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的建議文章內容修改如下(編修時間 2021/04/26,據說今天打這個日期好像會有什麼奇怪的事情🤔️)
.
昨天有一個教練將一位七歲的男童摔至腦死的新聞,我邊看著手機一邊好難過不忍心,可是看了一些討論之後,我發現在這個事件以外還有一個更值得關注的議題是:我們是否真的尊重過孩子口中的那個「不要」?
舉例來說,你小的時候聽過這樣的話嗎:
.
1.我這是為了你好!
2.這麼小就不能吃苦,長大當兵怎麼辦(以後嫁人怎麼辦)
3.你們這一代真是草莓族耶,當年我⋯⋯
4.你沒聽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嗎?
5.連這一點小事都受不了,養你不如養豬!
.
作為一個以「吃苦」當作核心價值的華人文化,我們擁有許多其他文化沒有的美德,但同時,我們也經常會因為這個價值,而忽略了「每個人都有自己忍受的極限」這件事情。尤其是大人管教小孩、教練帶領學員,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教導「要再多忍耐一點一點、要再多撐一點、撐下去就是你的⋯⋯」,為了大人口中那個「更好的未來、更有用的人」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這並不是要跟大家說,小小年紀就要「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而是有沒有可能我們在努力的同時,也聆聽自己、聆聽孩子?
.
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前幾天看到 Shu Ting Chen與Eva Shi 2位專家(4/24 PM 5:02)**在網路上討論,受到很大的啟發,文章裡面提到:「台灣每天平均有34個兒童虐待的通報案。」,於是有人建議說要教育小孩說「不要」, 像是新聞當中七歲的那個小男孩在過程中明明一直強烈的表示不要了,但大人仍然不顧孩子的意願,沒有停止動作。
.
文章當中也提到一個更重要的觀點是:就算小孩學會說「不要」又有什麼用?大人真的會重視小孩的不要嗎?還是仍然會忽視小孩的不要、把小孩當成大人的延長?然後或許就因為這個忽視,像新聞當中,因為大人忽視孩童的疼痛,在90分鐘的訓練當中摔了27次,最後腦死。
.
這個令人難過的新聞,揭發了兩個重要的現象:
1.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當孩子發現自己不論如何的抵抗,都沒有辦法改變現狀的時候,就會放棄抵抗了,因為再大聲地說不要,也只是浪費力氣。你可以想像那個孩子有多麼的無助。
2.大人是否把孩子當成「所有物」?前幾天我聽到 哇賽心理學 談到一個重要的現象,許多大人會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當成是「所有物」,而不是把它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會在公共場合羞辱小孩、違反小孩的意願把他拉走、甚至是動手處罰。
.
可是我們能不能夠,多一點溫柔,尊重孩子口中的「不要就是不要」。當我們不斷地在倡導身體自主權的時候,卻忘記了那個「不習慣尊重自主」的我們是「怎麼」被養成的?會不會在過往的日子裡面,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沒有被尊重?(就像前面那些大人逼你吃苦而不尊重你的感受的例子)。
.
記得黃致豪在節目*中說了一句讓我覺得很感動的話:「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來到我們的生命,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報恩,也不是為了報仇,而是為了離開。」(謝謝大家的提醒,我的確疏忽了性別的部分,在這邊把成為改成「爸爸」)
.
對呀,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許多家長打著「我都是為了你好」的旗子,其實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長,還沒有適應孩子逐漸在長大、逐漸在和我們分離,可是當你從小就沒有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很可能會面臨:
1.不尊重自己的需求,不會練習感覺自己的痛
2.不尊重別人的需求,無法同理別人
.
當然,教養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因為這樣,我們更要練習時時刻刻覺察親子關係當中的情緒以及權力,想一想每一次的衝突互動裡,是不是是不是拿自己的權利去「輾壓」孩子那些沒有被看見的、受傷的情緒。
.
如果你小的時候就是那個沒有被尊重的孩子,那麼從現在開始,至少你可以練習尊重你心裡面的那個痛,在不要的時候開口說、在難過的時候允許自己留下眼淚,自己當自己心裡那一個溫柔的大人,練習拒絕、練習說不,練習把自己的需求當作一回事。
.
如果你現在也有小孩,在他們發脾氣、在他們說不要的時候,可以先試著蹲下來用他們的身高,去感受他們的感受,不要急著用你過往先入為主的觀點,去理解他們的世界。你會發現,從孩子眼睛裡面看出來的世界,跟我們並不相同,但也因為看到這個不同,你更可以對自己,也對孩子溫柔。
.
