成的玩具「叉奇」。而故事就從叉奇不願作為玩具、一再試圖逃離,開展成一個圍繞著失落與尋見、使命感與自我實現的公路之旅。
叉奇的出現可說是皮克斯的神來一筆,由垃圾製成的玩意,是否夠格成為孩童的玩具?這不但提供了充足的笑點與張力,也讓人再思玩具的存在本質意義。在過去三集當中,玩具們的天命即是陪伴、娛樂、保護主人,若能得到主人的喜愛那是最幸福不過的事。然而,這集卻塑造出了這樣的反差角色,讓人暗忖:會不會玩具們「無私」的付出,其實只是為了得到主人寵愛的一種「自私」表現?當無條件的愛喪失了對象而換來的巨大失落,是否也意味著這樣的愛其實是有條件的?
過去幾集中,我們只需要好好處理主人跟玩具之間的關係,彷彿它們彼此相愛是一項天經地義的預設條件。而這集就是要輕巧地去挑戰這樣的立場,大哉問由「主人不愛我了怎麼辦?」演變為「我不想被主人愛怎麼辦?」、「為什麼我要生而為玩具、被迫娛樂主人?」、「有主人的玩具才是玩具嗎?」、「會不會有些玩具生來就沒有人愛?」等等。即便沒有真的下切到最深處,但不難從光彩奪目的繽紛之中,汲取到一些人生感悟和存在反思。
前三集可以說是花了十五年教會我們成長與道別——向象徵童年的玩具們道別。雖然是以玩具們為主視角,但觀眾的替身始終是主人安迪。然而,第四集終於拋開了這樣的框架,將話語權交還給玩具們,讓玩具們好好地跟我們(主人)道別。原來玩具們也有各自的人生困惑與理想,以及不需要倚賴主人才能夠定義的自我認同。玩具們不需要向主人乞憐,就能夠有自我價值。原來,這是一趟玩具的自我賦權之旅。原來,長大的不只有安迪,玩具們也終於展開了啟蒙之旅。
很難相信這是《#腦筋急轉彎》編劇 Josh Cooley 執導的第一部長片作品。他顯然對這個世界觀瞭然於胸,大量新舊角色相容激起了無限火花。湯姆漢克斯在極有可能是他最後一次為胡迪配音的電影中,毫無保留地投入了他的所有。特別是在最終幾場戲,他的語塞和失措,直逼人落淚。巴斯光年與其他老班底角色的戲份較少,是比較可惜的地方。然而,「黑人二人組」的小鴨與兔兔填充娃娃、基努李維的加拿大特技車手卡蹦公爵,和久違的牧羊女「寶貝」,一個比一個搶戲精彩,完全無從抱怨。動作場景的攝影機運動令人亢奮、致敬恐怖片的驚悚橋段也拿捏得恰到好處。開場字幕的一段三分鐘蒙太奇,既精準又動人,幾乎媲美《#天外奇蹟》和《#冰雪奇緣》的開場戲。
整體畫面精緻程度讓人看了目不轉睛,無論是玩具的材質、滂沱大雨的流水、空氣中漂浮的粉塵,都讓人讚嘆電腦動畫科技的今非昔比。還有燈光設計和場景設計,讓二手古董店和嘉年華遊樂園充滿了老派的浪漫。Randy Newman 的配樂依然對味,其為本片新寫的兩首歌曲《我不願讓你自我放逐》(”I Can't Let You Throw Yourself Away”)與《孤獨牛仔之歌》(”The Ballad of the Lonesome Cowboy”)都趣味盎然。
或許《#玩具總動員3》確實是此系列的完美結局,但《玩具總動員4》一點都不顯得多餘。掐指一算,這大概是這十年下來,除了《腦筋急轉彎》與《玩具總動員3》之外我最喜歡的皮克斯作品。比起前幾集,它更加自在地作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探索了更多新奇的觀點、大膽地挑戰一些舒適圈的框架。與此同時,它又不自恃過高、過度煽情,反而依然充滿了童心的奔放想像與純粹歡愉。而這正是人們愛上皮克斯的原因。
所以,無論我們是否會再度看到這對牛仔與太空人的組合,都讓我們以滿意的微笑彼此道別、彼此放手,各自在屬於自己的浩瀚宇宙中,彼此守望。You’ve got a friend in me. Always.
