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 國際新聞
今天國際上的重要新聞之一是,日本首相助理對美國表示不滿,引發新一輪的外交糾紛。
日本首相輔助理衛藤晟一日前在Youtube上發表的一段影片中表示,去年12月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後,美國發表聲明表示失望一事提出譴責,衛藤晟一說"應該說是我們感到失望"。
衛藤說"安倍政府為修復民主黨執政時期惡化的日美關係下了不少功夫。為何美國不重視擁有同盟關係的日本呢?" ,他發言之後,雖然日本政府表示這只是個人言論,他個人也撤回發言,但中國外交部則是對此強烈批評,認為日本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美國國務院19日就此表示,美國已就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明確表明瞭立場,日本與地區其他國家保持良好關係符合各方利益,也符合美國利益。
共同社分析,美日同盟的基礎可能已受到影響。
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周二因為鎮暴警察和示威民眾發生激烈衝突,造成二十二人死亡,一千人受傷,德國之聲稱這一次的事件是,烏克蘭的天安門事件。
各國政府隨即發表強硬聲明,表示烏克蘭政府不應用暴力對待和平示威的抗議民眾,歐盟也將對烏克蘭實施制裁,烏克蘭更加接近內戰邊緣,烏克蘭在事件發生後,已更換軍方領導人。
今天的新聞指出,埃及伊斯蘭激進組織Ansar Baytal-Maqdis警告遊客,二月二十日之後留在埃及,可能會被攻擊。最近才發生韓國遊客搭乘的遊覽車被炸彈攻擊,造成韓國遊客三死的慘劇,赴埃及旅遊風險正在昇高。
今天另一則新聞標題是,部分英國高校因作弊醜聞拒絕接受托福成績,學生必需再加考英國認可的其他考試,這則新聞的連結如下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220/11809899.html
今日圖片是 烏克蘭獨立廣場當天的衝突畫面 當天夜晚火光衝天 氣氛相當恐怖 烏克蘭受到親歐和親俄兩大勢力撕裂 國家在分裂邊緣
以下是今天的國際新聞彙整
美洲新聞
摔碎艾未未陶瓶藝術家被指控刑事損毀罪
美國八旬修女闖核設施被判監三年
歐巴馬為什麼喜歡《紙牌屋》?
別讓政治扼殺了美國人的創新力
亞洲新聞
印度的小成本火星計劃:每個國民貢獻一杯奶茶
美國要求日韓在歐巴馬訪問前改善關係
朝韓離散家屬團聚今舉行 韓方25名參加者超90歲
巴基斯坦塔利班為停火開出條件
聯合國人權專員敦促起訴朝鮮當局
泰國示威者在盈拉臨時辦公地集會(更新版)
特寫:逃離貧困與虐待的印度鐵路流浪兒
日外相與美衆議員會談時表示願改善日韓關係
日韓在安倍參拜後首次舉行外交局長級會談
新加坡順應民意擬對富人課重稅
中巴推動“經濟走廊”專案
澳傳教士旅北韓遭逮捕
他們能見到離散親人嗎?
分析:連戰仍將是兩岸溝通的重要管道
北韓扣押澳大利亞傳教士
台總統府擬夜間局部封鎖凱道遭批擾民
台海兩岸就福建引水至金門「達成共識」
中國新聞
西藏古籍歷經漂泊在中國安家
《紙牌屋》第二季是怎樣完整引進中國的
浙江溫嶺強制關停數千家鞋企 多人因抗議被拘
東莞掃黃被曝目的在於反腐 官場大地震剛開始
香港“驅蝗運動”發起人道歉 或發生更激烈行動
專家稱今年反腐規模將更大 地方或現反腐風暴
媒體稱冀文林郭永祥履歷背景暴露巨大腐敗網路
冀文林“歸案” “秘書幫”淪陷
哈佛《尼曼報告》:專家審視中國媒體審查
中國嚴格禁煙「可挽救1300萬人」
陝西高官祝作利被中共中紀委調查
透視中國:《紙牌屋》在中國為什麼火
英媒:中國對國際人權批評「刀槍不入」
外媒關注周永康前秘書「違紀」被調查
騰訊評大陸人「恩主心態」文章遭刪除
日本新聞
美主流媒體連日刊登擔憂安倍歷史觀文章
日首相助理就美國對安倍參拜"失望"提出譴責
日本加大力度賑濟雪災地區 JR中央線恢復運行
美駐日大使稱日美企業應共同汲取福島核事故教訓
福島縣“震災間接死亡者”達1656人
日本首相助理撤回批評美國發言
關注:日首相助理批評美國發言或動搖日美同盟
中國嚴厲抨擊日本「頑固勢力」視頻言論
歐洲新聞
基輔抗議者與員警爆發最血腥衝突
冬奧會極限項目令更多女運動員受傷
歐盟考慮對烏克蘭實施制裁
布萊爾捲入竊聽門醜聞
FT社評:柏林不應豎起“數據牆”
魯尼值這個價嗎?
