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Paris。總之這個叫做Emily的美國女生帶了很多美國資本主義和政治正確的想法到了法國,有了很多反思跟挑戰。其中一個跟我們今天討論的很有關係。裡面講到說,這個Emily她在美國的行銷公司專門替藥廠打廣告。一個法國老闆就說,你們美國人很奇怪,一堆人吃到過胖,然後導致糖尿病,再發明糖尿病的藥,賣給這些人賺錢,就跟人類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然後現在又要想怎麼找疫苗,還有一堆醫療用品跟疫苗公司想用這個方式賺錢,很諷刺。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今天要好好介紹一位澳洲學者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從1970年代開始就一直主張地方主義的她最近剛剛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在報導裡她講了一個很好懂的例子。她認為只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來看生活水準有問題。她舉例說:「如果水污染嚴重,我們都喝瓶裝水,是有利於GDP。但如果你和我自己種菜吃,GDP卻會下降。簡單來說,如果你和我保持健康,GDP就會下降。如果你每年都需要化療,GDP就會上升。」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探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也有其他進步指標,去看除了金錢之外,會和環境的發展,像是世界幸福報告和人類發展指數等等。裡面也發現說,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但是生產力和收入的提高並沒有完全轉化為美國社會整體的福祉。這也是霍奇在談的「幸福經濟學」,像是長途運輸的產品其實是破壞環境的,或是許多社區經營的網絡帶來的利益也是無形的。
地方主義的對比其實就是全球化,尤其是全球貿易體系,當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有些人因為全球化得到工作機會,有些人則相反,好像各有贏家輸家,但是用英國跟美國的例子來看,像英國脫歐或是美國從川普當選以來的狀況,都是更加強調保護主義,但是歐盟被削弱還有美國多元開放自由文化受到挑戰,我的意思是,難道鎖國會比較好嗎?這兩個國家的考量還是限於要如何保住經濟成長數字,從國家的角度去思考。但是霍奇關心的是人,她覺得對於人來說,就商業和人際交往來講,距離越短越健康。再來是多樣化,一個農民種植十幾種作物比單一種植更健康。但是全球化鼓勵的就是某些市場善於種這個做那樣的單一分工。所以她協助創立了許多小農市場,鼓勵更多元的種植,跟我們台灣人熟悉的菜市場差不多啦。
我當年在美國採訪的時候就有遇過那種農場,他們有養牛和豬,也自己種菜,想要吃什麼菜大家就會自己去找,我當時看了也很有感觸,就是那個社區裡面的大家,彼此之間的連結是那麼的緊密,也讓我想到新竹的原鄉部落司馬庫斯,當地泰雅族人強調的就是合作共生、土地共有理念。所以部落有自己的福利分配。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土地共有、共食與全人照顧制度,也有部落議會凝聚大家的向心力。現在好像也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部落在思考,如何擺脫主流觀點所謂的成功模式。
而霍奇還有一個人生經歷很值得我們思考,她在1975年到了拉達克,也就是最近中印邊境衝突很嚴重的地方。當時這個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佛教徒的山地鄉,剛剛開始出現旅遊業和國際經濟,但是她發現經濟增長的背後,拉達克人的凝聚力逐漸被腐蝕,慢慢無法自力更生。她想盡辦法要幫助當地年輕人,告訴他們好萊塢電影不是真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充滿了抑鬱、離婚和社會紛爭。
雖然如此,全球化還是帶來了一些好處,沒有什麼地方能鎖國或是排外,置身於全球共同利益之外。全球化另一個好處就是效率,講求地方主義或是在地化的國家會不會在反而無法跟其他人競爭?我們當然可以用更簡樸的方式生活,慢活或是更貼近自然,但是地方主義可以做到多徹底?跟全球化到底哪一個適合人類的未來生活?歡迎上網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全球在地化意思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八卦
[食況轉播] RAW 2016年秋季菜單
RAW的最新秋季菜單主題是「Glocalization 全球-在地化」,我一看就腦袋亮燈。這不是江振誠在「台灣味論壇」上的結論嗎?
