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明珠定林少華?談村上春樹譯本問題】
#LostinTranslation
#村上春樹
#譯書
好多人睇書,都未必會細心留意譯者係邊個,畢竟翻譯成中文嘅書已經唔多(相對而言啦),更何況要選擇由邊個 #譯書 ?好多時候只有世界經典名著先會 #有得揀至係老闆 ,可以搵到唔同嘅中文譯本。
不過,村上春樹就係華文世界嘅例外啦。好多時候,大家都會討論究竟係林少華譯得好d,定係賴明珠翻譯得最傳神?講真,特別係村上春樹筆下果種比較重視文筆多於實際劇情嘅小說,翻譯其實可以構成好大分別,甚至影響閱讀體驗。
林少華對賴明珠?世界大戰抹黑宇宙了,can you feel? Are you readly 進入翻譯的大世界呢?
▍《且聽風吟》v.s.《聽風的歌》:翻譯得似中文就係好嘅翻譯?
試下一句總結林少華同賴明珠翻譯嘅分別:「林少華翻譯得似中文,賴明珠翻譯接近日文原文」(不服來辯)。
其實林少華同賴明珠嘅翻譯風格有咩分別,過去已經有大量爭論,甚至引發中港台兩岸三地嘅唇槍舌劍,日本學者藤井省三嘅作品《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甚至用左其中一章去討論兩岸三地嘅村上春樹翻譯添。呢篇文當然三言兩語難以解釋晒,但都希望大家睇完之後,會有個基本嘅理解。
一般嚟講,中國大陸嘅讀者比較偏好林少華;而香港、台灣人都會鍾情賴明珠。大家就好似水溝油咁,好少會達成共識。
或者,問題出於大家對翻譯理念嘅唔同。中文翻譯嘅最高境界,究竟係要令外語寫成嘅文字完全融入中文,甚至睇唔出係外國人寫成嘅小說;定係應該盡量貼近原文,保留外語嘅痕跡呢?
英國翻譯理論大師Peter Newmark係佢嘅重要翻譯著作《翻譯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入面提到:「我多少算係一個「直譯派」,因爲我重視真實同精準」(I am somewhat of a ‘literalist’, because I am for truth and accuracy)。姐係話,一般嚟講直譯都係最好嘅做法,因為最準最真——除非你覺得唔係啦?
我唔直接答你,我用例子答你。大家討論村上春樹翻譯,總係喜歡用《挪威的森林》開頭嘅其中一段入手,大家不如直接睇下。賴明珠翻譯成咁:
「記憶這東西,真是不可思議。當實際置身其中時,我幾乎沒有去注意過那些風景。既不覺得印象特別深刻,也沒想到在十八年後竟然還會記得那風景的細部。老實說,對那時候的我來說,風景怎麼樣好像都無所謂似的。我只想著我自己的事。想著那時候身邊並肩走著一個美女的事,想著我和她的事,並且又再想回我自己的事。那是不管看見什麼,感覺什麼,想到什麼,最後都會像回力棒一樣回到自己手上的年代。何況我正在戀愛,那場戀愛把我帶進一個非常麻煩複雜的處境。讓我沒有任何多餘的心情去轉向周遭的風景。」
而林少華就咁樣翻譯:
「記憶這東西真有些不可思議。實際身臨其境的時候,幾乎未曾意識到那片風景,未曾覺得它有什麼撩人情懷之處,更沒想到十八年後仍歷歷在目。那時心裡想的,只是我自己,只是我身旁相伴而行的一個漂亮姑娘,只是我與她的關係,而後又轉回我自己。在那個年齡,無論目睹什麼感受什麼還是思考什麼,終歸像回飛棒一樣轉回到自己身上。更何況我正懷著戀情,而那戀情又把我帶到一處紛紜而微妙的境地,根本不容我有欣賞周圍風景的閒情逸致。」
咁樣對比之下,兩者分別係咪好明顯呢?
