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許多人宅在家裡,聽到以下患者的苦惱變多了:
「用完電腦一放鬆,發現脖子和肩膀超級僵硬,一轉頭還會有喀喀的聲音。」
「最近一直追影集,看完就腰痠背痛,要起身的時候特別辛苦。」
「才坐一下子,腰就痠痛得不得了,有時候還會麻到兩條腿!」
其實大許非常能體會#肩頸僵硬、#腰酸背痛 這些現代人常有的症狀🥲,幾乎天天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看診、彎腰針灸…等等日復一日的工作常態,如果我還沒有肌肉痠痛的問題,那就堪稱是骨骼精奇、萬中選一的武學奇才了吧!🤸🏻♂️
雖然大許不是絕世高手,但好歹也是個懸壺濟世、苦患者所苦的中醫師👨⚕️,所以今天要將大許每日私房解決肩頸僵硬、腰酸背痛的穴道和撇步分享給大家㊙️
😫頸椎痛(低頭+姿勢不良+聳肩造成):
🎯肩中俞:手太陽小腸經。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2指幅)處。可釋放頭部重量在頸椎所承受的壓力。
🎯肩外俞:手太陽小腸經。背部第1胸椎棘穴下旁開3寸處,在肩胛骨內緣上方。此穴在提肩胛肌接近肩胛骨的肌腱處,能釋放過度專注造成提肩膀肌群的緊繃張力,對於因為肩頸僵硬而導致血循不順引起的頭痛也有緩和的效果。
👉需要長時間閱讀的學生或是經常使用3C產品的現代人可以多多按摩這兩個穴道。
😫背痛胸悶(固定姿勢太久造成):
🎯風門: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即脊椎棘突與肩胛骨內緣的中間線)處,約與肩胛骨內上角等同高度。
🎯心俞: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以上兩個穴道能釋放斜方肌(淺)、大小菱形肌(中)、豎棘肌(深)等固定肌的肌群壓力,讓你不會因為背痛而無法挺胸,也不會因為胸悶而時常感覺喘不過氣。
😫腰臀痠痛(久坐或姿勢不良造成):
🎯腎俞: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足太陽膀胱經)處,約與肋弓緣下端等同高度。
🎯大腸俞: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約與髂嵴最高點相平。
👉以上兩個穴道能釋放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的壓力,也能改善因為久坐容易造成的便秘、脹氣和下肢水腫問題!
以上這些都是可以化解痠痛的好用穴道,建議每天回家後or睡前按個幾分鐘幫助消除肌肉及筋膜疲勞💆🏻💆🏻♀️
不過……這些穴道都在背後,常人的手應該跟大許一樣沒有長到可以在背部隨意移動,要怎麼徹底按壓這些穴位呢?🤔
嘿嘿~~這就不能不提到這陣子日日跟大許最親密的好物 #Masa智慧按摩椅墊 了😎😎
雖然市面上已經有不少按摩椅、按摩器具,但大許會特別青睞這台 #Masa智慧按摩椅,是因為它可依照個人不適的部位與症狀,將按摩點調整到上面介紹的穴位,簡短幾分鐘做重點式的推按就能達到鬆經活絡的效果💯💯 肩寬的就調整往外按摩的點位,肉厚、喜歡重手法的就強化力道按摩🆙;而非一成不變的只在固定的點上按壓,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忙碌一整天筋疲力盡地回到家後,坐在智慧按摩椅墊上來個#暢快中不帶痛感 的#高質量居家按摩,放飛所有的僵硬疼痛吧🤗🤗
• 看看更多介紹: https://masalifes.com/dashlife
#化痠痛為幸福🥰
#中醫暖爸 #許淳彰中醫師 #大許中醫師 #肩頸痠痛 #腰背痛 #按摩穴道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談古論今話中醫(73):坐骨神經痛【健康養生中醫保健_坐骨神經痛】http://ap.ntdtv.com/b5/20110628/video/66388.html? 坐骨神經痛比較有關係的原因,解釋如下: 【外傷性】譬如說騎馬跌下來,還是說嚴重的車禍一撞的話,假如說受傷的部位剛好在這個腰椎的話,在這...
大腸俞穴痛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八卦
經絡的結構性及對應性
昨天晚上中國工程師學會中醫概論課程,我們介紹了針灸的基本概念。這讓我們想到一般中醫教科書教導針灸的方法,大多從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循行走向開始,然後再一一介紹每一個穴位的位置及功能。雖然這樣教學方法已經沿襲了很多年,在學理工的人眼裡看來,往往會覺得有種見樹不見林的感覺,大的架構都還沒有建立,又如何能深入各個小部分的細節?
