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有著不同的過去,我們生活在共同的現在,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一起邁向共同的未來。
臺北設市一百年了,今日能以臺北市長的身分,站在這個歷史的里程碑,我無比感恩。感謝許水德、吳伯雄、黃大洲、陳水扁、馬英九、郝龍斌諸位前市長,與陳健治、吳碧珠、陳錦祥議長,一起參與這個歷史時刻,因為各位前輩戮力貢獻,加上市民朋友的支持,才能成就臺北的光榮。
剛剛過世的李登輝前總統也是前市長,他任內興建了翡翠水庫,現今供應大台北地區600萬人口的飲用水,他的高瞻遠矚令人敬佩。許水德市長任內木柵動物園開幕,當年大象林旺從圓山搬家到木柵,在路旁鼓掌歡送的小朋友,現在都已長大成人,寫下溫馨的共同記憶。
吳伯雄市長任內大力整頓交通,啟用現代化的台北車站,創立台北市政府交通局。黃大洲市長任內,台北市六條捷運線同時動工,國際學社拆除、大安森林公園動工、中華商場拆除、市政大樓啟用、基隆河截彎取直,黃大洲市長不計毀譽的執行力,為台北打下了百年的根基。
陳水扁市長是解嚴後第一位民選的台北市長,他致力拆除違建,還給市民更多綠地,將市政櫃檯降低,從此改變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把「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的觀念,在每日市政中實踐。
馬英九市長任內開闢了台北市的12區運動中心、推動悠遊卡,101大樓完工,今日仍是臺北地標。郝龍斌市長在2009、2010年舉辦的聽障奧運及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成功為2017台北世大運奠定基礎。在郝前市長任內,領全台之先建置Youbike系統,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增加20%,不僅是全國之冠,亦是現代化都市的指標。
延續著前輩們的貢獻、我們現在要使「舊城復興、軸線翻轉」付諸實現,要讓臺北更現代、更科技、更全人樂齡、文化更深厚、底蘊更強大。
今日臺北,如火如荼的推動著東西區門戶計畫,未來兩年,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巨蛋將相繼完工;環狀線將會進一步串聯輻狀式的捷運路網,讓臺北的大眾運輸提升到更高層級,老舊市場翻新、落實居住正義、加速都市更新;讓台北以更嶄新進步的面孔,迎接挑戰、迎向世界。
臺北是歷史的,也是現代的,是傳統的,也將會走在時代的前端。此刻,所有親愛的市民朋友,讓我們共同注視著這百年歷史的節點,一起打造下一個臺北百年的光榮未來。
#一棒接一棒
#棒棒都好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鐵道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 Intro 00:30 為何社子島會被限建? 02:40 郝龍斌時代 03:17 柯文哲時代 03:49 開發內容 05:16 進度 05:51 Ending 創作CC授權:https://imgur.com/CDQzPzS •••🌙•••🌙•••🌙•••🌙•••🌙•••🌙•••🌙•...
「基隆河截彎取直」的推薦目錄:
- 關於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柯文哲 Facebook
- 關於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柯文哲 Facebook
- 關於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郝龍斌 Facebook
- 關於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鐵道事務所 Youtube
- 關於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姚文智 Youtube
- 關於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知識] 水利整治、截彎取直,與納莉颱風帶給台北 的評價
- 關於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有人知道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新生地為什麼會在內湖?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基隆河截彎取直計劃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問卦] 基隆河截彎取直,當初怎麼不這樣搞?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路名,不只是路名。
一座城市的路名,建構了城市裡生活的人的記憶與認同。任何路名的命名或更改,蘊藏了不同的文化意涵與權力關係。
