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濫權違法盤查就像月經文,時不時要出來幫大家複習一下警察職權行使法。不然走過路過好大的官威,一不小心人民就會被上銬帶走。
前天下午又發生一件警察盤查人民的爭議案件,據網友網友描述( https://reurl.cc/kZzK1x ),故事是這樣的:
「今天下午4點45左右,在新北三重擔任家庭看護的一位移工,只是去樓下倒垃圾,然後站在路邊跟朋友講電話,就有個員警衝著她吼叫,要她拿出居留證(誰倒垃圾會帶身份證?!)。
這名移工急著用手機要找自己的居留證照片,警察卻不斷對她大吼大叫,電話另一邊的朋友用英文叫警察不要吼她,但警察反而奪走她的手機,甚至把她當成逃跑外勞,先是把她用手銬銬在路邊7-11的椅子上,然後塞進警車帶回警局(三重警察局中興橋派出所),到了警局甚至腳鐐伺候!
當警察發現這位姐妹是合法的家庭看護工,卻連一個道歉都沒有,就把她載離警局,而且也不載她回家,就把她丟包在路邊。這位看護只是出來倒垃圾,根本不認得被丟包的地方是哪裡,身上連叫計程車回家的錢都沒有!最後用google map才找到路,一個人哭著回家,而且還很擔心,她被警察帶走的時候,雇主家樓下的門來不及鎖,一直想著要是阿嬤怎麼了,無法跟雇主交代…」
三重分局於當晚連夜調查,確認該員警確有執法違失,並依刑法妨害自由等罪嫌,移請新北地檢署偵辦。
關於違法盤查,在幾個月前中壢女老師的案件中( https://reurl.cc/eEr54L ),我就質詢過關於 #盤查、以及 #身份查驗 的相關問題。
🔴什麼時候警察可以查驗身分?
請記住,#人民沒有接受違法盤查的義務。
司法院釋字第535號說:
「上開條例有關臨檢之規定, #並無授權警察人員得不顧時間、 #地點及對象任意臨檢、 #取締或隨機檢查、 #盤查之立法本意。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警察人員執行場所之臨檢勤務,應限於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處所、交通工具或公共場所為之,其中處所為私人居住之空間者,並應受住宅相同之保障;對人實施之臨檢則須以有相當理由足認其行為已構成或即將發生危害者為限,且均應遵守比例原則,不得逾越必要程度。」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第1項,也把「什麼情況下才可以查證身分」的條件說得很清楚:犯罪嫌疑或知情、防止生命身體危害、預謀重大犯罪、無停居留許可、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管制站。
很顯然,下樓倒垃圾和朋友講電話,不符合以上任何要件。
🔴查驗身分有需要現場上銬、帶回警局上腳銬嗎?
就算警察有符合警職法第6條第1項的要件,也要遵守第7條的規定:
警察依前條規定,為查證人民身分,得採取下列之必要措施:
一、攔停人、車、船及其他交通工具。
二、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國籍、住居所及身分證統一編號等。
三、令出示身分證明文件。
四、若有明顯事實足認其有攜帶足以自殺、自傷或傷害他人生命或身體之物者,得檢查其身體及所攜帶之物。
重點來了:「依前項第二款、第三款之方法 #顯然無法查證身分時,警察得將該人民帶往勤務處所查證;帶往時非遇抗拒不得使用強制力,且其時間自攔停起,不得逾三小時,並應即向該管警察勤務指揮中心報告及通知其指定之親友或律師。」
簡單來說,除非無法現場完成身分查驗,才能帶回警局。
另外,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警察要「將該人民帶往勤務處所查證」?其實這很簡單,在上古時代沒辦法在路邊即時查詢人民個人資料。
然而,現在警察早就配有警用行動電腦,並可查詢包括「查捕逃犯、失蹤人口、應受尿液採驗人、遺失身分證、逃逸外勞、中輟學生、治安顧慮人口、大陸人士行方不明、失竊汽機車、戶籍、車、駕籍、統號變更、典當紀錄、前科、國人相片、治安顧慮人口相片、大陸行方不明相片、逃逸外勞相片、脫離兒少、緊急求救、治安資訊頻道、刑案紀錄、失蹤人口影像」等等各種資料。
也就是說,早就有比動輒帶人回派出所三小時還侵害更小的方法。在現場事實上就能查證身分的狀況下,動輒限制人民的行動自由,很難說是符合比例原則中「必要性原則」的措施。
🔴最後還是談談移工
依據《入出國及移民法》第28條規定:
「十四歲以上之外國人,入國停留、居留或永久居留,應隨身攜帶護照、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
入出國及移民署或其他依法令賦予權責之公務員,得於執行公務時,要求出示前項證件。其相關要件與程序,準用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二章之規定。」
咦?外國人要隨身攜帶證件。所以移工出門倒垃圾,一定要帶居留證嗎?沒帶就能帶走「查驗身分」嗎?
