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統計技能就跟超商集點一樣
#為何選擇新思惟
#以下是我的挑選方式
▋ 與別人不同的上課目的:完成統計技能拼圖
研究所就讀期間,長時間使用 SPSS 分析病人檢體數據。遇上染色體等基因型演算法,得改用 SAS PROC HAPLOTYPE 計算。畢業時,已對 SPSS 操作很有信心,但 SAS 操作也僅止於特定程序。
由於上一間服務醫院曾提供統計諮詢工作,當時就告訴自已,一定要把統合分析技能學起來,補足我的統計專長拼圖。別人是以寫論文為目的來報名此課程,我是以完成統計專長拼圖為目的。(超商蒐集點數的感覺,集好集滿拼好拼滿的概念。)
▋ 為何選擇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
類似的工作坊,Google 後便可發現還真不少(有規模的至少有 4 個)。
個人認為,人有沒有專業,不是看證照有幾張;工作坊有沒有能力及效率傳達正確知識給學員,也不是看有沒有被 Cochrane 認證。只要有實力,就可迅速判斷上述的「有沒有」。
曾秉濤醫師,光 2016 年就發表 10 篇 meta-analysis 文章,這就是實力;2018 年 11 月,新思惟校友 PubMed 發表 50 篇,這就是工作坊有能力及效率傳達正確知識。如果你對統合分析有興趣、如果你只是想要有 SCI 期刊成績,不在意是否高分 IF,這堂課將是身為初學者的你,最好的捷徑與選擇。
1 年發表 10 篇文章,能力絕對不等同 1 年發表 1 篇文章。若能跟據講師提供的經驗,依樣畫葫蘆,絕對可少走許多冤枉路(例如,文章搜尋廣度及深度不足,導致統計一跑再跑)。
▋ 統合分析生手也不用擔心
張凱閔醫師將於課程中,以論文第一作者身份分享經驗,解說上課練習用論文其故事脈絡,並引領學員從臨床現場走進統合分析世界。
最後,再跟躊躇不前或需要再被人推一把的人說明,我試用過其它統合分析軟體,具有傳統生物統計專長,有發表過 SCI 期刊(最新的一篇),也知道教學原理(我大學是讀師範體系的學校,唸了 40 多學分的教育學程),新思惟這樣的課程設計及教學流程,絕對符合大部份初學者需求且也易學易懂(本人真誠相挺)。
🎯 講師群 SCI 超過 220 篇,並有超過 68 篇 meta-analysis。
|張凱閔|
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超過 21 篇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曾秉濤|
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已發表超過 47 篇 meta-analysis 論文,並組成研究團隊。
|蔡依橙|
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初學者真的可以嗎?我需要有怎樣的基本能力?
初學者真的可以,經過我們的拆解與教學,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你只要會用 Windows,懂得使用像 Word / Excel / PowerPoint 這樣的軟體,就足夠了。上課我們會把重要的觀念講給你懂,而互動實作就是理解流程,只要懂得電腦操作,能照著教學步驟,點擊正確的功能,就沒問題。
一些枝微末節的卡關,現場講師與助教,會全力協助您。請放心。
🍄 不必了解森林,採回你要的香菇就好。
🔸 省去耗時耗力,踏入統合分析的大門。
🔸 熱門課程|2019 / 10 / 19(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同時也有14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00的網紅魔術師黃柏翰-奇幻製造Pohan Magic-Wonder Studi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agician Pohan Huang,is the youngest magic champion in Taiwan.His unique performing style and humorous interaction with people.Leads the audiences in ...
「sas教學課程」的推薦目錄:
sas教學課程 在 馮智政 Facebook 八卦
超越1100平方公里的想像!
這是今天《星期日明報》的訪問,感謝編輯的6000字版面,也一併分享了對未來去向的規劃,日後就不再談了,大家保重。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人生的下半場:另一條跑道
■問﹕星期日生活
■答﹕沈旭暉
問:聽說你打算離開香港生活,和香港形勢有關嗎?
