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控制情緒的孩子,會試圖控制別人。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著了解,即便自己的情感受到傷害,不代表別人有義務要為他改變。別人可以跟你意見不一或選擇不同。
他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情緒只能由自己負責,而且自己有能力承受不好的感覺。
取自《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
……………………………………………………………..
各位朋友,早安:
「擁有各種情緒是很正常的。當有不好的事發生時,感到難過也沒關係。事實上,悲傷是療癒的一環。」
以上面這一段說法來看,大部分人面對難過、悲傷的行為剛好相反,常是試著壓抑、批判、逃避……。簡單來說,是不願去體驗,寧可忘卻。
在版面上常互動的朋友大概就能明白,難過、悲傷的背後,常能有愛、有疼惜。奮力麻痺難過與悲傷,幸福、快樂也常常同時被一起抹去。
這一段摘文超級長,重點超多,因為昨天幾位朋友都問到跟這篇摘文有關的問題。有空再慢慢看,慢慢體會、慢慢印證,文字傳達的概念才能入心。
看完之後,或許您能體會到:其實連大人的情緒教育,都需要重新學起!
祝願您,能接納他人的看法與我們不一樣,並且相信自己能承受不好的感覺!
.
ps. 這本書在今天晚上9點半,會辦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文/ 艾美・莫林】
孩子要知道如何面對內心的情緒動盪
就像葛蕾絲這個案例一樣,如果孩子沒有學著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他們很可能就會有情緒和行為問題。葛蕾絲的暴躁脾氣已經影響到她的交友關係,其他小孩在她哭泣或使喚人的時候,根本不想跟她玩。
因為爸媽總是在她生氣的時候迎合她,所以她從未有機會自行處理這些負面的感受。覺得失望、沮喪、生氣和傷心都是生活中的常態,但因為爸媽一直向她妥協,所以她才能逃避這些情緒。
每個家長都曾經試著轉換孩子的情緒,不過次數過多就會造成危害。
…………
欠缺情緒能力會遺害終身
你有沒有遇過因為芝麻蒜皮小事就大發雷霆的人?或者是,你有朋友每次遇到生活中的小小不順,就表現得好像發生了什麼重大悲劇一樣?這類人很可能就是從未學過如何有效管理情緒。
我們如果沒有學會這些技巧,就會有不當的行為,像是出現攻擊性或試圖控制他人,只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
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的研究人員針對年幼時就學習了利社會技巧和情緒能力的孩童,對照沒有習得這些技巧的孩童,研究兩組受試對象的同異之處。他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追蹤這些孩子從幼稚園到二十五歲左右的變化,並發現幼稚園的社交技巧和成年前期的成功有所關聯。
在五歲就展現出如分享、好好與人相處等較多利社會技巧的孩童,完成大學學業的比例較高。而小朋友在幼稚園時的社會能力分數每高一分,他們獲得大學文憑的機率就增加一倍;此外,他們在二十五歲時擁有正職工作的比例也高出百分之四十六。但較無法合作、傾聽、化解衝突的孩童,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的比例則較低,通常也比較容易有法律問題和物質濫用問題。
孩童在幼稚園的社會能力分數每少一分,在成年前期遭到逮捕的機率就高出百分之六十七,在酗酒方面則高出百分之五十二,住在公共住宅(或列於等待名單中)的機率更高出百分之八十二。從這項研究的所有數據來看,我們投資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在學業成績上,但卻對情緒和社交技巧漫不經心,是否值得深思?很顯然地,相較於我們從前認為與成功和幸福息息相關的其他能力,情緒能力可能更加重要。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優秀的籃球員,你不會把所有時間花在教他罰球,因為即便他是全世界最厲害的罰球手,只要他缺乏運球和防守等其他基本技巧,就不可能會成功。但我們卻用這種方式教育小孩,只重視他們的學業成績,不教他們其他重要技巧,然後期望他們在現實世界大放異彩。
如果家中的孩子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小孩,但無法忍受難過的感覺,他就不可能接受任何失敗或被拒絕的風險。或是他可能是天賦極高的運動員,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那只要他覺得別隊沒有公平競爭,就無法專心比賽。
…………
無法控制情緒的孩子會試圖控制別人
我在擔任大學兼任講師的第一個學期,只有一位學生被我當掉。他許多作業都沒交,學期報告也慘不忍睹,但只要他期末考考得不錯,是有機會不被當掉的。
可他還是被當掉了,因為期末考考太差,所以他該學期的最終成績連通過標準的邊都摸不到。
我把成績張貼至學校入口網站後,就收到他的電子郵件,要求我再檢查一次他的成績,因為他很確定他應該可以通過。我回信給他,向他保證他的學期報告成績、缺交的作業以及不太好的期末考成績,三者加在一起就是不及格。
四天後,我又收到他寫來的另一封電子郵件。這時聖誕假期已經開始了,他在信中說:「我真的沒辦法安心放寒假,想到這科被當掉心情就很糟,吃不好也睡不好,可以考慮給我一個會過的成績嗎?」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乞求成績」(grade grubbing)的現象,也就是學生要求教授更改成績,但實際上提不出任何合理的理由。像我這個學生,居然希望我因為他心情很差就幫他改成績。
不用說,我當然沒幫他改成績,這麼做對其他學生來說並不公平,對他來說也沒有任何好處。他這堂課被當了,所以他理應覺得難過,但願這種情緒能讓他下次表現得更好。
