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
第90屆奧斯卡獎公布完整入圍名單,《水底情深》獲得13項提名領先群雄。多數項目的選擇顯然符合當前氛圍,陷入性醜聞的詹姆斯.法蘭柯出局,在千呼萬喚之下,導演獎和攝影獎都分別出現了難得的女性入圍者。
.
奧斯卡獎將在台灣時間3月5日於加州洛杉磯好萊塢的杜比劇院舉行。
.
完整名單如下:
.
【最佳影片】
Peter Spears, Luca Guadagnino, Emilie Georges and Marco Morabito, Producers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Tim Bevan, Eric Fellner, Lisa Bruce, Anthony McCarten and Douglas Urbanski, Producers
《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
Emma Thomas and Christopher Nolan, Producers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Sean McKittrick, Jason Blum, Edward H. Hamm Jr. and Jordan Peele, Producers
《逃出絕命鎮》(Get Out)
Scott Rudin, Eli Bush and Evelyn O'Neill, Producers
《淑女鳥》(Lady Bird)
JoAnne Sellar, Paul Thomas Anderson, Megan Ellison and Daniel Lupi, Producers
《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
Amy Pascal, Steven Spielberg and Kristie Macosko Krieger, Producers
《郵報:密戰》(The Post)
Guillermo del Toro and J. Miles Dale, Producers
《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
Graham Broadbent, Pete Czernin and Martin McDonagh, Producers
《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
【最佳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
《敦克爾克大行動》
喬登.皮爾(Jordan Peele)
《逃出絕命鎮》
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
《淑女鳥》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
《霓裳魅影》
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
《水底情深》
.
【最佳男主角】
堤摩西.柴勒梅德(Timothée Chalamet)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
《霓裳魅影》
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
《逃出絕命鎮》
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
《最黑暗的時刻》
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羅曼律師》(Roman J. Israel, Esq)
.
【最佳女主角】
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
《水底情深》
法蘭西絲.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
《意外》
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
《老娘叫譚雅》(I, Tonya)
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
《淑女鳥》
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
《郵報:密戰》
.
【最佳男配角】
威廉.達佛(Willem Dafoe)
《歡迎光臨奇幻城堡》(The Florida Project)
伍迪.哈里遜(Woody Harrelson)
《意外》
理察.詹金斯(Richard Jenkins)
《水底情深》
克里斯多夫.普拉瑪(Christopher Plummer)
《金錢世界》(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
山姆.洛克威爾(Sam Rockwell)
《意外》
.
【最佳女配角】
瑪麗.布萊姬(Mary J. Blige)
《泥沼》(Mudbound)
艾莉森.珍妮(Allison Janney)
《老娘叫譚雅》
蕾絲莉.蔓薇爾(Leslie Manville)
《霓裳魅影》
蘿莉.麥卡佛(Laurie Metcalf)
《淑女鳥》
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
《水底情深》
.
【最佳攝影】
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
《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
布魯諾.戴邦奈爾(Bruno Delbonnel)
《最黑暗的時刻》
賀塔.范.賀塔瑪(Hoyte van Hoytema)
《敦克爾克大行動》
瑞秋.莫里森(Rachel Morrison)
《泥沼》
達恩.勞斯特森(Dan Laustsen)
《水底情深》
.
【最佳剪輯】
強納森.阿摩司(Jonathan Amos)&保羅.馬其利斯(Paul Machliss)
《玩命再劫》(Baby Driver)
李.史密斯(Lee Smith)
《敦克爾克大行動》
塔提雅娜.瑞格爾(Tatiana S. Riegel)
《老娘叫譚雅》
席尼.沃林斯基(Sidney Wolinsky)
《水底情深》
喬葛.萊格瑞(Jon Gregory)
《意外》
.
【最佳原創劇本】
艾蜜莉.戈登(Emily V. Gordon)&庫梅爾.南賈尼(Kumail Nanjiani)
《愛情昏迷中》(The Big Sick)
喬登.皮爾
《逃出絕命鎮》
葛莉塔.潔薇
《淑女鳥》
吉勒摩.戴.托羅&凡妮莎.泰勒(Vanessa Taylor)
《水底情深》
馬丁.麥克唐納(Martin McDonagh)
《意外》
.
【最佳改編劇本】
詹姆士.艾佛利(James Ivory)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史考特.諾伊史達特(Scott Neustadter)&麥克.韋伯(Michael H. Weber)
《大災難家》(The Disaster Artist)
史考特.法蘭克(Scott Frank)&詹姆士.曼格(James Mangold)&麥可.葛林(Michael Green)
《羅根》(Logan)
艾倫.索金(Aaron Sorkin)
《決勝女王》(Molly’s Game)
維吉爾.威廉斯(Virgil Williams)&迪.里斯(Dee Rees)
《泥沼》
.
【最佳原創音樂】
漢斯.季默(Hans Zimmer)
《敦克爾克大行動》
強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
《霓裳魅影》
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
《水底情深》
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
卡特.包威爾(Carter Burwell)
《意外》
.
【最佳原創歌曲】
Mary J. Blige, Raphael Saadiq and Taura Stinson(詞、曲)
"Mighty River"
《泥沼》
Sufjan Stevens(詞、曲)
"Mystery Of Love"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Kristen Anderson-Lopez and Robert Lopez(詞、曲)
"Remember Me"
《可可夜總會》(Coco)
Diane Warren(曲);Lonnie R. Lynn and Diane Warren(詞)
"Stand Up For Something"
《黑白正義》(Marshall)
Benj Pasek and Justin Paul(詞、曲)
"This Is Me"
《大娛樂家》(The Greatest Showman)
.
【最佳服裝設計】
賈桂琳.杜倫(Jacqueline Durran)
《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賈桂琳.杜倫
《最黑暗的時刻》
馬克.布里奇斯(Mark Bridges)
《霓裳魅影》
路易斯.塞奎拉(Luis Sequeira)
《水底情深》
康蘇拉塔.波兒(Consolata Boyle)
《女王與知己》(Victoria and Abdul)
.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Kazuhiro Tsuji, David Malinowski, Lucy Sibbick
《最黑暗的時刻》
Daniel Phillips and Lou Sheppard
《女王與知己》
Arjen Tuiten
《奇蹟男孩》(Wonder)
.
【最佳製作設計】
Sarah Greenwood(製作設計);Katie Spencer(場景陳設)
《美女與野獸》
Dennis Gassner(製作設計);Alessandra Querzola(場景陳設)
《銀翼殺手2049》
Sarah Greenwood(製作設計);Katie Spencer(場景陳設)
《最黑暗的時刻》
Nathan Crowley(製作設計);Set Decoration: Gary Fettis(場景陳設)
《敦克爾克大行動》
Paul Denham Austerberry(製作設計);Set Decoration: Shane Vieau and Jeff Melvin(場景陳設)
《水底情深》
.
【最佳音效剪輯】
Julian Slater
《玩命再劫》
Mark Mangini, Theo Green
《銀翼殺手2049》
Alex Gibson, Richard King
《敦克爾克大行動》
Nathan Robitaille
《水底情深》
Ren Klyce, Matthew Wood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
.
【最佳混音】
Mary H. Ellis, Julian Slater, Tim Cavagin
《玩命再劫》
Mac Ruth, Ron Bartlett, Doug Hephill
《銀翼殺手2049》
Mark Weingarten, Gregg Landaker, Gary A. Rizzo
《敦克爾克大行動》
Glen Gauthier, Christian Cooke, Brad Zoern
《水底情深》
Stuart Wilson, Ren Klyce, David Parker, Michael Semanick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
.
【最佳視覺效果】
John Nelson, Paul Lambert, Richard R. Hoover, Gerd Nefzer
《銀翼殺手2049》
Christopher Townsend, Guy Williams, Jonathan Fawkner, Dan Sudick
《星際異攻隊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
Stephen Rosenbaum, Jeff White, Scott Benza, Mike Meinardus
《金剛:骷髏島》(Kong: Skull Island)
Ben Morris, Mike Mulholland, Chris Corbould, Neal Scanlon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
Joe Letteri, Dan Lemmon, Daniel Barrett, Joel Whist
《猩球崛起:終極決戰》(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最佳動畫片】
Tom McGrath and Ramsey Naito
《寶貝老闆》(The Boss Baby)
Nora Twomey and Anthony Leo
《戰火下的小花》(The Breadwinner)
Lee Unkrich and Darla K. Anderson
《可可夜總會》
Carlos Saldanha
《萌牛費迪南》(Ferdinand)
Dorota Kobiela, Hugh Welchman and Ivan Mactaggart
《梵谷:星夜之謎》(Loving Vincent)
.
【最佳紀錄片】
Steve James, Mark Mitten and Julie Goldman
《國寶銀行:小可入獄》(Abacus: Small Enough to Jail)
Agnès Varda, JR and Rosalie Varda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
Bryan Fogel and Dan Cogan
《伊卡洛斯》(Icarus)
Feras Fayyad, Kareem Abeed and Søren Steen Jespersen
《阿勒坡最後的男人》(Last Men in Aleppo)
Yance Ford and Joslyn Barnes
《堅強之島》(Strong Island)
.
【最佳實景短片】
Reed Van Dyk
《Dekalb Elementary》
Derin Seale and Josh Lawson
《The 11 O'Clock》
Kevin Wilson, Jr.
《My Nephew Emmett》
Chris Overton and Rachel Shenton
《The Silent Child》
Katja Benrath and Tobias Rosen
《All Of Us》
.
【最佳動畫短片】
Glen Keane and Kobe Bryant
《Dear Basketball》
Victor Caire and Gabriel Grapperon
《歡迎光臨豪宅派對》(Garden Party)
Dave Mullins and Dana Murray
《失物招領》(Lou)
Max Porter and Ru Kuwahata
《爸爸的打包術》(Negative Space)
Jakob Schuh and Jan Lachauer
《童話大亂逗》(Revolting Rhymes)
.
【最佳紀錄短片】
Laura Checkoway and Thomas Lee Wright
《Edith & Eddie》
Frank Stiefel
《Heaven Is a Traffic Jam on the 405》
Elaine McMillion Sheldon and Kerrin Sheldon
《毒鎮英雌》(Heroin(e))
Thomas Lennon
《Knifeskills》
Kate Davis and David Heilbroner
《Traffic Stop》
.
【最佳外語片】
《不思議女人》(A Fantastic Woman)(智利)
《夢鹿情謎》(On Body and Soul)(匈牙利)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The Insult)(黎巴嫩)
《當愛不見了》(Loveless)(俄羅斯)
《抓狂美術館》(The Square)(瑞典)
.
.
(圖為以《老娘叫譚雅》提名奧斯卡影后的瑪格.羅比。)
.
(本文中文片名採台灣片商或DVD代理商引進命名、影展命名、官方線上平台命名為主,未引進則維持原文名稱。)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teven stephen分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Sky's NBA Facebook
-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steven stephen分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steven stephen分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大家都唸錯的英文名字! Names that You Pronounce Wrong? 的評價
-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5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Sky's NBA Facebook 八卦
#好文分享
原本昨天要分享結果FB給我掛掉XDDD總之,應該這裡也有不少人會看阿軒的籃球天地的文吧?他是個認真的作者,值得大家多給點鼓勵啊!
.
而這篇,是軒大討論為甚麼JaVale McGee只能領底薪的原因。討論的面向非常多、非常廣,幾乎你想得到的問題軒大都討論了。
.
So...還不快去支持一下嗎(笑)
.
老實說,如果是我個人對於McGee的看法的話,就我而言我不覺得他真的像數據呈現出的那麼糟。
.
如同軒大在文章後面提出的一樣,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是勇士隊給他太簡單的任務,導致他數據輸出上就是個很單一的球員。
.
但既然這樣說來,McGee是值得底薪更高嗎?Well,我也不這麼認為。
.
說到底,我覺得McGee的問題在於他從來沒有被好好鍛練過。巫師當時根本就是一片泥沼,連John Wall都養成了不少壞習慣;直到金塊時期,McGee終於有望被培養時,他卻又意外遭逢重傷。
.
再來,他就走到了我們如今認識的McGee了。
.