答:我是將會轉換工作環境,但沒有想得那麼消極。兩年前結婚時,已是當作farewell party,說和香港形勢有關,我想是宏觀關連,多於微觀政治。我畢竟是研究國際關係的人,在香港,愈來愈難找到和國際接軌的土壤,這和政治無關,但做國際關係的感到窒息,也難免和政局有互動,而這樣的氣氛,令我覺得在海外對人對己對大局都是多贏。先談香港,再分享人生規劃吧。
問:近來由財爺開始,社會興起談昔日本土情懷,記得你和呂大樂曾有筆戰關於「昔日情懷」,若由讀書時代談起,什麼是你心目中的昔日的香港?
答:我們這代人在九十年代初長大,那是人生最快樂的歲月,也是香港最黃金的日子。上星期,我們中學會考二十周年同屆聚餐,說來我們是回歸前最後一屆會考生,最後使用有皇冠校徽的一代人。那晚找回和彭定康合照的古物,當時我是學生會主席,參觀港督府,滄海桑田。我很懷念九十年代的時光和人情味,而沒有遇過一個同代人更喜歡今日「新香港」,真的,一個也沒有。那是為什麼?
除了感情,我想,關鍵是當時英國殖民主義的高壓消失了,中國國家主義那一套未來,社會一切用「自己的方法」解決,香港經濟文化都處於全球領頭地位。那時候互聯網剛出現,還有單純的社區情懷,有類似Head Prefect帶領逃學到百樂戲院看三級電影的集體回憶。我們一代沒有太單一的成功模式,同學固然有醫生律師bankers,也有賭博大師奇人異士,大家互相欣賞,在不同意識形態之上,有共同的認同;像ViuTV那位CEO是同屆學生會的同學、結婚時的兄弟,試映那天我在他身旁,但從沒有互相抽水,我們很珍惜這份brotherhood。社會也應該是那樣的:就像安裕前輩,他在《明報》前做過《蘋果日報》、《大公報》,客氣的說我母親在大公報教導過他,一代精英背後,肯定有超越左中右的身分認同。在舊香港,哪間報館會裁掉他呢。
問:為什麼香港回歸了,就失去了情懷?
答:有些結構是不能改變的,像全球化、中國崛起,但香港究竟發揮什麼功用,卻在最高管治者一念之間。在大歷史,以非黑即白態度演繹國家主權、中央地方關係的,並非常態。在帝國時代,直接管治有限,容許了諸般地方特色,印度是最好例子:英國取代了王公大部分權力,但保留了地方政權和儀式,只為印度文化加添了新元素,到了印度獨立,反而開始打壓地方。港英管治時,香港由精英到民間,都習慣了既不和政權對着幹,又能保持地方特色的身分認同,在北京眼中也有「馬馬虎虎的愛國主義」(鄧小平語),這是夾縫中生存的智慧。但北京不習慣間接管治,只問「為什麼港督那麼大權」,而不會深究英國何以派小量文官就能管治,結果「虛權實化」,寫報告系統還要政出多門,一切水清則無魚。一葉知秋,我們的中學,就是很好的例子﹕作為官校龍頭,回歸前無為而治,大家都做「SAS-SSS」那樣的傻事,卻培養大量精英,現在才崇尚阿媽教仔的micro management。又像以前誰想到大學管理委員會會討論一個lecturer的合約?
問:近年香港愈來愈騷動不安,年輕一代的不滿尤其明顯,你接觸不少學生,覺得他們的絕望能否改變?
答:上一代強調經濟,但新一代更在意認同。讓我分享一個故事﹕上星期在一位總領事家宴,遇上一位內地金融精英,他管理數以百億計的基金,言談間,以自己來了香港25年而不懂一字廣東話、永不看香港新聞、公司只有一個香港畢業生做高級職員為榮,認為改善香港大學水平只能無限制向全國招生,中港矛盾是因為港人喪失優越感。我有很多內地朋友,交流很密,但最受不了這態度。我不斷目視總領事,相信他明白我暗示:聽君一席話,連我老人家也幾乎產生青春的躁動,何况天天被這樣訓話的年輕人?
問:特首選舉在即,你的世紀婚禮為人津津樂道,應該有候選人接觸過你?換人能解決問題嗎?近日北京對港政策似乎有變,你有何看法?
答:在這議題,我推掉所有瓜田李下的東西,得失了很多前輩。但恕我直言:有沒有一個候選人能解決香港的任何結構性問題?我真的問過,沒有一個敢說「能」,頂多認為自己能令社會紓緩幾個月。那誰當特首,除了對身邊的人有影響,又如何?