將近二年前,RAW開幕前夕,江振誠策辦了台灣味論壇,邀請六位台灣意見領袖,一起探討台灣的時間、台灣的顏色、台灣的滋味。這個論壇並未偉大到足以定義台灣認同或凝聚台灣共識,但憑江振誠的「一己之力」,他得以藉由烹飪表達其理念-他認為,台灣味不能只有台灣人懂,我們每個人對於台灣的身分認同或許有不同詮釋,但若台灣要被世界看見,必須會說世界的語言;在地化(localization)並不是台灣味的答案,國際化(globalization)必須發揮作用,把世界的語言帶進來,再用台灣的語言傳出去。因此,他提出在地國際化(glo-calization),讓台灣能用世界理解的方式被認識。
這是江振誠對於台灣味的看法,同意與否悉聽尊便,至少我認為,這樣的概念符合西餐目前在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勢。江振誠的「台灣味」,其形式與料理技法仍植基於西方(尤以法國料理為基礎),若要舉出其他用西方形式表現家鄉味的例子,Gaggan(前衛印度菜)、Pujol(墨西哥)、D.O.M.(巴西)、Central(祕魯)等頂級餐廳皆然,他們也都說著烹飪世界的「國際語言」,食客即便不理解當地的傳統飲食(有理解當然更好),也能夠欣賞料理的姿態。這就是江振誠希望RAW能夠做到的事情。
於是,再看這份Glocalization的秋季菜單,台灣人吃了將會心一笑,國際食客吃了也會心滿意足。外國人若要再感動一點,最好去夜市晃個二圈,來根烤玉米、咬口蔥油餅,用芒果牛奶冰譜出happy ending,就更能懂得這份菜單的心思。
烤玉米、蔥油餅、芒果牛奶冰,可千真萬確出現在RAW,但更摩登更繁複。首先上桌的炭烤玉米,形似迷你燒番麥,入口則大珠小珠落玉盤,根本不必費勁咬。原來這是玉米粒重組的玉米,在舌上解體成珠圓玉潤的顆粒,口感新奇,風味則是親切的炭香與BBQ醬,很有意思。
世界各國有很多種餅,台灣的蔥油餅可以怎麼玩?一道「TACO三重奏」展現了多層次的創意。首先,這是一道墨西哥塔可餅(taco),旁邊附上酪梨酸奶醬和檸檬;其餡料則是章魚(日文裡也是tako!)與海苔、柴魚,宛如大阪燒一般,構成第二種餅;第三種餅則是餅皮本身,你猜對了,就是蔥油餅!一道菜可拆分成三種餅,融合墨西哥、日本、台灣三種飲食文化,看起來像是接龍遊戲般胡來,每樣素材的搭配卻很有邏輯,味道也很和諧,結合了酸、甜、鹹、油香,非常涮嘴。
芒果牛奶冰則華麗變身。芒果冰藏在蓬軟蛋白雪球裡,一匙挖開,連同底下的芒果粒、芒果慕絲、牛奶雪一起吃,甜美芬馥,薄荷及蜜餞緩緩透出,畫龍點睛。
本季菜單還加強了「食材零浪費」的概念。一道「鴨吃鴨」,結合鴨吃的榖物與鴨的各種部位,力求物盡其用。紅藜、薏仁、爆米花,與鴨腿絲、鴨胸、鴨心拌在一塊,其中還有酸味明亮的鴻喜菇,以及黑喇叭菇,單單這樣吃就是口感風味豐富討喜的「涼拌菜」,另外淋上的鴨肝高湯則濃醇滑腴,把所有滋味兜攏在一起。
阿拉斯加的鳟鮭也是盡量用上各部位-魚皮炸成餅、用咖哩調味,放上魚肚肉與花椰菜,就是可口宜人的小點;菲力用低溫油封,佐以魚卵、破布子脆瓜醬、醃蘿蔔片,又軟嫩鮮亮得教人珍惜著吃。醃蘿蔔片上的山蘿蔔葉梗,則來自塔可餅上的山蘿蔔葉,「菜梗也不要丟掉」,江振誠特別強調。
我個人的心頭好,其實是主菜的燉牛肉。這是墨西哥國民料理「莫雷醬」(mole)的變形,最經典的墨雷醬通常以數種辣椒、番茄、洋蔥、大蒜、茴香籽、肉桂、巧克力等二十餘種材料所ˇ製成,在此則解構為焦番茄燉牛頰肉、稻草燻牛肚與另外刨上的屏東莊園黑巧克力,搭佐紅椒粉口味的西谷米脆餅。牛頰肉與牛肚都一嚼就爛,煙燻深邃的風味很好很入味,配上西谷米脆餅吃,口感頗有變化。我喜歡這樣的主菜,比起大同小異的排餐,這樣的主菜印象深刻多了!
