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三級警戒延長至7/26!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三級警戒將延長兩週至7/26,但7/13後針對以下地點做 #有條件鬆綁:
1.#餐飲場所:開放餐廳、傳統市場與夜市、百貨賣場美食街、美食區等,#符合指引得內用。
2.#運動場館:開放室內外運動場館(游泳池除外)、高爾夫球場。
3.#戶外:#開放學校操場、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遊樂園區、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植物園、文化園區、駕訓班。
4.#室內:#表演場館(無觀眾)、#電影院、博物館、美術館、社教機構、文化中心。
5.九人以下國內旅行團、劇組拍攝。
以上鬆綁須遵照通案性原則與主管機關指引:
1.實聯制、出入口管制、人流管控降載。
2.維持社交距離,除飲食外全程戴口罩。
3.員工人員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仍須關閉之場所:
1.休閒娛樂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MTV、KTV、理容院、指壓按摩場所、健身休閒中心(含提供指壓三溫暖等設備之美容瘦身場所)、保齡球館、撞球場、室內螢幕式高爾夫練習場、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自助選物販賣機營業場所、釣蝦場、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2.教育學習場域: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訓練班(駕訓班除外)、K書中心等其他類似場所。
3.觀展觀賽場所:會展場館、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延長警戒措施:
1.外出全程戴口罩。
2.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非同住者家庭與社交聚會。
3.嚴查不得營業之休閒娛樂場所。
4.各級學校、幼兒園、兒童課照中心及補習班維持現行機制。
5.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
6.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
7.暫停宗教集會活動、宗教場所暫不開放。
8.會展、大型會議、團體餐會暫不開放。
9.營業場所及洽公機關落實人流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10.職場及工作處所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
11.強化落實市場及各行業防疫管理應變措施。
✦7/13起宗教場所有條件開放,持續暫停公祭:
1.編列內部人員名冊。
2.建立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及異常處理機制。
3.管控內部衛生與定期傾銷宗教場所環境。
4.規劃民眾入內防疫措施,計算社交距離容納人數。
5.訂定發現可能確診者足跡所到的應變措施。
若無充足人力制定防疫計畫、落實控管防疫措施,建議宗教團體維持暫不開放。
✦7/13起國家公園管制調整山屋持續關閉:
1.山屋、生態保護區及墾丁所有沙灘持續關閉。
2.戶外遊憩據點,加強監測人流,配合地方政府或原鄉部落管制。
3.室內場所以每人2.25平方公尺面積進行總量管制。
4.用餐採梅花座並設隔板。
5.住宿小木屋每間4人為限。
6.停車場調降停車數為原數量40%。
✦全國人民團體、合作社放寬會議措施:
1.全國人民團體及合作社暫停辦理交接典禮等群聚活動。
2.得以視訊方式召開理事會、監事會議。
3.得以視訊方式召開會員大會(含代表大會),會員視訊出席視為親自出席,但視訊會議不可辦理選舉、補選、罷免等事項。
✦高中以下學校戶外操場提供民眾運動使用,但 #不開放運動設施設備:
1.符合所在地地方政府防疫措施,適度開放學校戶外操場。
2.禁止飲食,不開放對外營運(不含地下停車場)、租用、臨時車輛停放、團體活動、競賽、聚會等用途。
