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07
在上一週的文章後記2. 所轉貼的『旋律/時間』高等示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5tUM5aLHPA ,其實在開口的第一句話:『We love patterns!』,就已經揭露了古典賦格音樂寫作技法的奧義:將動機或是樂句視為一個一個的『模式』,真的像是在玩樂高積木一般,將這些模式在不同的時間點、音域範圍做巧妙的組合;然後用精緻的動畫,來將這些原本只能『聆賞』的音樂,轉化為視覺可以協助理解的時間軸橫向移動,來讓我們看得到這些『模式』的結構,是如何交織成音樂的『織地』(Textur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9%94%E9%AB%94_(%E9%9F%B3%E6%A8%82) )。
我真希望我在高二、高三看著『基礎樂理』那些刁鑽的火星文字時,就已經能夠有像前列的Youtube連結,來讓我更快瞭解音樂運作的基本法則!
我的青春歲月已然錯失了…但年輕的你,可千萬要好好珍惜網路上所為你展示的學習路徑啊!因為這種知識與經驗太寶貴了,所以,我們還要再舉一個例子:且先讓我們看一下Cameron Carpenter這位年輕的管風琴(Organ)演奏家(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meron_Carpenter )所彈奏的巴哈G小調賦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KsTQpjKEM 。
是不是很驚人!除了正面四層的琴鍵之外,在他腳下的低音Pedal同樣也能擔負旋律演奏的功能,當樂曲的『織地』最密集的時候,他的四肢可以同時處理到四條的旋律線的流動(特別請注意看他單掌手指跨上下層鍵盤的彈奏技巧)!但是……即便我們已經親眼看到了演奏家的示範,其實我們對於音樂的感知,還是大約只能模糊地感覺到一些『Pattern』似乎有重複地出現、然後有一堆複雜的音階連接著、然後……就沒有了。
你如果對於這一類的曲目無法建立記憶的資訊,其實很正常!畢竟,我們並不是受過嚴格古典音樂訓練的科班學生;但,就是會有熱心公益的Youtuber,將這些難以實際掌握的音樂訊息,用清晰的視覺訊號呈現出來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WhPUqpaRp4 。我非常喜歡這個版本的視覺呈現,它除了用不同顏色來標定四條旋律線的樂句行止與相互關係,它還有一個小小的動畫效果來幫助理解每一條旋律線在做音程大跳轉換時的『連接印象』,這對於幫助我們來理解這麼複雜的音樂內容,實在有很大的幫助。整個曲子從一條主題旋律線開始,大約10秒之後,第二個聲部下轉五度摹仿了主題旋律、而原本的聲部開始去做主題旋律的對位和聲,在接下來的兩聲部寫作,具體而微地呈現了『時間』上的對比:當第二聲部做十六分音符的旋律訴說時,第一聲部用了二分音符的長度來『對比』,而當第一聲部開始轉成十六分音符時,第二聲部用了四分音符來摹仿第一聲部在前面的對位動機,而後兩個聲部漸次移動到較高的音域,來讓第三個聲部可以用低八度音的域區再次重複主題旋律線。
其實到這邊,我們這些試圖要從古典音樂去學習通俗音樂的尋寶者,應該已經挖到了我們的第一個寶藏!
