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Greta獲選為時代雜誌風雲人物的想法】
https://twitter.com/gretathunberg/status/1206159412571889664?s=21
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獲選2019年美國《時代》雜誌風雲人物,成為《時代》以來最年輕的當選者。她以「周五為未來而戰」運動(Fridays for Future),吸引全球數百萬人對抗氣候暖化問題,所代表的正是全球年輕社運一代的化身,影響及感動各地年輕抗爭者,而我便是其中一員。
猶記得通貝里說過:「我們不能猶如沒有明天地活著,因為明天是存在的。」我們與通貝里這一代,正正見證這個未來的出現,而我們亦有責任將之塑造成理想的明天。當世人為年青人站出來對抗氣候變化和獨裁威脅而驚歎歡呼時,這些呼聲實質地化作對各地抗爭運動的支持。在這場為理想明天的戰鬥中,無人是孤島,只要我們仍然活在世上,在戰場站着的,不會只是年輕人或一些人物,而是任何人。
無私,為着偉大的事情而努力,為全球人類探索可能性,在歐洲帶領整場對抗氣候變化運動,願意為基本人權付上自己的前程及生命,這些都是抗爭者贏得尊重的特質。這不止是通貝里,而是在各地為理想、為自由、為人權而奮鬥的人,他們啟發更多人為着信念從沒退後,因為改變需要匯聚眾人之志、齊上齊落去達成。
氣候變化和香港民主運動貌似兩回事,卻有不少共同之處:兩者不能單靠一個地方的努力便能解決,需要世界關注及努力,而且中國在兩大議題上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但同樣地,中國對兩大問題的回應相當相似,便是拒絕兌現當時許下的承諾。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有科學家指出,一旦全球平均氣溫升逾攝氏2度,全球暖化有機會無法逆轉,已有研究指出,若要避免這個最壞情況發生,必須要求中國大幅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現時中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120億噸,佔全球排放總量超過三成。在2018至2019年,中國排放量呈上升趨勢,這與中國在《哥本哈根協議》和《巴黎協定》中所作的承諾背道而馳。每當中國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便以「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急需發展」開脫,充份顯示中國沒有兌現自己向國際社會所許下的承諾。
中國在1984年與英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並承諾在香港實現「一國兩制」和普選,而《聯合聲明》是受規管國家之間協議的《維也納條約法公約》所規限。然而,中國現在顯然拒絕履行承諾,更嚴重的是,中國近年單方面宣稱《聯合聲明》已經失效,指其已經是一份歷史文件,不具實際意義。
以上兩個例子皆證明中國並不可信,只會為求目的、無視所有應當遵守的規例而行事。這個問題不可能只靠年青人去解決,正如單靠Greta和罷課參與者,無法向違反減排承諾的中國問責;單靠香港年青人,亦無法向違反《聯合聲明》的中國問責。各國領導及人民必須團結一致,才能迫使中國遵守他應當遵守的遊戲規則。
=========================
This week, Greta Thunberg was named Person of the Year by the TIME magazine. She is a Swedish Schoolgirl that inspired the “Friday for Future” campaig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Greta is regarded as the figure of the power of the youth, and inspired many, including me.
I applaud for her statement “We can’t just continue living as if there was no tomorrow, because there is a tomorrow.” There is a future where Greta and I will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and we are responsible to shape it into a desirable one. When the world cheer and appalled for the youth standing up against threats of climate change or dictatorship, we actually all play a role in the fights. No man is an island. We are all living here today, and we will be living here tomorrow as well. It is not only up to the youngsters or the figures to fight for a better future.
Some people are respectable because they indeed did something great and conquered the limitations of humanity— being selfless, leading an Europe-wide climate change campaign, sacrificing their future and even their lived for the sake of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These figures hope to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do the same to really address the issues. It is not up to a few people to resolve problems that requires collective effort.
Climate Change and the fight for democracy in Hong Kong share some similarities. Both of them cannot be resolved simply by the handwork of one place, and China has to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both issues, and China’s response to them appears to be similar as wel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China are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It is foun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that global warming cannot be kept below 2 °C unless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 in China falls sharply. China emitted over 12 gigatonnes CO2eq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makes up almost 30% of the world total. And in 2018-2019, the emissions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contrary to the promise China made in the Copenhagen Accord and Paris Agreement. However, when China were asked publicly about this, its response is simply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t is in desperat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clearly shows China does not take the pledge it made in the global arena as promises it has to fulfil.
China made a Joint-Declaration together with Britain before the Handover of Hong Kong to promised “One Country, Two System” and universal suffrage for Hong Kong in 1984. The Joint-Declaration is bounded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which is a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governing treaties between states. Now it is clear that China is unwilling to keep its promise, and worse still, China has recently declared the Joint-Declaration to be invalid on its own. The Joint-Declaration was a historical document that no longer had an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China said.
