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地虐畜】創建動物實驗之都?
在政府聲稱的1200公頃土地短缺中,經濟用地佔兩成、約256公頃。這數字來自經濟用地總需求458公頃、減去政府預期經濟用地未來供應202公頃所得來。但我們細讀文件發現,經濟用地需求中有多達285公頃疑似重覆計算、錯誤引用數據、以及故意忽略有盈餘的經濟用地類型。若把這285公頃需求估算的水份扣除,經濟用地實質有29公頃盈餘,並無短缺情況。
更重要的是,部份經濟用地的用途成疑,例如當中有科研用地(經濟用地的一種)將用作興建動物實驗室。辛苦搵地,隨時成為殘害動物的場所!
除了預留大量土地供科研外,今年預算案亦豪花500億元發展創新科技,包括興建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以及讓科技園公司興建科研基建和設施。然而有立法會議員發現,相關撥款將會撥予科技園公司興建動物實驗室(註一);食衛局數據亦顯示,2016年被用作實驗的動物數量比3年前大增81%,達18.8萬隻,期間約有1,700隻狗和1,300隻貓被用作動物實驗(註二、圖一)!
歐盟、印度、以色列、挪威及台灣已立法禁止進行化妝品產品的動物測試,香港的《動物(實驗管制)條例》卻自1963年起沒修訂,監管寬鬆,難以執法。預留如此多的「特殊工業」用地,最終會否淪為殘害動物的場所?
為了預留多點土地供科技園公司和其他科研機構,政府用盡各方法「谷大條數」,「盲搶」經濟同科研用地。目前土地供應諮詢的經濟用地需求數據,引用自規劃署2016年發佈的《2030+》「綜合土地需求與供應分析」文件,當中將經濟用地需求分為兩類,分別為「市場主導」及「政策支持」的經濟用途。前者委託顧問公司ICF International作估算研究,後者是由各政府部門提出、估計在其職權範圍下的政策將會帶來的經濟用地需求。只要細心研究報告內容,就會發現以下三個疑點:
一、錯誤引用數據:我們對照ICF International的顧問報告和《2030+》「綜合土地需求與供應分析」圖表,發覺規劃署在引用顧問報告時,疑似出現手民之誤。顧問報告第9頁的表2.5指出「特殊工業」類至2041年的土地需求為78公頃,《2030+》文件卻像誤用了該表下一行的數據,同為直至2041年的「特殊工業」土地需求,飆升至137公頃(見圖二),令相關土地需求無端倍增。
二、搬弄土地分類定義: 顧問研究並指出「非商業核心區」的甲級寫字樓用地、及「一般商貿」用地兩類別至2041年將有合共43公頃的土地盈餘,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見圖三)。但規劃署在編製《2030+》估算時,卻以不同類別的經濟用地並非完全可由其他類別替代為理由,只計算有短缺的類別,然後指「市場主導」經濟用地的短缺為80公頃。但《2030+》明明指出這兩類土地的盈餘「主要來自工廈的重建」(見圖四),而工業類的用地則有54公頃短缺,那只需減緩工廈重建成商廈就已經可以大幅度解決問題。政府在批准工廈大規模重建為商廈的同時,又說不同種類的經濟用地不能互換,實在自打嘴巴!