-
6/20 笑到肚子痛 上映
#迪士尼 #皮克斯 #胡迪 #巴斯光年 #叉奇 #寶貝
Disney Pixar 迪士尼影業
特別感謝 Movier
太空使命影評 在 i.PK 電影情報局 Facebook 八卦
【影評】《天能》IMAX(微雷):時間將至,命運已屆
克里斯多夫諾蘭的電影,從《黑暗騎士》到《全面啟動》;從《星際效應》再到《敦克爾克》,每一次都是超凡的觀影體驗,即便無緣大銀幕,在小螢幕觀賞也能從富有哲學意涵的劇情以及富涵人性刻畫的角色情感中提煉出對諾蘭電影的喜愛,稍早前有幸在大銀幕重溫《黑暗騎士三部曲》、《全面啟動》,彌補當年無法進戲院觀賞的遺憾,著實感謝片商華納兄弟的引進。
《全面啟動》透過夢境玩空間摺疊,《星際效應》透過太空探索之旅玩跨越維度的呼喚。《天能》作為諾蘭再度以腦洞大開的理論為突發奇想的作品,概念與視覺奇觀都讓人看的目瞪口呆,「時間」再度成為諾蘭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只不過這次諾蘭玩的更瘋、更緊扣該片命題,以往透過巧手剪接所編織而成的非線性敘事魔法,這次直接昇華到讓非線性敘事與正敘直接在同個畫面發生,畫面倒著轉與正敘的時間軸產生直接衝突,就是諾蘭此次非線性敘事的呈現。
才刷完一次,絕對不敢說完全看懂、看清每個故事細節了,一定要二、三刷才能看清故事的全貌,當然完全看懂的人我由衷佩服XD。《天能》無疑是諾蘭至今最燒腦的作品,但他的燒腦並不是故事很難懂、理論很難懂,而是觀影當下你會被倒敘的影像所干擾,繼而產生大腦認知上的混亂問題,加上電影中半段開始逆轉產生迴文,整體節奏就開始加速,大腦會更加跟不上情節推演。
「別試著去理解它,感受它」、「你必須以新的角度看待世界」除了是給片中主角的諫言外,同時也是諾蘭給觀眾的諫言,的確諾蘭每次拍新片,拍的都是種全新觀影體驗。《黑暗騎士》首次嘗試用IMAX攝影機拍出無與倫比的視覺與聽覺震撼;《全面啟動》藉由空間摺疊,玩轉出腦洞大開的夢境與現實理論,《天能》藉由時間逆轉、畫面倒敘,視覺的奇觀、聽覺的轟炸,以及IMAX滿版畫面篇幅的升級,再度開啟了全新的觀影體驗,同時電影中半段開始的迴文,也一再告訴觀眾:你必須以新的角度看待這部電影。
真要說直白點,本片就是「成就了概念,卻犧牲了情感」,可以看出諾蘭急於展現本片各種時間逆轉的概念,並沒有花太多篇幅在建構角色情感,應該這麼說好了,過去與未來不斷衝擊著此時此刻,主人翁也無瑕有太多時間與配角建構感情,所以可以理解諾蘭此次為何在角色情感上,並無以往大量煽情與刻畫。
情感缺失是本片不爭的事實,但如果說完全沒有情感,那就有點過分了。比起美式的豪放,英國人是比較壓抑的,諾蘭此次對角色的情感釋放,是走壓抑路線,不直接展露情感,不刻意經營情感,選擇以對角色的遠觀凝視、背後默默付出,藉以成就大局,營造出諾蘭式的諜報曖昧情素,以及兩個男人間的惺惺相惜。
羅勃派汀森在片末瀟灑的轉身離去,當下著實感動不已,怎麼會有如此無私又帥氣的角色呢?觀眾都知道,他的命運就在此終結了,但為了主人翁的命運,他必須再次踏上折返跑的旅程,完成他的使命。有別於以往的諾蘭電影,兩個男人間的惺惺相惜,猶如港片、西部片般的情節,的確是第一次看到諾蘭電影有這樣的嘗試,而這個嘗試,個人認為為本片寥寥無幾的情感層面加了一點分。
除了本片畫面倒敘的視覺奇觀令人目瞪口呆外,這次不得不誇一下諾蘭,對於近身搏鬥的動作場面調度,比以往有著更加成熟的表現,過招清楚、手持鏡頭穩,沒有任何畫面過晃或是剪接凌亂導致近身搏鬥看不清楚的問題,拳拳到肉的暴力感第一次在諾蘭電影深刻感受到,有別於以往令人詬病的近戰場面,這次真的改善很多了。
完整影評:https://puff0819.pixnet.net/blog/post/326962840
我的評分:8.5/10 By puff小編
太空使命影評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評價
00:00:00 開場引言
00:01:40 1912-03-23 華納馮布朗 / 《太空使命》 For All Mankind
00:31:26 1999-03-24 科索沃戰爭 / 《地下社會》 Underground
00:54:56 1947-03-25 艾爾頓強 / 《火箭人》 Rocketman
01:04:10 1991-03-26 青蛙少年事件 / 《孩子們》 Children
01:29:48 1963-03-27 昆丁塔倫提諾 / 《黑色追緝令》 Pulp Fiction
01:52:15 1979-03-28 三哩島核事故 / 《X戰警:金鋼狼》 X-Men Origins: Wolverine
02:15:25 1936 -03-29 德國國會選舉 /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影史7日談】EP. 2 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V7QmBmGlqxE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lk5ef3vzrg0952kcy57cmh/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1912-03-23 華納馮布朗 / 《太空使命》 For All Mankind
改變冷戰太空競賽局勢的男人
1999-03-24 科索沃戰爭 / 《地下社會》 Underground
巴爾幹半島百年以來複雜又難解的種族問題
1947-03-25 艾爾頓強 / 《火箭人》 Rocketman
驚世駭俗、玩世不恭、才華洋溢又給人正能量的傳奇歌手
1991-03-26 青蛙少年事件 / 《孩子們》 Children
震驚韓國社會的三大懸案之一
1963-03-27 昆丁塔倫提諾 / 《黑色追緝令》 Pulp Fiction
聲稱一生只導十部電影的美國鬼才導演
1979-03-28 三哩島核事故 / 《X戰警:金鋼狼》 X-Men Origins: Wolverine
媽媽!金鋼狼和他的快樂夥伴們在那裡玩耍啦!
