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好文選讀
「AI來襲!8億個工作消失,但有9億個工作崛起」
〜〜麥肯錫預估,在2030年,全球將有4~8億個工作將會被自動化科技取代。不過,好消息是,隨著社會人口結構、生活型態、消費行為等因素的改變,新的工作機會也將隨之出現。問題就在於,是否所有人都能順利轉移到新的工作機會?
吳凱琳編譯
曾經是科幻小說的場景,如今成為了現實,像是自動駕駛的汽車,回應客戶服務詢問的軟體,以及能夠組裝生產線、翻轉漢堡包和檢查商店庫存的機器人。
機器和人工智慧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有效率;但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的工作加速消失。
29日,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公布了最新研究報告——「工作的消失與崛起:自動化時代的勞動力轉移」(Jobs Lost, Jobs Gained: Workforce Transitions in a Time of Aumation)。
這項研究報告針對46個國家(總體GDP佔全球將近90%)、超過800項工作職務進行研究,綜合考量自動化科技應用的速度與範圍、開發與應用自動化科技的成本、勞動市場的動態變化(包括勞動力的品質、數量、薪資待遇等)、自動化的效益等多項因素,並進行模擬預測。
“麥肯錫預估,在2030年,全球將有4~8億個工作將會被自動化科技取代。”
至於像是管理人員、高階專業知識或技術的應用、或是需要社交互動的工作類型,則比較不容易被自動化科技取代,而這些工作也多半屬於高薪工作。
不過,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
好消息:有9億個新工作機會崛起
隨著社會人口結構、生活型態、消費行為等因素的改變,再加上新科技的複雜應用,新的工作機會也將隨之出現。
麥肯錫預估,到2030年,將新增近9億個工作機會,其中8~9%的新工作,是目前還不存在的。
新工作機會的增加,背後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以下6大趨勢:
趨勢1)新興地區收入與消費成長;新增工作:3~3.65億
根據麥肯錫的調查,2015~2030年間,全球消費將成長23兆美元,其中絕大多數來自於新興經濟體的消費階級。這些新興消費階級的增加,也會帶動相關消費產品或服務的工作需求,包括消費性耐久財(例如汽車、家電用品等)、休閒活動、金融服務、電信服務、房產、健康醫療、教育等領域。
趨勢2)人口結構高齡化;新增工作:5,000~8,500萬
到了2030年,全球65歲以上高齡人口,將比2014年增加至少3億人。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消費行為也會發生改變,對於健康和個人化服務的需求大增,也因此增加了相關的工作機會,包括醫師、護理人員、健康科技專業人員、家庭照護助理、個人照護助理等。
趨勢3)科技發展與應用;新增工作:2,000~5,000萬
2015~2030年,全球新科技支出的成長將超過50%,其中有一半與資訊科技服務有關。雖然這領域的新工作機會增加的數量不如健康醫療產業,不過新科技相關的工作絕大多數為高薪工作。
趨勢4)基礎建設與建築需求成長;新增工作:1.35~2.8億
為了彌補基礎建設落差,未來全球每年的基礎建設投資將佔整體GDP的3.8%,大約為3.3兆美元。基礎建設的需求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開發中國家的都市化和工業化,以及已開發國家維護既有基礎建設的需求。另一方面,收入的增加對於高品質建築的要求也會隨之提升。新增的相關工作機會包括建築師、工程師、電氣技師、木工等。
趨勢5)節能綠能投資支出增加;新增工作:2,000萬
再生能源的應用、節能科技、氣候變遷的因應等需求,也會新增大量的工作機會,包括製造業、建築業等領域。
趨勢6)家務工作外包愈來愈普遍;新增工作:5,000~9,000萬
目前全球有75%的嬰幼兒照護工作是由家庭中的女性負擔,這些家庭主婦完全未支薪。但是,隨著雙薪家庭的增加,許多提供家務服務的公司也快速崛起,新增加的工作機會主要以托嬰、幼齡教育、清潔、烹飪、園藝等為主。
就以上6大趨勢來看,如果以較樂觀的估計數字加總,在2030年將會新增8.9億個工作機會。
表面上,似乎完全彌補了失去的8億個工作機會。但是,工作性質和需要的能力不相同,並非所有人都能順利移轉到新工作。
“「最大的問題不在於『還有工作嗎?』」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合夥人與經濟學家朗德(Susan Lund) 說,「最大的問題是:『失去工作的人找得到新工作嗎?』」”