當然不是。舉個最直接的例子,大家隨時都把身分證帶在身上嗎?
就算戶籍法第56條規定:「國民身分證應隨身攜帶,非依法律不得扣留。」但這不代表沒帶身分證,就活該被違法盤查甚至限制人身自由。
一樣的道理。外籍移工也不能任意盤查,要符合我們前面提到的警察職權行使法要件,才可以進行身分查驗,
過往,也有不少警察看到外國面孔,就動輒進行盤查所引起的爭議。這就回到前面談的警執法第6條要件的問題。
不過,單純長得像外國人就可以身分查驗的規定,我是從來沒有看到啦。
🔴為什麼警察會被移送?
不是執法人員做什麼都可以。刑法第21條第1項規定得很清楚:「依法令之行為,不罰。」也就是要依法行事,才能阻卻違法。事實上,有不少執法人員違法限制人身自由,而涉嫌違反刑法302條之妨礙自由罪的案件(還會適用刑法134條加重)。
三重分局在案發後馬上調查移送,至於個案作為是否構成刑事責任,就有待檢察官深入調查。
然而,還有更深層的問題值得討論:是不是因為績效壓力,讓員警看到移工就想查?
類似的違法盤查案件一再發生,更讓人民質疑,是不是執法文化出了問題?
又或者說,這次的案件,是不是因為被踢爆才有被調查的機會?
又有多少違法盤查的案件,因為人民不想追究最後成為黑數?而移工在台灣受到的系統性歧視,是不是也讓這些弱勢中的弱勢,更容易成為不當執法的被害者?
問題的面向很多很廣,但從今天分局的處理方式到輿論的關注重點,可以看到台灣社會還是往一個更為強調法治的方向發展。
在接下來的會期,我也會努力透過相關提案,努力監督警察職權行使的合法和合理性。
入出國及移民法重點 在 陳思宇 Facebook 八卦
#拿自己理念當投名狀值得嗎
#投入大黨卻轉身攻擊小黨
#那些年妳說過的話都忘了嗎
前社民黨主席、現任民進黨立委范雲,昨天發文嗆聲 蔡壁如 批評民眾黨消費香港反送中運動,只重視香港的投資移民,而不關心中國人權侵害。
蔡璧如委員則回應,指出自己明列三大重點,范雲卻截圖前兩點,刻意斷章取義。
看到范雲委員的貼文,不禁感到失望,思宇原本期待,身為第三勢力、社運出身、學者背景的范雲,加入民進黨後,能夠改變民進黨,讓台灣變得更好,
想不到,范雲沒有改變民進黨,更被民進黨收編,淪為抹黑第三勢力的政治打手。
在這裡,思宇提出兩個問題,詢問民進黨的范雲立委:
⛔️港澳關係條例的政治庇護規定模糊,為什麼民進黨不修法
目前,《港澳關係條例》第18條規定「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緊急危害,得提供必要之援助。」,法律規定必須明確,但什麼是「必要之措施」、什麼是「符合第18條的情況,及具體的申請、審查流程是什麼?法規內容完全沒解釋。
因此,不論是台灣人權協會,及三大在野黨,都認為需要修法,將政治庇護的規定「法制化、明確化」,才有辦法完善現況體制。
今年五月,范雲連署支持民進黨修正《入出國及移民法》第25條規定,外國人申請永久居留須符合「品行端正」,因定義過度模糊、不明確,決定修法保障外國居留權。
結果變成《港澳關係條例》規定不明確,范雲與民進黨卻不願意修正,請問最害怕中國的是在野黨,還是民進黨自己?
范雲委員長期關心台灣與香港民主發展,因為香港局勢日漸嚴峻、「不想看到台灣和香港中大一樣」,而選擇加入民進黨,為什麼現在卻不願意為了香港挺身而出呢?
⚠️范雲委員後續回應,卻仍拒絕正面回答問題。
面對上述質疑,范雲委員回應「現在沒召開臨時會,不需要討論修法」、「需不需要修改港澳關係條例可以討論」,嗆聲蔡璧如委員不是 #直球對決, 是 #假球對決,
甚至說「推動修法的工作還要有人教嗎?」
想不到,民進黨范雲委員的觀點是,立法院休會,就不需要關心香港議題、討論如何撐香港,對香港的關心原來是 #上班制, #打卡就下班 嗎?
