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指正孩子的錯誤,即使講得都對,但咄咄逼人。那麼,就算家長賺到道理後,卻得到了孩子的不滿,也算賠本了!
注意!不可踩的7大孩子地雷【採訪整理/張慧心、李松齡】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為了證明自己能作主,絕對不會順著媽媽的意思走,因為小孩想告訴你:我跟你不一樣,我長大了,你沒發現嗎?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必須是「有點黏又有點不黏」,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提出7大父母應避免踩到的「地雷」:
1.批評子女的行為
有位高中生去補習班補習,在公車上睡著了,老師打電話到家中查問,回家時媽媽便興師問罪:「那麼短的距離,你也睡得著……我早告訴你,晚上不要一直上網,那麼晚睡……」
雖然媽媽說得都對,但當父母賺到道理後,得到的卻是小孩對你的不滿。「本來孩子應該恨自己,但因為被罵,他開始遷怒,將倒楣的氣轉到你身上,覺得父母也該負責!」
黃倫芬建議媽媽們換個角度想,改以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解決補習不能準時抵達的問題,否則下次發生同樣的情形,小孩很可能被情緒帶著走,坐過站就乾脆不去了。
2.批評子女的朋友
多數父母知道子女的朋友有品行問題,都會希望子女能保持距離。如果父母說,「不要與某某人交往,他會把你帶壞」或「某某人簡直是你的最佳損友」,孩子不會覺得妳在關心他,只覺得:「媽媽在攻擊我的朋友」,基於正義感,一定要保護朋友,對抗父母。「怎麼大人都是這樣,他只是不愛讀書而已,並不是壞孩子;再說,你不信任我嗎?你覺得我沒有判斷事情的能力嗎……」
這時,如何溝通是媽媽的最大挑戰,單純的好心不表示子女聽得進去,若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智慧送給孩子,不妨換個角度和子女討論:「如果你不能穩住自己,就會害他被別人說──是他把你帶壞的。」當然,這樣的討論暫時到此為止,但仍要持續注意子女後續的表現,並適時地關心與提醒,才不會惡夢成真。
3.糾正口頭禪
青少年多有口頭禪,但只要父母一糾正,彼此溝通關係就結束了。
黃倫芬指出,可以對他的表達有所疑問,但不要直接反應他是不對的。例如:可以問他:「屁是什麼意思?」「會不會被誤解你很愛放屁?」或「你說『屁啦!』是生我的氣嗎?」
如果孩子偶爾脫口而出髒話、三字經,可能是同儕間流傳的語彙,或自覺很酷,故意說出口。例如:有些孩子聚在一起時,很喜歡講「靠北!」
父母如果覺得聽起來刺耳,不妨用經驗和智慧接受挑戰,不直接把孩子說的話當成是對父母的攻擊。
找尋適當時機,和孩子討論:說髒話或罵三字經給人的感覺。
如果孩子嘴硬認為,「不會呀,我覺得很酷!」千萬不要繼續辯下去,只要心平氣和提醒孩子:這個家是大家共有的,家長有權利規範這個空間的「環保」標準,所以至少在22歲以前,不可以在家說粗話、罵三字經,以示對家長的尊重。
至於將來他們為人家長,想規劃什麼家規,由他們自己決定。
4.喜歡做結論
父母提供經驗分享時,最好讓子女自然而然有心得,而不是將結論告訴他。當然,這需要過程和時間,如果父母的分享只是分享,讓教化隱藏於無形,子女通常會參考。若一定要子女遵循,子女就會問「為什麼」,反而不會去想對自己有何好處,尤其是和媽媽關係親密的兒子,此時會把媽媽看扁,甚至和媽媽對立。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只要結論是媽媽說的,為了證明自己能作主,也會有其他好主意,絕對不會順著媽媽的意思走,因為小孩想告訴你:我跟你不一樣,我長大了,你沒發現嗎?」所以媽媽要有更寬大的心胸來原諒孩子,承認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否則日子會很難過。
5.不信任子女
愈信任孩子,孩子愈會讓你信任。即便孩子曾嚇唬妳:「有很多事我並沒有完全告訴妳!」或媽媽擔心孩子受到同儕影響,對孩子所說的話,還是要99%相信,千萬不可坦言:「我覺得你一定會被誰影響。」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媽媽就不能查證,或再次確認孩子是否言行一致,只是方法需要更有技巧。例如:當發現孩子這陣子行為比較浮動,可試著關心他:「是不是發生什麼事?」同時藉由電影或電視劇情談論:「如何不受魔力的誘惑?」、「電影《魔戒》的主角為何將魔戒丟掉?他怎麼做到的?」找到共同的話題點。
6.偷看隱私
為瞭解子女,有些媽媽常忍不住偷看子女的日記,看了又擔心,擔心就忍不住去問,問了就穿幫,親子關係因此破裂,得不償失。其實瞭解對方的正當方法是學習如何溝通,例如:與子女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糗事或失戀經驗等,孩子只要心有所感,一定會發問或分享自己的想法。
曾有個女孩提到,母親送她最好的禮物,就是尊重她的隱私權。事實上,父母尊重及相信孩子,青少年會很感激,所以千萬不要偷看他們的信件或日記。或許媽媽會想:又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事,看看會怎樣?但孩子的想法是:希望不受干擾,擁有一片自由不受監視的天空。媽媽如果真的不放心,一定要翻孩子的抽屜,偷看日記或有無違禁品,一定要很有技巧,否則關係會立即降到冰點。
黃倫芬提出忠告,維持良好關係比問清楚每日行蹤細節更重要。「其實建立好關係,他們什麼都肯跟你說。」所以面對孩子青春期時,父母應關心「如何讓親子關係不要斷掉」,而不是「你做了哪些行為?」
例如:當孩子沉迷電玩時,只是一味地不准他上網,或扣除零用錢,不讓他到外面上網,就是指關心他的「行為」,但如果父母可以問孩子,沉迷是什麼樣的心情?什麼時候開始的?當時有什麼事情發生嗎?在逃避什麼事情?我可以協助你嗎?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窩心,瞭解父母是真的想幫助他解決問題。
7.過度關心
擔任慈濟功德會懿德媽媽多年的林桂慧則提醒媽媽,不要讓孩子覺得媽媽的愛有負擔。曾擔任過國中國文老師及輔導老師的她,兒子上國中時,林桂慧也在該校任教,每天都要等兒子放學一起回家,中午還會逛到兒子班上看他,讓兒子備受壓力,覺得受到監視,似乎成績稍稍不好,媽媽都會第一個知道。
其實孩子從國一開始,就不喜歡媽媽把他當小寶寶看待,不過,要放手也不能立刻放手,必須從國小五、六年級開始,試著讓孩子獨立成長,孩子上國中後,才能自己處理一些事情,學習獨當一面。如果上國中還不會坐公車,就表示父母放得慢了些。
她還記得,兒子去美國讀研究所半年後,她才前往探望,結果兒子說:「別人的父母到現在都還沒來看孩子,你太操心了。」此外,對於林桂慧煮好吃的食物,兒子也不領情,一直說自己會料理,她不服氣地反問:「你自己弄得有那麼豐富可口嗎?」孩子說:「你來了,煮這麼多,等你走了,我不是掉到地獄了?」她一聽,頗有道理,再看兒子把自己打理得不錯,也懂得節儉過日子,活得很好、學得很多,立刻收手、放心了。
(編按:本文摘自《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大家健康雜誌出版)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註明出自來源:大家健康雜誌102年1、2月合刊號】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18296&page=1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
「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心得] 讀書心得:你會問問題嗎?(文長慎入) - 看板Salary 的評價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心得] 讀書心得:你會問問題嗎?(文長慎入)- 看板Salary 的評價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為什麼提問這麼難?|《你會問問題嗎?》|見人哥來說書 的評價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精準提問的力量線上看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提問的重要性的費用及心得,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八卦
#親親摸寧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
阿啾有個從國小五年級就在聽親親摸寧的聽眾,現在已經是高一的學生了,最近他在學校發生了一些事情,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選擇私訊問我,雖然我不確定能否幫的上忙。但我請他試著說說看怎麼了。
「就是我在學校蠻常和男生走在一起,而且放學也都會去球場打球,然後最近就有人會在背後說我很渣水性楊花什麼的⋯⋯不過前陣子有一個沒有拉開距離,走太近的,現在是已經解決互不往來了,但就是常常有人在背後講⋯」
我問:‘‘有人’’是誰?
