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生喜悅和愉快的事情時,對它產生強烈認知與長時間維持的人就會擁有高度的自信,反之,就算發生喜悅與開心的事也無法欣然接受或是無法長時間持續的人其自信就會顯得較低落。
具備高度自信的人就算是小事也會覺得喜悅和開心且能持續那份情感,但缺乏自信的人卻無法辦到。
摘錄自《#善用腦科學減輕焦慮,找回你人生的平衡》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有時我們會對一件事拖延,也跟我們缺乏自信有關。對自己沒信心,或者過度擔憂負面結果,常常讓我們選擇逃避。
我跟某些朋友互動,知道那種自我懷疑的焦慮,真的可以讓人難以跨步向前,即使在旁人看來只是很小的一步。這時停止自責也是重要的事,尤其是過度自責,常削弱我們的動機,讓我們更不容易達到我們的目標。
祝願您,能深刻認識自己,這是自己能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的根基!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4320116148004662
... ... ... ... ... ... ... ... ... ... ... ... ... ... ...
信心降低的原因
【文/ 梁銀雨】
■ 先天的氣質與學習的效果
一九九○年代曾針對法庭的情況進行一項實驗,根據此一實驗的結果來看時,比起焦躁與猶豫不決的證人,具備自信與確實陳述意見之證人的意見受陪審員採納的可能性更高。就算是陳述相同的事實,自信的差異會成為左右證言可信度的決定性要素。
那麼為什麼每個人在自信方面會出現程度上的差異呢?為什麼有些人充滿自信,有些人則缺乏自信呢?喪失自信的理由大致上可分為兩種,一個是天生個性就比較膽怯,另一個則是因為後天的學習。
當結合這兩項因素後,自信心可能就會嚴重受創,但天生的個性屬於先天性的,屬於無法避免的情況。但問題就在於後天性的學習造成的自信喪失,造成喪失自信的後天性學習是由負面的回饋形成的。就算是具備優秀實力的人,若是經常受責備或針對結果受到批評,久而久之自信當然會嚴重受創。
現在我任職於教育機關,在那邊擔任專任講師,以企業職員為對象進行戰略或企畫相關科目的授課就是我的職業。我從很久前就很想做這份工作了,我還是平凡的上班族時就一直夢想有一天能以他人為對象授課,也因為這樣,當我終於能從事這份工作時,我真的覺得非常的開心和幸福。
不過從第一堂課開始就很不順利,我在自己曾任職過的一個大企業進行與新事業相關的課程,雖然我非常緊張,但我算是已經非常認真準備了,再加上有在大學授課的經驗,所以有一定程度的自信。令人遺憾的是,我在課堂上未能獲得好評,每天五小時的課程,總共要連續進行三天,第二天的課程結束後我收到了緊急連絡,原因是聽課者接二連三提出了抗議要求,比起以上班族為對象授課,更像是在學校上課的感覺,也就是認為內容太艱深難以理解的意思。但畢竟已經上了兩天的課,也很難更換講師了,於是便要求我對最後一天的課程內容多費點心思,結果那一天晚上我難過到整晚都睡不著。
就如同與陌生人相遇時第一印象很重要一樣,講師的第一堂課同樣也很重要,我在第一堂課收到了幾乎是不及格的分數。或許只是剛好當時運氣差而已,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後來我在企業講課時也都未能獲得好評,儘管我在相同科目的公開授課中曾獲得不錯的評價。當然畢竟授課科目是與戰略或企畫相關的內容,對於一心只希望以有趣和趣味為主的聽講者來說當然會覺得很艱深,但這終究只是自我合理化的藉口而已,評價分數就代表了一切。
雖然我並不認為自己的授課能力差,但有好一段時間我的想法與聽講者的反應一直都有無法縮短的差距。
這一類的事情反覆發生後,慢慢地對於自己的信賴就會開始瓦解,就算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也無法感覺到幸福,身為一個靠上課維生的人,我的自信消失了,上課也慢慢變得很難熬。授課時認為不開心的時間變多了,或許是評價不佳的關係,企業委託的授課件數也減少了,我當然會感到焦慮,「這樣下去若是沒有課該怎麼辦呢?會不會無法繼續授課了呢?」之類的不安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只要一感到焦慮,那股情感就會隨著時間過去而變得更強烈。
所幸隨著時間過去,我累積了資歷與技能,聽課者給予的評價也變好了,還出現了給予高度讚美的教育負責人,認為授課內容很棒且表達感謝之意的聽講者也增加了。我還曾在授課評價中拿到滿分,消息傳遍了整個公司,當這一類的事情增加後,我也漸漸恢復遺失的自信心。現在無論進行何種課程我都有自信,但內心深處依舊很擔心又會發生那樣的情況,而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自信的受創就像這樣一樣受到後天學習影響的成分相當大,越是經常從周遭聽見負面言語的人越是如此,從小開始就常被老師或父母親責罵的人長大後也難以對自己的事情有自信,像這樣喪失信心後,隨著時間流逝往往都會演變成焦慮。