賴明珠成段文字入面,都無用過成語。而林少華為左令文字簡潔而貼近中文,將賴明珠譯筆下的「還會記得那風景的細部」、「任何多餘的心情」,翻譯為「歷歷在目」、「閒情逸致」;林少華會用上「未曾覺得它有什麼撩人情懷之處」、「紛紜而微妙的境地」等等華麗的詞藻,而係賴明珠筆下,就係相對平實既「既不覺得印象特別深刻」以及「非常麻煩複雜的處境」。
▍文革大革命都有影響?個人成長經歷影響文字風格
除左翻譯理念嘅唔同,個人成長經歷以及時代背景,當然都好影響翻譯家嘅文字風格。
村上春樹、林少華,同賴明珠分別係1949年、1952年,同1947 年出世,大家出生年份相近,可以算係同代人,但大家嘅成長背景就差天共地。村上春樹成長環境比英美嘅小說、音樂包圍,因此佢嘅生活方式、筆下文字自然貼近西方,而有唔似日文嘅地方(關於呢點,有機會另外寫多一篇文)。
林少華則係成長於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佢曾經「上山下鄉」,去左鄉下務農,結束之後先返去城市讀書。林少華翻譯嘅其中一個致命問題,就係佢唔熟悉60、70年代嘅音樂,以及英文呢種語言本身。正當70年代,國內人人無飯食嘅時候,村上春村同賴明珠分別係日本同台灣蒲緊Jazz酒吧(誇飾),聽緊西方音樂(賴明珠仲曾經係日本留學添)。文革結束之後,林少華經歷左長達十年嘅文化缺失,要急起直追理解村上春樹小說入面提到嘅元素,其實都頗有難度。
所以,時代同文化背景相近,係賴明珠嘅絕對優勢。賴明珠曾經自豪咁講,因為佢同村上春樹係同代人,所以深深了解佢嘅諗法同文字,連譯嘅時候用咩語氣都一清二楚。
對於林少華嘅翻譯手法,賴明珠都有d睇法。佢係蘋果日報嘅訪問提到:「我個人較偏向尊重原著,但中國人做事有不同標準」、「林先生因為喜歡唐詩,不知不覺會賣弄文字的美,喜歡與否是個人喜好。我自己選擇忠於原著,給讀者去選擇。」
而對於中國大陸讀者比較鍾意林少華嘅翻譯法,賴明珠認為原因都係因為文革:「他們因為10年文革,把詩詞都丟掉了,現在就補償起來,重新喜歡這些文字,台灣、香港人一直在讀古文,因此並不需要這些,直接進入(村上的世界)。」
▍中國大陸翻譯,其實唔只林少華一個
順帶一提,其實中國大陸嘅村上春樹翻譯者,又點只得林少華一個咁少。只不過因為佢好早期引入村上春樹,亦翻譯得最多作品,所以先會被當成村上春樹嘅中國大陸「御用翻譯者」。
每逢村上春樹有新書,大陸都會有唔同出版社爭翻譯權。本來,村上嘅書一直都由林少華翻譯,但自2009年起,就比另一間出版社搶左翻譯權,比如話《1Q84》嘅中國大陸版,同2013年嘅《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就係由日本文學翻譯家施小煒翻譯。
當時施小煒嘅翻譯,就以「忠於原著」作為賣點,根本就係直接對林少華開火。風水輪流轉,村上春樹新作《刺殺騎士團長》又變返做林少華翻譯,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愁。當然,台港讀者就唔駛煩,因為幾乎永遠都會係時報出版同賴明珠翻譯。
▍識睇一定係睇英文?
不時活躍網絡世界嘅哲學教授王偉雄,就曾經講過:「村上春樹的小說,我從來只讀英譯,因為試過拿起中譯(賴明珠翻譯)讀了幾頁,覺得行文很彆扭,而英譯則十分自然,不像是翻譯。」
千祈唔好以為用英文睇村上春樹係造作,其實咁樣真係幾有道理,因為村上春樹嘅日文,本來就有一種翻譯感,所以用英文翻譯反而更加直接(有興趣嘅話可以寫多篇文講解點解村上春樹嘅文字咁特別)。
我又唔直接答你,用例子答你。英文版嘅村上春樹翻譯唔只一種架,讀者都幾幸福,而呢度就用上Jay Rubin翻譯嘅版本,:
“Memory is a funny thing. When I was in the scene, I hardly paid it any mind. I never stopped to think of it as something that would make a lasting impression, certainly never imagined that eighteen years later I would recall it in such detail. I didn't give a damn about the scenery that day. I was thinking about myself. I was thinking about the beautiful girl walking next to me. I was thinking about the two of us together, and then about myself again. It was the age, that time of life when every sight, every feeling, every thought came back, like a boomerang, to me. And worse, I was in love. Love with complications. The scenery was the last thing on my mind.”