悲哀的是,這種「我無法面對不舒服的感受,所以你要為我做些什麼」的心態,最近在美國的大學校園中愈來愈常見。大學生受到冒犯時,他們試著說服別人不要再來冒犯他們。他們不知道感到傷心、受傷或憤怒不是什麼壞事,反而試圖控制別人的行為。只因為他們不喜歡自己聽聞的事,就脫口而出「不要在新聞上刊那種文章」或「不要輕易放過我的教授」。
因此,學校一直難以清楚界定言論自由和政治正確之間的界線。耶魯的萬聖節事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二○一五年,耶魯校方的行政人員寄了一封電子郵件叮囑大家,請避免穿著較為敏感的萬聖節裝扮。耶魯的駐校講師艾瑞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Christakis)針對這個通知寫了一封信,其中寫道:「所以現在的小朋友或年輕人要是展現出稍稍無禮、不恰當、挑釁或者,好吧,就算是有點冒犯,大家對這樣的行為都完全沒有容忍餘地了嗎?」
耶魯的學生因為她的話語勃然大怒,不僅展開了抗議行動,還有數百人簽署了給她的公開信,說她在否定他們的感受。其中一個學生甚至拍了一部影片質問她,說她讓校園成了不安全的環境。當克里斯塔基斯不予苟同時,該學生更用不堪入耳的話來反擊。
該事件發生幾個月後,克里斯塔基斯辭去了她的教職,而她的丈夫尼可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也因此從耶魯西利曼學院(Silliman College)院長的職位請辭。
諷刺的是,學校行政單位原本訴求包容多元的美意,反而引發了更多爭議。這些聰明絕頂的學生來自於頂尖的常春藤盟校,卻對這個以小朋友為主體的節日可以穿什麼服裝有如此激動的反應,仔細想想不覺得有些可怕嗎?
然而,這並非單一事件。各地的大學都面臨類似的問題,愈來愈多學生主張「我覺得受到傷害,因此你們必須所有改變」,讓校方行政人員疲於找出解決之道。如果學校沒有作為,可能被視為缺乏同理心;但如果他們為了不傷害某些學生的感受而改變做法,則可能會扼殺言論自由。
我確定這些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大都認為如果自己覺得不舒服,一定是因為別人侵犯了自己的權利。我們在受害者心態一章也討論了這個現象,這類的人相信他們有責任要確保其他人都不會說出他們不想聽的話。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著了解,即便自己的情感受到傷害,不代表別人有義務要為他改變。別人可以跟你意見不一或選擇不同。你要教孩子把心力花在控制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的行為;他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情緒只能由自己負責,而且自己有能力承受不好的感覺。
如果孩子沒有學會「自己的情緒自己處理」,她就會想要控制別人。雖然頤指氣使、粗魯無禮、蠻橫難搞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讓她得償所願,但終究不會使她受人喜愛。而最後她可能會變成動不動就在指責別人沒同理心或政治不正確的人,只因為她自己無法面對不同的意見。
…………
孩子不了解自己的情緒
雀兒喜帶她十一歲的兒子麥克斯來我的治療室時,她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要來這裡,但他的醫生說,他們在麥克斯身上找不出任何問題,所以我們只好來看你。」麥克斯因為胃痛和頭痛缺了很多課。他的醫生為他從頭到腳做了許多檢查和檢驗,但找不出任何問題,所以表示可能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出乎媽媽的意料之外,醫生居然說對了。
我聽完他的症狀和遇到的問題後,麥克斯很明顯是壓力過大了。他一直處於焦慮又緊張的狀態,什麼事情都能讓他掛心,從他的成績到奶奶的健康都是。但他不夠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沒辦法把它化成語言或文字表現出來。
我相信麥克斯身體上的疼痛都是真的,因為我們的心靈跟身體有強烈的連結。壓力會觸發身體的生理反應,進而引發胃痛和頭痛。小朋友如果不具備情緒控管技巧,就容易出現身體問題。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二○○八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腹部反覆出現疼痛的孩童中,有百分之六十七的小朋友有焦慮症。患有憂鬱症的兒童和青少年也通常會有身體上的疾病。
雖然制酸劑和止痛藥可以暫時蓋過疼痛,但麥克斯如果不處理潛在的情緒問題,他就不會有所好轉。在我們著手解決他的情緒問題後,他的身體健康問題也減少了。如果他希望身體更健康,就必須學著如何溝通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用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
教你的孩子認識情緒與管理自己的感受,讓他更能夠辨別自己是不是壓力過大或心情特別糟。及早發現可以避免日後產生更多問題,並能幫助孩子盡快接受治療。
…………
如何改變做法
當葛蕾絲的爸媽開始把自己視為教練後,他們在幫助她學習管控情緒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透過他們從旁指導,她更能有效應用在療程中學到的技巧。在她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會提供她迫切需要的提醒和提示,讓她知道如何撫平自己的情緒。
他們接下來慢慢減少從旁提供的協助,讓葛蕾絲可以對她自己和她的情緒負起全責。整個療程完成時,她已完全相信自己的心智足夠堅強,不論她的感受有多強烈或不悅,她都能好好控制它們。
學習控管情緒和忍受不悅感受是可以習得的技巧,但就像任何其他技能一樣,小孩需要不間斷地指導與練習。
■ 教孩子說明感受
