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的元旦,首先要祝大家新年快樂。昨晚睡覺以前,相信很多人都有種感覺,那就是「漫長的一年,終於過去了」。
去年的今天,在全世界都還沒注意到疫情可能發生時,我們開始針對武漢來台班機登機檢疫。當時也有不少的質疑,但回頭看來,這樣的超前部署,是正確的決定。
放眼2020一整年,一波一波襲來的疫情肆虐全球,經濟受到衝擊,生活受到影響。
在很多國家,小孩無法好好上學、大人不能正常上班,許多工作不見了,景氣陷入谷底,全球各地因為疫情死亡的人數持續增加。
所幸在台灣,我們靠著相信專業、彼此信任,社會團結,一起戰勝了病毒。
我們沒有封城、可以正常上班上課,在防疫指引下,去年4月12號,我們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開打職棒球季的國家。
大家戴著口罩參加演唱會、藝文活動,這也是去年世界少見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經濟維持正成長,股市也攀上高峰。
儘管今年的經濟,依舊充滿挑戰,但我們有可以樂觀的理由。在全球疫情仍然嚴峻的此刻,台灣的公司營運和就業依然穩定、投資不斷,已然是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
我們已經站穩腳步,將全力衝刺。無論是數位經濟的轉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部署、5G的布建或前瞻基礎建設的興建,待預算通過以後,就可以快速推動。
過去一年,台灣做到了全世界所殷切盼望,卻不可企及的「如常生活」,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我要再一次謝謝所有努力不懈,從防疫、紓困到振興,參與配合的每一位台灣人民。
身為總統,2021年,我最重要的責任是:讓大家如常生活,並且跟著全球經濟復甦的脈動往前進。這也將會是我們努力的第一要務。
在新年的第一天,我有幾項重要的消息,要跟大家共享:
就在上星期三,大家期盼40年的南迴鐵路電氣化,正式改點通車。台灣的「環島鐵路電氣化」最後一哩路,終於完成了。
就在今天,基本工資再次提高,在全球經濟飽受疫情困擾的此刻,雖然增加的幅度不多,但已經是難得的成果。
1月11號,新版護照即將發行,封面上大大的TAIWAN,將陪伴國人,走向世界。
今年我們將在全國興建1萬5,000戶社會住宅,這將使得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住宅興建計畫,跨出了一大步。
去年我在元旦時,承諾要推動的農民退休金制度,今天已經開始辦理。現在的台灣,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都有退休制度了。
接下來,如果立法院順利通過預算,今年開始,育兒津貼將會再增加。新增3,000班公共化幼兒園的目標,進度也比預期還要快。「0到6歲,國家跟你一起養」,國家真的在行動當中。
另外,攸關全球氣候治理議題的COP26 ,今年即將召開。我們會積極與各界展開對話,找出最符合台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同時讓減碳的挑戰,化為產業投資、創造就業的新機會,為台灣的永續發展找出新方向。
今年,我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將滿五年,執政的過程裡,民意支持有起有落,我也在尋求連任的過程中,再次受到選民的檢驗。
每一天我都兢兢業業,全力投入,努力實現我們所承諾過的目標。而最重要的是,國家的方向正確,台灣正在進步當中。
這段時間,有關於進一步開放符合國際標準的牛肉和豬肉進口的決定,所引起的議論和紛擾,也讓我充分體會,為什麼過去的政府做出了開放的承諾,卻無法落實。
台灣是依賴貿易生存的國家,這個歷經三任政府的難題,已經沒有迴避不處理的空間。
因此,我要用最謙卑的心情,請所有國人同胞體諒,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我們再三斟酌後的決定。
當然,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貿易問題。就像我去年不斷的強調,世界的局勢正在變化,身為總統,必須更加謹慎,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為台灣布一個永續生存的局。
我們必須把眼光放遠,行動上步步為營。因為未來國家的發展,還有更多的挑戰,需要克服。
從全球戰略的角度來看,台灣的地位越發重要。兩岸關係的穩定,現在已經不只是台海兩岸關注的議題,更是攸關印太區域穩定的議題,而且已經是全球焦點。
尤其,過去的一年,對岸的軍機、軍艦在台灣周遭頻繁的活動,不僅衝擊兩岸關係,更是對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現狀,造成威脅。
我要再次重申,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
等疫情受到有效控制時,我們也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處理兩岸事務,我一貫的原則,就是共同討論、找出方法、務實解決問題。
2020結束了,但是新一年的到來,不會只是日曆翻過一頁。疫情不知何時才能收尾,連何時可以出國旅行,我們都還沒有答案。去年的不確定,延續到今年新的一年。
但是我想鼓勵大家,在人類的歷史上,2020並不是最艱困的一年。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1940年代的二次大戰,當時人們所面對的,都是艱難無比的挑戰。
但人們總是如此的強韌,就像我們的上一代,可以從戰後的百廢待舉中,創造出經濟奇蹟、民主奇蹟的故事。這些經驗都告訴我們,只要有光、有水,有縫隙的地方,就可以長出希望的玫瑰。
I also want to say a few words for our international audience.