後天的信賴喪失若是與先天的消極個性結合,就會變成核彈等級。
本來個性就已經很消極了,若是加上來自外部的責備,對於自己的信賴就會如同春天時因為陽光融化的雪一樣消失不見,而空缺的位置就會被焦慮填滿。
若是失去對於自己的信賴,就會有加速焦慮的隱憂,根據新罕布夏大學艾德爾(Edward Lemay)博士的研究來看,越是擔心自己看起來缺乏信心的人,就越容易失去自信,這是因為當感覺到他人把我視為「沒自信的人」看待時,腦部就會認為「我被當作毫無價值的存在」。對自己失去一點信賴可能就會造成失去更多的信賴,失去更多的信賴就會演變成嚴重失去信心,時間久了就會惡化到難以恢復的程度。缺乏自信的面貌會讓信心更加受創,喪失的自信會造成憤怒、不安與焦躁,自信心越低,當然也就更容易焦慮。
具備高度自信的人與缺乏自信的人比較後彙整如下。
圖中的舒適區(comfort zone)也稱為舒適圈、安舒帶等,指物理上具備人體感覺到最舒適之溫度、濕度、風俗的範圍,另一個意思則是讓人感受到最舒適的領域,也會用來比喻使用訣竅適當進行某件事。大致上來說,一般人都會有想要停留在舒適區的傾向,著作《行銷人是大騙子》(The Icarus Deception)的高汀說過這麼一番話。
「停留在舒適圈時,你的心情會變從容,可以在不會緊張的狀態下工作或生活,待在舒適圈時對於失敗的恐懼也不會太強烈,因為那是自己熟悉的領域,只要依照習慣行動即可。」反之,只要脫離舒適圈就會無時無刻呈現不舒服與緊張的狀態。不過,脫離舒適圈後若是無法保證自己能表現得很好,就不會想要嘗試脫離那個地方。如果之後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情況,理所當然就會感到不安與焦躁。
■ 腦部告知的自信心程度
達特茅斯學院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一件相當有趣的事實,這所大學的研究員針對能預測人類自信心程度的腦部進行了實驗,主導這項實驗的羅伯特(Robert Chavez)博士說連結前額葉與紋狀體的纖維束使用越發達的人就越有自信,紋狀體主要是獲得回報或感受到快感的腦部,有愉快的事或是發生好事而激動時就會啟用。簡單來說,當發生喜悅和愉快的事情時,對它產生強烈認知與長時間維持的人就會擁有高度的自信,反之,就算發生喜悅與開心的事也無法欣然接受或是無法長時間持續的人其自信就會顯得較低落,前面提過的冒名頂替症候群說不定就是這一類的人,因為原本應該開心接受自己成功的事實,如果只是一昧地把它視為是好運,就會難以長時間維持。
另一方面,具備高度自信的人就算是小事也會覺得喜悅和開心且能持續那份情感,但缺乏自信的人卻無法辦到。換句話說也就是能理解前面談過的自信與壓力之間的關係,這個內容與正向思考有直接的關聯,高度正向思考的人其前額葉與紋狀體之間的纖維束聯繫相當強。反之,負面思考的人則並非如此,開心接受喜悅的事情與長時間持續的能力不足。
因此,自信感也和正向思考有關係,想要擁有自信就必須具備正向積極的生活態度……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善用腦科學減輕焦慮,找回你人生的平衡》
九 歌|https://reurl.cc/yg2G4D
博客來|https://reurl.cc/bRMAqy
讀 冊|https://reurl.cc/2gXV3E
金石堂|https://reurl.cc/OqdnD3
誠 品|https://reurl.cc/4mEO5R
健行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Chienhsingbook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萬的網紅YOYO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阿傑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花蓮縣的秀林鄉。秀林位於魯翁溪上游,海拔1995公尺,因地形、氣...
「前額葉發達」的推薦目錄:
前額葉發達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只要是人,自然就會感覺生氣,自然就會做出生氣表現。對著什麼也不懂的孩子做出生氣表現,不代表一定就是壞媽媽,更不等於不愛孩子。
好媽媽,不是百分百控制負面情緒,然後只展現好的一面的完美媽媽,而是能讓孩子見到自己人性化一面的媽媽。
具體表達自己的憤怒之餘,也不要忘記加上一句「雖然你不聽話,但媽媽還是很愛你。」透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明白表現包括生氣在內的所有情緒都是正常的事,並相信「即使媽媽偶爾會變得有些情緒化,對自己的愛卻是始終不變的」。
取自《啊~剛才應該要生氣的!》
……………………………………………………………..
