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是責任】
肌力訓練不像一般的運動,訓練的目的不只是流流汗,消耗一下熱量,事實上肌力訓練在促進排汗和消耗熱量上面,效果並沒有比在大熱天出去走一走好到哪裡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肌力訓練有一個別的運動沒有辦法輕易取得的好處,就是用巨大的壓力激發人體神經肌肉系統以及骨質的適應性,讓肌肉和骨骼以及神經系統都向上提升,而也正是因為如此,肌力訓練才會對人們如此的重要,無論你是運動員或是一般人,無論你是青少年還是年長者,都可以從肌力訓練獲得好處。
人的身體是活組織,活的組織就會對環境產生適應性,如果生活型態非常安逸,身體就會逐漸降低肌肉骨質的強度,「反正用不到,何必辛苦維持?」但是,這樣的適應性其實等於加速了退化,讓人在年輕時代就開始喪失身體活動能力。生活在便利的現代社會裡,年輕人未必會發現自己的身體正在退化,可能在逼不得已非得要搬一些重物,或是必須要爬幾層樓梯的時候,才會覺得有點使不出力,不過這樣的感受通常不會引起太大的注意,頂多就是下次記得搬東西要多找幾個幫手,或是有電梯就盡量搭電梯。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吃力感其實已經是肌力和體能下滑的警訊,這樣的現象通常會被忽視,然後忽然之間二三十年過去,人已經步入中年。
中年時期,肌力和體能的下滑可能已經累積到無法不注意的程度,你可能也已經習慣避免各種會累的活動,或是最能夠接受的活動只剩下走路,其他稍微需要用力的事情,都以年紀為藉口避開或請年輕人代勞,此時此刻,肌力和體能其實已經下滑到足以影響正常生活的程度。但是大家因為缺乏訓練觀念,所以通常應對的方式是再次減少可能挑戰自身能力的日常活動。
不知不覺人就步入初老的年紀,第一次重重的跌在地上的時候,才忽然驚覺身體已經虛弱至此,你開始思考晚年是不是有人照料,有沒有足夠的金錢來維繫活著的品質,或是思考著自己是否已經步入需要醫療照護的年紀,你突然發現,而原來人一輩子真正擁有過的,也不過就是這個身體,但是年輕和活力卻已經用什麼代價也換不回來,無論年輕時如何呼風喚雨,如果連起身都要人攙扶,還能怎樣重拾年輕時的自信?
這樣的現象背後,其實有著非常簡單的生理機制,我們過去所謂的「正常老化」,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身體流失了有用的組織,更具體一點講,身體在長時間缺乏刺激的情況下,逐步流失了肌肉和骨質,然後才讓身體變成垂垂老矣的樣子。
但是,老化的故事劇情未必需要如此發展,訓練科學的進步已經讓我們知道,所謂的老化,其實很大程度來自於缺乏刺激導致的肌肉骨質流失,而人生的各個階段其實都有機會提升自己的肌力和體能,提升的方法不是靠針藥,而是靠鍛鍊。人體的骨骼和肌肉對於壓力都有超級強大的適應性,經過刺激的骨骼可以一層又一層的累積堅強的骨質,經過刺激的肌肉更可以舉起比原先重好幾倍的重量。你或許會覺得,又不是要當選手,為什麼要舉那麼重?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一個壓力如果要對肌肉和骨質有所助益,一定要對其產生「夠強的刺激」,這個刺激必須遠高於人體平常習慣的水準。而所謂夠強的刺激就是夠大的壓力,在肌力訓練裡,就是要舉起夠重的重量。
夠重的重量就像是一個訓練有無效果的「門檻」,我們的身體之所以會因為重量訓練而變強壯,是因為我們舉起了平常不會接觸到的大重量,這個重量對我們目前的肌肉和骨骼產生衝擊,讓身體覺得「如果將來還要面對這樣的壓力,我最好變得強壯一點」,因此,一次巨大的壓力襲來,身體開始累積更高的骨質在骨骼裡,累積更多的蛋白質在肌肉裡,同時也把神經系統「升級」,讓神經系統在徵召肌肉的過程更有效率,無論是一次能啟動更多的肌纖維,或是用更快的速度啟動肌肉的動作,都是身體因為壓力的刺激而開始「向上適應」的現象。