如果孩子不能辨別自己的情緒,她就無法主宰這些感受。沒辦法直接說「我很生氣」的孩子,通常會用行為來傳達憤怒。發脾氣、尖叫、攻擊別人經常是源自於小孩無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跟一般人差不多,在日常對話中大概不太會聽到與感受有關的字眼。相較於「我很生氣」,大家通常傾向於說「他是個渾蛋」。而且,就算真的提及自己的感受,英文裡也會用「我的胃都糾結成一團了」或「我的喉嚨好像被什麼東西哽住了」這類的常見比喻帶過。也就是說,除非你特意教孩子使用與感受有關的話語,否則她不太可能擁有大量的情緒語彙。
教孩子使用感受詞彙,像是在她跺腳的時候說「看來你現在很生氣」,或是在她跑去拿鞋子的時候說「要去公園你真的很興奮對吧」。隨著孩子對情緒的認識漸長,你可以使用更加複雜的感受詞彙,例如「緊張」、「失望」、「慶幸」和「沮喪」等。
以下是教小朋友認識情緒的不同方式:
•在日常對話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大量使用情緒詞彙,像是說「今天奶奶身體不舒服,我很難過」,或是「遊樂場那個小男孩把小女孩推下秋千的時候,我真的好生氣」。
•問問孩子:「你今天過得如何?」養成習慣,每天問孩子過得如何。你可以固定一個時間,像是吃晚飯或準備上床睡覺前,問他今天心情如何,然後看看孩子能不能說明為什麼今天的心情是這樣。
•在孩子說故事的時候,探索孩子的情緒。孩子跟你說今天發生的事時,你可以問他「你在球場上得分的時候感覺如何?」或「老師說你下課不准出去玩時,你的心情怎麼樣?」這類問題。如果孩子沒辦法講出某個特定感受,你不妨試著說:「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想我會很生氣!」
■ 認可孩子的感受
急忙想要為孩子解決問題時,表示你把他的情緒視為己任。認可則是代表你明白他的感受,但還是由他自己決定要如何調適心情。重點在於,不要無視孩子的感受。「你因為我們不能去看電影而心情不好,真是可惜」這類的話缺乏同理心。
你應該提出更詳細的解釋,告訴孩子你全心接受他的情緒,像是說:「如果很想做某件事但不能做,一定很令人失望,所以我了解你為什麼因為我們不能去看電影而心情不好。」表達認可能夠讓孩子知道,心情不好也沒關係。
以下提供一些範例,告訴你如何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認同:
•「我知道你因為我不准你去朋友家玩非常生氣。我也明白,你對於自己必須待在這裡感到非常沮喪。」
•「比賽輸了很痛苦,是我也會很傷心。」
•「我了解你實在太生氣了,才會想說些傷人的話。」
•「我想很多小朋友第一天上學都會緊張,嘗試新事物確實很可怕。」
即使你不了解孩子的情緒,或是他們的反應看似太誇張,你還是要接納他們的感受。孩子需要知道他們可以表達情緒,即使想法不同,你也會尊重他們的感受。
■ 糾正行為而非情緒
有時孩子並不清楚想法、感受和行為三者間的差異。以下是示範情境:
家長:你朋友說你不能和他們一起玩的時候,你感覺如何?
小孩:我覺得他不想當我朋友了。
家長:聽起來是你的想法,而不是你的感受。你以為他不想跟你做朋友了。那你感覺怎麼樣?
小孩:覺得難過。
家長:原來是覺得難過啊,這是當然的。那你怎麼反應?
小孩:我對他發脾氣。
家長:所以你還生氣了,這也是情緒的一種。是我也會很生氣。你生氣的時候做了什麼?
小孩:我一邊走掉一邊說,我要去找新朋友玩。
家長:生氣的時候離開現場是很好的選擇。
和孩子解釋,想法是他腦海中的字句和圖像,感受則是形容他的心情,像是開心或悲傷,而行為則是他身體採取的行動。
孩子了解這三者的不同之處後,就會更清楚自己的選擇。舉例來說,他會明白生氣沒關係,但打人就不行了。同理可證,難過也沒問題,但大聲尖叫與大發脾氣是不能接受的行為。
告訴孩子,他不會因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而惹上麻煩。但你要針對他的行為制定規範。
建立清楚明瞭的家規,明白表示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達情緒。寫下應遵守的規矩並貼在家裡。如果你說「不許吼叫」,那你也要能夠遵守這個規定。如果你提高音量講話,那孩子也會隨之仿效,這項規定就會失去效力。
以下是幾個簡單的規範,可以幫助孩子開始掌控自己的感受:
•尊重他人的身體空間與所有物。不可以打人或傷害別人的身體,也不可以破壞他人的物品。
•好好和人說話。不可以罵人或侮辱人。
•使用室內說話的音量。不可以大吼大叫。
雖然甩門對某些家庭來說不是什麼大事,但有些父母絕不允許此事。因此,請列出家中所有人都能遵守的規範清單。記得,你可以視需要變更與修改這些規範,但務必確保孩子了解你的期望。
■ 放手讓孩子感受負面情緒
你的工作不是讓孩子笑口常開,而是要協助他學著自己面對不舒服的情緒。
以下是孩子必須體會的不適感受:
•憤怒:孩子必須學著在生氣的時候讓自己平靜下來。
•緊張: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會感到緊張不代表他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愧疚:當孩子說他很抱歉或心裡難受時,不要急著說「沒關係」。讓他體驗一下愧疚感,他才會有動機改變自己的行為。
•悲傷:不要因為孩子難過就想逗他開心,他要練習安慰自己。
•失望:當事情的發展不如孩子預期時,不要不自覺地想要補償他,讓他偶爾體驗一下失望的感受。
•無聊:孩子抱怨無聊不代表你有義務要娛樂他。他在生命中會有很多時刻必須忍耐無聊。
•沮喪:當孩子想辦法要完成一項困難的任務時,難免會受挫,但這不表示你需要出手幫他或替他解決問題。
你要放手讓孩子經歷各式各樣的情緒,不要出手干預。你可以從旁提供建議,但不要幫他脫身,他會漸漸開始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排解自己的情緒。
…………
如何教孩子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雖然有些孩子比較敏感,但葛蕾絲的爸媽卻把這個標籤當作藉口,任由她不去面對不適的感受。在他們開始教她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前,必須先相信她可以應付這些感受。如果你把小孩當成脆弱物品在保護,她就會認為自己無法面對任何困難,但如果你協助她看見自己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不適感受,她就會覺得自己能夠克服萬難。