各位朋友,早安:
某些媽媽會對於這篇摘文中的「好」媽媽,這種評價式的說法,感覺有壓力,甚至憤怒。跟這些情緒有關的心聲可能是:當媽媽的人,真是受夠了被評價!
而且當一個人常常被評價,很自然地難擺脫自我評價,也很容易評價孩子。通常,被評價的人,難以放鬆,即便得到了好的評價。
這是兩難,像這篇摘文的重點是:媽媽的人性化情緒表達,會比只展現美好的一面,對孩子更有助益。一使用「比較」來凸顯概念,容易進入二元對立,而有「好」或「不好」的狀態標定。
我們可以不喜歡這種被評定的感覺,我們也可以同時看到這篇文章的重點,我們可以尊重我們內在的多元性。
「雖然你不聽話,但媽媽還是很愛你。」
就如同我們會對孩子的「行為」不高興,但我們可以同時愛著孩子這個「人」。我們的情緒層次可以很豐富,也可以常跟自己生命中蘊藏的「愛」做連結。
有愛陪伴,可以少一點恐懼面對苦難。在愛的前提下,適當地表達生氣,相對於「生悶氣」,對關係更有助益。
祝願您,能感受情緒帶來的能量,並且適切展現在生活中,可以有個性,但也能照顧人心!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731650726851210/
pps. 我個人在閱讀昨天朋友們對「生氣」情緒的留言分享之後,感覺到收穫很豐富。我感受到文字背後的真誠,也看到我們圍繞著「生氣」所開展的不同生命姿態。感謝各位朋友,能用這種方式相互陪伴,我很榮幸,心有喜悅!
……………………………………………………………..
【文/ 趙明局】
對孩子生氣了……我是個壞媽媽嗎?
對著什麼也不懂的孩子做出生氣表現,不代表一定就是壞媽媽,更不等於不愛孩子。如同前面文章提過的,只要是人,自然就會感覺生氣,自然就會做出生氣表現。然而,如果對著沒做錯事也毫無能力反應的孩子頻繁地、過度地表現生氣,那就是有問題了。
好媽媽,不是百分百控制負面情緒,然後只展現好的一面的完美媽媽,而是能讓孩子見到自己人性化一面的媽媽。換句話說,懂得在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之餘,又能向孩子充分展現愛意的媽媽才是「好媽媽」。當大人因為對生氣持負面想法而選擇忍耐時,孩子並非全然不知。原因在於,始終都會表現出來的。一旦累積了許多怒氣卻沒做出生氣表現,這些怒氣便會轉向他人爆發,像是轉向丈夫時,就會演變成夫妻爭執,當然就不可能對孩子產生正面的影響。
如果想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媽媽,就該以一貫且適當的方式表現憤怒。希望各位媽媽可以在藉由「媽媽因為某某原因覺得很傷心、很生氣,我希望你可以這麼做」的方式,具體表達自己的憤怒之餘,也不要忘記加上一句「雖然你不聽話,但媽媽還是很愛你。」透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明白表現包括生氣在內的所有情緒都是正常的事,並相信「即使媽媽偶爾會變得有些情緒化,對自己的愛卻是始終不變的」。
…………
是否有方法能教導孩子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
懂得表現包括生氣在內的所有情緒一事,對人的一生有很大的幫助。影響是否能適當表現情緒的大腦區域,正是人類大腦中最晚發育完成的「前額葉」。前額葉扮演的是管理、計畫、評估各種可能性,並做出合理決定的角色。
針對協助促進前額葉發育的方法,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生物與人腦工程系教授鄭在勝博士提出以下四種方式:
第一種:運動。適當的運動,對前額葉的發展很有幫助。除了前額葉,運動其實還能幫助發展大腦的各個領域,對情緒控制、改善憂鬱症也很有幫助。
第二種:閱讀。雖然前額葉會在十八至二十一歲發展成熟,但正值這個年紀的韓國高中生們,大多都被剝奪了多樣閱讀的機會,能閱讀的僅有為了解答國文題目的短篇文章。因此,了解這段時期的閱讀比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後,必須開始思考拓展孩子閱讀量的方法。
第三種:在什麼也沒有的情況下,找出遊戲方法的過程。舉例來說,近來見到孩子時,每個人都在用手指滑電子產品;需要找資料的話,也是立刻打開搜尋引擎。這些孩子們無法理解為什麼磁碟圖示代表「儲存」的意思。活在數位時代的孩子們,到處都是能滿足聽覺與視覺的影片、遊戲,有時也培養他們在沒有電子產品的時候找出可以遊戲的方法。像是去趟遠離電子產品的旅行,或是全家實行一個月一天的「電子產品公休日」也不錯。
第四種:旅行。在新環境解決問題的經驗,有助於促進前額葉的發展。面對一直以來沒有遭遇過的環境與情況,實際解決問題並發現新事物的過程,能使前額葉變得發達。希望培養孩子懂得豐富生活,就得透過多樣化的經歷,協助他們獲得生活中觸手可及的知識。
.