說McGee真的甚麼都不會?我不認為。他的問題從非在於技術與天賦,而是球商與經驗。
.
所以,在年紀太尷尬之下,奪冠球隊寧願簽經驗老將、重建球隊寧願簽潛力小將,像McGee這種「潛力老將」只能領底薪,說實在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
.
那麼,大家認為呢?
.
#JaValeMcGee #MyBoy #ADHD #DubNation #GSW #底薪 #FreeAgency
【粉專二千讚回饋一萬字作品!】
【也許McGee在今年真的只值底薪?】
.
【前言】
.
很感謝大家支持我的粉絲專頁阿軒的籃球天地,希望大家可以持續追蹤我的這個臉書專頁。
.
強烈建議大家按進去我的專欄看這篇作品,在臉書看會看得比較辛苦:
.
【http://www.sportslab.com.tw/board/32/detail…】
.
有圖片解釋使得內容更加詳細飽滿,絕對看得更加舒適,不看的話也按進去支持一下,至於本文最後的謬誤篇在專欄沒位置出,因此只好放在這裡囉。
.
今季McGee打出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場均9.6分鐘6.1分3.2籃板0.87個火鍋,55%命中率,大家都認為McGee能拿一份好的合約,至少不是重回底薪系列。
.
但,球隊管理層絕對不是蠢蛋,若果McGee的身價真的能夠在今季打出來的話,絕對絕對會有球隊簽下來,特別是勇士向McGee只提供一份底薪合約(當然排除其他情感因素)。
.
面對於外界幾乎一致對 McGee在攻防兩邊的高效好評,而讚美McGee的好評幾乎壟斷了亞洲討論他的所有作品市場,你想在台灣香港找一篇探討McGee弱點的作品?抱歉,筆者是幾乎找不到。
.
筆者的McGee研究作品在曾在七月開始又暫時被擱置了,但最近更進一步學會運用NBA提供的數據來寫文章,於是這項目便重啟了。
.
注意幾項:
.
這篇絕對是我投放最多時間與心血來回顧比賽,查看數據與外國作品,大約用了三天左右,若果可以的話請支持一下,按個讚,分享一下。
.
在作品開首談論了市場環境對McGee拿底薪的因素,佔篇幅滿多的,而大家最關心的「個人技術分析」是本文的重點,希望大家耐心看下去。
.
本文章包含了少許的個人推測,數據運用雖多但未必完善,敬請見諒。
.
本作品篇幅滿長,耐心觀賞。
.
所以,來談談為什麼McGee拿底薪吧。
.
【市場因素】
.
嚴格來說,若果McGee的底薪合約放在今年,大部份人都會覺得不划算。這個很正常啊,看過上年的薪資空間,這樣數據上高效(不要誤會,這是讚美)的球員其實至少應該獲得300~500萬起跳的合約,例如馬刺的Boban馬上就拿到一份不錯的合同。
.
但,問題是,數據上高效的球員是在「上一年」能夠輕易獲得不錯的合同,而不是「今年」。
.
與去年比較,你會發覺今年球隊的簽約更加「聰明」,更加「慎重」,除了大牌球員與一些有極充裕的薪資空間願意花大錢簽下一些有潛力但今年實際表現似乎不見得匹配到這樣高昂的合約之外,其實今年划算的合同較多,而溢價,被批評腦殘的合約似乎並沒有很常出現。這在大個子球員的市場特別顯著,原因有下:
.
經歷過大頂薪時代,球隊管理層們似乎更懂得利用自己在簽約的主導權優勢,也就是說,他們在談判之間開始學會掌握優勢,並不會像之前一樣漁翁撒網馬上簽約,而是更加慎重考慮,學會了評估遲點才簽約被人搶走的風險,掌握球員對沒有球隊找上門,怕自己越遲簽約越被人殺價的害怕心態,儘量把合同的CP值發揮到最大,例如小牛遲遲沒有簽下Noel,某程度算是小牛在簽約上的心態變得更保守,讓球隊在簽約上擁有更大的優勢。
在今年選秀大年實在提供了不少優質的苗子,即使首輪尾段,甚至二輪也有不少被預測有即戰力或未來性(後者較多)的球員,如此一來,衝冠的幾個熱門球隊沒有很多薪資空間(開較高合同)追逐自由球員,而中與下段球隊也有耐性去等待新秀球員成長(今年新秀潛力之高,被估計育成其實不用很多的時間),故此,相對而言對自由球員的需求自然較低了。沒記錯的話,Justin Jackson即使被排到第15順位,我相信他也會成長成一個相當不錯的球員,這也算是今年選秀大年的魅力了。
現時球風對於禁區球員配置的需求改變了,放到現在小球陣容實在是相對流行,不是說大個子不重要,而是由之前重裝型的內線的需求減少,並與以下擁有其中幾種特質的中鋒共存:
.
有合格的腳步跟進後衛或側翼的進攻與射程,不用超廣射程但至少能夠待在籃框附近接應別人的助攻得分,或是在快攻跑起來籃下接球輕鬆得分,例子:上季火箭Montrezl Harrell與Nene。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有移動,擅長空手突破在籃框附近得分。
速度可以放慢一點(就真的一點),但是有傳球有策應有組織能力,不需要運轉起球隊的攻勢,但至少需要懂傳球給有空檔的球員,又或是有射程的大個子,起碼要有中距離投籃。傳球or射程,二選一,例如勇士的Zaza(願意傳球),馬刺的LMA與Gasol。
皇牌大個子,這些球員的存在其實就是得分大殺器,大多都是球隊核心,嘛,你都是皇牌了就真的整個球隊圍繞著你來打。
五小上去打速度戰,但完全不需要名義上的中鋒真的比較少,目前而言有資本打這樣的就真的只有勇士…
連被公認較多打陣地戰的馬刺,在對陣火箭與勇士的系列賽都採用了Kawhi打大前鋒,LMA中鋒,Simmions側翼的小個陣容,這樣也可看到現在對傳統大個子的需求實在慢慢減低,而其實今年的選秀真的滿多延伸的四號甚至五號位,正正符合現今聯盟的要求。
.
而McGee其實算是個傳統中鋒,嗯,應該是他在勇士被用得更傳統,更加功能單一,因此在他華麗演出的背後,其實他只是執行著簡單的任務,因此他才顯得高效,也正因他在勇士時,教練指派比他進攻的任務之單調,讓他場上的表演看起來幹得很少事(詳見下面的技術分析),實際上,他在某些防守方面其實腳步很慢,不符合機動性的需求,也沒有射程與組織,這讓他的市場價值事實上遜色了很多很多很多。
.
先來個「醜話放在前頭」,McGee是個合格的板凳中鋒,這我還是認同的,我覺得他至少是個水平之下的板凳球員,雖然板凳交給他全盤負責,沒有板凳或主力領袖帶著,有可能會崩盤,但按上年的市場踴躍情況,他在上年成為自由球員而有著今年的表現我覺得真的300萬起跳,但以今年嚴苛的簽約眼光,底薪也真的是無可奈何,不如說底薪在今年確實是與他的身價對等。
.
我並沒有很喜歡McGee,我先認了,但以下言論可能會有點尖鋒,因為主題「McGee為何只能簽下底薪」真的需要去指出McGee的不足,甚至批評他的短板,這是真正文章的需要,而不是個人有偏見去刻意攻擊McGee。
.
好吧,進入正題吧,McGee的技術為何令他難以拿到更好的合同?與其他中鋒比較他差了什麼?
.
【極度被動的進攻手段與狹窄的進攻範圍】
.
McGee本季有95%的出手是離籃框十英呎內出手,而前馬刺典型的防守中鋒Dewayne Dedmon在這項目是89.5%,而被批評經常只能在籃下出手的Dwight Howard 在這個項目則是92.5%。
.
再把範圍收細的話,拉到離籃框五英呎的話,Dewayne Dedmon在這距離的出手率是81%,Dwight Howard是70%,而JaVale McGee則是85%。這邊反映的是McGee進攻範圍是狹窄,真的是非常非常接近籃框才會出手,這射程的範圍簡直就是超級純粹的藍領。
.
忘了提的是,到了季後賽這個比例是91%。
.
再細看下去的話,McGee的受助攻率(進攻是隊友助攻而來的比率)是77%。
.
77%是有多被動?
.
以下列出一些被大部份人認為自主進攻能力並不是很精良的中鋒。
Dwight Howard 66%
DeAndre Jordan 72%
DeWayne Dedmon 70%。
Tristan Thompson 71%
Steven Adams 67%
.
在季後賽的McGee,他有91%的出手是在離籃框近五英呎出手,87.8%的出手是隊友助攻的,甚至與上述的球員相比,McGee其實是一個純粹受人助攻輕鬆得分的中鋒,這樣的球員既無射程,又沒有自主攻擊的能力的中鋒,除非他十分理解並適應球隊的體系,否則其市場價值會極度遜色。
.
【有例外嗎?】
.
有,有球員是既需要隊友的協助,亦沒有射程,而且他的射程亦是極度狹窄,但同時能拿到不錯合同。
.
主要來說,這些球員能在他有限的射程與被動中提供球隊需要的貢獻。
.
火箭的禁區球員們其實比 McGee更被動,Nene的受助攻率是84%,Montrezl Harrell是79%,Clint Capela的是83%。
.
同樣地Nene,Harrell,Capela在離籃框5英呎出手的比分別是71%,77%與88%,他們的進攻射程也是相對狹窄的。
.
所以,同樣是打小球,打快攻的火箭的禁區球員既然也是這樣,不就沒有問題了嗎?
.
不,不是的。
.
火箭與勇士雖然同樣是打快節奏的球隊,採取的進攻手段與戰術是非常非常不用的,而當中最明顯的分別便是:擋拆戰術。
.
在常規賽,火箭採用擋拆後傳給大個子得分是8.5次,名列聯盟第五,佔進攻比例8.4%,而勇士在這項目上是4.4次,名列聯盟榜尾。
.
而火箭在採用擋拆後由持球球員出手的次數是20.4次,名列聯盟第九,而勇士呢?同樣是聯盟榜尾,12.1次。
.
這些數字只計算了由參與擋拆中的兩個球員出手的比例,而由擋拆衍生出來的得分(例如傳給射手)並不計算在內,進一步理解的話,其實火箭禁區球員們對火箭的貢獻其實並不限於這8.5次與20.4次,絕對絕對更多,特別是火箭擁有不少的埋伏三分投手。
.
由此可見,其實火箭運用擋拆作為進攻手段是相當頻密的,意味其實火箭的禁區球員在火箭的進攻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嘛,擋拆沒大個子擋怎麼能得分?),相對而言,Nene,Harrell,Capela三人平均一次「擋拆後由他們出手」分別能得1.25,1.10,1.14分,在聯盟中曾經用這個手段(擋拆後擋拆大個子出手)起碼1.8次的球員而言(粗略估計起碼70名球員),其平均一次得分最低是Harrell,名列19名,最高是Nene,名列第4名。
.
個人想利用這些數據表達什麼?儘管火箭的這些大個子們與McGee同樣只有極狹窄的攻擊射程且極度依賴隊友助攻,但是他們依然在火箭的進攻戰術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嗯,嚴格來說,是他們在擋拆上的優秀發揮令火箭很需要他們,這份「戰術意識」是火箭需要的。
.
相反,勇士並不執行中鋒去單打跟大量的擋拆的戰術,這顯得其實McGee真正的進攻顯得十分簡單又單調,而不是像火箭球員般執行什麼有系統的戰術,這便是同樣沒有射程與沒有自主進攻能力的球員展現出來的分別。
.
這其實並不能全然怪McGee,而是勇士賦予JaVale McGee的進攻任務極度簡單,運用自己勇士球員全強的進攻牽制力與外線射程製造補防空檔,令McGee得分。實際上McGee在進攻上的角色相比於金塊巫師的實在是被淡化了很多很多。
.
為證實McGee的得分都是較為被動的,我們可以看看這些球員的進攻手段:
.
McGee最常用的進攻手段是空手接力(佔出手比例19%),而Nene與 Harrell則是Jump Shot(分別是22%與18%),我們已經可以在這裡看出問題:McGee是真的實在太被動了。
.