3.暫停開放:飲水機、校園行政區域、教學區域、室內場館及戶外運動設施(如遊具設施、單槓等健身器材、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羽球場、游泳池等)
4.規劃出入動線,實聯制,全程佩戴口罩。
5.鄰近操場廁所1間提供使用,加強清消。
✦#公共圖書館:開放單一窗口讀者借閱相關服務。
1.讀者不入館為原則,開放單一窗口讀者借閱服務。
2.暫停開放全區公共區域。
✦#社會教育機構:開放部分區域參觀、開放戶外空間。
1. 採預約制,原則以2小時為一時段,入館採實聯制。單一出入口館舍同時段最高不得超過100人。
2.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安全距離。
3.餐飲服務須依據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禁止邊走邊吃。
4.戶外空間開放須依據有關部會規範相關之戶外空間防疫管理措施。
5.暫停開放:閱覽室、劇場、定時導覽及室內外教育推廣活動。觀眾穿戴式、互動式、觸控式展示設施。
✦#室內外運動場館:場域內容留人數以最適承載量25%為限。實聯制、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個人運動器具、避免肢體碰觸、禁止團體競賽。
1.器材、設施應間隔開放,每次使用後清消。
2.暫停開放:游泳池、淋浴間、三溫暖、蒸氣室、烤箱、交誼廳等。
3.開放廁所與更衣室,並加強環境清消。
#團體課程:
1.教練授課前須進行抗原快篩,每七天快篩一次。
2.教室應依2公尺距離劃設安全距離標線,學員依標線位置上課。
3.應適度縮減堂數及人數,每堂課程間隔最少一小時,空堂期間充分清潔消毒。
#一對一教學課程:
1.教練授課前須進行抗原快篩,每七天快篩一次。
2.教練上課期間全程佩戴口罩及護目鏡或面罩。
3.教練應以示範指導取代觸碰。
4.不得從事運動按摩或接觸性輔助伸展等近距離課程。
✦有條件放寬國道服務區、省道休息站用餐管制:
控管3.5平方公尺1人,停留時間1小時內,僅供套餐。
✦有條件開放駕訓班授課:
控管50平方公尺1人,術科教學採1對1(車上最多2人)、學科教學採視訊。受訓學員不得用餐。
✦有條件開放台鐵、高鐵非付費區內用:
車廂內與付費區不開放飲食。站體賣場總量管制,停留時間1小時內。保持社交距離1.5公尺,用餐採梅花座、設隔板,且僅提供套餐。
✦有條件開放國家風景區:
開放單一出入口,容留量為承載人數之40%,每日下午4點截止入園,不開放水域活動、室內展覽館、視聽室、教育場域。餐廳內用僅供套餐,但無獨立用餐空間僅開放外帶,禁止內用。
✦有條件開放觀光遊樂業:
開放單一出入口,容留量為承載人數之40%,每日下午4點截止入園。設施採預約制,保持社交距離,禁止邊走邊吃與抽菸,不開放水域活動。
✦有條件開放小型國旅團及觀光旅館與旅館內餐廳用餐:
每團人數9人以下(含隨團服務人員、不含司機),交通工具與用餐採梅花座與套餐,安排2人1室、1人1床或單人房,上車前消毒與量測體溫。
✦#電影院:
1.電影院從業人員:
a.每場次進場前、散場後皆需清潔消毒。
b.執行清潔消毒工作人員應穿戴防護裝備。
2.觀眾現場管理:
a.以預售票方式為優先。
b.全面佩戴口罩。
c.電影院室內、戶外及等候區域全面禁止飲食。
d.避免提供穿戴式、互動式、觸控式之裝置。
e.落實實聯制,觀眾購票、進出場接須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f.座位應採梅花座或間隔座,或其他保持適當距離之安排。
✦#展覽館:包含博物館、美術館。
1.人流管制:適當規劃預約參觀,以每時段2小時為單位。維持觀眾至少1.5公尺社交距離計算,館內容留人數不得超過100人。規劃單一出入口,與控制人流落實實聯制之措施。
2.環境管理:暫停兒童展廳、教育推廣活動、定時導覽,以及語音導覽機、穿戴式、互動式、觸控式之展示設施停止使用。館內除餐廳外,其他區域禁止飲食。
3.參觀動線:參觀採事前預約準時到館,配合單一出入口與參觀動線,避免任意往返。
✦#表演場館:閉門排練、攝錄影、直播。
場館現場管理:
1.指派防疫負責人執行防疫措施與風險管理。
2.入館前72時提供相關演職人員名單列冊紀錄。
3.演職人員在非演出期間全程佩戴口罩。
4.因作業需要而未能戴口罩的工作人員,應於入館首日提供快篩陰性或PCR檢測報告。
5.避免共用穿戴式、互動式、觸控式等器具,並落實清潔消毒。