全球在地化意思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八卦
#沃草經典概念講座第二講 #全球化
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我們要怎麼看待世界?好奇的你,快來報名本週五的講座吧!
免費報名 ▎http://bit.ly/2IHVi8Z
講者 ▎黃瑞祺研究員,「全球化」專家
時間 ▎5月3日(五) 19:00(18:30開放入場)
地點 ▎memes 瀰謎思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346巷4號
【沃草經典概念講座第二講:全球化】
全球化究竟是什麼意思?和國際化有什麼不同?和在地化有什麼矛盾嗎?改變公民看世界觀念的重要概念,就在 5/3 這週五晚上,歡迎免費報名參加!
免費報名 ▎http://bit.ly/2IHVi8Z
講者 ▎黃瑞祺研究員,全球化專家
時間 ▎5月3日(五) 19:00(18:30開放入場)
地點 ▎memes 瀰謎思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346巷4號
本活動由文化部 https://www.moc.gov.tw/ 補助
▌烙哲學
◎ 作畫:沃草
◎ 來烙哲學聊天室一起抬槓: http://citizenedu.tw/
全球在地化意思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Paris。總之這個叫做Emily的美國女生帶了很多美國資本主義和政治正確的想法到了法國,有了很多反思跟挑戰。其中一個跟我們今天討論的很有關係。裡面講到說,這個Emily她在美國的行銷公司專門替藥廠打廣告。一個法國老闆就說,你們美國人很奇怪,一堆人吃到過胖,然後導致糖尿病,再發明糖尿病的藥,賣給這些人賺錢,就跟人類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然後現在又要想怎麼找疫苗,還有一堆醫療用品跟疫苗公司想用這個方式賺錢,很諷刺。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今天要好好介紹一位澳洲學者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從1970年代開始就一直主張地方主義的她最近剛剛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在報導裡她講了一個很好懂的例子。她認為只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來看生活水準有問題。她舉例說:「如果水污染嚴重,我們都喝瓶裝水,是有利於GDP。但如果你和我自己種菜吃,GDP卻會下降。簡單來說,如果你和我保持健康,GDP就會下降。如果你每年都需要化療,GDP就會上升。」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探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也有其他進步指標,去看除了金錢之外,會和環境的發展,像是世界幸福報告和人類發展指數等等。裡面也發現說,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但是生產力和收入的提高並沒有完全轉化為美國社會整體的福祉。這也是霍奇在談的「幸福經濟學」,像是長途運輸的產品其實是破壞環境的,或是許多社區經營的網絡帶來的利益也是無形的。
地方主義的對比其實就是全球化,尤其是全球貿易體系,當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有些人因為全球化得到工作機會,有些人則相反,好像各有贏家輸家,但是用英國跟美國的例子來看,像英國脫歐或是美國從川普當選以來的狀況,都是更加強調保護主義,但是歐盟被削弱還有美國多元開放自由文化受到挑戰,我的意思是,難道鎖國會比較好嗎?這兩個國家的考量還是限於要如何保住經濟成長數字,從國家的角度去思考。但是霍奇關心的是人,她覺得對於人來說,就商業和人際交往來講,距離越短越健康。再來是多樣化,一個農民種植十幾種作物比單一種植更健康。但是全球化鼓勵的就是某些市場善於種這個做那樣的單一分工。所以她協助創立了許多小農市場,鼓勵更多元的種植,跟我們台灣人熟悉的菜市場差不多啦。