一起練習尊重,選擇溫柔。
#分享給你的新手爸媽朋友
#也分享給童年有逼迫經驗的朋友 #柔道 #腦死
*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b9458hf7mu0821a22nlcdd
**感謝提醒,是我疏忽沒附上出處,在這裏加上貼文原文,這篇文章寫得相當好大家可以點進來看!  https://reurl.cc/dV3aRg
——
#後記
也謝謝大家的留言和指教,對於這次用詞沒有注意、文章內容也沒有看清楚事件的始末,就引用,這是我的錯,身為一個學術工作者,更不該犯這樣的錯誤,我真的感覺到很抱歉。
.
除此之外,我也覺得是我太過疏忽,就算自己修過性別相關的課,還是很容易掉入性別刻板印象的陷阱,忽略了那日常生活當中,更會因為一些用詞而沒有注意到性別的平等。前陣子唸批判主義念到「語言即權力」,那時候還沒什麼感覺,現在才發現原來權力、不平等就藏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用詞。
.
我針對文章做了一些修正,如果還有可以調整的部分,請不吝告訴我。
.
但比起這個我更開心的是,能夠有這些討論,所以我傾向把留言留著。我覺得大家都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除了及時認錯和修正之外,但更重要的是犯錯之後的溝通,謝謝幾位朋友願意在這裡開啟一個包容和溝通的空間,不只是讓兒童虐待這個議題本身,也讓性別議題能夠被看見。再次跟我沒有注意到的部分說聲抱歉,如果有我能夠做得更好的地方,我會再更加努力。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嘻哈龍虎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都曾有獨自一人的時候,就像在空無一人的房間中。 嘻哈媒體龍虎門,這次針對心理議題,找來音樂製作人陳小律與FRαNKIE阿法、Pony5ibe、蛋頭BG8LOCC三位饒舌歌手,將年輕世代的心聲創作成音樂傳達給大家,音樂可以是情緒的出口,讓我們可以講出自己真實的情感,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心理狀況。 ...
哇賽心理學 在 MissAnita 御姊愛 (徐豫) Facebook 八卦
週末到朋友夫妻的山林小屋裡兩天一夜,我們四個開心的在溪邊抓蝦、爬古道、夜間觀星、吃著火鍋隨意漫談。
朋友夫妻是所謂人生勝利組,可以富貴顯要卻樸實無華,先生自己揮汗除草,太太自己坐在地上換濾心、摘金針。
我們特別喜歡跟他們共度時光,每對夫妻都需要Role model,他們可以說就是我們的典範。
之前在Netflix居家節目看到一句話,挪威主人在私人小島上蓋了一間貨櫃屋,他們有錢,但穿著、汽車都與他人無異,錢都拿來花在蓋一間夢想中的渡假屋,屋裡不奢華,但講求跟自然共生。
主持人稱讚挪威渡假屋主人:「你們很懂得如何花錢!」
你們很懂得如何花錢。這句話真是深深的打中了我。
錢投資在哪,其實也就反映了你的價值觀、人格與自信。
——
今天的Podcast邀請到知名心理學節目 哇賽心理學 主持人蔡宇哲教授一起聊比較心理& 三、四十歲的心理歷程。
收聽👇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2WhYrTe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bYnOha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0svRPRX2vA4CoHc0SW6Mo
#徐豫切入點
哇賽心理學 在 Facebook 八卦
這陣子都在唸書,常常覺得很悶,很少感覺到真實的快樂。今天從三重騎單速車到三總研習(民權大橋那一段真的搞死我),一邊聽 哇賽心理學覺得非常有趣,一個機車騎士看我在單車上笑出來,還一直盯著我看,我好想告訴他我在聽什麼。不然他一方面看我方向是往三總,又看看我在那裡傻笑,可能以為我有 hallucination。
.
我記憶力很不好,趕快筆記一下今天聽的《過度努力》,周慕姿和 蔡宇哲的組合真的超好笑,我聽到「腦內唱衰魔人合唱團」的時候笑得東倒西歪差點撞到人XD。
.
1.過度努力的人通常不會感覺到自己過度努力,那是因為大部分的時候習慣壓抑自己的感受不去感覺到痛,既然沒感覺到,也常常會跟別人說「我覺得還好」。
.
2.過度努力的人背後經常有一種害怕,怕如果不努力的話就會失去一些東西、或者是不會被愛了。所以過度努力對他們來說是「人生最完美的逃避」。逃避的過程當中,還撿到一些寶物,例如成就、別人的喜歡,你說,要這些過度努力的人怎麼敢放手?所以,你可以有時候放手、有時候不要放手。
.