The two examples illustrate that China is never trustworthy and do not take any rules into consideration. It will simply do anything it wants, no matter what are the norms and regulations that it should follow. It takes more than just the youth to address the problem. Greta and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strike alone can never hold China responsible for breaking its promise. Hong Kong’s youth along can never hold China responsible for violating international treaties. The world has to stand in solidarity to be able to achieve results and forces China to comply to the norms that all players in the world ought t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The World TO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國 和 #澳洲 從今年四月開始關係日益惡化,中國限制紅酒、龍蝦、#煤礦 等澳洲商品進口,負責運貨的貨船也受到波及,目前中國外海約有70艘煤礦船滯留海上無法卸貨,船員說已經將近半年無法下船,很多人身心都出狀況,請求國際協助。 這些船員為何無法下船?中國和澳洲又到底在吵什麼呢? ★ 延伸閱讀 ★...
paris agreement巴黎協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1105紐約時報
*【聚焦美國大選:拜登贏得密西根、威斯康辛兩大關鍵州】
勝負未決的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全新階段。前副總統拜登成功拿下關鍵搖擺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辛州,川普連任之路面臨挑戰,他四年前曾在這兩個州獲勝。川普競選團隊表示,將尋求在威斯康辛州重新計票(根據該州法律,如果領先的兩位候選人之間的差距小於1%,就可以要求重新計票),並已提出訴訟,要求停止密西根州的計票工作,直到獲准進入點票地點。這些動作可能會進一步推遲勝選結果出爐的時刻。
https://cn.nytimes.com/usa/20201104/us-election-2020/
*【民主黨沒有迎來想像中的大勝,大選揭示美國持續分裂】
在2020年競選活動伊始,拜登就堅稱,川普總統是一種反常現象,他打破常規、挑動種族矛盾的任期不會被美國的民族精神所接納。“我們不是那樣的,”拜登總說,“美國不是那樣的。”到2020年競選的尾聲,這個焦慮不安、爭吵不休的國家將這個問題拋回給他:你真的確定嗎?對無數川普支持者來說,過去四年是形勢好轉的四年,他們覺得有了一位真正瞭解他們的總統。他們為疫情前的工作崗位的增加、稅法的改變、與中國的貿易戰以及最高法院的明顯右傾而歡呼。但他們發自內心的反應往往是對憤怒,而不是對細節:即川普對精英階層和公共機構、對保守派偏愛的社會秩序所面臨的威脅、對共同敵人的急切引戰。
https://cn.nytimes.com/usa/20201104/election-trump-biden-voters/
*【選舉焦點】
拜登在德拉瓦州發表講話時說,很顯然他將獲得270張選舉人票。拜登表示,儘管他沒有聲稱要勝利,但仍將獲得270張選舉人票並贏得總統職位,這是“顯而易見的”。拜登在威爾明頓活動中心的一次講話中說:“我不是在這裡宣布我們已經贏了,但我在這裡是在報告計數結束後,我們相信我們將成為贏家。”
#包括亞特蘭大大部分地區的富爾頓縣,預計將在一夜之間完成其選票的計數。
#在川普競選活動帶來的挑戰中,賓州仍在計票。於2016年以微弱優勢贏得該州總統的川普周三下午5點之前贏得了約52%的選票,該州報告的選票占84%。賓州尚未計算的郵件投票,預計將有利於民主黨人,隨著計數的進行,拜登一直在縮小和川普差距。
#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在緬因州再次當選後,加里•彼得斯(Gary Peters)繼續擔任密歇根州參議院議員。
#隨著選舉工作者繼續在底特律進行計票,緊張局勢升級。
#川普競選活動奉行積極的法律戰略,以挑戰關鍵州的選票。共和黨律師和川普競選官員開始了廣泛的法律攻擊,以挑戰關鍵搖擺州的民主黨選票,川普競選團隊宣布,由於在該過程中缺乏透明度,因此要求停止在密西根州郵寄選票的計數。
#儘管全國各地有數不清的選舉案件,但尚不清楚未來幾天內哪些案件可以提交最高法院。
#拜登超過歐巴馬2008年的全民投票總數。在龐大的投票人數的推動下,拜登獲得了超過7100萬張選票,並且在全國範圍內仍超過了歐巴馬在下一年所收集的69,498,516張選票,其巨大的選民熱情一直保持到今年。
#Twitter標記川普發表過早宣布勝利或對選舉舞弊毫無根據的帖子。
#司法部告訴檢察官,允許武裝人員進入點票地點。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1/04/us/trump-biden-election?action=click&module=Spotlight&pgtype=Homepage
*【世界看美國大選:一場令人困惑又非看不可的大戲】
