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早一點
#請行政院痛定思痛徹底改革台鐵
太魯閣號事故至今,對於監造、包商、台鐵的監督責任已經討論非常多,今天想跟大家談談台鐵的告警與通訊系統。
#高鐵的DWS與ATC
最理想的狀況,是類似台灣高鐵的天然災害告警系統(DWS),在沿線建置密集的偵測設備,偵測地震、強風、豪雨、邊坡滑動、坍方、落石及洪水等情況,透過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即時傳送訊息至列車與行控中心,讓列車駕駛能即時進行應變措施,或是自動介入剎車系統減速。
如果有這套系統,也許工程車掉落至列車碰撞的關鍵一分多鐘,就可以挽救一場巨大的悲劇。
很遺憾的,台鐵沒有DWS與ATC,只有平交道才有異物入侵的告警系統。
在平交道之外的行車路線,只能仰賴調度所與無線電系統。
更遺憾的是,直到這次發生事故,台鐵才終於肯面對缺乏告警系統的重大問題。
#無線電通訊與告警通報
回到現狀。調度所如何收到事故通報呢?大概的流程會是:
民眾打電話到110、119報案或是台鐵的緊急通報電話,或是直接打到台鐵的服務中心,服務中心會透過鐵路電話聯絡調度所。接著,調度所的人員透過無線電全線廣播,或選定車次對特定車輛廣播,讓司機員在車上收到訊息後,再進行緊急緊軔(剎車)。
這中間有層層的轉接、撥號,甚至還有訊息確認。一分多鐘的時間,恐怕很難透過無線電,把關鍵訊息告知特定車次的司機員。
今天我問部長、代理局長,如果有民眾打電話,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循無線電通報到列車的司機員。
答案是一片沉默。
沒有人有把握回答,台鐵目前的通報系統,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把關鍵訊息送到司機員手上。
#調度所與列車的無線電通訊
這還是假設通訊系統一切正常的狀況。
2006年,台鐵建置了一套Motorola TETRA地面中繼式無線電系統,這是台鐵調度室唯一可與列車保持通訊的設備。
然而,這套設備在2019年原本不被公開的「行政院台鐵總體檢」報告中,有著這樣一段話:「應儘速趕辦行車調度無線電系統優化工程,將需汰舊之設備盡速更新......以避免車輛車上台及人員手持機通訊之中斷」「應即檢討專用無線電頻率範圍是否清晰穩定」、「手持機故障比例偏高」。
然而,今年四月才剛公告的改善內容中,針對無線電設備提到:「#應持續檢討更新逾齡無線電設備」,「#台鐵對於電訊維修人員並未辦理受訓認證制度」、「#應建立專職專業之維修人員」。可見,逾齡的無線電設備、維修人員的受訓認證、專職維修人員,依舊是無線電系統的硬傷,有待後續改進。
也就是說,台鐵無線電系統的可靠度(reliability)仍是存疑的。
(補充:台鐵現場表示,無線電設備皆已更新完畢,是更新報告漏掉了)
#處在資訊黑暗中的調度所
另外,運行中的列車,從主風泵、煞車系統等,產生非常多的行車資訊,因此台鐵建置了一套列車監視控制系統(TCMS)。
但事實上,縱然花費了306億建置環島光纖網路,這套系統的各種資訊,仍然無法即時回傳至台鐵中央調度室。TCMS所顯示、紀錄的狀態,都要等到列車回站、保養時,才將資料上傳至各站電腦。
調度所唯一能夠接到的訊號,是列車自動保護系統(ATP)的隔離作用訊息。當ATP介入時,系統就會將隔離作用的訊息傳回台鐵綜調所。
然而,過去曾有高雄三塊厝站列車違反閉塞運轉事件,主動關閉ATP、並將無線電註冊取消,綜合調度所就什麼都看不到了。這樣的系統,如何能讓調度所掌握全局?
普悠瑪事件,喪失了18條生命。這次的太魯閣事故,再葬送了50個無辜的人生。
即使如此,絕大多數的台鐵工作人員,仍然堅守崗位,維持各種列車仍的持續運行。
該追究的責任,一定要追究。但是更重要的是,請總統、院長,交通部與台鐵趕快拿出對策,盡快把還沒補齊的洞補齊,別讓司機員、搭乘台鐵的旅客,每天在恐懼中上下車了。
台鐵緊急通報電話:0800-800-333 (限發現軌道、平交道、橋樑及隧道等障礙物之通報專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
列車自動控制系統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八卦
台灣的人命不值錢,到底有多不值錢,太魯閣號的出軌意外告訴你。
【根據失事太魯閣號行車記錄器的影像,肇事工程車早已掉落在軌道上;但太魯閣號剛出前一個隧道,#即使司機立刻踩下煞車也只有七秒鐘的反應時間,無法完全煞停。此事引起外界一個莫大的疑問:這麼險峻的路段,台鐵為何沒有設置任何的預警系統?台灣號稱科技大國,難道連這麼簡單的預警機制都無法設計?