我們試著把視角拉高,從一個較高較廣的角度來看經絡的概念。如果經絡系統是人體能量控制及傳輸的系統,好比整個國家的電力系統一般,那麼我們似乎不應該從這個能量系統對應實質肉體的各個細部位置來開始討論,而應該從這個能量系統的結構性、對稱性、功能性、主要器官的對應性等等來起始。
這裡整理了三個圖,分別代表十二正經在身體軀幹、雙手、及雙腳的對應關係。經絡左右對稱,這自然不需要多解釋,大家都知道,然而,其它的對應關係卻很少人討論。
首先,無論是軀幹、手、或腳,在觀念及實質身體位置關係上,基本上都按照一樣的順序來建構。手足三陽經的基本順序都是太陽經、少陽經、陽明經,也就是依照陽經「開」、「樞」、「合」的順序。而手足三陰經的基本順序,都是太陰經、厥陰經、少陰經,也就是依照陰經「開」、「合」、「樞」的順序。有很少數例外的部位,兩條經交叉了,局部的順序互換了,這個我們等一下再來討論。
第二,陽經及陰經的對應位置,符合臟腑表裡的對應關係,也就是太陽經和少陰經對應、少陽經和厥陰經對應、陽明經和太陰經對應。譬如,手外側橈側為手陽明大腸經,對應的手內側橈側即為手太陰肺經,符合大腸和肺的表裡關係,手外側中間為手少陽三焦經,對應的手內側中間即為手厥陰心包經,符合三焦和心包的表裡關係,而手外側尺側為手太陽小腸經,對應的手內側尺側即為手少陰心經,符合小腸和心的表裡關係。這樣的對應,在身體軀幹及腳上也吻合。也就是說臟腑對應,以及臟腑相對經絡的實質身體對應位置,兩者是吻合的。
或許有人會說,這還不簡單?臟腑對應是我們定出來的,而我們在指定臟腑相對的經絡時,故意找實質身體對應的位置,那麼不就能產生這樣的對應性?其實不然,肺與大腸的表裡對應,不是隨便指定的,必須有生理上的解釋,以及臨床上實質觀察的證明。同樣的,肺臟與肺經的對應,也不是我們隨便在身上找一條經絡,就說它對應肺臟,必須在臨床上有實質證據,在指定為肺經的穴位上針灸,必須符合針灸理論上對肺臟產生實質的影響,和肺臟有最大的關聯性。換句話說,「臟腑的表裡對應」、「臟腑和經絡的對應」、「手足陰陽經實質位置的對應」,這三方能夠相互吻合,絕非是「人為指定」或「純屬巧合」可以解釋的,而比較像是整個能量控制及傳輸系統設計好了以後,再考慮如何把抽象的系統設計實踐到有血有肉的實質身體。
至於,為什麼會有前面說過的「很少數例外的部份」呢?或許有其特殊的功能和意義,這是值得研究的。不過,我認為或許只是我們觀察三度空間時的一個錯覺。譬如,人體經絡圖會展現肝經和脾經在小腿內側交叉了,而造成一小段肝脾兩經位置關係互換的例外。然而,脾經的地機及漏谷穴比較深,肝經的蠡溝及中都穴比較淺,脾經和肝經其實並沒有在這四個穴位附近交叉,而只是在下面的三陰交交會而已,因此在三度空間下,端看觀察的角度,或許並不存在這個肝脾兩經順序互換的「例外」。
第三,太陽的「開」、少陽的「樞」、陽明的「合」、太陰的「開」、少陰的「樞」、厥陰的「合」,一般是針對臟腑功能來討論的,好比示意圖裡呈現的意義,我們這裡不深入探討。然而,當我們比對三陽經、三陰經在軀幹、雙手、雙腳的對應位置,不難發現,這些對應位置和人體能彎動的方向似乎有著什麼一致的關聯性。譬如人體可以往前彎腰,卻無法大幅度的往後仰,手肘可以往內彎,卻無法往外彎,膝蓋可以往後彎,卻無法往前彎。人體軀幹、手、腳的動作,似乎和陽經及陰經的「開」、「樞」、「合」有實質上的關係。換句話說,六經的「開」、「樞」、「合」指的不僅僅是五臟六腑抽象的功能,或許也和人體運動有實質的關聯。當然,這只是從經絡的結構性觀察出來的一個可能性,還需要更多研究及臨床來證明。
文章結束前,我們再討論一點現代針灸教學的問題。前面說過,一般教科書解釋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循行走向後,就開始一一介紹每一個穴位的位置及功能,這個穴「主治」什麼病症,那個穴「主治」什麼病症,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方法。經絡既然可以比喻為人體能量控制及傳輸的系統,「系統調整」的作用也就比單一穴位的功能重要許多,和「系統調整」有關的結構性及處理辦法,當然也就應該為優先學習的重點。 特殊穴位,譬如井 、滎、俞、經、合、原、絡、 郄、募、背俞、八會穴 、奇經八脈會穴等等在經絡系統上的意義,以及各種系統性的治則,譬如五行補瀉、五俞穴的應用、原絡治療、俞募治療、會郄治療等等配穴治療的方法,都應該先了解、先學習,而不是強調一個個不同穴位可以「主治」什麼病症,最後變得像「連連看」,病人抱怨什麼,就看書上寫哪些穴位有提到可以幫助那個症狀,也不辨證論治,直接下那些穴位。或者,有些書籍及網頁早就反向整理好了,可以查詢一個病症「對應」那些穴位,頭痛就下這五六個穴位,高血壓就下那七八個穴位,根本不需要辨證論治了,也不用學習針灸了,只要手機拿起來查一下,就開始幫病人下針了!這樣已經是很差的中醫師了,更差的是,有些中醫師哪裡痛下哪裡,頭痛就在頭頂上下個一二十針,背痛就在背上下二三十根針,結果沒有療效,只好再「發明」個什麼「新的針法」,靠大肆宣傳來招攬生意上門。