為什麼明明生活在台灣,卻有那麼多取自中國省份、城市的路名呢?寧夏、天津、南京、長安、杭州⋯在高舉反攻大陸的時代,這些路是很多人心靈寄託;但時至今日,卻缺少與在地的連結,讓年輕一輩彷彿被淹沒在陌生的城市裡。
臺北改過路名,像是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為「凱達格蘭大道」;還有「塔悠路」,原本是堤防外的泥土路,在基隆河截彎取直後取名撫遠街,但因為跟舊撫遠街同名,容易混淆,經過里民投票後改名成功,以紀念曾在當地生活的塔塔悠社,也是台北市第二條以台灣原住民命名的道路。
其實,道路改名困難度高,為了避免政府片面決定造成民眾困擾, #台北市道路命名作業程序,明確規定 改名需要該區 #五分之一的建築物所有權人提案、 #超過四分之三以上的建築物所有權人同意,才能報請市政府提市政會議,再送市議會。茲事體大且曠日費時,所以我才希望藉由倡議的方式,促進社會討論。
路名不只是路名,路名可以保留當地歷史,讓土地的故事代代相傳。讓老一輩的記憶有了歸宿,新一輩的年輕人有進一步了解土地的機會。
以台灣為主,以民眾為本。要不要改、如何改?都可以討論,藉由討論讓我們深入思考,如何讓臺灣更在地、更有主體性。期待有一天,當我們走在臺灣街頭,看著路名,不再感到困惑迷失。
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郝龍斌 Facebook 八卦
8年前,我從參選台北市長開始,就不斷有人問我:「你為什麼想當台北市長?」我總是回答:「因為我想make a difference。」
想要改變台北,不代表台北市過去有什麼不好,而是清楚認知台北市的定位,是台灣的首善之都,它必須不斷改變,好上求好。
舉幾個例子,黃大洲市長將基隆河截彎取直,我進一步把基隆河沿岸的大佳、美堤、錫口等地,變成台北最美麗的河濱公園。
馬英九市長開始大面積施做污水下水道,我為了化解民眾的抗拒,要求施作污水下水道的同時美化後巷,一舉將城市的陰暗面轉變為陽光。
更遠的例子,高玉樹市長為台北市留下敦化南路、仁愛路等林蔭大道,我在過去三年內種下五千多株樹木、一百多萬株灌木,讓台北市增加到三十九條林蔭大道,未來大樹長成,台北將成為花園城市。
在既有的基礎上改造,需要更細緻的規劃,挑戰度頗高;但是有些市政建設,是前人未曾嘗試過的,從無到有的過程,更是絕對的挑戰。
在我上任前,台北的河流早已被人遺忘;我說要活化淡水河,一路被人當成夢話,但是經過八年的努力,我們做到了。
過去沒有人敢想像,台北市的竊盜發生率可以降低一半,破案率可以達到八成;更沒有人可以想像,搶奪案可以百分百破案。靠著電子監視器和警察的積極用心,治安零容忍,我們做到了。
過去大家譏諷政府是衙門,不能想像市民的投訴可以立即獲得回應,現在透過1999,絕大多數的投訴都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解決。
YouBike,改變我們出門靠汽機車的交通習慣;悠遊卡,改變我們隨身必備零錢的生活習慣;這些我們過去未曾想過、看過、聽過的市政建設,今天已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節錄11月號台北畫刊)
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鐵道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00:00 Intro
00:30 為何社子島會被限建?
02:40 郝龍斌時代
03:17 柯文哲時代
03:49 開發內容
05:16 進度
05:51 Ending
創作CC授權:https://imgur.com/CDQzPzS
•••🌙•••🌙•••🌙•••🌙•••🌙•••🌙•••🌙•••🌙•••🌙•••🌙•••
鐵道事務所 - Tetsudo Jimusho:https://www.facebook.com/TetsudoJimusho/
合作邀約:tetsudojimusho@gmail.com
#鐵道事務所 #建設開發 #鐵道事務所建設系列 #社子島 #社子島開發 #社子島開發案 #生態社子島 #運河社子島 #咱的社子島 #台灣 #台北

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姚文智 Youtube 的評價
從內湖西南到南港西北,是台北市區、內科與南港經貿園區的交會點;隨著鐵路地下化與後工業化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我認為這裡應該作為兩個軸帶的樞紐。第一條軸帶,是隨著基隆河截彎取直及公有舊工業區開發,產生的科技產業軸帶;另一條則是舊鐵路軸帶,早期沿著鐵路新建的眾多工業區,如今是豐富的工業文化資產,也是都市再生的重要場域。從城市的產業布局,從城市的空間再造,我將提出以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為核心,整合工業文化資產包括南港瓶蓋工廠、台電中心倉庫,並跨越水岸連接新明路工業區,進行都市計畫調整,打造台灣最重要的流行文化基地「南港內湖流行產業聚落」。
👀更多內容請訂閱👀
👉🏻姚文智翻台北網站:http://yaotrendingtaipei.com/city.php
👉🏻姚文智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aoTurningTa...