答案是:並非技術上有什麼難以克服的問題,#而是政府沒有把心力放在這個地方。同樣是軌道營運,台灣高鐵就在沿線建置了嚴密的「#天然災害預警系統」,可針對地震、氣象和闖入三類問題發出警告。亦即,不論地震、強風、豪雨、落石、邊坡滑動、異物掉落等災害,都可透過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即時傳送至列車和行控中心,以便列車司機和組員迅速反應。】
答案是,#台鐵不如高鐵???? 那就把高鐵延伸到全台嗎?
錯了,不只台鐵不如高鐵,臺灣人的命也不如萊豬鳳梨!
因為【根據台鐵的評估,須設置邊坡預警系統的地點有廿五處,總經費僅二・五億元,平均一處僅一千萬元;但迄今一處也沒完成。】
蝦米!才2.5億就有像高鐵一樣的預警系統,那為什麼不做?沒錢嗎?
【蔡政府為了大陸暫停進口鳳梨,一夕就撥出了十億元經費,做為價格和運費的各種補貼。出手如此闊綽的政府,會把二・五億元看在眼裡嗎?為了開放萊豬進口,政府一口氣便提撥了一百億元做為安定基金。難道民眾的安全不如鳳梨和萊豬,否則政府掏兩億多來設置鐵路預警系統,卻如此儉約而東挑西揀?兩相對比,政府的施政優先順序,重視宣傳而輕忽安全,簡直倒錯得令人發毛。】
喔喔,我看出問題了,陳吉仲可以救台鐵,因為他用錢無上限: 萊豬百億、鳳梨十億,灑錢灑到可以讓貿易商把未熟的鳳梨搶運到新加坡去上演臺灣黑心鳳梨的醜劇!
交通部的預算堪稱各部會之最,所以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最為搶手,但是常編年度預算中,只有0.4%用在安全上,連2018年普悠瑪號體檢總報告中要求建置的邊坡預警系統都找不到錢來做?因為錢都花到大內宣、花到以網軍來消滅所有質疑的聲音了。
【但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各部門文宣經費,卻是用來粉飾太平,或者養網軍對在野黨和異議民眾發動攻擊。#網軍一四五○的始祖「春露」公司,#去年又以一五四九萬元豪吞台鐵行銷案,這次也備受批評。這一筆筆文宣經費,每一案,都吞掉一處鐵路預警系統設置的機會。政府將國庫如此揮霍,卻不把用路人的安全放在心上,老百姓會心服嗎?】
50條冤魂要真相,別讓他們死得不明不白!
列車自動控制系統 在 Facebook 八卦
#從你打電話通報直到司機員收到訊息要多長的時間?
#這個時間比你想像中的還要長很多
這次太魯閣號發生事故,民眾開始關心,如果在軌道上發生異物,到底可以怎麼通報台鐵?
⁉️而台鐵收到訊息之後,又會花多長時間才通知到司機員呢?
今天邱顯智委員質詢交通部次長祁文中,次長回答:「需要依靠無線電或者是ATP。」
好,讓我們來檢視一下次長口中的無線電通報流程:
💥發生異物入侵💥
➡️民眾打電話給110或119
➡️110或119通報台鐵
➡️台鐵服務中心使用【鐵路電話】打給調度所
➡️調度所透過【無線電】或【全線廣播】通知司機員
➡️司機員收到訊息
➡️司機員緊急剎車
#這個歷時比你想像中的還要長。
更可怕的是,其實並不是你一通報,司機員就可以立刻緊急剎車,中間要經過太多單位,而訊息還是透過鐵路電話或是無線電的轉介。
🎯無線電,是台鐵調度所唯一可以跟列車保持通訊的設備,但是,在【行政院台鐵總體檢】報告中,無線電的問題,頻頻出現:
✅「應儘速趕辦行車調度無線電系統優化工程,將需汰舊之設備盡速更新......以避免車輛車上台及人員手持機通訊之中斷」
✅「應即檢討專用無線電頻率範圍是否清晰穩定」
✅「手持機故障比例偏高」
🎯而在2021年4月份【台鐵局總體檢所列改善辦理情形】的文件中,台鐵局這麼寫的:
✅應持續檢討更新逾齡無線電設備
✅台鐵對於電訊維修人員並未辦理受訓認證制度
✅應建立專職專業之維修人員
換言之,台鐵的無線電系統,又太多令人擔憂的不穩定狀況
⁉️那麼高鐵是怎麼做的呢?
高鐵可以透過天然災害告警系統(DWS)以及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即時將訊息傳送到列車跟行控中心。
換言之,一旦高鐵軌道發生異物入侵,是可以即時通報司機員,甚至透過行控中心,自動介入剎車系統減速。
台鐵沒有DWS,也沒有ATC,唯一有的,就是在平交道附近設置異物入侵偵測系統,平交道以外的路線,只能依賴調度所跟無線電系統的層層通報。
#只要通報的過程中多花了一分鐘
#就是讓司機員減少一分鐘的反應時間😕
事實上,台鐵有列車監視控制系統(TCMS),運行中的列車,從主風泵、剎車系統,有非常多的行車資訊,可以即時傳輸到各站電腦,但是這個相當智慧的系統,碰上台鐵百年老店,只發揮了一半的功用,因為TCMS所有顯示跟紀錄的訊息,要等到「列車回站」之後,才能將資料上傳到各站電腦。
裝了這麼智慧的系統,結果所有的訊息要等到列車回站才有作用,這不是做事情做半套嗎?!
