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很常見的情緒,說來就來,無法控制,更不能說停就停。焦慮不只表現在一處,可能同時有不同狀況。
壓制、懲罰和責罵無法解決焦慮,只是硬逼孩子壓抑情緒,但是焦慮的「源頭」沒有好好處理,孩子將一輩子受影響,失去自信,人際、學習與生活受挫。
◎焦慮永遠無法消失,不可能消失,我們也沒有必要讓它消失。但是,我們可以慢慢地讓焦慮維持在一小部分,並且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我們帶來幫助。
◎我們可以讓自己在遇上焦慮全面來襲時,依然有足夠的心力,逐一去面對與因應,而適時地化解當下的焦慮情緒。讓大人與孩子找到彼此都自在、舒緩,與焦慮和平相處的默契。
◎與焦慮和平共處的五個重要提醒:
● 你注意到了嗎?當我們說話速度變得很急、很快時,孩子的情緒也會隨之變得躁動。
● 焦慮行為只是一種表象,就像警訊一樣在告訴我們:孩子現在有狀況了!孩子現在需要協助!不要只看到行為表象,而忽略了在這表象底下,孩子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
● 我們不能期待孩子遇到問題時,自己主動開口說出來。父母、老師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都要非常細膩地去瞭解孩子。
● 每個人的特質不盡相同,這是我們需要尊重,也必須瞭解的。我們不能以大人的立場、版本,一概認為「孩子就應該是如此」。不強迫孩子一定得如何,而是讓孩子練習「覺察」與「判斷」。
● 讓孩子知道大人有焦慮的困擾,不是羞恥、見不得人的。當孩子發現大人願意敞開來談自己內在的焦慮,也是在告訴孩子,「情緒」是可以討論的,更是必須瞭解的。
.
摘錄自《#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作者:王意中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接下來我會簡單分享這本書,因為有些孩子要面對考試了,常常唸書唸不完,也擔心自己考不好,所以感覺焦慮。
我常常聽家長講孩子的焦慮,我自己也知道,這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但是,有時從另一個角度看,有些孩子就是很難過這關。
感謝王意中心理師的努力,讓我們有更深廣的方向思考。我很喜歡王心理師的兩段提醒,也摘錄如下。
祝願您,能適時在心裡敲響木魚,看見自己的選擇,看見自己的主動性!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 ... ... ... ... ... ... ... ... ... ... ... ... ...
【文/ 王意中】
🎈🎈🎈
我們不能期待孩子遭遇到事情時,自己主動開口說出來。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沒有任何機會把自己的想法,找到適合的人、適合的場合或適合的時間,脫口而出。也有可能,孩子身旁的父母、老師對於「焦慮」這個議題很少相互討論。
因此,我們不能認為孩子不管遇到什麼狀況都能夠侃侃而談,讓我們知道。
父母、老師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都要非常細膩地去瞭解孩子。有時孩子一個眼神的不對勁,肢體僵硬了,嘴角下垂了,笑容逐漸消失了……這些都是我們觀察與留意的指標,好讓我們判斷眼前的孩子是否遇到了狀況,自己無法跳脫或解決。
比較可惜的是我們並沒有覺察到,而錯過了協助的時間點。
🎈🎈🎈
協助孩子處理焦慮情緒,第一步,要先從注意到孩子透露出焦慮內心的行為表現開始。
還有,個人好用經驗分享:面對孩子的任何狀況,大人練習「深呼吸」,同時心裡敲木魚並冥想:「我的孩子我生的……」很好用。當你再轉向看著孩子時,將能以一種全新的、通透的、平靜的心情,看待你們之間的一切。
.
