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消息稿由 Criteo 提供】
身為行銷人員,您可能感受到了COVID-19的重大影響,然而我們卻發現疫情期間,亞太地區的消費者在線上購物的量比平常還多。
根據Criteo最近的消費者調查,亞太地區超過一半(52%)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比平常進行了更多線上購物。我們總結了亞太地區調查中的一些見解:
1. 時尚與奢侈品:偶爾的奢侈品仍然很重要
2. 家具:升級家庭辦公室
3. 寵物用品:貓居首位
近期 Criteo 在台灣,中國和越南舉辦了兩場網路研討會,會中我們將會討論具體的消費趨勢與數據,以及介紹幾種主要的廣告策略 :
網路研討會
https://www2.criteo.com/tw-coronavirus-impact
The Criteo Product Insights Finder - See South East Asia for Taiwan
https://www.criteo.com/insights/criteo-product-insights-finder-trends/
#DMA會員公司
#Criteo
Search
criteo介紹 在 [心得] 海外求職心得(雪豹/谷歌/樂天/阿里/...) - 精華區Salary 的八卦
前言
在版上看了不少心得
如今求職差不多告一段落,也上來分享一下
有些公司可能會講得比較模糊
主要是因為有簽了保密的關係
如果有想要進一步了解的歡迎再來信聊聊
背景&求職途徑
求職途徑主要利用
LinkedIn / 各公司官網 / 51jobs / 獵聘網
本身碩畢三年多電商工作經驗,有帶team
1. 雪豹 (台北)
其實這間是在台灣101上班
但也是因為面試過這間
間接加強了我要出國工作的決心
職缺: APP廣告優化師&AM
面試總共2+1輪,對方是在LinkedIn上看到我的履歷然後直接打給我
第一輪HR電話
溝通履歷
沒甚麼難度就是問一下過去經驗跟你對職缺的了解
正常應答的話應該都會進到下一輪
幾天後就會有答覆
第二輪專業面試
總共去了兩次跟不同team的主管面試
會問到蠻細節的內容像是線上廣告怎麼操作、操作上xxx問題怎麼處理、有沒有碰過Imp c
ap等等
另外也再三表示這裡的步調很快,常常有變動之類的要我有心理準備
不是那種很嚴肅的面試環境,我當時就把握一個重點
用堅決的態度回答問題,但也不太過強硬
適時跟對方有些輕鬆的互動讓整個過程氣氛比較和緩
大概一周後就會知道是否錄取
第三輪HR談Offer
會進到這輪大概就是有錄取但要先跟你溝通薪資福利這樣
坦白說我在這輪的感覺不是太好
HR一直說我的資歷不是直接相關然後不停明示暗示說過來薪資可能不會多太多
但又一直洗腦說這個機會有多難得之類的...
對比之前大肆招聘的新聞有點平行時空的感覺,也可能我真的不夠好吧
結果: 回絕offer,細節沒談
(因為這次的經驗讓我對台灣的薪資有些失望,所以把求職重心移向海外)
2. GOOGLE (香港)
職缺: Account Strategist
總共3輪面試(全程英文),直接透過官網投遞
第一輪HR phone interview
跟雪豹類似,就是HR先掃一遍你的履歷
HR非常專業會跟你介紹整個面試過程,然後所以你需要先準備的東西
通過的話一周後進到peer interview
第二輪peer interview (google hangout)
基本上就是你未來的同事會先來跟你談談,據我所知目前GOOGLE都改成這種形式了
會先請你介紹自己,然後過程中就開始針對你的履歷問問題
另外會問一些情境題像是你的客戶覺得COST太高你怎麼處理等等
這輪總共談了兩位,一位相談甚歡還約好了到時候去on site再聊之類的
另一位就比較平淡基本上有點像是把他手上的問題問完就結束了
後來想想我應該要再更積極多表現一些
結果:
一周後收到email說沒進到on site interview
請HR給feedback說是哪裡表現不好但沒下文
3. 樂天 (東京)
職缺: PM (Global marketing BU)
總共4-5輪面試(全程英文),直接透過官網投遞
第一輪HR skype interview
面試前會先要求你填很多資料,寄給他之後才會約時間
是個新加坡的HR,會先掃一遍履歷
然後很在意我要海外求職的原因,會反覆問你的動機跟想法
感覺上日商比較在意的是你的個性跟價值觀,能力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而且在這關問了很GOOGLE的問題: 你覺得中國去年賣出幾台汽車?
最後會介紹整個面試流程,然後提到說要去讀創辦人寫的兩本書...
一周後HR來信要約下一輪面試&要我寫讀書心得
第二輪專業面試 (Skype)
一個很嚴肅的主管,會問你很多關於價值觀的問題
(比如說你對樂天/工作/電商/...的看法)
甚至問到說你如果到日本工作台灣的家人怎麼處理之類的...
