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藝聲明為何繼續魚目混珠?!
針對 #華藝授權中方 #以中共法令 #進行紅色審查 並竄改作者文章標題、摘要,消失五萬篇敏感性文章,以及消失作者名字一事,凸顯了一個台灣應該努力、卻長期未努力的方向:由納稅人與政府長期支持的學術論文資料庫應該公共化!
很遺憾, #華藝 針對此議題的聲明,明顯是選擇部分對自己有利的事實呈現,不知道是否企圖混淆視聽?
我昨天召開記者會,邀請 莊競程 有志者是競程、 台灣社會學會 、 臺大教授、 經濟民主連合 、博士候選人和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一起 #推動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跟上國際已發展20年的 #開放取用(open-access) #OA模式,推動 #學術論文開放免費取得。
立刻引來華藝公司發新聞稿給媒體:
強調「華藝並未壟斷市場」、「國外推動OA,目的在打擊『期刊壟斷』,而非『資料庫壟斷』,因為資料庫無法壟斷。」
但事實上是華藝說的這樣嗎?
昨天與會者明確表示:
💬就算發生華藝修改資料和文章消失的事件,有些期刊仍然未必會解除合約;這是因為 #目前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被壟斷,一旦解除合約,將使得期刊和論文的 #流通受到阻礙。但研究者的學術成果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流通傳播,公共化是一個對的方向。(林國明/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公平會應該處理華藝 #是否有壟斷臺灣論文資料庫市場、 #濫用獨佔地位、 #違反公平競爭等問題。(賴中強/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
再者,國際推動OA,並 #不是只針對期刊,我昨天已經舉了 #很多針對資料庫 的例子,今天再多舉一些例子給大家知道:
OA資料庫/開放典藏 (Open Access Repository/Open Archive):一種電子平台,將學術成果免費提供給任何人即時且永久地瀏覽、下載、分享。
#OA資料庫案例:
🔎1966年美國推出的教育資源資訊中心(ERIC,www.eric.ed.gov)及醫學文獻資料庫,可能是第一個開放近用計畫。
🔎Digital Commons Network:
由各國大學圖書館合力提供各大學學者的學術文章、期刊文章、論文等。文章主題涵蓋各種領域,共計超過兩百萬篇文章,免費開放全文下載,甚至不需會員或登入。文章數量最多的領域為社會科學領域。
🔎arXiv:
1991年開始,主要涵蓋數學、經濟、理工、生醫領域的學術文章。文章不需經過peer review即可在此平台發表,因此許多文章會先發表在此,在peer review後再發表於正式學術期刊。目前有約180萬篇文章。
🔎SocArXiv:
社會科學版本的arXiv。在2016年後創立。
🔎PLos 公共科學博物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由一群科學家和醫生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將全世界的科學和醫學文獻變成公共財,讓全球各地的科學家、醫生、病患和學生都可以無限制地近用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在PLoS的網站上彙整了旗下的期刊,在網站上可以自由瀏覽。
#OA運動批評對象為資料庫的案例(包含有資料庫業務的出版集團):
🔎在OA運動中最重要的3B宣言(2002年布達佩斯開放取用倡議、2003年貝色斯達開放近用出版宣言、2003年關於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知識開放取用的柏林宣言),都有提到開放典藏(Open Archives)的重要性,不只是訴求學術期刊的OA。
🔎2014年荷蘭教科文部聯合國內大學推動OA,其主要批判對象就是越來越大的商業學術論文資料庫「Elsevier期刊出版集團」。Elsevier不只出版上千種期刊,實際上還經營了ScienceDirect、Scopus、SSRN等大型電子期刊資料庫。
🔎各國倡議「開放典藏資訊系統 (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 OAIS)」串連OA期刊,目的就是要建立OA資料庫,替代越來越昂貴的商業巨獸資料庫。
#臺灣學術成果是公共財
#臺灣已晚20年
#現在推動知識公共化正是時候
我的立場很明確,臺灣所有的學術研究成果,幾乎都有由教育部、科技部投入的公共預算支持。知識生產者也逐漸體認,應共同維護 #知識公共化 的理念,才能互惠互利,創造更多研究果實。
我昨天也一再說明,華藝的事件正好給臺灣學術圈一個推動知識公共化的契機。
身為立委,我昨天也負責任的提出可能的解方,將會持續和支持學術期刊的科技部以及教育部研商,包括:
➡科技部和教育部應負起責任,現在開始蒐集、整合各方意見。
➡規劃期程及逐年編列預算。
➡先從臺灣期刊及大學開始推動「開放取用」模式。
➡建置或完善現有的學術論文資料庫,例如國圖。
➡將臺灣學術論文公共化資料庫成果與全球知識公共化場域接軌!
