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政見發表會唯一幫高雄說話的候選人
#也是近三十年來投資高雄基礎建設最多的總統
這兩年,中國國民黨和韓國瑜,拼命用「又老又窮」、「負債三千億」等話術,抹黑高雄,好像高雄沒有希望、好像高雄是個民不聊生的地方。
當然,在韓國瑜當上市長後,人口減少、負債增加、經濟不振、他的直銷話術,逐漸被在地高雄人看破。然而,韓國瑜騙不了高雄人,就去騙外地人;韓國瑜的好朋友柯文哲,也看到高雄好欺負、好利用,繼續猛攻高雄負債,凸顯台北的尊爵不凡。
在第三場總統政見會裡面,唯一指出這種荒謬亂象的,只有蔡英文總統。她準確地指出,讓高雄這些年來需要舉債發展的遠因,不就是中國國民黨殖民統治時代,缺乏國土建設規劃,導致南北不均的惡政所導致?
的確,我們認為,民進黨在促進南北平衡、彌補發展失衡上,還可以做更多。
但以高雄財務問題需要舉債的兩個原因:#制度分配,與 #建設支出 而言,民進黨執政的這三年,是高雄終於獲得「部分」彌補的三年,中國國民黨完全沒資格說三道四!
#財政制度分配
一座城市的收入,包含自己的稅收,以及來自中央的補助,後者分為「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以及「計畫型補助款」三大類。
在國民黨長期執政下,由於總公司集中台北,工廠卻設高雄,除了過去營業稅(未收歸國稅前)少收外,後來也導致高雄營利事業收入被低估,讓統籌分配款減少。另外,在縣市合併後,馬英九政府截至2016年,減少補助高雄約千億。就連健保欠款補助,中央給予台北的補助,也比高雄多出300多億。
在民進黨上台後,石化業的總公司設籍已配合市府要求移回高雄,讓統籌分配款基數上升;水利等特別補助款明顯提升;健保欠款補助也比照台北水準,這些並不能說民進黨對高雄多好,但雖然不夠,仍可說還給高雄最基本的公平。韓國瑜市府今年編列史上最高額的財政支出,背後就是靠中央補助款創新高所致!
#基礎建設支出
而以建設支出來說,過去高雄在交通、經濟、文化等重大建設上,普遍落後台北10~30年。進入2000年代後,高雄才在台鐵立體化與捷運化、大眾捷運系統建設、文化場館建設等項目上,獲得更多建設計畫。
然而,這些計畫,也導致謝長廷與陳菊市長執政前期,高雄市建設配合款大增,而馬政府任內調升地方建設負擔比率,例如高雄鐵路地下化原先地方負擔25%,但在馬政府任內通過的鳳山地下化延伸,地方負擔就上漲到超過50%,這些都推高了高雄的財政負擔。
在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在相關計畫上,中央刁難明顯減少,例如台鐵園道土地無償撥用,替高雄市節省至少40億經費。而前瞻計畫的推出,高雄也拿到最多的補助,包含中央補助超過800億的捷運黃線,這對於彌補過去建設不足,是很有幫助的。而高雄機場在成立50年後,也拿到了最大一筆中央補助200多億,進行航廈升級,這些都是我們在馬英九時代想都不敢想的!
而在真正能促進轉型的經濟建設外,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在高雄甚至整個南部,投資也明顯增加,例如設置橋頭科學園區、材料國際學院、加碼投資國艦國造、離岸風電,是高雄造船與鋼鐵產業大利多。在台南也有中研院南分院、國圖南館、綠能園區的設置。這些產業的南移,需要5-10年的時間,才能發揮就業和產值效益。但這三年的產業佈局,卻遠超過過去八年。
#蔡英文是近30年對高雄最友善的政府
各位小時候可能都讀過,蔣經國的十大建設多偉大,大煉鋼廠、石化工業、大造船廠都位在高雄等等,好像蔣經國是促成高雄發展的重要推手。
然而,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台船就是十大建設內效益相當差的案例,石化工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環境問題,而只有生產端投資,沒有研發端投資的結果,造成僅僅十年後,高雄在知識經濟轉型全面落後,又要面對大量國營事業經營不善倒閉,留下外部環境成本,等於幫國民黨擦屁股的窘境。
相形之下,這三年中央對高雄的投資,並不遜於「十大建設」時代,而在產業佈局與城市發展上,考量則更完整。
當然,與高等教育連結的教研能力提升,我們認為仍然不足,但這畢竟是個讓高雄走向產業轉型的起頭! 這樣的努力,卻被「能混就混」的草包韓國瑜抹黑、扭曲,用他空洞的言語和開倒車的施政,嘗試拖垮高雄轉型的努力,為了不讓高雄的機會流逝,三殺韓草包,下架國民黨,好好監督民進黨加碼投資高雄,將會是高雄未來能否再創榮耀的關鍵!
