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勿避重就輕、請好好檢討!
10月底質詢故宮南院諸多問題,但故宮的回覆避重就輕,今繼續追問!針對目前南院興建土木工程,所開挖的沙坑與水坑及溜滑梯據悉要在農曆年前完成,但完全無相關配套措施,亦無衛生設備建置。因沙粒容易引起孩童疾病及不適,水坑在冬天如何可供孩童玩樂?又玩沙又玩水,其沖洗沙子的流程如何操作?衛生品質如何管控?一旦孩童從戶外進入館內,所引起的問題難道處長及教展科長可以負責嗎?另外所興建的工程並未知會原建築師姚仁喜先生,所形成的破壞如何彌補?南院肩負藝術教育之責,但相關官員對於藝術與美感卻如此輕忽與無視,未來工程啟動就是南院輪廓線走向破壞之時,更何況南院竟然打算從北側停車場興建一座鄒族橋連接至博物館本身,我問院長對於建築美感的判斷難道可以如此無知嗎?有必要透過破壞原作的美感來達成你們少數人閉門造車的亂搞嗎?
我來自屏東,非常重視南部發展,但請故宮不要用「平衡南北文化均富」當藉口,我質疑的是南院棄專業不顧,在半年間為了選舉考量匆促舉辦七場展覽,但故宮提供說明根本與質詢內容無關!此外,目前展出「四海名物」展,民眾反應只是將各常設展的一些展件拼湊在一起,並無主題,其策展水準只比「泰國展」好一點而已,相信這並非是典藏科的同仁不專業,而是迫於無奈必須配合上級要求的結果。
南院處長在大廳飆嘟嘟車也是當時有人目睹,當時並非測試而是純粹玩樂、還PO臉書炫耀,有錯則改善莫大焉,但故宮的回覆更顯文過飾非、不知檢討!南院處長習慣性地在其個人臉書釋放一些尚未經過官方證實的新聞,例如很多關心南院的人士竟然是透過他的臉書才知道南院要建一座鄒族橋,這在過去根本不可能發生,南院處處長可以不管自己的官箴,但整個南院的觀感難道他也可以棄之不顧嗎?
再者,有關南院圖書館改建為視聽室貴院為何未回覆?南院圖書館是全台公認最美的圖書館,其視野之美在台灣無出其右,南院要改可以,但是請提出讓人信服的理由!稍有建築常識者皆知圖書館樓層的負重比較高,當時姚仁喜先生所設計的方式及概念必然有其邏輯,如今要大改難道可以完全略過原作建築師嗎?
過去幾任院長任內為避免地方層級的公務員將地方勢力帶至南院,因此對於南院任官一事斟酌再三,地方層級的公務員不是不能進入南院服務,而是要慎選,不僅公務員須慎選,以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進入故宮體系的也需要慎選,聽說南院士氣低落,勞役不均情況亦非常嚴重,院長不能以鞭長莫及而疏於對南院的管理,相信是否任用真正專業人才,且擺對位子才是正確解方!
此外,這兩年以來,傳出不少廠商的款項被惡意刁難延宕,合約之外要求廠商執行某些附加要求,也有廠商反映南院的合約彈性頗大,看似合理但是中間的魔鬼很多,導致得標廠商怨聲載道,傳言拿到南院標案要有很深的口袋才行,因為款項往往被積欠延宕,竟有廠商抵押房子才能度過難關,網路上也有承接活動的主持人抱怨說活動結束的兩個月後竟然還沒拿到僅僅兩萬元的住持人費,而且南院很喜歡以公文的方式恫嚇廠商及合作單位,這種以刁難廠商為能事的官僚文化瀰漫,南院怎麼可能做得好?
