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我的爸爸。我如果不是高一生的女兒,晚景不會如此淒涼。」
她的父親是 #高一生,鄒族原住民,#白色恐怖 受難者。
#轉型正義 #二二八事件 #高慧君 #歷史傷口 #創傷後壓力疾患(#PTS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沒經歷過災難也可能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
創傷後壓力疾患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八卦
【腦中小劇場 一本正經贈書場 相信我,這本書真的沒有很變態】
大概在六、七年前,全院各科的臨床心理師,在身心科主任的號召下,共同承接了一門北醫醫學系的必修課,課名叫做「普通心理學」。你沒看錯,這堂課不僅是心理學系,也是醫學系的菜鳥必修課。當時全心理師的陣容算得上是史無前例,畢竟普心向來以醫師或講師為主授者,臨床心理師之所以能站上講台,憑藉的就是配合課程穿插臨床治療經驗,而這一教就是四個年頭。
那是一段蠻值得回憶的時光。
台下一百多個學生全是學霸,這群人一輩子沒看過第二名的獎狀,求知慾如狼似虎,再晦澀艱僻的難題,課堂角落總是有個傢伙能找到開鎖的方法,面對這群怪獸,一心只想著覆誦投影片內容的傢伙,下場就是在課後記者會被噓爆。如何把心理學講得有哏,讓這些知識滲透到現實人生中,是留住客人的唯一解法。
每本普心教科書的內容不盡相同,但大致可分為以下十二個章節:
精神與心理學史、學習、記憶、發展、智力、知覺、意識、情緒、人格、社會心理、神經、精神障礙等。
以上這十二組名詞,看完也差不多醉了,因為對一般民眾來說,他們長得就跟法文的動詞時態一樣,畢竟專業術語的作用,就是為了跟人保持距離。但若把一個人的精神系統切割成十二面體,這些讓人昏昏欲睡的專有名詞,便是組成一個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立面,只要我們醒著,就無法脫離這些面向。因此,普心成了心理學的絕對基礎,只有讀完普通心理學,才有資格往下談「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在一群學霸面前,賣弄心理學知識的那四年裡,我負責教授精神與心理學史、學習、記憶以及社會心理學四個章節,一次兩個鐘頭。然而對於只想了解基礎心理學的大眾而言,花上三十個鐘頭坐在教室接受老師的口沫洗禮,或是狂嗑799頁的教科書,應該都不是他們想要的選項,那該怎麼辦?
很簡單,你只需要一本能快速嵌入知識體系的科普書。這類書籍的特色就是不浪費口水,不長篇大論,使用帶入感強烈的語彙,將理論融入生活背景,讓你在吸收知識時不會感到費力。如果把整學期的心理學課程當作是一條綿長的甬道,這類書就是你頭上的探照燈,負責引路,決定你在這條路上的去留。
《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就像是這顆探照燈,一本「具有前傳性質的普通心理學」。本書不僅把知識口語化,還傳遞得精簡有哏,書名雖然引人遐思,但體質絕對一本正經,而且貼心附上QR CODE,讓你一邊閱讀,一邊欣賞經典的心理學圖片,如果想深研心理學,它會是個親切的跳板。全書以Q&A串連內容,41個提問都有其關聯性,而且與普心的章節交相呼應,舉例如下:
精神與心理學史:
【那些古希臘的瘋子,後來怎麼了?】【雪茄什麼時候不是雪茄?】以上幾題觸及了史前精神醫學史的演進,以及佛洛依德的基礎論述
學習:
【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嗎?】【語言是從哪裡來的?】人的學習歷程是個非常有趣的課程,這幾題談到了兩個經典的制約實驗,以及語言如何透過學習而來
記憶:
【人為什麼會忘記?】,本題談到了基本的記憶形成流程。
對記憶系統有興趣可參考小劇場第19場
發展:
【小孩何時才知道,矇眼不代表自己消失?】【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暴躁易怒?】這一系列的提問,主要聚焦在兒童到青少年的認知與情緒發展歷程。
相關議題可參考小劇場的「繪本推薦」系列
智力:
【IQ很重要嗎?】【IQ測驗到底在測什麼?】提供了智力與智力測驗的基本概念。延伸閱讀可參考小劇場第13場
知覺:
【這是鴨子還是兔子?】【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主要談錯覺與注意力的概念
意識:
【人為什麼會睡覺?】【人為什麼會做夢?】談及了初階的睡眠機制與概念。
若對睡眠有興趣,小劇場推薦 睡眠管理職人,相關知識爆量
情緒:
【悲傷是一種心理疾病嗎?】【是什麼讓我們覺得快樂?】深入探討正負向情緒的來源。
其中關於憂鬱的部分,可以參考小劇場第22場,關於正向心理學的部分,可參考小劇場第11場
人格:
【為什麼好人難出頭?】【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害羞?】提及了五大性格維度以及內外向維度。
關於內向害羞的特質,可參考小劇場第28場
社會心理學:
【人為什麼有種族歧視?】【你會跟這個人買二手車嗎?】【普通人怎麼會犯下滔天大罪?】談到了重要的「從眾效應」與「偏見」議題,以及最經典的「史丹佛監獄實驗」。
關於上述實驗細節與「路西法效應」,可以參考小劇場第17場
神經:
【你是左腦人還是右腦人?差在哪?】【你的腦袋住著兩個不同的人嗎?】概述左右腦的分工與專司功能,與相關的裂腦實驗研究。
對於大腦功能,可參考小劇場第15場