中醫想要被世界主流重視,中醫得自強,而中醫亂象的去除,得靠病人充分了解真正的中醫,從病人這端去杜絕不肖又不學無術的中醫師。
(http://andylee.pro/wp/?p=5700)
大腸俞穴痛 在 CheckCheckCin Facebook 八卦
【夏日熱話】真的躺著就能瘦?
#針灸減肥只屬輔助作用
#控制飲食和運動方為上策
#星期二正能量
針灸穴位助瘦身
天氣越熱,衣服就愈輕薄,而身上的脂肪就愈礙眼,穿起小背心中空款小短褲時它們完全無所遁形! 減肥真的是持續性的希望工程,從中醫角度來看,想瘦身首先要從認清體質出發,再配合及控制飲食,加上適量運動。不少人都有同樣的疑問,除了以上提到的大道理外還有甚麼可以做?針灸可以有助減肥嗎?
中醫的針灸治療原理是透過針刺激穴位來調理臟腑,例如利用針灸可刺激肺、脾、腎三臟功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排除肥胖處囤積的濕、痰、瘀等廢物,平衡人體的整體調節而達到瘦身目的。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配穴,選擇的穴位主要有調和氣血、疏調腸胃、祛濕、滋養脾腎等作用,例如:
中脘穴 ── 增強胃部蠕動,改善胃痛胃脹。
水分穴 ── 利水消脹,促進水份代謝。
天樞穴 ── 疏調大腸,扶土化濕,理氣消滯。
腎俞穴 ── 溫補腎陽,消水腫。
足三里 ── 健脾胃,調氣血,通便。
豐隆穴 ── 去除痰濕,紓緩便秘水腫。
三陰交穴 ── 促進新陳代謝,改善下肢血液循環。
要注意單純依靠針灸減肥是不行的,針灸只有輔助作用,而且人人體質不同,對針灸的反應亦不同,針灸需持續進行數個月以上,假如沒有配搭適當飲食和運動,很快就會復胖啊!
除了針灸刺激上述穴位,平日自己按摩這些穴位,亦有保健作用!
Acupuncture points to aid slimming
The hotter the weather, the thinner your clothes will be. Then your fat on the body will be more obvious when wearing your sleeves top with shorts! Burning fat definitely requires continuous work. From a Chinese medicine perspective, to burn fat, you must first start by recognizing your body type, and then control diet and exercise moderately. Many people have the same questions - what else can be done besides the above mentioned method? Can acupuncture help you lose weight?
The principl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s to condition the organs by acupuncture points. For example, acupuncture can stimulate the functions of the lungs, spleen and kidneys, promote body metabolism, eliminate wastes such as dampness, phlegm and stasis that accumulated in fat body part. This creates balance of the overall regulation of the body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limming.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will match the bod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body type of the patients.