最後,也想回應華藝,政府推動資料庫公共化,是為了臺灣學術成果的近用性及全民共享。但請別忘了,臺灣是民主自由的國家,政府有做的,民間仍然可以做,一起為學術努力!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註一: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一線學術工作者論文標題、摘要,舉例如下:
例一:「四個國家」被改成「四個台灣」。
例二:「東南亞國家」被改成「東南亞台灣」。
例三:「當國家主義之路」被改成「到台灣主義之路」。
例四:「當婦運衝撞國家」被改成「當婦運衝撞台灣」。
例五:「國家女性主義」被改成「台灣女性主義」。
例六:作者皮國立,名字「國立」被消失,只剩皮。
例子太多,很多一線學術工作者都已發文指責。華藝還敢說這是華語世界話語權,一個被改得文不對題,亂七八糟的標題,就算被搜尋到又如何,看到的人只會覺得作者是不是瘋了?!踐踏學術工作者心血,莫此為甚。更不要提因為敏感而被消失的五萬篇文章,這是什麼爭話語權?這是羞辱一線學術工作者給中共下跪。
註二: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作者文章標題摘要,范雲評論資料庫 (至2020.12.31):
華藝針對公共化的聲明繼續魚目混珠 👉 https://reurl.cc/5q06zR
推動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記者會 👉 https://reurl.cc/7o6m4N
我針對華藝的一次質詢 👉 https://reurl.cc/Oqxbry
引起三家媒體以社論高規格批評 👉 https://reurl.cc/gmL1YQ
踢爆!華藝白紙黑字授權中方廠商竄改論文 👉 https://reurl.cc/5q0zbq
我被華藝消失的論文 👉 https://reurl.cc/Q38xVM
紅色審查 👉 https://reurl.cc/D6WExE
elsevier期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拒絕不合理的期刊訂費】台大帶頭抵制國際期刊
#台灣大學圖書館 12月6日公告,由於訂費方案不合理,從2017年起停訂 Elsevier ScienceDirect期刊(http://bit.ly/2gALj3H)。
國際學術期刊自認「於法有據」的收費模式,長年不斷榨取學術人員有限的研究經費,使得科學家處於劣勢。2011 年有名哈薩克研究生,創網站Sci-Hub設法取得昂貴期刊內容,供人免費下載,被稱為「科學界的羅賓漢」....
#期刊 #揭竿起義 #openaccess #不合理不要訂 #報導者 Elsevier
elsevier期刊 在 Facebook 八卦
我覺得說漏嘴也沒有關係(?)
我們更要因此敬佩這個單位為我們的付出
因為接下來該醫院的每一天的應變措施、危機對話
記錄下來都是台灣非常可貴的經驗
--
不過還是回到一個問題,為何封院並不好?
為何SARS時期,和平醫院封院是不好的經驗?
主要是由於SARS和COVID19這類冠狀病毒
是會在空氣中生物氣溶膠有效傳播
在ELSEVIER《醫院感染雜誌》
有文獻做過醫院內生物氣溶膠各處的密度測試
醫院的公共區域,與限制出入區域,其實密度並不高
恐怖的差異是在 #一般住院病房 的區域,密度最高
推測可能就是來自於醫院建築內空調回風的問題
即便微負壓了,如果醫院內回風沒有與送風完全隔離
那長期封在病房工作,都不離開,其實就真的非常危險
這也可能是當初郵輪很慘烈的原因之一...
另在ELSEVIER的《環境國際》期刊在去年9月有刊載:
"How can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ndoors be minimised?" (如何在室內將COVID-19的空中傳播減至最少?)
明確指出,許多醫院在病房區域都自然通風,包括在重症加護病房
但是,如果氣流通道受阻(例如,通過關閉門窗)
則空氣傳播的病原體濃度會急劇上升,導致空氣傳播和感染的風險增加
因此有交叉院內感染危機的醫院,可能接下來
1. 感控部門會介入工程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減少空氣傳播感染的風險。
2. 使用現有系統,以提高現有通風率(室外換氣率)。
3. 消除通風系統內的任何空氣再循環,以便僅供應新鮮的(室外)空氣。
--
目前前進指揮所的設置,強化危機溝通
和維持病人只出不進,是比較好的選擇
如果我沒記錯,因為鄰近桃園國際機場
該醫院就是全國傳染病防治網的北區應變醫院
你不應該把它當成是一個疏漏
而是當做是我們的前哨兵,反應最新狀況
前哨兵出事,不是代表前哨兵不行
而是代表敵人最新的一波攻擊變得更猛烈
你要這樣看才對
elsevier期刊 在 [新聞] 國際期刊Elsevier太貴台大退訂九校跟進- 看板NTU 的八卦
國際期刊Elsevier太貴 台大退訂九校跟進
【on.cc東網專訊】 世界最大的科學及醫學文獻出版社之一的Elsevier,台灣大學明年將
停訂,而清大、交大、成大、中興、師大、南台科大、淡江、政大9校圖書館也將跟進,
期盼能以集體抗議,換得與Elsevier的談判空間。
Elsevier 是全球最大的醫學與其他科學文獻出版社之一,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台
大指出,今年訂購該公司的期刊費用就達7000多萬元,幾乎是台大期刊的總經費,排擠了
其他的資源,若要訂購其他家的期刊,還得另外去找經費。
台大表示,該校訂購近4700種期刊,其中Elsevier ScienceDirect的784種期刊占訂購種
數17%,所需費用卻逾期刊採購總金額33%。而今年與Elsevier進行明年期刊的訂購協商時
,該公司仍堅持每年固定漲幅4%且不得刪訂期刊之方案,台大實在無法負擔過高且不合理
之期刊訂購費用。
台大表示,明年將停定Elsevier,後續將與其他學校委託科技部國研院全國學術電子資訊
資源共享聯盟(concert)代表談判,希望Elsevier公司考量到台灣的需要,調整方案和
價格,後年若談判成功,出版社願意降價,就會再回訂。
https://goo.gl/3pQ6w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M.1481108235.A.1E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