對於失去工作的8億人來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幸運地在接近原本的工作領域找到新機會。麥肯錫預估,全球將會有3.75億的人必須學習新技能、轉換職業領域,才能找到下一個工作機會。如果失去工作的人,無法在一年內找到新工作,中短期內國家的失業率將會上升,整體薪資成長也會減緩。
此外,這一波工作機會轉移的另一個困難點在於,它牽涉到經濟和勞動市場的轉型,「我認為這會是非常困難的轉移過程。」朗德說。
確實,美好的未來並不會憑空發生,還有4件重要的事情,是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必須去做的:
1)先有經濟成長,才有新工作的出現
長期且穩定的經濟成長,才能夠促進新工作以及新事業的成形。而資金的取得是企業投資與創新的重要關鍵,這就牽涉到金融政策的改革。此外,政府對於特定產業的投資,例如能源轉型與綠能開發等,也會有助於創造新工作機會。
2)政府拉一把,老狗也能學會新把戲
如前文提及,有為數不少的工作者必須學習新技能,轉換職業領域,才有可能順利找到新工作。許多國家特別針對中年轉業提供相關的訓練課程與輔導,例如美國,針對退伍軍人特別制定了《退伍軍人權利法》,協助退伍軍人回到大學進修或求職。或者,政府可以提供誘因,鼓勵企業增加員工的在職訓練投資。
3)鬆綁與管制之間,必須拿捏好分寸
一方面政府必須讓勞動市場鬆綁,有更大的彈性空間,讓人才流動更為便利;但同時,也必須兼顧勞動權益,這將是政府的一大挑戰。
4)收入補助不可少,並提供轉職服務
在求職期間,政府應提供相關的失業救濟、收入補助或是相關的基本保障(例如社會保險等);另一方面,政府也必須建立有效的轉職平台,幫助這些工作者更快速地找到適合的工作。
面對因自動化發展而產生的工作轉移,不論是對工作者個人或企業、政府單位而言,都面臨不小的考驗,必須及早準備。
更多內容請上連結點閱,網址: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86489
影片來源:KUKA Robot Group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佛知識分享: 做生意,七大困難選擇! 七條策略問題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第四: 你公司要有邊「十誡」? 有什麼是不可做? 》 Steve Jobs 講過,"People think focus means saying yes to the thing you'...
mckinsey人工 在 陳亭妃 Facebook 八卦
【推動產業轉型 勢在必行】
#12年有成 妃常給力
亭妃堅持,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透過5+2產業升級創新計劃,帶動機械產業、互聯網產業、製造業、高科技產業、農業、觀光產業,發展成具有下一個世代競爭力的關鍵產業。
國際數據資訊(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花費在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DX)的相關科技與服務支出,在2017年至2022年的年複合成長率來到16.7%的高增速,2022年的金額更達到1.97兆美元。
數位轉型花費如此高度成長,反映了產業對於數位轉型的高度需求。IDC對數位轉型未來幾年的發展,提出了3項重大預測,1.2020年,至少有55%組織將通過數位工具做決策,並改變市場和行業;2.3成的2,000大企業將撥出10%營收作為推動數位化戰略的預算;3.2023年有35%員工將開始與機器人或其他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工具合作,促使企業重新設計營運流程與招聘策略。
每家企業都是科技掛
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的調查也顯示,數位轉型計畫是2019年企業的首要任務,有33%企業的數位計畫來到成熟階段的擴張與精煉期,只有4%組織沒有相關規劃。
特別的是,這股浪潮並不局限於科技業等特定領域或產業,它的影響非常龐大,透過數位技術影響個人及企業,乃至於社會階層,可說是囊括人類各方面活動的應用。如今,數位轉型已發生在各行各業,從製造、金融服務、零售、醫療照護、教育機構、大眾傳播到政府機關,都是數位轉型出現的場景。這也難怪,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會說:「未來,每家企業都是科技公司」。因為,在數位化時代裡,沒有一個產業能夠置身事外;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報告研究更指出,一國生產力成長率,與該國數位化程度存在正相關。進一步細分,IDC指出,在2019年高達1.25兆美元的數位轉型支出中,離散製造業(Discrete Manufacturing)、流程式製造業(Process Manufacturing)、交通運輸(Transportation)與零售業(Retail)等4大領域,費用占比高達將近整體的一半。
