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來就無法控制,在教養的路上會ㄧ直冒出排斥、甚至厭惡自己的縮影。」
討厭自己,或者討厭自己的某個部分、某種個性,這不是奇怪的事情。孩子如鏡,有時候藉著他,把我們身上這些讓我們自己都討厭的部分看仔細,也是一種成長的開始。
有些我們從小到大亟欲克服的弱點,好不容易隨著我們長大改正了,卻又在孩子身上出現了。這讓我們難以面對,因為我們一直以來並非接納,而是視之如寇讎,遺棄它、厭惡它,它藉著孩子又捲土重來。
還沒完成的功課,透過孩子,我們有了重新調整的機會。
高需求寶寶的某種模樣,會很類似傳統的某種標籤—「磨娘精」。遇到這樣的孩子,各種自我懷疑就會浮上檯面,這時再配合他人言語,在我們狀況比較不好的時候給予我們突來一擊。
「原來,孩子有他自己的模樣,只要我們學習去認識孩子就好。」
我很感謝作者用這種方式,對新手家長們溫情喊話,用文字引領著家長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這讓我想到張文亮教授的〈帶著蝸牛去散步〉,也一併跟各位朋友分享: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牠,我唬牠,我責備牠,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牠,我扯牠,我甚至想踢牠,
蝸牛受了傷,牠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
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
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
祝福各位朋友,藉著跟蝸牛散步的過程,找到自己!
*******************************
接納不完美,放自己一馬
【文/徐瑜亭】
小恩自出生後,便是很難安撫的高需求寶寶,我試遍各種方法都無法讓他安靜下來,最後只能讓他黏在我身上,我們母子倆才得以充分休息。
小恩也是個謹慎、觀察型的內向孩子,六個月便會認人的他,只要見到爸媽以外的人就會大哭,即便是常見面的家人也無法接近,於是各種批評聲開始出現:「就是媽媽沒教好」、「一定是抱習慣被寵壞了」、「某某某的小孩喝配方奶長大都不會這樣……」我心想,小恩的情形應該不是像他們所說的那樣,但,我不知該如何反駁他們。
小恩一歲三個月時,我開始帶他去上感統課,坦白說,我比小恩還緊張!我擔心他完全黏在我身邊不肯離開,我害怕他拒絕和其他人互動,我對他這些行為感到惶恐!但我發現,小恩在職能治療師的耐心引導下,逐漸拉開和我的距離,並試著去玩老師準備的玩具。原來,是我無法面對自己;原來,孩子有他自己的模樣,只要我們學習去認識孩子就好。
即將升小一的小恩,對新環境新生活還是會感到緊張不安,而現在的我很清楚他的心情。我帶著小恩去認識新學校,跟他聊聊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陪他面對自己的各種情緒。一路走來,雖不能說是得心應手,但我相信自己和小恩會繼續努力,愈來愈好!如果能跟過去的自己說說話,我想說:
*********
媽媽真心話
人生本來就無法控制,在教養的路上會ㄧ直冒出排斥、甚至厭惡自己的縮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缺陷,ㄧ路走來的經歷造就了現在的自己。要給自己空間去沉澱生活的複雜,接受自己在教養路上不斷的犯錯,但期許自己有修正的機會,才能陪著孩子ㄧ起面對每個階段的關卡。妳不用當完美的媽媽,難過的時候可以哭,生氣也很正常,祝妳開心!
.
以上文字取自
從心學教養:兒童發展專家教你這樣做!啟發0~10歲孩子成長x學習x正向情緒指南
博客來:http://bit.ly/2ELNDmo
金石堂:http://bit.ly/2XdnwPV
誠品:http://bit.ly/2INXpFJ
可參與這本書的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076440465886345
.
