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規劃,營造高品質的獨處時光
「建設性獨處」這種自願性的獨處方式,要做好規劃,營造高品質的獨處時光。
或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個人的時候特別容易放飛自我,總是怎麼舒服怎麼來,用食物和娛樂來填補空虛寂寞。但等時間虛度之後,又會自責不已,覺得自己過得很荒廢,然後陷入更深的孤寂之中。這就是低品質的獨處,也就是你儘管一個人待著,卻因為害怕寂寞,並沒有跟自己在一起,而是用其他偷懶的方式填補時間,自始至終你都沒和自己對話,也沒有認真傾聽過自己。
那什麼才是高品質的獨處呢?
簡單來說,就是要能夠和自己進行真誠的交流,不要害怕面對自己最真實的樣貌。你可以想像要跟一位很要好但好久沒見面的朋友相聚,你一定會特別選一個你很喜歡的地點,和他共度一段不受干擾的時光。你也一定會想知道他過得好不好,想聊一聊彼此的共同回憶,以及對於未來的規劃等等。只是,這個朋友不是別人,是你自己,那個你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經逐漸遺忘的自己。
而為了營造這種高品質的獨處時光,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製造好的獨處體驗
試著給自己製造一些「好的獨處體驗」,然後透過不斷的練習,逐漸獲得獨處的能力。比如冥想、一個人散步,或是獨自在咖啡廳裡靜靜品嘗一杯咖啡的味道,什麼事也不做。當你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你只和自己的思緒待在一起,這些冒出來又沉下去、斷斷續續的思緒和念頭,帶領你在時空中穿梭,想起過去的人和事,幻想未來的種種可能,這時的你是自由的。或許從功利的角度,你這樣做什麼收穫也沒有,但卻獲得心靈上的寧靜與平和,這是最美的時刻。
#設置任務計畫
此外,還可以設置一些計畫,讓自己有準備的進入孤獨狀態。比如完成某個寫作任務,或是跑步、早起看一次日出,或者為自己做一頓豐盛的晚餐。這些清晰的任務可以幫助你保持自律,對抗孤獨中的失控感,不至於因為無所事事陷入空虛之中。
.
本文摘自《#不焦慮的心理課》
心理學博士教你活用科學方法,消解生活中的不安與混亂,不再窮忙!
作者:黃揚名, 張琳琳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疫情期間,建設性獨處特別重要,所以找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當然,目前戶外活動要有所節制,但可以進行的建設性獨處活動還有很多。我花最多時間閱讀,其次是在家裡走路,想到的時候會開始靜心……,也許大家也可以分享自己建設性獨處的方法。
「能夠和自己進行真誠的交流,不要害怕面對自己最真實的樣貌。」
我特別喜歡這種說法。對很多人來說,面對真實的自己會有困難,但是習慣可以成自然。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常常發現新的自己,真的很感覺驚喜。
祝願您,能有高品質的獨處,這是情感獨立的重要開始!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00的網紅女子健心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在的我們身處於資訊前所未有方便發達的時代中,但也導致我們每個人都壓力山大、焦慮不停,身心都慢性發炎的狀態下就會發生很多身心健康失調的問題!於是今天我們邀請到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也是《不焦慮的心理課》的作者,黃揚名老師,和大家聊聊:如何跟各種焦慮和平共處?當各種負面情緒和自我否定現象來襲時,要怎麼化解...
不焦慮的心理課 在 Facebook 八卦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先回答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朋友值得用心結交。
湯姆.雷斯(Tom Rath)是美國一位暢銷書作者,他在《人生一定要有的八個朋友》(Vital Friends: The People You Can’t Afford to Live Without)這本書中,提到我們在生活中有八種不可或缺的朋友角色,包括:1推手(Builder)、2支柱(Champion)、3同好(Collaborator)、4夥伴(Companion)、5中介(Connector)、6開心果(Energizer)、7開路者(Mind Opener)、8導師(Navigator)。
我將這八種角色做了總結和歸類,大概分出四個類型:
⑴「陪伴型」的朋友
這種類型朋友對你的喜歡是無條件的,而且真心希望你好,你可以用「支柱」、「閨密」或「兄弟」來形容他們。他們總是會表揚你,相信你說的話,還為你撐腰。比如你在罵老闆時,他們也會陪著你一起罵;你辭職的時候,他們會為你鼓掌。而當你的生活中碰到大事,你會第一個想到要告訴他。
⑵「合作型」的朋友
這種類型朋友和你有很多相似的經歷和興趣,也會有類似的人生目標或者職業目標。比如你們曾經是同事,負責的業務很像,你們對於這個產業的見解很相似,而且職業規劃也都差不多,當你們在交流時就會有很多共鳴的地方,也能互相幫助完成一個任務。
⑶「導師型」的朋友
這種類型朋友一般都能幫你開拓思維,或者帶你走出困境。有時你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一些想不通的問題,去找他們聊一聊,他們都能和你一起分析現狀,為你提供一些指導建議。
⑷「連接型」的朋友
這種類型朋友是你拓展人脈的橋樑,你和他們認識之後,他們會把你介紹給其他人。而且這類朋友一般都會非常熱情,比較積極幽默,人脈也比較廣,會邀約吃飯或者聚會讓大家互相認識。像我在讀書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朋友會發起一些活動,讓你有機會認識同鄉或者同科系的學長姐。
分析完陪伴型、合作型、導師型、連接型這四類朋友,想想看,你身邊有哪些朋友符合這些類型?那些一直陪伴在你身邊,和你興趣一致,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能幫你向外拓展人脈圈子的朋友,多嗎?