烏克蘭總統與反對派達成休戰協議
歐盟考慮制裁烏克蘭 俄稱烏處內戰邊緣
部分英國高校因作弊醜聞拒絕接受托福成績
梅克爾談烏克蘭騷亂:制裁暴力者平民不應受害
烏克蘭動亂原因解讀:2/3民眾親歐1/3民眾親俄
烏克蘭開展全國反恐 軍方向首都派遣空降兵
基輔獨立廣場抗議活動遭清場 多名員警和示威者喪生
斯諾登當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學生校長”
“烏克蘭的天安門”
西方國家緊急磋商烏克蘭局勢對策
歐盟將對烏克蘭實施制裁
"Tituschki"—烏克蘭政府雇傭的打手
德法力主制裁烏克蘭領導人 亞努科維奇撤換軍方領袖
烏克蘭危機:亞努科維奇稱反對派要為暴力負責
記者來鴻:深夜,機器人悄悄出動
調查:媒體負面描述影響青少年就業前景
英國大學研究網絡對自殺的影響
英國抗議西班牙「入侵」直布羅陀領海
俄國「暴動小貓」索契被哥薩克保安鞭打
烏克蘭軍方向首都基輔派兵
烏克蘭衝突加劇 總統撤換陸軍總參謀長
烏克蘭衝突加劇 國際社會強烈反應
烏克蘭總統同意與反對派「停火」
阿拉伯新聞
白宮暗示歐巴馬對武力干涉敘利亞內戰仍持謹慎態度
土耳其總統簽署有爭議的互聯網管制法
伊朗核談判框架達成
非洲新聞
埃及一激進組織警告遊客迅速離境
氣候
【氣候變遷Q&A】(54)調適氣候變遷 多少資金才夠?
研究:氣候暖化 北極變暗沉
環新
2013鯊魚攻擊次數創5年新低
動物飼料濫用抗生素或導致超級病菌泛濫
格拉斯哥氣候協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0422 BBC中文
*【澳洲引新法取消維多利亞省「一帶一路」協議 中國斥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澳洲政府宣佈首次引用《外交安排政策法》(Foreign Arrangements Scheme),取消當地維多利亞省與中國簽署的「一帶一路」計劃的兩份協議,引發中方不滿,也令本身已經緊張的中澳關係再添陰影。維多利亞省和中國國家和發展改革委員會在2018和2019年分別簽署備忘錄和框架協議。澳洲當局4月21日宣佈決定後,當地傳媒引述外長Marise Payne指這份備忘錄與澳洲的外交政策並不一致。但中國駐澳洲的大使館形容,澳洲的決定是「又一無理挑釁行徑」,也顯示澳洲毫無誠意改善對華關係。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841541
*【巴基斯坦豪華酒店發生爆炸 中國大使險些遇襲】
巴基斯坦Quetta的一家豪華酒店4月21日發生炸彈爆炸事件,造成至少四人死亡,11人受傷。Quetta是巴基斯坦西部與阿富汗接壤的俾路支省(Balochistan)首府。有報道稱,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農融被懷疑是這場襲擊的目標。當地官員表示,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農融是Serena Hotel的客人,但爆炸發生時,大使不在酒店。巴基斯坦塔利班聲稱發動了襲擊,但沒有透露細節。近幾個月來,該組織和其他激進組織加強了對阿富汗邊境附近部落地區的襲擊。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842392
*【中美關係:習近平將出席美國全球氣候氣訊峰會 中美「氣候外交」能走多遠】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4月22至23日召開為期兩天的全球氣候視訊峰會,邀請了4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俄羅斯總統普丁等已確認出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召開前一日宣佈以視訊方式出席峰會,並發表講話。美國和中國兩個碳排放大國如何行動對於應對全球氣候危機至關重要,而兩國目前正陷緊張關係,雖然幾天前發佈聯合聲明並強調共識,但如何進一步合作,以及「氣候外交」如何撬動雙邊關係,是本次峰會的焦點。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827827
*【BBC《新聞之夜》:羅冠聰激辯高志凱,互斥「逃犯」、「喉舌」】