特別為南院而提出的「人才培育實習合作計畫」原應自今年一月一日執行卻延宕至三月才公告、五月底才召開審查會議,七月核定,荒謬的是,所核定之學校系所半數以上所提的計畫與南院無半點相關,八月底貴院通知將有第一期款匯入,但是卻在十月底才將第一筆款項匯入各校,最離奇的是要求各校於十二月十日核銷完畢,原本長達一年的計畫竟然被壓縮成只有三個月不到,各校所申請的款項竟然在十月底才匯入,如果在外界這種情況早被對方提告了!姑且不論過去與大學端的合作如何,既然稱「人才培育實習合作計畫」,但是看起來與南院無關的院校都只是拿了補助款去開課或是辦理論壇,完全與計畫主旨無關,且所開的課程跟南院也都無關。請問這不叫敷衍、什麼才是敷衍?
南院不能一天到晚想的只是來客率,想想未來的來客吧!沒有教育理念的故宮南院好比失去靈魂的軀體,博物館蓋的再美,沒有豐富的內涵、沒有專業的經營,完全失去當初興建故宮南院的意義!如果只求來客率,當初何必花80億興建、未來再繼續砸4、50億,還不包括每年的公務預算與人力!耗費民脂民膏、花大錢蓋的故宮南院、不該淪落至此,身為院長能視而不見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odified video from DVD)羅馬市作為歐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擁有伊特魯里亞時代至今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蹟,是伊特魯里亞時代王朝和羅馬早期至晚期的歷史見證,羅馬帝國同樣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財富。 羅馬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建築遍布整個城市,最重要和最中心的是羅馬的城中之國...
十 三 行 博物館 論壇 在 柯志恩 Facebook 八卦
故宮南院勿避重就輕、請好好檢討!
10月底質詢故宮南院諸多問題,但故宮的回覆避重就輕,今繼續追問!針對目前南院興建土木工程,所開挖的沙坑與水坑及溜滑梯據悉要在農曆年前完成,但完全無相關配套措施,亦無衛生設備建置。因沙粒容易引起孩童疾病及不適,水坑在冬天如何可供孩童玩樂?又玩沙又玩水,其沖洗沙子的流程如何操作?衛生品質如何管控?一旦孩童從戶外進入館內,所引起的問題難道處長及教展科長可以負責嗎?另外所興建的工程並未知會原建築師姚仁喜先生,所形成的破壞如何彌補?南院肩負藝術教育之責,但相關官員對於藝術與美感卻如此輕忽與無視,未來工程啟動就是南院輪廓線走向破壞之時,更何況南院竟然打算從北側停車場興建一座鄒族橋連接至博物館本身,我問院長對於建築美感的判斷難道可以如此無知嗎?有必要透過破壞原作的美感來達成你們少數人閉門造車的亂搞嗎?
我來自屏東,非常重視南部發展,但請故宮不要用「平衡南北文化均富」當藉口,我質疑的是南院棄專業不顧,在半年間為了選舉考量匆促舉辦七場展覽,但故宮提供說明根本與質詢內容無關!此外,目前展出「四海名物」展,民眾反應只是將各常設展的一些展件拼湊在一起,並無主題,其策展水準只比「泰國展」好一點而已,相信這並非是典藏科的同仁不專業,而是迫於無奈必須配合上級要求的結果。
南院處長在大廳飆嘟嘟車也是當時有人目睹,當時並非測試而是純粹玩樂、還PO臉書炫耀,有錯則改善莫大焉,但故宮的回覆更顯文過飾非、不知檢討!南院處長習慣性地在其個人臉書釋放一些尚未經過官方證實的新聞,例如很多關心南院的人士竟然是透過他的臉書才知道南院要建一座鄒族橋,這在過去根本不可能發生,南院處處長可以不管自己的官箴,但整個南院的觀感難道他也可以棄之不顧嗎?
再者,有關南院圖書館改建為視聽室貴院為何未回覆?南院圖書館是全台公認最美的圖書館,其視野之美在台灣無出其右,南院要改可以,但是請提出讓人信服的理由!稍有建築常識者皆知圖書館樓層的負重比較高,當時姚仁喜先生所設計的方式及概念必然有其邏輯,如今要大改難道可以完全略過原作建築師嗎?