🙋♂動動手點網址,邀請您加入《姚文智翻台北》官方LINE🙋♀
👉https://line.me/R/ti/p/%40mnr8768c

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有人知道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新生地為什麼會在內湖? - Mobile01 的八卦
關於松山段的截彎取直,在黃大洲的《改造:基隆河截彎取直紀實》一書中提到:數值模擬的結果, 若是只有截彎取直,和原公告的內湖堤線(沿著河灣而建)相 ... ... <看更多>
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基隆河截彎取直計劃 - Pinterest 的八卦
Jul 26, 2016 - 基隆河的河道曲折,且上游的平溪山區為台灣雨量最多的地區,因此每當颱風或豪雨來襲時,易造成下游地區的水患,故進行兩次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 ... <看更多>
基隆河截彎取直 在 [知識] 水利整治、截彎取直,與納莉颱風帶給台北 的八卦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水利整治、截彎取直,與納莉颱風帶給台北的啟示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3751
內文:
文:雷翔宇
【防災工程的保全與局限】
隨著經濟發展,人口不斷向都市遷徙,形成許多高人口密度的地區,例如大台北盆地就匯
集了多達七百萬人,相當於全台人口的三成。為了確保大量人口的居住安全,都市防災的
議題日益重要,以台北經驗為首的都市防洪經驗,讓我們得以重新認識城市與河流之間的
關係。
內外有別人與河流被拉開的距離
河流是人類文明的起源,是城市的母親,更是大地的動脈。在遠古時代,人們逐水而居,
靠老天降雨吃飯,不論灌溉、洗滌,無一不與河流息息相關。但曾幾何時,隨著都市化與
現代化快速進展,人們遠離了河流,不再臨溪取水;水庫、淨水場、自來水公司取代河川
,成為都市人用水的依靠。河川對於人們來說,只剩下排水遊憩的功能和氾濫的記憶。
排水確實是河川相當重要的功能之一。大地承接了雨水以後,除了蒸發或土地吸收以外,
會沿著地面往低處流動,最後匯聚成河入海,完成一趟水循環。這些地面上流動的水,稱
為逕流,小如大雨滂沱後臨時出現的小水流,大如河道裡的巨流,都是一種地表上的逕流
。
不過,當都市文明發展之後,水的自然流動被人們有計劃地區隔開來。為了有效保護市民
免於受到洪水衝擊,堤防劃定了內水與外水的界線,雨水下在水利保護設施(如堤防或護
岸)所保護的區域之內者稱為內水,反之從上游集水區匯流入河川的水則稱為外水。人們
得到保護,卻也加深了與水之間的疏離感。
當大雨降下在城市之中,一般人多希望盡快將討厭的內水排入河川,再趕快排進海裡;雨
下得愈急, 水來得愈快、 愈要有效率地把水排掉,避免水災。因此,大台北地區最早的
防洪建設,就設定在排水與擋水的目標上。
內水與外水示意圖(繪製:潘澄;參考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永不妥協的大台北水利整治
一九五九年畢莉颱風(Billie,西北颱)襲擊北部,台北損失嚴重,之後幾年都有颱風,
造成淡水河氾濫,包括一九六一年波密拉颱風(Pamela)、一九六二年歐珀颱風(Opal)
與愛美颱風(Amy),尤其一九六三年葛樂禮颱風更促成了台北防洪計畫的推動。隨著台
北市擴大升格、精省、六都升格等等變革,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不斷協調,陸續推出好幾
代防洪計畫,嘗試保護人口最為稠密的政經中心。歷代防洪計畫的擬定,與颱風肆虐都脫