由於身體向上適應的程度是依照刺激的程度而產生的,所以,讓身體做平常已經習慣的、輕鬆愉快的動作,即使做得大汗淋漓通體舒暢,但是在肌纖維和骨質以及神經系統方面的刺激卻是不足的,這一點是許多人怎樣也想不透的,在公園做做操,甩甩手,到郊外號稱爬山的走一走路,或是拿起麥克風大聲的唱歌跳舞,這些都會讓人覺得「今天有運動到」,但是這些活動裡通常大多數都是人們已經熟悉的動作,已經熟悉的強度,身體不會因此得到刺激,也不會有向上適應的現象。
也有許多人覺得,如果我在操場上一圈又一圈的跑步,跑得氣喘如牛、兩腿痠軟,甚至還流掉一兩公斤的汗水,如此艱苦的運動,需要恆心和毅力(還要昂貴的護具和跑鞋),總該要有效果了吧?其實,這樣的運動不是無效,但是「主要效果不是提升肌肉和骨質」,身體的確會因為辛苦的慢跑而產生了適應,但是這種訓練提升的是忍受疲累的能力、忍受痛苦的能力,以及節約能源的能力,至於肌肉和骨質,不但沒有像肌力訓練一樣顯著的提升效果,身體更可能會因為長時間的疲勞,把建造肌肉的蛋白質拿去燃燒當作能源,而幾萬次的腳步踏地,次數雖然驚人,卻因為每一步都不夠「重」所以難以藉此持續提升骨質,高反覆的衝擊性反而可能讓骨質累積各種細微的裂傷,時間久了就變成顯著的受傷。同時,身體也會為了適應長期的耐力需求,有時會乾脆調降自身的肌肉量,因為較小的肌肉量讓身體變輕,讓能量輸送的效率變高,讓身體在跑步過程中忍耐的痛苦減少,這對於耐力來說,可能是提高效率的適應,偏偏對於建立肌肉和骨質來說,卻是造成剛好相反的功效。要知道,耐力跑是一種競技運動,需要高度訓練的運動員才能參與,而且即便是高度訓練的選手也難免承受各種大小損傷,一般人不應該以此為強身健體的運動方式。
若要藉由運動來確保終身使用自己身體的權力,甚至不斷「升級」自己身體的能力,關鍵是使用「夠重」的壓力,不過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深知巨大的壓力令人望之卻步,許多人會怕受傷、怕舉不動、怕長不高(成年人為什麼還要長高?)甚至怕變太壯(分不清胖或壯?),這些都是因為缺乏好的教練和正確的知識才會有的誤解。在有經驗的教練帶領之下,對動作品質的要求會非常嚴格,讓肌力訓練成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安全性大於絕大多數的運動項目。
我們已經大聲疾呼了無數次,也已經沙啞了好幾年,但是社會上仍然充斥著無效的訓練方式,輕則害人浪費時間,重則讓人累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我們必須嚴肅的說,在少子化高齡化嚴重的社會裡,肌力訓練必然是人類生活方式的下一個典範,在未來,肌力訓練會像刷牙洗臉一樣,成為維持健康的必要生活習慣,過程未必很有趣(刷牙其實也不有趣),也未必很熱血(刷牙也不熱血),但是累積的訓練效果可以帶來長達數十年的進步,以及遠遠高於日常生活所需的身體能力,到時候人人可以開始使用強大的肌力拓展生活的範疇,許多過去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能做到,許多過去以為自己不能嘗試的樂趣都能嚐到,不必在年輕時就困在虛弱無力的舒適圈,更不用在老年時需要依賴別人提供照護和安養,生活將會更美好。但這一切,必須要人人都先負起肌力訓練的責任,才能夠實現這個願景。
在高齡化的社會裡,肌力訓練不再是樂趣,而是一種責任。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Taiwan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肌督教 高強度訓練?低強度疲勞?你真的有在運動嗎❓❓⚠️ 延緩失能,提升肌力,本集節目內容你不得不看❗️❗️📗【SBD怪獸講堂 S1: E5】 🔥 低強度/高反覆的運動疲勞把你操得很累,但是這樣真的是有效的訓練?只是把熱...