精神障礙:
【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為什麼退伍老兵老愛話當年?】提出了反社會人格與創傷後壓力案例,其中更談及對於精神診斷對於所謂「異常」的反思。
關於創傷後壓力疾患,可參考小劇場第32場
心理學的打開方法,可以是一本700多頁的教科書,也可以是一本200多頁的科普書,而這一本相對適合入門者服用。心理學絕對不艱澀,也不高冷,踏上這塊墊腳石,你將會碰觸到心理學對你伸出的橄欖枝。
現在只要在本文下方留言,就有機會得到《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這本普通心理學入門書,感謝遠流出版 遠流粉絲團 贊助,此次贈書有三本。當然也歡迎大家對本文按個讚、順手分享,或Tag好友,將書訊傳遞給需要的人。
※ 留言格式:我想了解人類的_________(請從普心十二組名詞中任選一組,例如記憶、人格或情緒,至多選三組),因為________(請寫原因,二至三句即可)
※ 贈書方式:針對符合留言格式者,隨機抽出三人,共贈書三本
※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5/7(一)23:59截止
※ 獲獎名單:將於5/10(四)晚間公布於本文留言區,請獲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郵遞區號、地址、姓名、電話等資訊,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 考量郵寄成本,本活動限台澎金馬地區朋友參與
創傷後壓力疾患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八卦
「痛揍同學的怪小孩,古怪盔甲下有顆受傷的心」
【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是重度壓力事件後,出現之嚴重、持續、及有時延遲發生之壓力疾患。一般可分為三大類症狀:過度警覺、逃避麻木、及似再度體驗。
PTSD之盛行率,在一般人口中,約為1.0-2.6%。在少數而有限之調查中,火山暴發附近居民有3.6%,義消中有30%,被虐婦女中有45%,曾出現此疾患。在病因學中,一般是因極度壓力事件,加上個人易感體質所致。與先天基因、氣質、及後天環境、先前壓力經驗均有關。
預後:不一定,但可知,在事件之後,能多談此創傷事件,及表露各種情緒者,預後較佳。在評估方面,須著重症狀之澄清,個案之前個性,先前情緒困擾,及有無精神科病史。【註1】
【公視兒童系列影展〈約瑟夫的作業(Yussef is Complicated)〉】: 在英國的某間學校中,有個來自巴格達,不和同學接觸,卻在許多學科上面有極高天賦的古怪男孩約瑟夫。約瑟夫因為沉默寡言、獨來獨往,在學校被排斥,被無視,但是這些他都無所謂。
直到有一天,班上的同學不再無視他,而是正面霸凌他時,他用盡全身的力氣反擊。「約瑟夫痛揍惹惱他的同學,在被老師拉開後,他像是回過神似地一邊壓低身體,一邊高舉投降姿勢,並且不斷地往後退。然後他一個轉身,將額頭貼牆,雙手交疊放在腦後,不斷懺悔。
這個事件最後引起了學校高層的注意,試圖將約瑟夫送進醫院並轉介至相關特殊學校。約瑟夫的老師為了要幫助約瑟夫融入班級、融入世界,告訴約瑟夫:「別讓人覺得你很難懂。(Be uncomplicated.)」,之後,老師出了一份作業,讓約瑟夫寫下他的故事,然後親自在台上發表,親自跨出「溝通」的第一步。
【PTSD是創傷造就的盔甲】
約瑟夫是典型的PTSD患者,他經歷過非常人所能想像的事,封閉只是一種自我保護。然而其他的孩子們並不能夠理解他為何穿上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盔甲,也因此造成了不斷引起爭議的校園霸凌。
PTSD是指經歷創傷性事故後,對外界的負面心理反應。創傷大如戰爭、震災,小則如家暴、性侵、車禍之後,根據美國心理協會的判定標準,除了有過創傷性經歷以外,還須符合具有:
1. 入侵性思緒
2. 逃避性症狀
3. 情緒以及思維的負面變化
4. 喚起狀態與反應過度等至少4種徵兆。
換言之,PTSD患者可能會時不時浮現似乎是他人強硬灌輸進腦袋中的想法,並且會不斷回憶起令他感到恐怖的當下,進而引起逃避現實、情緒麻木,甚至是情緒敏感、警覺性增加等等徵狀。法務部亦曾表示,於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的新聞,如:家暴、兒童性侵等案件,在事件發生後仍持續折磨受害者的PTSD是經常被大眾所忽略的。(資料來源: 風傳媒: 「痛揍同學的怪小孩,古怪盔甲下有顆受傷的心⋯你真的了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 http://bit.ly/2w917nz )
【Reference】
註1: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創傷後壓力疾患】http://bit.ly/2VX2pS9,蕭美君醫師
1.來源:
➤➤資料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創傷後壓力疾患】: http://bit.ly/2VX2pS9
∎(風傳媒)「痛揍同學的怪小孩,古怪盔甲下有顆受傷的心⋯你真的了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 http://bit.ly/2w917nz
➤➤照片