更重要的是,
立法院六月休會前, #在野黨早就提出修正草案了。
⭕5月29日,國民黨委員提案
⭕5月19日,民眾黨團提案。
⭕5月1日,時代力量黨團提案。
❌而 #抗中保台撐香港 的民進黨,明明有長達一個月時間,回應在野黨的修法共識,
民進黨卻一直 #冷處理,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甚至說「#不需要修法」。
請問民進黨范雲委員現在要急轉彎,反對民進黨陳明通主委的意見,認為其實需要修法嗎?對於陳明通主委的發言、民進黨團的長期不回應,要不要批評一番呢?
更希望,范雲委員可以關注小黨的提案,而不要自己沒有關心,就任意嘲諷小黨 #不懂修法。
畢竟,比起范雲委員一直關心 #說什麼,我們更關心 #做什麼。
⛔️小黨出身,曾經主張台灣值得藍綠以外的政黨,為什麼現在要攻擊小黨
2015年,范雲成立社民黨,認為台灣在藍、綠之外,應該要有一個更好政黨,著重平等、共享、合作的新理念,更提出「藍綠不過半、國會才有救」的政治主張,期待打破台灣當前的政治生態。
這個說詞,不但與我們不謀而合,也代表范雲了解台灣真正需要的,是需要有第三勢力,來制衡傳統兩黨對抗,而鼓勵小黨參與政治,改變台灣現況。
2020年,前社民黨主席范雲,成為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從沒有擔任政治公職,到月領19萬的最高民意代表,為什麼范雲要刻意斷章取義、攻擊政治新生代的民眾黨呢?
如果范雲委員不希望被稱為「被民進黨收買」,應該要維持自己的初衷、讓更多小黨、社會力量能夠參政,而不是一方面要柯文哲下跪,一方面幫民進黨抹黑蔡璧如,這樣的行為,當然不免會被質疑是「換了位置,換了腦袋」。
傳送門👉
👉民眾黨《港澳關係條例》修正草案
https://reurl.cc/qdqbYN
👉香港反送中》香港抗爭者來台尋求庇護的難題
https://reurl.cc/L3ox5L
👉港澳條例18條界定標準模糊 需修法?陳明通:不需要
https://reurl.cc/b5ovel
👉精彩片段》范雲:小黨真的已經被壓縮了太久【年代向錢看】191115
https://youtu.be/eOH07BVXLQk?t=165
👉范雲:藍綠不過半,國會才有救
https://reurl.cc/O1oaaR
👉被指遭民進黨收買 范雲反擊:柯文哲應該要向媽祖下跪
https://reurl.cc/R4o7xg
入出國及移民法重點 在 Facebook 八卦
[富二代:此富非彼富]
(職場易經筆記9)
物價飛漲﹑房價狂飆,很多年輕人都慨歎自己不是富二代,追不上房價,跑不過物價。最後他們都會自我解嘲,那就當富二代的爸爸吧!這也是挺有志氣的,值得鼓勵。但是千萬不要仇富,也別嘲笑別人是富二代,不是靠自己的真本事掙來地位或財富,要知道別人擁有這些資產,已經足足努力一代了!
所以當父母之後,有了下一代,我們要有個清楚的認知,貧富會世襲,所以要努力上進,幫助孩子站上更高的立足點。
也就是說,我們要想辦法像浩克一樣變大﹑變大,成為巨人,讓孩子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在古代,貧窮可以樂道;在現代,貧窮卻會限制孩子的視野。而視野是未來競爭的關鍵,甚至影響到一開始鳴槍起步時,窮人家與富人家的孩子就奔向不同的遠方,幾年之後便天遙地遠不可及。
我兒子有兩個高中同學,一個是外商高管的兒子,一個是出生原住民家庭,由單親媽媽帶大的兒子,兩人到大學仍然同班,可見得實力相當。值得一提的是後者放棄原住民加分,憑實力上第二志願,足見他的志氣不比尋常。大二時,母親重病無法工作,他半工半讀養自己,還要顧及學業,意志力更是高於同儕。
前不久他們都退伍,高管的兒子直接應徵外商,面試官問他薪水要多少,他喊出6萬的價碼,對方眉頭都不皺就答應。同時期單親的孩子求職的是一家員工不到10人的小公司,薪水3.5萬元。他本來還很開心,因為3.5萬元對他的家庭已經是天高的收入,不過在聽到同學進外商﹑領6萬元,心思就變了。
他經常來我家,便請教我的想法,我鼓勵他勇敢一試,試了才知道,而且試不成也沒人知道,沒啥好丟臉的。只是我沒想到他毅然決然把工作辭了,打算背水一戰,一心一意要進外商。期間台積電問他要不要面試,他都搖頭拒絕,決心之強讓我暗自驚歎。
很幸運的,外商通知他線上面試,可是他在外租房子,網路不穩,就來我家面試,而且前一晚來借住。準備過程,來請教我幾個問題,我自然面授機宜,教他怎麼回答既符合事實,也能切中企業的需求。其中有一題是進公司後,對生涯發展的期待,他居然說未來想內轉。我教他千萬別這麼說,因為—
「主考官通常是用人主管,他會想幹嘛錄用你﹑培訓你?」
他才知道回答必須易位思考,過去家裡沒教。他還跟我借了檯燈,打光到臉上,讓自己變亮。面試完,一出房門高興萬分,因為其他三位應試者說未來發展不是內調,就是考研﹑出國;而且有兩個的臉是全暗,完全看不出長相。他說:
「您太準了!」
我笑了笑,心想我也是挑人教的,因為你上進又受教。今天面試放榜,他上了!