台船學院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總統政見發表會唯一幫高雄說話的候選人
#也是近三十年來投資高雄基礎建設最多的總統
這兩年,中國國民黨和韓國瑜,拼命用「又老又窮」、「負債三千億」等話術,抹黑高雄,好像高雄沒有希望、好像高雄是個民不聊生的地方。
當然,在韓國瑜當上市長後,人口減少、負債增加、經濟不振、他的直銷話術,逐漸被在地高雄人看破。然而,韓國瑜騙不了高雄人,就去騙外地人;韓國瑜的好朋友柯文哲,也看到高雄好欺負、好利用,繼續猛攻高雄負債,凸顯台北的尊爵不凡。
在第三場總統政見會裡面,唯一指出這種荒謬亂象的,只有蔡英文總統。她準確地指出,讓高雄這些年來需要舉債發展的遠因,不就是中國國民黨殖民統治時代,缺乏國土建設規劃,導致南北不均的惡政所導致?
的確,我們認為,民進黨在促進南北平衡、彌補發展失衡上,還可以做更多。
但以高雄財務問題需要舉債的兩個原因:#制度分配,與 #建設支出 而言,民進黨執政的這三年,是高雄終於獲得「部分」彌補的三年,中國國民黨完全沒資格說三道四!
#財政制度分配
一座城市的收入,包含自己的稅收,以及來自中央的補助,後者分為「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以及「計畫型補助款」三大類。
在國民黨長期執政下,由於總公司集中台北,工廠卻設高雄,除了過去營業稅(未收歸國稅前)少收外,後來也導致高雄營利事業收入被低估,讓統籌分配款減少。另外,在縣市合併後,馬英九政府截至2016年,減少補助高雄約千億。就連健保欠款補助,中央給予台北的補助,也比高雄多出300多億。
在民進黨上台後,石化業的總公司設籍已配合市府要求移回高雄,讓統籌分配款基數上升;水利等特別補助款明顯提升;健保欠款補助也比照台北水準,這些並不能說民進黨對高雄多好,但雖然不夠,仍可說還給高雄最基本的公平。韓國瑜市府今年編列史上最高額的財政支出,背後就是靠中央補助款創新高所致!
#基礎建設支出
而以建設支出來說,過去高雄在交通、經濟、文化等重大建設上,普遍落後台北10~30年。進入2000年代後,高雄才在台鐵立體化與捷運化、大眾捷運系統建設、文化場館建設等項目上,獲得更多建設計畫。
然而,這些計畫,也導致謝長廷與陳菊市長執政前期,高雄市建設配合款大增,而馬政府任內調升地方建設負擔比率,例如高雄鐵路地下化原先地方負擔25%,但在馬政府任內通過的鳳山地下化延伸,地方負擔就上漲到超過50%,這些都推高了高雄的財政負擔。
在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在相關計畫上,中央刁難明顯減少,例如台鐵園道土地無償撥用,替高雄市節省至少40億經費。而前瞻計畫的推出,高雄也拿到最多的補助,包含中央補助超過800億的捷運黃線,這對於彌補過去建設不足,是很有幫助的。而高雄機場在成立50年後,也拿到了最大一筆中央補助200多億,進行航廈升級,這些都是我們在馬英九時代想都不敢想的!
而在真正能促進轉型的經濟建設外,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在高雄甚至整個南部,投資也明顯增加,例如設置橋頭科學園區、材料國際學院、加碼投資國艦國造、離岸風電,是高雄造船與鋼鐵產業大利多。在台南也有中研院南分院、國圖南館、綠能園區的設置。這些產業的南移,需要5-10年的時間,才能發揮就業和產值效益。但這三年的產業佈局,卻遠超過過去八年。
#蔡英文是近30年對高雄最友善的政府
各位小時候可能都讀過,蔣經國的十大建設多偉大,大煉鋼廠、石化工業、大造船廠都位在高雄等等,好像蔣經國是促成高雄發展的重要推手。
然而,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台船就是十大建設內效益相當差的案例,石化工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環境問題,而只有生產端投資,沒有研發端投資的結果,造成僅僅十年後,高雄在知識經濟轉型全面落後,又要面對大量國營事業經營不善倒閉,留下外部環境成本,等於幫國民黨擦屁股的窘境。
相形之下,這三年中央對高雄的投資,並不遜於「十大建設」時代,而在產業佈局與城市發展上,考量則更完整。
當然,與高等教育連結的教研能力提升,我們認為仍然不足,但這畢竟是個讓高雄走向產業轉型的起頭! 這樣的努力,卻被「能混就混」的草包韓國瑜抹黑、扭曲,用他空洞的言語和開倒車的施政,嘗試拖垮高雄轉型的努力,為了不讓高雄的機會流逝,三殺韓草包,下架國民黨,好好監督民進黨加碼投資高雄,將會是高雄未來能否再創榮耀的關鍵!