▍同場加映,原文其實係咁
講左咁多,不如直接比大家睇下原文。雖然你未必識日文,但都可以直接比較下(睇日文漢字),或者請教識日文嘅朋友,睇下點翻譯先算好d囉?
「記憶というのはなんだか不思議なものだ。その中に実際に身を置いていたとき、僕はそんな風景に殆ど注意なんて払わなかった。とくに印象的な風景だとも思わなかったし、十八年後もその風景を細部まで覚えているかもしれないとは考えつきもしなかった。正直なところ、そのときの僕には風景なんてどうでもいいようなものだったのだ。僕は僕自身のことを考え、そのときとなりを並んで歩いていた一人の美しい女のことを考え、僕と彼女とのことを考え、そしてまた僕自身のことを考えた。それは何を見ても何を感じても何を考えても、結局すべてはブーメランのように自分自身の手もとに戻ってくるという年代だったのだ。おまけに僕は恋をしていて、その恋はひどくややこしい場所に僕を運んでいた。まわりの風景に気持ちを向ける余裕なんてどこにもなかったのだ。」
有d人會形容林少華嘅翻譯比較「濃妝豔抹」,咁相對之下賴明珠嘅翻譯就比較「淡妝」,更貼近日文原文嘅淡雅樸實。日本學者藤井省三教授係《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入面就狠批林少華,認為佢嘅翻譯只得零分,因為入面加入左好多詩詞味道,令文章過於華麗而偏離原文意思。林少華嘅回應,就係認為翻譯應該翻出意境,而唔係單純翻譯文字就算係忠於原著。
其實就正如影相、菲林,甚至耳機、耳響一樣,有d器材成色會淡d、濃d,有d就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你揀邊種,無絕對嘅,都係個人喜好姐。有d人會覺得《且聽風吟》有意境過《聽風的歌》,有d人又會覺得前者太造作——大家又點睇呢?你地鍾意邊一位嘅翻譯多d?
============================
"Oh Readly?" - Flip a page everyday.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多多指教
============================
有文學野想分享?
歡迎各位Reader Inbox我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IRROR追星族|80後港媽帶仔女追MIRROR 父母早亡曾變蒲妹染毒 現追星當身教:填補咗以前嘅空白 香港樂壇已死、香港電視已死,這些咸豐年代的口號,恐怕難再得到認同。皆因這一年,香港人史無前例熱烈地追香港星、聽香港歌、睇香港節目,流行文化再次焫着大眾成為熱話,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單憑...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的推薦目錄: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八卦
【為咗生活,海明威嚟到香港都要寫武俠小說,林黛玉都要做包租婆:讀劉以鬯《酒徒》】
#香港文學
#劉以鬯
之前介紹過劉以鬯嘅《香港居》,講到60年代住係香港有幾咁困難,但其實《香港居》主角嘅生活,都算係唔太差(仲可能好過你同我添);但係《酒徒》講嘅,就真係一個嚴肅文人係香港生活嘅痛苦、悲傷,以及內心交戰,而佢甚至去到最後,都得唔到一個好嘅結局。
▍酒徒講咩?
酒徒嘅主線,就係講主角作為一個文人係香港生活嘅困難。困難唔係在於寫文搵唔到食,而係在於寫文好易搵到食——如果你肯寫色情小說、武俠小說嘅話,隨時有大把稿費入手,可以買車買樓。但你要屈服嗎?你要為咗錢而出賣文學信仰嗎?
成本書,就係講主角面對錢同理想兩樣野嘅內心交戰。佢為咗過活,寫咗好多無營養嘅文字,期間就靠住酒精不斷麻醉自己;當佢嘗試認真行文學路,又發現呢樣野係香港真係行唔通,因為認真嚴肅嘅文學係香港無市場,於是又要飲酒嚟麻醉自己——結果,佢就無法逃離做一個「酒徒」嘅命運。
講到尾,香港都係一個現實嘅社會,要追尋理想,真係好難——《酒徒》,就係一本咁樣嘅悲觀主義作品。
▍劉以鬯:華文意識流第一人
《酒徒》被視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因為佢嘅筆法以當時嘅文壇嚟講真係好超前。意識流係現代文學嘅一個重要風格,重視角色心入面嘅諗法,經常有內心獨白,甚至係不著邊際嘅隨意聯想。普魯斯特、喬也斯等等,都係意識流文學嘅重要作家,熟悉歐美文學嘅劉以鬯,於是就將意識流呢樣野帶入華文世界。
劉以鬯不斷嘗試以文字寫出主角飲醉酒嘅狀態,描寫佢微醺時候嘅思路,因此文字隨時斷句,用詞不按章法,極端跳脫——例如話:「謊言是白色的,因為它是謊言」、「生鏽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煙圈裡捉迷藏。推開窗,雨滴在窗外的樹枝上眨眼睛。雨,似舞蹈者的腳步,從葉瓣上滑落。扭開收音機,忽然傳來上帝的聲音⋯⋯」
你以為好易嗎?要在清醒時候寫出唔清醒嘅文字,先係最難,或者,劉以鬯寫《酒徒》就係一邊寫一邊飲到好醉?