其實有些朋友可能是複合型的,同時扮演兩種或更多的角色。比如有的朋友和你興趣一致,還總能給你啟發和指導。如果你身邊有像這樣的朋友,請一定要好好珍惜,因為這種一輩子的知心好友真的不太多,大多數你朋友圈裡的好友,可能只是一面之緣,或者點讚之交。
.
本文摘自《#不焦慮的心理課》
心理學博士教你活用科學方法,消解生活中的不安與混亂,不再窮忙!
作者:黃揚名, 張琳琳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遇到好朋友,是人生中超級幸運的事。我因為好朋友獲益許多,得到相當多寶貴的意見與想法。
如果人對了,互動起來就會舒服許多,根本不需要花多少時間設立界線。一個成熟的人,本來就會在互動上節制自己、尊重他人,而不是一心佔人便宜。
所以延續昨天的直播,識人之明是重要的,這很需要學習,包括足夠的經驗累積,通常吃幾次虧也是難免。找到適合做朋友的人,那還要懂得積極主動,想建立良好的友誼但又不喜歡主動,機會其實不見得一直等著我們—要能跟一個人建立深刻情誼,時機也是非常關鍵。
真的沒有另一個人當好朋友也無妨,有自己當好朋友也非常棒。以前我會覺得這是單純安慰人的空話,真的成長到某個階段之後,就能明白:在任何關係裡,都不要失去自己,失去自己就是寂寞的開始,不管擁有外人多羨慕的關係!
祝願您,能體會到有好友能相伴分享成長,人生真的有趣很多!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不焦慮的心理課 在 Facebook 八卦
▍想要更好,先練習疼惜自己吧
專門研究「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理論的心理學家克莉絲汀.聶夫(Kristin Neff)發現,對於自己以及對於他人的關懷,比如同情和幫助他人的行為之間,兩者並無關係。也就是說,一個善於對他人展現慈悲的人,並不一定就會對自己也展現慈悲。
與之相對應的是,缺乏自我慈悲的人常常會自我批判(self-criticism),在他們大腦中似乎一直存在一個尖銳的、消極的、指責自己的聲音。就像前面提到那位女同學一樣,習慣用負面方式激勵自己,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總是習慣告訴自己:「連這麼愚蠢的問題我都會犯,我就是個魯蛇(loser),一個失敗者。」他們總是透過讓自己討厭當下的自己,來敦促自己改變,獲得改變的動力。
相反的,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那些能夠做到自我慈悲的人,通常他們在三個方面做得特別好:
⑴發自內心欣賞自己,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外在。
我們身邊或許就有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顏值不高,或者身材不好,但他們依然喜歡自己的樣子。
⑵面對負評能夠保護自己。
即使被說長得不好看或不夠聰明,他們在收到這些負面評價時,不會因此陷入情緒低谷,更不會苛責自己。
⑶能感受到並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們也擁有能夠承認、欣賞、相信自己的能力,對於自己懷有積極的想法和樂觀的態度。
當一個人能夠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納和自愛,他和真實自我的關係將變得更融洽,既不會自欺欺人地放縱自己,放棄為好好生活付出努力,也不會透過自我苛責,去傷害或攻擊自己,消耗內在的情緒資源。像這種人即使感到煩惱焦慮,也不會陷入自我懷疑。
那麼,這種自我關懷的能力能夠訓練出來嗎?可以,下面同樣提供兩個方法,大家有機會不妨多練習,學習如何疼惜自己。
■ 故事思維,從「演員心態」轉化為「觀眾心態」
第一個方法是想像自己是個編劇,為困擾自己的事情重新換個主角。
當你開始自責,批評自己的時候,試著把你正經歷的事情想成一個故事片段,比如你現在是故事的主角,正為屢次減肥失敗而埋怨自己。然後試著為你的故事換一個主角,例如換成有粉紅豬暱稱的女演員鍾欣凌,或是你身邊任何一個胖一點的朋友。接著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他是我,面對這一切,會怎麼做呢?