所以,同樣是在籃下出手,同樣是靠隊友送球,火箭球員展現的是高階的戰術意識,McGee雖然高效,但卻是單調輕鬆的得分,有著天壤地別的分別。
.
【McGee除了進攻外還能為勇士提供什麼?】
.
事實上,依然有很多禁區球員也是沒有射程也滿需要隊友喂球的,例如Rudy Gobert,Hassan Whiteside (再加上Cody Zeller與Dwight Howard,姑且先計,待會分析會用到)等球員,其實受助攻率與進攻距離都與McGee相若。
.
但為什麼這些球員都能拿到一份不錯的合約?這是因為除了進攻外,這些禁區球員為球隊提供另一些東西 – 除得分外的貢獻,籃板,組織,防守…
.
【籃板篇】
.
McGee場均拿到3.2籃板,若果打到30分鐘已經有9.6左右籃板,數據表面看起來這是一個非常稱職的數字,講真的,他的籃板能力是滿優秀的,籃板是他能夠貢獻勇士的其中一部份,以下只是指出他在籃板上的某些稍稍不足的地方而已。
.
當我們用上82games的某個數據,球員上場與下場時,團隊能夠分別掌握多少籃板比例:
JaVale McGee
上場時進攻籃板比例:31.9%
不在場時進攻籃板比例:24.2%
+7.7%
.
上場時防守籃板比例:72.5%
下場時進攻籃板比例:72%
+0.5%
.
綜合籃板淨值:+4.1%
.
+4.1%實際上是個非常優秀的比例,而進攻籃板率淨值+7.7%更是相當高的比例,看看其他中鋒在這兩個(綜合與進攻籃板率)項目的數據:
.
Zaza Pachulia:+2.2% , +1.8%
Steven Adams:+2.7% , +3.2%
Hassan Whiteside:+3.8% , +4.2%
McGee:+4.1% , +7.7%
.
看起來是很優秀的,可是在防守籃板率上,實際上McGee的防守籃板淨值比率,並沒有這麼出色:+0.5%,對比其他中鋒的話:
.
Zaza Pachulia:+2.5%
Steven Adams:+2.1%
Hassan Whiteside:+3.4%
McGee:+0.5%
甚至是Kevin Durant的話,這個項目則有+3.2%,不過其進攻籃板比率則是-3.8%。
.
這算是McGee一點美中不足的地方,若果要解釋為何McGee能夠貢獻較多進攻籃板而不是防守籃板的話,大約就是McGee的防守慣性:McGee滿常跳起作出不必要的火鍋與干擾,導致失去了搶防守籃板的機會。
.
實際上,勇士由於受制於體型,戰術更加強調衝搶防守籃板(特別是KD),而不是進攻籃板,勇士場均能搶35.1個防守籃板,名列聯盟第三,而進攻籃板則是名列聯盟第二十,9.4個。
.
我不會說McGee沒有貢獻籃板的能力,這只是指出他稍為美中不足的地方,他的籃板能力確是陣中數一數二的強,只是這不足以打動勇士為追求更多籃板而放他上場而已,因為勇士的陣中早已習慣了「比起搶進攻籃板不如早點回防」的打法,多搶進攻籃板可能會形成對手跑快攻導致回防太慢的困境。
.
也許可能是勇士教練要他多搶進攻籃板,籃板是他的強項,也不能挑剔太多。
.
【傳導篇】
這裡先排除Green作為比較,其全能性相信沒人會質疑。
.
若果打開數據一看,勇士陣中其中兩位主要的禁區球員,David West與Zaza Pachulia擁有一種能力:
.
把球傳導到合適的人手上,也許不是助攻,但傳的球是合情合理的,至少不是失誤。
.
打開數據看的話,其實勇士給予McGee的進攻責任其實就名副其實是一個終結者,也許這是能力所限,又或許他在勇士場上的任務就是這麼簡單。
.
McGee場均上場9.6分鐘,只傳8.6球,收到6.6球接球。
Zaza場均上場18.1分鐘,傳了23.2球,收到了16.3接球。
West場均上場12分鐘,傳了19.4球,收到了16.8接球。
.
換言之,這反映戰術的需要,其實Zaza與West更被教練與隊友信任「當球到了他們手上可以進一步輪轉,為團隊帶來更好的效果」,而McGee?可能更多是擔任一個終結者的角色。
.
若果講傳球的質量的話,Zaza與West同樣是個更佳的傳球者。
.
不同球員的傳球助攻率(助攻佔傳球次數的比例)
.
West 11.5%
Zaza 8.1%
McGee 2.6%
.
若果你不知道8.1%與11.5%是個不錯的數字,特別對中鋒而言,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傳球不錯中鋒的數據:
.
AI Horford 9.7%
Nikola Jokic 9.6%
這樣傳球助攻率已經排在很頂尖的位置。
.
而在場均出場時間必須夠15分鐘的中鋒內,Zaza在這排率排行第8名。
.
若果要解釋這個現象,便是在打陣地戰時,Zaza其實有時會上High Post或是禁區兩側的位置接應並觀察球員走位,有時候會傳球給空手突破到禁區的隊友,再計算起傳給有空檔的射手,實際上Zaza的接應傳球能力是超級可觀的。
.
甚至我們查查看助攻與失誤比,McGee這項數據是2.1(2.1次助攻,1次失誤),而Zaza則是4.2(4.2次助攻,1次失誤)
.
與上場15分鐘~25分鐘的所有中鋒比較,Zaza的觸球次數達33.9次,聯盟第14名,記著即使他上場只有18分鐘,但這個數據是與上場15~25分鐘的所有中鋒比較。
.
West上場18分鐘觸球33.9次,而McGee呢?上場9.6分鐘13.8次,這比例差距其實再次反映了,McGee並沒有獲得教練與隊友的足夠信任在組織上去擔任更多的角色,特別是勇士對於能夠傳球的中鋒是十分鍾愛的,要不然Green都不會排到去中鋒的位置。
.
再次強調,其實當超級純粹終結者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若果在勇士隊?倒不如說,對勇士隊的中鋒而言,也許擁有高籃球智商與傳導質素是比較重要,要不然,你需要展現更多的其他貢獻出來。
.
【防守篇】
.
McGee在場時,勇士100個回合被得106.5分,當他下場時,這數據變成了104.5分,甚至打開ESPN的防守RPM,他的數值是+0.11,雖然不算太出色,但好像還是過得去,再加上他瘋狂的火鍋表現,亦被球迷們大讚他的護框非常好。而當他下場時,對面球隊的有效命中率由在場時的48.2%提升至48.6%
.
McGee看似防守還不錯,但是,他有一項超級致命傷讓他獲不了這麼多上場時間:
.
「擋拆防守」,McGee的防守簡直可以用糟糕來形容。
.
更加糟糕的是,在季後賽,勇士的對手好像更加會針對McGee來打「擋拆後由擋拆人出手」的戰術。(其實就是大個子擋拆後接到後衛的球後出手)
.
(來源:http://www.nba.com/…/film-study-cleveland-cavaliers-offense…,以下內容很大部份參考自此網址)
.
在今年騎士對陣勇士的的首四場總冠軍賽,JaVale McGee防守了一共13個擋拆,而這13個擋拆中,騎士一共得到了25分,這25分可以來自擋拆持球者的攻勢,可以來自擋拆人接應後進攻,亦可以來自因為這個擋拆而產生防守空檔的分球。若果是這樣,的話,騎士平均一個擋拆回合可以得到:1.92分。
.
若果要比較的話,勇士隊在常規賽即使把罰球的分數計算上,平均一次出手(場均115.9分,出手87.1次)也只有1.33分,而13個回合便拿到25分的話,這對進攻方簡直是一個極大的恩賜。
.
McGee雖然在防守擋拆上的腳步稍慢,但是這並不是他最大的問題。他最大的問題是他對擋拆後如何處理的判讀有著極大的問題。
.
看看影片:
http://stats.nba.com/events/…
首先,Jefferson上前為LeBron進行擋拆,想要擋著防守LBJ的KD,McGee也趕上來進行補防。
.
然後,在沒有任何溝通下,McGee上前防守LBJ,原本這樣是沒有問題的,但問題在於在對位LBJ的一開始,McGee踏前一步進行稍緊逼的防守,但下一步LBJ拿球準備啟動,McGee所做的動作是:退後一小步。
.
這動作其實是猶豫的,害怕LBJ用驚人的爆發力突破進去,這樣,KD看到McGee退後一步以為他是回去補防擋拆者Jefferson,就專注在LBJ上。
.
結果便是,兩個人都在專注防守LBJ,放掉了空手突破進去的Jefferson,而在防守埋伏的射手Kevin Love在三分線退回來補防,導致Love出現大空檔,接到Jefferson投三分球。
.
http://stats.nba.com/events/…
.
再看一個影片,McGee在Livingston防守Kyrie突然上來補防了,完全放掉了已經衝到了禁區的Jefferson(藍圈),經過引來補防後,令J.R. Smith有一個超級大空檔投三分。
.
講句老實話,勇士在防守擋拆上做得是滿差的,只要不是五小陣容的話(Green防禁區),不論是Zaza,McGee,West在擋拆是做得非常不好,但分別在於,後兩者是腳步太慢跟不上所致,而McGee更大的問題是,只要遠離禁區防守,便很容易出現防守的失誤,原因便是他沒有靈敏的嗅覺去判斷如何在防守擋拆中的站位,甚至極度容易犯上令人傻眼的錯誤,若果觀察力較敏銳的球迷們,會觀察到其實他的隊友們經常在場上指導McGee的站位,例別是Curry。
.
擋拆是NBA常用的一個進攻戰術,單純計「擋拆後持球人出手」這戰術的話,
分析一下勇士隊的季後賽對手使用這個戰術在眾多攻勢中所佔的比例:
拓荒者 21.9%
爵士 23.4%
馬刺 16.4%
騎士 16.0%
.
而單純計「擋拆後由擋拆者(大個子)出手」這戰術的話
拓荒者 3.3%
爵士 6.2%
馬刺 5.1%
騎士 6.1%
.
你會看到,若果由擋拆的「持球人」與「擋拆大個子」兩個人出手的戰術大約佔了整體戰術的20%至30%,但實際上,NBA中擋拆後有很多很多的變化,絕對不限於由發起擋拆的兩個人出手,例如上述兩個個案都是擋拆後產生防守空檔進而傳球給有空位的射手,甚至是二傳,三傳給其他射手,又或是空手切入至禁區的隊友,在禁區等待空檔的隊友,這些都不會計至上述兩個數據計算上,因此,其實擋拆在一個球隊絕對佔上比20%~30%更多更多,甚至有可能翻倍。
.
所以,若果一個在擋拆13個回合便可以失掉25分的中鋒,到底對球隊的打擊有多大?大家可以自行考慮考慮。當然,防守擋拆是整個球隊球員的的責任,不能全然怪罪於McGee,但某程度亦反映一件事:他的防守擋拆成績其實真是滿糟糕的。
.
【防守因Kevin Durant而被高估?】
.
講起McGee最常上陣的組合,分別是Curry-Thompson-Durant-Green(按照控衛-得衛-前鋒-大前鋒排列),而今季Durant的防守位置亦有向禁區收縮的傾向,亦是因為他防守的全能性,除了增加保護禁區的能力外,更加可以阻止後衛與其他側翼突破到禁區而令McGee補防出現其他空檔的機會,大大地增加McGee防守上的容錯率。
.
因此,當KD在場上,McGee其實較多待在禁區,防守絕對是比較輕鬆的,當五人陣容Curry-Thompson-Durant-Green-McGee這陣容上場時,其防守淨值是優異的0.95,而作為參考:
.
Curry-Thompson-Durant-Green-Pachulia 的陣容防守淨值:1.00
Curry-Thompson-Iguodala-Durant-Green五小陣容的防守淨值:1.02
Curry-McCaw-Thompson-Green-Pachulia的陣容的防守淨值:1.04
(註:這是勇士上場時間的最多的三套陣容,而防守淨值(失分)是越低越好的)
.
但若果換上與McGee合作時間很二多的陣容沒有Durant的Curry-Thompson-Iguodala-Green-McGee呢?
.
防守淨值是1.24。
.