回歸以來,存在一系列不能調和的矛盾,本土主義只是回應、是果,「土地問題」也只是權力問題。真正關鍵,像「國家民族資本」和「自由市場資本」的競爭,國內不同集團利用香港處理「財務」的流程,無論誰當特首,利益受損的都一定反撲。反撲方不會大聲說「我要利益」,只會天天打小報告,總有一條線能打通,罪名一定和外國勢力、國家安全有關,這源自北京以香港為「美國重返亞太前哨站」的定位。加上在北京眼中,香港除了人心未回歸,司法機關「過分獨立」等「問題」始終要解決,不會因為換了人,「遠景」就不存在,因為中國需要香港,但是否需要「香港人」,那是另一回事。當矛盾浮面,鬥爭一來,本土主義是必然回應,誰當特首都不可能不處理,假如軟處理,自己卻又會被處理。要改變這些,需要同時具備一套方方面面都能理順的論述、香港內部執行力、中國政壇活動力、國際社會溝通力,我看不到上世代有這樣的人。
問:這情况下,香港本土主義興起,是否不可逆轉?
答:同事李立峰教授調研發現,8%選民自稱「本土派」,比例相信會持續上升;要是「本土派」兼容其他身分,肯定成為一代人的主流。結構性問題已是死結,加上「虛擬國家」興起,本土主義者毋須改變現實,也能感受到存在價值;中國民族主義未來十年只會更強,也要地方主義作對立面。當年輕人成了「既失利益者」,自然不再受制於這一代「不能談港獨」的潛規則,而在可見將來,他們不可能忽然變成持份者,思潮只會延續。從前社會精英能限制這類思想,因為政府通過他們間接管治,但他們的能量,卻在時刻表態的新香港被消耗殆盡,社會怎會有buffer zone?
問:你認為港獨可行嗎?本土主義走下去會怎樣?
答:我常說自己是國際關係的半個realist、半個constructivist。根據現實主義,怎樣計算,港獨的可行性都無限接近零,任何一個主流國關學者都會這樣答,而我不嚮往任何形式的狹隘民族主義。但代入constructivist身分,我卻要問:難道本土派不明白?當然不是。即使一個運動達不到本身綱領,卻往往有想像之外的效果,「change」,才是本土主義真正momentum所在。我認識好些高度理性的教徒,心底裏不信神,也不在乎天堂,但相信跟教義走,總會achieve something,這種不可測性,不是能計算的──這是metaphor,明白的就會明。因此,高高在上說《基本法》、博弈論,教訓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自以為看破世情,大是不必。任何能幫助香港identity在世界長存的事,溫和、激進、建制、本土,都是有價值的,唯一沒有價值的,只是在舊遊戲被屈機。我相信物極必反,根據東歐案例,所有抗爭都嘗試過後,要麼成功,要麼失敗;只要不成功,也得如常生活,保持自身核心價值,靜待時機,才是王道。香港人有多少韌力,怎樣在元氣耗盡後復元,才是考驗。
問:你最愛的「本土價值」是什麼?
答:我珍惜的香港,有一種吸納其他文化的底蘊,把西方的、東方的、古代的、現代的,全部融在大熔爐之內,產生了金庸武俠小說、衛斯理科幻小說、亦舒愛情小說、Canton Pop,這些都是很特別的fusion,足以在人類史佔一席位。曾俊華關於本土主義的話,我完全認同﹕「香港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像我這種因着人生偶然,在香港出生、成長,然後往返於世界各處的例子實在多不勝數,甚至可說是一種香港常態。所謂『香港人』這個身分,亦因着這個背景而成為一個流動而立體的概念。今天社會上有一種聲音,嘗試將『香港人』這個身分作出教條式的定義,強要辨別誰『是/不是香港人』,忽略了香港社會長久以來的多元本質,實在令我摸不着頭腦,而這種爭論,最後肯定不會得到實在的結論,相反只會挑起永無休止的矛盾和爭拗,實在毫無意義。」香港的價值,正是一塊把不同文化體系吸納再造的海綿體;把彈性掠乾,香港就不是香港了。即使一國兩制保不了,也不能令香港文化在全球消失。
問:你假如不在香港工作,又怎樣看待移民?