▍《酒徒》電影版乜唔係《2046》咩?
好多人以為,王家衛嘅《2046》就係《酒徒》嘅電影版——呢個講法其實可圈可點。劉以鬯《酒徒》嘅版權一直落係香港資深電影人黃國兆手上,因為佢都好想將本小說拍成電影,但就一直未成事。而係《2046》開拍之前,王家衛嗰邊搵咗黃國兆傾版權問題,但就不歡而散,傾唔掂數。
無再提過就以為無咗件事?之後《2046》拍成之後,就比人發現處處有《酒徒》嘅影子;而《2046》嘅橫空出世,令黃國兆更加難搵到投資者同導演製作《酒徒》電影版,因為大家都以為:「《酒徒》?咪比王家衛拍咗囉~」好 #可憐 嘅黃國兆於是係2010年自資拍咗《酒徒》出嚟。雖然電影比影評人讚為忠於原著、改編出色,但當然及唔上《2046》嘅名聲。鍾意劉以鬯、《酒徒》,或者《2046》嘅人, #不如試下 搵黃國兆版本嘅《酒徒》嚟做個對比?
▍精選段落
「為了生活,海明威來到香港也要寫武俠小說,林黛玉也要當包租婆。」
「如果可能的話,我將寫個中篇小說,題目叫做《海明威在香港》,說海明威是一個貧病交迫的窮書生,每天以麵包浸糖水充飢,千錘百煉,完成了一本《再會吧,武器!》到處求售,可是沒有一個出版商肯出版。出版商要海明威改寫武俠小說,說是為了適應讀者的要求,倘能迎合一般讀者的口味,不但不必以麵包浸糖水充飢;而且可以馬上買樓坐汽車。海明威拒絕這樣做,出版商說他是傻瓜。回到家裡,他還是繼續不斷的工作。完成《鐘為誰敲》時,連買麵包的錢也沒有了。包租婆將他趕了出來,將他睡過的床位改租給一個筲箕灣街邊出售“腎虧藥丸”的小販。海明威仍不覺醒,捧了《鐘為誰敲》到處求售,結果依舊大失所望。只好將僅剩的一件絨大衣當掉,換了幾頓飯和一堆稿紙,坐在樓梯底繼續寫作。天氣轉冷了,但是他的寫作欲依舊像火 般的在內心中熊熊燃燒。有一天早晨,住在二樓的舞女坐著汽車回來,發現樓梯底躺著一具屍首,大聲驚叫,路人紛紛圍攏來觀看,誰也不認識他是誰。警察走來時,死者手裡還緊緊握著一本小說的原稿,題目是:《老人與海》!」
如果有興趣,不妨買/借返本《酒徒》嚟睇下啦~~
============================
#香港文學 系列
#1 【細嚐一口老香港韻味:也斯《喝一口茶》】
https://www.facebook.com/ohreadly.hk/photos/a.827045410812540.1073741828.823631624487252/833844423465972/
#2 【過咗50年香港人仍然冇屋住:劉以鬯《香港居》】
https://www.facebook.com/ohreadly.hk/photos/fpp.823631624487252/834795146704233/
============================
"Oh Readly?" - Flip a page everyday.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多多指教
============================
有文學野想分享?
歡迎各位Reader Inbox我地🐱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八卦
【想溝女定為國為民?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詞三首
#晚安宋詞
#DSE雞精
#DSE範文
繼上篇講完蘇洵嘅《六國論》之後,今日繼續同大家討論下《詞三首》其中之一,辛棄疾嘅《青玉案•元夕》啦。
▍首詞主旨想講乜?
