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可以多吃,不過風向不能亂帶!
隨著珍愛藻礁公投連署突破50萬,顯示有越來越多的民眾朋友們開始關心「環境保護」的議題,然而隨著議題越演越烈,就有越來越多帶風向的「不實訊息」,讓「保護藻礁」的議題模糊化,因此我們特別整理了近期網路上流傳的錯誤資訊,讓大家別因為似是而非的錯誤資訊對藻礁產生誤解。
🤔 環境評估會議已經開了300多次,環保團體經常不到場?
😲 與藻礁相關的環評會實際上是「4次」,環團也有到場!
【說明】第「3xx次會議記錄」的數字是「流水號」,並非全是藻礁議題,與桃園藻礁相關的議題僅有「4次」!環團也有相關的簽到與發言紀錄。
🤔 鑽探證明,所謂7,600年的藻礁是「灌水」的說法?
😲 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中已經敘明是7,600年前開始發育!
【說明】根據「桃園市關塘工業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第119頁便已敘明「根據地質鑽探岩心標本的定年結果,桃園縣海岸藻礁發育的時間大約是從7,600年前開始發育。
🤔 大潭藻礁區其實就是廢物石頭區,水混濁到沒什麼你肉眼可見的可以存活,跟一般漁港一樣?
😲 查核中心根據大潭藻礁區的科學研究與環評報告,指出該地的藻礁生態,與傳言中所稱的廢物石頭區、藻類已經很爛不符,且毫無科學根據。
【說明】事實中心查核連結: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089
🤔 三接不蓋會導致缺電?
😲 根據經濟部推估資料,備用容量率仍在10%以上,連蔡英文都說過不會缺電!
【說明】經濟部在2020年9月說三接會影響供電2.4%,忽然又改口成6%,但實際上台大風險中心推估影響為1.6%,經濟部估計2025年的備用容量率是17.1%,就算影響6%電力,備用容量率仍大於10%。連蔡英文總統都曾講過「台灣不缺電是不爭的事實」!
🤔 經濟部發梗圖表示第三接收站周邊水下沒有藻礁?
😲 中研院研究員:當地本來就浪大水濁,透過攝影機鏡頭根本看不清楚。
【說明】對於經濟部梗圖,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表示「藻礁區浪大、水濁,用攝影機根本看不清楚」。依照105年港區試挖結果顯示,浚挖區為卵礫石夾雜礁岩,礁岩層厚度自0.4~1.2m不等。
隨著議題及資訊量越來越大,也就會有越來越多透過與事實不盡相符的論述及梗圖出現,然而「保護藻礁」的議題卻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台灣是一片美麗的寶島,守護這片美麗的土地,你我都有責任!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地球受到的傷害有多嚴重?讓美洲豹、北極熊、大鯨魚告訴你,人類在工業革命後的種種行為,如何讓不同地區的生物們陷入生存危機。地球已經奄奄一息,人類還可以做什麼? #最新節目 #台大...
台大風險中心 在 王婉諭 Facebook 八卦
「一週無預警兩次大停電,民眾對於台電、經濟部的信心,恐怕已跌落谷底!」
今天晚上 20:50 ,繼上週的 513 大停電後,台電又再一次無預警停電,雖是採取分區停電措施,但仍影響 66 萬用戶,受到影響的用戶遍布全台各地。
我和許多民眾一樣,收到警示訊息後相當驚訝,台電為何會在一週內,連續兩次上演無預警大停電?