在澳洲和印尼,人們聚集在餐館和咖啡館的電視機前,看著美國各州是變紅還是變藍。在伊朗,#Elections_America(美國選舉)成了波斯語Twitter上的熱門話題。在日本,富士電視臺週三上午花了相當一部分時間報導美國大選,畫面混合了老式的紙板剪紙和電子遊戲式的人物形象。在全球範圍內,隨著美國大選結果逐漸在地圖上顯示出來,它成為令人困惑卻又引人入勝、非看不可的一部大戲。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到全球,也關係到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他們緊緊地盯著電視上的全面新聞報導,這樣的報導通常只留給那些離家較近的選舉。全世界的強烈興趣反映了美國依然不可小覷的影響力以及塑造了過去四年的不可預測性。川普總統一直是全球頭號破壞者,他試圖重新定義美國與歐洲和亞洲盟友的關係,努力遏制中國崛起,討好朝鮮和俄羅斯的專制政權。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出現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訝的事件之後,世界上很多人都迫切地想知道,川普時代是否會繼續下去,又或者美國會回到拜登承諾的更傳統的路線上。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01104/global-reaction-us-election/
*【Covid-19實時更新】
#美國單日新增病例破10萬。這是美國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單日新增感染病例超過10萬宗。過去七天內,19個州的病例報告激增,比以往任何七天形勢都更嚴峻。美國當前仍是受疫情打擊最重的國家,席捲全國的感染浪潮未有減弱跡象。
#義大利將封鎖六個地區,並防止許多人穿越它們。總理孔蒂表示,這是自3月份全國封鎖以來最嚴厲的措施,將於週五生效,並將封鎖該國受嚴重感染的北部和高度脆弱,南部較貧窮的六個地區。
#當美國人參加民意調查時,流行病既是頭號問題,也是威脅。週二在全國范圍內宣布了超過92,000例病例,是大流行總數最高的病例之一,還有1,120多例新死亡。自8月7日以來,住院率也首次突破50,000。
#認為遏制病毒是最重要的問題的選民贊成拜登。根據周二公佈的早期出口民意調查和選民調查,隨著美國面臨雙重國家危機(長達數月的大流行和經濟災難),選民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存在嚴重分歧:遏制冠狀病毒或為重建經濟而奔忙。
#上個月死於Covid-19的北達科他州候選人在州議會中贏得席位。北達科他州國務卿阿爾文•傑格說,由於郵寄投票是從9月18日開始在該州進行的,安達赫先生的名字在他去世後無法從選票中刪除。
#新冠病毒的突變促使丹麥殺死了數百萬隻受感染的貂皮。丹麥政府將在1000多個農場屠宰數百萬隻貂皮,理由是人們擔心病毒的變異可能會感染疫苗,因此這種變異可能會干擾疫苗的有效性。
#中國對入境嚴定更加嚴格。中國政府法規生效後,將要求旅行者不僅要獲得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還要獲得針對該病毒的抗體的血液檢測。兩項測試必須在乘客登機飛往中國之前少於48小時內進行。
#隨著案件的增加,肯亞延長了宵禁並禁止政治聚會。
#冠狀病毒在美國東北部再次激增。在經歷了美國春季災難性的第一波最糟糕的襲擊之後,東北部今年夏天遏制了冠狀病毒的流行。但是現在,緬因州,羅得島州和康乃狄克州等州都在過去一周內報告了每日新病例的記錄。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1/04/world/covid-19-coronavirus-updates?&_ga=2.102387777.1731471501.1604370531-450868151.1527222781#100000-cases-in-a-single-day-push-the-us-into-new-terrain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截至週三,根據聯合國規定,美國正式脫離全球氣候協定。如果川普贏得連任,美國很可能在未來四年忽略全球變暖議題。而如果拜登獲勝,並重新加入該協定,美國將發現自己有很多工作要做。當前中國、日本和韓國都公佈了更雄心勃勃的計畫,承諾實現碳中和。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04/climate/paris-climate-agreement-trump.html
*【韓國拘捕穿越邊境的朝鮮脫北者】
據信,該名男子成功穿越設有鐵絲網、地雷和武裝崗哨的朝韓非軍事區,在韓國引發大規模搜捕。韓國官員表示,在這名男子可能越境的時間內,朝鮮沒有發生異常軍事行動。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03/world/asia/north-korea-border-dmz.html
*【衣索比亞對地方政府採取軍事行動】
衣索比亞總理阿比•阿邁德•阿裡指責北部地方提格雷政府策劃了當地一個軍事基地的襲擊,企圖挑起戰爭。據信,阿比政府切斷了提格雷的電話和網路服務,並授予自己在該地區的全面緊急權力。這引發了對這個非洲人口第二大國滑向內戰的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04/world/africa/ethiopia-abiy-tigray.html
paris agreement巴黎協定 在 Johan Ku 古又文 Facebook 八卦
That's why he drops out of Paris Agreement...lol
難怪他退出巴黎協定呀...lol
#WordPullution #語言公害
paris agreement巴黎協定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評價
#中國 和 #澳洲 從今年四月開始關係日益惡化,中國限制紅酒、龍蝦、#煤礦 等澳洲商品進口,負責運貨的貨船也受到波及,目前中國外海約有70艘煤礦船滯留海上無法卸貨,船員說已經將近半年無法下船,很多人身心都出狀況,請求國際協助。
這些船員為何無法下船?中國和澳洲又到底在吵什麼呢?