至於次長所說的,可以透過ATP,那更是大誤會。ATP是當列車超速的時候,會強制列車降速,並不是拿來進行異物偵測的。
2018年普悠瑪事故中,司機員因為列車走走停停,於是加速,而加速的過程,觸動ATP,司機員因此將ATP隔離,讓ATP不要作用,當ATP被隔離,調度所是不會知道的。
在普悠瑪事故之後,ATP一旦被隔離,調度所已經可以收到相關訊息了,但是,2019年8月6日3231車次的司機員,不但隔離了ATP,還乾脆連無線電註冊取消,讓調度所完全掌握不到相關訊息,直接變成一台消失的超速列車。
意外之所以是意外,就是因為它是無預期的,我們難以防範意外,但我們可以 #降低意外發生後的災難程度,下一次,我們看到了異物在軌道上,如果還是得透過層層關卡才能把訊息送到司機員手上,那司機員還有時間反應嗎?
請台鐵盡速檢討吧!
備註:台鐵緊急通報電話0800-800-333
【延伸閱讀】
✅2021-04-07-邱顯智交通委員會質詢,台鐵層層通報問題
https://reurl.cc/V3l495
✅2021-02-09-監察院糾正報告台鐵3231車次過站不停、隔離ATP與關閉無線電
https://reurl.cc/2bVEnv
列車自動控制系統 在 moto1hk Youtube 的評價
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雖然香港的充電設施仍有待完善,但充電站的數量遠超10年前,並且遍布全港,現在不僅Tesla,其他傳統牌子已加入製造純電車行列,款式愈來愈多,部份車子的續航力更高達400km,打個折扣都跑到300km多,這一刻才知道自己仍然活在石器時代。
純電電單車又如何,其發展速度好明顯滯後,那麼有沒有一間年資又Young,又沒有造車經驗類似Tesla的製造商?答案當然有,ENERGICA是其中一間,但兩輪界仍未出現突破樽頸,同時迫使傳統品牌加速電氣化步伐的非傳統車廠。事實上,傳統電單車廠好早開始研發電動車,不過遲遲未市販化,好可能考慮到用家的負擔能力及市場接受程度;畢竟生產電池的原材料昂貴,導致車價高昂,以及充電設施未配合發展,更重要是短期內未必有利可圖,姑且讓新冒起對手試探水溫。
究竟ENERGICA有幾Young?2014年正式成立,所有車輛都在意大利跑車故鄉MODENA生產。ENERGICA的母公司是CRP集團,擁有50年歷史,業務涉及賽車、航空、太空科技、3D打印及軍事科技等等講求高準確度工業。肉眼所見,今次介紹的兩部電車在各方面均有一定質素。
CRP集團為了展示賽車技術,2006年成立自家車隊,出戰世界WGP125及意大利CIV道路賽,2008年啟動eCRP純電大包圍計劃。適逢史上首屆全電動TTXGP格欄披治在2010年舉行,正好測試eCRP的實力,CRP集團其後亦有參加由FIM舉辦的e-Power電動格欄披治大賽。
事實上,eCRP純電大包圍是今次試駕ENERGICA EGO的雛形,原型車見於2013年,車子因為採用3D打印及CNC製造的部件而廣收宣傳效果,市販版正式在2015年推出。不過真正讓更人認識ENERGICA EGO,是因為ENERGICA自2019年起成為Moto E獨家供應商,所有參賽隊伍都使用相同規格的ENERGICA EGO參賽。編者今次能夠在香港親身接觸市販MotoE戰車,看著披上MotoE拉花的包圍,突然有落場的衝動!
張煒安試車感受—加速話咁快
8年前領教過純電動電單車的扭力,當年試駕的車子雖然只有54hp馬力,但扭力達到9kg-m,產生的加速力及起步反應媲美直四600級大包圍,雖然如此,與今次試駕的兩電車相比,所有數字差了一大截。
以ENERGICA EGO大包圍為例,馬力143hp(107kW),相等於一部750cc左右的大包圍,可是扭力峰值高達20.3kg-m (200 Nm),與超過2,000cc的電單車看齊,卻比起這一代公升級超電多約70%。如此巨大的扭力有幾好玩?簡單來說扭力越大,起步及加速力越勇猛。據廠方公佈,ENERGICA EGO的0-100km只需3秒,簡直痴線,極速可達240km/h,至於NK版EVA都有200km/h極速,理論上在香港用唔著。
果只看數據,ENERGICA EGO的扭力無懈可擊,實際駕駛又如何?