✦#餐飲業內用:有隔板、梅花座或可維持用餐之1.5公尺社交距離,可提供內用服務,並定時環境清消。提供酒精類飲料之餐廳,進行營業時間管制。
✦#百貨公司美食街:
1.服務人員佩戴口罩面罩,每日健康檢測2次。
2.共同用餐區容留人數以總座位數1/2為上限。
3.用餐座位採梅花座,同時設置隔板,確保1.5公尺。
4.餐點以個人套餐或盒餐方式提供,不共食,不提供酒精飲料。
✦#傳統市場及夜市:
1.落實實聯制,出入口管制,設定容留人數,限制消費時間。
2.攤位前以立牌、貼膠條等方式限制排隊人數與維持距離。
3.人車分流,必要時禁止馬路中間擺攤或其他營業降載方式。
4.禁止試吃、邊走邊吃,鼓勵預約外帶或外送。
5.飲食、熟食攤須加裝遮罩或隔板。
6.顧客不得自主取餐,需由工作人員服務。
7.餐飲內用,須加裝隔板、梅花座,不同桌保持1.5公尺,攤台區(吧台區)禁食,餐點個人式不共食。
適度鬆綁兩不一要,#不要報復性旅遊、#不要挑疫苗排到就去打,#要持續戴口罩,維持防疫措施阻絕病毒,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黃捷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Ch.2-5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傅皓政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1-1-3&4 充份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必要條件充分條件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必要條件充分條件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充分必要條件題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充分必要條件題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英文的推薦與評價,PTT - 連鎖量販網紅推薦 ... 的評價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必要不充分條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必要不充分條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若孩子總是習慣用比較負面的想法暗示自己「我書都讀不完」,可以協助孩子列出一些比較合理的念頭。例如:
‧我已經連續看了「三個小時」數學。
‧我已經把「第三單元到第五單元」練習過了。
‧我已經練習寫過「兩遍」題型了。
‧上次數學小考,我的平均分數落在「八十至九十五分」區間。
運用具體的數字,引導孩子以合理的方式看自己。同時詳細地列出自己過往在該科表現上的成績,有助於更能掌握與瞭解自己。
摘錄自《#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這一段文章很長,但充滿重點,可見作者的用心。
別說孩子們面對考試所以念書,我自己在看書的時候,也會如文章所提。像是我會大概設定,我要花在一本書上面多久時間?還有,我要把握書裡面的哪些重點?
有意識地看書,而不是一翻開書就從頭到尾一字一句看,反而更能抓到一本書的精要。有些書要瀏覽、有些書要精讀……,視目的而定。
祝願您,能不只為了考試而唸書,而能為了享受、休養、療癒而與書相伴!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4298539783495632
... ... ... ... ... ... ... ... ... ... ... ... ... ... ...
孩子書看不完,好焦慮?
【文/ 王意中】
有些焦慮的狀態很微妙,比如孩子一邊為考試複習,一邊心想:「書看不完,怎麼辦?」
孩子不看書,爸媽會焦慮。而發現自己書看不完,則令孩子更焦慮,於是爸媽也跟著焦慮,勸說:「你真的該休息了。」
「我書看不完,明天要考試。」
「現在時間那麼晚了,你先睡,明天早一點起來看。」
「不行,我沒時間了。你不要在那邊吵,愈吵,我就愈念不完!……」
對有些孩子來說,考試前,書一定得看完。孩子這麼認真,當然爸媽也感到窩心。但是請問:這裡所謂的「看完」,指的是什麼?
◎ 陪伴孩子面對焦慮
■ 書看不完好焦慮,傳達什麼「訊息」?