答:我十多歲時,也說過本土派年輕人常說的話。那時候家人想移民,我說我不走,要移情願靠自己的能力;我畢業時放棄留在海外,覺得拿了獎學金就應該回來,黃金歲月已給了最愛的地方,我覺得無愧於心。但說移民等同「不負責任」,難道不狹隘?流散各地的亞美尼亞人,多過今天亞美尼亞國家內部的總和,對維繫認同,貢獻極大;庫爾德人沒有在西方的精英,不可能保持國際注視;Edward Said或孔誥烽不在美國教書,怎能為巴勒斯坦和香港著書立說?八十年代到現在,移居海外的港人和後裔已過百萬,我大量親戚朋友定居海外,他們不但是香港身分認同的持份者,也是團結對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問:那離開香港主要是什麼原因?既然有能力團結各方,為什麼逃避?
答:我想,研究國際關係的人躲在香港,才是逃避吧。當年回港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普及國際關係這學科,這也是中學開始的情意結;別人眼中的政治機會,對我反而是負累。我有同理心,懂得製造大家庭的工作環境,可以發掘人的優點,observant而不會micro manage,這些我不會妄自菲薄,但我不要「政治潛能」:除了不希望國際關係身分本末倒置,我對社交生活、政治操作的強烈厭惡,超乎你們想像。而在一個不重視國際關係的地方,無所不用其極推廣國際關係,也是有限度的,再做下去,就出現marginal diminishing returns了。加上香港和新加坡、台灣相比,沒有國際研究的critical mass,以此為基地,很快塘水滾塘魚。為什麼你訪問我?因為坊間對我的興趣,在於社會網絡、家庭生活、月入多少、Facebook抽水、根據網典和某女神是否有一手、和健吾能否組成hehe組合,下刪一萬字,說到狗和外星人,也未到國際關係,我覺得,OK,但夠了。香港是否還需要我住在這裏呢?起碼在未來十年,也不需要吧。
但我很看重香港認同,我今天的一切,沒有香港身分,什麼也沒有。在別的崗位、別的地方,自己固然海闊天空,對香港何嘗不是創造其他可能?即使過去十年我住在香港,也幾乎有一半時間在世界各地,演講開會從不忘記弘揚香港這品牌,不是忽然一趟全球演講那種。離開影響因子遊戲後,也希望做一些和「全球文化香港」有關的研究,關於香港paradiplomacy的學術論文,我相信我是寫得最多的人之一。其實香港身分認同可以建構更多同心圓,像數十年前,香港認同和南洋說廣東話的互通,這個「全球嶺南文化區」概念,也許才是香港的未來。我覺得,我們也有責任extend下一代的地理想像,禮失求諸野,才是保全元氣之道。我們有自己的專長、自己的方法、自己的舞台,但心底深處,其實有共同目標,假如香港就這樣消亡,誰都不甘心。只是我不認為存亡的定義,只是1100平方公里罷了。
問:那會否繼續在中文大學工作?會不捨嗎?
答:我明白任何職位改變,都容易有無謂忖測,我和校方都希望清楚分享,所以以下這段和他們溝通過,很官方:第一,我剛做完的appraisal,研究、教學、行政都是最高excellent等級,學校希望我留下;第二,我對我不同單位的領導觀感也是excellent,沒有任何不高興;第三,有不少大學、head-hunters找我做其他工作,我沒有考慮,因為我不是要轉工,而是要換跑道;第四,我希望離開香港工作,而校方希望我保留目前職位,所以我提出了辭職,而校方建議先放一年假到別的地方,保留所有directors的titles,充電後再決定是否回來;第五,校方說歡迎隨時回來,而即使決定不回港,也依然是中大客席教授。我很感激他們的善意,所以必須表白:我是中大人。
但坦白說,人是要知所進退的。感謝沈祖堯校長和社科院兩任院長的信任,我知道以我的年紀和副教授級別,當目前幾個programs的director已是極限,即使多做十年,也不會做得更多。我享受由零開始策劃新programme,很喜歡我的同事和學生,對他們每年的拜年唱K感到很warm,也對我們比「一帶一路」先到哈薩克、蒙古、以色列感自豪。但正因為這樣,才應該選擇離開的時候,保留美好的回憶。我做全球研究課程主任4年、全球政治經濟碩士主任7年,還有研究中心也是創立人,是時候交棒,追求在大學以外的夢。誰想一生人做一份工?