以上文字摘錄自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
博客來:https://reurl.cc/Q38d8Z
金石堂:https://reurl.cc/ygxZxa
誠品:https://reurl.cc/D6W9N6
讀冊:https://reurl.cc/VXKZAQ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40的網紅寶瓶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孩子咬手好焦慮怎麼辦? 面對孩子的咬手,我們總是習慣直接制止他, 因為我們總覺得我跟你講了多!少!遍! 意中心理師提到孩子咬手時,其實是他正在發出求救訊息, 他在告訴我們:我現在有狀況,需要協助、幫忙。 爸爸媽媽到底該如何幫助孩子? 一起聽聽意中心理師的分析! 【同場加映】 ▘孩子上學焦慮怎...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在 Facebook 八卦
今天⋯我想發起跟你們接力的閲讀活動#po一本你最近買的書challenge
最近正忙著寫下一本書,但看到台北國際書展已兩年取消實體書展,心裡有些難過。來跟你們分享我跟導播最近買的書及剛看完的書:
✅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 從實戰經驗淬鍊超強親子對話
✅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
✅ 施以諾的樂活處方:用錢買不到的50帖開心良方
✅ 不偷懶小學4:忍不住大師
✅ 漫畫名人堂4:看齊柏林與麥可‧傑克遜等26位改變生命、翻轉社會的名人
✅ 神奇柑仔店7:糟糕!我吃了款待梨
✅ 名偵探柯南晨讀10分鐘推理課2
✅ 開啟「高需求小孩」的正向天賦:高敏感、愛爭辯、超固執、情緒強烈...這些讓人抓狂的性格,可以轉化成優勢!
✅ 再難過,也終會度過:總有那些迷惘、不知所措的時刻──給不知不覺成為大人的你(吳若權)
✅ 數學好好玩Ⅲ:174道提昇空間智力與數學能力的推理遊戲
✅ 不一樣:我的缺陷,成就了我的動力(蕭敬騰 Jam Hsiao)
✅ 福爾摩斯偵探遊戲:英倫10大謎案
✅ 跟王文華學聽說讀寫
✅ 怪奇事物所:你知道嗎?其實我們都很怪!
✅ 二十一(陶晶瑩)
希望大家繼續的愛書、買書、看書,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用行動支持出版業及本土作家🙏
下一棒請 陶晶瑩 陶子姐接力😄
#po一本你最近買的書challenge
#好想知道大家都買什麼書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若孩子總是習慣用比較負面的想法暗示自己「我書都讀不完」,可以協助孩子列出一些比較合理的念頭。例如:
‧我已經連續看了「三個小時」數學。
‧我已經把「第三單元到第五單元」練習過了。
‧我已經練習寫過「兩遍」題型了。
‧上次數學小考,我的平均分數落在「八十至九十五分」區間。
運用具體的數字,引導孩子以合理的方式看自己。同時詳細地列出自己過往在該科表現上的成績,有助於更能掌握與瞭解自己。
摘錄自《#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這一段文章很長,但充滿重點,可見作者的用心。
別說孩子們面對考試所以念書,我自己在看書的時候,也會如文章所提。像是我會大概設定,我要花在一本書上面多久時間?還有,我要把握書裡面的哪些重點?
有意識地看書,而不是一翻開書就從頭到尾一字一句看,反而更能抓到一本書的精要。有些書要瀏覽、有些書要精讀……,視目的而定。
祝願您,能不只為了考試而唸書,而能為了享受、休養、療癒而與書相伴!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4298539783495632
... ... ... ... ... ... ... ... ... ... ... ... ... ... ...
孩子書看不完,好焦慮?
【文/ 王意中】
有些焦慮的狀態很微妙,比如孩子一邊為考試複習,一邊心想:「書看不完,怎麼辦?」
孩子不看書,爸媽會焦慮。而發現自己書看不完,則令孩子更焦慮,於是爸媽也跟著焦慮,勸說:「你真的該休息了。」
「我書看不完,明天要考試。」
「現在時間那麼晚了,你先睡,明天早一點起來看。」
「不行,我沒時間了。你不要在那邊吵,愈吵,我就愈念不完!……」
對有些孩子來說,考試前,書一定得看完。孩子這麼認真,當然爸媽也感到窩心。但是請問:這裡所謂的「看完」,指的是什麼?