「向上適應」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Facebook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Facebook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討論] 求推薦新竹竹北地區健身房2021 - 看板MuscleBeach 的評價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關於向上適應的疑問- B1 留言 的評價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向上適應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向上適應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問題] 請推薦新竹區怪獸教練 的評價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問題] 請推薦新竹區怪獸教練 的評價
- 關於向上適應 在 [討論] 求推薦新竹竹北地區健身房2021 - 看板MuscleBeach 的評價
向上適應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八卦
這幾年運動科學越來越普及,社會大眾逐漸了解到肌肉不僅只是練「好看」的,強壯的肌肉還可抗老化、促進免疫力、讓我們行動自如維持生活品質。社群網路間也掀起一股「增肌」的風潮。尤其最近天氣變冷、再加上年底聚會特別多,很多人覺得飲食控制相對困難,倒不如將訓練量提高、放心吃,專攻「增肌」,等到夏天再來減脂,就能有漂亮的線條。
這個說法乍聽之下合理,但仔細想卻有許多陷阱。
**短時間吃多,增加的是脂肪不是肌肉
首先,肌肉生長速度遠比想像中慢,而且練得越久的人,增長速度還會越來越慢。一般來說,在理想的課表安排和恢復下,新手在剛開始重訓的第一年,男生一個月頂多增加1公斤肌肉,女生大約0.5公斤。到了第二年,成長速度還會砍半,第三年只剩下25%。
因此,要在短短兩、三個月,增肌到「很有感」幾乎不可能。也就是說如果你短期吃多、練多後,發現褲子變得很緊、線條變得模糊,鏡子裡看起來比較大隻,體重暴增好幾公斤,你就要注意了!這不是在增肌,而是增脂。而這些脂肪並不會因你有重訓就自動變成肌肉,結果到了夏天還是得靠拼命有氧、飲食控制來減掉,等於在增脂、減脂中來來回回,實在有點鬼打牆。
當然也有人秀出短短幾個月增肌前後大幅改變的照片,撇開修圖光影的因素,我認為這常是剛訓練完充血,肌漿肥大的暫時現象,並非真的增了多少肌肉。
有些人可能認為,增肌的重點不就在於吃進去的熱量要比消耗的多?但就算你很注意飲食內容,攝取的熱量都是以乾淨的蛋白質(雞胸肉、乳清)居多,熱量吃過頭,還是一樣會變成脂肪,並不是多吃肉就一定會長肌肉。
然而有些人宣稱為了讓增肌更快,每日多吃到一千大卡的熱量。這樣實在不合邏輯,因為一般人每日僅需多吃兩百卡就足以增肌,肌肉成長的速度大多也是取決於基因、性別和年齡(年輕男性速度最快),並非增加越多熱量就會讓增肌速度變快。
還有人以為只要自己在「增肌」,就可以不在意飲食內容、無意識地大吃大喝。雖然總熱量相同,但這些高糖、高鹽的加工食品或酒精都容易造成身體發炎反應、水腫、進而影響到運動表現。這也不是在增肌,而是在暴食。
**多練也要練對
更何況多餘的熱量到底有多少比例會能變成肌肉,還得看你練得夠不夠,恢復得好不好。就我觀察,有些人訓練的強度永遠不變,比如深蹲練了兩年仍維持相同的重量,也沒有超過自身體重,或永遠都在做單關節、小肌群的動作,如二頭彎舉、捲腹,並未給肌肉越來越強的刺激,即使練得多,也很難讓肌肉向上適應變大。
相反的,也有人訓練量和強度都拉得極高,比如一週練五、六次,每次都壓大重量,每週都想挑戰最佳成績,完全忽略肌肉需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會長大。這不是在增肌而是在增加疲勞 ,甚至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讓自己無法繼續訓練。
再加上現在大家增肌的標準通常是以inbody上的數據為準,但不管是肌肉量、體脂率,數值都會受到身體含水量影響,有高達10%的誤差,我們根本無法判斷短時間測出的差異,是真的肌肉量增加了,還是測量誤差。或許以自拍照、鏡子中的變化當作增肌參考是較為準確的方式,但是我發現有些人參考的對象並非是過去的自己,而是Ig上不認識的網紅網帥或是精英運動員,因而永遠不會對自己滿意。
姑且不論這些網路上的陌生人到底練了幾年,背後有幾位專業教練、營養師、醫師在調配各式菜單和訓練數據。每個人的肢端比例、肌肉的長度和骨頭粗細、性別、年齡和基因都不同。所以同樣的訓練和飲食條件下,能練出的樣子和長出的肌肉也大不相同。若是一昧地想要達到那些人的身材,也不是在增肌,而是在自我貶低,徒增煩惱罷了!