好勁....頭、中段的加速力比現今的公升級超電有過之而無不及,加速時上半身被風阻扯得好利害,尾段則受到環境限制而無法體驗。電動摩打甫加速便進入扭力範圍,不用像內燃引擎提升至一定轉速才增加扭力,所以油門近乎沒有延遲感,一篤油便立即向前衝,反應比汽車電單車的油門要更捷,所以早段時間沒有膽量大力質落油門加速;事實上,不論電或高性能油車,統統都採用電子油門,沒有威也,所以更正確的說法是電門,而非油門。
此外,由於電車採用單速波箱,無波可轉,油門操控與綿羊相同,所以扭著油門不放,馬力一氣呵成釋出,既沒有因為檔位銜接導致馬力流失,也沒有轉檔的頓挫感,即使任何時候減速,都輕易再爆升車速,騎士因此無需善用波段或Keep轉數,20.3kg-m的扭力及超廣闊扭力帶果然非同凡響。
加速感又如何?
其實電與油車的差異頗大,首先電車只有摩打排出的VV聲,雖然轉速越高,音頻越尖,但實際駕駛中的風聲比麼打聲大,取代汽油車轉數越高,排氣聲越亢奮的感覺,而全球推動電車的原意,就是要保持環境清靜。再者摩打缺乏類似引擎的諧震,駕駛時仿佛與車子失去聯絡,原因是內燃引擎的排氣聲及震盪成為騎士與車子溝通渠道之一,因此沒有留意車速,駕駛電車比油車更容易超速。究其原因,電車的加速力雖然強勁,可是油門控制比油車更容易,馬力細滑如絲地傳送到尾輪上,感覺就好像剛踏進高鐵車廂,凳子還未座暖,列車已飆升到300km/h一樣。
因此未駕駛過ENERGICA EGO的讀者,我建議包括老手在內,最好選擇Standard(標準)、Eco(慳油)或Wet(濕地)馬力較低的馬力模式,與此同時開啟防止尾輪打滑的循跡系統及ABS,待熟習260kg重量及寧靜操控感,才好好享受最強的Sport(運動)模式,原因電車的馬力來得又快又直接,用多幾個電子輔助駕駛傍身,既安全又好玩。再者ENERGICA EGO是一部自動波大包圍,沒有離合器,對於棍波車騎士來說難免有點空虛感,也不可以使用離合器控制掉頭車速,因此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何倚靠油門及煞車控制掉頭速度,否則增加跌車風險,因為掉頭的時候,你會實實在在感覺到她的重量。要是你有綿羊底子,絕對有幫助。
講開減速,車子重達260kg,但是BREMBO M4煞車卡鉗足夠街道使用;另一項協助騎士減速的功能名為Regenerative Maps,即是「制動力回收」,熟識電動四個轆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作用是當騎士縮油減油,讓原本驅動尾輪的摩打變成發電機,為電池充電,夠晒環保。
而Regenerative Maps「制動力回收」共有四段選項,分別是OFF(關)、LOW(低)、Medium(中)及High(高);當日試車首先切換High(高),縮油後車身立即頓挫起來,俗稱鎖得好勁,車速明顯拖慢,感覺有點像突然拖低一個檔位,所以個人認為不適合跑山,會影響壓車攻彎的暢順度,但應付「長命斜」或落山好有用,等於波車用低檔落斜,大大減輕制動系統負擔,可避免制動過熱。講咗咁耐,「制動力回收」即是棍波車所講的Engine Brake(制動煞車)。
之後體驗LOW(低)效果,個人認為這個Mode適合玩山,雖然高速煞車縮油的Engine Brake明顯減少,不過仍有效地拖慢車速同時,讓我更流暢地入彎。最後嘗試OFF模式,一如所料,減速沒有Engine Brake,跟綿羊及二衝車一樣,縮油後車子繼續向前衝。對我來說,「制動力回收」好有趣,讓我在短短數小時試駕中,回顧過去20年賽車技術發展史;由我初初鬥2衝車近乎沒有Engine Brake,到轉戰4衝600 Superspot的強勁Engine Brake,再之後普及的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舒緩Engine Brake,讓車手更暢順攻彎),到現在的全電子年代。另外,ENERGICA EGO配置ABS防鎖死系統,然而另外還加入名為eABS系統,它是防止急煞減速同時,尾輪又被「制動力回收」產生的Engine Brake鎖得太死,導致輪胎失去咬地力;此時,eABS立即介入,暫停「制動力回收」工作,好讓輪胎恢復咬地,發揮類似防鎖死離合器的功能(Slipper Clutch)。當eABS介入後,儀錶會亮起相關信號。
ENERGICA EGO的座姿及車身闊度與600或1000大包圍分別不大,座上810mm的座位依然跳芭蕾舞(張煒安身高5呎6吋),可是軑把高度適中,整體來說不極端,有上一代跑車的影子,某程度來是一款舒適型超電。不過論真正舒適性,當然是NK版EVA為佳。
所有電車,包括二輪及四輪,因為負載電池組件而變得比同類型油車重,當你騎上ENERGICA EGO再踢起側架,然後拉直車身,便會發現比起拉起600及1000更費力,畢竟她們相差超過60kg。
為應付重量,ENERGICA EGO實行以硬制硬,例如廠方建議使用42磅胎壓,否則胎壓不足,輪胎與路面接觸面積過多,加上避震設定太軟等等,都會影響操控性能,即使直路行駛都會出現跌車傾向,所以當日在山路行駛幾圈後,立即調硬前避震的預載,穩定性才大大改善。事實上,電車對我來說是新事物,需要更多時間摸索各方面的設定技巧。
老實說,當日聽到260kg的車重都有點詫異,腦海突現浮起80-90年代的1000cc大包圍,就連moto-one的編輯都對我的評價特別感到興趣,試駕後不斷追問是否好鈍好笨重,比第一代R1更重等等。說實話,論輕巧度及靈活度肯定不及新一代600及1000大包圍佳,壓車搬身需要多一點力,之但係又唔覺得好鈍或好笨重,比原先估計更好彎,的確有點意外,所以用第一代R1比較未免太誇張。事實上除了落地推車、窄路掉頭、燈位停車及塞車慢行之外,起步後唔覺重。不過聽車主講,駕駛初期因為未熟習車身重量,難免會有壓力。