◎ 陪伴孩子面對焦慮
■ 書看不完好焦慮,傳達什麼「訊息」?
在此,我們來探討孩子擔心念不完書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
有些孩子是因為沒看完書,考試會考不好;考試成績不好,在班上的排名會退步、對未來升學可能有影響……為此擔心又焦慮。
或者是當同學們都很努力在拚搏時,自己卻總是成績墊底,無形中也會受到影響而在班上陷入低氣壓的氛圍,情緒低落。
有人則是擔心考不好,可能會被留校,無止境地罰寫、抄寫,晚回家;被老師、爸媽無情地數落;或者得到補習班、安親班,不斷地加強再加強。
我們要引導孩子思考在「書沒讀完」的擔憂背後,令他焦慮的到底是什麼原因。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考試成績理想,這是非常自然的期待。孩子想要考好的這個念頭,是可以給予肯定的,但是由此而生的擔心是否合情合理,我們必須與孩子共同來討論。
■ 自我設定的表現,剛剛好就好
我們真的不用要求自己的表現要百分之百的好。我通常給自己設定在百分之八十五的狀態,對我來說,百分之八十五剛剛好。
有人可能會問:「為何不設定在頂端?不然百分之九十五也好啊。就像爬山,當然是爬得愈高愈好。」我明白你為什麼這麼想,我爬過高山,上面的風景還真是迷人。但是,高處不勝寒。
如果以長遠來看,當一個人在達到高點的過程及來到頂端後,對於壓力可以自在負荷,那麼這樣設定就沒問題。不過,假如是容易焦慮、患得患失的孩子,那麼讓孩子設定自我的表現「剛剛好就好」。
以我為例,我的自我設定是百分之八十五,中上程度。設定在這個標準,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鎖定如何維持細水長流,能夠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五。比起百分之九十五、甚至百分之百,百分之八十五比較容易維持,壓力相對也少了一些。
沒有人規定一定得設定到什麼程度,我也不認為設定在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就顯得自己目標不足,缺乏挑戰性。
不是這樣的,每一個人對於自我目標的設定不盡然相同。
在學校裡,許多老師把標準拉到很高,在家裡,父母的標準何嘗不是如此。但我們應該與孩子共同釐清其現階段的程度及條件,給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範圍,或者至少能讓自己維持平穩的狀態。這並不是退縮在舒適圈內,而是找出合理的設定標準。
我相信這麼做,孩子不必要的焦慮將少很多。
■ 細膩覺察,彈性判斷
當一個人有「非得如何不可」的想法,表示他的認知處於一種沒有彈性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談論焦慮時,我不時地強調「調整認知」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練習。
一個人的腦袋中如果被太多「應該」占據,就會造成「非得如何不可」,這也是形成心理困擾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不強迫孩子一定得如何,而是讓孩子練習「覺察」與「判斷」。
我們看待事物常常是憑感覺,比較缺乏具體且詳細地去記錄自己的情緒與感受,體會內心那些抽象的感覺及想法。這使我們錯過許多細微卻關鍵的改變契機,那可能只是一個念頭,或者其中的一個字、一句話。
法律用語中有兩個字:「應」和「得」。這兩個字的意義截然不同,其實也適用於練習覺察與判斷。
「應」就是「非得如何不可」。
「得」則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讓自己有一個彈性的空間,我們可以選擇做,也可以選擇不做,或者選擇做到怎樣的程度,隨著自己的能力、心思、時間、體力、腦力、擁有的資源等,有各種不同的排列組合。
總是認為自己「應該」如何的人,自我要求比較高。但如果給自己設定在「得」,相對來講就比較有彈性。
要從容面對焦慮,「給自己充分的彈性」是非常重要的。
■ 平常就做好設定,抽離考試書堆,抽離焦慮
孩子在準備考試,但一邊讀書,心裡一邊焦慮起來。這時,要怎麼舒緩焦慮?
