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暫停其冠狀病毒疫苗的全球試驗,原因是參與者的嚴重和意外不良反應。Stat News首次報導了該試驗的暫停,這將使這家英國瑞典公司進行安全審查。擱置將持續多長時間尚不清楚。
#英國首相強森表示,下週起計劃將大多數聚會限制在6人以內。違者處100英鎊起的罰款
#日本批准了一項計劃,從其緊急預算儲備中花費超過60億美元用于冠狀病毒疫苗。
#土耳其要求在所有公共場所戴口罩,包括辦公室,工廠和公園和海灘等露天場所。
#聯合國難民署宣布了在約旦難民營中敘利亞人中首例確診的病毒病例
#儘管每日的病例和死亡人數穩步下降,但埃及週二的已知病毒病例總數仍超過100,000。
#九家製藥公司在周二發表了一項共同保證,他們將“站在科學的立場上”,直到對疫苗進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徹底審查後才提出疫苗。
#對於數百萬的美國學童,尤其是在東北地區,勞動節後的星期二通常表示暑假將結束,並返回教室。但是,今年,由於學校在大流行期間實際上開始了秋季學期,大多數學生不再乘坐公共汽車和揹背包,而是在家中打開筆記本電腦。
#根據《紐約時報》審閱的一份內部備忘錄,部分摩根大通的員工和客戶濫用了聯邦冠狀病毒的援助資金。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納宣布,院會將投票通過一項縮減預算的刺激計劃,擬恢復每週300美元的聯邦失業救濟金,是先前的一半。
#川普回到一個熟悉的主題:譴責限制。川普說要將病毒所造成的威脅降至最低,但有時與聯邦衛生當局的建議相抵觸。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8/world/covid-19-coronavirus.html
*【大流行封鎖下,印度農民自殺率升至新高】
經濟學家稱,數百萬農民家庭在疫情中陷入貧困、破產和負債,致使該國長期存在的輕生問題進一步惡化。一名負債2萬美元的農民說,“我們已經無淚可流,心變成了石頭”。他所在的村落中幾乎每個月都有人輕生。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8/world/asia/india-coronavirus-farmer-suicides-lockdown.html
*【羅切斯特警察局長因被指控隱瞞真相而辭職】
羅切斯特市市長說,警察局長和整個員警指揮部都將下臺,日前,州檢察長表示,大陪審團將調查Daniel Prude的死因。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8/nyregion/rochester-police-chief-resigns-prude.html
*【川普稱自己為史上“第一環保總統” 】
在發誓要退出巴黎協定關於氣候變化,在放鬆限制有毒空氣污染,回收廢水政策,並從去除氣候變化的國家安全威脅名單之後,川普在佛羅里達州支持者面前宣布自己是“偉大的環保主義者”。 川普表示,他同意在該州海岸線以及喬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沿海地區暫停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十年,這是一項政治壯舉。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8/us/politics/trump-drilling-environment-florida.html
*【“你什麼也看不見”:隨著加州野火肆虐,令人痛苦的直升機救援行動】
兩位率領週末救援的飛行員,他們都是退伍軍人,他們說這是職業生涯中最具挑戰性的飛行。不但會吸到大量濃煙,還必須在強風中飛過山谷,可以看到火光照亮的整個山脊線。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8/us/california-wildfires-helicopter-rescue.html
*【白俄羅斯抗議領袖撕毀護照拒絕離境】
科列斯尼科娃週一在首都明斯克街頭“消失”,其支持者稱她被安全部門綁架。週二,活動人士表示,科列斯尼科娃在該國南部邊境地區現身,當局欲將其驅逐至烏克蘭,她當場撕毀護照,拒絕離境。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8/world/europe/belarus-maria-kolesnikova.html
*【中印邊境局勢再升溫:雙方互相指責對方向天鳴槍】
這似乎是幾十年來兩國首次在有爭議的邊境地區挑釁性地使用槍支。分析認為,局勢正進入一個危險的僵局,雙方都不想發動戰爭,但雙方也都不願讓步。隨著中印關係在更大範圍內惡化,邊界爭端只會日趨嚴峻。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8/world/asia/india-china-border.html
*【拜登與中國的40年:從支持中國崛起到對華立場強硬】