■ 幫孩子找出振作妙招
孩子必須知道,擁有各種情緒是很正常的。當有不好的事發生時,感到難過也沒關係。事實上,悲傷是療癒的一環。
但這不表示孩子要陷入糟糕的情緒中,他可以主導自己的感受。如果他有起床氣或今天在學校過得不好,他可以決定要如何提振自己的心情。
行為很容易被感受牽著鼻子走。如果心情不好,你可能會想一個人待在家裡,但這麼做只會讓自己深陷其中。採取與自己的感覺截然不同的行動,是轉換情緒的方法。也就是說,和朋友出門或許能讓你開心點,或是出去走走也可以讓你振作起來。
關鍵在於幫孩子找出處理情緒的健康方式。如果你沒這麼做,孩子可能會透過某些比較不健康的方式來讓自己好受點。心情不好的孩子可能會依賴食物來安慰自己,或是覺得孤單的青少年可能會尋求網路戀情來獲得關注。
你要主動教導孩子以健康的方式安慰自己,使心情平靜下來,鼓勵自己振作起來。切記,沒有什麼激勵辦法是一體適用的。在外頭玩幾分鐘可以讓這個孩子冷靜,但畫著色畫對另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你可以運用以下的示範情境,與孩子一起找出最能幫他提振心情的工具:
家長:我們一起來列一張你在開心的時候喜歡做的事吧。告訴我,你心情很棒的時候,喜歡做什麼?
小孩:我喜歡去海灘玩,也喜歡去公園玩。
家長:哇,這些都是很好玩的事。那在家裡呢?假設你放學回家後心情很好,你可能會想做什麼?
小孩:我會和貓玩、和朋友聊天。
家長:這些事會讓你開心嗎?
小孩:對啊,做這些事的時候我都笑得很開心,覺得很好玩。
家長:太棒了。那我們再來想想你開心的時候還會做其他什麼事。
小孩:我喜歡出去散散步,或是打電話給爺爺,跟他說我在笑話集上讀到的笑話。
家長:沒錯!你真的很喜歡做這兩件事。
把小孩說他在心情好時喜歡做的事情全部寫下來,然後在他心情不好的時候,請他從清單中挑選想做的事。跟他說,在難過或孤單的時候,做這些事可以讓他心情變好。
你也可以打造一個快樂工具箱。拿一個小箱子,在裡面裝滿一些小東西,提醒小孩他在開心的時候會想做的事,像是他的笑話本和美術用品。你也可以放一些會讓他發笑的東西,像是爺爺的好笑照片。透過不斷地練習,他會知道哪些活動對他最有幫助,並會開始自發地去做這些事。
■ 幫孩子找出安撫活動
就跟孩子需要知道如何在心情低落的時候鼓舞自己一樣,他也要學著在生氣的時候安撫自己。不管孩子是因為一道數學題而感到受挫,或是因為玩桌遊輸了而生氣,他必須知道如何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繼續朝目標邁進。控制憤怒和沮喪的關鍵要素是自覺。
教導孩子辨別自己即將生氣的警訊。聊聊當他的情緒要爆發時,身體會出現哪些警告訊息?他的心跳可能會變快,或是臉會燙燙的。如果他學會辨識這些警訊,就可以在「爆發」前讓自己冷靜下來。
問問孩子:「你心情平靜的時候喜歡做什麼事?」著色、玩黏土或聽聽平靜的音樂都可以是幫助身體和大腦冷靜下來的活動。
就像快樂工具箱一樣,你也可以準備一個「平靜工具箱」,放一些能讓心情平靜的小東西在裡面。當孩子緊張不安、過度興奮或脾氣不好的時候,你可以跟他說:「讓我們來看看你的平靜工具箱。」然後他就能自己選擇要用哪個工具來控制情緒。
■ 提升孩子的情緒控管技巧
用健康的方式處理不適的情緒,是你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技巧,但光是告訴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效用不大,他還需要反覆練習,需要你從旁引導。即使年紀漸長,開始面對新的挑戰、更加艱困的處境,他仍然會需要你的指引與支持。
你要像個好教練,給予大量的正向讚美與強化。明確指出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像是說:「你今天很棒,在生氣的時候就跑回房間冷靜一下。」
貫徹執行你定下的規範與後果,讓孩子知道你決意幫他從錯誤中記取教訓。此外,你可以定期與孩子聊聊之後要怎麼做得更好,像是問他:「除了打妹妹之外,下次你可以採取什麼不一樣的做法?」幫孩子找出新的策略,以後他如果又經歷同樣的強烈情緒,就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
以上文字取自
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掌握13不原則,堅定父母教出堅強小孩
大 塊 ✦ https://bit.ly/3bUic7l
博客來 ✦ https://bit.ly/2WQG3jY
誠 品 ✦ https://bit.ly/3bNgKU8
momo ✦ https://bit.ly/2NCHAVo
金石堂 ✦ https://bit.ly/2WRPoYy
讀 冊 ✦ https://bit.ly/2LR6xvm
大塊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LocusPublishingCompany/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時報作家沙龍EP11|人生不用那麼入戲! 心理師洪仲清解析葛拉威爾新作《解密陌生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sPDToZWBE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小宇麻麻 育兒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直以來, 我用影片的方式紀錄與分享了我們家的育兒方式及生活, 如果有持續追蹤小宇麻麻的朋友不難發現, 我們對待孩子是以「愛」為出發點,並用「溫柔堅定」的方式耐心溝通。 時常得到很多爸比媽咪們回饋, 因為看了我的分享讓他們對於「教養」有了不同的選擇參考, 但也有許多父母認為教育小孩「打」就對了,既...