流亡英國的香港活動人士羅冠聰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副主任、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翻譯高志凱4月16日接受BBC《新聞之夜》(Newsnight)採訪,雙方在節目上隔空激辯,內容涉及香港民主派人士近日受到的大審判、英國對香港的責任以及西方國家對中港官員的制裁。高志凱指責羅冠聰並非民主運動人士,而是「《國安法》下的逃犯」。羅冠聰稱高志凱的回應「相當幼稚」,並斥其為中共代言人,試圖混淆事實,散播虛假信息。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831775
*【中朝關係:經濟困難與對美關係緊張下 北韓從中國進口額激增】
在北韓因新冠疫情緊閉國門一年後,中朝邊境日前出現限制鬆動跡象。伴隨北韓經濟困境加深,且兩國與美國的關係都未見進展,中國與北韓這對「唇齒相依」的鄰國再次靠近。中國海關總署4月18日公布數據顯示,中國3月對朝出口額達1297.8萬美元,創近六個月以來新高。在聯合國制裁北韓的背景下,中國在北韓對外貿易中佔比超過九成。但去年中國出現新冠疫情後,北韓也是最早對中國封鎖邊境的國家之一。然而最近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北韓距離恢復開放與中國的邊境近在咫尺。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814465
*【新冠疫情:讓全球拉響新一輪警報的印度目前情況到底有多嚴重】
印度第二波病例數呈指數增長。去年6月18日,印度記錄了1.1萬例病例,在接下來的60天裡,平均每天新增3.5萬例病例。今年2月10日第二波疫情開始時,印度確診了1.1萬例病例—在接下來的50天裡,平均每天約有2.2萬例。但在之後的10天裏,病例急劇上升,日均病例數達到近9萬例。而最近數日,印度一直報告超過15萬例病例。4月19日,印度全國報告了273810例病例,這是自疫情開始以來最多的單日紀錄。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829889
*【查德總統德比掌權30年後「戰死沙場」 北非的中央禍福難料】
非洲查德總統Idriss Déby Itno可謂生為軍人,死為軍魂。藏身利比亞的反叛武裝橫掃撒哈拉沙漠,德比親自指揮政府軍反擊,結果負傷而亡。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826867
*【COP26:格拉斯哥氣候峰會的特點、意義和預期】
2021年前沒什麼人聽說過,2021年後可能大部分人耳熟能詳,年內或許會一度霸佔各大媒體頭版,這個縮寫 — COP26 — 就是2021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全球年度氣候峰會,各國首腦們就氣候變化應對方案和行動等全球話題展開討論。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是指197個國家每年一次的首腦峰會,討論氣候變化和各國的應對方案、承諾和行動。這個峰會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框架》的一個組成部分;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簽署的這份公約,主要目標是管控、限制人類活動對氣候的衝擊。《公約》1994年3月21日生效,COP26是自那以來第26次峰會,定於2021年11月1日至12 日在蘇格蘭最大城市格拉斯哥舉行。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6745219
*【上海車展: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火爆 去年銷量已佔全球40%】
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一度小眾的電動汽車近年內迅速成長,數以百計的中國公司來到電動車市場角逐。2020年,中國市場共售出創紀錄的130萬輛電動汽車,佔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40%。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56829169
*【台灣缺水為何吸引了全世界關注,這次到底有多嚴重?】