綜合以上,我想說的是,多吃多練未必就能增肌,還需要合理的熱量安排,剛好的訓練量,足夠的恢復,更重要的是,長時間的堅持,不是一兩個月不是一個冬天,而是好幾年的歲月。
講這麼多,當然不是要大家放棄了,不要努力,也並非要警告大家節慶聚餐不可以大吃大喝。而是要強調,與其執著短期 inbody上的數字,不如把注意力放在長期整體肌力的提升。因為肌力訓練本來就是對抗衰老、肌少的一項永續投資,絕非炒短線。均衡健康的飲食既然要吃一輩子,當然也得保持彈性不痛苦,何須要強迫分週期,在減脂期給自己立下過多的限制,再靠著「增肌」期暴飲暴食彌補呢?
總而言之,不管你追求的是純粹的肌力或是肌肉量的增加,長期穩定的訓練和均衡不痛苦的飲食才是增肌的王道啊!
向上適應 在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Facebook 八卦
[抗老化的運動選擇]
話說肌肉壯漢跟瘦瘦老先生一起爬山,誰的體力比較好這件事,其實有一點運動生理學可以作為機會教育。
低強度長距離耐力訓練對於身體輸入的訊號,是告訴身體需要面對長時間能量輸送的挑戰,也就是說,在漫長的步行過程裡,需要不斷產出能量(低強度有氧能量系統),並且輸送各種養分到運動肌群,養分越快遍佈所有工作肌群,持續展現耐力的能力就越高(最高輸送效率)。
大重量訓練對身體輸入的訊號,是告訴身體需要面對強大的體外壓力,必須要強力動員所有的運動單位(神經適應),而且還需要建構身體有力量的組織(肌肉和骨質向上適應)。
看似兩個同樣有益的身體適應,其實對於抗老化來說,效果卻大不相同。當人體認為自身面對最大的挑戰是「能量輸送效率」時,一方面會積極產生能量系統方面的適應,但是另一方面,會以「降低肌肉量」的方式,提高能量輸送的效率,沒錯,是降低。這是因為對相同的微血管數量來說,肌肉質量越高,微血管的「密度」越低,讓養分遍佈工作肌群的效率其實也就越低。因此,為了維持高的輸送效能,降低肌肉量是一個常見的結果。或許你會認為,有在運動的肌肉不會流失太多,但是這種看法可能太樂觀,因為如果運動過程中經歷的都是「低強度高反覆」的快走或慢跑,這些運動所需要的力量太低,身體不見得認為有必要儲備肌肉量來面對這種低強度的挑戰。
反觀大重量訓練,因為身體接觸到的挑戰就是對抗壓力,因此會積極提高肌肉量和骨質密度,同時也會持續提升神經系統對肌肉的徵召能力,這恰好打中了老化中最容易流失得三種東西。至於心肺功能,雖然擁有龐大肌肉量的壯漢在單位時間裡輸送能量到所有工作肌群的效率可能低於瘦子,但是撇開爬山或慢跑不談,以維持基本代謝健康的標準來看,肌力訓練的效果其實綽綽有餘,且一旦肌肉骨質都提升,想要進一步提升心肺功能其實是更安全的。
人不怕長壽,人只怕失能,而老化的過程裡失能的原因,往往與身體不斷流失有用的組織(肌肉和骨質)以及功能(神經控制力)有關,心肺功能雖然重要,但是在一個肌肉流失、骨密度降低同時神經控制力退化交迫的現象裡,優異的心肺功能其實可能無用武之地,或至少不是當務之急,事實上,過度的操練心肺功能,卻對建立肌肉和骨質沒有同等的重視的話,其實對抗老化來說是很不利的。
向上適應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評價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Taiwan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肌督教
高強度訓練?低強度疲勞?你真的有在運動嗎❓❓⚠️
延緩失能,提升肌力,本集節目內容你不得不看❗️❗️📗【SBD怪獸講堂 S1: E5】 🔥
低強度/高反覆的運動疲勞把你操得很累,但是這樣真的是有效的訓練?只是把熱量消耗掉,得到很多延遲性痠痛,就感覺良好而一直待在低強度區,如此長期看來,未必是一件好事。😱
真正好的訓練可以帶來肌肉/骨質/神經系統得向上適應,你必須得到足夠的刺激閾值,身體才能得到合成與成長的訊號,除了停止流失,還能得到更強壯的肌力與健康。
🚩本集怪獸講堂重點筆記:
➤ "在沒有經過訓練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人的肌力是不足的。"
➤ "若不關注最大肌力是否進步,很容易變成無效訓練。"
➤ “有效的肌力訓練閾值,是落在高強度訓練區域。"
➤ "可重複多次的動作,大多都是低強度訓練;大重量/高強度訓練,無法重複動作多次。"
➤ "低強度訓練僅對能量消耗有幫助,無法對肌肉骨質神經系統有益。"
➤ "肌肉骨質神經系統的向上適應,僅對高強度刺激起反應。"
➤ "長期從事慢跑,成長的並非肌力,而是能量輸送的效率。"
➤ "進入長時間有氧能量消耗,脂肪、醣類、蛋白質皆會燃燒。"
➤ "高、低強度訓練並行時,身體通常會選擇流失肌肉。"
➤ "高強度訓練週期,心肺耐力不會退化;肌力訓練對於心肺功能是有益的。"
➤ "肌力提升是訓練根本。"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 SBD菁英聯盟頭號人物 ★
#SBD菁英體能教練 #SBD菁英聯盟
#大重量訓練先驅者 #何博士 #何立安
#SBDAPPAREL #SBDTaiwan #SBD台灣
.
【正式上市!全新冬季限量款 - Eclipse 日蝕黑系列】