3.這本書不是要跟你說「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而是希望能夠提供努力以外的B選項(同場推薦《擁抱B選項》),有時候你可以很拼命、但也有一些時候你可以選擇放鬆。魚與熊掌,通常B選項一定比不上A選項(例如離開大學教職,就可能會少了穩定的收入),但也代表你會獲得「執著於A選項的時候」你沒有獲得的東西(例如健康和自由)。
.
4.很多人都會問說心理學是不是什麼都怪給童年創傷和幼時經驗,慕姿舉了 「認知基模」(Schema)的例子來說明,這不是說我們什麼都要怪給父母。小時候你因應壓力的方式在腦袋裡面形成了一些「洞」(聽到這裡,腦袋裡面想像的是夜市的彈珠台),所以不論你人生發生什麼「彈珠」,都會掉進已經預設好的洞裡面,於是你會習慣負面思考、自我苛責、重複過往的劇本。為了讓你的劇本有所改變,所以把這些洞拿黏土補起來、另外鑿出新的洞,是很辛苦的過程,所以有的時候你的彈珠(新發生的事件後情緒)還會掉到原本的洞裡面,這很正常。
.
聽完這一集之後還聽了與喝酒的謬誤、助人行為等等(因為我過度努力,所以每次聽Podcast都開兩倍速),發現哇賽心理學最厲害的地方在於,真的是一個走正向心理學的節目,你可以聽到很多有趣的東西、而不是挖掘自己的黑暗面,而是一邊學知識的同時,充滿歡笑和快樂。
.
最後我想提一個沒有提到的概念但實際上也談到的概念,叫做「關係依存自尊」(relational contingent self esteem ),如果你是過度努力的人,可能要思考一下你努力的背後是來自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是為了「避免焦慮」(anxiety driven)。倘若你的快樂總是建立在別人給你的稱讚和喜歡上面,你的自尊很容易跟著別人的喜好、討厭而起起伏伏。
.
可惜的是,這世界上就是會有人喜歡你,也會有人討厭你,如果你想要追求所有人的喜歡,有一天你會過勞死。
.
那該怎麼辦呢?比起追求別人的喜歡,不如想一想自己在做的是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樣的話你的「自尊遙控器」就會在你自己的手上,然後你會慢慢看見你的好,而不是透過別人的眼睛看見你的好。
.
就像昨天我在 #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 上面分享的一樣:「做你喜歡的事情,讓喜歡的事情成為你。」
.
希望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你,都能在生命當中找到空隙休息,也希望每一顆想要被愛的心,都能夠在擁抱裡安穩的棲息。
#過度努力買起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88663
#哇賽心理學這一集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00162537?i=1000513470452
哇賽心理學 在 嘻哈龍虎門 Youtube 的評價
我們都曾有獨自一人的時候,就像在空無一人的房間中。
嘻哈媒體龍虎門,這次針對心理議題,找來音樂製作人陳小律與FRαNKIE阿法、Pony5ibe、蛋頭BG8LOCC三位饒舌歌手,將年輕世代的心聲創作成音樂傳達給大家,音樂可以是情緒的出口,讓我們可以講出自己真實的情感,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心理狀況。
饒舌歌手 X 心理師 現場對談:
2021/3/14(日)18:00-18:50
地點:南港瓶蓋工廠
針對這次的歌曲,龍虎門邀請了音樂製作人陳小律與創作人FRαNKIE阿法、蛋頭BG8LOCC、 Pony5ibe 和哇賽心理學的心理師Nana現場對談,一起聊聊新世代的心聲與這首歌的創作過程。
因現場名額有限,採排隊入座。
Credit:
發行 Distributed : 龍虎門 Longhumen / 沃康特企業社
監製 Executive Director : 柯亭竹 Elsa / 陳律融 GreenTed
製作統籌 Production Director : 陳律融 GreenTed
歌曲企劃 Marketing Director : 郭國瑞 Kuo Jui
企劃執行 Marketing Planner : 郭國瑞 Kuo Jui / 陳律融 GreenTed
-
製作公司 Production:搖尾巴影像工作室 Good things happening
導演 Director:吳曉蘆 Phebelulu
製片 Producer:張丁文 Ding-Wen Jang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施承緯 Mark SHI
攝影師 D.O.P: 林劭軒 Soulja LIN
攝影組 Camera Crew:劉光晏 Guang-Yen Liu 、張靖平 Carlyle J.P.