[二. 關於編曲可以想想的幾件事_04] ~時間_04//和絃_01
我們粗淺的音樂知識知道:單一的聲線可以稱之為『旋律』,兩條的聲線可以建構起『和聲』,而當有三個聲線同時存在時,我們可以開始去定義『和絃』。幾乎所有的吉他教材在討論到和絃的組成時,一定都是從『基本三和絃是由三個音所組成,它包括了主音(或根音)、往上的三度音以及五度音』開始,我在剛開始學習吉他時,也是照著這個公式、口訣,去努力背誦一個調裡的七個基本三和絃的所有組成音;但當我看著那種有載明旋律簡譜與和絃提示的曲例時,我就有一事不明:『這個小節…它告訴我要彈C和絃,可是旋律卻有唱到2或是6……,它就不是1、3、5啊!為什麼可以彈C和絃?』你可能很難想像在民國七十五年前後,一個高中生熱愛著吉他、卻完全無法理解這其中矛盾的那種痛苦!一直到我快要把基礎樂理翻爛掉的某個時刻,我忽然意識到:『可是,旋律是流動的啊!如果旋律在唱2的時候,我不要去彈3、而變成彈1、2、5,或者等旋律的2唱過去之後我再彈1、3、5…這應該行得通吧?只是……那個譜記,好像不能只單純叫做可以彈C和絃吧?它好像會多出來一些什麼……』。
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隨著譜記所『框定』的一個小節裡,隨著旋律線音高的變化,其實那些『基本和絃』一直都在變動它的組成音而形成『許多的和絃在一個小節裡,只是它整體而言呈現了那個基本和絃的大塊色彩』的現象。所以,在一個標定為C和絃的小節,在那個『固定時間』內它可能隨時轉化成Cadd9、Csus2、Cmaj9、C79,甚至Cm79,甚至G/C!
因為,三個組成音的『和絃』,它只是三條旋律聲線在某個特定時間點的『瞬間快照』而已,隨著三條(或更多)的聲線流動,其實和絃的意涵與色彩,會隨著時間而有著多樣且自由的呈現、組合方式。
那代表什麼?或者說,那對於『編曲』來說有什麼意義?
讓我們冷靜想一件事:編曲是為什麼而存在?在現今的音樂分工下,應該是為了『那個已經存在的旋律線』而開始的吧?所以,我如果要為『已經存在的旋律線』來設計和絃,我其實是在編寫另外兩條(或以上)的旋律線條吧?
是的!你需要去『編寫』其他的旋律線條,讓那些旋律線條去交織成和絃的聲響---請千萬、一定要注意這個順序!是針對那條已經存在的旋律線去寫作其他的聲線而形成和絃。
不是『拿既定的和絃去套在那條旋律上面』!不是!
在這裡必須要先岔開一條路去討論一種真實存在的音樂現象:有許多很棒的西洋音樂,它聽起來就像是一個重複的和絃進行,然後把旋律寫在上面,譬如Coldplay的『Yellow』A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NxeF4KMsY ),或Radiohead的Creep全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kzRNyygfk ),根本就是四個和絃反覆到底!那又怎麼說?這其實關係到西洋音樂的根底之於古典音樂,他們的思維是從『Pattern』的概念開始,而他們的音樂寫作也的確常常從和絃的Pattern進行開始,在這個時候,和絃進行成了『第一聲部的旋律』,而人聲旋律反而成為『另外寫出來』的聲線。這是一種『作曲』的手法,效能好或不好…很見仁見智,以我自己的觀察,西方人從Pattern式的和絃進行去寫旋律的效果明顯比東方人要好,因為那本來就是他們的文化血液、基因。
回到主題,那麼,另外編寫的兩條(或以上)聲線應該如何去執行呢?這得要回到人類的聽覺能力:以一個沒有受過嚴格音樂訓練的聽眾來說,不論給他什麼樣的音樂型態,我是說從簡單的民謠一直到結構嚴謹複雜的古典交響樂曲,他最容易聽得到、分辨得出來的音樂內容,只有兩條線:最高的那一條與最低的那一條;而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習慣將主旋律當成是『最高的那一個線條』(時至今日,也許應該修改成『最突出的那一條』),所以,顯而易見的,編曲者在確認了主旋律線條之後,下一步要編寫的,絕對是低音部的線條。
上面曾經提到的『它整體而言呈現了那個基本和絃的大塊色彩』,這個整體的大塊色彩,其實就來自你所決定的低音---或者通俗地說:你決定的根音。請再回頭看看挖到第一個寶藏前的兩聲部的編寫基本運作法則,沒有人告訴你根音只能彈長音或八分音符或什麼的,它其實是可以做為主旋律的對位,它可以很綿長、也可以很流動,關鍵是它與主旋律之間形成的『對比』,而且,它沒有被規定一個小節換一次!