或許你會擔心推車,可是ENERGICA EGO設有後波及前波,最高車速只有2.8km/h,其操控不難,只要按下著車掣2秒,便會切入“PARK ASSISTANT”(泊車輔助),即後波,若再按下著車掣便會切入前波,讓你在限速下向前或向後泊車,大可安座於車子上撐船仔。
至於騎士最關心的續航能力,由於當日只駕駛不足50km,所以未能詳盡解釋。根據廠方資料顯示,在市區駕駛的續航力200km、市區與高速公路駕駛的續航力160km、高速公路續航力130km。不過據車主講,ENERGICA EGO的實際續航力與廠方公佈的數據接近,他試過從元朗出發去機場,全程高速公路,平均車速約80-90km/h,來回路程約100km,回家只餘20%電量,估計可以行多約40km-50km。事實上,續航力好視乎騎士的駕駛方式,所以駕駛電車必須要經常留意電量,畢竟充電站並非度度都有。
列車自動控制系統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評價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全新運動化BMW 4系列雙門跑車、Gran Coupe、敞篷跑車全員正式登台!
4系列的誕生打破傳統並將BMW推向嶄新紀元,而BMW 4系列雙門跑車、4系列Gran Coupe及4系列敞篷跑車就像是分別擁有獨特性格的三胞胎一般,雖流著相同的家族血液,卻有著渾然不同的風格。身負重任繼承3系列雙門跑車的專屬地位,且跳脫3系列家族成為獨立車型,4系列雙門跑車如同運動場上最耀眼的選手,以跑格濃烈的低扁外型擄獲所有車迷的目光。3系列敞篷跑車則將神聖的使命交棒給4系列敞篷跑車,瀟灑的外型令人印象深刻,當開啟帥氣的硬頂敞篷時似乎在暗喻著自由的靈魂獲得救贖與解放。身為4系列家族中最後問世、年紀最輕的車型,4系列Gran Coupe的設計源自6系列Gran Coupe,不僅擁有雙門跑車的優美曲線,更具備四門房車的日常實用價值,因此順勢成為4系列中最受歡迎的成員。
自2013年正式問世,BMW 4系列的全球銷售總量已直逼40萬台,銷售成績名列前三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英國、德國,其中4系列Gran Coupe即佔了銷售總量約50%,4系列雙門跑車及敞篷跑車之銷售比例則分別各佔25%左右。反觀臺灣市場,從2014年BMW總代理汎德正式引進4系列後,至今銷售量已超越2,500台,如同全球市場,4系列Gran Coupe在台銷售佔比超過50%,也是最受臺灣車迷喜愛的4系列車款。
時尚美學的最佳代名詞
擁有帥氣的外貌、精壯的肌肉線條,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BMW 4系列Gran Coupe及BMW 4系列敞篷跑車兼具優雅與運動氣息,以六角形線條重新詮釋BMW經典四圓頭燈造型,從正面看過去科技感十足,尾燈也採新款L形LED導光條設計,即使在夜間行進時也難以錯認全新BMW 4系列的高雅身段。全新BMW 4系列標準配備LED頭尾燈、LED日間行車燈、LED前霧燈等科技元素,BMW總代理汎德引進之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BMW 4系列Gran Coupe及BMW 4系列敞篷跑車更全部搭載M款跑車化套件,將M款空力套件、M款專屬輪圈、M款跑車化懸吊、緞面鋁質窗框、M字樣車側名牌等皆列為標準配備,為全新BMW 4系列外觀注入令人熱血沸騰的個性化元素。此外,全新BMW 430i、440i雙門跑車、Gran Coupe、敞篷跑車採用M款煞車套件,搭配藍色卡鉗除能提供更優異的制動力外,也達到吸引眾人目光的效果。
精心刻劃的內裝鋪陳
打開車門、坐進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BMW 4系列Gran Coupe及BMW 4系列敞篷跑車的車艙內,隨即印入眼簾的便是最新世代的iDrive使用者介面,以並列的圖示取代傳統選單,不但使資訊一目瞭然,駕駛者更可根據自身需求客製化選單功能的排列順序,如同使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時可自訂桌面圖示一般。此外,全新BMW 4系列於多處採用鍍鉻材質妝點,如空調、音量調整旋鈕等,並將中控面板改為黑色高光澤材質,儀錶檯則以縫線處理提升整體車室質感。
除上述改款重點之外,全新BMW 430i、440i雙門跑車、Gran Coupe、敞篷跑車更搭載8.8吋多重行車模式儀錶板、最新iDrive系統(ID6)、BMW智能衛星導航含8.8吋中控顯示幕等智慧科技結晶,使行車生活更加人性化、更加便利。由於臺灣引進所有車型皆配備M款跑車化套件含M款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含換檔撥片)、雙前座電動跑車座椅含駕駛座記憶裝置、黑色車內頂篷、鋁質格紋飾板含銀色飾條、M款駕駛休息踏板、M字樣車門門檻等,因此全新BMW 4系列車內無時無刻皆充斥著一觸即發的戰鬥氣息。
節能高效的強勁動力