「學姊居多吧。」
我繼續問:
學姊是誰?是可以講得出名字的嗎?你是怎麼知道‘‘有人’’在說?
「知道幾個,因為有個學姊會去跟我朋友說,而且有時候在路上遇到會感覺他們的眼神不友善(不過那是自己感覺的啦)🤥」
我真的很愛問問題,於是再問:
跟你的朋友說?那個學姊是帶著善意的提醒?還是警告的跟朋友講?
「也不是欸 就提到吧(?那個學姊之前會一直想從我朋友那邊打探我的事情,我朋友都裝不知道」
為什麼那個學姊會想打探你的事情?
「我也不知道...」
我試著把聽眾遇到的你狀況,問了也是當老師的朋友,她本身也是個嗆辣的老師,很懂學生在想什麼,所以被她教過的學生,很會玩但也很肯聽她的話。
「其實整件事情了解下來,就是有無聊人士想找八卦,或是學姊對男的有興趣 ,所以轉而看妳不順眼,會建議高一生直接一點,既然知道那些學姊是誰⋯就去跟班導師通報一下吧⋯抑或是⋯不理會⋯⋯ 抑或是直接去問學姊!看他到底要怎樣。」
這個是本身有班導經驗的人這樣回答的,而,如果是阿啾,我會先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她所說我是個水性楊花的人(因為我的確在高一這年紀就是會比較在意他人眼光),知道自己不是這樣的人,那我就會努力試著理解:那個學姊學到了一個不太好的方式在意一個人,就是看我不順眼,最後,要認清一件事情,「她」認為如何如何,那是「她」的感覺,不是你真的就是如何如何。
如果我們嘗試多做一點會減少接觸到外界資訊的事情,像是專注讀書,專注練習一件事情,然後思考,若自己的年紀已經到了那個學姊的年級,那你要不要當那樣子的人?如果不要,那你現階段能為自己做什麼努力?
我跟聽眾說,希望他試試看調整自己的心態過日子一陣子,我希望一個月以後可以聽到他的心得。
其實有時候我跟聽眾這麼說,最主要是希望你們都能給自己一點在故事裡面做各種驗證的機會,「哪個理念打動你,就誠心體會到底」,我是這麼堅定地想啊。
在私訊一直會不斷地湧現新訊息的日子裡,就快淡忘跟聽眾有這段對話之際,一個月過後⋯⋯他傳訊息來了,
「ㄚJo~~我來了( ´▽`)
上次聽完你講的話後,我認真的琢磨了,我知道我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真正了解我的人也都知道,但以前的確我也有做錯一些事,我也有試著改進,然後也有減少接觸外界資訊,認真讀書,(還真的有進步呢^ ^),然後放學會去打打球放鬆心情,最近下來確實有好一點^_^,雖然前幾天有看到別人在匿名區罵我,但是我知道我沒有、我不是,而且真正懂我的人也都知道,所以我覺得我沒必要因為那篇文而影響自己!(。ì _ í。)」
他真的好棒,願意在自己的日子中做驗證, 他認真打磨了自己,讓自己發亮了。
我問他,若再回望過去的自己,現在的他有什麼話想對當時四月底傳訊息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想跟他說,高中和國中國小不同,他就像是縮小版的職場,只是大家都還沒有利益關係,一開始知道這些事情多少會難過,但是不需要去在意,做你自己,懂你的人不會因為這樣而離開你!大概是這樣ㄅ( ´▽`)這一段時間領悟出來ㄉ」
我真的好想哭喔天啊!!!!
你若想為你的迷惘找答案,其實你自己就是你生命的答案。
就很像是,有天跟朋友吃火鍋的時候,朋友說,時間會讓難題過去,現在能做的,只能交給時間。
當時桌上有蘋果西打,那個鮮紅的蘋果圖案讓我突然想跟朋友這樣回應:「你要讓蘋果從有到沒有,你可能第一天是削皮,第二天切對半,第三天挖子,第四天切小塊,等等等,逐漸小口小口吃,到了第七天,已經吃光光。若時間要讓難題消失,前提是你得要在日子裡“有所為”。第一天看著蘋果直到第七天,蘋果不會消失,他只會逐漸爛掉。」
時間不會讓一個人過去,時間只會讓人老去。
這很殘酷,但這故事,我看到高一生用時間打磨了自己的意志,這是很好的驗證,你也曾經給自己時間去驗證各種事嗎?
哪個理念打動你,就誠心體會到底。
我都一直用這句話鼓勵我自己進入到故事裡做任何驗證。
你嘗試驗證過什麼呢?
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八卦
昨天跟人聊了一下,有些感觸想提提。
十年前開始寫部落格,目的是發牢騷跟寫讀書心得,然後做些讀書筆記類的,看看能不能交到朋友,增廣見聞。
嗯,效果十分顯著,認識一群前輩,提供相當多的意見,尤其是他們曾經失敗過的經驗。
回頭想想,現在是怎麼回事?步入中年後開始會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情,別說是收學生了,至少有些學弟妹可以教吧,就像老師跟學長姊做過的事情,傳承一些經驗給人,總行吧?
沒人要,每一個都想要速成,快速成為名人,很快得到名聲,基本功很累不想練,書看一看就想套公式找到社會問題的解答。
好吧,社會科學你說找不到答案(文組聽了應該會生氣),那自然科學的呢?連在學校裡都找不到學生要練基本功,一堆要解題找答案,然後上大學研究所,出去賺大錢。啊哩,以前學生上大學還問,只要念哪幾科就好?他覺得其他都是廢書,不需要念對自己上研究所沒幫助的。
仔細想想,好像也不是年輕人就是廢,我當年念大學就這樣,同學大概就我一個神經病,選修跟通識去找了一堆外系的課程修,其他人都努力找營養學分。但至少不會說,因為這科研究所不考,所以我不念吧?(好吧,考前找人跪求筆記也算念書的話)
怎麼會到了現在,我跟朋友們還在當螺絲釘跑第一線,然後出來的學弟妹都嫌這個太慢,不願意磨。然後講兩句,就開始套公式,說這是資本家的話術、老人家要卡年輕人的騙術。。。。。。
好吧,當我們都是怕你崛起搶位子就是了。
想部落格剛開始寫,扣掉心得報告,其他每篇不管跟技術有關還是學術相關,都戰戰兢兢,不懂得趕快敲學長問,打電話問老師。遇到專業問題,就是找相關專家請教一番,政治性的還要問問從業人員,可以的話問當事者。
怎麼現在。。。。。。。。。。
有時候,我會討厭這些政治左傾的人不是沒道理,你要這些剛畢業的學弟妹挑戰權威,我也認同,當年我也這樣想。
但總不是要人家萬歲衝鋒,失敗繼續衝吧?