可以先闔上書本,離開書桌,透過轉移的方式,讓注意力先從準備考試這件事抽離出來,做做別的事情,緩解一些焦慮的情緒及生理反應。
抽離多久的時間呢?平時就可以先做好設定,例如五分鐘、十分鐘。要注意的是,有時抽離時間太久,反而會令孩子更焦慮,擔心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考試,反而又會形成另外一種焦慮的來源。
這也是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需要和孩子進行一些設定,當狀況發生的時候,只要把這些設定套入公式,孩子便可以很快地進入狀態。
我常常講:演練、演練、演練。我們必須不斷演練,孩子才能夠更輕易地面對與因應眼前的狀況。
■ 以合理的數字,取代習慣性擔憂
若孩子總是習慣用比較負面的想法暗示自己「我書都讀不完」,可以協助孩子列出一些比較合理的念頭。例如:
‧我已經連續看了「三個小時」數學。
‧我已經把「第三單元到第五單元」練習過了。
‧我已經練習寫過「兩遍」題型了。
‧上次數學小考,我的平均分數落在「八十至九十五分」區間。
運用具體的數字,引導孩子以合理的方式看自己。同時詳細地列出自己過往在該科表現上的成績,有助於更能掌握與瞭解自己。
■ 關鍵在於考試時,能夠「順利提取」
考前複習時,看書是為了考試,所以在此暫不討論做學問這件事。
我們都希望在考試作答的過程中,順利提取自己在這段期間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因此,如何認定所謂的「看完書」?
其實與其說看完,關鍵應在於「如何順利提取」。
■找出念書效率最佳的時段
每個孩子都需要瞭解,在一天的二十四小時當中,扣除掉睡眠,每個人、每天,在不同時間的精神、思緒、體力與情緒狀態都不盡相同。孩子要找出自己在什麼時間、什麼時段或什麼方法,讀書的效率最好,而不是像苦行僧一樣,從頭到尾花了過長的時間靜坐在書桌前,用力啃書。
這樣的背影確實令許多父母覺得很驕傲、很欣慰,眼見孩子如此認真,幾乎要落淚。但是對於考試的成效來講,並非是好事。畢竟長時間坐在書桌前,缺乏適度運動,對孩子的專注力、情緒舒緩及身體負荷等,都是耗損,反而容易降低學習成效。
有些孩子會做自我設定,比如每本課本都必須從第一頁開始看到要考完的那一頁,甚至每一字、每一句都讀得很仔細。其實,重點不在於看多快、多細,而是要練習能在考試時,對應題目,將看過的內容輸出、寫下來。
因此,我們得先打破「看完」的說法,請先回頭思考:現在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為了應付考試,那這時要練習的就是如何有效提取。與其長時間輸入(記憶),需要練習的反而是「輸出」(提取)。
■ 抓重點準備
看一本書,是否一定要從頭到尾看完呢?並不是如此。若是讀小說,跳過了一些章節、段落,可能會忽略重要的情節與線索。但是看的並非小說時,就要試著先瞭解自己閱讀這本書,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一本書中百分之八十的重點,就在百分之二十的內容裡,透過八十/二十法則可以瞭解,很多事情,我們只要「抓到重點」。
比如說,當孩子因準備考試而產生讀書焦慮,可以運用前面的方法,引導孩子慢慢跳脫綁死的自我設定所形成的有形、無形壓力。並不是說看書時跳行或漏字,而是只要能很清楚地掌握內容的「重點」,有時不一定非得逐字或逐句看過。
重要的是能「順利提取」,並非只有純粹記憶。
先找出目的,再針對不同目的,進行不同重點的輸入(記憶)與輸出(提取),會比較清楚自己的準備哪些是有作用的。
打破既定的刻板印象,才能以比較合理的方式看事情,避免無謂的焦慮干擾日常生活。
■ 從日常生活中,練習「輸入」與「輸出」
我時常告訴孩子,不管我看了多少電影、戲劇、繪本、小說等,看完之後,我一定要把心得說出來或寫出來。無論說了多少或寫了多長,只要有「輸出」,這些「輸入」就對我產生作用。
我們不斷提醒自己和孩子要多看書、多接觸人事物,這些都是「輸入」。然而,如果只有不斷在輸入,卻沒給自己任何機會進行輸出,所看的、接觸的一切都是枉然,那些輸入也就產生不了太多意義。
在教學上也是如此。我常在演講時跟老師分享,在課堂上,不要都只是我們不斷在講,要孩子記下來或背下來,而是要提供一些機會讓孩子試著開口說話、開口回答或開口提問。
無論是說或寫,任何形式都可以是「輸出」的方式。