The selected acupoints mainly have the functions of regulating qi, blood and stomach, dispeling dampness, nourishing the spleen and kidney. Here are a few examples:
Central Venter (Zhong Wan) Point - Enhance stomach movement and improve abdominal pain and bloating.
Shui Fen (Water Separation) Point- Promote diuresis and reduce bloating, promote water metabolism
Tianshu Point (Celestial Pivot) - Adjust the large intestine, strengthen liver and spleen, dispel dampness, regular qi and aid digestion
Kidney Shu Point - Warm kidney yang, eliminate edema.
Zu San Li Point - Strengthen spleen and stomach, regulate qi and blood, loosen the bowels to relieve constipation
Beautiful Bulge Point - Remove phlegm and dampness, relieves constipation and edema.
San Yin Jiao (Three Yin Intersection)- promote metabolism,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in the lower limb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only rely on acupuncture to lose weight. Acupuncture has only an auxiliary effect, and everyone has a different body type. The response to acupuncture is different. Acupuncture treatment needs to last for more than a few months. If there is no proper diet and exercise, you will remain overweight.
In addition to acupuncture to stimulate the above acupuncture points, massaging these acupuncture points are good for your health!
#男 #女 #我胖了 #痰濕 #減肥
大腸俞穴痛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評價
談古論今話中醫(73):坐骨神經痛【健康養生中醫保健_坐骨神經痛】http://ap.ntdtv.com/b5/20110628/video/66388.html?
坐骨神經痛比較有關係的原因,解釋如下:
【外傷性】譬如說騎馬跌下來,還是說嚴重的車禍一撞的話,假如說受傷的部位剛好在這個腰椎的話,在這個腰椎的話會造成,腰椎上面有很堅強的那個韌帶保護著,假如說你撞擊的部位,剛好外面的韌帶斷裂的話,裡面的這個我們叫明膠,明膠就往外凸,凸的話壓迫神經,就一定造成坐骨神經痛,這個叫外傷性,黃色的這些是神經,就是因為它錯位之後,椎間盤出來壓迫到黃色的神經,這樣子也會引起腰腿痛。
【虛損性】所謂虛損性,就是因為長期讓那個腰椎承受很大的壓力,最常見的就是穿高跟鞋,那個像守衛,他一天要站18個小時,回家又應酬,又喝酒又喜歡喝冰啤酒,長期造成這個腰椎,承受不當的壓力,久而久之之後,他這腰椎附近的那個軟組織,血液循環就不好,廢物排不掉,就會變成僵化,僵化以後它這邊就變得比較脆弱,比較脆弱以後,他只要說某一天,彎腰突然搬個很重的東西,或者打一個很大的噴嚏,這個就會造成,間椎盤那個破裂,那個明膠就會慢慢滲出來,就是肌肉組織,外面保護的那層肌肉組織破損,明膠就會漸漸滲出來,等到它壓迫到神經以後,也就會開始產生坐骨神經痛。
中醫是怎麼樣來治療的呢?
第一型的一定是用針灸
我們第一選擇針灸的部分,我們會選擇兩條主要的穴道,主要的經絡,第一條就是說,後面這條膀胱經走下來,第二條就是旁邊的這個膽經,這邊走下來,我們會看他酸痛的展延是怎麼樣,我們再選擇必要的穴道,我們先講膀胱經的穴道,我們比較常用的穴道比如說腎俞、大腸、俞環、跳委、中承山、崑崙,膽經、我們比較常用的,當然上面是一樣,腎俞,去到中醫診所給專業的醫師來針灸,兩天扎一次,酸痛比較嚴重的話,配合吃藥,那吃藥的話,就有好幾個狀況。
外傷引起的,那用活血化瘀為主要的用藥基礎,因為有外傷,他可能有淤阻。
虛損性就是根據體質,看是要補氣血或者是補氣或是養血,以這一類的方式來治療他的坐骨神經痛,那假如是退化性的話,我們就以養肝血跟補腎虛為主,就說要讓他的骨質再復原,不要再疏鬆,就用這個方法的用藥來治療他,所以中醫就是看他是甚麼原因造成的,就針對那個原因來做治療跟調整。根據體質,即使是虛損性的,那我們用藥的時候會根據他的情況,女性以八珍湯為主,男性以六味地黃湯為主療的話效果會比較好,然後加加減減去治療他。
輕微的運動那用護腰把它綁起來,再一個很重要絕對不要吃冰,啤酒也不能喝,因為那個都會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好,有酸痛症的人,血液循環不好,它就復原得比較慢。飲食方面呢,就不要吃太高熱量的食物,像動物類的東西就不要吃太多肉類,我們就以粗糙的五穀類,加上一些蔬果,當然也要一些良性的蛋白質,也要一些蛋白質,然後把身體保持微鹼性,他的那個氣血循環就比較好,酸痛也比較容易治療。治療坐骨神經痛,其實通過針灸以及配合服藥,以及日常生活的一些保健保養,是可以達到很好的緩解作用的。
微鹼性
就說我們的飲食要盡量地清淡均衡,而且要選用粗糙的五穀類,跟各式各樣的蔬果類,混合著吃,然後不要太重豬肉甚麼,把身體養得胖胖的,造成三高的症狀,那三高之外,你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身體變酸性,你產生坐骨神經痛就不容易好。
http://www.youtube.com/user/NTDHealt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ReJuzFrZf0/hqdefault.jpg)
大腸俞穴痛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評價
【五俞穴的功用】http://ap.ntdtv.com/b5/20110719/video/68433.html?
