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奇宣布瑞德西韋確認有效
#這是對抗新冠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今天是瑞德西韋日。我會逐一分析瑞德西韋的三個臨床試驗結果。先來看這個總計收案1063名的大型臨床試驗。
Adaptive COVID-19 Treatment Trial (ACTT)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導,全球收案,NIAID新聞稿公布,宣稱近期將正式發表。
執行地點:多國多中心,68家醫院,包括47家在美國,21家在歐洲和亞洲。
臨床試驗驗設計:隨機雙盲有安慰劑對照組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收案條款:發病任何時間皆可,並有以下任一狀況:胸部影像上有肺炎,血氧小於94%,須要用氧氣,或是需要呼吸器。
治療組:注射瑞德西韋10天。
對照組:注射安慰劑10天。
康復時間,定義:住院患者進步到不需要氧氣甚至出院的時間。
收案時間:2020年2月21日~4月19日
結果:
1.總計收案1063名,用瑞德西韋患者平均康復時間為11天、死亡率8%,而對照組使用安慰劑平均康復時間為15天、死亡率11.6%。用藥組能縮短四天的病程,康復時間快了31%,很明顯達到統計學上意義(p<0.001)。死亡率則有3.6%的差別,雖然沒有統計學上差異(p=0.059),但也是8和11.6的差別,瑞德西韋組有死亡率較低的趨勢。離統計學有差異的小於0.05,其實也很接近了。如果收案人數更多,應該就有機會達到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2.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負責人,佛奇(Anthony Fauci)醫師表示,瑞德西韋在縮短恢復時間方面具有明確、顯著、正面的作用。隨機雙盲有安慰劑的臨床試驗是實證醫學最高等級的證據,#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雖然31%的改善,看起來不是一個神藥等級的效果(例如100%那種),但這是很重要的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告訴我們這個藥物可以阻斷這隻病毒,這是很樂觀的訊息。
3.佛奇醫師進一步指出,為何他會在此刻就公布這個結果(詳細資訊尚未正式發表),#是因為任何時候你有非常確切的證據一個原本無藥可醫的病有藥物可治療,#你有醫學倫理上的義務需要讓所有人知道這件事,#因為這將會變成這個病的標準治療。所以目前進行中的臨床試驗,如果是完全沒有給治療的對照組別,可能要考慮調整加入標準治療。
4.佛奇說,在他檢視這份報告時,他想起了1986年,當年沒有任何對愛滋病毒有效的藥物。當時NIH做了AZT這個藥物的臨床試驗,證明有中等的療效。後來有更多不同機轉的藥物出現,我們開始用合併治療,而演變為目前熟知的雞尾酒治療。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有能力治療這個病毒,我們會開始看藥物合併治療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
04b解讀:
1.這個臨床試驗是隨機雙盲的,也就是受試者和醫師都不知道給的藥是安慰劑還是瑞德西韋。講究實證醫學的現代,隨機雙盲的臨床試驗是最可信的研究方法。此臨床試驗收案高達1063人,人數已經非常多。可以下非常有意義的結論。
2.我個人是偏向於樂觀看待的。此實驗設計上要看到的主要療效指標(primary endpoint):患者平均康復時間(Time to recovery),從15天變成11天,非常顯著。你會覺得這4天沒什麼嗎?不,這31%的加速恢復很重要。病人治療時間可以減少31%,就意味可以增加31%的占床和使用呼吸器的時間。這可以在社區大爆發時讓醫院多治療31%的病人,更不容易導致醫療崩潰。
3.大家熟知的藥物:克流感( oseltamivir)的效用,Lancet曾發表一篇整合分析,九個臨床試驗共4328個患者中,克流感可以讓症狀改善時間從122.7小時減少到97.5小時,時間減少21%。當然新冠這篇是中重症看的是缺氧狀態的恢復,克流感則是輕症看的是症狀恢復。不過就是給大家個概念,抗病毒藥能有個31%的加速恢復算是不錯的結果了。