我喜歡今天所轉貼音樂視覺化影片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根本沒有小節線!
小節線(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8%8A%82 )最起初的功能,只是方便音樂家在溝通或演奏過程中容易標定位置的一種記號,但,我的觀察,現在許多的年輕音樂工作者…也許因為電腦編曲軟體的普及化,對於音樂的理解與認知,幾乎是建立在一種僵化的小節概念之上,它產生的問題是:旋律寫作的本身不是來自於旋律自己該有的呼吸長度,而受限於『如果不是乖乖的四拍或三拍或6/8拍的小節長度,好像會怪怪的……』的那種不安全感,所以,也許某一句旋律它只需要五拍或七拍就可以講完重點,可是因為那樣的不安全感,就覺得一定要補完足夠的制式拍分,而讓音樂變得拖泥帶水、缺乏自然的生氣與律動感。而這種現象往往會被搭配著『拿既定和絃去套旋律』成為一種編曲套餐來食用,這樣的思維所生產出來的編曲,往往只會給人一種千篇一律而缺乏驚喜的感受,以『用音樂說故事』來感動聽眾的角度來說,恐怕不是太高明的方式。
而如果你寫就了一個很好的低音線條,讓音樂中的主旋律得到一個很好的、有呼吸感的低音支持,我覺得這個編曲已經成功了一半!但,真正考驗編曲優劣與否的關鍵,現在才要開始。
當我們有了最高的、最低的兩條聲線後,接下來所編寫的、用來充填、定義和絃真正結構的,統稱為內聲部(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3%B0%E9%83%A8%E5%86%99%E4%BD%9C ),在此,請容我引述臺灣流行音樂的錄音開路先鋒、前麗風錄音室老闆徐崇憲先生的部落格文章:『我曾經說過,在一首歌曲中, 高音像皮膚,低音像骨架, 中音則像肌肉, 三者均衡當然最好, 如果不均衡, 則中音不足是最難聽的; 弦樂四重奏裡的中提琴和第二小提琴, 也就是在一般歌曲裡的"內聲部",我感覺常受到忽視, 包括編曲和錄音都是如此, 尤其是初入行者』(http://qkhsu.pixnet.net/blog/post/97205466-%E5%85%A7%E8%81%B2%E9%83%A8%E5%B8%B8%E5%8F%97%E5%88%B0%E5%BF%BD%E8%A6%96 )。有道是『聽不見的最重要』!這句話是在說:普通人耳的聽覺雖然只能分辨兩個線條,但對於那些『不易分辨』、『聽不太出來』的音樂內部織地,還是可以感受得到飽實與否;設計得不好的內聲部,即便用了再多的線條、再昂貴的樂音,聽起來還是會覺得雜亂、混濁或空洞、無趣。反之,設計得宜的內聲部,往往與主旋律會取得非常好的度數距離,即便只寫了很簡單的用音,也能讓音樂的張力非常扎實。也就是說,我們在思考編曲的概念,其實就是在指定完低音之後,如何有效地寫出位於中間地帶的其他旋律聲線,來使整個音樂的聲響達到飽和的流動感。
但是,還記得我們在『時間_01』文章中說過:『音樂在能量的呈現上,還有一種觀測的表述:【開展】與【收斂】』?所謂的『聲響達到飽和的流動感』並不是指讓音樂一直停留在飽和的狀態,它永遠是一種對比,有的時候你要讓和絃的感受很『窄』,有時候你要讓它很『寬』,來構成能量的收斂、開展;它之所以可以被這樣操作,其實就是來自於低音線條可以寫到多低、內聲部線條會與主旋律拉得多開來決定的。
而因為這些都是流動的線條,它們所『快照』出來的和絃結構是可以很自由的,甚至,這些『被構成』的和絃出現時間點,也可以被設計在特定的位置;而在『什麼時間點』變換了和絃,其實,它也就影響了『重音』出現的位置,而這個動作,同一個時間也代表了律動感的好壞,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Groove好不好』的關鍵!