即日起正式現貨上架👇👇👇👇👇👇👇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今年的冬季配色,由日蝕黑與太空白交疊環蝕而成,為訓練增添獨一無二的色彩,在對抗地心引力的時刻,為你撐腰!😎
#Eclipse #日蝕黑 #2019冬季限量款 #限量依舊殘酷
-----------
何立安,何博士
📗學歷:
2011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PhD
2009美國春田學院肌力及體能訓練碩士, MEd
2004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科學碩士, MS
2000台大政治系畢業
📗經歷:
2012返台任教,歷任: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專任助理教授及體能教練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亞洲教練科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2016因反對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辭職離開文化大學
2016起擔任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2019 SBD菁英體能教練
台灣SBD菁英聯盟之首
📗運動資歷:
跆拳道五段
巴西柔術棕帶
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中華代表隊選手
亞洲盃健力錦標賽長青組國手
跆拳道、武術散打、自由搏擊、巴西柔術教練
📗選手經歷:
2018亞洲盃經典健力錦標賽M1長青組臥舉第二名,蹲舉第三名,硬舉第三名,總合第三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波士頓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1美國NAGA東岸盃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一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紐約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壯年藍帶組第一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寢技壯年中級第一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無限量級第二名
2008美國新英格蘭Team Link盃寢技角力賽中級組重量級第一名
2004TFF異種格鬥賽第一名
2004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第一名
2004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2003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3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3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2全國武術冬季聯賽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2正心盃格鬥賽第一名
2001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1全國總統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0台北市中正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北市青年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1999全國運動會跆拳道第四名
1999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1998台灣區運動會國術擂臺第四名
1997全國中正盃國術擂臺第一名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向上適應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評價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Taiwan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肌督教
🔥 肌力訓練到底該做哪些動作?什麼是一般適應症候群?【SBD怪獸講堂 S1: E7】
沒看過這集,別說你知道!😎
說了這麼多肌力訓練的好處,那到底我該做哪幾個項目來訓練最好?