台灣本該是全球降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去年發生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沒有颱風登陸,而且很少下雨。這使台灣陷入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許多水庫的蓄水量不到20%,有些水庫的水位甚至低於10%。位於新竹縣的寶山第二水庫是價值千億美元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兩個主要水源之一,其水位呈有史以來最低水平:只有7%的蓄水量。如果這個水庫和台灣的其他水庫一同乾涸,則可能對全球電子業不利。因為全球消費者使用的許多產品都依賴於台灣公司製造的半導體晶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814382
*【美國喬治·佛洛伊德案:涉事白人警官被判謀殺及過失殺人成立】
美國前警官Derek Chauvin被判三項謀殺及過失殺人罪成立。他將面臨最高40年監禁的刑罰。去年5月,Chauvin在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斯逮捕非裔男子喬治·佛洛依德,期間他用膝蓋壓住佛洛伊德頸部超過9分鐘,致其死亡。該案是美國近年來最受關注的刑事案件,引發美國國內對警察執法偏見的反思,以及全球範圍內反對種族歧視的抗議。Chauvin被判二級與三級謀殺罪和二級過失殺人罪,法庭審判已進行三周。控辯雙方多日舉證之後,12名陪審員用了不到24小時就達成了一致意見,認定三項罪名成立。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825110
格拉斯哥氣候協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公布史上第六次全球暖化報告》
#人類十年來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排放量過去幾年沒有下降
#地球升溫至1.5度不可避免
#我們已經無法阻止未來三十年暖化加劇
#我們可以阻止它變得更糟
#全球十億人口將不斷面對熱浪野火乾旱水資源爭奪
#格陵蘭冰層融化及南極冰棚崩塌不可逆轉
#地球上一些動植物將從此滅絕
#珊瑚礁白化將大規模死亡無法保護魚群
2007年與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公共最新近期最重要的一份報告,全球變暖的一些破壞性影響已不可避免。但人類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全力阻止狀況變得更糟。
聯合國IPCC此份重要的新科學報告指出,各國推遲控制化石燃料排放(煤炭及天然氣)的時間太長,以至於人類已無法再阻止未來 30 年全球變暖加劇,儘管我們仍有很短的時間,阻止最悲慘的未來結論。
自 19 世紀以來,人類的活動已經將地球升溫度大約 1.1 攝氏度或 2 華氏度,主要是原因還是燃燒煤炭、石油,其次天然氣,獲取能源。其後果目前已經可以在全球上演衝擊各地,的氣候災民。
光是今年夏天,熾熱的熱浪在美國和加拿大造成數百人死亡,洪水摧毀了德國和中國,而西伯利亞、土耳其和希臘的野火燎原,已經失控。
根據這份由聯合國召集的科學家團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周一發布的新報告,這只是一個開始。
即使各國今天開始,大幅減少排放,未來二十年內全球溫室氣體總量仍然可能會使地球氣溫上升 1.5 攝氏度左右,我們可以説:人類現在基本上已經鎖定、無法逃避,更熱的未來。
科學家們發現,在地球升溫 1.5 度時,危險會大大增加。
全球近 10 億人可能會在更頻繁危及生命的熱浪中,傷害健康及一大部分老人死亡。
由於嚴重的干旱,還有數億人將爭奪水源。水資源,可能引發戰爭。
今天地球上一些動植物物種,將滅絕消失。
全球大片海域維持漁業的珊瑚礁,將遭受更大規模死亡。
英國利茲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此次為IPCC撰寫報告的數百名國際專家之一皮爾斯·福斯特說:“我們可以預期,在未來 20 或 30 年內,極端天氣將大幅增加。” “不幸的是,我們必須了解,情況只會比現在更糟。”
然而,人類仍然可以防止地球變得更熱。但這將需要各國協調努力,到 2050 年左右停止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
這代表我們需要立即開始迅速擺脫煤炭等化石燃料,並從空氣中快速去除大量碳!