問:你之後做什麼工作?怎樣才是你的理想生活?
答:我的座右銘一是「隨緣」,二是「知所進退」,看似互相衝突,其實不知進退,又怎會有緣?我已三十多歲,不年輕了,希望遠離公眾視線,加上過去十年我努力做幾份工作,已做了退休前的正事,是時候贖回自由。我的夢想除了剛才說的「全球香港」,在個人層面是建立一些公司和品牌,curate國際關係和glocalization概念,專注幕後,而不是無休止在象牙塔追求影響因子、或在公共空間飾演青年才俊。具體而言,excel內有六樣目標,包括籌備各地一籃子的國際關係研究所、將它們結成網絡;開一間國際關係顧問公司;研發國際關係的教育產業;催生深度旅遊、咖啡店、多媒體等產業;繼續當媒體的國際主筆;同時如前述,在大學保持客席角色,而且希望接觸不同學生,例如明年會開始教EMBA課程。這些規劃不少已找到投資者和partners,只差走出來那一步。
問:你打算什麼時候離開香港?未來住在什麼地方?
答:夏天後,我會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希望用一年時間過渡,在新加坡、台灣、香港、一個歐洲地方、一個國內地方,催生前述那些國際關係機構。假如一切順利,之後每年會花不同時間,在這幾個地方工作居住,多和家人相處。早前訪問過謝安琪,聽她說捲入政治的無奈、暫別樂壇的決定、照顧家人的心願,當然我們的公眾程度很不同,但出奇地有共鳴。
問:這樣說,是否因為出道十年後,感到中年危機?
答:大概是的。數個月前,我寫了一篇「三十五歲的太平天國」,有不少迴響,我想同代人都有差不多的心態。不少人為了事業,放棄興趣,到了女兒出世前,我很強烈意識到必須重拾人生,但又擔心沒有年輕時的毅力。於是忽然希望減肥,一個月內減掉三十多磅,包括戒掉五歲開始每天兩包的薯片和檸檬茶。然後我覺得,ok,應該還行。
問:最後,會否擔心後悔所作的決定,例如放棄政治機會,或目前的工作?
答:還是那句話,知所進退吧。像過去幾年,我發現不應再做《光明頂》,然後應離開Roundtable,然後對媒體訪問和專欄應可推則推,然後Facebook專頁必須抽身交給團隊(那是有幾十個朋友參與運作的),否則社會不會流動,自己也不會進步。交班後,感到無比暢快。若能選擇退場的時候,必會有緣再聚;凡事太盡,緣分定必早盡。我們是時候think out of the box,不要被單一工作、單一樓宇、單一地方,綑綁一生。認識很多前輩,每天有很強的不安全感,到了50歲理應安穩,卻又重新開始找工作,因為要延長退休,豈不是終生長憂?不少家長以為子女沒有了自己照顧不行,其實是自己沒有了子女當寄託不行;那些政治老人天天說為香港好,其實是否只是需要這遊戲chok存在感,你我心知。當社會不質疑你的能力和地位,就是時候尋回自己。假如在三十多歲、有價有市、有理想有現實的時候不改變,十年後,再也沒有改變的空間,人生就白過了。
編輯:曾祥泰
星期日明報 2016年4月24日
sas教學課程 在 魔術師黃柏翰-奇幻製造Pohan Magic-Wonder Studio Youtube 的評價
Magician Pohan Huang,is the youngest magic champion in Taiwan.His unique performing style and humorous interaction with people.Leads the audiences in to a feast with full of surprises.