這件事讓我有個深刻的體會,有人教和沒人教真的差太多。貧窮人家多半也是文化弱勢,父母可能原本教育水平不高,每天忙著生計,無心照養孩子,也未必知道要教導孩子哪些重點,這就會限制孩子的視野。還好,他有我可以請教。
職場30年,都在幾千人大企業上班,人來人往,看過太多人。我發現有個M型化的趨向,經濟好或文化水平高的家庭出身,這種孩子視野寬﹑自信高,懂得維護自身的權益,表現自己時主動積極,口語表達能力也強。在光譜的另一端,出身弱勢家庭的上班族比較怯懦,習慣悶頭做事,經常是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
這帶給我很大的警惕,我們一生不求有富爸爸,但求成為富爸爸。而這個富,未必指的是財富的富,而是豐富的富。不論知識或文化,都要精益求精,與時俱進,不斷登高望遠,有能力帶領孩子一山攀向另一山,看到廣大的世界。貧窮限制視野,指的是知識﹑文化﹑精神與人際上的貧窮,這才是真正貧窮得悲哀。
後來讀易經時,看到「小蓄卦」,深有所感。「小蓄卦」未必在講這個現象,但是易經好就好在這裡,人人都可以印證,有自己的一番解讀,這才是用易經之道。
「小蓄卦」的精神是「以小養大」,我把這個「小」用來指渉父母一代,而「大」指第二代兒女,從字面來看,就是用我們這一代的一生來蓄養兒女這一代。
「小蓄卦」分成兩部分,上卦是風卦,下卦是乾卦,乾代表天,這個卦的現象是天上有風,好像要下雨,卻密雲不雨,雨下不來,感覺很悶,像不像第一代從零開始打拼的過程?像呀!乾卦同時也指君子天行健以自強不息,指的是不斷努力奮鬥,可惜無法和合成雨,化為甘霖,滋潤大地。
結果頂多小小積蓄,不到大大富有。一直走到最上一爻,終於要下雨,而乾卦的剛健不已這時也止住,功成身退。
這讓我想起看過馬友友的傳記,他父親是音樂教育學博士,在中國大陸教書,同時是作曲家兼指揮家,而母親是聲樂女歌手,國共內戰時兩人移民法國,生下馬友友。他父親深知,要培養出一名傑出的音樂家,第一代有困難,所以致力培養馬友友,而馬友友不負所望,成為國際知名大提琴演奏家。
馬友友靠的是父親的「小蓄卦」,得其一生努力累積而成的學養,終成大器,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也給做父母的我們最有力的示範。
結論來了,今天的「職場易經筆記」給你劃兩個重點:
1. 做不了富二代,就做富一代。沒有財富,也要有豐富。
2. 成就子女,是最好的投資。累積一生,教養出對社會有貢獻的下一代。
如果本文讓你受益,請你留言+1。
入出國及移民法重點 在 入出國及移民法 的相關結果
答案:. 【解析】 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 條第9 款規定,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九、. 永久居留:指外國人在台灣地區無限期居住。 19 所謂「定居」係指:. (98 年普考). (A) 永久 ... ... <看更多>
入出國及移民法重點 在 移民政策與法規申論題庫彙編 的相關結果
【科目】包括。a另有測驗題。b國籍法規與入出國及移民法規各年度 ... 內政部移民署透過跨部會合作推動「新住民照顧服務措施」,其重點內容為何? ... <看更多>
入出國及移民法重點 在 入出國及移民法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的相關結果
十、依其他法律限制或禁止出國。 受保護管束人經指揮執行之少年法院法官或檢察署檢察官核准出國者,入出國及移民署得同意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