都有人告訴你往鐵絲網加機槍跟大砲與轟炸機臨空的陣地衝,會死得很慘。。。。。。不相信,堅持都是我們在卡你立功的機會。。。。。@@"""
真的死了。。。。。
「都是你們不支援才輸」
@@|||
技術報告、風險評估這些我也不要求了,國一自然第一課,實驗的步驟第一步是「觀察」,可不是燒杯拿啥液體都先倒進去再說。
做不到嗎?
還真做不到
我暈。。。。Orz
坦白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也不光我的問題,其他老師跟組織,都有想收學生收不到的困境。似乎大家都覺得,網路資訊看看,自己想想就成了。
若不成,則是這個世界的錯。
(我認為錯的是誠)
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最近畢業季又到了,所以很多關於求職或轉職,這樣的思考,會迴盪在很多朋友心中。
每年大概到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朋友想要跟我約時間,想找我聊一聊,聊什麼呢?聊關於自己的生涯規劃,聊關於自己是不是要離開現在的工作,然後去投入一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那事實上呢,我在猜啦!很多人會想要找我聊一聊,可能某個層面來說,從大家的角度來看,我可以把我的興趣,把我真的喜歡做的事跟我的謀生結合在一起。
要做這樣的結合,我必需說它有很多的天時、地利、人和,我也不覺得我的經驗,能夠完整的一比一的複製到任何人身上,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可是呢,每一次我碰到這樣的,一張張殷殷切切的臉孔在我面前,好像希望我能幫他指出一條明路,或者給他一個答案的時候,我心裡其實會有很複雜的感覺。
因為我很清楚知道,這種事情是沒有任何那種,所謂一刀斃命的回答,就是沒有那種喔你只要怎樣,就一定可以達成你要的,不可能!
那我到底要怎樣讓大家懂,並且讓大家能夠回到,關鍵不在於你是否做了什麼,能夠去讓你真的熱愛的事情,能夠成為你謀生的工具;而是在於這一切的起始點。
你有沒有掌握一個很重要的關鍵的心態,或者是關鍵的起始點,所以呢,透過這樣的一個機會,試著跟你分享一些,我當年對我的生命的角度來看,有一個標誌性意義的事件。
透過這個事件,或許我想可能對於你在看這一段影片的時候,能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這個在我生命當中標誌性的事件是什麼呢?
我還記得喔,十多年前,那個時候我父親癌末,那癌末 我陪他走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我還記得我父親是早上離開這個世界的,所以呢,那個時候他確認死亡,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我就在病房外面打電話去聯絡事情、去安排他的身後事。
那在我安排聯絡的過程當中,我就發現旁邊有一個人一直在看我,然後這一個人,我稍微瞄了他一眼之後,我覺得這一張臉孔好熟悉啊!那種熟悉並不是說他是我的朋友,而是他是一個藝人、他是一個公眾人物。
所以呢,當我話電掛完之後,想不到他不僅還繼續看著我,然後他還主動的走上前來跟我攀談,那他就問我怎麼了?因為他那個時候要做一些公益的節目,是關於安寧療護的,所以我就跟他講我自己個人的一些狀態。
於是他知道我父親剛走,他就在我的同意的狀況底下,他到我父親的病房,朝著我父親去做一個致意的動作。那因為這樣子我們就認識了,那認識之後呢,彼此當成是朋友一樣,那我也把他當成是一個我很尊敬的長輩,去做一個一般的互動。
可是也因為這樣的一個認識跟緣分,我開始跟他做毛遂自薦,因為那個時候,我開始做有聲書評一段時間了,然後跟他說,我想要學習怎麼做廣播。
在那之前我全部都是土法煉鋼,所以呢,我就有機會在他的廣播電台的節目裡面,中間有一段大概十幾分鐘,跟他做一個互動跟對談。然後那一段十幾分鐘的內容、企劃…等等的,都是我自己做的。
那你說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怎麼做內容企劃嗎?我當然但不知道,我都是土法煉鋼,然後他也願意接受我的土法煉鋼,於是我就有機會真正的踏入哦,原來所謂的廣播製作,該怎麼製作?
然後從前製到錄製、到後製,到底它的一個流程是怎麼樣,我就等於在那一段時間裡面,有一個完整的參與。所以,從這個角度想一想,我父親當年他離開這個世界,好像為我帶來一個很重要的禮物!
因為他安排了這一個人,走進我的生命裡面,好,那真正有趣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剛才有說,我主動跟他提案嘛,那提案的第一年,我就每個禮拜跟他做一段大概十幾分鐘的節目。
可是到了第二年,他覺得他整個節目的質感、各方面,好像還不錯,然後得到市場還不錯的口碑,那於是他就有一個念頭,他就想說今年我們是不是去報名「廣播金鐘獎」。
那我聽到的時候當然很興奮啊!開什麼玩笑我一個小菜鳥,一點經驗都沒有,有機會來參與金鐘獎節目的製作,而且更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他已經在這之前,拿過了好幾座金鐘獎。
所以呢,我就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呢,我就更認真的努力,然後去做內容,然後跟他一起錄製。然後尤其在那一段時間,我們在製作要參賽的節目,的我還記得足足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吧。
我幾乎每天哦都到三更半夜,我都還在廣播電台參與剪輯跟後製等等的工作。那印象很深刻喔,其中我們在錄製參賽節目的其中有一集的時候。
想不到一打開了麥克風,一開始錄製,我還記得前面的互動不到幾句話,突然這一位長輩,他丟了一個問題給我。但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們事前的排演,他並沒有排演到。
也就是說他臨時問的,然後他表達他自己的方式,又會在那個當下,讓我覺得他好像不是在問問題,他單純的只是在說他自己的感覺。
結果因為我這樣的認知,所以當他那個話落地之後,我在那邊頓了兩三秒,沒有做任何反應,結果說時遲、那時快,他的手啊,就往我臉上招呼,他就往我臉上這樣子拍了一下。
在我那個時候的自尊心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我被他賞了一巴掌,然後他拍了一下,然後說:「你傻啦!你怎麼不接話?」
因為我們還會後製嘛,所以那一段其實是可以剪掉的,但儘管如此,當他的手往我臉上招呼的那一刻,雖然其實不管從當時和現在角度,他這個部分應該也沒什麼羞辱的成分。
可是我感受非常強烈,是當下我覺得我全身是熱的,然後我的臉是漲紅的,我覺得當時我的自尊心,跟我急速的心跳,都好像要從嘴巴噴出來一樣。
那當然那一刻我忍下了這口氣,其實說到底,我真的也不覺得,他就是要羞辱我,只是以我那個時候的生命狀態,以我那個時候的修養,這一下子真的是讓我覺得我被羞辱到了。
所以其實在那種情緒底下,就會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就是拍桌子,老子不幹了!我幹嘛來接受這種羞辱?我又沒得到什麼好處,而第二種選擇就是,我把「那一下」吞下去。
我當下選擇的是「吞下去」,可是多年之後,我回想我當下吞下去的到底是什麼?是吞下那年輕氣盛的衝動呢?還是我吞下一些更重要的東西?
