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日子
印象中我小時候並不愛哭,恰恰相反,我幾乎沒有哭過,媽媽說我是一個很容易的嬰兒,心理學所說的’easy baby’,幾乎不需要特別的照料,就這樣靜靜的不哭不鬧,還會經常笑。幼稚園到小學時期,倒是有許多覺得委屈、覺得被欺負的時候,偶爾也想鬧彆扭,但試過一次在商場大哭然後被媽媽狠狠地罵之後,我就再也不敢也沒有哭過了。
真正對電影及文學著迷,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時候的我開始對所有事物,特別是世間的各種悲歡離合,心生巨大的同理心,或許是因為父親離世的緣故。記得看許多電影我都會感動到哭,書與音樂也一樣,有時候看著一些抽象畫,比如Turner的畫,也有一種心被強烈震動的感覺,呼吸被停住了,視線也有點模糊。
大概也是因為想知道其他人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每當有人跟我分享一部電影,然後告訴我那部電影很感人的時候,我總會像條件反射似的問他們:「那你有哭嗎?」在我這個隨意的統計中,我發現男生似乎都很少因為看電影會哭,極其量也不過是「有一點想哭」或者「眼眶有點濕」之類的答案。同樣的問題,我也有問過他,他說他能深深的感受到電影帶給他的震撼,心好像在吶喊一樣,比如看《Cold War》的時候,然而他卻從來沒有真的哭出來,我當時並沒有很理解。
年初三是我爸爸的死忌,那時候疫情還沒那麼嚴峻,我們愉快平靜的一起在家度過,並沒有刻意提起爸爸,也沒有刻意迴避這個話題。睡覺的時候,他問我:「今天有想爸爸嗎?」我說還是有的,然後跟他分享了一些爸爸死前一天,也就是當年年初二,我經歷的一些神奇的事,大概這就是別離的預感吧?
他抱著我說:「以後讓我來照顧你吧」,語氣很平淡也很溫柔。每個字我都聽得很清楚,這句話也好像回音般在我腦裡一直重複著,我張開口,卻說不出話;想哭,卻哭不出來,那是從未有過的感覺啊,好像有什麼走到我心裡去似的,或許是一股暖流吧,原來深深的被感動會如此措手不及,最後嘴巴只說出了「謝謝」兩個字。
就這樣,我終於明白他所說的很感動但沒有哭的感覺,記得那晚睡得很好,真的,謝謝你。
“I will always be with your, everywhere and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 Cold War
點播Bruno Major的Nothing:https://youtu.be/ucRVDoFkcx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
吶喊抽象畫 在 Anu流動療癒畫 Facebook 八卦
Hi,大家好,我是Anu,安努。
一直還沒好好介紹自己,我是從小學習美術與擔任設計相關的工作。前份工作在科技業擔任平面設計師。在這份工作因爲壓力過大,也經歷了想自我探索與療癒,因而接觸了身心靈領域多年。
但因爲真心想尋找自己,勇敢離職後,自己一個女生到尼泊爾旅行,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想做自己真正熱愛喜歡的事情,宇宙也聽見我內心的吶喊,幫助我成為流動畫老師喔。
在教學的時候,Anu的角色是安心的陪伴,而不是權威的老師喔,讓學員處在《我怎麼做都很好》狀態裡面,會更無拘無束的打開創作的按鈕。
現今的社會,無論是忙碌的上班族,或是認真唸書的學生,我們已經在上班或上課時壓力重重,流動畫是很好的出口,在這短短的一個小時多,我們能好好的與自己在一起,感受這時刻,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放下規則與規定,在這裡,你會看見色彩神奇的流動,帶來滿滿的驚喜。
找個時間,來讓色彩流動,Anu會在這時刻,安心的陪伴,與你一起驚驗流動療癒畫的美喔。
—————————————————————
感謝魏品禾 x 禾品視覺攝影團隊,
目前他們正推出台灣人計劃,可為形形色色的台灣人拍攝工作照喔,他們團隊相當親切,還很佛心完全免費拍攝,如果你剛好也有此需求,歡迎與他們聯絡,一起推廣此活動喔。
#fluidart #fluidpainting #fluidpaint #fluidartwork #fluidartist #fluidartfinds #anu#流動畫#流動藝術#fluid #fluidpour #fluidartgallery #fluidartworld #fluidacrylicpainting #fluidsoul #fluidart_daily#流體畫 #流體藝術 #流體抽象畫#澆注藝術#藝術 #藝術創作 #流動畫 #流動畫課#fluidartgallery #海洋 #ocean #oceanpaintings#親子課 #放鬆 #療癒 #台灣人計劃 #魏品禾 #禾品視覺
吶喊抽象畫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八卦
【美國藝術家Chuck Close逝世】美國超級寫實主義領軍人物、著名視覺藝術家Chuck Close逝世,享年八十一歲。他於六十年代開創用複雜圖像創作肖像的方式,在畫壇帶來新風潮,作品獲美術館及收藏家收藏。
Chuck Close生於一九四O年華盛頓,早期仍繪畫抽象畫,很快就放棄,並找到自己的路。六十年代開始繪畫人像,以照片為藍圖,大多是家人或朋友的照片。他的風格被形容為「具象中的抽象」,遠看很真實,但近看就是一個個虛幻的圖像,多為巨幅作品。
超級寫實主義,又名照相寫實主義,描繪現實之餘,以疏離冷漠的風格把人的情緒抽離,形成異常的效果,迫使人反思真實生活的狀態。Chuck Close是其中出色的代表。
一九八八年他因脊髓動脈崩潰而癱瘓,但仍創作不懈。關於創作,他堅持創新,不走舊路。「如果你為自己設下不重複的限制,你就會把自己推到從沒有去過的地方。」
---
《明周文化》推介:
心理學家穿透靈魂之窗 畫出精神病患的無聲吶喊
http://bit.ly/2Xqj8yD
【香港流行文化 回看黃霑】專題:
https://bit.ly/3xDXlzG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https://bit.ly/3oCfmuo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chuckclose #寫實 #寫實主義 #照相寫實主義 #肖像 #抽象 #肖像畫 #抽象畫 #具象中的抽象 #虛幻 #創作 #藝術 #堅持到底 #我就是我
吶喊抽象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zV0qDn51l0/hqdefault.jpg)
吶喊抽象畫 在 吶喊(繪畫)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吶喊 (繪畫)[编辑] ; 藝術家, 愛德華·孟克 ; 年份, 1893 ; 類型, 硬紙板上的油畫、蛋彩畫和蠟筆畫 ; 尺寸, 91 cm × 73.5 cm(36英寸 × 28.9英寸) ; 收藏地, 挪威奧斯陸國家畫廊 ... ... <看更多>
吶喊抽象畫 在 名畫《吶喊》究竟蘊含著什麼意義? - BBC 英伦网 的相關結果
不用多說,這就是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創作的《吶喊》。它是美術史上僅次於《蒙娜·麗莎》的第二名畫。 不過,由於蒙克一生總共創作了4個 ... ... <看更多>
吶喊抽象畫 在 吶喊TheScream:人像,抽象 - 名畫檔案 的相關結果
吶喊 The Scream · 編號 Munch031 · 作者 孟克Edvard Munch · 年份 1895 · 原作尺寸 79 x 59 · 原作材質 粉彩.紙Pastel on paper · 瀏覽人次 1529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