過去幾任院長任內為避免地方層級的公務員將地方勢力帶至南院,因此對於南院任官一事斟酌再三,地方層級的公務員不是不能進入南院服務,而是要慎選,不僅公務員須慎選,以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進入故宮體系的也需要慎選,聽說南院士氣低落,勞役不均情況亦非常嚴重,院長不能以鞭長莫及而疏於對南院的管理,相信是否任用真正專業人才,且擺對位子才是正確解方!
此外,這兩年以來,傳出不少廠商的款項被惡意刁難延宕,合約之外要求廠商執行某些附加要求,也有廠商反映南院的合約彈性頗大,看似合理但是中間的魔鬼很多,導致得標廠商怨聲載道,傳言拿到南院標案要有很深的口袋才行,因為款項往往被積欠延宕,竟有廠商抵押房子才能度過難關,網路上也有承接活動的主持人抱怨說活動結束的兩個月後竟然還沒拿到僅僅兩萬元的住持人費,而且南院很喜歡以公文的方式恫嚇廠商及合作單位,這種以刁難廠商為能事的官僚文化瀰漫,南院怎麼可能做得好?
特別為南院而提出的「人才培育實習合作計畫」原應自今年一月一日執行卻延宕至三月才公告、五月底才召開審查會議,七月核定,荒謬的是,所核定之學校系所半數以上所提的計畫與南院無半點相關,八月底貴院通知將有第一期款匯入,但是卻在十月底才將第一筆款項匯入各校,最離奇的是要求各校於十二月十日核銷完畢,原本長達一年的計畫竟然被壓縮成只有三個月不到,各校所申請的款項竟然在十月底才匯入,如果在外界這種情況早被對方提告了!姑且不論過去與大學端的合作如何,既然稱「人才培育實習合作計畫」,但是看起來與南院無關的院校都只是拿了補助款去開課或是辦理論壇,完全與計畫主旨無關,且所開的課程跟南院也都無關。請問這不叫敷衍、什麼才是敷衍?
南院不能一天到晚想的只是來客率,想想未來的來客吧!沒有教育理念的故宮南院好比失去靈魂的軀體,博物館蓋的再美,沒有豐富的內涵、沒有專業的經營,完全失去當初興建故宮南院的意義!如果只求來客率,當初何必花80億興建、未來再繼續砸4、50億,還不包括每年的公務預算與人力!耗費民脂民膏、花大錢蓋的故宮南院、不該淪落至此,身為院長能視而不見嗎?
十 三 行 博物館 論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當你知道丈夫過世時,陪伴他的是另一個相愛他半生的女人,什麼樣的妻子會處之泰然?—羅斯福夫人四講之四》
今天分享的是文茜在蜻蜓 FM 《文茜思讀》中《羅斯福夫人四講》的第四講,講述的是「美國永遠的第一夫人」的第二人生。
音頻:
http://m.qingting.fm/vchannels/287003/programs/11610462
埃莉諾.羅斯福總統夫人堪稱廿世紀最知名的女性之一,但這樣形容仍不足以涵蓋她在世人心中受到歡迎愛戴的程度。
——紐約《先鋒論壇報》
二次世界大戰,很早就在歐洲、亞洲開打了。等到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決定參戰後,羅斯福夫人開始了投效國家的各項工作。她公開演講,自己捐血、為紅十字會募款、自己編織毛衣毛襪送給前缐軍人……她不只在沒有戰火的美國做表率,而且還到歐洲和太平洋戰區勞軍。
你想想哪個總統夫人做這些事?
不容易。
她探望了數千名在壕溝中的美國軍人,她探望的方法可不是在台上演講完就走了。她總是發表談話以後,走下台和他們握手;有的時候會記下他們父母的姓名和住址,返國後,從白宮寫信給他們的爸爸媽媽,告訴他們,你的孩子希望我慰問你們。你可以想像,如果那些孩子父母親接到來自總統夫人的信,那些孩子的父母感受自己的孩子在戰場曾被總統夫人如此慰問,他們的感覺是什麼?
而她自己的孩子呢?