4.死亡率從11.6%降到8%當然也是值得注意的。全球目前已經有超過2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如果都能用藥,等於是可以減少6萬人的死亡。雖說沒達到統計學意義的結果,但如果收案更多人的話,很可能就會拉出統計學上的意義。這趨勢看起來是明顯的。
5.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臨床試驗沒有限定收重症而已,中重症皆可。其他兩篇都是收重症,就是血氧SpO2 <94%。此外開始治療的時間點也非常重要,這整個研究細節還沒公佈。可能還要看治療的時間點,中重症的比例才能更正確的解讀。
6.看整個臨床試驗的設計,似乎沒有探討病毒從呼吸道消失的時間是否會縮短。不過現在選的觀察指標:臨床的恢復,還有14天和29天的死亡率,都是更重要實際的療效指標了。
7.要不是有前面中國臨床試驗失敗的陰影,這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主導的ACTT臨床試驗,應該會讓所有人歡欣鼓舞。但前面不管是羥氯奎寧的後續或是中國那個臨床試驗,讓醫界還有民眾不要這麼興奮而持較謹慎的態度來審視這些臨床試驗結果,我覺得是好事。
8.沒有意外的話,美國FDA應該會據此研究結果通過瑞德西韋的緊急授權使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
下午再分析另外兩個臨床試驗結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光臨臺灣吧 #人類世界的八大秘密 #性教育 你知道嗎? 「G點不是一個點」! 「處女膜本來就是破的」! 還有還有「女生竟然也會勃起」! 你希望讓陰道健康又性福嗎? 還是你正為陰道發炎而煩惱呢? 女性身體,到底還有什麼秘密 是我們不知道的? 人類世界陰道的八大秘密,一起來揭秘! 想要支持臺...
placebo醫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XmrJTAVZw
英國將開展全球首個新冠疫苗「人體挑戰試驗」,且英國政府已經該項目進行了資助和簽約,最快在明年一月進行。
1. 什麼是「人體挑戰試驗」?(Human Trial Challenge)
讓健康志願者施打疫苗後,再"故意地"使其暴露在定量新冠病毒之下,造成感染,以快速測試疫苗到底有效與否。有科學家認為,人體挑戰試驗的價值在「速度」-- 得以在短時間內 測試到底哪一種疫苗有效。這種作法人類已擱置70年之久,如今 被認為"不科學"的作法再度出現。
(原來傳統臨床的疫苗試驗是: 疫苗研發必須經過三個階段,受測人數平均達上萬人的人體試驗。受測者通常分成兩組: 一組施打未含疫苗的安慰劑(placebo),另一組施打實驗中的疫苗,但受測者不會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組;之後 兩組人"自然地"返回正常生活以觀察他們一旦感染後的狀況。缺點是,整個過程動輒需歷時數年以上,且最後可能只能從"少數幾位"感染病毒者,來看疫苗是否確實有效 )
2. 英國作法
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已多年從事人體挑戰研究的公司hVivo合作執行。試驗地點將在皇家自由醫院(Royal Free Hospital) -- 這是英國唯一一個具有最高階特殊生物防護房的醫院。
整個階段 有50-90名志願者參與 持續約2-4個月完成,主要測試約三款 列於候選名單中的疫苗。每名受試者報酬約在4000英鎊左右。
3. 三大爭議
1) 醫學倫理: 在仍無有效疫苗保護下,讓人故意染上一種疾病,存在"形同殺人"的倫理問題
2)控管傷亡的藥物有爭議:
一旦受試者出現生命危險,目前計劃是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來治療。然而 瑞德西韋當前的臨床試驗結果好壞參半,無法預知志願者最後是否會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傷害。
3)數據有意義嗎?