以上文字取自
啊~剛才應該要生氣的!:給無法好好生氣而每晚狂踢被子的你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0777
時報出版
.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前額葉發達 在 Facebook 八卦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2010)是由馬丁·史柯西斯導演,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演。
不曉得狄卡皮歐會不會認為2010年是他人生相當特別的一年,因為在2010年的二月,由他主演的《全面啟動》(Inception)上映,給觀眾燒腦燒到2021仍舊是部經典;而同樣也是由狄卡皮歐主演的《隔離島》,在同年七月上映,也是讓觀眾隨著他深鎖的眉頭與不信任的雙眼,在「隔離島」與島上的燈塔,迷茫迷失到電影結束。直至今日,《全面啟動》與《隔離島》都還是「再多看兩遍」也不嫌多的燒腦電影。
《隔離島》是改編自丹尼斯·勒翰的同名驚悚黑色小說(2003年),故事幾乎按照原著的故事線,史柯西斯也將小說中的哥德式恐怖,呈現在螢幕畫面。
#一定要親自享受看隔離島的震撼
《隔離島》是個一點小雷都不能爆的故事,觀看者必須親自從頭看到尾,才能感受到這個故事的威力,才能理解眼見為憑是如何不可靠,也才能感受謎底揭曉時的現實震撼,最後,還會因為關鍵的一句話(「像個野獸地苟活,還是像個好人地死去」),而備感煎熬。
故事發生在1954年,泰迪·丹尼爾(狄卡皮歐 飾演)與查克·奧爾(盧法洛 飾演)是美國的法警,特別被安排到位於美國新英格蘭區的波士頓海灣外的「隔離島」,要調查一名在隔離島上莫名失蹤的女性重案刑犯。
「隔離島」的英文是 shutter island,shutter 的意思是拉下百葉窗的關閉,意思就是「完全對外封閉的島嶼」,因為在這個島上,除了醫護人員與心理醫生,其他關閉的都是患有心理疾病的重案刑犯。島上建築總共分為ABC三棟,除了AB分屬男女病房之外,C區則是心理疾病嚴重又具有暴力傾向的病患。
.
#燈塔是光明的指引
島上除了ABC三區之外,另外還有一座燈塔,聳立於峭壁懸崖之上。就法警泰迪的調查,這座燈塔嫌疑最重,應該是個藏有秘密且進行不人道手術之處。
燈塔象徵光明與指引,於是,泰迪法警帶著一定要查出真相的決心,不顧波士頓灣的嚴厲天氣,無視暴風雨將至,與此同時,也不聽愛妻的勸告——千萬不要到危險的燈塔裡。
只是,泰迪既然任命於找出莫名消失的重刑病患,同時也想解開他心中一直未解的疑惑,於是他帶著非查出真相不可的決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進入燈塔。果然,一切真相大白。
.
#哥德式恐怖故事的基本元素
在傳統的哥德式恐怖故事裡,例如《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會有一些固定的基本元素,這些在《隔離島》也有。
1. 被孤立的空間:隔離島就是一個被孤立的小島,在島上發生的一切,宛若發生在平行異世界。
通常,這種孤立的空間是種刻意的設計,目的是要產生一個能夠凸顯主角內心世界的地域。
2. 狂風暴雨:在《隔離島》幾乎沒有好天氣,不是在睡夢中被雨水打到驚醒,就是在墓園中遇到大風大雨。而颶風將至的陰影,也隨時隨著狂風巨浪拍打在峭壁礁岩上。
通常,狂風暴雨的程度,會隨著故事的前進,而顯得更為狂暴,這些狂風暴雨不僅襯托外在環境的驚險,也象徵主角內心的憤恨與恐懼。
3.
陰魂不散的鬼魂:在《隔離島》,那些在二次大戰的寒冬與戰火中死去的德軍和民眾,一直陰魂不散地盤旋在泰迪的回憶之中,尤其是躺在死去的母親懷抱裡的戰火下的女孩。
通常,這種陰魂不散的鬼魂,並非真的鬧鬼,而是主角內心罪惡感的顯像。那些主角不願意面對的過去、悔恨、不堪的醜陋等等,都會以鬼魂的形式出現在主角的午夜夢回。
.
#前額葉皮質切除術
《隔離島》提及的前額葉皮質切除術,曾經在精神科治療的外科手術方面,盛極一時,在30s至50s年代,是最前衛的醫療科技技術,還在1949年獲得諾貝爾的生理學醫學獎。不過,這項醫學技術在70s年代之後被禁止使用,因為手術結果無關效果,不僅傷害人權,有人道疑慮,更慘的是把人變呆變笨、甚至(嚴重感染而)搞死。
《隔離島》的故事發生在1954年,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心理醫師在解決不了有暴力傾向的重症刑犯時,必須採取外科手術,讓病人失去反抗的能力,甚至呈現癡呆狀態,再也無法暴力向人。
.