Taiwan has been proud to have worked alongsid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confront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COVID-19. We have shown again and again that “Taiwan can help.”
As a force for good in the world, we will continue to be an indispensable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oth now and into the future.
We are also deeply grateful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continued support for Taiwan. Your willingness to stand together with us as we are faced with difficult regional and global challenges, is significant for the 23 million freedom-loving people of Taiwan. Our democracy is stronger because of your support.
Thank you. We hope everyone around the world is able to enjoy a restful and safe new year.
我所敬愛的台灣人民,再辛苦的難關,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就能走過。回顧2020,我很榮幸能夠跟大家,一起度過重重挑戰。「2021,台灣有你」,新的一年,我們彼此祝福,繼續攜手前進,謝謝各位。
#2021台灣有你真好
cop26承諾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快訊》西歐大洪水,至少120人不幸死亡
歐洲正經歷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洪水,西歐至少有 120 人死亡,數百人下落不明。
創紀錄的降雨導致河流決堤,破壞該地區。在德國,死亡人數目前已超過 100 人,德國總理梅克爾克爾呼籲堅決應對氣候變化。
比利時至少有20人死亡。
荷蘭、盧森堡和瑞士也受到影響。
許多因素會導致洪水氾濫,但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降雨還是主要原因。
自工業時代開始以來,地球已經升溫了約 1.2 攝氏度,除非世界各國政府大幅削減排放量,否則氣溫將繼續上升。災難將一直持續,而且愈來愈嚴重。
德國西部的萊茵河流域,自14日清晨開始,突遭低壓大暴雨突襲,短短24小時降下了7月均雨量的160%,目前已在北萊茵-西發利亞邦與萊茵蘭-普法茲邦...等中萊茵地區,以及西歐的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造成慘烈災情。
雖然德國西部暴雨的威力,已在15日下午開始「稍微」放緩,但各地的延遲洪鋒、湖泊蓄水站潰堤,卻仍持續擴大著各地的洪水災情,後續的搜救行動,悲觀預期還將會發現更多人死去。
駭人的災情,已成為了西歐現代史上短時間死傷最慘烈的天災之一。
比利時總理亞歷山大·德克羅宣布 7 月 20 日為全國哀悼日。
“我們仍在等待最終的死亡人數,但這可能是我們國家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洪水。”
一個老人試圖進入一個幾乎被摧毀的村莊。他說,他的孫子孫女也在那裡,但他無法聯繫他們的父母。
政府當局也表示,目前他們不確定有多少人失踪。
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都因為淹水沒有網路電話,人與人完全無法進行通信。
預計今天的死亡人數仍會上升,而且隨著這場災難的嚴重程度,每過一小時,就會變得越來越多悲劇。
阿爾河沿岸到處都是被淹的房屋、斷橋、露營地和房車公園的扭曲遺跡。
到這裡調查損壞情況時的人,遇到的現象,只能說目瞪口呆,幾乎不可能想像如何開始清理,並重建生活。
德國已經部署了大約 15,000 名警察、士兵和緊急服務人員,幫助搜救。
許多村莊都被全面摧毀,德國西部阿爾韋勒地區的官員說,多達 1,300 人下落不明。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萊茵巴赫的居民格雷戈爾·傑里科 (Gregor Jericho) 告訴 BBC:“這是一個非常悲傷的場景。
街道、橋樑和一些建築物被毀壞。
到處都是垃圾堆。
“部分建築倒在道路上,無助的人們坐在地上哭泣,太悲傷了。人們失去了家園,他們的汽車,被埋在淹沒的田野中。曾經城市看起來像經歷一場戰鬥。”
而頂級氣候科學家承認他們未能預測德國洪水和北美熱浪的強度。
幾十年來,他們一直警告快速變暖的氣候會帶來更嚴重的降雨和更具破壞性的熱浪。
但他們表示,他們的數據無法準確預測極端情況的嚴重程度。
他們呼籲政府在共享氣候超級電腦上投入巨資。