當你將自己正在經歷的故事變成一個劇本,並把主角進行替換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你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抽身出來,從參與其中的演員變成了鏡頭之外的旁觀者,從被動演繹變成提高維度去看你自己的人生。換句話說,就是從「演員心態」轉化為「觀眾心態」。
所謂「演員心態」,就是你自己參與其中,扮演一個角色,正在為不如意的事情自我批評,而由於身處其中,你無法剝離情緒和事實本身。但換成「觀眾心態」就不一樣了,它讓你處在局外,重新看待困擾你的這件事,這時你能夠以朋友或陌生人的視角,去關懷正在經歷困擾的那個人。
繼續以減肥這個例子來說,如果故事主角換成鍾欣凌,她正因為減肥失敗而難過,甚至懲罰自己。站在「觀眾心態」的視角上,你會不會安慰她:「妳胖得很好看,不用再減了,也不必為此難過,我們喜歡胖乎乎的妳。」
我在前面已經說過,缺乏自我慈悲的人往往是不會愛自己,但對朋友、陌生人能夠產生共情或關懷,而變身成為編劇,把困擾你的事情重新換個主角,利用的正是這一點。想像正在經歷這件事的,是你的朋友或者你敬重的人,你就會像關心朋友那樣來關心自己了。
■ 無條件接納自己
第一個方法是用換位思考和共情的方式,讓你試著體貼自己。如果說這是一種權宜之計,第二個方法則是讓你徹底放下自我評價,無條件的接納自己。
按照心理學家艾里斯的說法,無條件接納自己意味著:不管你是否做出了聰明、正確或有能力的表現,不管其他人是否認可、尊重或喜愛你,你完全的、無條件的接納自己。也就是說,無論你是堅強還是軟弱,是勇敢還是膽怯,是成功還是失敗,你都能接納自己的全部。
但是我們從小都被要求要追求成功,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往往無法接受自己膽小、軟弱、不夠聰明的一面。正因為如此,要做到無條件接納自己,其實很難。所以我將會給你一個藥箱,裡面備有兩味藥,希望能幫助你在評價指責自己的時候,能夠停下來抱一抱自己,接納自己。
#第一味藥 叫做「與自我批判爭辯」
當你的腦海中一閃現這個念頭——比如被偷偷暗戀的對象拒絕了,你覺得一定是因為自己長得不好看——就要立刻打住!在這個念頭從腦際閃過時,你需要為自己做一些自我爭辯:
「不是的,他拒絕我,可能是我們倆的性格不合適。」
「或者是他還沒有發現我身上的優點。」
「也有可能是我們的緣分還沒到。」
這幾句話提到的性格不合適、認識不夠深入、緣分沒到,都是一種自我爭辯。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能夠有效降低內心受傷的可能性,停止負面的自我評價的聲音,從攻擊批判自己中跳出來。
#第二味藥 叫做「恢復自我價值,發現自己身上的亮點」
延續前面所舉的例子,「被暗戀對象拒絕這件事,雖然讓我感覺很難受,但這並不意味我是一個糟糕的人。」不要根據他人的意見和評判,或者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對於「我」這個整體做出定義,去發現自己閃光的一面。
你可以這樣想:雖然他拒絕了我,但我條件並不差呀,儘管長得不是標準意義上的美女,但我性格溫柔,廚藝精湛,也很會體貼人,身邊還有那麼多喜歡我的朋友。而且和不對的人早一點結束,表示離對的人又更近一步,收拾好心情,準備迎接下一份情感的到來吧。
自我價值感在恢復自己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你看到自己身上的亮點,對自己充滿自信,也就更容易擁抱自己,接納自己。
…
心理學 小科普
雖然這裡提到要採用觀眾心態,但有時做個稱職的演員也好。因為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是當事人,正照著腳本演出,但實際上根本心不在焉,被其他事情困住,沒有扮演好演員的角色,使得其他演員也都受到影響,這是個牽一髮動全身的過程。而除了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也可以透過心理劇,假裝當個稱職的演員,對於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也有幫助。即便心理劇是依據別人給的腳本,或是自己杜撰產生的腳本,都有助於檢視自己在不同情境下,會有怎樣的感受,以及你做出的反應會引發什麼效益。所以,你也可以針對自己的生活情境,撰寫不同的腳本,並且當個稱職演員來預演不同的版本,或許也會對你有所啟發。
.