我還記得那一天我被賞了一巴掌之後,然後還是乖乖的去錄完整個節目,然後把整個後製製作完,那個時候大概是午夜12點多吧,然後呢,我在回家的路上,我在騎摩車的過程當中,我就告訴我自己。
我下了兩個決心,第一個決心就是,我不容許從今往後,還有任何人可以這樣對我,因為這樣的一個信念,我在那之後我對於我自己製作的所有的內容更嚴謹、更用心。
第二個決心就是,在我當天睡一覺起床之後,我馬上去找所有我能找得到的資料,去學習關於剪接跟後製的所有的功夫,雖然在那之前,我有參與導播的剪接跟後製。
但是我也只是參與,我沒有真的去操作,到底剪接的邏輯、剪接點,還有剪接的概念是如何?但是呢在那一次之後,我對於這件事情有了真正的開始。
我去找資料,然後呢我也去找我可以找到軟體,然後開始自我進行實習跟修煉。那為什麼我要跟你分享這個經驗呢?其實到了今天,很多人在問我關於他生涯選擇的問題,他有好多他想做的事,但是他似乎一直沒有真正的決心去跨出那第一步。
其實回到我當年的經驗當中,我那真正的第一步是來自於「那一巴掌」,而到了今天,我發現很多人找我聊生涯的議題,他的流程通常就是,跟我約時間想要聊一聊,然後跟我約時間的過程當中也很妙。
彷彿是他可以Book我的時間,而不是先問我何時有空,好!那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於他總是在跟我聊聊之後,然後回家想一想,然後到最後的結論都是「再看看」。
那這樣的一個流程跟這樣的一個狀況,你想如果你是我,你還會有心想要繼續跟他聊下去嗎?又或者是你會不會有一種感覺,是我跟你聊這麼多有用嗎?
所謂的有用、沒用,並不是在於你跟我聊完之後,你一定要馬上什麼樣的改變,而是你在跟我聊完之後,就像當初我吞下的那一巴掌。不是我吞下去之後,我就開始人生大翻轉,沒有啊!
我這中間也沈寂了N年了,但是我在那一巴掌之後,我真正做了一個決心,而我的決心展現在什麼上面?第一個展現在我自己可以控制的,就是我有沒有把我的內容,安排到最嚴謹的程度。
而第二個也是我可以控制的,我沒有要我自己,因為那一巴掌之後,馬上從前製、製作到後製,我都可以一把抓,沒有,我只是給自己一個決心,叫做我做了所有我能做的功課,去學習關於剪接後製,一直到實習。
你知道嗎?在那一巴掌之後,我從那一段時間錄制,每天是晚上大概12點離開廣播電台,一直到後來我已經連續好幾天,是3、4點才離開廣播電台,為什麼?
因為導播在製作的時候,在後製的時候我要全程看,他看完之後我還中間抓空檔,自己實機操作一下,你說沒有搞到3、4點,我哪裡有辦法離開廣播電台?
所以我談到這裡,我還希望你不要忘記這一段經驗,其實是發生在十幾年前的經驗,我不是在十幾年前的那個決心完了之後,馬上就鏡頭轉到今天。
這中間別忘了隔了十幾年,在十幾年後的今天,我才稍微的能夠做到,讓很多人覺得我可以做我愛做的事情,並且以此為生。所以這是一個漫長的路。
但這漫長的路關鍵不在於這十幾年怎麼過的?關鍵在於那個「起始點」,起始點就是那兩個字,叫做「決心」啊!然而你的決心要展現在什麼?你的決心不是要展現在那天翻地覆的改變。
而是在於當任何人能幫你,能給你一些建議的時候,你有沒有辦法要求自己,在離開他的視線之後,起碼做一點小小的開始。如同我當年那一點小小的開始,就是查自己能查的資料啊,去學習任何自己能學到的軟體呀。
真正的決心不是在於下了之後,你隔天就會成功,而是在於你願意不願意從那最小,你最能夠掌控的,一點一滴開始去做前進,所以我自己常常會有一個感慨!
就是決心,從來就不是一大步的跨越,而是持續的每一小步來展現自己的決心。所以我今天跟你分享我的經驗,我希望你能得到的從來就不是那翻天地覆的改變,而是在於其實你心中早就知道,那可以往前的那一小小步。
真正的決心是展現在那一小小步的前進,而不是展現在嘴皮子上,去跟別人說你一定要怎樣,這是沒有用的。然而跟你聊到這邊,我也常常在想,最近這麼多人要跟我約時間,找我聊一聊,那我是不是要給出「那一巴掌」呢?
就像當年這位長輩給我的「那一巴掌」一樣,其實我還在想這個問題,因為我糾結在於,當我給出那一巴掌之後,對方的反應會跟我當年一樣嗎?還是對方,他會給我一拳呢?
再來,我糾結第二件事情就是,如果一個真的有決心的人,其實有沒有「那一巴掌」,好像也不是那麼的重要。生命一定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告訴這個人,「你可以開始了!」。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然而我也很希望透過你,如果有耐心看到這裡的話,我要很認真的告訴你:「你可以開始了!」。真正的決心,從來就不是你的宣稱,而是你的行為。
謝謝你的收看,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誠摯的邀請你,我們最近的課程是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我想如果你要改變生命,學習是一個重要起始點。
然而學習它也是需要決心的,我遇過太多人,他總是告訴我,總有一天要進我的教室,然而「那一天」我始終沒有等到。所以如果你看到這裡,我很期待8月30號的教室能夠見到你,希望讓你的決心展現在,你對自己學習跟成長的承諾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策劃:裘凱宇
撰稿:陳怡璇
剪輯:鄒博全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經常在工作跟生活裡面,聽到這樣的案例。比如說,有一對情侶,他們在交往了幾個月之後,很快的決定要住在一起。
可是等到他們同居了一陣子喔,就要面對生活習慣啊,和價值觀的差異,於是開始出現很多的摩擦跟爭吵。
那他們之間經常會有這樣的對話,這樣對話就是呢:「還好我們現在只是同居誒,如果要是結婚之後,才發現你是這樣的人,我的打擊會更大…」
再不然就是:「啊你怎麼會是這個樣子!你怎麼會是這副德性!你是我當初愛上的那個傢伙嗎?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怎麼都沒發現你會這樣,你實在是太會偽裝、太假仙了啊…」
所以,你聽到這裡的時候,是不是也對於這樣的劇情,感覺到有點熟悉?回頭看看自己身旁的那個人,是不是有同樣的感覺喔。
確實喔,在愛情剛發生的那一刻,經常是兩雙眼睛看對眼,最美的遇見啊!談過戀愛的人都知道,那種眼裡只有對方,被視為是無人取代、唯一摯愛的甜美的感覺,真的是很好。
但是正是因為「戀愛」讓人有這麼心醉神的感覺,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忽略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們不能否認喔,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背景。所以在性格、脾氣、生活習慣各方面,無論大小事,一定會有很多的不同。
當我們的熱戀的激情褪去之後,再相愛的兩個人,都要面對真實差異的考驗。那你會不會有一點好奇,為什麼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很難去看到彼此的「不同」,眼裡只有彼此的「共同」?