「你有一種好特別嘅氣質,係出邊d女仔冇。冇錯就係仙氣。」仙氣!係仙氣啊!
好明顯,成首詞重點係「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相信無睇過成段詞嘅人,都有機會聽過呢一句,因為真係好出名。例如話,大陸嘅搜尋引擎百度之所以叫百度,就係沿於呢一句。
辛棄疾首先描寫左一個元宵節夜晚嘅盛況,講到城市燈火通明,煙花飛舞如繁星、如雨下,音樂無處不在嘅奢華盛況,然後係後半段描寫一位孤高、脫俗,係熱鬧中甘於寂寞嘅女子。
前段嘅元宵佳節盛況,其實係用嚟反襯後段嗰位不食人間煙火嘅女生,有幾咁「仙氣」,幾咁脫俗,有出邊啲女仔無嘅氣質——但你以為辛棄疾係想溝女嗎?少年你太膚淺了。
表面上,呢首詞主題係溝女,但古時文人又點會下下溝女?實際上,首詩都係講政治……呢一位孤高嘅仙氣女子,其實就係代表左辛棄疾本人(好失望啊可?)。當時辛棄疾政治失意,但佢又唔想同其他人同流合污,於是借詞中女子,表達自己嘅高尚情操。
▍時代背景係乜?
以漢人角度嚟睇,辛棄疾出生嘅時代,中原北方已經落入外族侵略者手中,成為咗金國嘅領土。但係,失去左半邊江山嘅南宋,仍然一直不思進取,無明確對抗金國嘅方針。
詩人林升嘅〈題臨安邸〉寫道「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係講南宋人甘於一夕安穩,失去左原有首都汴州,一日仍然擁有臨時首都杭州就安心,國力日衰但就沉迷於歌舞昇平,繁榮穩定,社會和諧,拒絕一切會激嬲金國嘅行為同人……結果係點,大家都知道了。
▍辛棄疾係邊個?
辛棄疾係南宋「豪放派」詞人,被尊稱為「詞中之龍」,亦同北宋嘅蘇軾合稱為「蘇辛」。雖然佢係漢人,但辛棄疾生於金國,不過佢自小受到反金歸宋嘅教育,一直視宋為「祖國」。日後,辛棄疾真係投奔左去南宋,希望為國效力,但因為「新移民」嘅身分,而一直唔被政府重用。
辛棄疾產量極多,全因官場失意,只好不斷寫詞宣洩情緒。《青玉案•元夕》就係其中代表作,反映辛棄疾對官場嘅失望,同佢孤高嘅理想。
辛棄疾詞作題材大多數圍繞反抗金國、恢復宋國山河、憂國憂民等等,之所以被視為「豪放派」,係因為辛棄疾雖然以詩詞聞名後世,但其實佢都識得打仗,佢年青時行軍打仗嘅戰鬥回憶,造就咗佢日後詞中豪放、戰鬥嘅元素;而滿腔報國熱情,但就被國家投閒置散、壯志未酬,亦令佢嘅詞帶有悲憤感覺。
▍重要句子(具背誦價值):
咁短,成首背曬都輕鬆啦: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小知識:
由黃偉文填詞、容祖兒演唱嘅作品《花千樹》,歌名其實就係嚟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第一句「東風夜放花千樹」。容祖兒《花千樹》嘅「遇過很多很多戀人 一朵花跟森林」,講述嘅就係茫茫人海中尋找真命天子/天女嘅困難,其實就同《青玉案•元夕》嘅表面意思不謀而合,尋找情人,就是「眾裏尋他千百度」。當然,《青玉案•元夕》嘅內在含意就深厚得多啦。
(如果覺得寫得好、對你有幫助既話,就不妨Share比你嘅DSE戰友啦!)
============================
"Oh Readly?" - Flip a page everyday.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多多指教
============================
有文學野想分享?