在此,我們來探討孩子擔心念不完書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
有些孩子是因為沒看完書,考試會考不好;考試成績不好,在班上的排名會退步、對未來升學可能有影響……為此擔心又焦慮。
或者是當同學們都很努力在拚搏時,自己卻總是成績墊底,無形中也會受到影響而在班上陷入低氣壓的氛圍,情緒低落。
有人則是擔心考不好,可能會被留校,無止境地罰寫、抄寫,晚回家;被老師、爸媽無情地數落;或者得到補習班、安親班,不斷地加強再加強。
我們要引導孩子思考在「書沒讀完」的擔憂背後,令他焦慮的到底是什麼原因。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考試成績理想,這是非常自然的期待。孩子想要考好的這個念頭,是可以給予肯定的,但是由此而生的擔心是否合情合理,我們必須與孩子共同來討論。
■ 自我設定的表現,剛剛好就好
我們真的不用要求自己的表現要百分之百的好。我通常給自己設定在百分之八十五的狀態,對我來說,百分之八十五剛剛好。
有人可能會問:「為何不設定在頂端?不然百分之九十五也好啊。就像爬山,當然是爬得愈高愈好。」我明白你為什麼這麼想,我爬過高山,上面的風景還真是迷人。但是,高處不勝寒。
如果以長遠來看,當一個人在達到高點的過程及來到頂端後,對於壓力可以自在負荷,那麼這樣設定就沒問題。不過,假如是容易焦慮、患得患失的孩子,那麼讓孩子設定自我的表現「剛剛好就好」。
以我為例,我的自我設定是百分之八十五,中上程度。設定在這個標準,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鎖定如何維持細水長流,能夠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五。比起百分之九十五、甚至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五比較容易維持,壓力相對也少了一些。
沒有人規定一定得設定到什麼程度,我也不認為設定在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就顯得自己目標不足,缺乏挑戰性。
不是這樣的,每一個人對於自我目標的設定不盡然相同。
在學校裡,許多老師把標準拉到很高,在家裡,父母的標準何嘗不是如此。但我們應該與孩子共同釐清其現階段的程度及條件,給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範圍,或者至少能讓自己維持平穩的狀態。這並不是退縮在舒適圈內,而是找出合理的設定標準。
我相信這麼做,孩子不必要的焦慮將少很多。
■ 細膩覺察,彈性判斷
當一個人有「非得如何不可」的想法,表示他的認知處於一種沒有彈性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談論焦慮時,我不時地強調「調整認知」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練習。
一個人的腦袋中如果被太多「應該」占據,就會造成「非得如何不可」,這也是形成心理困擾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不強迫孩子一定得如何,而是讓孩子練習「覺察」與「判斷」。
我們看待事物常常是憑感覺,比較缺乏具體且詳細地去記錄自己的情緒與感受,體會內心那些抽象的感覺及想法。這使我們錯過許多細微卻關鍵的改變契機,那可能只是一個念頭,或者其中的一個字、一句話。
法律用語中有兩個字:「應」和「得」。這兩個字的意義截然不同,其實也適用於練習覺察與判斷。
「應」就是「非得如何不可」。
「得」則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讓自己有一個彈性的空間,我們可以選擇做,也可以選擇不做,或者選擇做到怎樣的程度,隨著自己的能力、心思、時間、體力、腦力、擁有的資源等,有各種不同的排列組合。
總是認為自己「應該」如何的人,自我要求比較高。但如果給自己設定在「得」,相對來講就比較有彈性。
要從容面對焦慮,「給自己充分的彈性」是非常重要的。
■ 平常就做好設定,抽離考試書堆,抽離焦慮
孩子在準備考試,但一邊讀書,心裡一邊焦慮起來。這時,要怎麼舒緩焦慮?