就是利用五俞穴來使自己健康或者救急,經絡經過的地方它都可以治病,上病下治,左病右治,例如難經,難經六十八難它講說,井穴專門管什麼心下滿,心下滿就是你心下,胃這個地方,滿得不舒服,滿悶,肝氣鬱結也會心下滿,肺不舒服也會心下滿,十二條經絡都有心下滿的症狀,井就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例如井主心下滿,肝、心、脾、肺、腎,都會使人心下滿。滎呢,主身熱,你會發熱,發熱原因有很多種,只感到熱,可是心、肝、脾、肺、腎都會使人發熱。俞穴管體重節痛。還有節,節就指關節,關節疼痛,都可以找俞穴。
五俞穴,有五個主管功能,第一個主管就是井穴,它管心下滿。第二個主管滎穴,主管身熱,五臟六腑都可以會使人家身熱,有病的時候。第三個穴就是俞穴,它是管體重節痛。然後第四個穴道,井滎俞經,經穴它有一個主管作用,喘咳寒熱,所以喘,發冷發熱,喘呀,咳呀,要找經穴。再來合,合已經到內臟去了,逆氣而泄,就氣不順,拉肚子嘔吐,要找它。
【膽經循行及時辰】
心下滿是因為膽經的緣故,膽經,它時間是23點到1點,就是晚上11點到早上1點,這是膽經跟肝經在排毒,努力把我們身體白天積的那個毒素要排出去,努力工作的時辰,所以我們常常強調說,11點以前一定要睡覺。肝膽互為表裡,如這個人最近臉色不太對,青青的,愛生氣,有症狀,善怒,臉色發青,又容易發怒,肝主怒,肝膽互為表裡。另一個,愛乾淨,潔癖,愛乾淨當然是好的,算是一種症狀,愛乾淨是好,成癖就是有毛病了。膽經你知道在腳的四、五趾的那個縫,你按去壓,然後只要找到膝蓋這裡就可以了,壓就痛得要死,就是你找到了。
【肝經循行及時辰】
例如女人她半夜1點到3點,月經就痛起來了,痛經就痛得很厲害,那你要壓什麼,你當然要壓膽經的,要壓肝經的,因為1點到3點是走到肝經,或者今天很生氣跟人家吵架到半夜,睡不著了,那要找肝經。
這個跟肝有關,因為肝氣鬱結,它會堵在那邊,肝主怒,所以中醫是非常微妙,中醫是超過科學能解釋的,因為它跟情緒也有關係,情緒就肝主怒,肝氣鬱結就會影響,肝有經過大腿小腿,突然體重節痛,爬不起來,關節不行,走那個大拇趾跟第二趾中間,那個腳趾,你就找那個縫,然後就去壓,壓到那裡很痛,結果如果腳盤都不痛,那五俞穴都不痛,你可以再往上壓,因為它不知道結在哪裡,但是你只要經絡找對了,您說的往上再壓的話,超過膝蓋往上,如果都沒有找到的話,好像壓這裡的內側,大腿內側,所以我們說寧失其穴,毋失其經。
如果說生氣了之後,懂得保健,壓一壓太衝穴,晚上就比較一夜好眠,你如果跟人家吵吵半天,氣哭了好事兒,因為悲勝怒,這個已經說到治療,最好還是不要生氣,心大能容,看開一點,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是波濤洶湧,所以說最基本還是基本功要弄好。再來我們剛才1點到3點是走到肝,包括你半夜睡不好醒過來了,你要壓什麼穴,壓肝經的穴道,你就往上找吧,從第二趾的趾縫這樣,腳的趾縫這樣壓壓過來,說過你關節不能動啊,你都可以壓,包括你喘得要死,1點到3點喘得要死咳得要死,找肝經。
救急有慢性肝炎的人,有一次出國的時候在飛機上,嘴唇發麻,沒多久就昏倒了,趕快按壓手啊,腳啊,趕快多按壓按壓,結果半個鐘頭醒過來了,五俞穴,都是在手肘的前面,有六條在這邊,還有就在膝蓋以下的前面,她在按壓的時候,這人昏倒了也不曉得哪裡痛不痛,她壓壓壓,手的三焦經,厥陰經,所謂厥陰跟厥陰是相對,手腳是相對,結果就手亂按按按按按,按半個鐘頭還是有效。其實這五俞穴有時候是可以救急的。
【利用這個五俞穴來救急】