「國 小 認識情緒」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K & C 凱勒與夏綠妹 Facebook
- 關於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小宇麻麻 育兒生活 Youtube
- 關於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 關於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Albee三寶媽 教養生活 Youtube
- 關於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認識情緒教案國中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認識情緒教案國中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認識情緒教案國中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K & C 凱勒與夏綠妹 Facebook 八卦
#寶寶情緒管理 #立體書開團 #文末抽獎
自從決定讓孩子在家自學到幼稚園以後,我就不斷的找一些有趣書本讓孩子在家自己看看有趣的書,當然我一定也會陪讀。
之前都是跟大家推薦點讀筆,但這次跟大家介紹以下幾本凱勒跟綠妹都喜歡的靜態書。
這幾本的是精挑挑選出來的,可以讓他們安靜坐下來看的書本,有興趣的媽媽也可以在文章底下參加團購,還有其他不同有趣的書可以選擇。
說到凱勒跟綠妹喜歡的書,無非就是立體書了!每個小孩都愛,連大人都喜歡!因為立體書每翻一頁都是驚喜跟精彩😄
以下幾本立體書我很推薦。
首先先介紹我自己身為家長本身最喜歡的立體書是西班牙作家Anna Llenas所有著作的這本The color monster顏色妖怪的立體書。
這是ㄧ本治療師推薦的書,老實說剛開始我聽到名字的時候有點排斥,因為我不喜歡小孩子從小就聽妖怪、虎姑婆之類的故事讓小孩有陰影,卻很好奇為什麼這本”妖怪”書,在西班牙著這麼受家長歡迎還是西班牙幼兒園的指定書?
因為好奇了看了一下才去訂來看一下故事的內容才知道我誤會了,他不是什麼拿來嚇小孩的書,他其實是一本很有內容又很可愛有創意的一本立體書,可以從這本書裡面教導小孩什麼是「情緒」並且教導他們如何控制情緒。
書本裡面利用幾種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情緒,教小孩兒用顏色來認識情緒,再拿這些情緒放在罐子裡面管理,讓孩子了解原來情緒是可以管理的!
雖然凱勒跟綠妹還似懂非懂,但他們已經非常喜歡裡面立體圖了!因為裡面每一個立體的圖都非常生動,顏色也豐富!畫得也很可愛(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照片)
這本書有分中文版跟英文版的,考慮到我們家唸故事都是爸爸居多,所以我們就買英文版的!
再來還有兩本兩寶最愛的立體書就做「POP-UP趣味認知立體書」,
我們有「數字」跟「恐龍」這兩本!他們還有出其他系列的看起來都不錯,我們只是先收藏兩本看看,發現書本的品質真的很好,也有很多學習的地方!
像我們買的數字這本書,他每一頁都有不同的動物,然後他利用每個動物的數量來代表一個數字,每頁都是立體的,越後面的數字動物數量越多立體圖形就更好看。也可以讓小孩可以一邊數一邊認識新的動物。
再來恐龍這本立體書,我現在想到就想笑!因為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給兩寶聽的時候,他們都是第一次看到恐龍的圖案,還不確定是什麼動物?然後我翻到暴龍那一頁的時候發出一個恐龍吼叫聲再加上立體暴龍的頭滿嘴牙齒跑出書裡面,他們都都哭了🤣暴龍做的太逼真了!書本開開和和的時候暴龍嘴像在咀嚼一樣,真的很像要從書裡面出來咬他們一口一樣😁
到現在讀書唸過很多遍了,但他們還是只要我快唸暴龍會出現那一頁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緊張!哈,小孩的心真的好單純。
除了立體書以外,還有有趣的生活好習慣音樂引導生活常規的書!其實美國就把這種書叫做「busy book」可以讓小孩在這本書裡面忙碌的書。
其實我還蠻後悔這個系列的書我們只有一本!因為兩個小孩都超愛,尤其是哥哥現在已經懂很多意思,所以玩起這本書就更起勁!這個系列讀書我們只有選「一下子就穿好了」這本書!真的大推。
裡面有小雨傘可以打開、扣起來,也有模擬皮帶、衣服扣和鞋帶讓小孩學習怎麼自己扣皮帶、穿衣服跟綁鞋帶我覺得蠻好的!一開始有難度凱勒完成不了就會感到沮喪,但是我們每天會打開翻一翻拿出來練習,他已經越來越上手,然後再慢慢實現在生活上。其實是一本很好消磨時間的書😄
再來就是所有的小孩都會喜歡的書!智慧手機有聲書📱�剛開始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小孩簡直就是瘋了,他們想要的其實就是那一支會唱歌的手機!它手機上面有很多的按鈕可以按,可以隨時聽童謠,跟著歌唱包含6首有趣的童謠、電話鈴聲、照相機聲😊
走到哪都能把手機拿出來按來聽音樂、拍照攜帶很方便🤣
我們都會讓他們帶到車上去,而且手機上面也會發光,晚上看起來很酷!