拜登與中國的接觸始於1979年,他曾經支持中國在全球一體化中崛起,希望用國際準則改變中國。但如今,他譴責習近平為“暴徒”,視中國為一個首要戰略挑戰。
https://cn.nytimes.com/usa/20200908/biden-china/
*【外交對峙五天後,澳媒兩名記者緊急撤離中國】
澳媒報導稱,中國國家安全人員試圖向這兩名記者詢問有關被拘澳籍主持人成蕾的問題。他們一度被禁止離境,在兩國外交官談判後獲准回國。此事凸顯出中澳關係的不斷惡化。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00908/china-correspondents-bill-birtles-michael-smith/
*【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再度觸發抵制運動】
對這部電影的最新批評聚焦在其拍攝地點上,製片方在片尾對多個新疆政府單位和警方表示了感謝。抵制活動在香港、泰國、臺灣等地湧現,美國議員也對此表示不滿。對一些觀眾來說,《花木蘭》是中共宣揚民族主義政策的最新標誌。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8/world/asia/china-mulan-xinjiang.html
*【香港警方對12歲女童執法過當引強烈抗議】
香港公眾要求港警對女童過分使用武力道歉。此前一則廣為流傳的視頻顯示,多名港警追趕一名出現在抗議現場附近的12歲女童,其中一名員警將其撲倒制伏。這一場面在社交媒體迅速引發大量批評,教師、社工和心理學家等連署請願,要求當局道歉,並對涉案警員發起調查。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08/world/asia/hong-kong-girl-police-video.html
*【觀點:與中國劃清界線——美國華人當中的新“切割派” 】
在中美劍拔弩張的情況下,一些華人選擇疏離中國甚至劃清界線。有人拿古巴移民為例,贊成脫鉤,也有人認為,種族主義並不會因此減少。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00909/chinese-in-us-taking-sides/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helicopter印度」的推薦目錄:
- 關於helicopter印度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helicopter印度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helicopter印度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 關於helicopter印度 在 Bryan Wee Youtube
- 關於helicopter印度 在 Travel Thirsty Youtube
- 關於helicopter印度 在 スキマスイッチ - 「全力少年」Music Video : SUKIMASWITCH / ZENRYOKU SHOUNEN Music Video Youtube
- 關於helicopter印度 在 CDS Bipin Rawat Helicopter Crash- what's the truth - YouTube 的評價
helicopter印度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0103紐約時報
*【伊朗將軍在美軍襲擊中喪生】
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3日凌晨遭遇空襲,民兵組織的2輛交通工具被摧毀,證實5名成員死亡,另外2名重要客人也不幸喪生,並指責美軍發動攻擊。伊拉克電視台最新消息證實,伊朗最高將領Qasem Soleimani罹難。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2/world/middleeast/qassem-soleimani-iraq-iran-attack.html
*【民主黨2020年投入大量現金,準備進行初選應戰】
在2019年的最後三個月,大量資金湧入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身上,尤其是桑德斯籌措到最大一筆捐款,他們將有豐厚的資金應對2020年初選,所有人都在爭取有能力應戰川普。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2/us/politics/q4-democratic-trump-fundraising.html
*【澳洲野火加劇,“這裡將成為一座火爐” 】
澳洲發出火災惡化警告,官員們呼籲東南沿海的居民撤離。本已打破紀錄的澳洲火災季預計會變得更糟,僅過去一周就有八人死亡,數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2/world/australia/fires.html
*【戈恩逃亡之路就像是好萊塢情節】