IPCC報告總結:如果全球真誠的合作,全球變暖可能會停止⋯⋯並穩定在於升溫於1.5 攝氏度左右。
但如果各國的努力失敗,全球平均氣溫將繼續上升——與工業化前時代相比,可能會超過 2 度、3 度甚至 4 攝氏度。
IPCC報告描述了變暖程度每增加一次會如何帶來更大的危險,例如更嚴重的洪水和熱浪、惡化的干旱和加速的海平面上升,這些都可能威脅到一些島國的生存。
地球越熱,越過危險的“臨界點”的風險就越大,例如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西部巨大冰棚,將出現不可逆轉的崩塌。
“地球氣候系統發生了一些變化,沒有回頭路,”該小組副主席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高級顧問 Ko Barrett 說。但是,她補充:立即和持續的減排“確實可以改變我們面前的氣候絕望。”
此次公布的IPCC的報告共獲得了 195 個政府的批准,基於共14,000 多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氣候變遷物理學最全面的總結。
此報告將於11 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峰會上成為各國領袖高峰會的討論焦點。
包括拜登總統在內的越來越多的世界領導人支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 攝氏度的目標,儘管主要污染國家目前的政策距離實現這一目標還很遙遠。溫室氣體的 10 大排放國是中國、美國、歐盟、印度、俄羅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亞、伊朗和加拿大。
這份新報告毫無疑問地認為人類應對全球變暖負責,並得出結論認為,自 19 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基本上都是由燃燒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和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國家驅動的。和吸收熱量的甲烷。
報告稱,迄今為止的氣候變化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相似之處。過去十年很可能是地球 125,000 年來最熱的十年。世界上的冰川正在以“至少在過去 2000 年中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和消退。至少 200 萬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從未如此高。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海平面平均上升了 8 英寸,自 2006 年以來上升速度翻了一番。自 1950 年以來,熱浪變得明顯更熱,並且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持續時間更長。野火天氣在全球大片地區惡化。自 1980 年代以來,海洋中的極端高溫爆發——這會殺死魚類、海鳥和珊瑚礁——的頻率增加了一倍。
近年來,科學家們還能夠明確全球變暖與特定惡劣天氣事件之間的聯繫。報告稱,世界上出現的許多致命的新極端溫度——比如 6 月份席捲太平洋西北部的破紀錄熱浪——“如果沒有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就極不可能發生”。溫室氣體排放明顯使一些乾旱、傾盆大雨和洪水變得更糟。
報告稱,熱帶氣旋在過去 40 年中可能變得更加強烈,這種轉變不能僅用自然變化來解釋。
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危害也會隨之上升。考慮一下危險的熱浪,在過去,這種熱浪每 50 年只在特定地區發生一次。如今,平均每 10 年就會出現一次類似的熱浪。在全球變暖 1.5 攝氏度的情況下,這些熱浪將每 5 年發生一次,而且溫度會明顯升高。在升溫 4 度時,它們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或採取海平面上升。在升溫 1.5 度時,預計本世紀海平面將再上升 1 到 2 英尺,許多沿海城市經常被洪水淹沒,而過去一個世紀只會發生一次。但報告稱,如果氣溫持續上升,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巨大冰蓋可能會以不可預測的方式破壞穩定,在最壞的情況下,本世紀海平面可能再上升三英尺。
可能會有更多不可預測的變化。例如,有助於穩定歐洲氣候的大西洋重要海洋環流系統現在開始放緩。儘管該小組以“中等可信度”得出結論,該系統不太可能在本世紀突然崩潰,但它警告說,如果地球繼續升溫,這種“可能性低、影響大”的結果的機率將會上升。
羅格斯大學氣候科學家羅伯特·科普 (Robert Kopp) 說:“這不像我們可以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如果我們保持在 1.5 度,我們就安全,而在 2 度或 3 度,則遊戲結束。”報告。 “但每增加一點變暖都會增加風險。”