#1950年的女性家庭壓力
《隔離島》有提到家庭,一個典型的美國夢美式家庭,就是有個大庭院的房子,一家四口五口歡樂住在一起,爸爸在外努力工作、成功發達,媽媽則是能幹溫暖的家庭主婦。
不過,美國夢終究個夢,例如同樣是由狄卡皮歐主演的《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 2008),就是個在50s年代的美國夢美滿家庭的夢碎過程。當先生在外工作之時,由一個婦女背起家裡所有的責任,身心壓力都極為巨大,家庭問題也隨之而生。
.
#狄卡皮歐與史柯西斯
《隔離島》是狄卡皮歐與導演史柯西斯的第四次合作,兩人每次的合作,都是經典賣座電影,前面三部是《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2002)、《神鬼玩家》(The Aviator, 2004)、《神鬼無間》(The Departed, 2006),之後還有在2013的《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25
#2021年6月9日
#隔離島2010
#Shutter_Island
#to_live_as_a_monster_or_to_die_as_a_good_man
#劇照中的領帶就是太太送的那條
#哥德式的恐怖故事
前額葉發達 在 YOYOTV Youtube 的評價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阿傑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花蓮縣的秀林鄉。秀林位於魯翁溪上游,海拔1995公尺,因地形、氣候的影響而形成潮溼多雨冷涼的霧帶,以西漸出現以針葉林為主的混合林,生長在其間的林木又稱『霧林』。且地理位置在中央山脈東側,地勢相當陡峭在氣候和景觀上面都有相當大的落差,因此有著十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生態資源。
1.細腳騷金龜:細腳騷金龜體長約 27 - 30 mm,大型金龜,體色有明亮的光澤,閃光的照射下會出現微微的銅色。為台灣特有種,通常會在6月份開始出現,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是日行性昆蟲,喜歡訪花、吸食樹液,屬於常見的金龜種類。
2.赤腹山雀:為台灣特有亞種的第二級保育鳥類。頭頂、後頸、喉部及前胸黑色,前額至臉頰及頭後中央線白色,胸、腹部栗紅色,相當醒目,背部及尾羽藍灰色。棲地在森林中上層。喜好闊葉林中、上層,牠們會飛啄空中飛蟲,或直接獵食葉子上的昆蟲與蜘蛛,也啄食果實。昆蟲、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果實、種子是牠的食物來源。春、夏季時,常成對或是一個家庭一起活動。
3.星鴉:星鴉是台灣特有亞種鳥類。身體是咖啡色,臉頰、頸至背部及上佈有白色的斑點喜歡停棲在高大的針葉樹頂端,常單獨或小群在針葉樹冠層活動覓食,特別喜歡冷杉、鐵杉及二葉松,常倒吊在松枝上啄食毬果內的松子。這些裸子植物毬果內的種子是牠們的主食。
4.巒大杉: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臺灣中部、北部及東北部,於海拔1300至2800公尺山區常混生於檜木林中,也與闊葉林混交。又名台灣杉木,因為其木材香氣特濃,所以又名香杉。樹皮呈淡紅褐色,其葉線形略呈彎曲的鐮刀狀;跟杉木最大的分別在於,葉片前端沒有骨質化成為鋒針形狀,巒大杉的葉片質軟觸摸起來較不刺手。
5.切葉糙頸螽:普遍分布於中海拔山區,局部地區數量很多,夜晚有趨光性,直到清晨才會躲到叢林裡。體態及顏色跟台灣的蘭嶼大葉螽斯近似,但切葉糙頸螽的前胸背板邊緣有黃色邊紋,中央有一條黃綠色的細線自前胸側緣達翅端斜切。母蟲具發達湯匙狀的產卵器,懷孕的母螽斯要產卵時,會先尋找安全且隱密性高的植物的莖,然後將身體抬高、腹部捲曲,伸出尾部片狀的產卵管,利用尖銳的產卵管切開植物的莖部,將卵產在植物中。
6.山羌:為台灣鹿科動物中最小的一種,也是台灣特有亞種。棲息在低海拔至海拔3000公尺的山區之間,能夠在天然闊葉林或混生林,發現山羌的蹤跡。是草食性動物,以細葉幼芽及嫩草為主食。大多獨居,且全日活動,但日間活動較晚間活動多,凌晨時為活動高峰。山羌的叫聲像狗吠。生性膽小,遇到敵人會先靜止,躲藏後再迅速逃竄。
7.黑腳深山鍬形蟲:為台灣特有種。分佈於海拔1800-2300公尺山區。成蟲主要活動季節為5-7月,夜間具趨光性。中型鍬形蟲,體色深棕褐至深黑褐色,雄蟲30-45mm,雌蟲,27-32mm,外型跟栗色深山鍬形蟲非常相似,但黑腳深山鍬形蟲的體色較深、較暗,而且金屬光澤較強。雄蟲大顎端部上下分叉,內側具數個左右對稱的小齒突,頭部後方有對不明顯的圓弧形耳突。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前額葉發達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已額滿,歡迎來電安排候補)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
自己在面對人生決策的時候
無論是關係上的、工作上的
甚至於是財務上的
都能夠得到好的結果跟發展
像是選到對的人
或合適自己的工作
投資的商品呢 都能夠賺錢
然而呢 決策品質要好
思緒足夠的周延、深刻
絕對是最重要的大前提
有時候 大家獲得的情報
其實是一樣的
可是會思考的人
他就能夠
從有限的線索裡面
去推演出參考度很高的結論