在這邊跟你分享一個心理學的研究,有一個專門研究記憶的心理學家,她叫伊莉莎白.羅芙托斯。
她在一九八七年,有一個叫《法律與人類行為》的學術期刊裡面。她提出了一個觀點,叫做「武器聚焦」這樣的現象。
在這篇論文裡面呢,羅芙托斯和她的研究團隊,就根據凶案現場的目擊證人,他們的證詞去進行很多的實驗跟訪談。
他們從很多的受害者,或者是目擊的證人的訪談當中發現喔,當一個犯人,拿著短刀、手槍,這些凶器的時候,人們的眼神、眼光,很容易就只會注意「凶器」。
於是呢,他們能夠正確的記住,犯人拿了什麼武器,然後能夠說出關於這個武器,到底是什麼東西。
在一剛開始,這武器在哪裡出現,最後有沒有人開槍,或有沒有人被刺傷到,或者是「凶器」到底他是怎麼樣使用的、怎麼樣去做傷害的,這些東西大家都回答的出來。
可是,當研究團隊進一步問這些目擊證人,關於犯人的什麼?身高啊、穿著啊、後來他往哪個方向逃走?
這些目擊證人的記憶卻很模糊,想了半天都很難拼湊出,犯人的長相跟樣貌,還有跑到哪裡去,這些其實是更重要的細節。
這個實驗,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如果有人,有那些特別吸引你注意的一個特徵;那麼這些人,他其它的小動作、他的個人的習慣,就容易被這個特徵掩蓋住。
也就是說喔,眼裡只有看到他那個最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其它的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那我們這時候拉回來想一下喔:「為什麼我們會愛上一個人?」
在剛開始的時候,對方吸引你的原因,無非就是可能是亮麗的外表啊,或者是他的才華啊,或者是他某一項很出眾的能力。比如說,他很會逗妳笑。
可是要命的就是喔,無論你愛上一個人的原因是什麼,那個吸引你的關鍵,
其實不要懷疑,那個關鍵就是「凶器」!
就是「武器聚焦」的聚焦效果,有了這樣的凶器,你就會形成「武器聚焦」的現象。於是你其實會看不見,你們彼此間的差異。
更容易忽略了兩個人,其實是不是存在,不適合長久維持關係,的一些主要的原因;於是呢,愛情就很容易留下遺憾的結局。
根據研究統計喔,一段感情的高峰,就是以愛情最「火熱」程度的一個時間,
大概三個月,熱戀期就是三個月。
有更有進一步的追蹤告訴我們,談戀愛的人,在一段戀情漸漸的穩定,大概兩年之後,戀愛給人的額外的滿足感,就是那種讓你每天都覺得高潮的感覺,會回復到跟以前單身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這也說明喔,其實「熱情」本來就會褪去。沒有人每天都在熱戀時期的,也就是說喔,我們在愛上一個人,大概兩年之後,濃烈的愛意啊,就會變成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種親情的感覺。
所以,如果我們把眼光喔,放的長遠一點,如果你因為一段不如意的感情,讓自己的心情老是卡在某個人身上啊,而且除了讓自己情緒上很不舒服之外呢。
這個卡住的感覺,這種所謂的「情傷」,它還會影響到你的工作、生活,甚至於生命的前進。問問自己,這樣值得嗎?
事實上喔,如果你願意用更務實、更理性的角度來思考「愛情」、「親密關係」的話,那很多事情會有不一樣的看見。
其實,話說回來「情傷」是一個讓自己空轉,而且又不符合時間成本的事情。所以,如果能夠在戀愛關係裡面,不要有「情傷」或者是有這些「副作用」,那是最好的。
所以,我們要怎麼樣「談戀愛」,又可以避免「情傷」的發生呢?
首先喔,我要幫大家破除一個迷思,其實你的情人他沒有騙你,怎麼說呢?
你也可能喔,相信自己愛上的,是自己眼中的那個他,只是因為「武器聚焦」的原理,讓你在愛情剛發生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他其它的行為細節。
也就是說喔,你後來不喜歡他的壞習慣、脾氣或是個性,他從一剛開始就在啊。只是你在剛開始的時候,都聚焦在所謂的「武器」、所謂的「凶器」,他其它的特質你完全忽略掉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熱戀的時候、在戀愛初期的時候,你會覺得這些是「小事」,甚至於它完全不是問題。所以才會讓人在熱戀期過後,必需要承擔那種想像的幻滅啊、心碎的風險。
當然,我也必需說,如果你在陷入熱戀的時候,還要你去留意對方其它的行為細節;甚至於,你要認真的去考慮,兩個人是不是能夠真的,適合走的長長遠遠,其實這強人所難啦。
沒有人在熱戀期的時候,會想到這件事;或者是當大家在熱戀期的時候,你想這件事情的答案只有一個,叫做「一定可以的」。所以,換成是我,我可能也做不到。
所以今天在這裡,我提供你一個,可以避免「情傷」的具體作法。這個做法就是先提醒自己,在熱戀的期間,先不衝動的做任何的重大決定。
千萬不要喔,馬上一拍大腿、一拍桌子就說:「咱們倆來閃婚吧!」,這你一定會後悔。
等到了熱戀期過後,記得要回頭想想一些實際的層面。比如說,問問自己:「我能不能因為他的才華,包容他的收入的不穩定?」
「我能不能因為他的美麗跟帥氣,包容他生活是邋遢的,而且不修邊幅?」,
或者是「我能夠因為他的工作、個性非常的穩定,包容他不夠浪漫?」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都是一體兩面的?所以要避免「情傷」,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受」,這個世界上,其實不存在「完美」的人。「完美」這個概念喔,只存在「遠的要命王國」裡面的想像裡。
所以,人的注意力是我們很珍貴的資源,當大部份的注意力,我們都被特定事物吸引的時候,也就是說「武器聚焦」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很難去留意到,其他的特徵,儘管這些特徵一直都存在。
那更不要說,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去做適當的準備。所以,當愛情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想要好好的享受,戀愛的甜美跟美好。
但如果我們能夠同時知道「武器聚焦」它就是會發生,我們就能夠更有意識的提醒自己,仔細去看出彼此之間的差異。然後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需要,不要讓熱戀矇住自己的雙眼。
你如果很在乎「務實」,那麼他的「浪漫」,可能就會傷害你們的「務實」。如果你很在乎「浪漫」,那他的「穩定」、他的「務實」,可能就不會是你要的。然而這一切,它其實不是在一剛開始、你在熱戀的時候就會發現。
然而,我也必須很實在的告訴你,這一切不管你是不是熱戀,它一直都在「那個人」身上,只是你可能都沒有看見、你也沒有聽見。
所以,也因為這樣的特色跟現象,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說,進入了戀情會用兩個字來形容,叫做「暈船」嘛。
其實,「暈船」這兩個字是很到位的;因為不管是暈船的過程,跟暈船的結果,都讓你痛苦萬分。可是呢「暈船」這兩個字,好像對於一些熱戀的朋友來說,他從來不會承認自己「暈船」。
就如同可能你在熱戀的時候,你也從來不會承認,原來你愛上的那傢伙,他有一些本質、本性是沒有變的,是你不斷的合理化他。
所以如果要避免「情傷」,我想可以好好的享受,熱戀帶給你的快樂跟美好;但是別忘了,當熱戀慢慢的褪去之後,記得打開眼睛跟耳朵,回頭問問自己,這個人他原本的模樣,是不是你要的?