∎(風傳媒)「痛揍同學的怪小孩,古怪盔甲下有顆受傷的心⋯你真的了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 http://bit.ly/2w917nz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購買資訊】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PTSD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疾患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精神疾病
#公視兒童系列影展 #約瑟夫的作業 #Yussef is Complicated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 #蕭美君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風傳媒
公視粉絲團
創傷後壓力疾患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記得打開CC字幕 #沒經歷過災難也可能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48 【醫學上的發現】
01:51 【什麼是 PTSD?】
03:35 【面對 PTSD 該怎麼辦?】
04:31 【創傷可能是成長的契機?】
05:21 【我們的觀點:壓力源無所不在】
06:19 提問TIME
06:3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碰到滑鼠就害怕 前內容審查員得PTSD狀告Facebook:https://bit.ly/2VOzFXx
→災難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XfPu9P
→創傷/壓力與精神健康:https://bit.ly/2VO3bfP
→美國狙擊手:淺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UnvY9s
→面對重大災難,如何心理自救?:https://bit.ly/2IAzUl3
→災難,然後(一):心理的創傷:https://bit.ly/2vaoQmK
→PTSD的精神創傷:恐怖就像「美」一樣,只存在於觀察者的眼中:https://bit.ly/2KTWxDI
→創傷後壓力症候羣之危險因子:https://bit.ly/2vaB4f7
→美國狙擊手:淺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UnvY9s
→揭秘Facebook:每天過濾3、4百篇暗黑內容的合約工,離職後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https://bit.ly/2UM5MuA
→The secret lives of Facebook moderators in America:https://bit.ly/2EammsL
→職業相關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認定參考指引 :https://bit.ly/2UDV35b
→職業外傷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認定基準研究:https://bit.ly/2VambIE
→維基百科: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QitaJU
→創傷後壓力疾患:https://bit.ly/2PdVsFz
→PTSD: What you need to know:https://bit.ly/2OWgICM
→香港眼動身心重組療法協會:https://bit.ly/2DgkqPC
→wiki: Posttraumatic growth:https://bit.ly/29IPsTK
→天災劇變磨練人格 研究證實:「創傷後成長」使人更成熟圓滿:https://bit.ly/2ICclZm
→Growth after trauma:https://bit.ly/2GrB80v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創傷後壓力疾患 在 痛心!救災衝擊心靈警消恐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YouTube 的八卦

台鐵發生出軌事故,全國警消紛紛投入救援。不過許多挺進第一線的救難人員,因為看到殘缺大體,心情相當沉重,導致入眠,出現所謂「 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 ... ... <看更多>
創傷後壓力疾患 在 What is PTSD?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 YouTube 的八卦
PTSD是一種精神疾病全名叫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也就是 創傷後壓力 症候群一般是指一個人在目睹或親身經歷了某件令人恐懼和有生命威脅的事件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