她的四個兒子都從軍上戰場:艾略特服務於空軍、詹姆斯在海軍陸戰隊(這當然特別辛苦辛苦)、小富蘭克林和約翰都在海軍。這就是她和小羅斯福總統了不起的國家表率。沒有特權。
埃莉諾.羅斯福一生不管遇到什麼狀況去了什麼地方,都繼續寫她的報紙專欄。1945 年的春天,歐洲之戰已經快要結束了,小羅斯總統的身體慢慢變虛弱,尤其非常疲倦;從雅爾達開會回來以後,他說:想直接到喬治亞州溫泉郡療養。
4 月 12 日,離希特勒自殺18天,一通電話至白宮,小羅斯總統走了。
埃莉諾聽到這個消息,愣了一下;接著她發現陪伴在富蘭克林.羅斯福身邊的人,就是三十多年前她以為已經離開的羅斯福舊情人露西,原來她一直伴著他,走過小兒麻痺症,走到最後一段人生;而且羅斯福夫人還發現居間聯繫的人,是她自己的女兒安娜。女兒瞭解父親多麼愛這個女人,尤其父親有了小兒麻痹症以後,她更希望這個女人可以給父親一定的安慰。
她覺得晴天霹靂嗎?她覺得全家人、尤其女兒都背叛她嗎?
不,她後來告訴她的女朋友們說:
我很高興,他不是一個人孤獨走的,他是我一生最敬佩的人。我們之間有距離,我很高興有人彌補了這個距離。他的痛苦我無法分擔,但有一個人給了他我所不能給的安慰。
至於我的女兒,她愛她的父親,就像我當年愛我的父親。不管我的父親有多大的缺點,我總是飛奔到他的懷中;我的父親雖然酗酒、最後拋棄家人,我仍然如此的愛他。而我的女兒用這個方式愛她的父親,也愛我。她讓父親得到足夠的快樂,維持了這個家;她沒有告訴我,她怕傷害我。
她不覺得這個叫背叛。
我們如果在她的處境,會有她痛苦下仍然保有的智慧嗎?
她沒有在這件事上花太多時間,之後她立刻告訴已經宣佈接任總統的杜魯門,她需要去喬治亞州一趟,依法是否能使用空軍一號總統專屬飛機?因為先生已經死了,名義上她已經不是第一夫人。杜魯門告訴她,你不要拘泥這件小事,快點去吧。
埃莉諾直飛喬治亞溫泉郡料理喪事,她沒有像世間平凡女子憤而說「我不要去了,讓他身邊那個女人自己去處理!」
她知道什麼事情重要、什麼事情是她該出面、什麼事情是她該幫羅斯福、什麼事情是她該幫她自己、什麼是她該幫國家的;她把國家、時代、窮人的痛苦,看得比她自己的傷害來得重要很多,所以這個時候她的傷害,沒有那麼大。
料理喪事之後,她決定不使用空軍一號,搭乘火車,將富蘭克林的靈柩送回華盛頓。依規她當然可以再坐空軍一號回來,可是她認為我們已經不是總統及第一夫人,所以選擇搭乘火車;而且她覺得富蘭克林可能很想再看一次美國、他熱愛的故土。
在火車上的一整夜,根據後來隨從的筆記,她躺臥鋪上,她告訴祕書在途中,她有陣子驚嚇到感覺到麻木;突然間她拉開窗幔,這時才看到沿路上千萬的民眾,徘徊在車軌旁,瞻仰他們熱愛的總統,道別羅斯福總統。埃莉諾看著他們,她的感覺是:我失去了我先生,而他們失去了過去一直在幫助他們的最重要的人——他們的悲傷並不亞於我們的家人。
在後來有一次訪問談話裡,她提起自己的婚姻,她說:
我有時候扮演的角色是羅斯福的良知,他是一個政治人物,難免有時候想要抄捷徑,我就會督促他走難一點的路。也可以說我有時候像馬刺,而馬刺不是很受歡迎,但是當一個政治人物的伴侶,這是被需要的;當一個政治人物的幕僚,你需要馬刺在身邊。
她根本不談什麼婚外情這些事。我講這段故事感慨很深,小羅斯福可以成為小羅斯福,到今天為止受美國人高度的愛戴,而羅斯福夫人也受到高度的愛戴,就正是這個原因。
她也提到在白宮的生活,小羅斯福總統已經連任了三屆,然後破例選了第四任沒多久,突然往生了。離開白宮那一刻,她覺得失落嗎?