然而,數位轉型在不同場景下,可能產生不同的應用重點,對於離散製造業、流程式製造業而言,在數位轉型上最重要的支出是「智慧製造」,同時也將針對數位創新與優化數位供應鏈大量投資;在交通運輸業,重點戰略放在貨物管理與智慧調度等「供應鏈優化」(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零售業則著重於全通路商務,包含商業平台、擴大虛擬體驗、新一代行動支付等。
數位轉型議題在各國遍地開花,美國是最大支出國家,而中國則是亞太區的龍頭,總支出占亞太區域的60%。然而,縱使這股數位轉型趨勢銳不可擋,但在執行面上,企業無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難題。麥肯錫調查指出,雖有8成受訪者表示在過去5年中展開數位轉型工作,但僅有不到3分之1的組織成功提高收益,另有7%的人表示績效獲得改善,但成果並未持續。麥肯錫訪問超過逾1,500名的受訪者中,點出他們所屬的企業執行數位轉型時使用的主要工具,這些工具也為目前大部分公司所仰賴。麥肯錫分析發現,成功轉型的企業布署了更多技術,其中不乏複雜的工具,如AI、IoT、進階神經機器學習等。這或許會讓人懷疑,廣泛的技術使用,豈不是會讓轉型難度變高、增加失敗率?麥肯錫進一步歸納事實並非如此,原來,掌握技術只是執行數位轉型的一部分,成功轉型的關鍵,更要觀察企業是否具備以下5類特徵與要素:1.有權力且理解數位的領導者;2.為員工建立數位能力;3.員工賦權;4.升級工具;5.透過傳統與數位並行的方法加強溝通。總結來說,數位轉型的挑戰不會停止,如何在硬體之外,輔以軟實力來支持技術變革,是企業最重要的課題。透過兩者相輔相成,企業才有機會站在浪尖上,免於被時代的洪流吞噬。
mckinsey人工 在 陳亭妃 Facebook 八卦
【推動產業轉型 勢在必行】
#12年有成 妃常給力
亭妃堅持,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透過5+2產業升級創新計劃,帶動機械產業、互聯網產業、製造業、高科技產業、農業、觀光產業,發展成具有下一個世代競爭力的關鍵產業。
國際數據資訊(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花費在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DX)的相關科技與服務支出,在2017年至2022年的年複合成長率來到16.7%的高增速,2022年的金額更達到1.97兆美元。
數位轉型花費如此高度成長,反映了產業對於數位轉型的高度需求。IDC對數位轉型未來幾年的發展,提出了3項重大預測,1.2020年,至少有55%組織將通過數位工具做決策,並改變市場和行業;2.3成的2,000大企業將撥出10%營收作為推動數位化戰略的預算;3.2023年有35%員工將開始與機器人或其他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工具合作,促使企業重新設計營運流程與招聘策略。
每家企業都是科技掛
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的調查也顯示,數位轉型計畫是2019年企業的首要任務,有33%企業的數位計畫來到成熟階段的擴張與精煉期,只有4%組織沒有相關規劃。
特別的是,這股浪潮並不局限於科技業等特定領域或產業,它的影響非常龐大,透過數位技術影響個人及企業,乃至於社會階層,可說是囊括人類各方面活動的應用。如今,數位轉型已發生在各行各業,從製造、金融服務、零售、醫療照護、教育機構、大眾傳播到政府機關,都是數位轉型出現的場景。這也難怪,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會說:「未來,每家企業都是科技公司」。因為,在數位化時代裡,沒有一個產業能夠置身事外;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報告研究更指出,一國生產力成長率,與該國數位化程度存在正相關。進一步細分,IDC指出,在2019年高達1.25兆美元的數位轉型支出中,離散製造業(Discrete Manufacturing)、流程式製造業(Process Manufacturing)、交通運輸(Transportation)與零售業(Retail)等4大領域,費用占比高達將近整體的一半。