「再別康橋」是目前黃柏翰的代表作品,此作品具有故事性,主角是大文豪徐志摩,作品描述徐志摩重遊康橋心境的轉變,以書為道具,變幻出各種同不的效果,將魔術、文化、戲劇融合的非常巧妙。
MORE INFORMATIONS
Fanpage:https://www.facebook.com/pohanmagic
Website: https://www.pohanmagic.com
Instagram: pohanmagic
Mail: hank79527@gmail.com
Phone:+886-913-571-868
【演出經歷】
01/金融業
匯豐銀行感恩晚宴、安聯投信感恩晚宴、施羅德投資論壇、元大資產尾牙、元大證券尾牙、保德信金融集團家庭日。
02/科技業
台積電P4廠尾牙、SAS科技聖誕晚會、TPCA電子展、四零四科技家庭日兩千人、神腦國際XSony經銷商晚宴、HTC家庭日。
03/車商
藍寶堅尼車主晚宴、保時捷70週年晚宴、賓士汽車貴賓活動、中國Volvo經銷商會議
04/醫學年會
放射線醫學會年會、獸醫師年會一千人 、台中中國附醫泌尿科忘年會、生殖醫學年會。
05/政府活動
僑務委員會議行政院長晚宴、GEC+全球創業大會、賓州投資貿易辦事處貴賓之夜、外交部英語小尖兵選拔記者會、新北市自造者嘉年華。
06/飯店百貨業
涵碧樓會員之夜、微風南山開幕、長榮鳳凰酒店駐演、理想大地表演、 環球購物中心貴賓活動、台茂週日綜藝秀、遠東童裝活動。
07/尾牙春酒
可口可樂千人春酒、緯來電視尾牙、 康新設計耶誕派對、龍星公司尾牙、嬌生集團尾牙、施舒雅晚宴、謚台工業尾牙、龍星公司尾牙、Costco春酒、祈憶艾益生尾牙
08/開幕式&記者會
傑太日煙公益支持大會、 yes123求職網記者會、大風起兮:民國初年知識份子文化救國歷程特展 、故宮列支敦士登秘藏珠寶展貴賓之夜、親子天下MAKER PARTY。
09/其它
國泰人壽雪梨高峰會兩千人、Thermos保溫瓶會員之夜、台中扶輪社年會、國家實驗動物中心餐敘。
010/婚禮
王李府婚宴等數十場桌邊魔術。
011/【校園演講】逐夢的魔法旅程、【企業演講】幽默互動的魔力、
TEDxTaipei、和碩科技、公視「就是這Young!」校園巡迴、明基友達基金會講師等數十所校園演講。
012/課程
華視訓練班講師、吳若權「魅力自信課程」、HAHOW好學校、Design For Change年會。
013/
壽宴&生日派對
王先生、陳先生70大壽等數十場私人派對。
014/社區活動
中悅維也納母親節、天泉社區聖誕節、發現之旅社區耶誕活動。
【個人簡介】
畢業於台灣⼤大學,也是台灣最年年輕的魔術冠軍,他獨樹一格 的表演風格,與幽默的互動⽅方式,帶給觀眾華麗的視覺饗宴。
2010年年曾受邀於「中國央視曲苑雜談」節⽬目演出
2012年年代表台灣遠赴英國參參加「F.I.S.M.世界魔術⼤大賽」
2014年年受邀⾄至美國好萊塢「魔術城堡」演出
2015年年登上TEDxTaipei演講
2016年年登上法國著名電視節⽬目「世界超級夜總會」
2017年舉辦首度舉辦個人秀「奇幻製造者」
舞蹈表演,特技表演,表演活動,表演節目,產品發表會,記者會表演,產品發表會表演,晚宴表演,VIP晚宴表演,親子表演,家庭日表演,魔術表演,魔術師,魔術,尾牙春酒表演,尾牙表演,春酒表演,尾牙熱舞,尾牙舞蹈,尾牙歌手,尾牙開場,尾牙主題,尾牙遊戲,尾牙歌曲,尾牙活動,尾牙樂團,尾牙主持,活動主持,中英雙語主持,客製化表演,婚禮表演,婚禮樂團,樂團表演,展場表演,社區表演,表演公司,表演企劃,娛樂公司,活動公司,表演推薦,生日派對表演,壽宴表演,桌邊魔術表演,演講,校園演講,夢想演講,企業演講,激勵演講,魔術教學,魔術破解,Magic TrickLe plus grand cabaret du monde,magic,magician,活動表演,聯歡晚會表演,晚會節目表演,開幕活動表演,生日表演,母親節表演,父親節表演,聖誕節表演,中秋節表演,週年慶表演,兒童節表演
觀光節表演,元宵節表演,表演設計,駐場表演,中國風表演,復古風表演
sas教學課程 在 Jackz Youtube 的評價
循道中學最新創意主打《全等三角形驗證法》
歌詞:Side Angle Side,
Side Side Side!
