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vs份量] 解碼「全穀雜糧類」食物_2.應用篇
在前面的”解碼「全穀雜糧類」食物_基礎篇”文章中,我們認識了食物份量的觀念,並了解那些食物屬於主食類,及一些常見主食類食物一份的量。儘管如此,對初次接觸”份量”概念的人來說,可能會有點不知如何著手,畢竟並非每個人都對20公克的米、25公克的紅豆有概念,而實際上我們所接觸的食物是白飯不是生米,喝的是紅豆湯,不是直接吃生紅豆,所以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要教大家如何將之前所學的主食份量概念運用到平日生活中。
▍食物份量的生活運用~計算食物的熱量和營養
一.如何計算食物份量~一般食物
想要計算食物份量,首先你要先了解該食物多少公克為一份主食(即這個食物要多少的量可兌換一枚主食類代幣,來和其他主食類食物替換;註1),然後再將該食物的重量除以一份主食的重量,就可算出該食物的份量。然後估算出其三大營養素含量以及熱量。
舉例,你想要知道住家附近麵包店的吐司熱量和三大營養素含量,拿出一片吐司秤重後量為60公克,60/30(因為吐司30公克為一份主食)=2,就可知道這片吐司=2分主食,含4公克蛋白質、30公克醣類,熱量為140大卡。因此,以後只要買這家店的吐司,一片就是兩份主食。
對於瞭解周遭食物份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量買個小秤(坊間很多小電子秤,約兩百多元就買得到,要找那種最低刻度1公克的秤)。雖然秤重感覺有點麻煩,但鑒於大部分的人生活圈都相當固定,就是家裡、公司/學校,及一些常去的地方,所以其實常吃的食物就是那些,因此真正需要秤重的其實並沒有那麼多。
當然,我們總有離開生活圈,到外地或去一些比較少去地方的場合,總有不方便隨身攜帶磅秤來秤食物重量的時候。所以我們可以在平日累積自己判斷食物份量的能力。例如當你秤完吐司、知道這片吐司為兩份主食後,你可以觀察一下所謂兩份主食的吐司大概多大片。一般我們會用隨手可取得的工具來協助我們判斷食物大小,例如手掌/拳頭大小、手指長度,或是吃飯時常見的碗和湯匙。所你可以用手來比看看,兩份主食的吐司大概有多大….有整個手掌大嗎,還是只有掌心大;它的厚度呢? 是小指的厚度,還是食指厚或拇指厚呢? 在觀察後,你會對兩份吐司大小有概念,如此一來,之後若吃到別家的吐司時,你就可以透過經驗比對,了解這片吐司到底應該比兩份主食多,還是少,還是差不多就是兩份主食。
附圖是簡易食物代換表供大家使用參考,這個表格就是依照上述方法~秤重後再以較生活化的單位(碗、湯匙和手等)來說明一份的量大概是多少,以方便我們平日生活上的使用。例如,你可以看到表中白飯是1/4碗一份主食,所以就知道一碗白飯就是4份主食,也就是280大卡,以此類推。要留意的是表格中的碗是指家裡吃飯那種大同瓷器碗,而非外食那種大湯碗;一碗的量是指一碗平平,不是盛的尖尖高高的;是自然盛一碗飯的量,不是用力壓實填成一碗喔。另外,一碗粥指的都是稠稠的粥粒;一碗紅豆指的是一碗滿滿都是粒的紅豆。所以如果你吃的紅豆湯是半碗粒,半碗湯,那麼就算是半碗紅豆,而1/4碗紅豆為一主食,所以就算成2份主食,也就是裡面的紅豆有140大卡(這只有光算主食的量,紅豆湯還有糖的熱量要算)。
(註1)於搜尋網路搜尋” 食物代換表”,即可查到一個可下載的PDF檔,裡面有包括主食類食物等六大類食物的常見食物份量資料。
二.如何計算食物份量~包裝食物
如果你買的是有提供食物熱量或份量的食物,例如便利商店、買場的包裝食物,或是一些有提供食物營養資訊餐廳的食物,透過外包裝袋上的重量與營養標示表,你也可估算出它的份量。
1.用重量直接換算:例如某便利商店吐司一條為850公克,內有12片吐司,那麼你就可以知道一片吐司70.8公克,將70.8除以30(吐司一份主食的重量)即可算出一片為2.4份主食。
2.用熱量直接換算:舉例若A吐司一片熱量為180大卡,那麼直接除以70(一份主食的熱量),你就可以算出這片吐司為2.6份主食。
上述這種用算法只適合單一食物,例如純主食類(吐司、饅頭、蘇打餅乾等)或純肉類(烤雞肉、蛋、烤魚等),因為如果是複合食物的話,因為除了主食類原料外,還有肉類等其他食物材料,由於主食類和肉類的代換基準不同,所以不適合直接用主食的熱量相除來扣主食份量。
▍一天該吃多少份主食?