她說:
白宮的生活根本不屬於我自己,我好像只是在塑造我之外的另外一個人,那個人就是總統夫人;我曾經迷失在我內心的某個角落。
所以她根本沒有任何留戀,就離開了白宮,因為她不是為權力而來。
有位女報人在小羅斯福總統逝世之後,因為和埃莉諾有私交,想請她發表談話;埃莉諾揮手拒絕,輕輕說了一句「故事結束了」。
女報人就用這句話,成為報紙的標題。
通常第一夫人故事就會到此為止,她能夠扮演的角色也就到此為止,但埃莉諾卻開始了她第二個人生。
首先她按照夫婿(小羅斯福)的遺囑,將他們在紐約州的羅氏大宅捐給政府,變成博物館。
她自己呢?留在她和她的女朋友們一起蓋的寶客山莊石磚別墅,其他多數時間,她住在紐約市華盛頓街區的一棟小公寓;羅斯福生前很愛的狗叫法拉,成了她最主要的陪伴者。
那時候還是有一些人經常來看她,譬如:荷蘭的朱莉安娜公主、印度的總理尼赫魯等等;她也經常招待一些青年團體,尤其青年感化院的學子。
從大人物到被關在感化院的年輕人,都招待到家中,她自己炒蛋做奶酥,用一般的點心款待客人;有的時候還把感化院的年輕小孩,帶到公寓後面的草地野餐。
羅斯福死的時候不到64歲,她61 歲,在這之前她沒什麼個人的生活。所以羅斯福總統走後,本來她準備專注寫作;突然,杜魯門總統找上她,希望能派她擔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
埃莉諾從來沒想過這份工作,她問為什麼是她?杜魯門說,「因為大戰期間你已經是和平運動的領袖之一,尤其後來原子彈發明之後,世界各國都希望能夠控制原子彈的使用比例,你也十分的支持。所以你本身應該成為第一任駐聯合國的大使。」埃莉諾說她沒有外交經驗,也不熟悉聯合國的議事規則,當場回絕了。
其實很多重要人士的妻子,比如翁山將軍的妻子、翁山蘇姬的媽媽,當時緬甸政府為了表達懷念,特別派翁山夫人擔任印度大使,並且領取非常高額的津貼。對緬甸而言,英國、印度是最重要的兩個大使位置。而翁山夫人雖然原來只是個護士,她接受了。
可是埃莉諾的個性是回絕,她不想要。但杜魯門說不行,你就是得去,堅持半個月後,這位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羅斯福夫人接受了。於是埃莉諾和代表團的成員在 1945 年末航向倫敦。
航向倫敦的時候,她可不是看著大海感嘆人生。她在船上好緊張,她覺得她自己對外交政策及規則不夠熟,所以船上的每一天,她都在研讀發送到她房艙內的所有的文件,並且參加每一個會議,聽取國務院閣員的簡報,盡可能的訪談各個官員。
這好像回到她的學生時代,她說:
我不斷的寫筆記,然後再到甲板上散步小做運動。但是通常很多時刻,我會拉著某一個人的手,聽他的意見。如果問我在白宮給我的最大養分,就是我很擅長吸取別人寶貴的意見。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參議員,還有後來擔任過國務卿的杜勒斯,都成了她主要的請議對象;他們告訴她意見以後,她很快的吸收,她本來聰穎過人;所以後來大家都說她是代表團的個中翹楚。
出人意外的,她所代表的美國團面對了當時聯合國激烈的辯論,而且激烈辯論至凌晨三點才輪到埃莉諾講話。她那個時候面對的對手是蘇聯聰明絕頂的辯才——維辛斯基。輪到埃莉諾講話,她言簡意賅、極具說服力,為她個人的主張提出各種說法。
雖然外交事務這些對她並非專長,外交圈子的某些舉止浮華,令她感覺不自在;甚至在外交圈子中她很快的發現有些人魯莽狂妄,但也有一些人非常誠懇有佳。她常告誡自己不要自我膨脹。
她花了很長一段時間遊說和平條約,都沒有結果,而且每一次參加聯合國大會開幕典禮的時候,都會穿上黑色的衣服,代表對小羅斯福的哀悼。無論如何,她最後在聯合國,擔任了五年的和平工作大使,而且大家一致認為她表現卓越。
共和黨的艾森豪總統上台後,沒有繼續任命她,她也沒表示不滿;到甘迺迪總統上台的時候,再任命她重返外交崗位。那一次埃莉諾一坐回座位上,聯合國所有的代表起立鼓掌歡迎她。這種場面在聯合國對一個女性、對一個第一夫人可謂空前;而這一刻人們鼓掌不只是因為她是羅斯福夫人,還因為她是埃莉諾·羅斯福。是她自己!