然後再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但是不會思考的人
你就算把答案放到他面前
他一樣視若無睹
他根本判斷不出線索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 一樣的食材
交到廚藝精湛的大師手裡
就會變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料理
但如果呢
交給不懂得烹飪的人手裡噢
它下場往往就是暴殄天物嘛
所以思考對於任何人的發展
是很重要的
但我自己教學這麼多年來噢
我發現很多人的思考能力
越來越薄弱
會這麼說 絕對不是在唱衰社會
而是因為 我的課程很強調量身訂做
所以呢我會鼓勵學員
不管他上什麼課 他可以盡量地
把自己的問題寫信告訴我
讓我能夠多瞭解他們
去強化他們在解決問題上面的能力
以前我收到學員的來信
大體上呢 都還能夠弄懂他們的處境
以及他們覺得什麼問題才是重點
需要花心力處理的地方在哪裡
可是隨著手機跟社群軟體的普及
我發現寫信來的人
他講的東西經常是
東一塊西一塊 前後文不相干
或者是表達完所有的過程
卻沒有具體告訴我
他想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這都還不打緊噢
最讓我匪夷所思的
就是越來越多人
在論述完一個大篇文章之後
最後跟我說這件事情跟他無關
他只是抒發心情而已
哈囉 我請大家寫信的前提是
你生活裡 想處理的問題
可以寫信告訴我
而不是要跟我交換日記 好嗎
談這些哦 不是為了抱怨
而是呢
這些現象引發我很強烈的好奇心
我開始認真地去研究
為什麼大家的思考能力
會越來越薄弱
最近 我讀了一本書
叫做《渴求的心靈》
作者呢 是賈德森布魯爾
這本書噢 談的是現代人上癮
特別是 網絡成癮
自拍、愛情、電玩等等這些
這些跟我們過去熟悉的藥物濫用
像是毒品、酒精不太一樣
作者在裡面就有提到
其實很多社交網站的設計界面
都是那種會讓人離不開的
一個設計概念
我們會陶醉在被關注的光環裡
不斷地重新回到這個平台上
確認自己分享的東西有沒有被看見
或者是有沒有遺漏任何訊息
而每一次訊息進來
不管對方的評論是好是壞
只要手機發出聲響
都會刺激我們大腦去分泌多巴胺
這是一種
會讓我們覺得愉快的荷爾蒙
這會讓你想要即時地回覆
用來創造出更多的連結跟互動
享受這種多巴胺釋放的快感
再加上噢 每一次訊息發出的時間
都是不固定的
就會讓我們隨時處在一種
stand by 的狀態
它更加深了我們上癮的力道
而且你知道嗎
推特它一次發文就只能是140個字數
這也不是亂設計的噢
這個長度是特別被挑選過的
因為這正是我們
可以自動閱讀訊息的字數上限
也就是喔
一眼掃過去就能夠看完看懂的份量
這種種的設計
都會讓我們持續地分心
沒有辦法專注思考
因為沒有兩下我們就被打斷
被別的訊息吸引走了
或者是呢 當我們認真開始思考
我們的身體跟心理
可能都會有一些緊繃感
為了降低這種緊繃感
我們的大腦
就會催促我們 去滑滑手機啊
去享受先前多巴胺外溢的興奮感
而漸漸地養成
我們只要一有不舒服
就去滑手機的習慣
即使想要暫時地放下手機也很困難
而這整個過程
會使我們的心智越來越碎片化
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思考鏈條
隨著手機的使用的頻率越高
深度會變得越來越淺
以前呢可以對一件事情有深刻的見地
而且呢邏輯是前後呼應一致的
但現在呢 卻只能把資料塞滿
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難道就把手機丟了嗎
當然不可能嘛
對抗潮流只會讓自己累得半死
卻沒有任何的效果
而且呢 工具本身本來就是中性的
是我們使用的方法
才造就了最後的結果
要訓練自己的邏輯鏈條
把自己的思考和論述能力找回來
讓自己不管在做決策
或者是表達說服別人的時候
可以更有影響力
有一件事情絕對是可以嘗試的
那就是 反向練習
當大家都吆喝著 要越短越好
越快越好的時候
你要能夠主動地
打破140個字的限制
培養自己有寫長篇文章的能力
這裡所謂的長篇文章噢
不是要你寫個1萬2萬字
其實只要超過1000個字
我們呢大腦裡面所動用的區塊
就會跟先前的上癮模式是不一樣的
這也就是《渴求的心靈》裡面有提到
隨著科技的發達
大家要更有意識地訓練
我們大腦裡面 背外側前額葉皮質
簡單來講
就是《快思慢想》裡面提到的系統二
而為什麼寫作
會是個鍛鍊思考鏈條很好的策略呢
因為 你只有透過寫
你才會有機會換位到別人的位置
並且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講的東西
到底是什麼
以前呢在還沒有上
嘉玲老師的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之前
我也一直以為寫作
就是要從頭到尾想清楚之後才能寫
而且一下筆就要是對的
到我自己上完這門課之後就發現
這根本就錯到極點的嘛
真正的寫作
其實是先把你所有的材料
都先鋪排出來 然後從中找出關聯性
把龍骨抓到 就是主軸抓到
搞清楚結構之後 再填血肉
也就是一般人會很在意的
修辭啊 用詞遣字那都是後話
而這些其實根本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你的結構清楚、邏輯順暢
你講的事情
別人就很容易能夠聽得懂、看得懂
而達成溝通或說服的目的
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
他曾經跟我們分享
他們在上寫作課的時候
學生第一次交來的作業
通常是邏輯斷裂 前後文不相干的
但是他們都會鼓勵學生
在這些材料裡面
找出重複出現的觀念
或者是關鍵詞
釐清自己最想說的話之後
再進行刪減、排列