燈光師 Gaffer:孤單山姆 Sam Lonely
燈光助理 Best Boy:楊奇澔 HaoHao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羅雲鐘 Yun-Chung LO
造型 Stylist:楊筑珺 Chu-Chun Yang
剪輯 Editor:吳曉蘆 Phebelulu
後期特效 VFX:李姿儀 Vito Lee
調光 Colorist:黃群耀 Akira
演員 Talent:曹晉瑋 Will Tsao、Ao Wu、辰旭Keyno
劇照 Photographor:莊曜陽 Yo Young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鄔鶴宏 Wuhe.r
南昌街榕樹下海產店
劉記四神湯
台北市中正第二分局
-
製作人 Producer : 陳小律 GreenTed
詞 Lyrics:FRαNKIE阿法 x Pony5ibe x 蛋頭BG8LOCC
曲 Composer:FRαNKIE阿法 x Pony5ibe x 蛋頭BG8LOCC
編曲 Music Arranger : 陳小律 GreenTed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 : 瑋德 WADE
合成器 Synth:彭威廉 Will Peng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陳小律 GreenTed
專輯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 : 陳小律 GreenTed
聲音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 Engineer : Wayson.H @Chill Entertainment 奇洱文創
哇賽心理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囤積也是一種病?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32 囤積症的定義
02:42 出現囤積症的原因
04:08 如何與囤積症患者溝通?
05:48 如何協助囤積症患者收拾?
06:42 我們的觀點
08:09 提問
08:26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維基|囤積病:http://bit.ly/2sGp0Va
→ 風傳媒|東西捨不得丟,房子堆得凌亂不堪,可能已經得了一種名為「囤積症」的精神疾病!:http://bit.ly/2M86Qm8
→ 50+|父母有囤積症好不了? Phyllis:不勉強老人的「節源開流」法:http://bit.ly/2PYiUY4
→ 愛・長照|伊佳奇:婆婆囤物塞爆家 該怎麼辦?:http://bit.ly/36QO4HC
→ 《囤積解密:用愛減量,告別雜亂人生》:http://bit.ly/2M9NLQo
→ 哇賽心理學|囤積症是強迫行為嗎?:http://bit.ly/2tqvrvJ
→ 《歐普拉秀》雪倫.朵夫曼
→ 紐約時報中文網|告別囤積癖,簡潔你的生活:https://nyti.ms/2r8oz5z
→ 維基|Collyer brothers:http://bit.ly/393ptS2
→ phyllis productions|消滅囤積,清理教練Go!:http://bit.ly/2PFaeXT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哇賽心理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咖啡廳就是要有貓R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29 很多人喜歡去咖啡廳工作
00:55 原因一:環境氛圍很好
01:23 原因二:掌控度很高
01:50 原因三:時間跟花費帶來壓力
02:15 「想要逃離」也讓人選擇去咖啡廳
02:44 在咖啡廳工作真的成效比較好?
03:03 昏暗的光線有助於創意思考
04:20 挑高的空間有助於創意思考
05:10 適度的噪音有助於創意思考
06:09 總結
06:24 提問
【 製作團隊 】
|企劃:很喜歡在咖啡廳工作a鯉鼬
|腳本:但覺得一直去咖啡廳好花錢a鯉鼬
|剪輯後製:大學時也會去咖啡廳做事aPookie
|演出:現在應該很少去咖啡廳a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人們為什麼喜歡擠在咖啡店工作?https://bit.ly/2AcCBVC
→ 才、才不是在裝文青呢,在咖啡廳工作真的能激發創造力!──《哇賽心理學》:https://bit.ly/2yCGVLE
→ 為何你能在咖啡店專心,在辦公室卻沒辦法?https://bit.ly/2pVThdG
→ 咖啡館噪音如何激發你的創造力:https://nyti.ms/2pSYIu2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哇賽心理學 在 哇賽心理學 的相關結果
Listen to 哇賽心理學on Spotify. 這個節目專門聊心理學,不管是生活、育兒、司法、自我成長...等,只要跟人有關就有心理學在裡面。但我們不是心靈雞湯那種感性的, ... ... <看更多>
哇賽心理學 在 哇賽心理學 - Facebook 的相關結果
哇賽心理學. 89607 likes · 1129 talking about this · 10 were here. 讓心理學走出象牙塔,讓一般大眾都能夠感受到有趣、有用之處。 創立於2015年,由台灣應用心理 ... ... <看更多>
哇賽心理學 在 哇賽!心理學: Home 的相關結果
由台灣應用心理學會所支持建立,希望讓心理學走出象牙塔,讓一般大眾都能夠感受到有趣、有用之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