最後一本說我一定推薦大家都要買「生日快樂書」
這本書中的是high tech啊!哈!
他的故事內容就是動物們參加生日派對,每一頁都有不同的趣味!有一頁是你只要拍手,他就會開始唱歌,然後書本裡面的蠟燭會發光,要一直到你吹這本書的蠟燭它才會熄滅!每一年都會遇到小孩的生日,可以拿出來讓他們練習吹蠟燭!哈哈。我們家哥哥超喜歡的!每天都玩不膩。
其實不要小看童書,有時候其實買起來蠻貴的!所以要買一定要趁著有優惠的時候買齊!我們這次是難得有團購,團購價格比所有的優惠都還便宜!一定要趁機買。
團購最低價 https://gbf.tw/4pgad
顏色妖怪是我個人的最愛,一定要分享給媽咪看!只要在這篇文章公開分享,底下tag2名朋友並留言想要抽獎原因,我就抽2位家長送這本書喔!
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別人無法填補自己心中的空洞,我們必須思考自己擅長的事、尋找自己的優點,拍拍自己、鼓勵自己。
◆如果將自己很難承受的心靈傷口託付給時間,完全不做任何治療措施的話,這只會讓傷口轉化成不幸的種子。時間就會變成毒,而不是藥。
◆我們需要好好檢視內心停止成長的孩子,是不是想要獲得認同和支持。必須接受自己真實的一面,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
◆我們必須像對待自己最愛的人一樣,溫暖又溫柔地對待自己,因為自己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
◆幸福不是外在條件,而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不是在做給別人看,而是要努力找出自己內在的價值是什麼。
取自《憤怒也好,生氣也可以》
************************************
「情緒不是在腦中,而是在我們身體裡生活著,因為身體感覺到,我們才會感覺到情緒。」~李忠憲
我在直播的時候特別提到了這個概念,照顧好身體,也就照顧好大部分的情緒。因為身體是情緒的基礎,情緒除了受到腦神經傳導物質影響外,主要由許多生理變化構成。
「感受情緒的是原始的邊緣系統,在這裡要為它們取名的是前額葉。為情緒取上名字的話,大腦裡發揮踩剎車角色的前額葉就會活化,藉此讓情緒中樞的邊緣系統冷靜下來。」~李忠憲
幫情緒取名字,是學著跟它們共處的方式。就像見到老朋友,好好稱呼對方,是一種給對方的尊重。
我們尊重我們的情緒,意識與覺察它們,這是讓不同的大腦部位學著相互合作。
「越是想掌握自己的情緒,越是要專心聆聽自己的心。為了提高情緒認知能力,我們也必須增加有關情緒的知識。閱讀相關的書籍也好,透過小說、電影的間接體驗也很有幫助。寫日記可以回顧自己很想逃避的情緒,讓自己更加理解、重新解釋它。如果想要更瞭解自己的情緒,堅持不斷地寫日記是很有幫助的。」~李忠憲
這些基本功,可以說是我的日常。不是每個部分都要做到十足十,像是各位朋友來留言,簡單一兩句提到自己發生的事情與心情,就可以增進內省。有想到再做就好,少量持續比一次大量來得重要。
認識情緒,善待它們,那些心痛、不捨,都在述說著它們的故事。多聽聽它們說話,給它們時間。如果您覺得浪費時間,就姑且當作讓大腦進健身房吧,我們也要好好照顧我們的大腦喔,大腦對我們總是盡心付出,試著對它好吧。祝福您!