然而,數位轉型在不同場景下,可能產生不同的應用重點,對於離散製造業、流程式製造業而言,在數位轉型上最重要的支出是「智慧製造」,同時也將針對數位創新與優化數位供應鏈大量投資;在交通運輸業,重點戰略放在貨物管理與智慧調度等「供應鏈優化」(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零售業則著重於全通路商務,包含商業平台、擴大虛擬體驗、新一代行動支付等。
數位轉型議題在各國遍地開花,美國是最大支出國家,而中國則是亞太區的龍頭,總支出占亞太區域的60%。然而,縱使這股數位轉型趨勢銳不可擋,但在執行面上,企業無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難題。麥肯錫調查指出,雖有8成受訪者表示在過去5年中展開數位轉型工作,但僅有不到3分之1的組織成功提高收益,另有7%的人表示績效獲得改善,但成果並未持續。麥肯錫訪問超過逾1,500名的受訪者中,點出他們所屬的企業執行數位轉型時使用的主要工具,這些工具也為目前大部分公司所仰賴。麥肯錫分析發現,成功轉型的企業布署了更多技術,其中不乏複雜的工具,如AI、IoT、進階神經機器學習等。這或許會讓人懷疑,廣泛的技術使用,豈不是會讓轉型難度變高、增加失敗率?麥肯錫進一步歸納事實並非如此,原來,掌握技術只是執行數位轉型的一部分,成功轉型的關鍵,更要觀察企業是否具備以下5類特徵與要素:1.有權力且理解數位的領導者;2.為員工建立數位能力;3.員工賦權;4.升級工具;5.透過傳統與數位並行的方法加強溝通。總結來說,數位轉型的挑戰不會停止,如何在硬體之外,輔以軟實力來支持技術變革,是企業最重要的課題。透過兩者相輔相成,企業才有機會站在浪尖上,免於被時代的洪流吞噬。
mckinsey人工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評價
哈佛知識分享: 做生意,七大困難選擇!
七條策略問題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第四: 你公司要有邊「十誡」? 有什麼是不可做? 》
Steve Jobs 講過,"People think focus means saying yes to the thing you've got to focus on. But that's not what it means at all. It means saying no to the hundred other good ideas that there are. You have to pick carefully. I'm actually as proud of the things we haven't done as the things I have done. Innovation is saying no to 1000 things."
我完全贊成。Business is about making tough choices. 上三集就講咗 Who is your primary customer? ... 公司股東、顧客、員工,邊個行先? 追數,應追邊三條數?
今集我會同你探討第四個策略問題: What Strategic Boundaries Have You Set? 十誡都有講唔好殺人、唔好姦淫擄掠。 你公司又有邊「十誡」呢?
根據哈佛教授 Bob Simons 呢本書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say No 嘅 boundary 有兩種。
1. 避免公司同事們做啲嘢會影響公司嘅聲譽
2. 避免浪費資源去做一啲嘢, 係同公司現有發展策略有衝突
先講一, 唔做影響聲譽嘅嘢!
例如,全球最大嘅零售商 Walmart, 由於佢專注樣樣嘢 來貨價一定要做到最平,行政人員係絕對唔可以接受任何供應商提供嘅禮物或 favors,not even a cup of coffee。 公司曾經試過炒咗個副總裁,因為佢接受咗個供應商請佢食飯 free meal. 同供應商唔建立 任何感情, 做到冷血,咁每個員工先至能夠摙供應商價摙到最盡。
又例如國際著名嘅顧問公司 McKinsey ,覺得大企業客戶嘅信任最重要。佢就講到明客戶嘅資料, 見唔見得光都好,一定唔可以同任何人披露,包括老公老婆。 由於呢個保密條款, 員工犯規? McKinsey 都炒過唔少人。
我自己做商舖基金, 好多人想同我合作買舖。 我全部答案係 No, 我無合作, 因為太多利益衝。 如果最好嘅自己先買,第二好嘅就同你合作,最差嘅先放落個基金,呢個基金就唔使玩。 因此我成日都同人講,我無合作。一係就買我基金,二係就買我基金沽出來間舖。我自己都無買舖,again 我無合作! 你聽日試打嚟搵我, 話有100億同我合作買舖? 你就知我點答你。
第二個 boundary,避免浪費資源去做一啲嘢, 係同公司現有發展策略唔同嘅。Opportunities to avoid!
例如,一開始 Steve Jobs 個 quote, 如果佢乜都做,就冇資源發明 iPod, iPad, iPhone!