志願者年齡層目前設定於18-30歲的年輕人,不見得能反應出疫苗對年輕人和高齡者 有一樣的效果。
{內文}
從美國
(CNN News)
未來4-6周,美國感染案例將急遽增加,你將感到害怕 憂鬱
到大西洋的另一端歐洲大陸,全籠罩在新一波疫情的肆虐裡。
(ABC News)
第二波疫情正把無力戰鬥的病人,送滿全英國醫院,全英國已有超過4500名患者就醫,當參加派對的年輕人被感染之後,這就是接下來的情況
就在新冠病毒肆虐人類達10個月之際,英國<金融時報>率先披露,英國當局將率先進行一種,具有高度爭議性的作法,它被稱為"人體挑戰試驗"(Human Challenge Trial)。換句話說,讓健康志願者施打疫苗後,再"故意地"使其暴露在大量新冠病毒之下造成感染,以快速測試疫苗到底有效與否。這種作法,人類已擱置70年之久,如今被認為"不科學"的作法再度出現。
一般而言,疫苗研發必須經過三個階段,受測人數平均達上萬人的人體試驗,受測者通常分成兩組,一組施打未含疫苗的安慰劑(placebo),另一組施打實驗中的疫苗,但受測者不會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組,之後,兩組人"自然地"返回正常生活,以觀察他們一旦感染後的狀況,缺點是,整個過程動輒需歷時數年以上,且最後可能只能從"少數幾位"感染病毒者,來看疫苗是否確實有效。而"人體挑戰試驗",則是如同"大躍進",所有受測者都施打實驗中的疫苗不必分組,且所有人都會在一個限定的地方感染新冠病毒,有科學家認為,人體挑戰試驗的價值在「速度」,得以在短時間內,測試到底哪一種疫苗有效。
(安德烈希爾\牛津疫苗主持團隊負責人之一)
「人體挑戰試驗」可以僅40人參與就能得出非常豐富的資訊,了解究竟疫苗有效與否
安德烈希爾是英國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藥廠合作研發疫苗的主持團隊之一,也是呼籲英國當局進行"人體挑戰試驗"的支持者之一。
(安德烈希爾\牛津疫苗主持團隊負責人之一))
英國各界多人認為「人體挑戰」該進行,認為即使有風險仍然值得,因為目的是為了疫苗或治療藥物
<英國金融時報>透露,英國"人體挑戰試驗"已由政府簽發合約,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已多年從事人體挑戰研究的公司hVivo合作執行試驗地點,將在皇家自由醫院(Royal Free Hospital),這是英國唯一一個,具有最高階特殊生物防護房的醫院。整個階段 有50-90名志願者參與,持續約2-4個月完成,主要測試約三款,列於候選名單中的疫苗,每名受試者報酬約在4000英鎊左右,且做法也稍異於過往,第一階段的受測者會先不施打疫苗,就曝露於定量新冠病毒下,讓科學家能得以了解,會引發年齡層18-30歲感染的病毒"最小量"公約數為何。
(馬丁強森\hVivo資深醫療主任)
基本上,先觀察發病的動態變化,從最開端的接觸病毒開始,到整個病毒排除於體外,所以我們將有全盤的觀點,了解人體在整個感染過程的反應
然後科學家再對相同或不同的受試者施打疫苗,並且使其曝露於最小量病毒,以測試兩個重大問題,第一,哪一種疫苗有效,第二,了解疫苗是否真能避免感染。
(科學主管安德魯‧卡奇普爾(Andrew Catchpole)
從最小劑量的病毒開始,然後若沒有人感染,科學家會慢慢增加給志願者的病毒量,直到能感染上呼吸道,這是為了全力降低風險,因此受試齡層特別選擇可以承受最小劑量病毒,並能完成新冠研究者,所以我們才決定受試者是18-30歲
英國預定在明年春末開始試驗,若果真上路,將是全球第一個新冠疫苗「人體挑戰試驗」。但這項計畫目前目前尚未通過,英國專家倫理委員會的審查以及英國藥品監管機構(MHRA)兩大機構的批准,已經掀起全球流行病專家的正反兩極爭議。
(ABC News)
佛奇稍早向不同媒體證實,美國正研究病毒量的拿捏,以進行可能的人體挑戰試驗,佛奇強調,這項計畫非常謹慎,無任何預設立場
早在今年八月,急尋疫苗但進展不如預期「神速」的美國,各界對「人體挑戰」早已蠢蠢欲動,一份發表在《傳染病雜誌》的研究也指出,由30多個美國會議員組成的小組,也已敦促美聯邦政府考慮立法核准這種做法,將「對抗大流行病視同戰爭」。另一方面,一個名為「快一天也好」(One Day Sooner)的非營利組織,也在全球大規模召募志願者,參與可能的新冠病毒疫苗人體挑戰。早已獲得全球超過3萬人的報名。
(阿拉斯塔\英國人體挑戰 志願受試者)
雖然自己需承擔一點風險,但我有機會能保護成千上萬的人,免於在巨大風險中被感染