三、重複計算需求:顧問報告亦表明市場主導及政策主導需求難以分開,故計算出來的經濟用地需求已考慮到政策措施的影響(見圖五)。例如「特殊工業」類,包括數據中心、現代物流、研發、檢測和認證等,均是政府鼓勵的產業。政府既採用了顧問報告(結合市場及政策影響)的土地需求數字,同時又要求各政策局提出「有政策支持」的「其他經濟用途」需求,包括大量工業村及科學園用地,明顯與顧問報告所提出的特殊工業類有重疊之嫌
若真的將兩者提出的「工業」、「特殊工業」、「工業村」及「科學園」土地需求都落實發展,面積將合共357公頃,超過現時香港所有工業村及科學園、數碼港的面積總和。相當於說未來香港要多建近5個大埔工業村,或16個科學園。
我們並非否定經濟用地對於香港的價值,但我們反對政府以經濟發展和科研之名,脅逼市民同意填海和發展郊野公園都是必要的犧牲,但同時間卻沒清楚交代經濟及科研用地估算數據從何而來,和造地後的產業政策和規劃又是如何(有多少人會想香港成為動物實驗之都?),如果政府依然故我,就很難怪市民質疑政府的動機,這場號稱要「凝聚共識」,但實質是自編自導自演的土地大辯論,根本毫無意思。
#造地定造孽
#造咁多創科地原來搞呢啲
#呢盤數相當有嫌疑
#你有公關我有真相
註一:2018年4月19日 香港01 【近三千貓狗被實驗 政府撥款科學園再建動物實驗室 毛孟靜感憂慮】
http://bit.ly/2Q0plZ9
註二: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 審核2018至19財政年度開支預算 --- 財務委員會委員提出的問題:創新及科技局 初步問題及答覆 答覆編號 ITB138
https://www.itb.gov.hk/assets/files/itb-c.pdf
----------------
🏝️【民間土地公】第二波:個海咁大,填吓無壞?!
http://bit.ly/2vE46ne
😉《好誠實研究》全文下載
http://bit.ly/2IFQvoV
💰 月捐支持土地研究、一齊踢爆官商謊言!
http://bit.ly/2PUuim4
呢盤數相當有嫌疑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八卦
【搵地真相】死搵爛搵原來要黎做特別娛樂?
土地大辯論是一面照妖鏡,官商利益集團空群而出推銷瘋狂造地計劃,而他們只手執一個理據,就是不斷聲稱未來30年至少要搵多「1200公頃」新土地,先可以解決到香港房屋問題。所以唔可以集中揀某些發展選項架,一定要夾埋地產商攪公私合營,同埋益啲工程公司、填大啲個海湊夠數,如果唔係就恐嚇要開發你個郊野公園後花園。
不過其實一直都無人認真質疑過,究竟1200公頃條數係點計出黎、搵咁多地用黎做乜?
本土研究社出版的《好誠實研究》發現,這1200公頃的土地短缺裡,只有兩成(230公頃)是房屋用途,而近六成(720公頃)是用於「基建及設施」,面積足足是房屋用地的三倍!而且當中仲有好多用途不明的基建項目,根本就唔係處理緊「貴細擠」的房屋問題。
這1200公頃估算數據,來自政府規劃署2016年發佈的《香港2030+》「綜合土地需求及供應分析」技術文件,要再經細讀才可從中找到這些「基建及設施」的分項。「基建及設施」包括「與人口相關設施」及「主要特別設施」兩類,前者根據統計處預測、至2043年人口將增加98萬,然後按人口比例計算所需社區設施、休憩空間及道路交通的土地需求;後者則是與人口增長無關的特別項目。然而,特別項目的土地需求竟達1448公頃,比與人口相關的社區配套還多出300幾公頃,減去預期的新土地供應後,「主要特別設施」尚欠地428公頃,相當於1200公頃土地短缺的三份之一,是造就「土地短缺問題」的重大元兇。
又「主要」、又「特別」,其實即係咩設施呢?睇返《2030+》的列表,「主要特別設施」包括305公頃的康樂及休憩用地,面積比房屋用地的短缺還多。但問題來了:在「與人口相關設施」的部份,明明已為將來的新增人口計算了245公頃休憩用地,而且人均面積已高於現有標準,為何還要再多305公頃?我們透過立法會議員遞交書面質詢,要求交代這305公頃的具體項目及擬發展地點為何,惟發展局卻未能回應,只強調「康樂及消閒設施包括體育、藝術、文化和文娛活動場地.... 可以滿足全港市民和遊客對康樂活動的廣泛需要」。
原來咁辛苦搵地,就係要做呢啲「特別」娛樂用途,究竟係想起多個迪士尼、哥爾夫球場、定係長隆歡樂世界呀?
