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半以來,身邊越來越多朋友談及數位轉型,甚至開了相關課程,分享企業關於數位轉型,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今年就讀博士班,目標第一篇投稿SSCI論文,恰巧也是從去年就開始準備的數位轉型,針對此事,分享一些實務與理論心得,拋磚引玉,簡單探討數位轉型。
【數位化不等於數位轉型】
談數位轉型之前,幾個觀念要先建立起來,比方說:
1. 運用數位類型的工具,改變原本工作的模式或方法,這是「數位化」,並非數位轉型。
2. 傳統電視台,引入數位設備,將原本的類比檔案轉成數位檔案,這是數位化,不能稱作數位轉型。
3. 原本沒有公司網站、粉絲專頁,然後建了個官網、開個粉絲專頁,這同樣不能稱作數位轉型。
4. 把原本紙上媒體的文字內容,轉移到網站上去,或是刊載於數位媒體上,這同樣是數位化。
5. 工廠將設備連接到網路,並且上傳設備執行時的數據資料到雲端進行分析、監控,這樣的行為是數位化。
因此,準確來說,先認識清楚數位化與數位轉型之間的差異,命題明確了,後面要探討的內容,才得以有意義的繼續。
【數位轉型到底是什麼?】
讀博士論文時,探討數位轉型的內涵與方法,用中文的語意似乎比較難理解,可是改用英文的說法反倒容易了解,透過英文的詞彙來看,看得會更容易一些。
・Digitalize(數位化)
・Digital Transformation(數位轉型/變形)
望文生義,從英文字面上的意義,不難看出數位化,比較像是一個事件、一個作為、一個應用,可是數位轉型採用了變形、變化,帶有進行式的意義,兩者相較起來,後者偏向連續、長期且進行是個進程,常會搭配英文的Processing一起用。因此,用非常簡化的說法,數位轉型是一連串持續發生的作為,基於原生數位土壤(Digital Foundation),衍生的各種對策、方案、辦法。
【什麼不是數位轉型?】
這問題看起來沒什麼,但卻很容易跟許多管理學、經營學、商業策略的各種名詞混在一起,因此整理了一下哈佛個案、SSCI論文之中,提到的幾個別踩的誤區,以免錯解了數位轉型,導致探討數位轉型時,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組織變革 ≠ 數位轉型
・企業再造 ≠ 數位轉型
・數位行銷 ≠ 數位轉型
・社群經營 ≠ 數位轉型
・商業發展 ≠ 數位轉型
・財務管理 ≠ 數位轉型
還有很多的詞彙,不完全能與數位轉型連結在一起。主要的原因是這些詞彙可以存在於數位轉型之中的其一項目,可不代表單一項目能代表數位轉型,這在定義上需要弄清楚一些,不然談到數位轉型,肯定會混亂、混淆,甚至被大量資訊給掩沒,導致數位轉型沒能做,可卻做了一些傳統管理、組織改造的事情,影響原先數位轉型所需要做的重點項目。
【數位轉型對企業來說,該怎麼做?】
因為實在不想長篇大論,就藉由別人舉的鮮明例子來說明,可能會比較容易判斷差別。
・你會懷疑Google這樣的公司,不是一間數位原生企業嗎?
・你會懷疑Sales Force這樣的公司,需要數位轉型嗎?
有趣的問題又來了,下面的問題,引出更有趣的思考。
・你心中的Tesla,是數位轉型的典範嗎?
・你認識的Amazon,他們需要做數位轉型嗎?
但,問題產生的對比與落差,或許會令不少人看出距離。
・你理解的IBM,是否需要做到數位轉型?
・曾經稱霸一方的NOKIA,需要數位轉型嗎?
・Yahoo在你心中,是否需要數位轉型?
・華盛頓郵報在數位轉型上,是否成功?