不了關係,可以說盆地裡的防洪建設史就是一部颱風災害史。
本來在基隆河與淡水河匯流之處,左岸為五股獅子頭,右岸為關渡;觀音山的岩體綿延過
河至關渡,猶如獅子頭,大屯山山脈向南延伸至關渡則如象鼻,形成天然的隘口,古稱「
獅象捍門」或「獅象守口」。河道中央矗立的獅子頭隘門雖能夠屏蔽潮氾,卻也使得河道
排水出海不易,對於當時期待快速排水而言是一大阻礙。
經由數值地形模型(DSM)可以看到淡水河以及大屯山群的地勢(資料來源:中央地質調
查所謝有忠)
一九六三年葛樂禮颱風重創台北,高強度降水、颱風暴潮引發海水倒灌,石門水庫洩洪之
下,河中島嶼社子島在水裡泡了三天三夜,死亡人數多達二百餘人。於是到了一九六四年
,政府採納美國陸軍工兵團的提議,將隘口炸除,讓河水不再淤堵。為了讓社子島泡水的
慘劇不再重現,一九六五年,基隆河迎來了史上第一次截彎取直(士林段),舊基隆河道
填平為今天的基河路,而跨越基隆河與淡水河之間的支流番仔溝亦填平,讓社子島從完整
的島嶼變成半島。
好景不常,雖然隘口炸毀之後,河水能夠更快速出海,但在漲潮時,潮水長驅直入,拉長
了受到潮汐影響的河段(感潮河段)。時五股鄉洲後村(今五股溼地)首當其衝,大潮一
來就變成沼澤,肥沃的良田變成鹽化的爛地,旋即被劃分為禁建的一級洪水管制區。
另一方面,為了解決淡水河在大稻埕與三重之間河道狹窄的問題,經過長期的規劃調整,
從原本的塭子川疏洪道到一九七九年核定建設二重疏洪道,一步步分擔淡水河的水體。洲
後村與附近村莊在一九八四年遭強制遷村,已不堪種植的沼澤變身疏洪道,最後變成今天
的溼地。
在二重疏洪道核定的同時,翡翠水庫的建設也獲得核定,歷經八年完工,不只具備民生蓄
水與發電功能,在蓄洪上也產生一定的作用,緩解下游的負擔。
淡水河支流大漢溪、新店溪在石門水庫與翡翠水庫發揮作用、二重疏洪道完竣之下,
再加上堤防建設,已經大幅獲得了整治,但在右側的支流基隆河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由淡水河下游俯瞰的臺北盆地,三條支流一覽無遺。(圖片來源:google_earth)
基隆河第二次截彎取直
隨著大漢溪、新店溪的水路獲得改善,台北市政府起心動念,要汲取士林段的成功經驗,
將基隆河進入台北盆地後塗鴉似的河道截彎取直。一九八七年琳恩颱風降下豪雨,將基隆
河沿岸變成水鄉澤國,更加堅定了台北市政府截彎取直的決心,自一九九一年歷經兩年工
程,拉直了南港、內湖、松山、大直地區的基隆河河道,將原本拐彎的河流,拉成了近乎
直挺挺的線。雖說截彎取直旨在讓河水快速流過,但末代官派台北市長黃大洲自承將截彎
取直視為都市更新開發計畫比較恰當,原因無它,截彎取直後獲得的新生土地,成就了日
後的內湖科技園區等等。當時市政府曉得此舉將減少河川的蓄洪量,因此特地挖深了水槽
,容納更多的水量,避免水位提高。
截彎取直的結果,確實改善了部分水患的情形,但在本來就常淹水的汐止、五堵等中游地
區,淹水的情形卻變得更加劇烈。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局長曾鈞敏說,「原本彎曲的曲流間
數百公頃的河川地是可以當成洪氾區滯洪的,經過截彎取直後,這些土地變成了新興工、
商業用地,減少了很大的緩衝空間,不過這也是每個國家在發展時常常面臨到防洪與都市
發展之間取捨的問題。」
事實上,先人的智慧,或許早已埋藏在地名之中,汐止原稱水轉骹(Tsuí-t-kha,清
代方志記載為水返腳或水轉腳),陳培桂《淡水廳志》稱「潮漲至此地」,指古來潮汐自
河口入陸,竟能漫過蜿蜒的氾濫平原,至此方休。雖然這個解釋尚存爭議,因為基隆河的
感潮河段只到圓山一帶,但豪雨若逢大潮,汐止地區確實是容易淹水的。氾濫平原不僅削
減了上游來的水勢,還削減了下游來的潮汐,如今欲使河水快快排出而拉直,如果遭遇西
北颱吹動洪水和海潮沿著筆直的河道而上,水反而排不出去了。
不只是漢文老地名,原住民語的老地名亦凸顯了古人的生活經驗。現今東南亞最大的玉成