而第二次寫來的作業 就會脫胎換骨
給人一種清晰、篤定的自信感
很多學生呢 在寫之前
其實根本不知道
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可是透過寫作的學習
學到了一些很重要的技巧
他們就會知道怎麼樣去提取跟排列
終於搞清楚自己真正的在乎
很多人上完寫作課之後
都覺得更認識了自己
其實呢 思考能力要好
資訊的篩選跟刪減
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但抽象的對談或沈思
常常會想一想就卡住了
這時候寫作就會變得很具體
你可以透過一次次的練習
很快地看到核心的本質
抓住龍骨 也抓緊自己的邏輯鏈條
不會一下子就恍神不知所云啊
而且這個方法只要是
你有紙跟筆
或者是有鍵盤 就可以完成
你不需要花大錢請顧問
或者專家陪你釐清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隨時當自己的思考教練
假使你也發現
自己的思考鏈條越來越短
或者是想說的話很多
但真的能夠表達出來的卻很少
我非常鼓勵你噢
可以參加我們在4月18號
由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共同開課的
寫作小學堂課程
他們的搭配噢 是坊間很少見的
既有理性的邏輯分析
又有感性的故事創作
讓你上完課之後
知道如何剛柔並濟地
呈現自己的觀點
說清楚自己 卻不會留下後遺症
而這一門課相關的課程連結
都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
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
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所以我很期待
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然後無論如何也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
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s
我們都需要你
用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
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
4月18號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這麼多期展開下來
真的有很多朋友跟我們回饋
原本他踏進教室
以為學的是怎麼樣寫作
後來他透過這個過程
他更能夠靠近自己、認識自己
寫作 會是你在人生裡面
能夠陪伴你一輩子的 最好存在
歡迎你、期待你加入4月18號的教室
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看 我們再會
前額葉發達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奉政府籲,小朋友最好每日運動一小時,但不少家長一聽見就「火都黎埋」,因為功課已經佔去小朋友大部分時間,學業跟運動豈能兩者兼得?所以大部分人最終只好選擇有時間才去做運動。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趕回家中做功課之前,讓孩子先運動一下,說不定就可以兩全其美?因為運動不止強身健體,還對小朋友的腦部發展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參考資料
Denham J, Marques FZ, O'Brien BJ, Charchar FJ. Exercise: putting action into our epigenome. Sports Med. 2014 Feb;44(2):189-209.
Huang T, Larsen KT, Ried-Larsen M, Møller NC, Andersen LB.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on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healthy humans: A review.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14 Feb;24(1):1-10.
Khan NA, Hillman CH. The relation of childhood physical activity and aerobic fitness to brain function and cognition: a review. Pediatr Exerc Sci. 2014 May;26(2):138-46.
Drollette ES, Scudder MR, Raine LB, Moore RD, Saliba BJ, et al. Acute exercise facilitates brain function and cognition in children who need it most: an ERP study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hibitory control capacity. Dev Cogn Neurosci. 2014 Jan;7:53-64.