一天該吃多少份主食端視你每日可攝取熱量,以及三大營養素的安排比例來換算。這些Stella已在之前文章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之前的文章來看。為了方便大家對一天所能吃的主食有點概念,在下面提供了國建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針對每日不同熱量需求者的主食類份量的攝取建議給大家參考:
1200大卡,每天建議攝取6份主食
1500大卡,每天建議攝取10份主食
1800~2000大卡,每天建議攝取12份主食
2200大卡,每天建議攝取14份主食
2500~2700大卡,每天建議攝取16份主食
一般女性和銀髮族每日可攝取熱量約在1600大卡左右,換句話說,大部分成年人一天可攝取的主食量為10~12份之間,因此對大部份人來說,一餐3/4~1碗飯是OK的。講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感到驚訝,因為自己可能沒有吃那麼多主食,怎麼還會胖呢。其實,現代人的醣類攝取問題並非來自飯、麵等正餐的主食吃太多,而是正餐以外的主食類加工食物,如餅乾、麵包、蛋糕吃太多,或含糖飲料喝太多。所以如果你是為了健康或減重而關心份量或主食類食物的話,建議妳聚焦在戒掉正餐以外的餅乾、零食、糕點,以及含糖飲料,而非不敢吃正餐的飯和麵喔^_^。
一份主食 是多少 在 營養師Stella Facebook 八卦
[食物vs份量] 解碼「全穀雜糧類」食物_2.應用篇
在前面的”解碼「全穀雜糧類」食物_基礎篇”文章中,我們認識了食物份量的觀念,並了解那些食物屬於主食類,及一些常見主食類食物一份的量。儘管如此,對初次接觸”份量”概念的人來說,可能會有點不知如何著手,畢竟並非每個人都對20公克的米、25公克的紅豆有概念,而實際上我們所接觸的食物是白飯不是生米,喝的是紅豆湯,不是直接吃生紅豆,所以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要教大家如何將之前所學的主食份量概念運用到平日生活中。
▍食物份量的生活運用~計算食物的熱量和營養
一.如何計算食物份量~一般食物
想要計算食物份量,首先你要先了解該食物多少公克為一份主食(即這個食物要多少的量可兌換一枚主食類代幣,來和其他主食類食物替換;註1),然後再將該食物的重量除以一份主食的重量,就可算出該食物的份量。然後估算出其三大營養素含量以及熱量。
舉例,你想要知道住家附近麵包店的吐司熱量和三大營養素含量,拿出一片吐司秤重後量為60公克,60/30(因為吐司30公克為一份主食)=2,就可知道這片吐司=2分主食,含4公克蛋白質、30公克醣類,熱量為140大卡。因此,以後只要買這家店的吐司,一片就是兩份主食。
對於瞭解周遭食物份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量買個小秤(坊間很多小電子秤,約兩百多元就買得到,要找那種最低刻度1公克的秤)。雖然秤重感覺有點麻煩,但鑒於大部分的人生活圈都相當固定,就是家裡、公司/學校,及一些常去的地方,所以其實常吃的食物就是那些,因此真正需要秤重的其實並沒有那麼多。
當然,我們總有離開生活圈,到外地或去一些比較少去地方的場合,總有不方便隨身攜帶磅秤來秤食物重量的時候。所以我們可以在平日累積自己判斷食物份量的能力。例如當你秤完吐司、知道這片吐司為兩份主食後,你可以觀察一下所謂兩份主食的吐司大概多大片。一般我們會用隨手可取得的工具來協助我們判斷食物大小,例如手掌/拳頭大小、手指長度,或是吃飯時常見的碗和湯匙。所你可以用手來比看看,兩份主食的吐司大概有多大….有整個手掌大嗎,還是只有掌心大;它的厚度呢? 是小指的厚度,還是食指厚或拇指厚呢? 在觀察後,你會對兩份吐司大小有概念,如此一來,之後若吃到別家的吐司時,你就可以透過經驗比對,了解這片吐司到底應該比兩份主食多,還是少,還是差不多就是兩份主食。