可以先闔上書本,離開書桌,透過轉移的方式,讓注意力先從準備考試這件事抽離出來,做做別的事情,緩解一些焦慮的情緒及生理反應。
抽離多久的時間呢?平時就可以先做好設定,例如五分鐘、十分鐘。要注意的是,有時抽離時間太久,反而會令孩子更焦慮,擔心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考試,反而又會形成另外一種焦慮的來源。
這也是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需要和孩子進行一些設定,當狀況發生的時候,只要把這些設定套入公式,孩子便可以很快地進入狀態。
我常常講:演練、演練、演練。我們必須不斷演練,孩子才能夠更輕易地面對與因應眼前的狀況。
■ 以合理的數字,取代習慣性擔憂
若孩子總是習慣用比較負面的想法暗示自己「我書都讀不完」,可以協助孩子列出一些比較合理的念頭。例如:
‧我已經連續看了「三個小時」數學。
‧我已經把「第三單元到第五單元」練習過了。
‧我已經練習寫過「兩遍」題型了。
‧上次數學小考,我的平均分數落在「八十至九十五分」區間。
運用具體的數字,引導孩子以合理的方式看自己。同時詳細地列出自己過往在該科表現上的成績,有助於更能掌握與瞭解自己。
■ 關鍵在於考試時,能夠「順利提取」
考前複習時,看書是為了考試,所以在此暫不討論做學問這件事。
我們都希望在考試作答的過程中,順利提取自己在這段期間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因此,如何認定所謂的「看完書」?
其實與其說看完,關鍵應在於「如何順利提取」。
■找出念書效率最佳的時段
每個孩子都需要瞭解,在一天的二十四小時當中,扣除掉睡眠,每個人、每天,在不同時間的精神、思緒、體力與情緒狀態都不盡相同。孩子要找出自己在什麼時間、什麼時段或什麼方法,讀書的效率最好,而不是像苦行僧一樣,從頭到尾花了過長的時間靜坐在書桌前,用力啃書。
這樣的背影確實令許多父母覺得很驕傲、很欣慰,眼見孩子如此認真,幾乎要落淚。但是對於考試的成效來講,並非是好事。畢竟長時間坐在書桌前,缺乏適度運動,對孩子的專注力、情緒舒緩及身體負荷等,都是耗損,反而容易降低學習成效。
有些孩子會做自我設定,比如每本課本都必須從第一頁開始看到要考完的那一頁,甚至每一字、每一句都讀得很仔細。其實,重點不在於看多快、多細,而是要練習能在考試時,對應題目,將看過的內容輸出、寫下來。
因此,我們得先打破「看完」的說法,請先回頭思考:現在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為了應付考試,那這時要練習的就是如何有效提取。與其長時間輸入(記憶),需要練習的反而是「輸出」(提取)。
■ 抓重點準備
看一本書,是否一定要從頭到尾看完呢?並不是如此。若是讀小說,跳過了一些章節、段落,可能會忽略重要的情節與線索。但是看的並非小說時,就要試著先瞭解自己閱讀這本書,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一本書中百分之八十的重點,就在百分之二十的內容裡,透過八十/二十法則可以瞭解,很多事情,我們只要「抓到重點」。
比如說,當孩子因準備考試而產生讀書焦慮,可以運用前面的方法,引導孩子慢慢跳脫綁死的自我設定所形成的有形、無形壓力。並不是說看書時跳行或漏字,而是只要能很清楚地掌握內容的「重點」,有時不一定非得逐字或逐句看過。
重要的是能「順利提取」,並非只有純粹記憶。
先找出目的,再針對不同目的,進行不同重點的輸入(記憶)與輸出(提取),會比較清楚自己的準備哪些是有作用的。
打破既定的刻板印象,才能以比較合理的方式看事情,避免無謂的焦慮干擾日常生活。
■ 從日常生活中,練習「輸入」與「輸出」
我時常告訴孩子,不管我看了多少電影、戲劇、繪本、小說等,看完之後,我一定要把心得說出來或寫出來。無論說了多少或寫了多長,只要有「輸出」,這些「輸入」就對我產生作用。
我們不斷提醒自己和孩子要多看書、多接觸人事物,這些都是「輸入」。然而,如果只有不斷在輸入,卻沒給自己任何機會進行輸出,所看的、接觸的一切都是枉然,那些輸入也就產生不了太多意義。