如果不是你要的,沒有關係,好好的說再見。但如果你很清楚知道,可以忍受這一切,或者是可以磨合、協調出,彼此能接受的前進方向,那就祝福你喔。
其實,如果生命當中,有一份能夠滋養彼此的親密關係,那不就是一件最好的祝福嗎?
我是凱宇,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2019年的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呢,呼應到今天的主題,其實我們在進入一段關係,一定會有「暈船期」啦、一定會有「熱戀期」,如果剛開始都沒有這份激情的話,那以現在社會來說,兩個人到底要怎麼樣進入下一個階段,我也很懷疑。
但只是說喔,在熱戀的過程當中,或者是當慢慢的進入穩定期,你怎麼樣真正的看懂,跟聽懂眼前這個人,這是一個必要學會的能力。
所以,我相信在『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它可以幫助你真正的打開眼睛跟打開耳朵,就像今天一直談到的,不要因為熱戀,而矇住了自己的雙眼,而不斷的去承受那個「暈船」,很難受的過程跟結果。
所以呢,我相信3月8號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能夠帶給你很大的幫助。讓你看懂、聽懂眼前的這個人,他本來的樣子。
並且透過有效的問句,透過問句的引導,如果你還想要繼續跟這個人下去的話,那你們可以達成一個彼此都能接受,而且是沒有後遺症的共識。
這一門課,歡迎你,希望我能夠在3月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一些會議結束之後,都已經達成了必要的共識,並且要進入執行的階段。
這個時候呢,就有三三兩兩的人,私底下在討論說,剛剛的決議啊,其實是不OK的,有一些問題需要調整。
然而,你會有一種矛盾的感覺,那就是那你為什麼不在會議的當下,就提出你的看法跟想法呢?
你的想法絕對是對的,在那樣的狀況底下,本來就有話應該說。只是我們很少繞到另外一個角度去想,就是那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組織跟團體,讓我們有話不敢說呢?
其實,關於這樣的現象,曾經就有心理學家,叫做詹尼斯。他在上個世紀,他就研究美國,那個時候決定入侵古巴南部的豬玀灣的歷史事件之後,他透過一些研究,去描繪出這樣的行為。
那時候的背景是這樣喔,在1961年美國的前總統,約翰.甘乃迪。他想要利用1400個逃亡者,去推翻古巴的卡斯楚。然而這些人不是職業軍人,人數其實也很少。
所以,古巴知道他們要來的時候,就把他們全數殲滅。這樣的事件導致在冷戰期間,古巴本來是從置身事外的立場,變成是倒向蘇聯,還差一點引發核戰的危機。
其實仔細想想,約翰.甘乃迪和他身邊的人,是何等聰明的人,而且掌握了美國這麼大的情報機器,也不可能是有情資上面的缺乏。但是他們聚在一起之後,卻策劃出這個笨到不行的行動。
甚至於,在整件事情結束之後,他們的內部人,也說不清楚為什麼當初會做這樣的決定。後來,詹尼斯的研究就指向,其實這是一種「團體迷思」的心理現象。
所謂的「團體迷思」呢,就是一群人抱團取暖的時候,這時候大家的意見,會趨於一致;就算有反對意見,也不會提出來,因為不希望自己成為那個「不合群」的人。
然而,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就會造成很多不合理,或者是愚蠢的決定,它卻被實行的可能。所以,要能夠造成「團體迷思」會有三個必要的條件。
第一個叫做,一群喜歡彼此的人。套一句現在的語言,就是一群「同溫層」的人。
然後呢一個「小圈子」。這個小圈子可能是同事、同樣關注的議題,或者是同樣生活環境背景的人。
而第三個條件,就是「時間壓力」。要在期限之內,做出重要的決策。
所以你仔細想想,一旦有時間壓力,又加上一群同溫層的人,然後關注的議題都類似。這自然而然喔,就會產生一個我經常說的叫「專業近視眼」。
因為,大家太習慣只看、只聽、只想某個層面的部分,所以,自然而然也只會做出,某種慣性底下的決定。
其實最可怕的一點,就是如果在這個團體裡面,有人開始提出不同的意見,哪怕只是心中閃過一個念頭,心裡都有一個團體壓力,叫做「我會不會破壞這個團體的和諧?」
所以,如果要避免「團體迷思」的發生,就是當你有任何任務、任何計劃的時候,在團隊裡面,至少都要有一個不怕被炒魷魚、不怕被排擠、不怕被孤立的討厭鬼。
這個在天主教會裡面,在討論某個人,是否能夠被封為聖人的封聖會議裡面,也有安排一位叫做「魔鬼代言人」。
他就是負責不斷的去黑這一個對象,不斷的去找出這個對象,之所以不夠資格被封為聖人的原因。
這個魔鬼代言人的任務,倒不需要去分化,或撕裂這個團體。反而是透過這樣的一個人,他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促使大家想得更仔細,想得更周延。
所以囉,如果一個團體要能夠做出好的決策,就要讓不同的聲音,可以被發出來。讓每個人都相信,可以把自己真心想說的話說出來,而且不用擔心被秋後算賬。
然而,如果回答你我現在生活裡,你有沒有發現,我剛剛講到三個字叫「同溫層」。當我們都很習慣,運用網路工具的時候,你會發現「同溫層」的效應,會越來越嚴重。
這就造成可能你在面對自己,的生命的很多決定跟決策的時候,你也有一種,叫做「隱形的團體計劃」。
因為你太習慣跟一群喜歡彼此的人,還有一個小圈子裡,去蒐集訊息、去思考訊息,如果又加上時間壓力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常常就會做錯決定。
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會跟朋友分享,我說喔現在的時代,你要找到自己的小圈圈太容易;你要能夠找到自己的同溫層,也太方便了。
所以這個時候,你反而要反過來做,「反過來做」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有意思的不要「抱團取暖」、有意識的聽聽別的聲音。
如果在你的專業或生涯裡,你有一些規劃、你有一些突破、你有一些想法的時候,有多少時候是你一提出來,就覺得自己好像變局外人,於是你就不敢去嘗試、努力。
因為,可能在你的內心深處,你會覺得跟大家在一起,還是比較安全。你發現了嗎?這不就是一種「團體迷思」嗎?
我想人生會有兩種後悔。第一種後悔,是有一些你想做的事,一直沒有去做,這是第一種。
然而,第二種後悔更慘,叫做有一些你想做的事,你沒有去做,一直到你見證、目睹了,有人把它做成功了。
所以人生說到底,我們還是得為自己負責任。透過今天的分享,你可以問問自己,你還要繼續「抱團取暖」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如同今天分享到的「抱團取暖」,其實有很多時候,當我們陷入「團體迷思」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分辨訊息的重要能力。
如果你發現,自己很難真正的看懂、聽懂,別人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他之所以這麼說、這麼做,的背後意圖。
如果你對這方面是有困難,而且你很希望透過好的提問,跟必要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的話。那麼我就相信,在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會給你很大的幫助。
我很期待能夠在3月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心得] 讀書心得:你會問問題嗎?(文長慎入)- 看板Salary 的八卦
大家好! 之前在本版分享心得的時候,有個網友推薦了我這本書。 我認為這本書非常值得推薦,也為了回饋本版,因此寫了一些心得來分享。 ... <看更多>
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為什麼提問這麼難?|《你會問問題嗎?》|見人哥來說書 的八卦
1912年4月14日深夜,號稱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撞到冰山沉沒海底。之後大家湧上許多 問題 ,為何策劃者跟造船者都沒辦法預料這種悲劇? ... <看更多>
你會問問題嗎讀書心得 在 [心得] 讀書心得:你會問問題嗎?(文長慎入) - 看板Salary 的八卦
大家好!