利用五俞穴來保護你自己,按按腿,按按腳,以痛為主,只要在手肘之前,膝蓋以下有按到是痛的地方,就是你的症狀找到了,就是說你不通的地方找到了,我們說不通則痛,所以其實很多人就覺得說,中醫講得太複雜,講得真的是有點不懂,其實你如果有系統的,十二條經絡,這樣看下來,你也知道五俞穴是怎麼走的,原來大拇指這條是走肺經,第二個指頭是走大腸經,你都知道了心包經要找哪裡,你都知道了這很簡單,就在手指頭,腳趾頭,掌握這個重點。http://www.youtube.com/user/NTDHealt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w_ZpAmu5mo/hqdefault.jpg)
大腸俞穴痛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評價
http://www.pcstore.com.tw/ntdtvapshop 想學各類中醫知識(如穴道穴位)、中醫療法、中醫保健與中醫調理治療之法的觀眾朋友,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提供一系列認識中醫專題性的DVD,有興趣者可至我們PC Home 商城訂購
中醫把我們身體的整個的結構分成為十二個經絡,那麼看病的時候是根據你當時狀況的十二經絡的哪一條經絡有病,或者是五臟六腑的哪一臟腑有病,有什麼樣的病,有因為陰陽表裡、虛實寒熱的哪一種情況,然後來決定怎樣治療,那麼中醫它的這個十二個經絡,曾經我在這裡跟大家介紹過,這十二個經絡就是肺,就是肺經、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這十二條經絡,這十二條經絡分布在我們身體上面有陰有陽,那麼它們互相之間都有一定的關係,而這十二條經絡,我們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治療法來治療它,當然我們可以利用中醫藥,也可以用針灸,也可以用按摩、推拿導引各種方式。
因為中國醫學再過去曾經把它分成為十三科,包括了內科,包括了外科、傷科、婦科、小兒科等等一共有十三科,其中有一個針灸科,還有一個叫做傷科,骨科的都對於經絡非常非常的重視,經絡就是這十二個經,它裡頭有一些穴道非常的重要,這幾個穴道都是能夠治療整個身體全部的毛病的。
我們身上穴道有三百六十幾個 那麼每一個鄰近地區的 例如說在這個地方有個頭維穴 或者在這裡有個睛明穴 那麼頭維穴呢就是治頭維附近的病 或者睛明穴就治睛明附近的病,這個是在身上的穴道只能夠治這些,就是治的非常的侷限,可是有一些穴道它不是侷限性的,它可以從這裡就可以治到那邊,就治的很遠,叫遠道治病,那麼這種穴道在手腳上面,各有每一條經絡,各有五個,這五個就稱之為五俞穴,這五俞穴就是井、滎、俞、經、合,那麼有十二個經絡,那麼就有五乘以十二,也就是有六十個穴道,這六十個也就是每一個經的五俞穴,都是極其重要的,它能夠治這個經絡裡頭的所有的病,而且因為這五個俞穴,它們又有它們自己的五行,因為有五行,就有五行相生相剋等等的關係,以至於能夠治更多的疾病了。
http://youtu.be/Vdmll57arF0
本頻道由:新唐人亞太電視台http://ap.ntdtv.com 建立
本則影音新聞出處: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NTDHealt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dmll57arF0/hqdefault.jpg)
大腸俞穴痛 在 大腸俞穴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中醫認為刺激大腸俞穴有治療腹痛、腹脹、便秘、腸鳴、坐骨神經痛等作用。 ... 大腸俞穴配至陽穴、腰陽關穴,有強筋骨,利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骶髂疼痛。 大腸俞穴配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