過去,輸出對我而言是一種壓力,我常在暗示自己可能寫不出來或講不出來。但是現在,我不時提醒自己轉個念頭、換個方式想,把輸出看成一種非常愉悅的事,讓自己每天都想要說出來、寫出來,漸漸地,思考、表達與書寫的手感都更加順暢。輸出不但成了我的好習慣,也成為一項好的生產方式。
當我們對輸出愈來愈習慣並熟練,表現也會愈來愈俐落。日常生活中的「輸入」機會無處不在,不但與我們有密切關聯,也可能激發出我們更多創作──這就是「輸出」。
有機會,多和孩子分享這樣的概念,並且自己也不斷地練習輸出吧。這是我的一些想法,與你分享。
.
以上文字摘錄自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
博客來:https://reurl.cc/Q38d8Z
金石堂:https://reurl.cc/ygxZxa
誠品:https://reurl.cc/D6W9N6
讀冊:https://reurl.cc/VXKZAQ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孩子咬手好焦慮怎麼辦?
面對孩子的咬手,我們總是習慣直接制止他,
因為我們總覺得我跟你講了多!少!遍!
意中心理師提到孩子咬手時,其實是他正在發出求救訊息,
他在告訴我們:我現在有狀況,需要協助、幫忙。
爸爸媽媽到底該如何幫助孩子?
一起聽聽意中心理師的分析!
【同場加映】
▘孩子上學焦慮怎麼辦?|https://reurl.cc/7yXrgd
▘孩子分組焦慮怎麼辦?|https://reurl.cc/WEd36e
---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Q38d8Z
金石堂:https://reurl.cc/ygxZxa
誠品:https://reurl.cc/D6W9N6
讀冊:https://reurl.cc/VXKZAQ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孩子上學焦慮怎麼辦?
面對上學這件事情,有些爸爸媽媽很頭痛,
你的孩子總是在出門前一下說他肚子痛、頭痛,
一下又說想要請假在家嗎?
面對孩子上學焦慮這件事情,爸爸媽媽到底可以怎麼做?
一起聽聽意中心理師提供的好方法!
【同場加映】
▘孩子咬手好焦慮怎麼辦?|https://reurl.cc/xgZG51
▘孩子分組焦慮怎麼辦?|https://reurl.cc/WEd36e
---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Q38d8Z
金石堂:https://reurl.cc/ygxZxa
誠品:https://reurl.cc/D6W9N6
讀冊:https://reurl.cc/VXKZAQ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孩子分組焦慮怎麼辦?
在學校當孩子聽到老師說:「來,各位小朋友,我們現在X個人一組~」
當孩子發現不管再怎麼分組,最後我都是落單的那個人⋯⋯
這時面對孩子的分組焦慮,老師可以如何從旁協助呢?
一起聽聽意中心理師怎麼說~
【同場加映】
▘孩子咬手好焦慮怎麼辦?|https://reurl.cc/xgZG51
▘孩子上學焦慮怎麼辦?|https://reurl.cc/7yXrgd
---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Q38d8Z
金石堂:https://reurl.cc/ygxZxa
誠品:https://reurl.cc/D6W9N6
讀冊:https://reurl.cc/VXKZAQ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在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咬手、拔頭髮、猛眨眼...... 從辨識警訊 ... 的八卦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好看嗎?本站為大家整理《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咬手、拔頭髮、猛眨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