因為,這一切的元素,都與時間感息息相關!
這一篇文字主要是希望對於『使用和絃感到苦惱』的編曲者,能提供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理解音樂建構的想法。就如同我很反對『盒框式和絃』的記憶、用法一樣,我期待我們能從旋律的面向來重新思考和絃的意義,也因此而找到定義和絃的新看法;而關於『Groove』的問題,我們就留在下一次再討論。
在此之前,祝新思路順利愉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VOGUE Tai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種奶油糖霜、紋理抹面、創意擠花一次學會,簡單又好玩! 在家自製高級甜點 ►► https://smarturl.it/ywomtg #蛋糕裝飾 #擠花 #療癒廚房 00:00 Introduction 00:46 Cake Tools 工具 01:34 Frosting - Cream C...
texture用法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八卦
前一陣子,山水米包裝標示不清的事件,把東南亞的米和台灣米混著賣。我覺得多數的麵粉廠牌也有相似的問題,號稱法國粉的麵粉,就是法國種的小麥?說是日本粉,就是種植在日本的小麥?以我的理解,答案是否定。這裡談的法國或日本,應該是一種規格、製粉公司或是行銷手法,而不是小麥的栽種地點。
雖然有點混亂,卻不表示這些麵粉廠標示不清,而是麵粉和稻米的使用法和觀點不同。
如果是以學術角度探討麵粉,我喜歡由品種、磨法、製粉法探討,但回到教授高職學生,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他們,如何選擇市面上的麵粉,我只能攤手說聲很抱歉,因為麵粉廠能提供的資料太少了。
每次拿到麵粉袋,上頭或許會標示麥子的出處,譬如加拿大麥,或許會講述季節,譬如冬麥和春麥,有了季節和產地,大抵可以判斷新麥和舊麥,有些會註明顏色,譬如紅麥和白麥,通常美國硬質小麥為紅麥,蛋白質較高,澳洲為白麥,蛋白質較低,但這些資訊都和品種無關。
我談的品種,是如稻米般,講究著高雄145和高雄139號,先有了品種資訊,在考慮產地、季節(一期米和二期米)、種植方式(慣行或友善)、種植人(農夫的技巧)、磨米廠。這是第一階段的考慮,接著會看米的食味值、蛋白質含量、含水率,最後決定怎樣烹煮。
回到麵粉,為何麵粉包裝袋上不提供小麥品種,不提供足夠的訊息呢?
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因麵粉品牌少有講究單一麥種,多是由麵粉廠依著不同品種特性調配。畢竟在全球化的時代,麥子可以契作可以收購,大型的麵粉廠會四處購買小麥,因此法國的麵粉廠,或許會採用加拿大種植的小麥,此時就算指定品種,但不同產地依舊會讓麵粉品質不穩定,譬如都是高雄145的米種,在台東池上和高雄大寮的口感就不同。
那該怎麼維持品質?