反對的科學專家認為,人體試驗存在三大問題,第一,在仍無有效疫苗保護下,讓人故意染上一種疾病,存在"形同殺人"的倫理問題。第二,一旦受試者出現生命危險,目前計劃是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來治療,然而瑞德西韋當前的臨床試驗結果好壞參半,無法預知志願者最後是否會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傷害,第三,對效果而言,志願者年齡層目前設定於18-30歲的年輕人,不見得能反應出疫苗對年輕人和高齡者,有一樣的效果。
(塔德艾倫\美國流行病學專家)
我個人較支持先有具安全性的療方,讓健康受試者免於重症入院,若沒有,我個人質疑人體挑戰的道德問題,醫學不僅是處理病毒而已,這些年輕受試者有可能會發生後新冠症後群,並且這些降低病毒感染量,在年輕人身上的試驗結果,不一定能適用於具慢性疾病的高齡者
(塔瑞斯\英國衛生研究中心教授)
人體挑戰單位必須提出強有力的論點,證明對社會的益處遠大於風險
對疫苗問世的期盼和求快會付上什麼代價呢?原先最有希望率先完成人體試驗的牛津疫苗,於9月8號緊急宣布暫停全球臨床接種,因"受測者有嚴重不良反應"靜候獨立機構調查後,10月21號,一名參與牛津疫苗臨床試驗的20歲巴西志願者傳出死亡。雖然初步消息顯示,這名志願者並未接種疫苗,而是屬施打安慰劑的對照組,但已經引發人類對疫苗的恐慌。但專家認為,這都是測試疫苗"安全度"的並經過程。
(塔德艾倫\美國流行病學專家)
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第三階段試驗,疫苗"安全第一"是認真而非說說而已,這些調查員以及研發機構都有安全至上的決心,因此這些暫停 是好事
人人都想摘下救世主的皇冠聖杯,科學界如今還得面對,是否能承受沉重生命的道德考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0_5Er-Gq8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XmrJTAVZw
placebo醫學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網友問:癌症這麼可怕,從你這麼年輕就“意外”罹癌,然後經過你的醫療經驗,能給我們什麼建議呢?
回答:癌症確實已經成為人類第一大疾病。以前真不認為自己有可能這麼年輕就罹癌。但是,“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在“中獎”後,也敦促大家:
1)注意健康,因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增加罹癌的機率。而且要從現在做起。等生病了,就有可能太遲了。
2)另一方面,因為很多人得癌症的理由是遺傳的或其它不能解釋的因素,而且早期癌症往往沒有症狀,所以鼓勵大家勤做體檢,尤其是40歲以上的朋友們。
但是我建議大家不要過於恐懼癌症,因為:
1)雖然有些癌症很可怕,但是很多種癌症其實更像慢性病。用我自己的例子,腫瘤雖然多,但是不大,而且成長不快,如果早點得知,提早治療,還是很可能消滅腫瘤的的。就算無法根治,存活期也可以很長。我的癌症是四期的,就是很好的例子。
2)醫學進步是突飛猛進的,比如說基因排序、免疫治療,都因為生物科學、大數據等技術有快速的進步。比如說連白血病這樣最猛的癌症,都有用免疫治療治愈的案例。我認為人類是有可能克服癌症的,甚至可能在我有生之日達到。
3)保持正向心態,讓你周圍環繞著正能量和樂觀的人,增強自己自信。這些是”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證明可以有幫助的。我的朋友凌志軍說過:三分之一的癌友是被自己嚇死的,所以不要過度恐懼,要保持正向心態,才能讓病痛遠離你,或者就算碰上了也能克服康復。
placebo醫學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光臨臺灣吧 #人類世界的八大秘密 #性教育
你知道嗎?
「G點不是一個點」!
「處女膜本來就是破的」!
還有還有「女生竟然也會勃起」!
你希望讓陰道健康又性福嗎?
還是你正為陰道發炎而煩惱呢?
女性身體,到底還有什麼秘密
是我們不知道的?
人類世界陰道的八大秘密,一起來揭秘!
想要支持臺灣吧持續製作內容?
🍺 快加入臺灣吧「灣吧好捧油」:https://lihi1.com/CizZn
--
00:24 秘密一:welcome my 縫
01:49 秘密二:陰道裡面沒感覺?
02:43 秘密三:女生也會勃起?