Scudder MR, Federmeier KD, Raine LB, Direito A, Boyd JK,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erobic fitness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in children: implications for academic achievement. Brain Cogn. 2014 Jun;87:140-52.
前額葉發達 在 郭葉珍老師《和自己,相愛不相礙》【EP03 啟動大腦前額葉 的八卦
在《和自己,相愛不相礙》系列節目中,教授媽媽郭葉珍老師透過每集的小故事與練習,以溫暖聲音陪伴聽眾。除了分享如何在生活中的真實應用「正念認知 ... ... <看更多>
前額葉發達 在 [新聞] 美擴大制裁華為中國官媒批極限施壓喊話 - PTT評價 的八卦
近兩年,中美貿易額屢創新高,2021年突破7500億美元,2022年達到近7600 ... 中美分別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 ... ... <看更多>
前額葉發達 在 Re: [請益] 前額葉等功能問題12345 - 看板Cognitive 的八卦
※ 引述《yaxb (刺?)》之銘言:
: 以下是重新修改後
: 我以為...
: 前額葉的功能
: 包含有創意的生成
: 幽默感
: 同理心
: 模擬狀況(也就是建構模型 形成問題空間 或 預想等等)
: 說起來
: 前額葉功能的表徵行為若表現比較好的 額葉的活動能力也就是比較活躍的
以目前來說這是不一定的. 很經常是專家的在執行某些作業時,
反而腦區的活化是比較低的. 估計是新手或一般人需要很大量的腦區才能完成作業,
但專家駕輕就熟.
: 應該沒錯吧?
: 也就是額葉主掌的是有關 改變塑形的能力(以前額葉功能來說)
塑形是plasticity嗎? 如果是的話, 應該不只額葉喔.
: 既然如此 如果每個人都一樣(7原始具備一樣的機能表現)
: 沒有特別的損傷或是過動
: 透過不斷得使用 訓練 額業也就越是發達
: 但是有沒有從來都不訓練
: 或是幾乎不訓練(嫌少對於各種狀況發動額葉功能
: 或是需要用到額葉功能 使用額業等
: 卻只是用杏仁核等邊緣系統)
這裡我不是很懂你的問題. 基本上腦區若不使用, 很可能會被別的功能取代.
在一般的截肢病患, 在原本對應的腦區因為不能使用了, 會發現這種現象.
: 我們知道說當腦遇到狀況 第一接收機關杏仁核會直接起作用
: 截彎取直 用經驗慣常 爭取時間
: 同時 過了 一段時間(幾秒後) 額業才接收到狀況來報
: 並用什麼機制? 與 第一處理機關制橫?
: (只知道 要等到額葉起作用開始動工 並不斷使用訓練 來
: 使得每次的決策更全面 周延)
: 問題1 當狀況(外來刺激)發生 額葉與杏仁核競爭 是怎麼樣的競爭機制
這未必是兩個路徑的競爭, 也有可能是兩個路徑的分工.
我不知道這是否有定論了. 但應該不是你講的如此黑白分明的兩條路徑.
: 2 透過時常訓練 來搶先杏仁(對於接收到刺激的第一 處理並對刺激產生反應的機關)
: 讓額葉等來處理問題
: 該怎麼?做到
這時有時候不一定是搶先杏仁核, 也有可能是抑制, 這情況很複雜. 詳細要讀paper.
但我是沒聽過有訓練額葉來搶先杏仁核的說法.
對這個部分, 我自己認為是杏仁核和額葉也會互傳訊息. 兩個有點相輔相成.
最近一些討論在講cognitive control of emotion. 你可以看看Ochsner的相關著作.
: 第二個問題 要問得是 如果杏仁核或邊緣系統會搶先 提前
: 於額葉發動 取得主導權
: 那麼該怎麼做讓額葉可以盡快加入參與決策 或是搶先第一處理反應機關
: 3 如果額額葉可以訓練 那代表也有可以不訓練
: 不訓練的原因 也就是 自己不想要
: 那麼等到額葉參與決策的原因
: 也就是不使用額葉的功能來制衡 第一處理反應機關
: 是生理 機制(機轉)還是 心裡機制
: (雖然這種分法很不負責任 簡單說就是 能夠 自主的能力在 兩端距
: 離中得哪個位置 靠近 可以自主 還是不可)
這裡我看不是很懂.
: 4如果 額葉不發達 或是不想發達
: 這樣算不算 瑕疵
大腦發展本身有個體差異. 很難定義什麼叫做額葉發達. 皮質厚度或容量?
: 5 曾上 承上 如果不發達等等
: 在看待這個人的作為是不是該用不同的思考來看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93.190.253.1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gnitive/M.1457996091.A.3C6.html
※ 編輯: mulkcs (193.190.253.144), 03/15/2016 06:56: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