前氣象局首席科學家教授 Dame Julia Slingo 告訴 BBC 新聞:“我們應該感到震驚,因為 IPCC(氣候計算機)模型還不夠好。
“(我們需要)一個國際中心來實現氣候模型的質的飛躍,捕捉驅動極端現象的基礎物理學。
“除非我們這樣做,否則我們將繼續低估極端事件的強度/頻率以及它們日益前所未有的性質。”
她說,與社會毫無準備的極端事件的成本相比,這台計算機的成本將達到數億英鎊,“微不足道”。
Dame Julia 正在努力在 11 月的 COP26 氣候峰會上提出建議。
她和其他科學家都同意氣候變化是一個緊急情況。牛津大學教授蒂姆·帕爾默則表示:“我們目前沒有工具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要建立能夠準確模擬加拿大熱浪等極端氣候的氣候模型,我們需要具有 CERN(歐洲主要物理研究中心)規模的承諾和願景。”
Europe floods: At least 120 dead and hundreds unaccounted for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7858829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16/world/europe-flooding-germany/floods-germany-belgium-europe?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cop26承諾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西歐百年一遇的洪水,當地球升溫1.2度時,所有人都曝露在極端天氣的風險下》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西歐多國近來暴發大規模洪澇災害,其中德國受災最嚴重,德國西部至少奪走一百多條人命,當地人質疑國家天氣預警系統無法保障人民安全。剛剛結束訪美行程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到訪災情嚴重的萊因-法耳次州東南部小鎮後,形容洪災規模超出現實想像、極其恐怖,承諾將從短期和中長期向受災地區提供重建援助。梅克爾指,德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將抗禦住自然的破壞力,又請求國民為災區人民捐款。歐洲多地持續暴雨引發洪澇災害,沖毀大量房屋和道路,致使上百人遇難。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和英國氣象局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受氣候變化影響,未來產生強降雨的風暴在歐洲發生的頻率可能會顯著增加。
{內文}
德國Schuld居民 Renate Holzen:
那裡本來有棟房子,現在已經不見了,什麼都沒有了。一切發生的太快了,你還來不及反應水就過來了。
這片宛如海上孤島的災區,原本是童話仙境。
新聞片段:氣象學家稱德國遭逢百年最強降雨,其中一個地區,驚傳有1300人下落不明。
新聞片段:湍急的激流在德國街道民宅洶湧而過。創記錄的降雨。把馬路變成河流。洪水吞沒房舍。
還讓車子看起來像紙船一樣不堪一擊。
民眾:這比災難還可怕,災情實在太嚴重了。我當過50年的消防員,都沒見過這麼慘的災情。
新聞片段:居民回憶起那一晚心中滿是驚恐,水從四面八方湧進來,整晚洪水警報響個不停。
德國Bad Munstereifel居民:房子被沖走,這真的是緊急事件...就好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一樣。
新聞片段:眼前這些水要流入大海,必須向北流,而且勢必要途經比利時和荷蘭。比利時列日市長高聲疾呼,希望能暫避的民眾快點離開。
想走,已經來不及了。
比利時民眾:我從來沒見過這個景象,這太不可意議了,老實說,我沒想過會在比利時看到這樣的大水。
新聞片段:比利時東部也大淹水了,同樣也是因為創記錄的雨量,有些民宅太過危險不能住了。
比利時民眾:還好我妹還活著,不過現在他們說我家有倒塌的危險,所以我們不能回家了。
明明不是颶風,誰也沒想到,一場豪雨,竟會在德國比利時,造成上百人死亡及失蹤。這場被稱為西歐百年來最慘重的洪災,是怎麼發生的呢?這是7月15日的衛星雲圖,在48小時之內,德國西部降下當地夏季兩個月的雨量,導致萊茵河上游支流阿爾河(Ahr River)潰堤。
新聞片段:水患倖存者返家,看看還有什麼能留,緊急救難人員曾想過要警告居民逃離。
德國Schuld居民:突然之間,河水就潰堤了,我們這區的房子都差不多高,所以當河水猝不及防的速度襲來,我們馬上跳上車,往山上開。我們至少要保住一條命。
新聞片段:目前德國仍有多處停水停電,網路也不通,電話也不通。鄰近的城鎮也過來幫忙,以他們所能找到的工具,協助居民清出道路和清理家園。
德國總理 梅克爾:這是一場大災難。我收到消息時大為震驚,聽到市鎮淹在水裡。我為那些逝去的生命致上哀悼之意。
這是梅克爾最後一次,以總理身分訪問美國,這場災難並不在她的預料之中,其實東道主美國此刻,也正飽受另一種,極端氣候的摧殘。
新聞片段:位在太浩湖(Lake Tahoe)北面的貝克沃斯複合山火(Beckwourth Complex Fire)爆炸了。
美國消防員:龍捲風!