另一些可疑的估算數字包括130公頃污水處理廠。現時服務63萬人口的沙田污水處理廠只是28公頃,相對於98萬的預期人口增長,多5、60公頃的土地理應已綽綽有餘,為何要多達130公頃?還有90公頃的「石礦場及岩石加工設施」,採石礦應設於合適的特定地點,但發展局卻未能提供擬建位置,亦理應設於現存山坡上,文件卻指未有為這90公頃預留土地,難道石礦場可以靠填海造地或從新界農地上建設出來?
更荒謬的是用75公頃來建「靈灰安置所」。以近年政府於屯門曾咀及柴灣歌連臣角興建的兩個靈灰安置所為例,平均每公頃可建63,431個骨灰位,並已包括了地盤內車路、泊車位、紀念花園和輔助設施等的用地面積;以此推算,75公頃的土地即可建容量達476萬骨灰位的場地。但政府預計未來20年平均每年的火化宗數只是56,000宗,476萬個骨灰位足夠用85年、葬到2103年才用完。政府回覆指因部份骨灰場的設計密度較低,並已在18區物色到24幅合適地皮。當活著的市民深受「貴細擠」的劏房之苦,政府有地卻只顧提供「低密度龕位」,其發展優次的邏輯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單看以上幾個可疑用途,加起來已是600公頃。若部份用途證實為不需要,已可令1200公頃的土地短缺大幅減少。然而,政府面對質詢,卻屢次無法交代各項目的規劃詳情和估算基礎,只推說《2030+》是「宏觀的研究」、「概括性評估」;甚至說「實數唔重要」,即使做多咗亦可當土地儲備,究竟佢仲係唔係做緊規劃?
唔好忘記,造地工程花費龐大,尤其填海建大型人工島,造價是五、六千億起跳,即每個香港人要夾十萬八萬來起;加上各種超支和意外,所謂「建立土地儲備」隨時搾乾香港萬億財政儲備,根本就係慷納稅人之慨俾工程公司同發展商分餅仔。真係要解決最迫切的居住問題,不如改善房屋政策、善用成千公頃的棕地同市區閒置官地好過啦!
#呢盤數相當有嫌疑
#有地起骨灰龕無地起樓
#你有公關我有真相
----------------
🏝️【民間土地公】第二波:個海咁大,填吓無壞?!
http://bit.ly/2vE46ne
😉《好誠實研究》全文下載
http://bit.ly/2IFQvoV
💰 月捐支持土地研究、一齊踢爆官商謊言!
�https://goo.gl/8K6xZE
呢盤數相當有嫌疑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八卦
【估你唔到】唔駛搵地都能KO房屋問題,點解?
其實起幢樓俾有需要嘅人住,真係唔駛好多地,依家啲三、四十層公屋居屋,都係用約1公頃已經住到成1000戶。但政府成日都將「貴細擠」的房屋問題歸咎於「土地短缺」,如果大家睇真啲,在官方所謂1200公頃土地短缺裡面,真正與房屋用途有關的只是230公頃。咁成日話短缺短缺,究竟係短咗喺邊呢?