本文摘自《#不焦慮的心理課》
心理學博士教你活用科學方法,消解生活中的不安與混亂,不再窮忙!
作者:黃揚名, 張琳琳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獨處的時候,如果能處在自我慈悲的狀態,那對自己是莫大的滋養。
用我的說法是,這才真正回到了家,一個可以遮蔽風雨感到安全的家。這世上能無條件愛著我們的人,也只有自己了,能走到這個階段,就會看到不斷尋求被他人所愛,是我們通往幸福的最終幻象。
祝願您,能看見自己的亮點,懂得欣賞自己的耀眼!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不焦慮的心理課 在 女子健心室 Youtube 的評價
現在的我們身處於資訊前所未有方便發達的時代中,但也導致我們每個人都壓力山大、焦慮不停,身心都慢性發炎的狀態下就會發生很多身心健康失調的問題!於是今天我們邀請到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也是《不焦慮的心理課》的作者,黃揚名老師,和大家聊聊:如何跟各種焦慮和平共處?當各種負面情緒和自我否定現象來襲時,要怎麼化解?讓我們消除生活中的不安和混亂,找回身心的能量!
------------------
🌟加入【女子健心療書會】 一年帶你讀完100本精選好書❤️ 馬上點擊報名連結加入,一起成長:https://pay.weread.com.tw/redirect/bypass/peipei/?channel=podcast
------------------
節目中將與你聊聊的內容有⬇️
00:00:00 節目精彩擷取
00:01:32 節目開場
00:02:50 如何用正確心態面對各種焦慮與負面情緒?
00:05:00 如何不被情緒駕馭,成為情緒穩定的人?
00:09:14 情緒顆粒度
00:15:26 如何轉化覺得自己不行、不夠好的自我懷疑與否定情緒?
00:22:27 社會集體『體態焦慮』,如何化解?
00:26:28 繁忙的生活如何管理好自身能量,避免焦慮?
00:30:54 2個幫助緩解焦慮的思維工具
00:37:02 節目總結
-------------------------
⭐️ 看本集音頻文章:https://girlpoweroom.com/anxiety/
-------------------------
本集節目由統一陽光贊助播出,統一陽光無加糖豆奶,是首瓶通過A.A.100%驗證無添加,無加糖、無添加的優質豆奶,原料只有非基因改造黃豆跟水,即使無添加也香濃爽口,momo、康是美、博客來網購熱賣中,點連結一起嚐鮮➡️https://pse.is/3mr38t
-------------------------
✨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讓我能持續創作出更多優質內容給你聽吧❤️
👉🏻贊助連結:https://pay.firstory.me/user/ck7a2gx3ms2vl0873fv7w0gsn
💌訂閱免費健心電子報
⬇️來這邊找來賓黃揚名博士:
■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phd
■ 購書:不焦慮的心理課: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283?sloc=main
⬇️來這邊找主持人Peipei:
歡迎寄信到: 💌
girlpoweroom@gmail.com
或是在IG上給我私訊:
🔍Peipei的IG帳號【peipeifitlife】
🔍女子健心室的IG帳號【girl_power_room】
------------------------------------------------------------
👇🏻在其他平台上收聽女子健心室Podcast:
-Firststory:https://reurl.cc/yZpgv2
-Spotify: https://reurl.cc/Mvz9xL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WdOyZy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nzYyjd
-Pressplay、Anchor、Castro、Pocket Cast、Breaker
------------------------------------------------------------
👇🏻其他資源:
臉書私密社團:https://reurl.cc/9EnxNY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GVNQy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健心電子報:https://artisanal-pioneer-9065.ck.page/10f6acb1ea
Peipei的新書:https://reurl.cc/Mvz9pk
------------------------------------------------------------
👇🏻聯絡資訊:
歡迎寄信到: 💌 girlpoweroom@gmail.com
在IG上追蹤我、給我私訊:
🔍Peipei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peipeifitlife/
🔍女子健心室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uoaKIHd3FQ/hqdefault.jpg)
不焦慮的心理課 在 中正大學板 - Dcard 的八卦
在這裡,卡友們可以盡情討論校園裡的大小事,舉凡課程資訊、教授教學評價, ... 大家有沒有推薦的管道或者大家怎麼調適的:'),以為脫離大一會好一點其實還是很焦慮…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