附圖是簡易食物代換表供大家使用參考,這個表格就是依照上述方法~秤重後再以較生活化的單位(碗、湯匙和手等)來說明一份的量大概是多少,以方便我們平日生活上的使用。例如,你可以看到表中白飯是1/4碗一份主食,所以就知道一碗白飯就是4份主食,也就是280大卡,以此類推。要留意的是表格中的碗是指家裡吃飯那種大同瓷器碗,而非外食那種大湯碗;一碗的量是指一碗平平,不是盛的尖尖高高的;是自然盛一碗飯的量,不是用力壓實填成一碗喔。另外,一碗粥指的都是稠稠的粥粒;一碗紅豆指的是一碗滿滿都是粒的紅豆。所以如果你吃的紅豆湯是半碗粒,半碗湯,那麼就算是半碗紅豆,而1/4碗紅豆為一主食,所以就算成2份主食,也就是裡面的紅豆有140大卡(這只有光算主食的量,紅豆湯還有糖的熱量要算)。
(註1)於搜尋網路搜尋” 食物代換表”,即可查到一個可下載的PDF檔,裡面有包括主食類食物等六大類食物的常見食物份量資料。
二.如何計算食物份量~包裝食物
如果你買的是有提供食物熱量或份量的食物,例如便利商店、買場的包裝食物,或是一些有提供食物營養資訊餐廳的食物,透過外包裝袋上的重量與營養標示表,你也可估算出它的份量。
1.用重量直接換算:例如某便利商店吐司一條為850公克,內有12片吐司,那麼你就可以知道一片吐司70.8公克,將70.8除以30(吐司一份主食的重量)即可算出一片為2.4份主食。
2.用熱量直接換算:舉例若A吐司一片熱量為180大卡,那麼直接除以70(一份主食的熱量),你就可以算出這片吐司為2.6份主食。
上述這種用算法只適合單一食物,例如純主食類(吐司、饅頭、蘇打餅乾等)或純肉類(烤雞肉、蛋、烤魚等),因為如果是複合食物的話,因為除了主食類原料外,還有肉類等其他食物材料,由於主食類和肉類的代換基準不同,所以不適合直接用主食的熱量相除來扣主食份量。
▍一天該吃多少份主食?
一天該吃多少份主食端視你每日可攝取熱量,以及三大營養素的安排比例來換算。這些Stella已在之前文章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之前的文章來看。為了方便大家對一天所能吃的主食有點概念,在下面提供了國建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針對每日不同熱量需求者的主食類份量的攝取建議給大家參考:
1200大卡,每天建議攝取6份主食
1500大卡,每天建議攝取10份主食
1800~2000大卡,每天建議攝取12份主食
2200大卡,每天建議攝取14份主食
2500~2700大卡,每天建議攝取16份主食
一般女性和銀髮族每日可攝取熱量約在1600大卡左右,換句話說,大部分成年人一天可攝取的主食量為10~12份之間,因此對大部份人來說,一餐3/4~1碗飯是OK的。講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感到驚訝,因為自己可能沒有吃那麼多主食,怎麼還會胖呢。其實,現代人的醣類攝取問題並非來自飯、麵等正餐的主食吃太多,而是正餐以外的主食類加工食物,如餅乾、麵包、蛋糕吃太多,或含糖飲料喝太多。所以如果你是為了健康或減重而關心份量或主食類食物的話,建議妳聚焦在戒掉正餐以外的餅乾、零食、糕點,以及含糖飲料,而非不敢吃正餐的飯和麵喔^_^。
一份主食 是多少 在 營養師Stella Facebook 八卦
[食物熱量小百科]吐司的熱量到底是多少?