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BMW 4系列Gran Coupe以及BMW 4系列敞篷跑車搭載新世代BMW TwinPower Turbo直列四缸、六缸汽油引擎,在提升動力性能的同時也優化油耗與CO2排放量。以全新BMW 440i雙門跑車、Gran Coupe、敞篷跑車為例,搭載新世代BMW TwinPower Turbo直列六缸汽油引擎,最大馬力提昇至326匹德制馬力,最大扭力也來到450牛頓米;此外,油耗數據較更換引擎前降低12%,CO2排放量也降低了11.5%達到每公里154公克,貫徹EfficientDynamics高效動力的宗旨。
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Gran Coupe、敞篷跑車動力數據一覽:
車型
引擎
最大馬力
最大扭力(牛頓米)
油耗
(公升/100km)
CO2排放量
(公克/km)
420i
TwinPower Turbo
直列四缸汽油引擎
184
270
5.5
(較更換引擎前
降低9.8%)
127
(較更換引擎前
降低10.6%)
430i
TwinPower Turbo
直列四缸汽油引擎
252
350
5.5
(較更換引擎前
降低12.7%)
129
(較更換引擎前
降低12.2%)
440i
TwinPower Turbo
直列六缸汽油引擎
326
450
6.6
(較更換引擎前
降低12%)
154
(較更換引擎前
降低11.5%)
*資料來源:BMW原廠數據
魅力無窮的精準操控
車長4,640mm、寬1,825mm、軸距2,810mm,搭配近50:50車身配重結合後輪驅動操駕魅力,造就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Gran Coupe、敞篷跑車擁有絕佳操控性和彎道轉向表現(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Gran Coupe更將懸吊強化)。全車系搭載Steptronic運動化八速手自排變速箱,綿密順暢的換檔齒比能持續傳遞豐沛動能,同時優化油耗表現。為滿足不同的旅程需求與個人喜好,駕駛者可透過位於中央鞍座的動態行車模式切換按鈕,隨興選擇COMFORT、SPORT或ECO PRO模式,享受在不同引擎反應、轉向輔助、與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不同介入程度下的操控體驗。當切換至ECO PRO節能模式時,系統將主動協助達成更經濟的效能表現,不僅能調節空調系統的最大輸出功率,油門踏板的靈敏度也會隨之改變,確保節省油耗。
盡忠職守的安全護衛—BMW ConnectedDrive智慧互聯駕駛
盡情享受駕馭樂趣的前提是確保行車安全無虞,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BMW 4系列Gran Coupe以及BMW 4系列敞篷跑車標準配備車壇中最先進的BMW智慧安全駕駛輔助,含主動防撞輔助系統與行人偵測、盲點偵測警示、車道偏離警示等功能。
全新BMW 4系列雙門跑車、BMW 4系列Gran Coupe及BMW 4系列敞篷跑車搭載BMW ConnectedDrive智慧互聯駕駛服務,以車上內建SIM卡為媒介,進行聯網或語音通話,包含下列功能:
智能緊急求助(Intelligent Emergency Call):藉由手動或自動撞擊感應連接至BMW原廠客服中心,車輛資訊如:位置、底盤號碼、受損情況等將同時回傳至原廠客服中心,由客服人員詢問駕駛狀況並聯繫救助支援單位。
道路救援服務(Breakdown Call):車主於車輛故障時可藉由iDrive系統與道路救援客服中心通話尋求道路救援服務,車輛資訊如位置、底盤號碼、車輛里程數、水箱、電瓶狀態等情況皆會同時回傳至道路救援客服中心。
遠距售後服務(Teleservices):車主在購車時可先指定日後保養的BMW汎德服務廠,在每次定期保養到期之前,車輛資訊將回傳至車主指定之BMW汎德服務廠,由售後服務顧問主動聯繫車主,以達到保養的如期執行。
智能旅程管理(Journey Management):車主在ConnectedDrive Portal網站註冊並開通功能後,下載BMW Connected App(目前僅提供iOS系統下載)至智慧型手機,即可透過手機計劃及管理旅程,如將目的地傳送至車內導航系統、尋找BMW經銷商或其他興趣點、根據預定抵達目的地時間與交通狀況計算何時應該出發,並藉由手機提醒車主。
智能遠端遙控(Remote Services):下載BMW Connected App(目前僅提供iOS系統下載)至智慧型手機,即可藉由手機遙控並監控車輛狀況如車輛位置、車輛開啟或上鎖等狀態,甚至開啟空調送風。
旅程諮詢秘書(Concierge Service):透過iDrive系統與BMW原廠客服中心進行通話,協助找尋餐廳、飯店、電影院等資訊,確認後客服中心會將選定的興趣點之導航路線傳送至車上的BMW原廠導航系統。
即時路況資訊(Real Time Traffic Information):車主可根據由BMW原廠導航系統上以紅、橙、黃、綠不同顏色顯示的主要道路車流量狀況選擇最佳路徑,有效率地縮短車程時間。
線上生活資訊(ConnectedDrive Services):使用BMW iDrive系統內建的應用程式即時查詢資訊、天氣、Google地圖等功能,也可透過BMW Connected App將智慧型手機中的App(如Spotify, Twitter等)同步連結至iDrive系統當中。