羅斯福總統死後,她一直這麼順利平安嗎?
在她過世之前,美國還有一件大事——美國出現了麥卡錫主義。麥卡錫是美國威斯康辛州的議員,全名叫約瑟夫·雷芒德·麥卡錫。他開始發動無恥的鬥爭,整天指責這個人是共產黨,那個是共產黨;懷疑這個懷疑那個,抓這個抓那個。某個程度來說,其實那是美國冷戰時代非常恐怖的一段時期,連好幾個好萊塢的明星都被他點名。
羅斯福夫人可不明哲保身,公開在她的專欄寫:
我們還是一個強大的自由國家嗎?還是我們要成為一個警察國家嗎?請就這些問題回答,我們不該置之度外。
她一發言就被美國最有權力的天主教領袖紅衣主教攻擊,她也不退縮。她不會覺得「我已經是高高在上的羅斯福夫人,我已經在聯合國贏得這種掌聲,我何必趟這趟混水。」
她不是,她不退縮。
宗教領袖往往不就你的政治主張直接攻擊,他會扯東扯西,這位主教也沒有例外:他說羅斯福夫人支持女人節育(可以墮胎),應該滾出公職生涯;她是一個可恥的、令人憤怒的上帝子民。
埃莉諾根本不理他,因為她本來生性淡泊名利,處之泰然。
面對最惡劣攻擊的時候,她直截了當的說:「如果反對我的聲浪變成真正的問題,我會退出公職生涯。」
但非難者畢竟是少數。
1951 年德州某一個報紙對讀者做了民調,問她們如何看待埃莉諾·羅斯福,結果大多數的人說她是當代最偉大的美國婦女。
所以麥卡錫和這些主教對她的攻擊,只是騷擾,沒有什麼意義。
之後國務院一致認為埃莉諾很棒,有外交官的潛力,所以請她以作家的身份去中東、印度、巴基斯坦。
1950 年到 1952 年的時候,她來了亞洲,52 年到日本之後到香港、土耳其、希臘,還曾經到南斯拉夫見了迪托,他的個性深深吸引了埃莉諾。
五年之後《紐約郵報》聘請 73 歲的埃莉諾以記者的身份走訪中國和蘇聯,她雀躍不已,她一直想要去蘇聯。
在那裡地方她見了赫魯雪夫,赫魯雪夫邀請她先在雅爾塔密約召開的克里米亞附近一個別墅會面,然後兩個人共餐。
後來大家好奇問他們聊得如何?赫魯雪夫說:「可否告訴我們報紙我們相談甚歡?」埃莉諾說:「你可以說我們相談甚歡,不過看法相左。」然後赫魯雪夫說:「至少我們沒有朝著對方開槍。」
雙方回應都相當有趣。
她的蘇聯之行也引來批評,覺得她對蘇聯太友善(尤其那個時候是冷戰開始沒有多久)。
埃莉諾回應道:
我們都應該面對一個事實,我們或者終將同歸於盡(美蘇都是核武大國);如果要避免,我們就得學習共同生活,彼此尊重。既然要共同生活,我們就必須交談。
埃莉諾到了 76 歲,1960 年,醫生診斷她得了骨髓疾病——溶血症,就是免疫系統攻擊了骨髓,導致造血功能出問題,血小板彼此攻擊,然後血壓降低。這種病可以用類固醇控制,但會縮短壽命。埃莉諾態度是什麼?