Iguodala固然還是有第六人的實力,可是若果與全能前鋒Kevin Durant相比,是差很遠很遠的,所以這裡提出一個質疑,是否KD的存在其實是McGee很好的防守下的一個重要因素。
.
當然這個數據存在一個誤差,便是這兩個組合配搭的樣本過於細碎,Curry-Thompson-Durant-Green-McGee的上場時間只有126分鐘,而Curry-Thompson-Iguodala-Green-McGee的上場時間則只有79分鐘,若果用於數據分析很有可能出現因樣本過小的誤差。
.
【McGee對精英攻擊手與傳球手的依賴】
.
勇士賦予McGee最基本最基本的進攻任務便是,接應隊友的助攻把握得分,因此對隊友組織與進攻的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 McGee之所以能發揮得如此高效其實以下兩點很重要:
勇士的擁有超級精準的攻擊手與外線投手拉開禁區空間
勇士擁有傳球視野極闊的球員來喂球給McGee
.
根據統計,McGee在160球被助攻得分之中,有107球是由Green+Curry+Durant助攻的(佔65%),甚至把Durant去除掉的話,則有87球(佔54%),而由五小陣容中球員助攻的則高達82.5%。
.
這其實並沒有太大問題,畢竟McGee有很長的時間與正選陣容的球員一起上場,而不是配合全板凳陣容一起上場。但看看另一個數據時:
.
【來源:https://hoopshabit.com/…/golden-state-warriors-didnt-javal…/】
.
而當Stephen Curry與Kevin Durant同時上場時,McGee的投籃命中率高達74%,而沒有跟這些人搭擋上場時,投籃命中率下降至50.9%
.
考慮到McGee幾乎接近8成的出手都是來自隊友助攻,而又是在籃下出手的,甚至有19%的出手是空中接力,50%的投籃命中率其實相當一般,而考慮到在其他球隊這樣的命中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這進一步影響到 McGee的市場價值。
.
這樣則會產生幾個疑問:
.
若果換到其他球隊的話:
McGee是否需要勇士這麼具威脅性的進攻空間才能發揮?
是否需要一個精英級別的組織者來發揮McGee的最大進攻潛能?
能否把McGee放到板凳陣容與板凳球員一起使用?
.
這樣也大約是其他球隊考慮的地方,原因是勇士對McGee的使用說明書實在是過於簡單,但對勇士而言,這可能是對他們最有效,最高效的使用方法。
.
回歸正題,若果需要精英的進攻手或傳導手,又或是需要超強的進攻威脅的話,又有幾支球隊符合資格呢?馬刺?騎士?火箭?這些球隊還能開出除底薪外的報價嗎?
.
結果當然是不能,而其他球隊其實也沒有太大的誘因簽下McGee,作為板凳中鋒上場?也許他們已經有更好的選擇,McGee可能排在第三個出場的中鋒,而本季McGee也沒有展現出他正選主力外的球員一起共存於場上並能發揮良好的表現。
.
【總結:是勇士的錯?】
.
在極度依賴隊友支援,進攻範圍極度狹窄,幾乎是零的組織與傳導能力,容易發生失誤的傳球,糟糕的擋拆防守,不穩定的防守站位與判斷,暫未能確定是否需要隊友支援的防守質素,未能確定能否與板凳陣容共存(當他上場時是否必定要穿插於正選球員陣容之間,或是需要精英組織者)這是都是McGee的弱點。
.
某程度上,某些是McGee自己粗糙的技術造成的,而某些很可能是勇士給予他的任務就是這麼簡單,McGee也只是聽從命令,不做範圍外的事。但這樣就給其他球隊一個質疑,是沒有這些技能?還是不能使用這些技能?這些絕對影響其他球隊的觀感。
.
實際上,McGee在前幾年金塊與巫師其實展現過自己有中距離投籃的能力,但效率卻是被人詬病的,相比於改善並在比賽中展現自己的射程與自主進攻的能力,McGee與勇士得出的共識是:做自己擅長,最有效率的事。
.
McGee依舊能提供強力與積極的籃板支援,簡單終結的高效率,阻擋禁區球員補籃,一時的精彩防守表現,鎮壓禁區區域的防守,這些都是他今季展現的技術。
.
若果你選擇效力某支球隊,你便需要聽取球隊的命令,而勇士給予McGee的任務便是把握好隊友傳球的機會得分,搶籃板等簡單的任務,雖然某程度上限制了McGee的發揮,但McGee在終結上打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其高效亦是勇士隊所需要的,所以,勇士使用McGee的方法是極大化了McGee對勇士的貢獻,最少,勇士是這樣想的。
.
對,也許下季勇士還是同樣地簡單地,單調地使用McGee,McGee還是不能展現出自己開發了更長的射程,有更好的攻擊手段,擔任起傳球組織的責任,但是在他可以展現自己有更佳的防守判斷,更佳的籃球觸覺,更好的投球干擾,這些都是他能在勇士使用說明書下能夠展現的進步。
.
又若果,勇士教練也不是遲鈍的,讓McGee擔任更多的角色呢?
.
祝福你,大男孩McGee,取得突破,取得進步,下年取得一份大合同吧!
.
文章最後,幫McGee做一些澄清:
.
#McGee跑得很慢很慢拖累球隊節奏
.
嗯,他有沒有拖慢球隊節奏我不敢亂下判斷,但就NBA官網顯示他跑動的速率而言,他比陣中的勇士禁區球員還要跑得快。
.
NBA官網給出的有「進攻平均速率」與「防守平均速率」:
.
進攻平均速率:
JaVale McGee 4.85
David West 4.01
Zaza Pachulia 4.62
.
防守平均速率:
JaVale McGee 4.13
David West 3.49
Zaza Pachulia 3.89
.
我想這個速率其實主要是計算球員們打半場折返跑動的速率,由此可看見其實JaVale跑動的速度其實比其他兩位的禁區球員更快,若果有球迷說道「McGee跑太慢連累球隊打不了快攻」的話,這實際是不對的。
.
#注意力缺失症嚴重影響他場上的表現
.
嗯,若果有醫學數據去說明McGee的注意力缺失症(ADHD)影響他場上表現就真的太有趣了。可惜這並不存在的。
.
個人認為ADHD對JaVale McGee場上的表現不多不少也有影響。但是否真的所有的事,包括McGee獲不到很長的上場時間都能用ADHD解釋?
.
個人並不認同。
.
首先,ADHD其實又稱為過動症,若果某個人有嚴重的過動症的話,理應在情緒,社交,與人溝通,控制自己情緒上出現嚴重的問題,例如在球場上與人大打出手,但就表面上McGee在被訪問時言語上能夠正常交流,在球場上能夠好好地打球,個人推斷McGee的症狀其實真的不至於嚴重影響他球場上的表現。
.
他曾在巫師場均出場27.8分鐘,也曾在金塊場均出場18.1分鐘。這實際也證明了他打長時間的比賽其實問題不大,他出場時間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2014年的傷病,而不是ADHD。
.
在某程度上,若果McGee真的受ADHD嚴重影響的話,當初巫師會選擇這位受症狀嚴重困擾的球員嗎?
.
所以,某程度筆者滿不喜歡什麼都拿ADHD來解釋McGee的各種不足,儘管我不是醫學專家。ADHD對他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不是他上場時間不足的主因,他一直都有勝任出場更多時間的能力。
.
#McGee的終結很高效
.
嗯,這是真的。絕對不是聊以自慰的說法。
.
他在官網的Offensive Rating達到了全聯盟的第五名,達到121.4,嗯,若果排除了出場不足20場的球員的話,他是排列第一的。
.
若果按照單純的命中率,他的命中率達到65.2%,在所有至少出場51場的球員中排列第5。
.
甚至,若果把距離收窄至離籃框5英呎的話,他的命中率達到驚人的71.2%,排行聯盟第7。(至少出手2次)
.
若果一個球迷說,他的出手時的得分率很高的話,那麼他是對的,只要McGee專注履行他的進攻任務,在他的進攻範圍內,他是很高效的。
.
#McGee的進攻參與率很低
.
這並不正確的,他的上場時間很短,但當他上場時,他在進攻的參與感其實很積極,在短短9分鐘的上場時間可出手4次,若果換轉成36分鐘其實是已經是17~18次左右的出手量。別忘了他場均獲得1.4個罰球,所以事實上他場均是出手4.75次啊!
.
若果用數據來佐證的話,便是使用率了,這綜合了一名球員上場時得分,籃板,助攻等等不同方面的表現,這個使用率極度強調進攻的存在感,因此很常看見一些球員明明很重要,但使用率卻很低,亦有明明上場時間不多,但使用率卻偏高的情況發生,主要衡定的是「某位球員上場時對進攻的影響」。
.
JaVale McGee的使用率達到22.6%,名列勇士隊的第4位,甚至比Green與Zaza更高,即使用數據拉到季後賽,他的使用率19.7%也名列勇士隊的第5位。所以說,若果說他進攻參與感很荒涼的話,這也是不對的,9分鐘能出手4次的球員實際上真的不多。
.
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八卦
Steve Bannon's Warning On China Trade War (w/ Kyle Bass)
凱爾· 巴斯(Kyle Bass)和 史帝夫 · 班農(Steve Bannon) 的 「中國警報」精彩對話 !
概要:史帝夫 · 班農,前白宮首席戰略師,在此與 凱爾 · 巴斯 探討,美國當前針對中國的地緣政治方略。對於以下話題:中國滲透美國各類機構,中國在南海的侵略行為,未來幾年的國際衝突。二人交談甚深。
訪談正文:
巴斯:
班農先生,謝謝你能來到這裡,這麼個開闊的場所,在德州。
班農:
叫我 史帝夫 吧。
巴斯:
史帝夫,你能來真好,謝謝你。
班農:
我也很高興能來這裡,還有點興奮。
巴斯:
你我來到此地,就是為了談一個我們都認真研究過的問題,中國。首先,容我請教,你覺得,中國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他們的總戰略又是什麼 ?
班農:
他們的總戰略顯而易見,就是「支配世界」。此意圖,得見於「一帶一路」,得見於「中國製造2025」,得見於他們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搞了個中國版的「東印度公司」,得見於他們在加勒比海的一舉一動,以及眼下在拉美的所作所為。
在我們看來,這些都是中國政府的作為,中國政府用盡手段對美國發動經濟戰,同時增強他們的軍事。他們正在封鎖南海,如此野心勃勃的地緣政治戰略,前所未見。讓我說的更直白一點,在地緣政治領域,有三大理論:麥金德(Halford Machinder)的理論,關於亞洲大陸的部分;馬翰(Alfred Thayer Mahan)的理論,關於切斷各大洋之間的交通樞紐;還有斯皮克曼(Speakman) 的理論,主張迫使自己的敵人遠離亞洲大陸。在世界史上,只有現在的中國,企圖同時踐行此三樣理論。拿破崙、希特勒,還有其他一些人,只想稱霸歐亞大陸;大英帝國、美國,執行的是 馬翰 提出的「海權論」。至於 斯皮克曼 的理論,是20世紀早期才出現的。
中國的「一帶一路」,基本上是要把「絲綢之路」一路開到義大利。在今天的報紙上寫著,那個新的義大利政府,五星黨的人,那個 Di Maio,從北京回到了義大利。他們要搞個大動靜,「讓我們義大利成為一帶一路的終點吧,這可是馬可波羅東遊的起點」。本週我們在馬爾代夫有一個投票,結果是堅定反對中國建設海軍基地、掐斷海運樞紐以擴張海上勢力的作為。
再看看中國如何實踐斯皮克曼的理論。美國本就是一個太平洋國家,但是中國卻企圖逼迫美國退出太平洋,所用手段就是他們在南海和台灣興風作浪。他們竟然要我們退守關島。
其實中國的問題,人們已經談論了很多年。華爾街,倫敦金融城,法蘭克福,那些人都是這麼個論調,「其實沒什麼,他們沒有野心。他們從來沒想過成為一股擴張勢力」。其實,在地緣政治意義上,他們就是一股擴張勢力。他們現在的舉動極不尋常。而且多管齊下。
巴斯:
那麼,你又如何看待他們的經濟成績呢,或者說「看起來很了不起」的那些東西。在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他們一直自以為是第二大金融勢力。逐漸的,這個世界好像也相信了,從2009到2018,中國是全球經濟引擎。在你看來,他們在地緣政治上蠻橫的底氣,是否基於這一輪經濟增長呢?