之前在本版分享心得的時候,有個網友推薦了我這本書。
我認為這本書非常值得推薦,也為了回饋本版,因此寫了一些心得來分享。
本來只想些一點,沒想到越寫越多,也懶得縮了,就這樣吧。
也希望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實務經驗讓我學習一下,感謝了。
--正文開始--
網誌連結:
https://ethanbloggg.blogspot.com/2021/06/leading-with-questions.html
這本書是某個網友推薦,因為很少有書專門在介紹發問與管理的關係,所以我覺得很有趣
也很好奇,因此馬上買來閱讀。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到這是十幾年前的書籍了,所以我發現裡面提到的有些
觀念似乎並不是特別新穎。尤其在我所屬的公司裡面,本身就是一個個鼓勵發問的企業文
化,因此我一開始並沒有對本書內容感到特別驚豔。但是等到整本書念完之後,我發現有
些地方仍然很值得我們學習,我也跟其中許多內容有所共鳴。所以我打算利用這篇文章來
整理一下思緒並且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因為我打算採用回想式的寫作法,也就是想到甚
麼寫甚麼,文章結構不佳的話就請大家見諒。
提問管理已經是主流
我工作了十四年。有可能是從事科技相關產業的關係,從我一開始工作的時候,提問文化
並不是甚麼特殊的管理方法。因此我從一踏入職場開始就很清楚提問的重要性,只是當時
並不知道這跟管理領導之間的關係。與提問管理相對的方法就是告知管理,也就是比較傳
統的命令式管理。當過兵的男生都知道,不管長官說甚麼,你只說:「是!長官」,然後
就去做就對了。即使你對於長官的命令有疑惑也不需質疑,去做就對了。這種方法的特色
就是直接快速,然後所有決策錯誤的責任由發令者承擔。缺點也很多,例如長官如果本身
經驗不足或能力不佳,那麼決策失誤的機率也很大。但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這種管理方式
缺乏溝通,因此很難讓團隊所有人明白決策背後的意義進而影響執行效果。當一個人不明
白或無法認同被賦予的命令時,很難全心全力的投入執行,效果自然也不佳。
提問的目的在於共享資源與分擔責任
提問管理已經成為主流,因為相較於告知式管理來說,提問管理更符合一般企業所追求的
團隊合作(Teamwork)概念。就我的經驗來說,提問的好處很多,除了可以讓團隊了解目前
的現狀,更可以互補彼此的知識落差。藉由團隊彼此提問與回答問題的過程,團隊成員可
以看見自己沒有看見的盲點,也能補足自己知識缺漏的部分,最終會讓團隊成員都對任務
擁有一樣的知識基礎,如此一來對於接下來的任務執行將會很有幫助。舉例來說,如果公
司面臨某個產品業績下滑的狀況進行討論,如果使用提問的方式來整合業務團隊的看法與
經驗,那麼對於領導者擬訂計畫會很有幫助,因為領導者是基於團隊的共識下去擬定計畫
,所以即使領導者自己並不是在第一線面對客戶或市場,但因為透過提問的過程也吸收了
必要的資訊,所以擬定出來的計畫也會比較切中業務團隊的需求與痛點。很多人都會抱怨
為什麼公司高層有時候總是待在象牙塔裡制定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計畫,其實就是缺乏提問
的勇氣所造成的。此外,領導者與團隊進行互相提問的過程,其實也是鼓勵團隊成員共同
分擔責任。藉由一來一往的問答,可以讓每個成員都很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影響團隊走
向的,也因此也必須共同承擔團隊的成敗。這一點其實是告知法很欠缺的東西。沒有責任
感的團隊是沒辦法做出甚麼好的結果。
提問為什麼困難
提問最困難的地方並不是如何問出一個好問題,而是要承認自己不懂。我看過很多人剛到
一個新職位或的時候,嘴巴上都很謙虛地說自己是來向大家學習的。但在心態上卻很封閉
。尤其是那些已經有一段工作經歷的人,往往會拿自己之前的經驗與觀點來看待新職位的
工作與新公司文化。這種人從一開始就無法放下自己的觀點,因此更無法敞開心胸提問。
因為提問會讓他擔心被視為無知。就我的經驗來看,只要能夠突破一開始的心理枷鎖,那
麼提問將會變得非常簡單。對於領導者來說,我認為要鼓勵團隊成員提問最簡單的方法就
是以身作則,先承認自己並非甚麼都懂,然後積極提問,仔細聆聽下屬的回饋並且做出回
應。就我的經驗來說,這樣的方法可以很快速地拉近與下屬的距離,因為他們會覺得原來
自己也可以做出許多的貢獻,自己的意見也是對於團隊方向會有影響力。這無形之中可以
讓團隊成員更有向心力、更願意貢獻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另一方面,由於主管帶頭承認自
己的不足並且積極提問與學習,這也讓大家明白這個團隊的每個人都要對團隊的興衰負起
責任。
提問是一種技術也是藝術
提問必然是一種技術,如何問出好問題是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來達成。當然也有一些技巧
可以學習來讓自己的提問更加有效。然而,提問也是一種藝術。因為提問與回答基本上就
是人與人之間的訊息來往過程。既然牽涉到人,事情就會變得很複雜。舉個例子來說,一
個普通的問句,例如「你們對於這次我們舉辦的促銷活動的結果滿意嗎?」。這樣的一個
句子在不同時空背景問出來一定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不同的人講出來或聽的人不一樣也
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假設這個促銷活動是成功的,那麼這個問題就有一種激勵式的效果。
因為大家一定會迫不及待的想要回答自己對於這個活動的看法與喜悅。但如果活動本身是
失敗的,這個問題可能會被視為一種檢討或究責的手段。發問的人如何表達問題也會對於
問題的品質有很大的影響。例如活動失敗的情況下,如果領導者用嚴肅的表情與口氣提出
這個問句,那麼肯定沒幾個人敢回答。可是如果領導者用過於輕鬆的語氣去提問,則可能
會讓下屬過於輕忽這次的失敗或覺得這個領導者過於輕浮。因此提出一個問題不只是需要
技巧,更需要配合情境、場合與聽者的特質來做出不同的表達。這就牽涉到了如何包裝問
題的技巧。
提問的技巧
這本書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內容都在討論提問的技巧與不同目的下的提問方法討論。我看完
全書後搭配自己的一些經驗,我歸納成為下列幾個重要的技巧來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下。
一、開放式問題徵詢想法、封閉式問題引導推理過程。
當我們想要獲得一個廣泛無限制的想法的時候,開放式的問題是非常有效的。善用"
如何"、"為什麼"開頭的問題可以讓參與討論的人更有彈性的發表意見。而封閉式的問題
則比較適合做為引導與整理思緒的時候來使用。舉個例子來說,當我進行一對一指導的時
候,其實蠻常使用封閉式的問題來引導對方。尤其是當你想要把一個觀念傳授給對方的時
候,連續的封閉式問題引導對方自己找出答案是比直接告訴對方來得有效的。舉個例子來
說,我在指導新進業務的時候,常常需要引導業務專注在客戶關係上。但過去的經驗告訴
我,如果直接告訴他建立客戶關係很重要,其實效果不大,因為業務很難體會那種效應。
後來我都傾向用封閉式問題來引導。我大概都會用類似下列的問題:
如果你是客戶,你會喜歡跟陌生的業務買東西還是跟你認識的業務買東西?