諸如此類的問題,或引用都想辦法在論述上,找個明確的施力點來分析、解釋,試圖讓更多人理解數位轉型這一詞,到底應該怎麼去實際應用。畢竟,探討數位轉型的範疇太大,尤其近幾年在全世界吹起一陣數位轉型風的論文浪潮,好多人在討論,也衍生出各派不同的說法、觀點。
【思維與作為的徹底數位轉變,才是數位轉型】
以媒體業為例,最常看到被拿出來探討的例子:
「現在的KOL,一個人所能帶來的影響力,已遠遠大於傳統經營思維的媒體,而這些媒體面臨到的問題不只是閱覽量降低,而是一個人的時代,已經能衝擊整個媒體,甚至擊垮媒體。」
數位化是數位轉型過程中,必經之路,也是不可欠缺的一環,可回到剛剛的例子,媒體在這些KOL崛起的年代,尤其排行前百、前千的人,都可能比一個媒體所帶來的影響力、擴散力要來得大,這中間產生的差距、差別,也就是數位轉型介入時,所需思考準備的工作。不過,這並不是要傳統媒體改經營KOL,而是去理解KOL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他們面對數位浪潮(Digital Century),做了些專屬於這世界、世代喜愛與喜好的事情。
再舉個例子,以我實際參與過的顧問案來看:
台灣某知名媒體想要下重本在數位上,並且將原本電視的影響力,發展到網路之中。但問題來了,他們想到的幾個方案是:
・請電視主播到粉絲專頁開直播
・開直播隨便聊想辦法拉粉絲數
・主播衝出粉絲數後再來開業配
上述三點對策,就後來結果論來看,沒有一個成功。問題跟原因到底出在哪邊?當時,發生了什麼問題?更準確地來說,他們最終想出來的對策,依然是數位化,還是離數位轉型很遙遠。
・主播放不下身段,不喜歡分享專屬自己的內容
・主播覺得開網路直播有損自我形象,不願意做
・主播認為阿貓阿狗都能開直播,做了貶低自己
・製作人認為主播名氣高,開了一定會有人去看
・製作人以為主播很有魅力又漂亮,網友會喜歡
・製作人覺得網友就是喜歡隨興輕鬆的生活題材
這些,都是來自於「第三方」的主觀意識,如果又對比到成功的KOL呢?
・KOL對某些題材專注且投入,並有高度興趣
・KOL關注粉絲與社群的好惡,持續優化內容
・KOL貼近粉絲即使賣醜搞怪也會去討好粉絲
・KOL會精心思考策劃什麼樣的內容粉絲想看
・KOL重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表現要來得更重
歸根究底,光是媒體之於數位轉型的發展,隨便舉一個例子,就有如此程度落差,而這落差,對於每天活在網路、數位世界的原生工作者,在一間原生的營運數位產品、商品的公司裡,或許問題不大。但跳出來具有數位土壤基礎的公司之後,很多企業在數位土壤這一塊都還沒有耕耘出「共通語言」、「共通認知」、「共通連結」的狀態下,要談數位轉型,問題又會不小心岔到「表象說是做數位轉型,可骨子裡卻只是做到數位化」而已。
以上一點心得分享,最近開始整理論文的基礎論述,又看到最近許多商業導入數位轉型的失敗案例,一些個人感觸。
ssci官網 在 Web of Science: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 Clarivate 的相關結果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包含涉及58 个社会科学学科的3400 多种期刊,以及源自3500 多种世界领先的科学和技术期刊的精选项目。涵盖从1900 年至今的超过937 万 ... ... <看更多>
ssci官網 在 SSCI、TSSCI、THCI、AHCI、SCI、Ei資料庫收錄期刊清單 的相關結果
社會類, 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cgi-bin/jrnlst/jloptions.cgi?PC=J, 連結進去後,直接以期刊名稱查詢,或點 ... ... <看更多>
ssci官網 在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SCI)/資料庫檢索/政大圖書館 的相關結果
由於有同時上線人數限制,使用完畢請務必按右上方「Log Out」登出。 資料庫簡介: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簡稱SSCI)為社會科學引用文獻索引資料庫,收錄超過1700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