在教學上也是如此。我常在演講時跟老師分享,在課堂上,不要都只是我們不斷在講,要孩子記下來或背下來,而是要提供一些機會讓孩子試著開口說話、開口回答或開口提問。
無論是說或寫,任何形式都可以是「輸出」的方式。
過去,輸出對我而言是一種壓力,我常在暗示自己可能寫不出來或講不出來。但是現在,我不時提醒自己轉個念頭、換個方式想,把輸出看成一種非常愉悅的事,讓自己每天都想要說出來、寫出來,漸漸地,思考、表達與書寫的手感都更加順暢。輸出不但成了我的好習慣,也成為一項好的生產方式。
當我們對輸出愈來愈習慣並熟練,表現也會愈來愈俐落。日常生活中的「輸入」機會無處不在,不但與我們有密切關聯,也可能激發出我們更多創作──這就是「輸出」。
有機會,多和孩子分享這樣的概念,並且自己也不斷地練習輸出吧。這是我的一些想法,與你分享。
.
以上文字摘錄自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
博客來:https://reurl.cc/Q38d8Z
金石堂:https://reurl.cc/ygxZxa
誠品:https://reurl.cc/D6W9N6
讀冊:https://reurl.cc/VXKZAQ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如何應對你的面試】不久前分享了一些我對寫簡歷的建議,那麼在簡歷被成功入選後,如何應對面試呢?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面試,常常收到面試通知卻不知所錯?是否因為性格內向,臨場緊張,缺乏自信,折戟沉沙?分享一篇我寫過的文章,如何應對你的面試。
面試前一天要睡好。進行面試前,多做幾次深呼吸,以穩定心情。進行面試時要鎮靜、沉著,不要碰到尖銳的問題就恐懼、失去信心。
在面試時,你首先要沉著冷靜,舉止得體,思維清晰,語言表達有邏輯性,懂得商務禮儀。許多應聘者在招聘人員面前有膽怯心理,這是很不好的表現。你應該在招聘者面前表現出充分的自信。面試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心理較量的過程,你如果勇於展現自己的心理素質,一定能得到對方的欣賞。我曾經對一個膽怯的面試者說:“你為什麼會怕我?其實,你的能力很好,完全不必膽怯。全世界人都是一樣的人,只不過我比你早工作幾年而已。”聽了我的話,這位同學笑了,也不那麼膽怯了,後來我們錄取了他。後來他告訴我,如果不是我的話讓他放鬆,他嚇得一定不會通過面試的。
一個面試的第一步往往是“自我介紹”。在這個階段,你應該根據單位對人才的要求,有的放矢地介紹自己的情況。如果單位是政府機關,那麼必然看重的是學生的政治修養以及含蓄持重、知識面寬、反應靈敏、綜合素質過硬等基本條件。如果對方是科研院所,可能看重的是你的基礎理論功底、外語能力、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好奇心以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等。如果從事的是外貿工作,那麼對方可能就會對你的外語水準、財貿知識、公關能力、法律常識等有特殊的要求。
面試時,主要是考官問,你答。應聘者的回答要切中要點,不要長而不當;要充分體現自己的實力和人品;眼神接觸要穩定,態度自然誠懇。面試前最好多找老師或輔導員練習練習這種臨場發揮的能力。
簡歷上的每一句話,面試時回答的每一句話你都要能夠提出實例,不能誇張,否則可能遇到“不幸”的後果。比如,你想說自己會某種技術,你最好準備好與這項技術有關的一系列實際解決方案。如果你想指出自己的優點是團隊精神,你最好準備好回答“請舉一個靠你的團隊精神,讓團隊達到成功的例子”。少具備一個優點,少掌握一個工作工具,也許你還有機會,但是,如果被認為撒謊、缺乏誠信,你就永遠沒有機會了。