其實土地需求多少,取決於建屋的 (1) 密度(地積比) 及 (2) 住宅單位面積,你計疏咗、計闊咗,自然佔地需求就會大咗。而我們的《好誠實研究》發現,政府將100萬個未來房屋單位需求換算為所需土地的過程中,原來假設了當中40萬私營房屋單位的平均建築面積為807平方呎,加上統計處預計2026年後平均住戶人數將降至2.7人,政府估算一家人2.7人住成807平方呎的單位,是否符合現實?即使以七成實用率計,這樣的人均居住面積都會比現時為高。
睇完一堆數字,即係話依家嘅房屋用地需求,根本就建基於不現實的假設上。本來人人可以住大啲係件好事,但係政府高估房屋用地、又不立法保障最低人均居住面積,咁就只不過係偽善,借你想住大啲嘅慾望過橋、合理化造地但最後都係分唔到俾你。
政府估算更將總數1670公頃的未來房屋用地需求,設定為公營房屋佔地557公頃、私營則佔地1113公頃。即是說,單位數量只佔四成的私營房屋,所佔土地其實係佔去總房屋用地的67%;以私營單位平均807呎換算,亦可以發現政府其實係假設咗未來起樓都係好「低密度」,係以平均住用地積比2.7倍來建屋,相等於十多層、類似白石角天賦海灣一類的低密度樓盤...... 尤其未來新發展區市中心仲有地積比5至6倍、30幾層高嘅私樓,意味著政府預計另有啲極低密度、3至4層高獨立屋豪宅!
辛辛苦苦搵咁多地返黎,原來差唔多七成係用黎起平均十幾層咁樣的豪宅? 玩sim city都知有問題啦!難怪1,200公頃條數造到咁土地短缺,純粹係一場數字遊戲。
相反,公營房屋單位的平均面積則設定為538呎、平均住用地積比5.4倍,逾三十層的高樓大廈。花費咁多力氣去搵地,原來政府早已設定過千公頃都是起不可負擔嘅私樓豪宅,普通市民就分得500幾公頃,比起買得起私樓嘅人住嘅地積比密度高整整一倍,繼續貴細擠就梗嘅。
所以,解決呢個造數造出黎嘅「土地短缺」,其中一個好辦法就係將公私營房屋用地的發展密度睇齊,已可瞬間解決所謂的230公頃房屋用地短缺。例如按下圖的計算方法,以私樓單位平均700呎、公營房屋平均500呎計算,兩者的地積比均為5倍 (約30層高),同樣提供100萬個房屋單位就只需1078公頃土地。咁樣嘅話,不單計出黎冇土地短缺,政府只係發展現有進行中嘅房屋計劃,都重有362公頃用地盈餘,足足16個太古城咁大,不用再額外搵地起樓,還有大把「餘地」俾大家住得疏啲鬆啲。
另外,亦可將政府已規劃的1440公頃房屋用地供應,優先興建公屋居屋,減少低密度私樓,所提供的房屋單位數量更隨時可多於100萬個。但係如果啲地俾政府用公私合營同地產商起低密度豪宅,咁就搵幾多地都解決唔到房屋問題啦!
如果你睇得明以上嘅估算謬誤,即係你已經知道咗一個土地真相:房屋用地有否短缺,其實很視乎要興建哪類型的單位、建屋密度和面積;只需在地積比 (3.6 變 5倍) 和建屋面積上略為調整(由807-538呎變為700-500呎),不單起出來的房屋更切合市民需要和負擔能力,劏房居民可以快快上樓「住大啲」,總體土地需求仲可以相差數百公頃,「鬧地荒」即時變返夠地用。
所以,攪咁大壇土地大辯論,根本問題就係土地需求斷估,完全唔討論一下呢個唔駛搵地去解決房屋問題嘅選項,咁最後搵咗嘅地去咗邊? 大家心中有數。
#呢盤數相當有嫌疑
#有地起私樓無地起公屋居屋
#你有公關我有真相
----------------
🏝️【民間土地公】第二波:個海咁大,填吓無壞?!
http://bit.ly/2vE46ne
😉《好誠實研究》全文下載
http://bit.ly/2IFQvoV
💰 月捐支持土地研究、一齊踢爆官商謊言!
�https://goo.gl/8K6xZE
呢盤數相當有嫌疑 在 經典廣告- 廣播事務管理局 - YouTube 的八卦
「等我變身先」「我覺得呢個人 相當有 可疑」「轉身射個三分波,哎呀!」「雞蛋六隻,糖呢兩茶匙,仲有啲橙皮添」電視節目有好多種,但唔繫個個節目都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