前幾天有格友在部落格上問我吐司的熱量到底是多少,因為他查詢了一些網站,但眾說紛紜,故留言問我。坦白說,這類XX食物熱量有多少的問題是最難回答的,因為每種食物製作時所使用的材料、添加的食材,以及成品尺寸大小差異性很大,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想要「明確」知道熱量多少,只能秤重換算(喜歡算份量的人可透過食物份量代換表了解每份的單位來換算;習慣算卡路里者,則可查詢衛署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來換算),營養師所能做的也只是估算而已。
Anyway,有鑑於吐司實在是一個現代人常吃的食物,也是減肥者很愛選用的食物,所以Stella就利用這兩天時間研究了一下各種常見尺寸土司的熱量。(還好台灣便利商店很方便,所以找得到有標示營養成分表的土司來研究^_^)
在食物份量表中,吐司是25公克=1 份主食(=70大卡)熱量,所以大家一般會看到網路或書上說土司一片=1份主食應該就是從這裡抄來的,這種25公克一片的吐司是小片的土司,大小約你的手掌心大,厚度只有手指側面厚。但實際上,這種一片25公克的吐司坊間相當少見(或許早餐店或許還有可能有這種小片的吐司,但麵包店的吐司大部分都很大片*_*),因此在大部分的資料庫裡,吐司的熱量一般都是估一片1.5~2份主食間(即100~140大卡左右)。
下圖是我參考小七的吐司的尺寸與熱量所整理出來的吐司熱量表,想知道你常吃的吐司有多少熱量的話,你可以參考下圖來比對,就可估算出它大約有多少熱量。我們先來看比較小片的營養吐司,它的大小比手掌心還大一點點,這樣大小的吐司一片就有33.6公克重,熱量為100大卡,將近1.5份主食的熱量。如果你希望只吃一份主食的話,可將這種土司去邊食用的話,去掉四個吐司邊,熱量大概只會剩下一片一份主食(=70大卡)。
如果你常在麵包店買吐司的話,應該可發現很多吐司都相當大片,上面不是平的,而是像廚師帽般膨出個橢圓形(如圖中瑞穗鮮乳吐司和加州葡萄吐司切片,吐司在製作過程中如果模型上面沒有加蓋,讓它自然膨脹的話,就會長成這個樣子),這種土司尺寸比較大,多半會有整個手掌大,依其厚薄不同,每片熱量高達2~4份的主食不等。而一些超厚土司….例如做台南小吃棺材板的厚片吐司,或現在很流行的蜜糖吐司,熱量動輒超過500大卡,光吐司就頂的上一個便當的熱量了。
總結來說,坊間吐司一般一片的就有近半碗飯的熱量,故如果你很喜歡麵包類食物,而習慣以吐司當政餐的話,要留意一餐最好不要超過兩片(兩片就相當於有3~5份主食熱量了>_<),免得攝取過多的熱量。此外,因為吐司是精緻加工食物(即使你買的是全麥、黑麥或添加一些穀類之類的吐司,其營養和纖維也多不到哪裡去),吃一兩片不會飽,吃太多片容易胖,故建議一定要搭配肉類蔬菜等攝取,一來可增加飽足感,二來還可提升該餐食物的營養,千萬不要只吃吐司當正餐喔。
一份主食 是多少 在 「一份」食材怎麼算總是霧煞煞? 圖解一次就懂 - ETtoday健康雲 的相關結果
每日建議攝取量1.5至4碗全榖根莖類為方便計算,以一般飯碗來計算,建議每日三分之一的主食以全穀類為主,以減少代謝疾病問題。 ... 每日建議攝取量3至8份一 ... ... <看更多>
一份主食 是多少 在 健康飲食標準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的相關結果
=糙米飯1碗或雜糧飯1碗或米飯1碗 · =熟麵條2碗或小米稀飯2碗或燕麥粥2碗 · =米、大麥、小麥、蕎麥、燕麥、麥粉、麥片80公克 · =中型芋頭4/5個(220公克)或小蕃薯2個(220 ... ... <看更多>
一份主食 是多少 在 健康網》飲食指南「一份」是多少? 營養師:這樣算就對了! 的相關結果
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營養師」分享,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要攝取全穀雜糧類1.5-4碗;豆魚肉蛋類3-8份;乳製品1.5-2杯;蔬菜類3-5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