班農:
其實已經很久了,「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市場秘境」,這些說辭在西方一直很受寵,從英國人進入中國開始,到東印度公司,再到現在的中國貿易。大家都圍著中國轉。但是,擺在眼前的事實,讓我相信,中國經濟只是沙灘上的一個小城堡。
進一步說,我相信,這些熙熙攘攘,即將造成比2008更慘烈的金融危機,罪魁禍首是同一批人:那些投行、商業銀行、對衝基金,還有政府機構。又是那些個「精英」,他們製造了2008的金融危機,全身而退,沒有被追究。現在又來了,正是他們,惡化了中國問題。
還有那些「世界級精英」 — 「達沃斯黨」的同志們,華爾街的那些人;另有一些人,我稱他們為「中國關係戶」,就是那些投行,特別是高盛,還有一些商業銀行,還有一些為中國跑腿的說客,其實他們是一些大企業的遊說團隊,有25到30家和中國合作規模最大的企業,他們在華盛頓的遊說團隊,天天為中國跑腿磨嘴。還有那些大股東,比如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黑石主席)。所有這些人,都會因為中國問題,被追究到底。
中國和西方「精英人士」的合作,其本質,就是西方國家的「去工業化」,從歐洲到美國,都是這樣。這就是為什麼,英國脫歐和美國的2016年大選,是緊密相關的。在合作過程中,中國不斷的出口自己過剩的產能,轉移通貨緊縮壓力,出口基本工業產品。對於中國而言,這一切妙不可言。
中國的確做到了,讓三億五千萬勞工變成了中產,讓四億貧困人口變成了勞工。這已經覆蓋了他們三分之二的人口,他們的真實人口數,我相信是十三億或者十四億,而不是他們自己說的十一億。切實做到的這些事情,在他們自己看來,是了不起的戰略成就。其實,是在西方的資助下完成的。
我認為,川普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因為他說過,「這個世界不必如此,我們完全可以走另一條路,而不是像今天這樣 — 我們資助了中國崛起,我們建設了中國」。然而,這麼多年了,我們聽到的卻是,「不,就像熱力學第二定律,中國崛起是注定的」。川普說,「不,這些都是某些人的作為而已,是那些商業銀行、投行、大企業對中國當局屈服的結果」。
有件事我必須申明,凱爾,我不是針對中國民眾。70年代中期,我在西太平洋第七艦隊服役,76年到77年之間,我第一次去中國。我這一生幾乎都沒有離開中國事務。我還在上海生活過,是在過去的法租界。對於中國人,我不僅尊重他們,我深愛著中國人。在中國那裡,有一個說法,「老百姓」,意思是所有普通人,因為中國至少有一百個姓氏。老百姓們,其實過得很淒慘。
「老百姓」這個詞有很多含義,包含了社會禮儀,包含了中國人的吃苦耐勞,他們的堅忍不拔。回看中國人經歷過的種種,不可謂不悲壯。我們面對的問題,其實就是中國共產黨這個極權者。坦率的說,中國共產黨的頭頭們,和「達沃斯黨」,有著著密切來往,甚至勾搭上了各個領域的精英人士,科學界的、工程界的、管理界的、金融界的,文化界的。我把這稱之為「達沃斯輻射」。這一幅射的影響力,真實地體現在倫敦,紐約,華盛頓,硅谷,等等。
巴斯:
那麼,他們控制「達沃斯黨」的手段,是經濟脅迫?他們投資我們的大學,我們的智庫,給說客塞錢,如你所說,對付我們的企業,讓美國人去中國賺錢。這就是他們的操縱手段嗎?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班農:
讓我們回看2017年1月,在同一週裡,發生了兩場非同小可的演說。在達沃斯論壇,習主席的演說,可以說是對全球化的禮讚。而我對此很排斥,讓我感到厭惡的還有那些主流媒體,那些「達沃斯黨」,他們就坐在那裡,對習的演說照單全收,「多麼偉大的領袖啊,多麽了不起的人啊,他要站在全世界的高度領導我們,他還要對全球化事業,對我們的經濟,做許多許多事情」。
緊接著,我記得是三天以後,川普的就職演說,「讓我們照顧好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美國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其他國家也應該開始照顧好自己。全球化,還有達沃斯搞出來的那些東西,其實在掏空我們的國家。我們要重新對待全球化。」
兩年過去了,本週,彭斯的演說表明了美國的新戰略。
巴斯:
就在昨晚。
班農:
其實一切都在進行中,現在要與中國直接交鋒了。事態不會像基辛格說的那樣,也不會是「修昔底德陷阱」。我知道你對 格雷厄姆 · 艾利森(Graham Allison,主張用修昔底德陷阱解釋美中關係) 做了很精彩的訪談,他的意思是我們和中國還會在一起,磕磕絆絆地走下去。其實,我們要做的,是正面抗擊中國,不會再有絲毫妥協退讓。中國已經對我們發動了經濟戰,我們要堅定自己的立場。
回到剛才的問題,關於中國人如何收買別人。他們出手闊綽,開大張的支票。他們給各個大學送支票,幾乎買下了整個倫敦金融城,整個華爾街,還有那些企業。對此,我很憤怒。倫敦和紐約的那些大投行,已經變成了中共下屬的「投資部」。
巴斯 :
他們眼裡只有錢。
班農:
他們只認得錢,全變成了中共的說客。劉鶴,習的特使,大約四週前來到紐約的時候,當時是最後一輪貿易談判,他想再爭取些什麼。其實已經定局了。但是,他派了自己的副手,還有一隊小跟班,去見了 史蒂芬 · 美努卿(Steven Mnuchin ,現任財政部長) ,還有財政部的其他人。此前一天,他們還另搞了一個小動作。他們召集了 15 至 20 家企業的事務官開會,沒有請到CEO,因為那個召集人自己位階不夠。他們對這些企業的人說,你們這些人,辦事不行啊。現在你們出力解決問題。
還有一件事,王岐山搞了個什麼金融顧問小組。就是為了破壞川普的戰略, 但是中共在找人時會這麼說,「我們需要一些金融顧問,讓我們了解美國想要什麼」。然後 鮑爾森(Paulson :高盛CEO兼主席),苏世民 (Schwarzman ,黑石主席) ,還有其他一些人,都被找去了。有意思的是,當中共需要找人幫襯的時候,就會來找這批人,因為這批人已經得了好處。據我所知,這批人也會找藉口推託,什麼聯合國開大會啦,紐約正好有很多歌劇要聽啦,很忙啦。這時候,王岐山就對他們不客氣了,「你們這些人,沒聽見我說話麽?要開會了,都給我過來!」。簡直就像指揮小僂儸。
當我們回頭看看這些事情,西方各民主國家的,還有美國的,精英人士,長期和中國廝混,甚至當中國對我們發起經濟戰時,他們也和中國站在一起,助紂為虐。當人們看到,一定會震驚,會被驚得啞口無言。
巴斯 :
讓我們看一個具體的案例,這個案例足以說明企業受到的影響。我們知道,有那麼一些公司,他們分別想從中國撤出超過十億美元的資金,就在2016年11月。當時,中國突然間關閉了所有資本帳戶,他們一分錢都撤不出來。當時你還在白宮,你有沒有收到過這些公司的求救信?當時他們被中國死磨硬纏,一分錢都撤不出來,有來找你求助嗎?
班農:
有的。我相信這件事情給人們的震撼,比之前的那些還要大。我們都記得,川普如何以力挽狂瀾之勢當選總統。那時候,還沒有人看到這一切,可是這一切就是發生了,就發生在講究自由、民主、秩序的戰後時代。中國其實也沒做什麼大不了的,他們只是特別會鑽空子,只要有規則,就有漏洞,他們就去鑽。換句話說,不盡完美的規則體系,造就了現在的中國。沒有人去找中國算帳,因為每個人都以為中國還很弱。
巴斯:
可是,那些被欺負的企業是否因為害怕,而不敢找中國算帳?
班農:
就是如此。
巴斯:
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他們還說出來,把自己不能從中國撤資的事情說出來,他們就會被中國封殺。
班農:
他們都會遭此厄運。
巴斯:
那麼,潛規則就得勢了 ?
班農:
中國以封殺威脅企業,因為中國害怕他們說出真相。說到這裡,我們不妨來看看貿易戰究竟是怎麼回事。貿易戰無涉關稅,更無涉保護主義。這就是為什麼,川普可以做到如此地步。看看之前,川普動手之前,人們談論關稅,覺得250億美元或者300億美元已經是天文數字了。其實呢,川普的目標是5000億美元的關稅,而且川普知道,中國肯定無力還手。
為什麼中國無力還手呢?美國人要明白一件事,在中國人看來,我們是他們的「朝貢者」。請允許我進一步解釋。中國有大約四千年的歷史。有時候挺好,有時候很糟。但是他們對一件事情深信不疑,就是,他們之所以能存在4000年,因為他們擅於結交盟友,也擅於應付對手。
現在搞的這一套,他們稱之為「治蠻」,就是如何對付蠻族。他們的伎倆,就是邀請蠻族首領,去他們那裡糜腐享樂。然後呢,首領就墮落了。至於你這個墮落的首領,如何回去面對自己的族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在美國,近25到30年來,中國人來這裡,玩的就是這套把戲:收買我們的精英。我們的精英就這麼墮落了,甘願讓自己國家工業空心化,在北半個美國,中西部,尤其嚴重。這也是為什麼川普能當選總統。
觀眾們還需要明白一件事,很重要的事,就是 JD Vance,一個很厲害的傢伙,從耶魯畢業的,寫了《白垃圾輓歌》(英文書名:Hillbilly Allergies ),這本書是對川普支持者的最佳社會學研究。就是這個JD Vance,對我介紹了 麻省理工和哈佛的研究,那些研究顯示,工廠都搬到中國去了,就業機會也到中國去了,這一切,和美國現在的「鴉片危機」,是直接相關的。
這已經不是什麼關稅的問題了。
巴斯:
有道理!