一笑置之。
這種病會導致人很虛弱,經常發燒,雖然不是高溫,但很不舒服;而且有的時候會很疼,有點像殘廢一樣,很難行動。
但經歷這麼一生,她覺得已經夠了。
甘迺迪上台以後,1961 年她還幫助政府和古巴的卡斯楚協商交換犯人;此外她也發表演說,還製作一部電視連續劇——《人類的展望》;在生命末期的時刻,她寫了一本書——《未來就是現在,明日既是當前》,對美國年輕一代提出呼籲,並且對錯綜複雜的世界尋求領導,你們要負起責任。
在餘下的日子她持續寫作,知道自己即將離世,也寫下了所有的準備事宜,包括遺囑等等。
囑咐她想要的喪禮,還有把她的財富,很多支票提前捐贈,寄給她想要幫助的人和單位。
1962 年 7 月她的病情開始惡化,無法繼續活動,但她還是不向病魔屈服。她討厭醫院不斷的檢查注射,她知道根本沒有用;這樣的怪病其實很難治療,她覺得她不想被這些疾病折磨得精疲力竭,然後在醫院,浪費最後的生命,她寧可死在家中,所以回到了紐約市的小屋。
1962 年 11 月 7 日,她辭別人間。
這是關於羅斯福夫人的最後一講,也向這位廿世紀了不起的女性致敬。
http://m.qingting.fm/vchannels/287003/programs/11610462
十 三 行 博物館 論壇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modified video from DVD)羅馬市作為歐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擁有伊特魯里亞時代至今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蹟,是伊特魯里亞時代王朝和羅馬早期至晚期的歷史見證,羅馬帝國同樣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財富。
羅馬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建築遍布整個城市,最重要和最中心的是羅馬的城中之國梵蒂岡。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聖伯多祿教堂(義大利語 Basilica di San Pietro, 又譯聖彼得大教堂)與容納教會歷代收藏的梵蒂岡博物館 (Musei Vaticani)位於其中。市中心東南側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英文:Archbasilica of Saint John Lateran)是教宗主教座堂。西斯廷禮拜堂 (Cappella Sistina,英文:Sistine Chapel)緊鄰聖伯多祿大殿,以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紀》穹頂畫,及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此外,現在這裡也是教宗選舉的舉行處。 羅馬的其他教堂,修道院也大都建築雄偉,藏有歷代重要聖物和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萬神殿(Pantheon)是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屋大維的副手阿格裡帕為了紀念打敗安東尼和「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而建造的。這座廟宇在80年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由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609年拜占庭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萬神廟至今還是一個教堂,這裡會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同時也是世界各國觀光客們競相參觀的地方。
羅馬競技場(Colosseo,英語:Colosseum)由維斯帕先皇帝下令興建,於80年建成大圓形的競技場。當時稱能容納5萬人在這裡觀賞猛獸與鬥獸士或者鬥獸士之間淒慘悲壯的角鬥,中場休息時間則安排處死人犯,而這樣殘忍的大眾娛樂活動到523年才被完全禁止,最後共約有七十萬人死於競技場。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競技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加上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拆除了競技場的部分石料,所以形成現在殘缺的模樣。