面試時要有自信,但是切忌吹噓自己。吹噓自己並不是展示自己的優點,而是在增加自己的缺點。江蘇電視臺曾有三位研究生參加面試,其中一位吹噓說他對吳地文化研究非常深,還舉出幾個文化名人。那知面試他的電視臺台長正好是蘇州人,反問了幾個問題,結果他一個也答不上來,最後被淘汰了。
在大規模的招聘會上,如果你只是到各個展臺投遞簡歷,那麼不必穿正式的西服,只要穿著整潔即可。在正式面試前,你可以詢問對方人事部的連絡人相關資訊,譬如該公司希望應聘者如何著裝等等。對男生來說,我認為穿西服、系領帶是一定不會錯的。但是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你購置一套好的西裝,那麼襯衫、長褲、皮鞋也可以。如果你不會配色,就採取簡單的素色(白襯衫、藍西裝、黑皮鞋、搭配西裝顏色的素色領帶)。對女士來說,簡單大方的上班裝(襯衫、長裙、外套)是正確的選擇,最安全的做法是一套素色長裙和外套,襯衫也應該是素色的。最後,千萬不要忽視了自己的頭髮。我在招聘中曾經見到不少人西裝筆挺,但是頭髮卻很淩亂,給我留下非常邋遢的印象。此外,不要忘了正式面試前洗澡、洗頭、洗臉、刮鬍子、刷牙,忽略這些會給人對面試不尊敬和不重視的印象。或許沒有人會為你面試時穿得好給你加分,但是如果這些基本細節沒做好,你肯定會被扣分。在面試前的一切準備工作都代表了你對這個公司的尊敬和重視。
面試最後,面試官可能會給你機會提問,這部份重點是考察應聘者考慮問題的深度和對該企業的理解。最好在每一次面試前,準備一兩個問題,最後被要求提問時會派上用場。
很多朋友也提到面試中專業問題很好應對,但面對開放答案的問題常常無從下手。其實面試中設置開放答案的測試題的目的並不是測試你的智商,而是考察你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思維模式與方法。其實這些問題的設置與回答並無定律,答案大可以千變萬化。
微軟有很多著名的測試題,比如“井蓋為什麼是圓的”之類。如果你答“圓的不像方的,不會掉進洞裡”,這只是一個“相對正確”的大眾性答案;如果你回答“因為下水道蓋子很重,所以做成圓的比較容易隨處滾動”,這雖然不是大多數人眼中的“正確答案”,但能夠證明你善於聯想性、發散性思考,因此也是很好的回答,甚至可能收到更好的客觀效果;倘若你回答“方的有角,可能會傷到小孩”、或者“圓的比較省材料”,這些答案都可以接受,不過考官可能會據此進一步再提幾個問題,譬如“為什麼圓的比較節省材料”、“如果我有20公斤鐵,請你證明圓形是最節省材料的設計方案”等等。
在大規模招聘人才時,在筆試環節中設置一系列的開放性測試題,有助於考官迅速判斷一個人的思路清晰與否,進而首先淘汰一批思考速度相對滯後的應聘者。面試中現場提問這類題目,可以使考官通過一個人的現場答題速度考察一個人的反應能力、思維速度以及現場心理調控能力。
目前,智商、情商測試題在跨國企業招聘人才中經常被採用,在國內企業以及公務員考試中也屢見不鮮,因此增強日常積累、平時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關注一些名企招聘中的難題,是非常必要的。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必要條件充分條件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八卦
在邏輯學中:. 當命題「若P則Q」為真時,P稱為Q的充分條件,Q稱為P的必要條件。 充分必要条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充分必要條件(英語: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 ... <看更多>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練習 在 Ch.2-5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傅皓政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