************************************
【李忠憲】
情緒不是在腦中,而是在我們身體裡生活著,因為身體感覺到,我們才會感覺到情緒。威廉.詹姆士曾這麼形容─情緒即感覺。情緒可能會把我們推向極度興奮的狀態直到爆炸,或是讓我們墜入痛苦宛如深淵,也會讓我們猶豫不決、坐立難安、深陷無力等。如果想要調節這些情緒的話,最先要學會的就是察覺情緒信號的方法。
「我的內心不斷翻騰,好像快爆炸似的,心中充滿了糾結。」
「臉開始變紅,呼吸變得急促。」
「襯衫下的肌肉緊繃,看似快爆開來似的。臉也漸漸變紅,額頭冒出冷汗。」
像這些情緒信號會透過大腦自律神經的運作,使我們下意識地做出身體反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處於緊張狀態,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判斷當下的情緒感受。現在,請試想一下,當自己悲傷、開心、害怕或感到很絕望時,身體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當你臉很燙、頭很痛、心跳加速、全身熱起來,甚至是反胃作嘔,都可能是承受了龐大壓力。這些壓力的來源有很多,也許是害怕、羞愧,抑或是憤怒;然而這麼多的情緒,卻都可能轉變成極類似的身體反應,以至於我們難以區分,甚至是自我混淆。
覺得難以區分情緒的人,通常也不太能順利地表達自我情感,因為連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感覺,要訴諸言語向他人說明時就會更加困難。這類型的人比起表達情緒,更習慣隨著情緒行動,在不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情緒之下,便被情緒帶著跑,像是只要一上火就一定要爆發出來的人便是屬於此類型。如果想要好好區分情緒的話,就必須讓製造情緒的邊緣系統與定義情緒的前額葉之間的連結順暢。
*************
不被他人操縱情緒使用說明
區分自己的感受、情緒,有助於表達自我情感與認識自我,同時也能促進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
辨識情緒,區分管理
大家是否有在畫畫時,將顏料擠在調色盤上調色的經驗呢?當我們混合越多種顏料,往往調出來的色調就會越暗淡。情緒也是一樣,許多相互矛盾的情緒彼此交織,最後結合成一種情緒出現。越是讓我們感到不自在的複雜情緒,我們越是習慣將它偽裝成自己可以控制住的樣子。
憤怒就是我們習慣戴上的情緒面具之一,當我們感到委屈、害羞,都可能以生氣來表現,但是發完脾氣後,隨之而來才感受到丟臉、傷心或是失望等。
憤怒不只是憤怒這麼單純,裡面可能涵蓋著許多其他的情緒。如果想知道是什麼情緒的話,必須將每一個情緒取一個名字,用語言為每個情緒貼上標籤,必須為它他們命名才能幫助自己管理情緒。
如同前面所說的,感受情緒的是原始的邊緣系統,在這裡要為它們取名的是前額葉。為情緒取上名字的話,大腦裡發揮踩剎車角色的前額葉就會活化,藉此讓情緒中樞的邊緣系統冷靜下來。
首先試著問自己是否有在使用憤怒、不安、憂鬱這些單字,是否還有使用過沉悶、絕望、恐懼、侮辱、羞恥等單字呢?有時候你可能使用不安這詞來取代恐懼。那麼,用沉悶來取代悲傷這詞如何?最重要的是觀察自己在改變形容情緒的用詞時,自己的心情會有什麼變化。
表達這些情緒的單字要與生理反應相互連結。例如:
「我覺得我好像喘不過氣一樣,這感覺是恐怖」、
「心臟激烈怦怦跳著的感覺是恐懼」、
「一股熱氣衝上心口,全身肌肉緊繃的感覺是憤怒」、
「內心好像空空的,這心情是悲傷」。
多練習為情緒命名的話,就會瞭解到我們時常把其他情緒當作憤怒。舉例來說,丟臉或害羞的情緒會轉變成生氣,恐懼也可能會以憤怒的方式表現出來。也可以試著將與他人往來關係中感受到的情緒命名,如果有人找自己碴的話,可以貼上「侮辱」、「恥辱」又或者是「不恰當」,像這樣命名就可以明確知道對方給自己帶來什麼心情。
越是想掌握自己的情緒,越是要專心聆聽自己的心。為了提高情緒認知能力,我們也必須增加有關情緒的知識。閱讀相關的書籍也好,透過小說、電影的間接體驗也很有幫助。寫日記可以回顧自己很想逃避的情緒,讓自己更加理解、重新解釋它。如果想要更瞭解自己的情緒,堅持不斷地寫日記是很有幫助的。
*************
不被他人操縱情緒使用說明
越是讓我們感到不自在的複雜情緒,我們越是習慣將它偽裝成自己可以控制住的樣子;越是想掌握自己的情緒,我們越是要專心聆聽自己的心。
.
以上文字取自
憤怒也好,生氣也可以:不被他人操縱情緒的憤怒使用說明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395
.
【直播贈書】
已在4/4(四)晚上7點半完成本書直播,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留言時間到4/8(一)上午11點前。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431250694310985/
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小宇麻麻 育兒生活 Youtube 的評價
一直以來,
我用影片的方式紀錄與分享了我們家的育兒方式及生活,
如果有持續追蹤小宇麻麻的朋友不難發現,
我們對待孩子是以「愛」為出發點,並用「溫柔堅定」的方式耐心溝通。
時常得到很多爸比媽咪們回饋,
因為看了我的分享讓他們對於「教養」有了不同的選擇參考,
但也有許多父母認為教育小孩「打」就對了,既快速又有效,大人樂得輕鬆。
當然,每個孩子氣質不同,教養沒有唯一方案,
孩子們也會有讓我理智線快斷掉的時候,
但我們認為處罰的方式有許多種,
「打」絕對不是唯一。
更有許多研究證實,
過度的體罰,會帶給孩子許多負面的影響,
不但會讓孩子有樣學樣,用暴力的方式對待他人,
甚至破壞親子關係。
尤其三歲以下的幼兒,語言發展尚未成熟,許多事情是有苦說不出,
體罰會讓孩子更懼怕,
而進入國小及青少年時期的孩子,
如果有奠定良好的教養基礎,通常訂好規則加以溝通即可,
若只會用暴力解決問題,恐怕會有反效果。
被孩子惹怒時先冷靜思考是否真的需要用體罰的方式處理?!