根據稍早的記者會,台電表示,今天預估尖峰負載約 3700 萬瓩,不過中午實際負載卻超過 3744 萬瓩,再次超過歷年 5 月的尖峰紀錄,也已經超過前年 7 月的用電尖峰。
除了因為興達燃煤一號機中午鍋爐模組故障外,原本要上線的核三 1 號機,也因蒸氣閥故障而無法上線,加上抽蓄水力機組也已發完,讓電網開始低頻限電。
短短一週內發生兩次大停電事件,超過上百萬的用戶受到影響。
台灣民眾對於台電、對於經濟部的信心,恐怕已經跌到谷底。
從去年到現在,大家共同經歷了漫長辛苦的日子,但目前看來考驗即將升級,必須更加嚴陣以待。
不只是疫情,還有能源。
才剛經歷過 513 大跳電的台電,顯然沒有記取教訓。不論是 513 還是今天,都可以看到台電不僅錯估了尖峰負載的用電量,兩次「機械故障」和「人力疏失」導致的供電吃緊,也都沒有做好備載電力接續的準備。
隨著防疫升級,為了避免人群移動與接觸,許多人改為在家工作勢不可免,又遇上不斷升高溫的炎夏,家戶用電的顯著增加本就是可預期得。依據 #台大風險中心 的資料顯示, 2020 年的家戶用電已成長 6.4 %,甚至與工業部門的成長相當,今年用電量更屢創新高。
同一時間,台灣又面對另一個危機,就是缺水嚴重,影響抽蓄發電及水力發電的電力供應量能。面對現有機組故障的突發情形,能夠快速升降載的水力非常重要。以 513 大停電來說,因為缺水就少了 180 萬瓩水力發電。 今天興達機組白天故障後直到晚上才停電,也是因為抽蓄水力已在白天將水用盡,傍晚難以再提供發電。
面對迫在眉睫的發電及電網穩定挑戰,除了長期的電力開發如何接軌能源轉型及淨零碳排,眼前該做的事情也應該被討論。
舉例來說,在因應疫情思考延長紓困預算的同時,也應一併考量補助 #更新家戶冷氣機組。依據 趙家緯 博士的統計,目前目前仍有將近 46 %的住家與小商家,是使用 9 年以上的空調設備,如果今年能像過往節電計畫一樣,對設備更新提供補助,搭配 WFH 及避免接觸的居家時間拉長,應該能更有效促使更多民眾進行設備汰換,進而協助減緩傍晚的尖峰用電。
我們希望經濟部及台電認真檢討電網穩定性、電力調度、民間節電汰換機組的問題,確保在接下來的用電挑戰期順利度過。
停電可以復電,但再遇上一次這樣的事故,衝擊的恐怕不只民心,更嚴重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
台大風險中心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八卦
藻礁問題,政府應該誠實的面對人民、積極說服人民,而不是欺騙人民、情緒勒索人民。
經濟部長王美花昨天回應藻礁公投說「若不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會增加500萬噸燃煤發電」。
然而,去年9月公聽會說沒有三接會影響供電2.4%,最近為了壓抑藻礁公投,突然變成6%,但台大風險中心評估其實僅有1.6%。再加上經濟部估計2025年備用容量率是17.1%,就算影響到6%,備用容量仍然大於10%,並不會造成缺電。
經濟部利用資訊落差來恐嚇人民,然而說法又矛盾不一,並不是應對「藻礁公投連署議題」最好的對話方式,我們希望執政黨,能夠以「務實、誠懇、誠信」的態度面對人民,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台大風險中心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地球受到的傷害有多嚴重?讓美洲豹、北極熊、大鯨魚告訴你,人類在工業革命後的種種行為,如何讓不同地區的生物們陷入生存危機。地球已經奄奄一息,人類還可以做什麼?
#最新節目 #台大風險中心 #地球日和 #喜歡記得按個喜歡
參考資料(依據影片呈現順序)
1.雨林面積劇減「地球之肺」反成碳排來源,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https://pse.is/Q2Z4Q 。
2.全球熱帶森林儲碳能力恐退居第二 森林砍伐是主因,環境資訊中心, https://pse.is/TEBNK 。
3. Upturn in secondary forest clearing buffers primary forest loss in the Brazilian Amazon,Wang, Y., Ziv, G., Adami, M. et al. Nature Sustainability v3, p.290–295(2020) https://pse.is/UE8EG.
4. IPCC《氣候變遷下的海洋與冰凍圈》報告(中文版),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https://pse.is/U2X6K.
5. 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
https://www.ipcc.ch/srocc/.
6. IPCC《地球暖化1.5°C》特別報告——決策者摘要(中文版),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https://pse.is/SSNMF.
7. IPCC Special Report Global Warming of 1.5 ºC,https://www.ipcc.ch/sr15/.
8. 在Google地球看北極冰域30年變遷,北極終將無冰,泛科學,https://pse.is/TGS5B.
9. BIST: Browse Image Subset Tool,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https://pse.is/TWGW3
10. How clean is your air? Health Effects Institute. State of Global Air 2019. https://pse.is/T8TE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D0ehsh-8es/hqdefault.jpg)
台大風險中心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人人有環保吸管,處處有資源回收......等等,台灣的碳排量好像沒有減少太多,救地球,這樣就夠了嗎?