Angle Side Angle,
Angle Angle Side!
原片:
MCKLN Secrets
#4549#
SAS, SSS, ASA, AAS
https://www.facebook.com/methodistcollege.secrets/videos/821627624638041/
原曲應該係呢首?
Silver Convention - Fly, Robin, Fly
https://youtu.be/oUPdG4DA42g
王國興《嘥拉布嘥》(原曲:Side-Angle-Side) | 四次創作:
https://youtu.be/TpESxBcRqHY
《SAS, SSS, ASA, AAS》人人跳舞完整版:
https://youtu.be/ubdhIOvPxmU
小明胖虎齊唱《Side-Angle-Side》全等三角形驗證神曲:
https://youtu.be/M5mYGSZRDPs
【有片】循道中學學生咁樣去記全等三角形驗證法
http://forum6.hkgolden.com/view.aspx?type=CA&message=6344407
香港九龍京士柏的循道中學近日製作了一段短片,由三名中學生以簡單音調唱出中學數學內容。內容不停詠唱SSS、SAS等(邊、邊、邊;邊、角、邊)等「全等三角形」的驗證方法。片段末段,三名中學生在禮堂上台表演,與學校近千同學來個大合唱,氣氛高漲。
片段由該校的非官方Secret Page(學校秘聞專頁)上載,最初不少網民罵學校難為學生,逼學生拍「低能」片段。但隨着片段廣傳,很多網民開始表示欣賞,至今獲八千轉發,近萬個讚好。有人大讚他們玩得、對功課投入、有表演慾。觀乎短片,三位同學在每個場景中都與班房的同學打成一遍,玩得十分開心。
另外有一個名為MCTV Production的youtube channel上載了一條「完整版」的「數學MV」(文首片段),片段是一段類似校園電視的節目。中段有這首極為洗腦的「Side Angle Side……」前後就有該三位同學和其他同學以普通話和英文溝通,以及學校老師主持禮堂週會等片段。
三學生組合名為RHS
片段亦可見到,禮堂週會時,一名主持人老師將三位學生的組合介紹為RHS,三名神氣的同學仔慢慢地走到台上,領唱〈Side-Angle-Side〉。
短片有該校老師協助製作,在禮堂一起唱歌時,也有大合唱的場面,可謂師生同樂。
至於,三位學生不停唱出的「SSS、SAS」是甚麼呢?中學文憑試數學課程中,有有關「全等三角形」的教學,共有五種方法均可驗證全等三角形:
SSS(Side-Side-Side,邊、邊、邊):三邊長度相等;
SAS(Side-Angle-Side,邊、角、邊):兩邊,且夾角相等;
ASA(Angle-Side-Angle,角、邊、角):兩角,且夾邊相等;
AAS(Angle-Angle-Side,角、角、邊):兩角,且非夾邊相等。
與及比較特殊的RHS(Right angle-Hypotenuse-Side,直角、斜邊、邊)。而該Secret page 於片段發佈數小時後再發佈原曲《 Fly, Robin, Fly》,原曲跟循道中學版本有幾大分別?大家慢慢欣賞!
Help us caption & translate this video!
http://amara.org/v/W8k3/
sas教學課程 在 Jackz Youtube 的評價
人人跳舞完整版,循道中學最新創意主打《全等三角形驗證法》。
歌詞:
Side Angle Side,
Side Side Side!
Angle Side Angle,
Angle Angle Side!
MCKLN Secrets
#4549#
SAS, SSS, ASA, AAS
https://www.facebook.com/methodistcollege.secrets/videos/821627624638041/
Congruent Triangle Reasons so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VylEFXSpk
原曲應該係呢首?