★ 延伸閱讀 ★
揪團調查疫情真相 澳洲為何不惜重傷經濟也要頂撞中國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mVQ0Nr
幫中國官媒工作也有事?澳洲華裔主播遭中共拘捕 中澳關係惡化一次看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1MGOz2
《TODAY 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帶你秒懂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O4if1jclxY/hqdefault.jpg)
paris agreement巴黎協定 在 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 Youtube 的評價
上週,歐洲發生大規模洪水造成上百人死亡。橫跨大西洋, 大規模的野火正在美國西部燃燒。 科學家警告,這些極端天氣是全球暖化的明顯徵兆。 幾年前,談論氣候變遷時都覺得是未來的事,但現在已無法再等,因為它正在發生。
📝 訂閱講義 (只要 $88 /月):https://bit.ly/ssyingwen_notes
🖼️ Instagram: https://bit.ly/ssyingwenIG
🔗 延伸閱讀:https://ssyingwen.com/ssep38
📪 ssyingwen@gmail.com
———
朗讀內容來自 VOA Learning English
👉 Podcast 裡選讀片段文字: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syingwen/posts/268239275062319/
👉 完整文章連結在:https://learningenglish.voanews.com/a/scientists-floods-wildfires-are-signs-of-global-warming/5971678.html
0:00 Intro
0:13 第一遍英文朗讀 (慢)
3:21 新聞單字片語解說
21:26 第二遍英文朗讀 (快)
本集提到的單字片語有:
Global warming 全球暖化
Climate change 氣候變遷
Fossil fuel 化石燃料
Greenhouse gases 溫室氣體
Greenhouse effect 溫室效應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Ozone 臭氧
Extreme weather 極端氣候
Affected area(s) 受災地區
Germany 德國
Belgium 比利時
Netherlands 荷蘭
Luxembourg 盧森堡
Death toll 死亡人數
The Atlantic (Ocean) 大西洋
Drought 乾旱
Death Valley (加州) 死亡谷
Celsius 攝氏度
Live indefinitely 無限期地活著
Humidity 濕度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扮演重要角色
Wildfires 野火 / 森林大火
Hectares 公頃
Contained (火勢) 已控制
Uncontained (火勢) 未控制
Firefighters 消防人員
Climate scientists 氣候科學家
Cut emissions 減少排放
European Commission (EU) 歐盟
Paris Climate Agreement 巴黎協定
Massive 巨大、大量
Huge
Enormous
Gigantic
Colossal
————
#podcast #全球暖化 #氣候變遷 #學英文 #英文筆記 #英文學習 #英文 #每日英文 #托福 #雅思 #雅思英語 #雅思托福 #多益 #多益單字 #播客 #英文單字卡 #片語 #動詞 #國際新聞 #英文新聞 #英文聽力 #西歐洪水 #美國野火 #極端氣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aeOulZXvB4/hqdefault.jpg)
paris agreement巴黎協定 在 巴黎協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巴黎協定》(法語:Accord de Paris,英語:Paris Agreement,或譯巴黎協議)是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包括觀察員巴勒斯坦國及聖座)於2015年12月12日在2015年聯合國 ... ... <看更多>
paris agreement巴黎協定 在 巴黎协定 的相關結果
巴黎协定. 本协定各締约方,.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締约方,. 按照《公约》締约方会议第十七届会议第1/CP. 17号决定建立的德班加强行动 ... ... <看更多>
paris agreement巴黎協定 在 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 國家發展委員會 的相關結果
《巴黎協定》係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氣候協議,全球195個締約國於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舉行的第21屆締約方會議(UNFCCC COP21)上通過,並於2016年11月4日生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