班農:
這不是關稅的問題。這是生而為人的尊嚴問題,生而為人的價值問題。工廠都搬到中國去了。華爾街賺了大錢,大企業也賺了錢,因為成本降低了。一無所有的工人,被魔鬼叼了去。這就是為什麼,川普能扭轉乾坤,贏得民心。
在中國眼裡,美國就應該給他們「進貢」。我們給了他們自然資源、大豆、牛肉、波音飛機、蘋果產品。稍等,對不起,我們沒有給他們波音飛機和蘋果產品,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強行把波音變成了合資企業,強迫蘋果公司在他們那裡生產。我們只是他們的殖民地,他們是宗主國。但是,這一切,反而使得他們對貿易戰無能為力。
巴斯:
即便貿易戰火力全開,我們對5200億產品,全都徵稅25%,也就1000億美元。這是一筆大錢,但是,我們有十九萬億的GDP,所以,關稅收入對我們來說,好像也沒什麼。但是的確能印證你的觀點。從2001年開始,他們已經對我們發起貿易攻擊了,相比較,我們還沒發力呢。
班農 :
是的。從1946年開始,也就是二戰結束,一直到2000年,美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是 3.5%。這也是我們成為超級大國的真正原因。美國的經濟引擎恣意奔騰,經濟年年增長 3.5%,年景好壞也就波動半個百分點。中國加入WTO之後,他們大受優待。而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只剩下 1.9%。
造成美國經濟增長下滑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核心因素,就是中國。因為去工業化,我們的工廠都搬到中國去了。是的,關稅額度不高,無論是名義數字,還是實際數字,都不高。但我們可以看出趨勢。川普已經在做的事情,就是直面經濟戰。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運用301法案,抵禦中國強迫我們的企業對他們轉讓技術。
我們會把關稅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很有必要的話,對中興那樣的公司,我們會清算他們的海外分公司,斬斷他們在西方世界的所有觸角。他們的經營會被連續凍結90天。還有,就是投資限制……
巴斯 :
重組 CFIUS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班農:
是的,重組CFIUS,正是熱門話題,如此一來,政府就能夠集中力量保護智慧型資產。這就是為甚麼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區)如此重要。再來看看那些嘲弄川普的人。現在出了本書,《恐懼》,裡面寫到,那個 Gary Cohn,高盛的董事長,真是「偉大的高盛」啊,以前我還在那裡工作過。
Gary Cohn 竟然直接從川普的辦公桌上偷文件。在書裡寫著,他為了保護NAFTA,所以偷走了一份與關於對韓貿易的文件,因為在他看來,總統不夠聰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很好,我們來看看川普的實際行動:他創建了新的NAFTA,從地緣戰略的意義上看,用來制約東亞,可操作性極佳。很快的,日本就參與進來了。
這是一個雙邊協定,不是TPP那樣的東西,讓美國委身於眾多參與者之一。我們和日本的協定,很直接,就是兩個合作夥伴之間的協定。我們和韓國,也已經簽署了一個這樣的協定。在歐盟,Juncker (歐盟委員會主席),已經告訴川普,也想來一份這樣的協定。
這就是川普已有的作為,才用了不到兩年,在世人眼中,「中國崛起」就像熱力學第二定律一樣不可抗拒,但是川普,他把全球供應鏈,從中國身上,硬生生的扯了下來。
這將給我們的經濟成長帶來難以名狀的機遇。在上述整個過程中,川普單槍匹馬,面對企業遊說團,華爾街關係網,等等,周旋廝殺。川普是真正的英雄。
巴斯:
這一切行動,時機抓得很好。在我們反擊之前,中國經濟增長已經減弱了。我們選擇了用關稅作為反擊的起手式,其實用別的也可以。還有一件事,就是廢除了邊境調節稅,我們都知道是誰幹的。
班農:
我本人支持邊境調節稅。
巴斯:
我也是。
班農:
我雙手贊成邊境調節稅。Paul Ryan (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 和我有過分歧,但是他向我說明了究竟何謂邊境調節稅之後,我馬上就說,「這肯定管用」。
巴斯 :
是一個公平的方案。
班農:
其實我們都知道,邊境調節稅為何沒有被通過。我相信,在未來幾年,這個方案會被認可。
巴斯:
如果有了邊境調節稅,我們就不需要關稅了。
班農:
還有一件事情,也是涉及關稅的。記得G7 峰會吧,開會第一天,就關稅的問題,那些自視比川普更早從政的人,默克爾、馬克龍,竟然給川普「上課」。第二天早餐,川普回應他們,「昨晚我想明白了,這樣吧,我們都搞零關稅,不能有關稅,但是,也不能有補貼,如何?」
大家需要了解,就在兩個多月前,白宮發出了文件,包含了50條內容,列出了中國對美國的「經濟戰」行為。美國要中國停止那些行為。這就是交易,你停止戰爭行為,我們一切都好說。關稅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對國營工業的投資……
巴斯:
自由市場,自由電價
班農:
是的,自由市場。 看看他們對全球鋼鐵業和鋁業的影響,看看他們的造船工業是怎麼回事,中國所有重工業,都拿著國家補貼。他們已經摧毀了西歐的工業,摧毀了美國的工業。還在得寸進尺。
巴斯:
他們是故意的。
班農:
的確是故意的。我們再看看中興。可以看出,他們不得不,每年創造出一千一百萬個就業崗位。其實他們的內部經濟壓力,非常大。中興包含了一萬五千個高附加值的工作崗位,即便只是這一小撮就業崗位的減少,他們都承受不起。鋼鐵產業也是如此。
他們好像掉進了死循環。從來沒有哪個社會,像他們那樣不堪:官方不斷增加投資,只為了讓人們不停勞作。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所謂的「中國模式」,會讓西方人如此著迷,如果你能看清它的真相….
我知道你是少數幾個已經看清真相的專家之一,你們沒有自欺欺人地人云亦云,也沒有被中國的假數據矇騙。對於我來說,中國發布的所有數據,都要懷疑,只有自己驗證過的,反覆驗證過的,才能相信。我們都要給自己係好安全帶。
這一切,迫使我相信,下一場金融危機,已近在眼前,危機製造者,正是空虛脆弱的「中國模式」。
巴斯:
暫且假設我們對中國的判斷都是正確的,他們不計後果地堆積債務,同時伴隨著經濟減速,又有如此巨大的經濟當量,龐大的銀行系統…..但是,他們的銀行系統和我們的銀行系統之間的聯繫,並不像在上次金融危機時,我們和歐洲的,和亞洲其他國家的那麼緊密,這算不算一個好消息呢?
班農:
姑且算是。你用到了一個詞,「不計後果」。這讓我想到了整個世界的精英群體,是何等的不可信任,何等的不負責任,他們讓我憤怒。
看看不久之前的金融危機,沒有一個CEO被送進監獄,沒有一個富人放棄資產。人們應該記得,2008年9月18日,伯南克(時任美聯儲主席)、鮑爾森(高盛主席,時任財政部部長)、小布什(時任美國總統),一起走進總統辦公室 (緊急會議)。隨後,布什讓他們去國會山 (提交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當時,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只有8800 億美元。2017年1月20日,川普總統上任,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四萬五千億美元。所有人,包括英國央行,日本央行,都在做同一件事….
巴斯:
還有中國央行。
班農:
是的,中國央行。這些央行,只做了一件事 — 釋放流動性。如果你擁有各種資產,比如房地產、股票,或者智慧型資產,你就擁有了最美好的十年。如果你只是工薪階層,很遺憾,過去十年薪水零增長。這是不公平的,由此催生了憤怒,憤怒點燃了「國民意識」。
那些卑劣的銀行家,用納稅人的錢消解自己闖下的大禍,又派自己的徒子徒孫到世界各地為自己辯解。這一切都必須被終止。
我們來看你說的這個詞 — 「不計後果」,如果我們這次又漠視了那些「精英」做下的惡,我們也是在「不計後果」。美國銀行系統總共有十九萬億美元的資產,你在這個問題上比我聰明十倍,就我看來,這些全都是不良資產。也許,我們保守點好了,10%或者更多的部分,應該被註銷。
至於中國的銀行系統,有四十九萬億美元的資產,如果我說錯了,請糾正。我覺得,其中四十五萬億美元,是2008年之後產生的。這就是「不計後果」。不幸之萬幸,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銀行,以不再由SWIFT系統相互連接。
巴斯:
衍生品市場也隔絕了。
班農:
說要衍生品,這裡面也有故事。那些銀行家,他們嘴上不說,但行動上,都拒絕和中國的銀行在衍生品市場相連接,他們不希望,在中國的銀行系統崩潰時,被拖進去一起死。
也就是說,那些銀行家都知道,中國的銀行系統會崩潰。
他們都很清楚,沒有哪個銀行系統,能夠承受如此巨大的惡劣資產。有意掩飾這一切的經濟學家,都是可恥的,例如倫敦的金融時報,還有那些「精英」們,包括各種經濟會議的參與者,對這一切的掩飾,是他們永遠的恥辱。你看看 理查德·哈斯(Richard N. Haass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在 Morning Joe(晨間政論節目)都說了些什麼,從頭到尾,都在對彭斯的演講挑刺,打擊彭斯和川普。
你應該知道他說了些什麼吧?「哦,我所有的中國同事,還有我在中國的朋友,都對我傾訴,不知道美國到底要什麼,他們來到美國,想和我們一起解決問題,想成為我們夥伴。但是呢,我們不斷提更多的要求。」
他的這番言論就是「不計後果」。他完全清楚事實是怎樣的。可是他就敢坐在那裡,在公共頻道的新聞節目亮相,他知道選民都會看這檔節目,他就是要把那套謊言塞進選民的腦子裡。
這是不可接受的。我可以告訴你,凱爾,你在這裡,做著這些事情,其實還有很多人和你一樣,為什麼呢?因為這一切,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人們現在想要,是讓那些人付出代價。
如果那些「精英」們,以為自己又可以逃過一劫,告訴他們,不可能。為什麼川普能夠成為總統,為什麼那些根植於普通民眾的黨派能勝選,看看義大利、德國、法國,都是這樣,還有在本週末,同樣的事情,會發生在阿根廷和巴基斯坦,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人們已經受夠了那些卑鄙小人,知道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和任何人沆瀣一氣。
巴斯:
的確如此。我們來看看中國的銀行系統,我們不妨假設,他們會重組,他們其實很聰明。
班農:
我們就來搞清楚這個問題。
他們的聰明是這麼用的:當川普總統去訪問的時候,他們不做任何改變,什麼都不開放,唯獨開放了金融市場 (允許外資持股超過50%)。
巴斯:
蛛網已經張開了。
班農:
就是這樣。
巴斯:
他們把自己的金融系統搞壞了,再讓你投錢進去。
班農:
是的,拿你墊背。
巴斯:
為什麼,全世界對此都視而不見呢?
班農:
全世界都看在眼裡。
巴斯:
人們才剛剛發現….
班農:
等等,凱爾,….
巴斯:
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是才剛剛發現…..
班農:
不,凱爾,你真是善良的可以。你是個好人,所以你這麼想。但這麼想蠢透了。難道你真的認為,那些人,華爾街日報的,倫敦金融時報的,經濟學人的,那些個聰明人,還有那些智庫,你真以為他們一直被蒙在鼓裡?連我這樣的笨蛋都能看清,各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都是一個個定時炸彈,那些聰明人會不知道?他們早就知道了。
巴斯:
你也知道他們是怎麼說的,「中國不一樣」,這句話我聽了很久了。「我同意你說的,但是中國不一樣,所以報導還得這麼寫」。
班農:
是的,但是這一切,必須終止。在九十年代末期,我們和中國有過一個交易。現在回頭看看,當時的各色人等是如何表現的:直接跳出來給中國黨啦啦隊的,以理性者自居的妥協派,還有所謂的「鷹派」。在1999年達成的交易 (1999年11月15日,中美政府代表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是「綏靖政策」的產物。大家要明白,「綏靖政策」兩黨都有份,無關黨派意識。
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只要一談到中國,就想著怎麼撈錢。所以那些「啦啦隊長」們,總是說:「那可是中國呀,只要給他們最惠國待遇,讓他們加入WTO,他們也會走上自由資本主義道路,也會民主投票……」
巴斯:
他們會開放,他們會民主化,會允許我們投資任何領域……
班農:
嗯,他們還會進入中產社會
巴斯:
沒準兒還會有法治……
班農:
呵,法治,然後中國就是天堂了呢。十七年後我們終於知道了,知道了什麼呢?這個政權,不僅是獨裁者,還是重商主義者。他們已經造就了一整套系統,為他們自己,為那些所謂的「精英」,當然,也為了他們的政權。這套系統運作良好。
現在,之前提到了三種人(啦啦隊,以理性者自居的妥協派,鷹派),還剩下兩種。「啦啦隊」已經沒戲了。還剩下的,以理性者自居的妥協派,還有,鷹派。妥協派,現在有了一套新的說辭,「修昔底德陷阱」。你採訪過的 格雷厄姆 ·艾利森 (Graham Allison,美國哈佛約翰·F·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首任院長,政治與國際關係理論家,修昔底德陷阱一詞的提出人),還有基辛格,都喜歡這套把戲。
他們好不容易從故紙堆裡翻出一個寶貝,添油加醋:
「美國正在衰弱,中國正在崛起;就好像,古希臘在衰弱,斯巴達在崛起;若想避免全球衝突,看看歷史吧,這樣的局面,歷史上發生了十六次,其中十二次,處理失當。正在衰弱的一方,應該做的,就是如何引導崛起的一方,融入自己的體系。新來的夥伴也許會惹麻煩,沒關係,他很有實力,能做很多事情。一切都會好的。」
這兩個人,格雷厄姆 ·艾利森和基辛格,在六十年代末,關於尼克松的對蘇政策,就用過這一套胡扯。看看那時候他們怎麼說的,「蘇聯正在崛起,美國正在衰弱,我們要對他們謙和,對他們友善,允許他們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年的放過的屁,現在又拿出來放。
里根來了,他問到,「蘇聯經濟規模究竟幾何?」回答是,加州般大小。里根說,「那他們有什麼可怕的?」里根做的第一件事,授命,在五角大樓之淨評估小組(Net Assessment Group)任職的安德鲁‧马歇尔(Andrew Marshall),以及,在CIA任職的比尔·凯西(Bill Casey),對蘇聯經濟做一個完整的分析。分析的結論是,蘇聯經濟規模,只有之前估計的一半。對不起,我說錯了,還要多15% (當時加州經濟的65%)。
巴斯:
而且他們急缺美元。
班農:
是的,急缺美元。專制政權總是落入此番窘境。
巴斯:
中國現在就是。
班農:
蘇聯當時的作為,與今天的中國別無二致。他們在軍事上投入巨大,拖累了經濟。我們的問題是,當年胡扯混吃的狗頭軍師,過了四五十年,又來了,「美國正在衰弱,中國正在崛起…..」。在我看來,現在中國的處境和當時的蘇聯沒區別 — — 破敗的經濟,急缺美元。
對那些狗頭軍師,我這麼說,「這樣如何,我們停止衰弱,驅使我們衰弱的不是什麼物理學定律,只是人為決策,這樣的決策,我拒絕」。我們需要一個帶領我們,重新振作起來的領袖,讓美國再次偉大 — — 這恰好就是川普的政治基調。後來呢?不過兩年時間,我們就證明了,中國是頭「紙老虎」。
巴斯:
我們已經談到了中國的總戰略,談到了我們的行動,我們在當今世界的位置,那麼,你認為,中國下一步會怎麼走呢?假設我們繼續在經濟層面進行果決的反擊,進一步提升關稅,重申我們的權益,他們會怎麼做?他們有行動綱領嗎?