專家估計,世界各國政府目前正在推行的政策將使世界在本世紀末升溫約 3 攝氏度。這加大了各國做出更雄心勃勃的承諾的壓力,超出了他們根據 2015 年在巴黎達成的國際氣候協議所達成的承諾。
如果各國兌現最近的承諾——比如拜登先生 4 月份承諾到 2050 年消除美國的淨碳排放量或中國承諾到 2060 年實現碳中和——那麼接近 2 攝氏度的變暖可能是可能的。其他行動,例如大幅減少農業和石油和天然氣鑽探的甲烷排放量,可能有助於將變暖限制在該水平以下。
“這份報告讓我深感緊迫,”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副主任簡·盧布琴科說。 “現在是保持 1.5 目標觸手可及的關鍵十年。”
雖然近年來對氣候變化的廣泛科學理解沒有發生巨大變化,但科學家們取得了一些關鍵進展。計算機模型變得更加強大。研究人員收集了大量新數據,部署了衛星和海洋浮標,並通過分析冰芯和泥炭沼澤更清晰地了解地球過去的氣候。
這使科學家們能夠改進他們的預測,並更準確地得出結論,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就可能變暖 2.5 至 4 攝氏度。
新報告還更詳細地探討了全球變暖將如何影響世界特定地區。例如,雖然迄今為止南美洲只有一個角落出現了可能損害農業的干旱,但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 2 攝氏度,這種破壞性乾旱預計將在整個非洲大陸變得更加普遍。
巴黎薩克雷大學氣候科學家、報告編寫小組的聯合主席瓦萊麗·馬森-德爾莫特 (Valérie Masson-Delmotte) 表示,對區域影響的關注是這份報告最重要的新方面之一。 “我們表明,氣候變化已經以多種方式在每個地區產生影響,”她說。
過去的氣候報告主要關注大規模的全球變化,這使得國家和企業難以採取具體措施來保護人員和財產。為了幫助制定這樣的計劃,該小組週一發布了一個交互式地圖集,展示了隨著全球氣溫上升,不同國家將如何變化。
“為社會、決策者和領導人提供每個地區的準確信息非常重要,”馬森-德爾莫特博士說。
這份新報告是 1988 年創建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主要氣候科學評估的一部分。第二份報告將於 2022 年發布,將詳細說明氣候變化可能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例如沿海城市、農場或醫療保健系統。同樣預計在明年發布的第三份報告將探討更全面的戰略,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阻止全球變暖。
⋯⋯⋯⋯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今天(9日)發布2013年以來最重大的IPCC第六次氣候科學評估報告(AR6)。報告明確警告,人類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嚴重氣候變遷效應,地球平均溫度的上升幅度,將在本世紀跨越巴黎氣候協定設下的攝氏1.5度門檻,或甚至超過攝氏2度。部分摘要如下:
1. 2011~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相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增加約 1.1 °C。目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至少是 200 萬年來最高(410 ppm)。
2. 自從上一份2014年評估報告(AR5)以來,全球地表溫度強烈地變暖。過去五年(2016~2020 年)是自 1850 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年份。
3. 海平面上升和冰層流失的速度加快。目前海平面以近3000年來最快的速度上升中,相較於1901~1971 年,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增加 2 倍。
4. 極圈冰層流失更快,若以2010~2019 年期間與 1992~1999 年期間相比,格陵蘭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增加 6倍、南極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則增加 3 倍。
5. 更多科學證據歸因溫室氣體排放和極端氣候的關聯性,特別是極端降雨、乾旱、熱帶氣旋和複合極端事件(乾燥/炎熱天氣與野火事件)等。
IPCC報告撰寫人之一的 Helene Hewitt表示,「先前報告中,對北極海冰融解的趨勢略有低估,現在我們綜合多方面的證據顯示,在所有情形下,我們可能在2050年之前,就會首度看到北極幾乎沒有海冰的景象。」
https://www.ipcc.ch/assessment-report/ar6/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climate/climate-change-report-ipcc-un.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