問了不少我意料之外的問題,感覺上我沒有答到他滿意的方向
個人v.s.專業的問題比例大概是2:1
結果: 兩周後收到通知沒進到下一輪
4.阿里巴巴 (杭州)
職缺: 網站運營專家
總共3輪面試,直接透過官網投遞
第一輪專業面試 (電話)
主管直接打過來就開始面試了,沒有一開始的HR掃履歷
會問很多專業問題,著重在你的履歷上反覆敲打
切記不要隨便吹牛基本上阿里巴巴就是做電商起家的
很多東西一定是他們做得非常成熟
第二輪專業面試 (電話)
主管的主管一樣直接打來就開始面試
一樣都是請你先自我介紹,然後過程中就開始問問題了
跟上輪不一樣在於會問一些比較戰略面的
比如說如果你碰到xxx的問題,你會怎麼突破或是你有甚麼不同於現在的做法
第三輪HR面試 (電話)
可能從台灣過去的關係,HR會反覆確認你的決心
跟你說很多兩邊不同的文化習慣,接下來才會跟你談薪水
結果: offer get, 1.8N*13 + bonus + relocation福利 (N為目前月薪)
5. 京東 (深圳)
職缺: 海外站運營經理
總共3輪面試,對方透過51jobs找到我
第一輪專業面試
對方先加我微信約時間視訊面試
一共兩個人會個別針對網站運營跟廣告投放兩塊深入討論
網站運營會問你做過哪些渠道(channel, 例如eDM/AMZ/自有商城/...)
然後運營的方向有哪些,偏產品內容還是營銷活動
廣告投放主要會問你在操作上的經驗跟怎麼做受眾分群
碰到各種競爭對手的時候怎麼打
海外投放做過哪些國家,有甚麼不同的特性等等
面試強度略低於GOOGLE跟阿里,兩周後再用微信約了下一輪面試
第二輪主管面試
跟部門總監視訊面試
有點意外的輕鬆,主要就跟你介紹京東目前的戰略還有海外布局
進來之後會負責到哪一塊,然後你的想法是甚麼之類的
第三輪HR面試
跟阿里有點像,會反覆確認你的決心才跟你談offer
結果: offer get, 1.6N*14 + bonus + relocation福利
6. Agoda (北京)
職缺: PPC經理
總共3輪面試,透過官網投遞
第一輪考試
面試了好幾間Agoda最愛考試...
HR會先寄信來請你考4-5個試,包含性格、圖形、語意、數學...等等
之後又再寄一個PPC的專業測驗請我考,
通通都有限時而且坐起來真的會花不少時間...
有過的一周後寄信來約下一輪面試
第二輪主管面試 (wechat)
先請你自我介紹
然後幾乎都在問PPC相關問題
例如大陸都用百度推廣,你沒有相關經驗你會怎麼操作?
如果是東南亞市場,FB & Google會怎麼操作?
除了關鍵字廣告,還有打過哪些其他類型/平台廣告?
ROI跟CPA相關的問題會反覆出現
第三輪主管面試 (skype)
事業體的副總面試,是一個技術背景出身的高管
所以會問很多統計跟定義上的問題,
例如你覺得A/B測試的Imp差距過大要怎麼解讀
怎麼樣可以算是有效的A/B測試結果?
分享你做過最有效的A/B測試實際案例
會反覆挑戰你的邏輯跟說法,很考驗你的基本功還有邏輯能力
所以切記不懂的就請他再說一遍或是老實說不會,不要裝懂
結果: offer get, 1.8N*13 + bonus (大陸local hire)
除了以上幾間另外還有面過Criteo/美團/好幾間大陸新創公司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再來信詢問
兩點小建議:
1.大陸要扣的稅很重,所以務必要跟HR談外籍人士抵稅的比例
(很多新創都沒有,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最好談稅後薪水)
2.面試前有個小技巧就是可以去LinkedIn上找面試官的背景
可以比較知道他們會問的方向,很多人都是從自己過去或現在的工作內容為基礎來問問題
最後聲明一下請勿任意轉載,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5.55.28.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459595837.A.2BB.html
不少人問所以補一下Criteo的面試經過
7. Criteo (新加坡)
職缺: AM / AS
總共三輪面試(後兩輪英文),朋友幫忙轉介給HR
第一輪HR面試是台灣人(phone interview)
人很不錯除了掃一遍履歷之外還會跟你講解這個職缺
仔細介紹Criteo跟接下來的流程
接下來會有一次線上測驗,大部分跟廣告投放有關
務必熟記 CPC/CPM/eCPM/CPA/ROI等基本名詞的定義
第二輪主管面試 (skype)
主管是從Google過來的高手
會問非常多情境式的問題
例如 你是Expedia的CMO,要跟CEO(他)提2016的年度行銷預算報告
你的客戶打來表示目前CPA是30塊而目標是20塊,老闆(他)打給你請你處理
然後就請你直接進入那個情境開始講
或者是對於各種投放渠道的經驗跟心得
可能因為我不是代理商背景出來的
所以有些東西真的不是非常清楚
不少問題都被修理了一下,但沒想到一周後又進到下一輪
第三輪案例簡報
這輪會有他們的亞洲區GM+上一輪主管+業務主管+一個同事參加
案例我就不多透漏,基本上給你某家客戶的投放結果
要你做quarterly business review
這輪自認表現得比上一輪好很多
(在前公司的時候聽過幾次FB/GL來做QBR)
大部分的問題都有答出來,
有幾個想法算是出乎他們意料所以被頻頻追問
過程壓力會蠻大的但就是盡力做別想太多
GM問了一題你過去績效很好,你認為是甚麼原因?
結果: 一周之後跟HR follow up結果好像是備取,但前面已經有上了別間就沒等下去了
※ 編輯: joe1987 (125.227.70.131), 04/02/2016 22:02: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