新聞片段:龍捲風使消防員,被迫逃回消防車旁找掩蔽。當地至少1.9萬英畝火場未受控制,使貝克沃斯複合山火成為加州今年最大林火。貝克沃斯複合山火,位於加州和內華達州交界,24小時內範圍就又增加了1倍,現已燒了5.5萬英畝。正在加州Mariposa郡延燒的河流山火(River fire),7小時就擴散了4000英畝,並且正朝著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而去,鄰近居民被迫逃命。
居民:我希望等我回來的時候,我家還在。
新聞片段:目前美西6州共有50起林火在燒。在奧勒岡南部Bootleg山火在過去三天,以每天擴大1倍的速度蔓延,並且阻斷了從奧勒岡輸往加州的電力。
而且這場林火焚燒的面積,遠比紐約市還要大。
新聞片段:林火由1個月內第3次熱浪引發。
美國國家野生生物聯合會科學家 Patty Glick:2020年直到8-9月,我們才進入這麼極端的狀態,而現在還只是7月中而已。
新聞片段:從加州到蒙大那,全美有3200萬人處於高溫警戒之中。
民眾:熱到像著火一樣。
新聞片段:沙加緬度來到111℉(約43.8℃),科羅拉多州Grand Junction,也有107℉(約41.6℃),加州Palm Springs是118℉(約47.7℃),死亡谷國家公園測得130℉(54.4℃),僅比地表上測得最高溫少4℉。現在加州95%地區處在「嚴重乾旱」(Severe Drought),2020年7月,加州處在嚴重乾旱的地區為21%。
達州的米德湖(Lake Mead),加州的佛森湖(Folsom Lake),水位都來到史上新低。加州最主要的蓄水池皮魯湖(Lake Piru),蓄水量現在只剩20%。加州政府宣布,全州58個郡裡50個郡進入緊急狀態,呼籲民眾減少15%用水量。
熱浪乾旱,助長了燒不盡的野火,除了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還對產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新聞片段:加拿大西岸一向是貝類的理想棲息地,這片海域有他們所需的食物,然而淡菜和蛤蜊在極端高溫下,紛紛死亡。近來肆虐美加的熱浪,如字面上把他們活活「熱」死了。
加拿大漁民:這裡從沒有這麼臭過。從來沒有。
新聞片段:加拿大卑詩省農漁產業,全仰賴當地溫熱適宜的天候,但是現在氣候再也不宜人了。家裡好幾代人靠採貝類維生的漁民,開始擔心他們還有未來嗎?
加拿大漁民:這些本來都應該是活的,現在都沒了。原本在這裡可以採的淡菜,現在也沒有了。能採的蛤蜊和沙海膽,也全死光了。
新聞片段:這毀滅性的打擊,是氣候變遷對加拿大影響的寫照。
根據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海洋生態學教授(Chris Harley)估算,創記錄的高溫「熱」死了10億隻海洋生物。
喬治華盛頓大學副教授 Sabrina McCormick:乾旱將對今年美國農業,以及未來幾年農業產業帶來重大衝擊。每年乾旱為美國帶來100-140億美元損失,看美國2012年乾旱,很多人可能還記得,整個加州就像蓋在黃沙裡,那年的乾旱造成美國350億美元損失。而今年的乾旱比那次更糟。你可以想像,今年很大面積土地不會耕種,我算一下今年約有60萬英畝不會耕種,因為他就種不了啊。
幾十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一直在警告,說地球暖化會帶來更嚴重的降雨,和更具破壞性的熱浪。然而事實是,IPCC的超級電腦卻不夠強大,無法準確預測這些極端氣候的嚴重程度。前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首席科學家斯林戈(Dame Julia Slingo)說,IPCC沒有能夠捕捉極端現象的超級電腦,「我們應該要感到震驚」。雖然這樣的超級電腦,成本將達數億英鎊,但是與極端氣候帶來的災難相比,都「微不足道」。而斯林戈也會在11月的COP26氣候峰會上,徵求更多人的支持。沒有什麼比人命,更加重要。
https://youtu.be/DALaiY7ItBo
cop26承諾 在 1109國政基金會COP26的氣候承諾與因應- YouTube 的八卦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台北-格拉斯哥視訊會議,陳宜民主持,洪孟楷(立法院 COP26 國民黨團代表)視訊出席、魏國彥(台灣大學永續地球尖端科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