如果你想買iphone,你會選擇去你好朋友開的店買還是去隨便一家陌生的通信行買?
如果你很信任的好朋友告訴你這個產品不好用,跟另外一個認識不深的普通朋友告訴你這
個產品很好用,你會相信誰?
你覺得說服一個陌生人聽你的話比較困難還是說服朋友聽你的話比較困難?
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可以讓業務更理解建立客戶關係的重要性,藉由思考問題的答案自己推
理出符合邏輯的結果,更印象深刻。我會藉著這樣的問答讓業務知道,與其一開始用力推
銷,不如先好好了解你的客戶,跟你的客戶做朋友。如此你說的話在他的心裡才更有參考
價值。
二、利用多個開放式問題來找出重點
我們公司很推崇TOYOTA的管理系統,其中有個我覺得非常有用技巧稱之為5-Why。也就是
藉由持續問為什麼來縮小問題的範圍,直到找出問題的真正根源(root cause)。類似這樣
的提問方法,其實也可以用來整理混亂的資訊,例如團隊需要在眾多的解決方案找出最適
合的時候。
三、利用提問來完善一個想法
這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種提問技巧,不管是獨自思考還是與他人討論的時候,我總是會
用提問來最佳化一個想法或策略。例如今年因為COVID疫情的關係,我們決定舉辦一些線
上講座來推廣公司產品,當我們在討論要怎麼做的時候,我們持續拋出大量的問題來完善
這個想法,一些範例如下:
我們需要哪些資源?
我們需要其他部門的幫忙嗎?
這有沒有甚麼法律上的問題需要考慮?
如何評估這個計畫是否成功?
執行這個計畫最大的困難是甚麼?
失敗的機率有多大?
我們認為這個想法會成功的根據是甚麼?有沒有實質的案例可以參考。
藉由這樣的問題轟炸其實可以讓大家不知不覺就開始貢獻自己的想法,最終讓整個計畫越
來越完整。
四、保持好奇心
我認為保持好奇心是增加提問能力的一大重點。讓自己習慣去接收他人的想法,讓不同的
想法持續挑戰自己原本的想法,如此碰撞出更多的疑問,這些疑問會讓自己更謙虛並且更
富有好奇心。我跟人家聊天的時候最常使用的問句就是「你怎麼會產生這種有趣的想法」
、「是甚麼樣的因素讓你導出這樣的結論」。即使我認為對方的觀念不正確,我還是願意
聽聽他怎麼導出這樣的想法。有時候會讓我發現對方並非全無道理,也會發現其實自己的
想法是有瑕疵的。
五、廣泛閱讀
我認為這對於問出一個好問題很有幫助。我是多元思維模型的信徒,我一直認為廣泛涉略
不同領域的基礎知識可以讓自己更客觀理性,也有助於讓自己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
事情。這對於提問的品質很有幫助。偏頗的觀點常常會先入為主,一開始就限制了問題的
種類。
善於提問對於個人成長發展極有幫助
作者在本書一再強調提問對於管理者本身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我非常認同這一點,因為
提問其實就是一種蒐集知識的手段。就我的經驗來說,新鮮人進入職場之後如果只是被動
依賴公司給予訓練,效果非常有限。即使公司的訓練計畫非常扎實完整也一樣,因為新鮮
人沒有實務經驗,對於訓練課程的吸收其實是很困難的。真正要把職場的專業技能與知識
融會貫通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實際操作練習與經驗才可能達成。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或挑
戰則必須要仰賴他人的引導。因此具備有提問能力的人其實會在引導這部分比其他人更快
速的吸收與成長。除了對他人提問之外,我認為自我提問也是很重要的能力。質疑自我其
實是一種隨時保持警戒的行為,為了不讓自己失去彈性與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確保自
己維持在正確的道路上。我習慣藉由對自己提問來整理自己的思緒,排除一些不必要的雜
訊。這也有助於我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這對於忙碌的人特別有用。我剛開始帶領業
務團隊的時候曾經有一陣子忙到快窒息,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後來諮詢了一些前輩,我開
始時常問自己一些問題,例如:「如果明天只能做三件事,會是哪三件」、「這件事情值
得花時間投入嗎?」、「這件事情是否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有所變化」、「我的大目標是甚
麼?現在做哪一件事情對於目標最有幫助」、「有沒有更有效率地處理方法」等等。一直
到現在我都常常問自己這些問題,這仍然很有幫助。
用問題來領導團隊
這本書的重點就在於如何使用好的提問來領導。如同我之前說的,在我們公司的訓練裡面
,使用提問來領導是很普通的事情。我們的文化也是鼓勵提問並且使用提問來領導團隊。
閱讀本書之後我發現書中對於這方面的技巧整理的非常詳細,很符合實際的狀況。以我自
己的經驗來看,我覺得提問對於領導者是一種解放。如前面提到的,提問等於承認自己並
非面面俱到,領導者跟被領導者一樣,都是需要學習自己不足的地方。團隊的意義在於成
員之間的差異可以互補來成就一個人無法達成的任務。所以領導者可以藉由提問來向團隊
其他成員請益,利用集體智慧來進行決策,這是一般告知式管理者所無法辦到的。現在的
趨勢是組織扁平化與差異化。傳統的金字塔是組織結構容易產生一種現象,就是過於強調
階級職位與工作內容的相襯。例如經理就是負責管理,下屬就是負責執行,清楚明瞭。但
這有時會導致團隊無法以最有效的方式運作。現代的作法對於階級與職務的界線較沒那麼
明顯,反過來會強調的是以任務為導向的資源分配方式。說白話一點就是為了完成一個任
務,我可以做你的工作,你也有可能做我的工作。只要能夠有效完成任務,每個人的工作
內容都有可能會改變。在這種組織架構與工作型態下,提問就變得非常重要。提問可以幫
助團隊成員彼此互相學習成長,也可以確保所有人快速達到共識並且發揮集體智慧去解決
問題。但我必須說這並不容易。每個人個性不同、想法也不同,要能夠鼓勵每個人勇於提
問非常困難。本書有一個章節都在討論如何建立提問文化,書中列舉的方法我認為都很有
道理,在實務中也都很常見。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確保團隊成員不要有壓力。其次就
是要以身作則。鼓勵團隊成員發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要他們提問。尤其是當
成員感受到問題有威脅性或來自領導者的壓力時,幾乎不可能主動提問。所以我認為營造
一個沒有壓力的談話環境可能是最重要的。以身作則就是如同前面提到的,如果領導者自
己先能彎下腰承認自己也是不懂,需要藉由提問來學習的時候,團隊成員自然也能認同這
樣的做法。雖然可能會花很多時間,但只要能夠建立一個適合提問的環境,這對於團隊長
遠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以上大概就是我看完這本書的一些心得與經驗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也希望大家可以
分享一下自己實際上用提問管理團隊的經驗與心得,讓我學習一下,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143.2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624114626.A.48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