我當年在美國採訪的時候就有遇過那種農場,他們有養牛和豬,也自己種菜,想要吃什麼菜大家就會自己去找,我當時看了也很有感觸,就是那個社區裡面的大家,彼此之間的連結是那麼的緊密,也讓我想到新竹的原鄉部落司馬庫斯,當地泰雅族人強調的就是合作共生、土地共有理念。所以部落有自己的福利分配。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土地共有、共食與全人照顧制度,也有部落議會凝聚大家的向心力。現在好像也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部落在思考,如何擺脫主流觀點所謂的成功模式。
而霍奇還有一個人生經歷很值得我們思考,她在1975年到了拉達克,也就是最近中印邊境衝突很嚴重的地方。當時這個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佛教徒的山地鄉,剛剛開始出現旅遊業和國際經濟,但是她發現經濟增長的背後,拉達克人的凝聚力逐漸被腐蝕,慢慢無法自力更生。她想盡辦法要幫助當地年輕人,告訴他們好萊塢電影不是真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充滿了抑鬱、離婚和社會紛爭。
雖然如此,全球化還是帶來了一些好處,沒有什麼地方能鎖國或是排外,置身於全球共同利益之外。全球化另一個好處就是效率,講求地方主義或是在地化的國家會不會在反而無法跟其他人競爭?我們當然可以用更簡樸的方式生活,慢活或是更貼近自然,但是地方主義可以做到多徹底?跟全球化到底哪一個適合人類的未來生活?歡迎上網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全球在地化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落地之處 」齊簡個展
訪問藝術家: 齊簡
歷經全球疫情帶來的各種變局,TKG+ Projects 將於西風解凍之際,為各位帶來齊簡個展「落地之處」。身兼策展人與藝術家雙重身份的齊簡,延續自 2014 年以來的創作實踐核軸,透過繪畫、空間裝置勾勒場域語境與藝術符碼交織出的隱藏維度,揭示人們如何參與──或如何在無意識間役使於既有的領域/價值定位系統,引領觀者重新審視各式社會機制下,人類為自身劃下的各種領域界線(boundary)。
在試圖以思辨跨越那莫可辨識的「事件與其邊界」之時,齊簡曾引述當代知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提問何以定義「真實」的有趣比喻:「圓弧形的魚缸讓金魚看到扭曲的真實。但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擁有未受扭曲的真實圖像?人類是否也如同住在一個巨大的金魚缸裡面般,透過一面巨大的透鏡而得到扭曲的視野?金魚對真實圖像的理解與我們不同,然而我們真能確定牠們的世界觀比較不真實嗎?」[1]
面對無法觸及的「真實」,人們僅能依循群體生活所規範的「測量值」(measuredvalue),標定出自我的認知邊際──人們更進一步將之拓展為社會中更加堅實的框架與價值判準。為了輪廓人類為自身圈圍的框架,齊簡透過物件、繪畫及法律文件的組構,將「落地之處」導演成一組劇場式的微縮社會模型;置身這場遊戲/實驗的觀者,倏忽意識到原先慣有的視界存在著嶄新想像可能,開始進入領域(territory)意涵的重新探索。
展覽的起始,齊簡便以玩具積木推疊成一堵迷你方牆,失能的阻隔將豎立於旁的小旗具現化為權力疆域的戲謔宣告,預示著展間內領域概念(discipline)的動態擴展。不遠處,地面上劃分展場/非展場邊界的作品《黃線》角色扮演般地化身交通標線,於逼人俯首同時導引/制約觀者「合乎規矩」的觀看行進。而前後連結著資本遊戲寓言《大地主》(又稱大富翁)、將畫廊位址公告地價與畫作自身價值對位演算的《這裏》,更將政治地理學的領域概念橫向展延至社會機制演化出的對位定價,透顯種種權屬關係。
接續著《大魚缸:支搭帳篷》,與展牆同色的深藍背景,模糊了繪畫的觀看邊際;畫面中心描繪的金魚以符旨導出魚缸的意象集合,與置放地上的金箔石塊共同折射出一個多主體關係的領域性(territoriality),遙相呼應散發著柔光的博物館圍欄《背景》——不禁讓人沉思,藝術權柄(power)所引導出的觀看視界,究竟在圈圍出的領域內緣,抑或是那熠熠生輝的邊界自身?