歡迎各位Reader Inbox我地🐱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MIRROR追星族|80後港媽帶仔女追MIRROR 父母早亡曾變蒲妹染毒 現追星當身教:填補咗以前嘅空白
香港樂壇已死、香港電視已死,這些咸豐年代的口號,恐怕難再得到認同。皆因這一年,香港人史無前例熱烈地追香港星、聽香港歌、睇香港節目,流行文化再次焫着大眾成為熱話,浩浩蕩蕩迎來另一新世紀。單憑一隊港產天團MIRROR,成功令港女們由追韓星變回追港星,一批有心有力的「迷媽」,更成立媽媽專屬的鏡粉後援會,帶埋仔女齊齊追活動,買周邊,排隊十小時只見偶像一面,香港人,很久未笑得如此開懷,壞時代裏追星,彷彿成了集體的情緒出口。
「臨時收到消息,MIRROR今天下午在旺角有扭蛋活動,我們現在趕去,你在哪?」4月某個早上,收到媽媽鏡粉群組管理員、32歲的Catherine來電,立即更衣拎相機出發,跟這位素未謀面的受訪者追星。打開她們今年年頭新開的粉絲Telegram群組,未讀訊息幾千個,原來昨夜已在熱烈討論今天追MIRROR的策略,如何內應外合,先拔頭籌見到12子。
早上11時,烈日下在旺角某商場外已圍了百多人,外表細細粒、打扮年輕的Catherine特別易認,她說9時排隊頭的成員霸了好幾個位,有剛湊完仔女上學的,有趁lunch time瞞着老闆趕來的,也有剛被老公以電單車送過來的幸福師奶。媽媽們一呼百應,比同場少女更狂熱。這邊廂,年輕時追開星的迷媽忙着給意見,研究MIRROR從哪個出口現身,追蹤着12子的IG猜測到場時間;那邊廂忙着交換剛花了兩天搜刮的MIRROR封面雜誌,順道投訴一下,如果阿仔默書再退步就不帶他看演唱會。
現場又熱又吵鬧,我只覺暈眩,但偶像出場時,即使距離千百丈遠,卻莫名地欣喜若狂。記者在一遍尖叫聲中完成了第一次追星體驗。為何只見到幾分鐘甚至只是背影,都已覺值得?「看見喜歡的事物,就能釋放某種壓力,而且能影相畀阿仔阿女睇。」矮小的Catherine應該很難看到甚麼,卻瞇眼滿意地笑了,媽媽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分享着剛拍的直播影片。
孩子想追星 「努力考好呈分試」
「她追起上來很瘋狂,是黐線的!有一次在房中看Chill Club頒獎禮,我在房中做功課,她突然尖叫,MIRROR拿組合獎時又叫,見到Jer和教主又叫。」提起媽媽的瘋狂程度,子女不禁捧腹大笑,直指她迷妹指數有10粒星。
港媽Catherine在追看全民造星時已留意MIRROR,正式「落坑」變成忠粉,卻是受8歲的兒子迦諾和11歲的女兒迦稀所感染,「其實是女兒『荼毒』我,本來我對MIRROR一無所知,但前陣子工傷放假,身邊的朋友和仔女都叫我看《男排女將》,又說《全民造星》好正,於是就開始翻看ViuTV的節目。」無限斜棟有限公司、考有feel、 晚吹、Chill Club……一家人對ViuTV節目如數家珍,連原本沒興趣的爸爸,跟老婆馬拉松式看過《全民造星1》後都喜歡上MIRROR,雖不至於陪跑追星,但至少不會投訴。
Catherine笑言開始時只陪仔女追星,「我女兒很想入MIRROR fans club,她最喜歡Jeremy,一直想知道他的最新消息,我怕她年紀太細亂入group會說錯話,就陪她一起加入後援會。」 對TG、IG一竅不通的Catherine入齊12子的fans club收集偶像情報,MIRROR演唱會飛一票難求,Catherine除了準備好幾部iPad、電腦和電話搶飛,也特別在fans club為女兒抽飛,「抽到飛那天我們都開心到尖叫。不過我跟仔女約法三章,例如要努力考呈分試才能去,最後除非嚴重失手,否則我都會讓他們去看。」
我們小時候總會喜歡一些明星,聽情歌喊濕一個枕頭才叫青春過。Catherine的少女時代卻一片狼藉。母親在她4歲時自殺離世,父親忙工作,自小她得倚賴親戚照顧,寄人籬下,爸爸亦在她15歲時因末期肝癌離開了,她孑然一身,搬離從沒有愛的家,心卻一直空洞,「那時我開始半工讀,識了班朋友,早上返工,夜晚就落disco蒲。」飲酒、吸毒、尋開心,過了一段天花亂墜的日子,「身邊有些朋友因為吸毒後不願返工,甚至因為玩毒品而出事,有一刻覺得不能繼續墮落,惟有自救,就找些事寄託。」那年側田的歌陪她度過了艱難的階段,「側田真的救了我,那時我很喜歡他,但我基層家庭出生,拎綜援,平日生活已拮据,我有畀錢加入側田歌迷會,但沒閒錢追活動。」
曾是蒲妹染毒癮 追星夢未圓