偶爾為之雖不至於帶來負面影響,
但請記得要花時間跟孩子解釋他錯在哪裡、下次犯錯該如何處理?
並好好安撫孩子的情緒喔!
#情緒教養三部曲
✔️讓孩子快速冷靜的方法-https://goo.gl/T4QBvW
✔️用"可以"取代"不可以"-https://goo.gl/XLvkv5
✔️教孩子認識情緒,減少脫序行為-https://goo.gl/sdaFvX
#讓孩子正向樂觀
✔️傷害一輩子_父母別對孩子說這些話!-https://goo.gl/izWcYs
#尊重不是放縱
✔️該做的事別問孩子意見_否則尊重變放縱!-https://goo.gl/ucz4ZV
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我們經常收到家長以下這類提問,明明兒子知道打人不對,但待會他有情緒時,一樣會動手動腳。或者是每當女兒想要的當西得不到,她都會尖叫撒賴。罵也罵過,罰也罰過,家長還可以做什麼去糾正?我們今次不直接答你,但想你思考另一條問題,到底小朋友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
大人第一個想法通常是「因為小朋友百厭,教極唔聽」,這種想法還無分國界。美國2015年一個調查顯示,56%家長相信,小朋友3歲前已經有能力阻止自己做這些父母禁止的行為,只是他們頑皮,故意挑戰父母底線。
會這樣想也是人之常情。因為小朋友一到2至3歲大,語言能力會突飛猛進,能夠理解大人的簡單指示。聽得懂又不去做,還不是明知故犯?
但理解能力是否就等於控制能力?
今集由 POPA x Save the Children Hong Kong 香港救助兒童會 共同創作
參考資料
Arnsten, A., Mazure, C. M., & Sinha, R. (2012, April). Everyday Stress Can Shut Down the Brain's Chief Command Center. Scientific American.
Helping children to manage feelings. (n.d.). Kids Matter.
Klein, C. (2013, March 5). Maturation of the Prefrontal Cortex. Bridges 2 understanding.
Markham, L., Ph.D. (2015, June 17). 8 Steps to Help Your Child Develop Self Control. Psychology Today.
Morin, A. (2018, January 10). 10 Impulse Control Techniques That Work for Children. verywellfamily
Moyses, K. (2013, July 15). Help young children identify and express emotion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Self-Control. (n.d.). Psychology Today.
Toddlers and Self-Control: A Survival Guide for Parents. (2016, October 3). ZERO TO THREE.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2017)。兒童發展7 —— 兩至三歲大兒童的發展。擷取自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陳永儀(2016)。沒有「負面能量」是好事嗎?需要重新認識的「情緒反應」。TEDxTaipei
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Albee三寶媽 教養生活 Youtube 的評價
謝謝大家對三寶媽咪說故事的支持
最近收到好多的私訊和我說家裡小朋友真的好喜歡聽我說故事....
讓三寶媽咪心花朵朵開!!
於是我決定迎接3萬粉絲到來,
自掏腰包舉辦一個特別的活動!!!
這次禮物就是這一本國外風靡已久的顏色妖怪立體書!!!!!!有沒有超級讚呢?!!!
活動主題就是:下次影片開頭主角就是妳!!!
像芯芯一樣替三寶媽咪來開場喔!!!
可以請爸爸媽媽替小朋友拍下一小段影片
【影片內容:我是誰?我最喜歡聽三寶媽咪說哪一個故事?歡迎來到星期一說故事時間】
影片寄到我的信箱: tb580@gmail.com
我將會選出三位小朋友成為下一次影片的開場喔!!
選中的小朋友我也會送出這一本超級讚的顏色妖怪立體書!!!
顏色妖怪這本立體書我對它是相見恨晚...
因為以前的我總是不知道該如何教孩子處理情緒...
孩子生氣~我更生氣
孩子愛哭愛鬧~我也很煩很阿雜~
其實如果可以我們一起帶著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還有當這些情緒出現時,
我們可以怎麼做會比較好?
這樣面對情緒的壓力與釋放孩子會更得心應手喔!!!真心推薦給大家!!
這本應該是我覺得所有孩子都必備的一本書^^
#Albee三寶媽咪說故事
#顏色妖怪
====Albee三寶媽咪====
按這個網址支持我:👉https://goo.gl/aeMMfo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mo00605/
Instagram網址:https://www.instagram.com/albee_0921_...
痞客邦部落格:
http://momo00605.pixnet.net/blog
====合作邀約====
合作邀約與內容授權請洽 EvaTsai
Tel: 02-7729-2068*266
E-Mail: evatsai@supermami.asia
將會有專人回覆喔!!
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認識情緒教案國中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八卦
資訊系所開設相關課程並提供實習,以及由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辦理研習以培養館員專業知能。 性別平等議題融入素養導向國小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 認識情緒教案國中 ... ... <看更多>
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認識情緒教案國中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八卦
資訊系所開設相關課程並提供實習,以及由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辦理研習以培養館員專業知能。 性別平等議題融入素養導向國小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 認識情緒教案國中&nbsp;... ... <看更多>
國 小 認識情緒 在 認識情緒教案國中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八卦
資訊系所開設相關課程並提供實習,以及由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辦理研習以培養館員專業知能。 性別平等議題融入素養導向國小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 認識情緒教案國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