在此「落地之處」,觀者彷彿行走在齊簡解構出的條條領域及地界的標線上——同時望向各式定義的兩極;劃分域內/境外、有效/失能、規矩/失序的地界,於辯證與提問間被踩踏地愈發模糊。也許人們所能擁有的「真實」,最終僅是自身所劃下的這道「邊界」(boundary),以及那「是」與「不是」同時存有的疊加型態。在提問「何處落地?」之時,人們是否也同時看見一種觀看與定義的踰越可能?
藝術家粉絲頁: CHI Chien 齊簡
策展單位: 耿畫廊 Tina Keng Gallery
展期:2020.08.01~2020.09.12
時間:週二~週六,11:00 ~ 19:00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1樓
電話:02-2659-0798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全球在地化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高代謝地中海料理:我這樣吃瘦了36kg!減醣、低卡、好油的烹調技法,「全球最佳飲食法」的美味祕密」介紹
訪問作者:謝長勝(馬可)
內容簡介:
★連續三年榮獲「全球最佳健康飲食法」★
第一本結合「廚師」和「品油師」專業,
最貼近亞洲人習慣、方便執行的地中海料理全書!
帶你透過美食,見證118公斤→82公斤的瘦身奇蹟!
將地中海飲食在地化、加入高代謝的好油脂,
利用生食、煎炒、烘烤、油炸、水煮、慢燉六大烹調技法,
以簡單又美味的方式「提升新陳代謝、強化減重功效」,
打造最有感的「地中海料理2.0」!
You are what you eat!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20年最新公布,
「地中海料理」已經三度蟬聯「全球最佳飲食法」,成為世界公認最健康的飲食方式。
有著25年廚師經歷的馬可老師,曾經因忙碌、不規律的飲食生活發胖到118公斤,
直到某天下班「突然癱倒」,才被迫正視自己的健康缺陷,決心從飲食著手改善。
他鑽研地中海料理,並考取全亞洲僅少數人通過的義大利高階品油師認證,
透過身體力行,親身實踐出「321黃金法則」、「吃好油」、「減醣減熱量」的原則,
以符合亞洲習慣、方便執行的「高代謝地中海料理」,成功瘦下3分之1個自己!
★高代謝地中海料理的好處:
˙加速新陳代謝,促進體內排毒
˙調節異常食欲,燃燒多餘脂肪
˙增強抗氧化力,維持年輕體態
本書不僅從廚師角度教做菜,更以品油師的專業深入淺出解析橄欖油,
帶你從油品的挑選、保存到烹調,輕鬆掌握高CP值的地中海飲食關鍵!
作者簡介:謝長勝(馬可)
廚師/高階品油師
廚師經歷超過25年。
體重曾經達118公斤,實行地中海飲食後,成功減重36公斤未復胖。
為了進一步鑽研地中海料理,投入品油師的世界,
取得全亞洲地區僅少數人成功考取的高階品油師證照。
擅長將橄欖油融入台灣在地食材,做出符合台灣家庭的地中海飲食。
經常受邀參與平面、網路及電視媒體採訪,分享廚藝與減重心得。
【證照】
O.L.E.A.義大利國立橄欖油專業品油協會認證高階品油師
O.N.A.O.O.義大利國立品油協會認證初階品油師
美國廚藝學院C.I.A.台灣12席種子教官
【現任】
URTABLE好桌餐飲顧問公司 營運長
中華餐旅文化交流協會 理事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 地中海料理講師
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廚藝教室 地中海料理講師
愛爾達綜合台「主廚大聯盟」 外景主持人
衛視中文台「歡樂知多星」 主廚小撇步單元主持人
作者粉絲頁: 馬可老師的地中海料理教室
出版社粉絲頁: 台灣廣廈姊姊妹妹粉絲團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全球在地化意思 在 地方全球化、全球地方化(Ted演講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八卦
謝卡.艾爾.梅耶莎, 是一位卡達的藝術家,說書和電影製片人的資助者,講述藝術和文化如何建立一個國家的特色性- 以及如何讓每一個國家與其它世界分享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