*全新BMW 420i雙門跑車、Gran Coupe、敞篷跑車僅配備智能緊急求助(Intelligent Emergency Call)、道路救援服務(Breakdown Call)、遠距售後服務(Teleservices)等功能
⬛本影片已取得【digiMobee移動生活網】授權使用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列車自動控制系統 在 [問題] 有點搞混了... - 精華區Railway 的八卦
最近在做有關於鐵路的報告
突然有在書籍資料上面看到有關於中央控制系統CTC
ATP我知道...
但看了一下書沒有ATP的資料但是有ATS的
用維基查了下ATP台灣那邊是寫說相等於ATS-P
兩者裝置系統是同一個嗎??
稍微整理一下
中央控制系統CTC [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由ATS ATP ATO三個子系統所組成)
列車自動型控裝置ATO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列车自動保護系统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自動列車停止裝置ATS [Automatic Train Stop]
自動列車警報裝置AWS [Automatic Warning System] (台灣已停用)
列車警響裝置 ATW [Automatic Train Warning]
不知道這樣有沒有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224.4
> -------------------------------------------------------------------------- <
作者: kikkansya (機關車) 看板: Railway
標題: Re: [問題] 有點搞混了...
時間: Sun Apr 11 08:53:33 2010
你查的資料有偏差,裡面有些描述是不屬於台鐵的東西。
台鐵的ATP跟北捷的ATP差異很大;
台鐵的ATS也跟北捷的ATS根本是兩個完全不相干的東西。
台鐵對於CTC的定義也跟北捷對於CTC的定義不同
不知道這樣說你可以理解嗎?
※ 引述《adafamil (兩隻魚)》之銘言:
: 最近在做有關於鐵路的報告
: 突然有在書籍資料上面看到有關於中央控制系統CTC
: ATP我知道...
: 但看了一下書沒有ATP的資料但是有ATS的
: 用維基查了下ATP台灣那邊是寫說相等於ATS-P
: 兩者裝置系統是同一個嗎??
: 稍微整理一下
: 中央控制系統CTC [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 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由ATS ATP ATO三個子系統所組成)
: 列車自動型控裝置ATO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 列车自動保護系统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 自動列車停止裝置ATS [Automatic Train Stop]
: 自動列車警報裝置AWS [Automatic Warning System] (台灣已停用)
: 列車警響裝置 ATW [Automatic Train Warning]
: 不知道這樣有沒有錯??
> -------------------------------------------------------------------------- <
作者: cgy (北台灣東部丘陵線籌備處) 看板: Railway
標題: Re: [問題] 有點搞混了...
時間: Sun Apr 11 09:50:09 2010
※ 引述《adafamil (兩隻魚)》之銘言:
: 最近在做有關於鐵路的報告
: 突然有在書籍資料上面看到有關於中央控制系統CTC
: ATP我知道...
: 但看了一下書沒有ATP的資料但是有ATS的
: 用維基查了下ATP台灣那邊是寫說相等於ATS-P
: 兩者裝置系統是同一個嗎??
: 稍微整理一下
: 中央控制系統CTC [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 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由ATS ATP ATO三個子系統所組成)
: 列車自動型控裝置ATO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 列车自動保護系统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 自動列車停止裝置ATS [Automatic Train Stop]
: 自動列車警報裝置AWS [Automatic Warning System] (台灣已停用)
: 列車警響裝置 ATW [Automatic Train Warning]
: 不知道這樣有沒有錯??