美國著名嘅一間payroll-processing company, ADP, stands for 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 純粹幫人出人工咁簡單,ADP 就講到明做生意, 如果下面五樣嘢做唔到,就唔做:
(1) Generate US$100 million recurring annual revenue 每年持續收入要高於1億美金
(2) Sustain a 15% growth rate 持續每年15%的增長
(3) Be number one or two in the market, with the potential to be number one in five years 市場內排名第一或第二, 及五年內有機會做到第一
(4) Offer standardized noncustomized products ans services 標準化嘅產品或服務, 唔會嘥時間重新建立就個客
(5) Have a clear exit plan 萬一唔夾,有個好清晰嘅退出計計劃。
以上五點,是但一點唔得? 就唔做。當然唔係永遠都唔變,公司高層每三年可能會因應時世更改一下 what to say No。 但最重要嘅係公司內外同事們都好清晰有乜嘢係唔做, 咁就更加有資源去做應該要做的事。 純粹做 payroll processimg 咁簡單,宜家ADP市值係超過800億美金,等如兩間新鴻基地產, 肺炎後股價都繼續創緊歷史新高。Crazy!
你公司又有乜嘢唔做嘢? 「十誡」都有講唔準殺人、唔準姦淫擄掠,你又有邊「十誡」?
我自己的商舖基金,除咗五六千萬以下嘅香港街鋪,我乜都唔買。 我唔買商場舖、唔買樓上舖、唔買住宅、唔買工廈、唔買商廈、唔買農地、唔買車位、唔買骨灰龕位、唔買日本民宿、唔買英國樓、 唔買法國酒莊,送畀我都唔要。 因為我唔相信咁大隻蛤乸會隨街跳。 我只相信我乜都say no,才有時間專注睇五六千萬以下嘅香港街舖。回報做到最好,咁長遠就能達致目標,擁有1%香港街舖,即約300億港幣。要專注,所有其他嘢都 say No!
你呢? 無論你做緊間茶餐廳、補習社、IT 公司、定開賭場,公司有乜嘢係 off limit? 影響公司聲譽或係同你嘅公司發展策略不一致? What not to do and what opportunities to avoid?
例如,你開間茶餐廳,唔入有荷爾蒙激素嘅貨? 唔用過期食材? 唔會喺有起碼住咗過萬人嘅屋村以外開舖? 唔會賣出品需時超過15分鐘嘅菜種, 以免減低流轉量? Whatever it is! 是否全公司上下同事們都知道?
有興趣聽多啲,就來我五六月份星期六嘅早餐會啦! 下一集同你分享下,How Are You Generating Creative Tension? 點令到同事們在適當 壓力下更有創意?
。。。。。
五/六月份早餐分享會 Topic: The Seven Strategy Questions by Harvard Professor Robert Simons
哈佛分享: 七條做生意策略問題
2012至2014間,我連續三年在哈佛上了 Robert Simons 的堂,畢生受用。我自己成間商舖基金公司都是建基於這本書。
有興趣 sign up la ? 每次限四位 (包括我)。 人多傾唔到計。
5月1日或8日或15日或22日或29日或6月5日或12日,星期六早上9時開始,約三小時。地點中環。
對象: 管理層/生意經營者/創業者,連我限4位。
有興趣參加的話,請 whatsapp 你的名片給 Suki (我助手) (+852) 5566 1335。
大家交流做生意最重要的幾條問題。
我唔係靠呢行搵食,免費,我請食早餐 ? Be friends ..... 有機會到時見你。李根興 Edwin
www.edwinlee.com.hk
聯絡李根興 whatsapp (+852) 90361143
。。。。。。。。。。
購買李根興的【李根興的生意哲學】(最新2020年6月出版 - 定價$198),或【買舖 要買得 PRO】(定價$198),連親筆簽名,可 whatsapp Suki (+852) 5566 1335。各大書局也有售。
mckinsey人工 在 所以好多叻既學生會選MBB而唔係IB。另外因工作 ... - Facebook 的相關結果
大家都知道MBB難入既程度媲美IB FO(Front Office),但係人工又差一截,但點解都仲係 ... 首先講左MBB先,MBB係指McKinsey & Company、Boston Consulting Group同Bain ... ... <看更多>
mckinsey人工 在 McKinsey, BCG 同Bain (MBB): 3大傳統Consulting Firms究竟 ... 的相關結果
究竟 點解想成為Consultant嘅同學個個都想入McKinsey, BCG, and Bain? ... 對於員工來說,人工水平、工作內容同working hours 亦好接近,而且3間 ... ... <看更多>
mckinsey人工 在 「我要做McKinsey」OK, 但你知唔知自己講緊咩? 的相關結果
高薪高回報:Economic Consulting 比Management Consulting的人工還要高,例如: Cornerstone的年薪大概在80k 美金左右, CRA大概在72k~75k,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