這位落馬日產前董事長的出逃,具備了好萊塢式驚悚片的所有元素。周日晚些時候,當他在日本取保候審時,一架飛機正等著將他接往土耳其,他從那裡轉機前往黎巴嫩。黎巴嫩已接獲針對戈恩的國際刑警逮捕令。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2/business/carlos-ghosn-movie.html
*【台灣黑鷹直升機墜毀,參謀總長沈一鳴等八人死亡】
這架黑鷹直升機共載有13人,於週四上午8點前離開臺北,飛往宜蘭縣執行任務。軍方尚未透露為何它會在臺北東南部的山區墜毀。蔡英文為沈一鳴等撰寫悼詞,稱這是“悲傷的一天”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00102/taiwan-military-chief-helicopter-crash/
*【中國科學家涉嫌竊取美醫學實驗室癌細胞樣本】
研究員鄭灶松承認,打算將竊取的樣品帶回中山大學,並以自己的名字發表研究結果。檢方懷疑中國政府也參與其中。美國正大規模調查科學家涉嫌盜竊智慧財產權的案件。
https://cn.nytimes.com/usa/20200102/chinese-scientist-cancer-research-investigation/
*【印度員警被指虐待穆斯林】
隨著新公民法抗議轉向暴力,有關員警濫權的指控也層出不窮。在穆斯林居民最多的北方邦,至少有19人在抗議活動中喪生。紐時記者採訪30多名當地人,他們說,員警破門入室、偷錢,還威脅性侵侵婦女。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2/world/asia/india-protests-police-muslims.html
*【印度北部寒潮打破歷史紀錄 空氣很糟 學校停課】
本週一是印度首都新德里119年來12月裡最冷的一天,這座城市已連續10天出現極端天氣。氣溫驟降致使學校停課,風力減弱也導致空氣污染更加嚴重。印度人習慣熱浪而非冷鋒,城市缺乏供暖系統,多數居民對此未有準備。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1/world/asia/india-cold-pollution.html
*【印尼首都山洪暴發,數千人流離失所】
印尼首都雅加達遭遇致命洪災,造成至少30人死亡、3.55萬人流離失所。雅加達大約有40%的地方低於海平面,預計這座擁有3000多萬人口的城市本周將迎來更多降雨。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2/world/asia/indonesia-jakarta-rain-floods.html
*【以色列最高法院為納坦雅胡掃除障礙】
最高法院拒絕對被指控有嚴重罪行的總理候選人,有沒有資格組新政府來發表意見,這為被控貪腐的納坦雅胡參加3月2日的大選掃除了一項障礙。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2/world/middleeast/netanyahu-indictment-court.html
*【川普政府下令禁止市售部分加味電子煙】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將於本週宣布禁售多數加入薄荷、水果、甜點味道的加味電子菸煙彈,但菸草及薄荷醇口味的煙彈仍可繼續販售。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2/health/flavor-ban-e-cigarettes.html
helicopter印度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八卦
《名人觀點: Jimmy Chin(金國威) 評高海拔登山商業化》
Jimmy是何許人也?他不只是電影《赤手登峰(Free Solo)》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更是一位享譽國際登山界的大人物,曾多次組織攀岩、雙板登山滑雪和開拓性質的遠征,足跡遍布中國大陸、巴基斯坦、尼泊爾、格陵蘭、坦桑尼亞、查德、馬里、南非、婆羅洲、印度、阿根廷等國。
於攝影的愛好上,他拿到了小金人;於登山的愛好上,他曾從聖母峰峰頂一躍而下,成功沿著艱難的南柱路線滑降,他也曾與夥伴在梅魯峰惡名昭彰的鯊魚鰭上開創新路線,兩者皆是世界第一的創舉,其餘成就還遠遠不只如此。
對於大多台灣人來說最意外的一件事,莫過於他華裔的身分吧。但就和林書豪一樣,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Jimmy的父母為逃離赤化的中國大陸而遷居台灣,再移民美國後才生下他。
上個月,Jimmy在於紐約舉辦的短片首映會上接受訪問,對一系列問題表達了個人觀點,以下只翻譯8,000公尺山峰商業化與聖母峰過度商業化的部分。
-\-\-
訪問者:
萊茵霍爾德‧梅斯納(Reinhold Messner, 義大利傳奇登山家)曾說過,遲早所有的8,000公尺山峰都會有由商業登山隊伍所經營的攀登路線。請問你對這件事的看法,以及聖母峰過度商業化的看法?