台船學院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大家晚安,很多人都說最近亡國感太重,看得大家精神疲乏,希望能多提一下小英的經濟政策,讓大家有一點發大財的感覺。
讓我們來講一個「#發大財」的故事。
有天朋友問我一個問題:「美國加州的矽谷,是怎麼起源的?」
是從Google、Facebook開始的嗎?不是。
再往上一代,是英特爾、思科嗎?也不是。
再再往上一代,是仙童(Fairchild)、德儀嗎?也不是。
事實上矽谷的起源,跟美國 #國防產業 有很大相關。
山景城Google總部旁邊,有個不大不小的軍用機場,叫莫飛特機場。這地方從1930年代起,就一直是美國海軍的研究中心。
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很快進入美蘇冷戰的格局。1957年,蘇聯搶先把「衛星一號(Sputnik 1)」打入太空,震驚了美國朝野上下。美國政府下定決心要與蘇聯一較高下,整合美軍內部的航太科技研究能量,成立了赫赫有名的美國航太總署(NASA)。而莫飛特機場,也成為第一批改組、成立NASA研究中心的場址之一。
有了軍事研究中心,隨之而來的,就是國防產業的廠商。洛克希德(當時還沒跟馬丁合併)就是第一批跟著NASA西進的國防大廠之一。
再讓我們談談「矽谷扛霸子」史丹佛大學。美國的發展是由東往西,加州,尤其是北加,在美國算是發展很晚的小老弟。地處舊金山南灣的史丹佛,在二戰以前,都只能算是美國的二流大學,江湖地位遠遠比不上東岸那些常春藤學府,一流學者也多半直接跳過。
但是隨著美軍研究中心、國防產業西移,史丹佛大學很敏銳地嗅到了這個機會。戰後,史丹佛傳奇性的工學院院長,人稱「矽谷之父」的Frederick Terman,就大把大把地從美軍那邊拿到研究計劃,奠定了日後史丹佛「工學大校」的基礎。
拿到了美國國防部的大筆經費,史丹佛大學大有本錢,到東岸招攬優秀學者、大膽西進。「電晶體之父」肖克利,就是在這期間西遷的。
矽谷的起源,是由美軍與國防產業作為火車頭,當地大學跟上,銳意進取,才有今天的空前榮景。
✩ ✩ ✩
所以為什麼小英總統要推動國防產業自主?為什麼要國艦國造、潛艦國造、國機國造?
因為,國防產業自主,不只是抵禦外敵而已。它還有一個性質,就是政府出大本錢,帶動整個國家的高科技發展。
因為國民教育長期的忽略,台灣的多數人對國防感到陌生,覺得為什麼台灣政府要花大錢發展國防產業?尤其無良親中政客,一直用「國防經費換營養午餐」這種去脈絡的話術,來誤導選民。
事實上,國防與民生的關係,比您想像地密切。發展國防的同時,往往也是在發展民生。
您不知道的是,很多家家戶戶日常使用的民生科技,都是源自於國防。家裡的微波爐、手機無線通訊、開車用的GPS,甚至是眼前的這台電腦,都可以追本溯源到美軍的研究計畫。
萬事起頭難。科技發展,最難的一個階段就是剛開始。光靠民間資本力量,很難突破這個階段。我們每天用電腦、用手機,有誰想得到,電腦的起源,是為了計算對蘇聯丟飛彈的彈道?有誰想得到,手機通訊系統的起源,也是為了補足軍用無線電的不足?
很多事情,做下去才知道。如果不是小英總統推動國防產業自主,大家都不知道台灣的造船實力其實是世界級的,台灣可以做得出潛艦用的高級合金鋼材、做得出耐高壓的潛艦圓筒船殼、做得出耐操的軍規電子系統、做得出戰鬥機外殼用的輕量複合材料……
國防產業培養出來的技術專家,一旦完成了他們的階段任務,就會滲入民間產業。軍用也好、民用也好,這些,都是台灣外銷全世界的本錢。
不是工程專業的朋友們,也別氣餒。國防產業是未來台灣十年的經濟火車頭;經濟火車頭是做什麼用的?是用來拉動整體台灣經濟用的。有人帶頭賺到錢,就會有消費,商機就會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層各面。講句難聽話,在台船門口開一間珍奶店,都算是受惠於國防產業。
親中政客會告訴你,台灣很弱、台灣很爛、台灣什麼都做不到、台灣不需要發展國防產業、台灣一旦發展國防產業就會得罪中國、台灣應該把國防經費拿來換營養午餐吃、鞏固國防和民生經濟不能兩全……
台灣人,給自己一點信心好嗎?
我們的上一代,兩手空空,一卡皮箱賺遍全世界。我們這一代,自立自強,靠著手裡的技術,和全世界做生意。
這才是真正的發大財。
(圖片來源:@A RAY不要玩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