台中講座_6/29(六)台中潭子靜思書軒_愛自己的人生練習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69687776987846/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兒童靜思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人生本來就無法控制,在教養的路上會ㄧ直冒出排斥、甚至厭惡自己的縮影。」
討厭自己,或者討厭自己的某個部分、某種個性,這不是奇怪的事情。孩子如鏡,有時候藉著他,把我們身上這些讓我們自己都討厭的部分看仔細,也是一種成長的開始。
有些我們從小到大亟欲克服的弱點,好不容易隨著我們長大改正了,卻又在孩子身上出現了。這讓我們難以面對,因為我們一直以來並非接納,而是視之如寇讎,遺棄它、厭惡它,它藉著孩子又捲土重來。
還沒完成的功課,透過孩子,我們有了重新調整的機會。
高需求寶寶的某種模樣,會很類似傳統的某種標籤—「磨娘精」。遇到這樣的孩子,各種自我懷疑就會浮上檯面,這時再配合他人言語,在我們狀況比較不好的時候給予我們突來一擊。
「原來,孩子有他自己的模樣,只要我們學習去認識孩子就好。」
我很感謝作者用這種方式,對新手家長們溫情喊話,用文字引領著家長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這讓我想到張文亮教授的〈帶著蝸牛去散步〉,也一併跟各位朋友分享: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牠,我唬牠,我責備牠,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牠,我扯牠,我甚至想踢牠,
蝸牛受了傷,牠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
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
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
祝福各位朋友,藉著跟蝸牛散步的過程,找到自己!
*******************************
接納不完美,放自己一馬
【文/徐瑜亭】
小恩自出生後,便是很難安撫的高需求寶寶,我試遍各種方法都無法讓他安靜下來,最後只能讓他黏在我身上,我們母子倆才得以充分休息。
小恩也是個謹慎、觀察型的內向孩子,六個月便會認人的他,只要見到爸媽以外的人就會大哭,即便是常見面的家人也無法接近,於是各種批評聲開始出現:「就是媽媽沒教好」、「一定是抱習慣被寵壞了」、「某某某的小孩喝配方奶長大都不會這樣……」我心想,小恩的情形應該不是像他們所說的那樣,但,我不知該如何反駁他們。
小恩一歲三個月時,我開始帶他去上感統課,坦白說,我比小恩還緊張!我擔心他完全黏在我身邊不肯離開,我害怕他拒絕和其他人互動,我對他這些行為感到惶恐!但我發現,小恩在職能治療師的耐心引導下,逐漸拉開和我的距離,並試著去玩老師準備的玩具。原來,是我無法面對自己;原來,孩子有他自己的模樣,只要我們學習去認識孩子就好。
即將升小一的小恩,對新環境新生活還是會感到緊張不安,而現在的我很清楚他的心情。我帶著小恩去認識新學校,跟他聊聊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陪他面對自己的各種情緒。一路走來,雖不能說是得心應手,但我相信自己和小恩會繼續努力,愈來愈好!如果能跟過去的自己說說話,我想說:
*********
媽媽真心話
人生本來就無法控制,在教養的路上會ㄧ直冒出排斥、甚至厭惡自己的縮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缺陷,ㄧ路走來的經歷造就了現在的自己。要給自己空間去沉澱生活的複雜,接受自己在教養路上不斷的犯錯,但期許自己有修正的機會,才能陪著孩子ㄧ起面對每個階段的關卡。妳不用當完美的媽媽,難過的時候可以哭,生氣也很正常,祝妳開心!
.
以上文字取自
從心學教養:兒童發展專家教你這樣做!啟發0~10歲孩子成長x學習x正向情緒指南
博客來:http://bit.ly/2ELNDmo
金石堂:http://bit.ly/2XdnwPV
誠品:http://bit.ly/2INXpFJ
可參與這本書的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076440465886345
.
台中講座_6/29(六)台中潭子靜思書軒_愛自己的人生練習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69687776987846/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兒童靜思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無論年紀為何,每位孩子都需要爸媽無條件的關愛,當爸媽能給足孩子所需要的愛,手足之間就能減少彼此競爭、搶奪爸媽的戲碼。
發生衝突糾紛時,爸媽應避免如法官般去評斷誰對誰錯,因為手足爭吵多數時候是兩人都有對和錯的地方,武斷地說一人對,而另一人錯,只會讓孩子心裡的委屈更無處宣洩。
取自《從心學教養》
*******************************
這顯然不只適用手足,也可以拿來檢視其他涉及三人以上的複雜親密關係,像是同時有婚姻與親子關係。就家庭動力來說,在各種關係中周旋,常常就是沒注意到徐老師講的這些點,而卡頓糾結。
多傾聽,多讓相關當事人表達,多討論,鼓勵相關當事人表達自己的意見,妥善使用輪流與折衷的手段。最好以家庭會議的形式展開,有白紙黑字記錄最好,這就在訓練大家懂得溝通協調—包括大人。
有的大人成熟度不夠,自己講過的話只要情勢發展對自己不利,常會否認。上述的訓練很重要,大人小孩都要懂得為自己負責任。
特別是談情說愛,連大人都可能有困難。這時需要一個人帶頭,轉變家庭氣氛,最後才能相互友愛。
有時候想想,傳統喜歡重男輕女,這本身就埋下了手足失和的伏筆。最近看到某位朋友的半自傳,看到的都是以前的女孩的悲慘故事,主事者大多是父母本人,感觸很多。
父母對孩子的愛怎麼會是天性呢?那些虛假的言語下面,藏著多少功利算計啊…
願從我們這一代開始,終於懂得在心理層面愛一個人,然後試著同時無偏私地愛著幾個人。我們有絕佳的練習對象,就是我們自己的孩子,這麼好的機會別錯過了。祝福您!