Jimmy Chin(金國威):
這跟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有關,對吧?畢竟人們對攀登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觀念,以及具文化差異的不同標準。我完全理解梅斯納為何會這麼說,因為就是有像他一樣的純粹主義者。
我欣賞這個論點,但你同時需要兩個極端才能定義中間為何,不管它從政治上或文化上來說是否符合攀登的標準。你需要有個能追求的標竿,而純粹主義者就設立了所有人皆渴望達成的一定標準。梅斯納在不同的時代中攀登了所有8,000公尺的山峰,當時因為科技發展和直升機運輸等等的原因,讓後勤與容錯率都十分不同。在幾座8,000公尺的山峰上,他[梅斯納]以無氧方式開創新路線之外,更沒有現在的後勤系統能夠依賴。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們不能忽視攀登風格,而且它對不同人的意義皆不一樣。
我不會評斷想要攀登聖母峰的人們,因為這是十分個人的事情。當你說過度商業化一詞,應該被放大檢視的應該是該國境內的商業嚮導業者與相關規範。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測,所以他們總是在嘗試趕上時局的變化,對吧?嚮導服務對於何時進、何時退有著很多思考方式,沒有一定的對錯。
現在的8,000公尺山峰比以往更加容易登上,所以就會有更多的人登上。至於一位報了8,000公尺山峰的商業行程客戶,跟一位在登山上付出甚多,追求純粹風格的老鳥,他們所獲得的體驗是一樣的嗎?他們都在那兒,但他們的本質並不相同。
-\-\-
〈我的短評〉
8,000公尺山峰的登山商業化已勢不可擋,像是Jimmy這種身兼公眾人物的中生代登山家(46歲)自然心裡清楚,所以多半是抱持著理解帶著一絲絲批判的態度。然而在梅斯納(75歲)活躍的喜馬拉雅登山時期(1970-1989),正是首登被逐一完成後競逐新路線、新紀錄的熱血篇章,講究冒險與獨立精神,所以想當然耳對無聊的商業登山沒半句好話 (加上他自己也是個大砲嘴😅)。
但他和許多古今中外登山家所呼吸的傳統極限登山精神,也就是客觀上的開創性,依然是個不變標竿──或者說,在全面商業化的時代中,天平上益發遙遠上翹的彼端。
Jimmy這一種菁英登山者曾游上未知的彼岸,他明白這是什麼;但回頭看時下的登山環境,當名為未知的大江有了橫跨兩端的航線、隧道與橋梁,又有誰會選擇游過去呢?只對於個人有意義的未知,還算得上是冒險犯難嗎?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就如同他所說,我們都過了河,我們都站在了頂峰,但從選擇的方式卻能看出來構成一人靈魂的材質。
回首台灣,這個世界共同的登山圈議題,倒也沒離我們這麼遙遠呢。
-\-\-\-\-\-\-
原文節錄:
Clash: Reinhold Messner once told me it’s just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all of the 8,000-meter peaks have commercially guided pistes, or routes. Your thoughts on that, and on the over-commercialization of Mt. Everest?
Today In: Lifestyle
Chin: It really depends on your point of view, right?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ideas and culturally different sets of standards that people put on climbing. I totally get where Reinhold Messner is coming from, because there are the purists like him. I appreciate that viewpoint. But you need both extremes to define the middle, whether it’s politically or culturally within the standards of climbing. You have to have a bar to aspire to. The purists set a certain standard that everybody can aspire to. Reinhold climbed all 8,000-meter peaks in a different era. The logistics were different, the safety margins were different because of technology and helicopter access and all of that. On several of those 8,000-meter peaks, he found new routes, all without oxygen, and all without the same logistical foundations that are in place now. In that sense, style matters. And it matters in varying degrees to different people.
I don’t judge people who want to climb Everest, because it’s personal. When you say over-commercialization, it’s really the guide services and regulation from countries the mountains are in that need to be looked at, how to be managed. It’s hard to anticipate, so they’re always trying to catch up to what’s happening, right?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t philosophies within the guide services about when it’s appropriate to take people up, and when it’s not. There are shades of grey there. 8,000 meters is so much more accessible these days, so a lot more people are going to be up there. Is it the same experience as when a commercial client signs up to climb an 8,000-meter peak as a longtime climber who has paid his dues and does the climb in more of a purist style? They are all putting themselves out there, but they are different crafts.
-\-\-\-\-
Photo by Craig Barritt/Getty Images for PANERAI
helicopter印度 在 CDS Bipin Rawat Helicopter Crash- what's the truth - YouTube 的八卦
2021年12月8日當地時間12:30左右, 印度 空軍的一架型號為米-17V5直升機在 印度 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的山區墜毀。 印度 國內最高將領,國防參謀長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