1936 -03-29 德國國會選舉 /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充滿即視感的民主消亡、獨裁惡魔崛起的演進史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華納馮布朗 #太空使命 #科索沃戰爭 #地下社會 #艾爾頓強 #火箭人 #青蛙少年事件 #孩子們 #昆丁塔倫提諾 #黑色追緝令 #三哩島核事故 #X戰警金鋼狼 #德國國會選舉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太空使命影評 在 《太空使命》史上最糟太空人是誰?NASA直擊外星 ... - YouTube 的八卦
太空戰#appletv #原創電影Apple TV+神劇集再加一!《 太空使命 》力推第二季強勢登場,劇情設定在第一季故事講述的美蘇太空戰的十年後,美蘇之間逐漸把 ... ... <看更多>
太空使命影評 在 [心得] For All Mankind 太空使命S01 S02 (雷)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八卦
以下有劇情討論雷這部在PTT上好冷門喔,出乎意料的冷門剛剛才把兩季都看完,真的很不錯的太空科幻政治劇,有那麼點像太空無垠但沒那麼多浮誇的特效跟設定背景是1970美 ... ... <看更多>
太空使命影評 在 [心得] For All Mankind 太空使命S01 S02 (雷) - 看板EAseries 的八卦
以下有劇情討論雷
這部在PTT上好冷門喔,出乎意料的冷門
剛剛才把兩季都看完,真的很不錯的太空科幻政治劇,有那麼點像太空無垠
但沒那麼多浮誇的特效跟設定
背景是1970美蘇冷戰,但虛構歷史事件,第一登月是蘇聯,所以導致美國不服輸
開始急起直追,不斷進行太空競賽,登陸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研發超炫泡太空梭
免不了小摩擦,演變成爭執,然後開始運送武器,不意外的又開始用子彈打招呼
第一季有點宇宙兄弟的味道,只是沒那麼細節,有訓練測驗跟NASA的運作之類的
感情戲也不少,有滿多家庭糾紛其實有點煩燥,但也不能沒有,那些宇航員的
心路歷程是劇內重要的一環
也塞了非常多議題進去,女權黑人同性戀都有,但背景是1970年,所以也算合理
第二季開始多了越南孤兒跟...戀母情結??我就開始覺得莫名其妙了
但跟月球劇情還有國際劇情交錯表現也還是看的滿高興的
我覺得滿多地方都刻意表現出跟現代NASA的差異,比如經費預算一定爆炸多
為了比拚太空競賽,那個時間軸的NASA應該是全球矚目的頂尖機構吧
像愛德有一台超炫跑車,心血來潮就開去上班,像那個胖胖的工程師,老子不爽就
不幹了,直接回家也沒再擔心的
而且權力也明顯很特別的大,裡面的官員真的想幹嘛就幹嘛,從第一季的迪克就直接
嗆聲局長,你不給我權力我就辭職,每個都超霸道看了其實挺爽的,第二季更是非常
直接的表示艾倫參選甚至當總統都有可能,NASA在那個時間軸大概是頂天立地的存在
第二季結局直接跳了20年有點意外,這樣瑪高的劇情是直接沒了?
愛德不演了嗎?應該不會都60幾歲還要飛太空吧...
20年這時間有點巨大,說不定主要演員都要換了
這部真的很不錯,希望多提高點討論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122.1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650305354.A.6BC.html
真的,愛德有一種突破盲點的感覺,而且美國政府也不敢承認是愛德毀掉的
掰一些沒人相信的理由XDD
阿波羅跟聯盟號對接做的也很不錯,兩艘船都聊起天來了就是不能對接
最後受不了牙起來,硬去對接,呼應第一季指揮官的自主權
氣死地面柯布,還被偷酸 阿你就很放任阿XD
詹姆斯鎮就很哀傷了,短短幾公尺的路程,兩人永遠命喪月球了
是說如果崔西沒有跟的話根本不可能成功吧...表面溫度80幾度都烤熟了...
※ 編輯: ThreekRoger (125.227.122.115 臺灣), 04/19/2022 10:34:08
大概就是這樣吧,發現放手讓愛德去追夢之後自己也想要去追自己的生活了
但...我不是很感興趣凱倫你想追什麼就是==
劇內沒解釋槍枝運作原理我也挺好奇的,畢竟一般槍枝要靠氣體才行吧?
※ 編輯: ThreekRoger (125.227.122.115 臺灣), 04/19/2022 13:51:2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