班農:
首先,他們希望美國發生政權更迭。他們自信有八成把握可以幹掉川普,辦法就是影響眾議院選舉,用心理戰術,用金錢收買,用盡各種手段,讓川普失去眾議院,然後看著他今年被彈劾。
即便不成功,他們自信有十成把握,讓川普在2020年敗選。這就是他們的「計畫 1」,讓川普丟掉總統職位。因為他們內部在說,「川普是我們的瘟神,我們要一個全球主義者當總統」。
巴斯:
他們就等著川普出局。
班農:
不只是「等他出局」,而是出手干預。彭斯昨天演講時說到,一些媒體,比如Axios,也有報導:有情報顯示,中國人正在干涉美國中期選舉。這不是什麼俄國人在Facebook上耍花招。這是中國人在玩命。
以上就是中國的「計畫 1」。
他們的「計畫 2」,義大利人今天剛說,中國是我們的重要夥伴(義大利支持一帶一路)。我相信還會有更過份的「一帶一路」,更多的「中國製造2025」,更多的「東印度項目」,再看看非洲南部,加勒比海地區,委內瑞拉,拉丁美洲,中國還有更多的動作。這些地區的國家都拿到了大把的人民幣。只要一個人拿了人民幣…..
巴斯:
可是沒人真的想要人民幣啊
班農:
這就是我們要談的一個大問題 (憋著笑)
巴斯:
這可是關鍵問題。
班農:
中國的勢力,已經遍佈波斯灣、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甚至卡塔爾。全世界所有資源密集地區,從阿根廷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直到南非,都佈滿了他們的觸角和爪牙。這就是他們在做的。
接著是「計畫 3」。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出版的一本教科書,很不簡單,在九十年代就出了英文版,是中國國防大學的兩位將官寫的,書名《超限戰》……
巴斯 :
劉姓上將?
班農:
好像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因為它寫出了中國的戰略思想。他們認為有三種戰爭:信息戰、經濟戰,最後才是熱兵器戰爭。「我們要避免的是熱兵器戰爭,因為美國可以輕易打敗我們,這是我們一定要避免的」,他們就是這麼說的。
那麼焦點就在於信息戰和經濟戰了。 他們已經贏了一路了。就那本書,如果你看看過去發生了什麼,再對照書裡寫的,你會發現,書裡怎麼寫,他們怎麼做。我認為,我深信,在川普集中行政力量應對經濟戰之後,他們開始節節敗退,他們的政權也岌岌可危,因為我相信,「鄧派」的人,還有其他崇尚集體領導的高官,都會以現行的個人崇拜為藉口,紛紛抱怨。
巴斯:
那些人只是暫時還沒有被監禁或者殺掉吧。
班農:
正是那些還沒有被監禁或者殺掉的人,已經開始坐在那裡嘮叨了,「鄧堅持與西方合作,鄧堅持改革,鄧堅持開放,鄧是務實的合作者,喜歡低調行事,鄧從不為難別人」,他們都把習看成「毛神二代目」。習現在頂著巨大的內部壓力。
我在自己的廣播節目裡做過一個預測,已經被許多人引用了,在2014年到2015年之間,當時我預測,在五年之內,我們和中國,會在南海開戰。我22歲那年,在南海的一艘驅逐艦上服役,我當時大聲驚呼,「我到底在哪兒?這究竟是什麼地方?!」每一艘從波斯灣出來的油輪,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還有無盡的集裝箱貨輪。南海就是高速車道。
巴斯:
中國進口能源的40%,從馬六甲海峽輸入。
班農:
我覺得三分之一的全球貿易,價值五萬億美元,都要經過那裡。
巴斯:
是的。
班農:
當我們談論南海問題的時候,必須明白,那裡是全球貿易的高速通道。最大型的輪船,全天候的航行於南海。在2015年,中國高官來到白宮玫瑰園,當著美國人民和美國總統的面,公然撒謊。他們當時已經在南海建造了七到八個機場。他們聲稱那只是暗礁。其實已經建成了機場,在美濟礁和斯卡伯勒礁。所有暗礁幾乎都成了機場,他們還設置了火砲控制雷達,搜索雷達,還有戰鬥機停在那裡。這些竟然都發生了。
巴斯:
那裡有一萬英尺長的跑道。在奧巴馬時期,中國專程來對我們說,他們不會在南海搞軍事,「我們不會前往南沙群島(主權爭議區)。我們在南海的建設,都是為了科研。」我們怎麼可以允許他們做到這些?無論是永暑礁,還是美濟礁,還是其他那些建成了一萬英尺跑道的暗礁,他們說沒有設置武器,可是現在連核彈都有了。我們竟然都答應了?或者是,我們表明上不答應,實際上縱容他們這麼做?
班農:
在我成為首席戰略師以後,第一次走進白宮,我就和麥克·福林(譯者註:時任國家安全顧問)去國家安全理事會接手工作,當時我就對他說,頭三件要做的事情,第一件,把所有的戰鬥火力交給指揮官,當時白宮正在處理對ISIS的戰爭行動。
巴斯:
交給哈里·哈里斯 (譯者註:Harry Harris 四星上將,時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
班農:
不,交給中央司令部,讓他們消滅ISIS。戰鬥火力必須由指揮官全權掌控。第二件,針對國家安全理事會,我們要想辦法,把奧巴馬任命的人,換成我們的人。
第三件,我當時說,我們要搞清楚過去幾年發生了什麼,找出所有和奧巴馬的「重返亞洲」戰略相關的文件。只要在他們眼前經過的文件,我都要讀到。人民應該知道真相。
當時在白宮,我一週工作七天,每天十八到二十個小時。其中一半的時間,都用來調查奧馬巴的「重返亞洲」,我要搞清楚,奧馬巴當時為什麼要那麼做,我們要起訴他。
巴斯:
關鍵人是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 ,譯者註:時任亞太助理國務親,今天9月17日在北京被王岐山秘書扯領帶扒西裝 )。
班農:
是他,庫爾特·坎貝爾。
巴斯:
他還寫了本書。
班農:
後來我找到了什麼呢?我本來以為會有一屋子的文件等著我。可是,只有薄薄一疊,沒幾張紙。再後來我發現,當時美國完全沒有建立和中國對抗的機制。當時白宮有一些出色的人,但是沒有人考慮,「因應中國挑起的經濟戰,我們來制定一個經濟計畫如何?或者是一個戰爭方案?」實際上,整個「重返亞洲」戰略,在我看來,就是派一個旅的海軍陸戰隊,到澳洲的達爾文地區,蹲著別出來。
當時,每個人都告訴我,哈里·哈里斯知道真相。我就去把哈里·哈里斯找來,向他請教了很多,在南海,到底發生了什麼。僅一件事,就讓我大為震驚。
當年我們在南海航行,荷槍實彈,雷達嘟嘟轉,一切自如,無愧於「自由航行」。我們在國際水域都這樣,我們如此行事,因為我們是美國海軍,我們是海上自由的捍衛者。但是現在呢,我們只能在所謂的「安全線路」航行,必須關掉雷達,關掉所有武器控制設備,像個乖小孩一樣,悄悄地把船開過去。可以說是求著他們讓我們過去。
巴斯:
這些我都不知道……
班農:
他們在國際法庭上輸掉官司以後,中國,竟然想把南海變成他們的內海。
巴斯:
這個我知道。他們在1949年提出來的「九段線」就是個笑話。
班農:
他們認為南海是自己的,可是他們欠準備。他們一看到人就會念叨,「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是不容置疑的」,然後,人們就不知不覺地把這句話寫進某些文件裡,放在電視節目裡,就像一句咒語一樣被反覆念。這就是中國想要的,他們相信可以用「反覆說」的方式,把假的變成真的。
你剛才問我,將會發生什麼。我在自己的廣播節目裡就說過,會有戰爭。引爆全球衝突的火藥桶就兩個,一個在卡塔爾和波斯灣,另一個就在南海。別想著朝鮮了,朝鮮就是中國的跟班,所有的朝鮮問題,都是中國的把戲。川普總統對朝鮮問題的手段很高明。南海才是大問題,戰事一觸即發。 就這幾天,某個晚上,作為一個前海軍軍官,看到那兩艘船…….
巴斯:
相隔僅50英尺。
班農:
德凱特號驅逐艦正在巡邏,中國的驅逐艦就直接過來挑釁。就隔著五十英尺。如果兩艘船真的撞上了,200到300名船員當場斃命。絕對如此。如果那兩艘船以當時的航速相撞,災難就爆發了。
我雖然不確定船上裝載的武器和燃料在衝撞發生後會如何,但是,我可以確定,在那個航速下,中國的所作所為就是「不計後果」。更是對我們的挑戰。
記住這點,德凱特號當時在巡邏,在某一塊暗礁方圓十二海里的範圍內,是十二海里喔。中國聲稱那塊暗礁方圓十五海里,都是中國的領海。他們接著說,美國海軍進入了那塊暗礁,那塊中國已經改建過的暗礁,方圓十二海里的範圍,侵犯了中國領海。
在我看來,現任美國總統,唐納德·J·川普,一直對中國很公正,也在努力構建良好的美中關係。事到如今,我認為川普總統應該給中國一個「七十二小時大限」,中國必須在七十二小時內,從南海撤走所有雷達,所有軍事設施,所有戰鬥機,那些跑道上的東西,島礁上的東西,全部清理乾淨。中國只有七十二小時的清理時間,七十二小時一到,美國海軍親出擊,拿下所有暗礁,卸掉所有裝置,一切重回國際海域。
美國海軍重回南海,捍衛航線開放,他們竟說美國在挑起事端。
我越來越相信南海問題會如此發展:正因為中國在南海沒碰過釘子,所以他們會越來越放肆,終於招來大禍。我認為總統應該先發制人,給他們「七十二小時大限」,告訴他們,「你不做,我來做」。看他們敢不敢阻擋美國海軍。
巴斯:
你是說,七十二小時一過,立即開打 ?
班農:
我沒說要打仗,我說的是「清理」……
巴斯:
可是,我們要去「清理」,他們也不會同意…..