「二百年後在一起,應該不怕旁人不服氣。」側田的《命硬》是Catherine跟前夫的愛情寫照,「我家庭背景比較複雜,前夫是獨子,成長於小康之家,他家人難免覺得我不是好的媳婦。」本想歷劫還是在一起,然而婚姻生活波濤洶湧,二人最終分開,子女跟Catherine一起生活。
「我本身已沒有好的家庭背景,到最後也未能為仔女提供一個跟親生爸爸一起生活的完整家庭,但想讓他們知道我愛他們,小時候我缺乏關顧,不想他們因為缺乏愛而行差踏錯。」一起追星成為親子活動,圓夢之餘也想讓他們明白,追星也是種身教和學習過程,同時在偶像奮鬥故事中彌補自己過去的空白,「跟他們一起追,一起瘋,希望關係親密一點,長大後他們有甚麼都跟你說。」
Catherine學舞十多年,鍾情跳Jazz,更考過CSTD(澳洲聯邦舞蹈教師協會),在舞蹈學校教過跳舞。她天生一把好嗓子,學校、教會合唱團總有她身影,然而只得146cm高的她常被笑像小儀,「中學比賽時很緊張,唱歌時常反白眼,就給人恥笑拿你來做笑話,自此不敢再參加比賽,因為沒人真正欣賞我把聲,由小到大我都自卑,覺得明明有才能,但永遠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所以Catherine鼓勵子女發展自己興趣,迦稀由小喜歡跳舞,就讓她學舞。
迦稀和迦諾以前愛韓星K-pop,但文化語言成為追星障礙;直至MIRROR出現,除了外表與才華,也迷上全民造星參賽者的追夢歷程,一班素人經歷無數次失敗才成功踏上舞台,「姜濤說自己沒朋友,因為以前是個胖子,可能都觸動到我兒子,因為他也是個小肥仔,但努力總會成功。所以他想學跳舞,之後會去偶像AK(Anson Kong)開的學校試堂。」迦諾擺出AK的招牌手勢,笑嘻嘻話要參加第18屆全民造星。
媽媽組粉絲團 照顧小鏡粉
今年1月,Catherine加入由一班媽媽組成的粉絲群組MIRROR HK Mama Fans Club,每天交流偶像情報甚至親子資訊,因為正職是CS公關姐姐,她擅長跟別人溝通,在群組中活躍度高,很快成為副會長,協助舉辦應援活動,例如到《男排女將》拍攝場地「瑜家廚房」用餐;到Jer《狂人日記》拍MV的雲吞麵店朝聖,近期大家密鑼緊鼓為MIRROR演唱會製作應援物品。除了相約買偶像周邊產品,媽媽們會分工合作走勻各區尋找有MIRROR訪問的報章雜誌,跟一般追星族最大的分別是,很多場合她們也帶同孩子,年紀4歲至十多歲的大小鏡粉,形成了一個特別的親子活動群組,互相照應。
過程中Catherine看見很多小朋友獨個追星,有工人姐姐帶同8、9歲女童出活動,也有些小學生獨個兒街上蹓躂,有時Catherine不忍心就會主動照顧小鏡粉,跟小朋友和少女打成一片,「重要的是識到一班朋友,大家都是有經歷的母親。雖然已不是妹妹仔般年輕,但現在可告訴別人,做媽媽也可以有鍾意的偶像,也可去追星。」問迦稀有個跟自己一起瘋狂的媽媽,會感到幸福嗎?內斂女孩想推搪了一會,才娓娓道出:「我覺得她很厲害 ,很少媽媽會這樣做,多謝你這樣不尋常地跟我們一起追星,不尋常得非常好。」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Mirror #姜濤 #全民造星 #AnsonKong #男排女將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在 reader theater的網友經驗分享跟推薦,在癮科技、原價屋、mobile01 ... 的八卦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多多指教 ============================ 有文學野想分享? 歡迎各位Reader Inbox我地 ... ... <看更多>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在 2022reader theater-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精選在PTT ... 的八卦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多多指教 ============================ 有文學野想分享? 歡迎各位Reader Inbox我地 . 這則Facebook 貼文已無法取得使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