#最新節目 #台大風險中心 #地球日和 #喜歡記得按個喜歡
參考資料(依據影片呈現順序)
1.綠色和平(2020)。奪命空氣:化石燃料的代價。臺北: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
2.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15), “IMF Survey: Counting the Cost of Energy Subsidies.” I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3.陳怡文(2019)。〈氣候變遷農損年達135億元 農委會將年砸百億因應〉。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191002/OAUH7NXEZ3C3JDNBYIIWQ4ENQE/
4.Chen, Yung-Jen and Wang, Jiao(2019)。〈全球暖化下臺灣海平面上升衝擊分析〉。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press/9206/%E5%85%A8%E7%90%83%E6%9A%96%E5%8C%96%E4%B8%8B%E8%87%BA%E7%81%A3%E6%B5%B7%E5%B9%B3%E9%9D%A2%E4%B8%8A%E5%8D%87%E8%A1%9D%E6%93%8A%E5%88%86%E6%9E%90/。
5.林健生(2019)。〈2次限塑後 國內塑膠袋年用量仍152億個〉。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27290。
6.交通部統計查詢網。https://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100
7.林怡均、卞中佩、黃農喬、趙家緯(2020)。〈誰是減碳者-企業氣候行動追追追II〉。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en-trans/open-energy/1444-open-0617.html。
8.Garlow, Ariel(2016)。〈拒絕棕櫚油的三個理由:環境、動物和人道〉。
https://e-info.org.tw/node/11772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7doba9YIo4/hqdefault.jpg)
台大風險中心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頻道: 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 https://bit.ly/2PtaTM4
地球受到的傷害有多嚴重?讓美洲豹、北極熊、大鯨魚告訴你,人類在工業革命後的種種行為,如何讓不同地區的生物們陷入生存危機。地球已經奄奄一息,人類還可以做什麼?
#最新節目 #台大風險中心 #地球日和 #喜歡記得按個喜歡
圖片來源
AP IMAGES / 達志影像、Reuters / 達志影像
參考資料(依據影片呈現順序)
1.雨林面積劇減「地球之肺」反成碳排來源,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https://pse.is/Q2Z4Q 。
2.全球熱帶森林儲碳能力恐退居第二 森林砍伐是主因,環境資訊中心, https://pse.is/TEBNK 。
3. Upturn in secondary forest clearing buffers primary forest loss in the Brazilian Amazon,Wang, Y., Ziv, G., Adami, M. et al. Nature Sustainability v3, p.290–295(2020) https://pse.is/UE8EG .
4. IPCC《氣候變遷下的海洋與冰凍圈》報告(中文版),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https://pse.is/U2X6K .
5. 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
https://www.ipcc.ch/srocc/ .
6. IPCC《地球暖化1.5°C》特別報告——決策者摘要(中文版),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https://pse.is/SSNMF .
7. IPCC Special Report Global Warming of 1.5 ºC, https://www.ipcc.ch/sr15/ .
8. 在Google地球看北極冰域30年變遷,北極終將無冰,泛科學, https://pse.is/TGS5B .
9. BIST: Browse Image Subset Tool,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https://pse.is/TWGW3
10. How clean is your air? Health Effects Institute. State of Global Air 2019. https://pse.is/T8TE3 .
台大風險中心 在 RSPRC, NTU - YouTube 的八卦
The working of RSPRC is to bring all different kinds knowledges together, including the theoretical inspiration, the history and experience of social ... ... <看更多>
台大風險中心 在 [徵求] 台大風險中心誠徵碩士級專任研究助理- 看板NTU 的八卦
【徵求單位】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職缺】
碩士級專任研究助理(助理研究員)
-法律相關研究領域者1名
-能源轉型相關研究領域者1名
【應徵資格】
1. 已獲國內外碩士學位者皆可。
應徵法律相關研究領域者,背景以法律、能源法、經濟法等相關領域者尤佳。
應徵能源相關研究領域者,背景以科技與社會、風險社會、環境政策、人口研究、
環境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環境經濟、能源經濟等相關領域者尤佳。
以參與過風險溝通相關專案者尤佳。
2. 需具有積極細心、善於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3. 請先上中心網站瞭解中心過往活動與研究主軸。https://rsprc.ntu.edu.tw/zh-tw/
【工作內容】
1. 需要加入中心研究團隊,研究領域包含能源轉型、氣候變遷、風險溝通、環境政策、
環境管理、轉型管理、能源經濟、能源政策與法律等。
2. 協助研究計畫執行,包含:資料統計處理與整理、研究及成果報告撰寫等。
3. 協助中心營運事務,包含籌辦規劃活動與會議。
4. 其他庶務及交辦事項。
【工作地點】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工作時間】
週一至週五 09:30-18:30 (午休12:00-13:30)
【月休】
週休二日。比照政府行政單位休假日。
【薪資範圍】
碩士級第一年薪資為 37,132 元(然可根據個人學經歷面議彈性調整),享年終,
第二年後有升遷與調薪制度。
若之前有工作經驗可供年資計算,需提供正式的離職證明或工作證明。
【其他備註】
意者請備妥履歷、自傳、推薦函和有利甄選之文件,寄[email protected]
首波徵件截止日期至07/10,經初審後公布第一階段面試,共有二階段面試。
兩階段面試時間為初審結果公布後預計於1週內完成。預計7月底正式起聘。
(初審條件不合者恕不另行通知,敬請見諒)。
Tel: 02-3366-8422
Fax: 02-2365-74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76.2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M.1592449134.A.26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