班農:
國際法庭已經判決他們離開南海。為什麼不執行呢? 看看那些「達沃斯黨」(意指熱衷於達沃斯論壇的人),在達沃斯論壇上說得天花亂墜,一群人歡天喜地,他們從來不會像你這樣看問題。他們只會像中國官員一樣,中國官員可以站在美國人民面前,看著你們的眼睛,對你們說謊,這事就發生在2015年,就在白宮玫瑰園,美國總統就在邊上站著。
巴斯:
沒人追究當時總統(奧巴馬)的責任。
班農:
沒人追究。後來,如你所見,國際法庭來主持正義了,告訴中國,他們在南海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判中國敗訴,且不可再申訴。但是,問題沒有解決。中國在南海賴著不走,還說那裡是中國的領海。那時我才意識到,其實有許多人在對我說,「班農,你真是瘋了,我們都不覺得南海要打仗。」
大家要理解,到底什麼是全球經濟。雖然我是國家主義者,但我知道,美國經濟健康的基礎是貿易。無論是國民主義者,還是經濟保守派,都不反對貿易。他們激烈的反對「自由貿易」,是因為,利用重商主義的專制者,竟然也享受了「貿易自由」。
川普想要的,其實他一開始就說清楚了,就是,公平互惠的貿易。現在,我們要在這個問題上,和中國有個了斷。中國必須明白,川普絕不妥協。他是一個講究公平的人,是一個正直的人。他還在嘗試與中國繼續合作。但是,美國被耍弄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巴斯:
讓我來問一個有點驚悚的問題 ……
班農:
我們還有更驚悚的沒聊?剛剛我才說了我們會在南海打仗 (笑)。
巴斯:
算是從這個點上衍生出來的問題。換個角度來看,其實也很驚悚,那就是,如果我們不管南海了,叫上第七艦隊一起回家,會如何?
班農:
這的確是個問題。我認為,大家不能忘了,美國,可以說是一個太平洋國家。整個美國的發展,聯動全國的鐵路,整個西海岸……美國的各方面,都和亞洲經濟的健康息息相關。
巴斯:
根據憲法第五章,保護日本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其實我想問的是,我們是不是只能在戰爭和撤退之間二選一。
班農:
撤退是不可能的。
巴斯:
想都別想?
班農:
想都別想。這個世界正在變得凶險。可能有所緩和,也可能再出現一個「慕尼黑」(意指納粹興起)。的確有不少人會說:「我們就退一步吧,他們已經建成了那些海島,他們是新興的海軍力量」。
巴斯:
「所以還是別打仗了…」
班農:
川普有幾個核心原則,其中一個就是,「不干涉主義」。 同時,「美國第一」包含了「國家安全」,美國自己的安全,以及,美國的夥伴的安全,這就是「美國第一」的真正含義。
川普全球到處跑,不是為了發動戰爭。事實上,他緩和了俄羅斯問題,緩和了敘利亞問題,他尋求解決阿富汗問題,尋求解決朝鮮問題,還有委內瑞拉。觀眾們要明白,上述問題,沒有一個是川普製造的。始作俑者,恰恰是理查德·哈斯(Richard N. Haass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還有那些騾子幹的「達沃斯天才」們。
他們製造了朝鮮問題,製造了阿富汗問題,委內瑞拉問題,中國問題,搞了一堆爛攤子,然後讓川普來收拾。川普反覆說的是,「同盟國的安全,和美國自己的一樣重要」。
如果你問問新加坡,問問泰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問問他們,與美國海軍為鄰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他們會告訴你,「不是好事也不是壞事,是必要之事。我們需要美國在這裡,需要美國海軍在這裡,如果我們失去了南海,我們的貿易就完了。中國會一手遮天。」
這一切中國都明白,所以,想盡辦法讓我們離開南海。其實他們已經行動了,在搞所謂的「心理戰」,也就是碎碎念:「一萬兩千海里之內都是亞洲…….再這麼下去就完啦,南海要戰火紛飛啦…..」
巴斯:
他們一直這麼說…..
班農:
還有,「南海要變成伊拉克啦,變成敘利亞啦」。聽我說,我是「美國第一」最高調的倡導者。在南海克制中國,刻不容緩。
巴斯。
這很有意思。我還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為什麼美國不實行「人員管理流程」?我想你也讀過了DIUX出的報告(美國國防部國防創新部門實驗室,出的一份報告,關於中國的間諜活動),據說這是一份「解密報告」,但我沒發現這份報告曾經被「加密」。國防部的這份報告說,中國間諜進入了我們的大學研究部門,還有其他機構的實驗室 ……
班農:
還有武器實驗室。
巴斯:
武器實驗室是由DAPRA(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和美國空軍贊助的。為什麼我們不在這些地方實行「人員管理流程」呢?
班農:
我們先糾正一下。那些報告的確是「解密報告」。報告裡涉及到三十萬中國留學生,一萬名承包商,至於那些武器實驗室,我想有三分之二都是美國的智慧型資產。在那些留學生和承包商裡,有一定比例的中國間諜。
巴斯:
他們都在我們的武器實驗室工作。而我們的武器研究,都是政府贊助的。
班農:
你的問題,劍指虛偽的「政治正確」和毫不掩飾的「貪婪」。那些承包商,比如博茲·阿倫(Booz Allen,面向美國政府的資訊公司),還有公司,還有政府項目管理者,他們怎麼能夠,為我們的武器實驗室,僱用那麼多中國國籍的人?武器實驗室是我們國家安全的命門所在。這麼荒唐的事情,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這是一個很迫切的問題。我不知道問題是如何惡化至此的,但是,管理層一定有內鬼。他們很擅長利用「政治正確」掩飾罪惡。倫敦的金融時報,最近就洩漏了我們的信息:我的一位同事,史蒂芬·米勒 (Stephen Miller,川普移民政策主管),很了不起的年輕人,制定了一個方案,就是要驅逐三十萬中國留學生,辦法是吊銷他們的留學簽證。我們沒有決定要那麼做,只是考慮過。
這一切 ,就那麼洩漏出去了。讀金融時報, 你可以看到所有的綏靖派。比如那個董雲棠(Stephen Miller ,前亞洲助理國務卿,今天7月底退休),我很高興她已經離開了,她為「理性妥協派」出工出力,在緬因州撈到了一個農場。「理性妥協派」,在我們的國防部,國務院,甚至情報部門,看似盡職盡責,其實天天為中國賣命,又想著給自己找退路。
巴斯:
我不贊成驅逐所有的中國留學生,其實有三十四萬人。
班農:
我也不贊成。我贊成的是,如果有留學生是間諜,全部查出來。而米勒制定的方案是,如果我們能證明他們是間諜,就送他們回中國。
巴斯:
國家安全問題,我首先關注的不是中國,也不是印度,或其他什麼地方。只想知道,為什麼我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保護國家安全?為什麼我們不可以要求,只有美國公民,甚至,只有在美國出生的美國公民,能參與觸武器研究項目?
班農:
你的問題抓住了本質。
巴斯:
其實是很簡單的問題。
班農:
其實有明文規定支持你的主張,只是這些規定被繞開了。我相信在技術上,如果我們細究法律,一定可以發現他們的問題,只是管理層視而不見。
巴斯:
還有一個更惡劣的問題,孔子學院,進駐了很多美國大學。孔子學院是中國軍方贊助的。我們怎麼能允許孔子學院進入我們的校園?
班農:
這的確不可接受。試想一下,如果把一個CIA贊助的機構……
巴斯:
或者就一個天主教堂。
班農:
天主教堂,這個例子不好,這涉及到另一件大事,教宗方濟各已經和中國達成了協議,允許北京的無神論專制者自己挑選主教。所以天主教堂已經不能說明問題了,教宗已經向中國屈服了。恰當的例子是,讓CIA 或者 DNI (國家情報總監)成立一個學生會,在中國宣傳CIA文化 (笑)。
這完全不可能發生,你也知道,完全不可能。中國肯定會說,「這不行,因為有損於我們的國家主權」。
巴斯:
對孔子學院,我們該怎麼。。。
班農:
解散它們
巴斯:
怎麼做呢?
班農:
讓他們,關門走人。
巴斯:
依據哪條法律呢?
班農:
等等,你又被繞進去了。就像有些人總是說,「他們不是壞人,他們只是在傳播文化,他們在教普通話」。 聽著,他們是中國軍方贊助的。
巴斯:
他們甚至在孔子學院裡設置「接待室」,這到底怎麼回事?
班農:
這一切都會震驚所有美國人。為什麼大家都不知道?因為沒人報導。那檔節目,60分鐘,怎麼不去報導孔子學院呢?
巴斯:
他們會的。
班農:
他們在20年前就該這麼做了。這一切今天才發生,是因為人們終於受夠了。這也是為什麼川普如此得人心。看看他剛上任的時候是怎樣的,現在完全不同了,人們站出來發聲了。這是一場精彩的逆轉。
再來看看我們的大學……我就直說了,為什麼總是哈德遜智庫,之前有郭文貴事件,昨天彭斯的演講也在那裡,還有白邦瑞博士,為什麼總是哈德遜呢?為什麼其他智庫都不參與呢?
巴斯:
因為他們都被中國收買了。
班農:
最後,我們不妨用這個話題來收尾,劉鶴,習主席的經濟顧問。出於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他,也有一點點的相互了解。他是一個挺不錯的人。
今年六月,中美舉行近一年以來最重要的一場會談,劉鶴來了。一到美國,他不去白宮,不去財政部,而是直奔國會山,去找那些自我標榜「自由貿易者」的共和黨人。我們要記住,在貿易問題上,那些共和黨人才是川普最大的麻煩。當時那些共和黨人都瘋了,一起對著川普嚷嚷,「自由貿易好,自由貿易好……」。
所有概念(例如「自由貿易」),只要涉及了中國,都會被加一條,「中國不一樣」。久而久之,這些概念的真實含義就被改變了。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站出來,郭文貴會站出來,白邦瑞博士會站出來,因為人們質疑這一切。整個趨勢,就是人們現在說的「從綏靖到反擊」。
有些人把我們看成與「寬大包容」勢不兩立的強硬派,甚至給我們貼標籤 — 「戰爭派」。說我們是一群戰爭狂人。不,我們不是,我們要的恰恰是終止戰爭,終止對美國的經濟戰。
如果你仔細看看那些「綏靖派」,就會知道,其實他們都被中國坑了,近25年到30年,中國搞了一大堆戰略經濟對話,其實呢,一句話都沒有落實。他們真正在做的,就是奪走我們的工業,他們是一個「強盜政權」。中國的真面目,就是強盜資本主義。川普總統的行動,讓我極為感佩。
昨天彭斯的演講,必定載入史冊,因為那標誌著歷史的拐點。彭斯直言不諱,「鬧劇結束了,我們知道你們在做什麼,我們知道你們用心險惡,我們知道你們有一個全能神政府,一直在傷害我們。我們即將反打,打到贏為止。」
巴斯:
感謝你接受採訪。就在美國商務部的入口處,可以看到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句話,「唯公平對等,方可貿易」,這句話說出了我們要的是什麼。我們不想懲罰誰,更不想和誰打仗,我們要的,只是公平。即便我們還沒有得到公平,我們也深信,公平是存在的。好消息是,過去半年到一年,中國問題一直暗流洶湧,在昨天,隨著彭斯的演講,大勢已定。謝謝你能來到這裡。
班農:
感謝邀請。這一切真的很棒。
巴斯:
是的,非常棒。
班農:
看看這裡,我們就在這個開放空間訪談。
巴斯:
我們和郭文貴在一起呢。
班農:
你看他正在直播……
巴斯:
我不知道,你和郭文貴,誰更有爭議性。其實很快就知道了。
班農:
郭文貴的境界非同一般,和他比,我就像「剛出道的」。
巴斯:
再次感謝你。
網路來源:
Real Vision Finance
Steve Bannon's Warning On China Trade War (w/ Kyle Bas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5QzuzD01A
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的評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vDTkTKi5pA/hqdefault.jpg)
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steven stephen分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八卦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英文名字Steven 和Stephen 有什么区别?它们各自从何而来? - 知乎谢邀。 ... <看更多>
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大家都唸錯的英文名字! Names that You Pronounce Wrong?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我的文法課程▷ https://grammar.cool/我的發音課程▷ https://columbus.cool/✨✨✨✨✨✨✨✨✨✨我的免費講義▷ https://columbus.english.cool/我 ... ... <看更多>
steven stephen分別 在 steven stephen分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八卦
關於「steven stephen分別」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英文名字Steven 和Stephen 有什么区别?它们各自从何而来? - 知乎谢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