這是要做報告還是要特考,或是去參加捷運考試? 看得出來有去對岸網站拜讀過
ATP/ATS-P
ATP是歐洲人這樣叫,ATS-P是日本人基於ATS-s改良後的東西,但有些許差異。
ATP是ETCS(歐洲列車控制系統)底下的東西,正確來說並不是指同一個東西
只是做的事情相似。
台鐵之前的ATS對應日本為ATS-S(不過台鐵都跟歐洲跑,還是叫ATS好了)
> -------------------------------------------------------------------------- <
作者: LAICHEN (infinite) 看板: Railway
標題: Re: [問題] 有點搞混了...
時間: Sun Apr 11 10:06:35 2010
很巧,最近我也在念這些相關的東西。
Wiki 提到的 ATS-P 應該是指日本的系統.
日本和歐美的文字運用都不同,所以很容易搞混。
有關列車自動保護,台灣基本上是 follow 歐洲的定義,
這種定義下列車自動保護系統可分為四種:
(1) Partial ATP:
就像是過去的ATS/ATW (僅有點速度控制)
(2) Full ATP with Intermittent Transmission:
台鐵目前的斷續式 ATP 系統 (有煞車曲線保護)
(3) Full ATP with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and Speed Codes:
如北捷重運量的列車自動保護,或日本新幹線舊式的ATC
利用coded track或digital track circuit 作連續資訊傳輸
運用速度碼資訊來形成列車自動保護
(4) Full ATP with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and Distance to Go:
如台灣高鐵
跟(3) 不同的就是使用距離碼來形成列車自動保護
在這樣分類下,我們如果看到日本常見的幾種控制與保護系統:
ATS-S 屬於(1)
ATS-P 屬於(2)
ATC 屬於(3)
D-ATC 屬於(4)
最新的 ATACS (moving block system) 在這種分類下當然也是 (4),
但 (4) 不一定就是 Moving Block system (如台灣高鐵).
有錯還麻煩板友指證。
※ 引述《adafamil (兩隻魚)》之銘言:
: 最近在做有關於鐵路的報告
: 突然有在書籍資料上面看到有關於中央控制系統CTC
: ATP我知道...
: 但看了一下書沒有ATP的資料但是有ATS的
: 用維基查了下ATP台灣那邊是寫說相等於ATS-P
: 兩者裝置系統是同一個嗎??
: 稍微整理一下
: 中央控制系統CTC [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 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由ATS ATP ATO三個子系統所組成)
: 列車自動型控裝置ATO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 列车自動保護系统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 自動列車停止裝置ATS [Automatic Train Stop]
: 自動列車警報裝置AWS [Automatic Warning System] (台灣已停用)
: 列車警響裝置 ATW [Automatic Train Warning]
: 不知道這樣有沒有錯??
> -------------------------------------------------------------------------- <
作者: poppoya (軌道上的 Skl12) 看板: Railway
標題: Re: [問題] 有點搞混了...
時間: Sun Apr 11 11:00:14 2010
※ 引述《LAICHEN (infinite)》之銘言:
: (4) Full ATP with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and Distance to Go:
: 如台灣高鐵
: 跟(3) 不同的就是使用距離碼來形成列車自動保護
: 在這樣分類下,我們如果看到日本常見的幾種控制與保護系統:
: ATS-S 屬於(1)
: ATS-P 屬於(2)
: ATC 屬於(3)
: D-ATC 屬於(4)
: 最新的 ATACS (moving block system) 在這種分類下當然也是 (4),
: 但 (4) 不一定就是 Moving Block system (如台灣高鐵).
新幹線與台高使用的 D-ATC 不是距離碼,而是經由音頻軌道電路傳送
前方速限及其里程,再經由車上電腦根據列車所在里程以及內建的路線
資料(如坡度),解算列車允許運轉速度。
> -------------------------------------------------------------------------- <
作者: LAICHEN (infinite) 看板: Railway
標題: Re: [問題] 有點搞混了...
時間: Sun Apr 11 11:47:03 2010
※ 引述《poppoya (軌道上的 Skl12)》之銘言:
: 新幹線與台高使用的 D-ATC 不是距離碼,而是經由音頻軌道電路傳送
: 前方速限及其里程,再經由車上電腦根據列車所在里程以及內建的路線
: 資料(如坡度),解算列車允許運轉速度。
有關日本ATC or D-ATC,可以參考以下文獻:
中文(by 原高鐵局現鐵改局施文雄博士) :
新幹線新ATC號誌系統簡介
https://safety.iot.gov.tw/techknowledge/techknowledge2_1.asp?main_no=3&subno=3
英文 (by JR East: Masayuki Matsumoto):
The Revolution of Train Control System in JAPAN
https://tinyurl.com/yc4d6kv
英文的文獻把日本系統介紹的很清楚,就這些資料看來
D-ATC應該是距離碼系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