抽水站,位於成美橋邊,恰巧位於截彎取直的小彎段(南湖大橋至成美橋)與大彎段(成
美橋至中山橋)之間,鄰近松山與南港的交界處。此處西邊所鄰接的松山火車站、饒河街
一帶,古稱錫口,源於巴賽族麻里折口社,或譯貓里錫口社,社名即指「河流彎曲處」。
今天我們只曉得松山而不聞錫口,蓋因日本人將之改名的緣故。河流彎曲處乃是最容易氾
濫和溢堤之處,截彎取直之後,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就由平均分散在他處變成集於一身了。
以今天的知識格局和後見之明來看,就如同炸毀獅子頭改變了台北的水文,我們對於基隆
河截彎取直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但在當時都市發展的脈絡下,截彎取直是人定勝天的直
觀做法,就算歷史重來,或許還是會上演相同的戲碼。因此,盆地防洪的故事無法也無意
義回頭,只能繼續發展下去。
納莉颱風帶給台北的啟示
雖然基隆河完成了第二次截彎取直,但在水患的防治上效果有限,基隆河仍會氾濫,台北
盆地仍會淹水。納莉颱風或許就是一記當頭棒喝,讓台北盆地的居民認識到在災防的領域
不能鬆懈,還有很多努力要做。
納莉來襲當時在台北市養工處任職的陳郭正說, 「納莉會那麼慘,第一個就是上天給我
們的雨量非常得大,再來它的主要原因就是外水溢進來。」
在二重疏洪道的同一份計畫裡,還包含了另一件事沿河修建堤防或防洪牆。隨著計畫
核定,大台北地區的堤防建設亦如火如荼地展開,並逐步加高以符合重現期兩百年的洪水
位要求。目前堤防在大台北地區已臻完備,並劃定了內水與外水的界線,有效保護市民免
於洪災,直到今天仍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在納莉颱風來臨時,大台北地區的河堤尚未完整達到大台北防洪計畫所要求的兩百年防
洪保護標準高度,南港大坑溪附近較低 (兩百年防洪保護標準,標高應達一三.○六公
尺),象神颱風之後雖陸續補強,但納莉來襲時,南側尚未完竣。「那時候才剛做,還是
土的樣子,結果沒想到納莉的水位出奇得高,高到把土堤刷了一個洞進來。刷了一個洞,
就像水壩洩了個洞一樣,又因為南港地勢比較高,所以水就沿著鐵路和忠孝東路,順著地
勢一路來到新生大排。」
溢堤在先是主因,抽水站罷工更是雪上加霜。位於松山、南港、內湖交界,號稱東南亞最
大的玉成抽水站,本來努力把內水輸送到堤外去,但在溢堤之後,堤內的水體淹過抽水站
冷卻水塔的馬達,馬達故障,抽水站於焉停擺。「一輛車子,冷卻系統壞了,你想還能開
多久呢?當然不用多久就完蛋了,所以玉成的抽水機掛掉了。」陳郭正說道。「本來是還
可以把水再往外打的,結果現在連往外打的抽水站也掛了,當然相形之下就非常嚴重。大
家一直講是玉成掛了所以納莉才會淹那麼嚴重,其實不是,是先溢堤,然後連帶讓這些抽
水站掛掉。」
納莉颱風給台北市上的寶貴一課,莫過於抽水設施的自保,避免它在關鍵時刻不聽使喚。
堤防高築雖令人安心,卻也令人鬆懈,此前放在堤防內的抽水設備,未曾考量淹水後可能
停擺而失效,但在納莉颱風之後,抽水設施的自保變成防洪的重要策略。陳郭正感慨地說
,「大家都掛了沒關係,但是它要活得好好的。至少雨停了,我讓它退水,它要可以抽出
去,不然太嚴重了。」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
備註:
先發這個分類
台北市治水的發展過程就真的是以人工製造出來的銅牆鐵壁,位處盆地本來就是抗洪一大劣
勢,但畢竟是首都才可以用如此高規格的等級與經費來投入治水工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7.47.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566812931.A.BA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