於是先用科學初步分析,譬如測量蛋白質,再做組合搭配,相同的歸一類,譬如我們常見的高筋、中筋、低筋麵粉,就是這類基本分類。既然可以用科學歸類,品種的意涵就可降低,不同品種的蛋白質含量都不同,但只要找出相近蛋白質的品種,歸類後就能成衣品牌,因此你可能難以想像,當麵粉袋上寫了十多款麥子品種名,會如何讓人眼花撩亂。
蛋白質含量不絕對代表筋度,有些其蛋白質含量最低,但麵筋指數卻最高,此與其麵粉中高分子量之麥穀蛋白(F1*及F1)含量較多有關。
雖然如此,蛋白質還是一個基本的歸類法,因此麵粉廠會在袋上註明,但我認為同學應該多了解,沒在袋上註明的數字,通常找廠商要,廠商會給,譬如灰份量(ash),這攸關於磨粉技巧,我們明天再講。另外還有降落值(falling number),還有P值、L值、P/L值和W值等,那關於製粉,咱慢慢講。
Ps要講得似乎太多,下面提供一個國外分析麵粉的網站,可看一下。
(未完待續,我發現我太囉嗦了)
http://www.theartisan.net/flour_criteria_judging.htm
texture用法 在 Missmiki 米奇小姐 Facebook 八卦
#熬夜神器 #SkII2018年新品
SK-II 新推出左夜間修護賦活面膜,#晚安小膠囊 結合PITERA™和睡木萃取(Sleeping Tree),並採網狀凝膠科技(Gel Texture)❤️
.
唔好睇少佢細細粒,一粒可以為肌膚叉充電,而且攜帶方便😍 帶去旅行啱晒!
.
加上晚安小膠囊的用法超級簡單,只需要簡單一步👉🏻晚上潔面後塗上就可以去瞓😻
.
就算平時加班熬夜、徹夜狂歡、通宵追劇等導致睡眠不足,用左之後第二朝肌膚重現飽滿光澤。
.
3月1日正式發售☺️
HK$ 650 /6pcs
.
#厭世臉 #熬夜神器 #missmiki #beautyblogger
#beautyblog Miki Cheung
#夜間修護賦活面膜 #晚安小膠囊 #IWokeUpLikeThis #OvernightMiracleMask #SKII #SKIIHK #護膚品 #メイクアップアーティスト
texture用法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評價
各種奶油糖霜、紋理抹面、創意擠花一次學會,簡單又好玩!
在家自製高級甜點 ►► https://smarturl.it/ywomtg
#蛋糕裝飾 #擠花 #療癒廚房
00:00 Introduction
00:46 Cake Tools 工具
01:34 Frosting - Cream Cheese 奶油乳酪糖霜
03:20 Frosting - American Buttercream 美式奶油霜
05:11 Frosting - Swiss Meringue 瑞士蛋白奶油霜
07:23 Technique - Petals 花瓣
08:43 Technique - Horizontal With Spiral 水平紋理搭配螺旋
09:48 Technique - Vertical 垂直紋理
10:48 Technique - Diagonal Texture 對角線紋理
11:40 Technique - Swooshes & Peaks
14:01 Technique - Waves 波紋
14:54 Technique - Zigzag Z字形紋理
15:57 Technique - Smooth Finish 平滑裝飾
19:41 Technique - Cake Comb 蛋糕梳
21:08 Piping Technique 擠花技巧
22:57 Piping - Writing On A Cake 寫字
25:00 Piping A Round-Tipped Dot Border 圓型點狀擠花
25:50 Piping A Star-Tipped Shell Border 星型貝殼擠花
26:44 Piping A Round-Tipped Cupcake 圓型擠花杯子蛋糕
27:33 Piping A Large Star Cupcake 大星型擠花杯子蛋糕
28:05 Piping A Small Star Cupcake 小星型擠花杯子蛋糕
28:38 Petal Tip & Ribbon Tip Piping 花瓣擠花跟緞帶擠花
【 其他熱門主題】
讓喜歡的事變生活!Good Job!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訂閱GQ TAIWAN Youtube:http://bit.ly/2fBjdcD
★GQ TAIWAN官網:http://www.gq.com.tw/
★GQ TAIWAN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r9gauv
★GQ TAIWAN Instagram:https://pse.is/JVNES
★GQ TAIWAN LINE:https://pse.is/FX7T4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texture用法 在 在家輕鬆DIY手作塑形膏texture paste - YouTube 的八卦
調製比例:1 顏料:1 痱子粉:1/2 膠水塑形膏運用在卡片上效果有點類似像泡泡筆,呈現出立體感,靈活運用可以變出多種花樣,希望你們會喜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