而人體對訓練刺激所回饋的向上適應,其實是來自於運動科學的一般適應症候群基礎。
安全,循序漸進,持續觀察最大肌力表現的訓練模式,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關注的。
影片為你分曉,肌力訓練背後肌肉/骨質/神經系統向上適應的人體現象,與哪些項目選擇是你需要知道的。而找一位合格合適的教練來學習與訓練,就不必走太多冤望路。
.
🚩本集怪獸講堂重點筆記:
➤ “以有負重潛力的人體自然動作,肌力訓練效果最好。"
➤ “大肌群多關節運動,優於單關節小肌群運動。"
➤ “器械式器材,建議在補強訓練使用。”
➤ “上肢訓練:水平推,水平拉,垂直推,垂直拉。”
➤ “下肢訓練:推,拉,轉,走。”
➤ "功能性訓練,具有力量轉換的遷移效果。"
➤ "最大肌力訓練,具有最佳功能性。”
➤ "一般適應症候群(GAS)的圖片解析。”👍
➤ "肌力訓練的根本,就是操控疲勞與向上適應訊號。”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SBD菁英聯盟頭號人物★
#SBD菁英體能教練 #SBD菁英聯盟
#大重量訓練先驅者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APPAREL #SBDTaiwan #SBD台灣
.
【正式上市!全新冬季限量款 - Eclipse 日蝕黑】
即日起正式現貨上架👇👇👇👇👇👇👇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今年的冬季配色,由日蝕黑與太空白交疊環蝕而成,為訓練增添獨一無二的色彩,在對抗地心引力的時刻,為你撐腰!😎
#Eclipse #日蝕黑 #2019冬季限量款 #限量依舊殘酷
-----------
😎何立安,何博士:
📗學歷:
2011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PhD
2009美國春田學院肌力及體能訓練碩士, MEd
2004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科學碩士, MS
2000台大政治系畢業
📗經歷:
2012返台任教,歷任: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專任助理教授及體能教練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亞洲教練科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2016因反對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辭職離開文化大學
2016起擔任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2019 SBD菁英體能教練
台灣SBD菁英聯盟之首
📗運動資歷:
跆拳道五段
巴西柔術棕帶
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中華代表隊選手
亞洲盃健力錦標賽長青組國手
跆拳道、武術散打、自由搏擊、巴西柔術教練
📗選手經歷:
2018亞洲盃經典健力錦標賽M1長青組臥舉第二名,蹲舉第三名,硬舉第三名,總合第三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波士頓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1美國NAGA東岸盃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一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紐約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壯年藍帶組第一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寢技壯年中級第一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無限量級第二名
2008美國新英格蘭Team Link盃寢技角力賽中級組重量級第一名
2004TFF異種格鬥賽第一名
2004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第一名
2004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2003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3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3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2全國武術冬季聯賽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2正心盃格鬥賽第一名
2001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1全國總統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0台北市中正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北市青年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1999全國運動會跆拳道第四名
1999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1998台灣區運動會國術擂臺第四名
1997全國中正盃國術擂臺第一名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向上適應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評價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Taiwan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肌督教
【SBD怪獸講堂 S1: E8】 🔥你是不是操過頭了?如何自我察覺過度訓練?