03:27 秘密四:G點到底在哪裡
04:29 秘密五:處女膜本來就是破的!
05:39 秘密六:法國人騎小馬洗陰部
06:37 秘密七:愛吃甜食讓陰道發炎?
(分泌物異常?要如何找醫生?看文章,顧好私密處健康!)
➡️ https://bella.pse.is/3dj773
07:35 秘密八:健康作業要畫自己的陰部
◤ 感謝本集乾爸乾媽,一起認識他們 ◢
🙋♀️ 婦科疾病困擾?TFC臺北婦產科診所 生殖中心
https://www.tfcivf.com/
🩸 還在猶豫嗎?加入棉條的世界(凱娜棉條,月經一姐凡妮莎)
https://lovekira.one/taiwanbar
--
資料來源:
⛏ 秘密一:
1. 陰道的大小:Human Reproduction, Volume 21, Issue 6, June 2006, Pages 1618–1622
⛏ 秘密二:
1. 生理用品使用比例:Kantar Insights Division 凱度洞察台灣/ LifePoints
2. 陰道內的神經:Female Genital Anatomy,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2002 November 26
3. 美國衛生棉條使用比例:Tampon use in young women, J Pediatr Adolesc Gynecol. 1998 Aug;11(3)
4. 美國女性衛生調查:Variation in Feminine Hygiene Practices ‐ as a Function of Age, 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 & Neonatal Nursing, 2006 July 28
⛏ 秘密四:
1. G點是什麼:Beyond the G-spot: clitourethrovaginal complex anatomy in female orgasm, Nat Rev Urol. 2014 Sep;11(9):531-8
⛏ 秘密五:
1. 陰道冠結構:Hymen: facts and conceptions, theHealth 2012; 3(4): 109-115
2. 處女情結:Honor Killing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 in Arab Societies, Am. J. Comp. L.,2010
3. 陰道冠正名:Vaginal corona Myths surrounding virginity – your questions answered, RFSU
⛏ 秘密六:
1. 坐浴盆的歷史:The Bidet's Revival, the Atlantic, MARCH 18, 2018
2. 臺灣的披衣菌感染情況:不孕症的共犯─披衣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3. 披衣菌是美國感染最多的性病:Chlamydia - CDC Fact Sheet
⛏ 秘密七:
1. 高糖份造成陰道炎:Determin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relapse of vaginitis among reproductive-aged women: An experimental study, Electron Physician. 2017 Jan; 9(1): 3499–3507
2. 益生菌減緩陰道炎:Efficacy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1 and of Lactobacillus Reuteri RC-14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aginoses and bacterial vaginitis relapses, Minerva Ginecol
. 2008 Oct;60(5):369-76.
Efficacy of vaginal probiotic capsules for recurrent bacterial vaginosi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VOLUME 203, ISSUE 2, P120.E1-120.E6, AUGUST 01, 2010
口服益生菌用於反覆性黴菌陰道炎輔助治療臨床實證探討,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五卷 第三期
--
🍺 想了解 #臺灣吧 多一點點
訂閱YouTube,新片不漏追| https://lihi.cc/0SEYv
瞧瞧Facebook,會有YT沒有的東西|https://lihi1.com/KUtvp
追蹤Instagram,限動看個夠|https://lihi1.com/OD9Bb
🍺 想了解 #黑啤 多一點點
Facebook很可愛|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Instagram必追|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同時也是YouTubear|https://lihi1.com/gXg6U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來酒吧聊聊吧|business@taiwanbar.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vKqNSoUPSQ/hqdefault.jpg)
placebo醫學 在 臨床試驗常見的專有名詞 的相關結果
安慰劑(Placebo):外觀和試驗用藥完全相同,但並不具備藥物的成分。 隨機(Randomization):用機率作為分配的方式以減少偏差的過程。通常在試驗開始執行前便由電腦產生 ... ... <看更多>
placebo醫學 在 Placebo Effect - 安慰效應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的相關結果
安慰效應在醫學研究上常常發生,根據醫藥專業相關的研究指出,接受藥物處理的病人,不論藥物的真正功效如何,常有著覺得成效較好或顯現出較有效的傾向。 ... <看更多>
placebo醫學 在 安慰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安慰劑效應(英語:placebo effect,来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將安慰”),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