*******************************
手足教養四原則
【文/徐瑜亭】
手足之情需要爸媽用心經營,無論是和平相處時間或爭吵糾紛的時刻,爸媽都可參考以下四個原則來引導孩子。
■ 足夠的愛
無論年紀為何,每位孩子都需要爸媽無條件的關愛,當爸媽能給足孩子所需要的愛,手足之間就能減少彼此競爭、搶奪爸媽的戲碼。每天花一些時間(若爸媽工作太繁忙,至少一週要有一次),放下手機、電視,專心陪一位孩子做些事,像是幫孩子洗澡、一起念書或聊天,或者,肯定孩子這幾天的好表現、讚美孩子的努力用心,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我愛你」。
■ 建立家規
家有兩位以上孩子時,公開透明公平的家規,是孩子們行事和彼此相處的準則。爸媽應該讓孩子知道何種行為表現是值得鼓勵(如分攤家事)、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如打人罵人),並且賞罰分明,全家人都得共同遵守家庭規則,才能減少因不同對待而引發的衝突。
■ 學習相處
孩子們日常的和平共處時光,就是爸媽要記錄並給予鼓勵的時刻,可藉由照相、錄影留存,讓孩子隨時想起手足間的愛。
而發生衝突糾紛時,爸媽應避免如法官般去評斷誰對誰錯,因為手足爭吵多數時候是兩人都有對和錯的地方,武斷地說一人對,而另一人錯,只會讓孩子心裡的委屈更無處宣洩。
較好的做法是,爸媽先冷靜聆聽每位孩子的冤情,同理孩子的心情(也可將手足帶開,個別詢問,孩子通常比較願意說出心裡話),再帶著孩子們找出問題點和解決方法,讓孩子們實際演練一次正確的互動方式。特別一提的是,積極陪伴孩子們練習良好的互動技巧,才能幫助孩子內化為成熟的社交能力。
■ 談情說愛
手足相處一定有愛在裡頭,可能是哥哥幫妹妹綁鞋帶、弟弟為姊姊留了一塊餅乾,爸媽除了肯定付出的那位孩子的用心,更可「幫忙」說出友愛手足的心意:「謝謝哥哥幫心愛的妹妹綁鞋帶,妹妹覺得好幸福喔!」或者「弟弟把最好吃的餅乾留給最崇拜的姊姊呢!有這麼貼心的弟弟,姊姊覺得好開心喔!「也可鼓勵孩子畫張卡片送給手足,藉以表達感謝的心意。總之,多創造孩子和兄弟姊妹談情說愛的機會,才能讓手足之情長存彼此心中。
.
以上文字取自
從心學教養:兒童發展專家教你這樣做!啟發0~10歲孩子成長x學習x正向情緒指南
博客來:http://bit.ly/2ELNDmo
金石堂:http://bit.ly/2XdnwPV
誠品:http://bit.ly/2INXpFJ
可參與這本書的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076440465886345
.
台中講座_6/29(六)台中潭子靜思書軒_愛自己的人生練習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69687776987846/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兒童靜思語 在 情意溝通教學理論: 從建構到實踐 - 第 397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八卦
且說故事也是灌輸兒童行為標準的主要方法。 ... 勵志小語和冥想部分,有興趣者可直接參考台北教學中心提供的 SSEHIV 教案彙編,國內現在流行的靜思語教學也有類似設計。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