【你的訂閱與分享是我們最大的支持❤️!每週更新!記得開啟小鈴鐺!】
認真埋頭地訓練,如果開始出現影片裡所提到的症狀,可能要小心過度訓練的狀況發生。
何博士為你分曉,得到足夠的向上適應刺激之後,要注意運動的劑量反應關係,不能地獄式的猛操硬鍊,要小心過度訓練的反噬。本集也用圖解的方式,描述一般適應症候群 與 體能疲勞模型的科學理論。
也跟你分享,如果遇到過度訓練的低潮,應該怎麼辦 😎?
.
🚩本集怪獸講堂重點筆記:
➤ 過度訓練的症狀。
➤ 嚴重過度訓練,可能導致身體荷爾蒙失調。
➤ 長期過度訓練?
➤ 短期過度訓練?
➤ 功能性過負荷?
➤ 一般適應症候群模型圖解 👍
➤ 體能疲勞模型圖解 👍
➤ 如何緩解過度訓練?👍
➤ 睡眠的重要性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SBD菁英聯盟頭號人物★
#SBD菁英體能教練 #SBD菁英聯盟
#大重量訓練先驅者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APPAREL #SBDTaiwan #SBD台灣 #邱ger
.
🙏也請大家多多支持我們家SBD的產品喔❤️~地表最強護具~
【SBD冬季限量款 - Eclipse 日蝕黑】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今年的冬季配色,由日蝕黑與太空白交疊環蝕而成,為訓練增添獨一無二的色彩,在對抗地心引力的時刻,為你撐腰!😎
#Eclipse #日蝕黑 #2019冬季限量款 #限量依舊殘酷
#腰帶 #護膝 #護腕 #護肘
-----------
😎何立安,何博士:
📗學歷:
2011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PhD
2009美國春田學院肌力及體能訓練碩士, MEd
2004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科學碩士, MS
2000台大政治系畢業
📗經歷:
2012返台任教,歷任: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專任助理教授及體能教練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亞洲教練科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2016因反對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辭職離開文化大學
2016起擔任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2019 SBD菁英體能教練
台灣SBD菁英聯盟之首
📗運動資歷:
跆拳道五段
巴西柔術棕帶
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中華代表隊選手
亞洲盃健力錦標賽長青組國手
跆拳道、武術散打、自由搏擊、巴西柔術教練
📗選手經歷:
2018亞洲盃經典健力錦標賽M1長青組臥舉第二名,蹲舉第三名,硬舉第三名,總合第三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波士頓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1美國NAGA東岸盃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一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紐約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壯年藍帶組第一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寢技壯年中級第一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無限量級第二名
2008美國新英格蘭Team Link盃寢技角力賽中級組重量級第一名
2004TFF異種格鬥賽第一名
2004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第一名
2004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2003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3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3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2全國武術冬季聯賽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2正心盃格鬥賽第一名
2001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1全國總統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0台北市中正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北市青年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1999全國運動會跆拳道第四名
1999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1998台灣區運動會國術擂臺第四名
1997全國中正盃國術擂臺第一名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向上適應 在 關於向上適應的疑問- B1 留言 的八卦
向上適應 指的是你的肌肉、骨骼、神經動作本身會進步,除了動作熟悉以外,肌力成長所以力量提升,神經徵召能力變強,所以舉的更重,骨骼密度提升動作也會更穩定每件事情 ... ... <看更多>
向上適應 在 [問題] 請推薦新竹區怪獸教練 的八卦
除了向上適應及肌動力為何立安老師怪獸系統背景外,請問新竹或竹北區有其他推薦的怪獸系統的教練嗎? 若你是教練,麻煩私訊給我關於你的學習證照,收費以及上課區域, ... ... <看更多>
向上適應 在 [討論] 求推薦新竹竹北地區健身房2021 - 看板MuscleBeach 的八卦
fitbox太小 人太多 常常沒器材
吸引力太小 不喜歡環境
MAX健身房 還ok 但迄才不喜歡
還有別家的嗎?
還是只能選擇萵苣或健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75.1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618409433.A.FA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