羅馬廣場(Foro Romano, 英語:Roman Forum)曾是古代羅馬城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生活的中心,羅馬城和羅馬帝國政治權力的中心,是世界最古老的一座議事廣場,反映了整個羅馬歷史的面貌;帝國議事廣場是羅馬論壇的一系列擴展建築,建成於羅馬共和國末期和羅馬帝國早期,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位於其間。馬克森提烏斯和君士坦丁巴西利卡是古羅馬廣場上最大的建築物,位於廣場北側,由皇帝馬克森提烏斯始建於308年,312年由君士坦丁一世完成於米里維橋戰役擊敗馬克森提烏斯之後。
帕拉蒂尼山 (Palatino, 英語:Palatine Hill) 是羅馬七座山丘中位處中央的一座,其為現代義大利羅馬市裡所保存的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其高約40多米,在山頂上往下望,一側為古羅馬廣場,另一側為馬克西穆斯競技場。
馬克西穆斯競技場(Circus Maximus,意為「大競技場」)是羅馬共和時期第一座競技場,也是最大的一座。馬克西穆斯競技場長621公尺(2,037英尺),寬118公尺(387英尺),可容納300000觀眾。競技場大部分建築已被拆毀,僅有東端一小段看台地基殘留。
卡拉卡拉浴場 (Terme di Caracalla )(建於212年至217年)除了洗浴池外,同時擁有花園、健身房、會議廳、圖書館和理髮店等服務設施,是個古代的公共娛樂場所,它的供水排水系統和中央供暖系統的技術問題在當時都被完美地解決了,現在的卡拉卡拉浴場仍用於夏季歌劇演出。
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曾是羅馬皇帝哈德良的陵墓,中世紀時改建成一座城堡。
塞維安城牆(Mura serviane, 拉丁語:Murus Servii Tullii)是羅馬的一道城牆,塞維安城牆用大塊凝灰岩砌築,城牆高達10米,底寬3.6米,據信有16個大門,其中許多只在著作中提到。現存的城牆建於公元前4世紀。
奧勒良城牆 (Mura aureliane)。修建於公元271年到275年,羅馬皇帝奧勒良和普羅布斯在位時期。高16米,城牆擁有383個塔樓、7,020個垛口、18個主要城門,5個邊門、116個廁所,以及2,066個對外窗口。
亞壁古道 (Via Appia) 修建於公元前4世紀,是古羅馬城通向卡拉布里亞的主要公路。路兩旁有眾多古代遺蹟,其中有埋葬有50萬早期基督徒的San Callisto墓穴。
國立羅馬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Romano)有四間分館。分館之一是古羅馬時可容納6000多人入浴的戴克里先浴場(Terme di Diocleziano)的遺跡。另外三個展館分別是Palazzo Massimo,Crypta Balbi以及Palazzo Altemps三個地方。四間博物館陳列著希臘、羅馬時代的大量雕塑,馬賽克。古羅馬雕塑的館藏世界最豐。
特拉斯提弗列街區(Trastevere)該地區是羅馬的第13區, 位於台伯河西岸,以精釀啤酒酒吧,工匠商店,小餐館,經濟型酒店和住宿加早餐旅館聞名。 狹窄,鵝卵石鋪成的街道上充滿魅力,在主要廣場外,夜晚該區域可能非常安靜。 隨著傍晚的臨近,街頭藝人,詩人,大鬍子的滑板手和興高采烈的喜樂演員,以不顧一切的熱情,紛紛湧入街區的無數俱樂部,酒吧和廣場。 該地區也是最受遊客歡迎的社區之一。
其他受遊客歡迎的地點還有許願池和它的18世紀巴洛克噴泉特萊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建於1732年至1762年),高約26米,寬約20米,是羅馬最大的噴泉,也是全世界最受歡迎和最著名的噴泉之一,傳說閉著眼睛背對著許願池投硬幣,願望就會成真,因此吸引了眾多遊客紛紛向池內投硬幣許願。
除此之外還有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 威尼斯廣場 ( Piazza Venezia), 鮮花廣場 ( Campo de' Fiori)等多座大型廣場,18世紀的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和廣場上的西班牙階梯 (Scalinata di Trinità dei Monti,英語Spanish Steps) 曾是電影《羅馬假期》的經典取景地。
現代羅馬的大部分著名建築都位於城市的外圍,如法西斯墨索里尼時期興建的EUR區。196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場館等,城市西部的10層居住樓Corviale(建於1972年至1982年)是全歐洲最長的高層建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sIETrvmf0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ddcQ658bPOJpsde2dyfl6VOGVpw)
十 三 行 博物館 論壇 在 十三行博物館 - YouTube 的八卦
Created playlists · 「考古與當代冶煉特展」 · 2021八里聲音漫遊海線 · 2021新北市國際考古論壇-史前聚落探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