Silver Convention - Fly, Robin, Fl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UPdG4DA42g
【有片】循道中學學生咁樣去記全等三角形驗證法
http://forum6.hkgolden.com/view.aspx?type=CA&message=6344407
香港九龍京士柏的循道中學近日製作了一段短片,由三名中學生以簡單音調唱出中學數學內容。內容不停詠唱SSS、SAS等(邊、邊、邊;邊、角、邊)等「全等三角形」的驗證方法。片段末段,三名中學生在禮堂上台表演,與學校近千同學來個大合唱,氣氛高漲。
片段由該校的非官方Secret Page(學校秘聞專頁)上載,最初不少網民罵學校難為學生,逼學生拍「低能」片段。但隨着片段廣傳,很多網民開始表示欣賞,至今獲八千轉發,近萬個讚好。有人大讚他們玩得、對功課投入、有表演慾。觀乎短片,三位同學在每個場景中都與班房的同學打成一遍,玩得十分開心。
另外有一個名為MCTV Production的youtube channel上載了一條「完整版」的「數學MV」(文首片段),片段是一段類似校園電視的節目。中段有這首極為洗腦的「Side Angle Side……」前後就有該三位同學和其他同學以普通話和英文溝通,以及學校老師主持禮堂週會等片段。
三學生組合名為RHS
片段亦可見到,禮堂週會時,一名主持人老師將三位學生的組合介紹為RHS,三名神氣的同學仔慢慢地走到台上,領唱〈Side-Angle-Side〉。
短片有該校老師協助製作,在禮堂一起唱歌時,也有大合唱的場面,可謂師生同樂。
至於,三位學生不停唱出的「SSS、SAS」是甚麼呢?中學文憑試數學課程中,有有關「全等三角形」的教學,共有五種方法均可驗證全等三角形:
SSS(Side-Side-Side,邊、邊、邊):三邊長度相等;
SAS(Side-Angle-Side,邊、角、邊):兩邊,且夾角相等;
ASA(Angle-Side-Angle,角、邊、角):兩角,且夾邊相等;
AAS(Angle-Angle-Side,角、角、邊):兩角,且非夾邊相等。
與及比較特殊的RHS(Right angle-Hypotenuse-Side,直角、斜邊、邊)。
而該Secret page 於片段發佈數小時後再發佈原曲《 Fly, Robin, Fly》,原曲跟循道中學版本有幾大分別?大家慢慢欣賞!
SAS … Side Angle Side、Side Side Side …講起洗腦歌,如果你只講到「軟雪糕」,咁你就out啦!因為近日最紅一定是循道中學的「 SAS 歌 」!咩係「SAS歌」?一夜爆紅的「SAS歌」其實是循中學生所製作,5分鐘的短片中,三名男生邊走邊唱出「Side Angle Side、Side Side Side」等歌詞,走走唱唱,唱遍循道中學,仲洗咗大家腦!
「 SAS 歌 」的來源
「SAS歌」來自MCKLN Secrets,即循道中學分享秘密的Facebook專頁,全名是《全等三角形驗證法》,而原來「SAS歌」真正來源是源自一位循中的數學老師梁SIR,這位老師為了令學生記得SAS、SSS、ASA、AAS等三角形的原則,而將它們二次創作,用Silver Convention的歌曲《Fly, Robin, Fly》改編成「SAS歌」,最後一夜爆紅!
Help us caption & translate this video!
http://amara.org/v/W8kZ/
sas教學課程 在 SAS 免費資料分析線上課程 - 課程板 | Dcard 的八卦
SAS 這學期的免費資料分析線上課程又要開始囉,歡迎報名課程>, ... 能夠挪出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本學期第一堂線上課程就是教學製作報告所需要的 ... ... <看更多>
sas教學課程 在 SAS語法介紹1 的八卦
... <看更多>
sas教學課程 在 [情報] TEJ、SAS、Eviews教學課程- 看板CCUfinGrad97 的八卦
TEJ教學課程(3堂)
98/3/13(五) 12:00~13:00
98/3/20(五) 12:00~13:00
98/3/27(五) 12:00~13:00
SAS教學課程(2堂)
98/4/17(五) 12:00~13:00
98/4/24(五) 12:00~13:00
Eviews教學課程(2堂)
98/5/15(五) 12:00~13:00
98/5/22(五) 12:00~13:00
地點:管理學院350教室
每堂課程結束後 13:00~14:00為office hour
欲上課者請向系辦報名或線上報名→ TEJ、SAS、Eviews,以便準備教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7.129.4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