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到矽谷四年:生活、工作的比較及心得
2015 年的一月,我和親愛的老婆從美國東岸那時大雪紛飛的馬里蘭州搬到陽光普照的加州灣區。時間轉眼一下就過了 4 年, 我們也從當初的灣區菜鳥,到現在大概知曉這裡的各式生活狀況、職場秘辛。 對於矽谷,大家總是有許多憧憬、幻想,當初的我也不例外,希望在這個世界科技之都能立足,並和各國高手一起競爭、合作、參與改變世界的產品。 四年後,在矽谷這個入門工程師的領域,我算是站穩腳步,小有成就,這篇是我的回顧及心得。
2015 年一月,我們從零下還在下雪的地方穿超級厚重的外套在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DCA)上飛機,我們剛下飛機就發現晚上攝氏 10 幾度的舊金山實在好溫暖,脫下了外套後, 要拿我們 2 個大行李箱、 3 個小行李箱,隨身背包、及大外套讓我們手忙腳亂了一陣子。那時要從舊金山機場坐 Uber 到定的 Airbnb 房子,我們選擇最大容量的 Uber XL, 來接我們的大叔開一台大 SUV, 在塞完我們所有的東西後幾乎沒有什麼剩下的空間了。 40 分鐘的路程,我們到了舊金山 Glen Park 附近定的房子,我們知道房東在上夜班,她 90 歲的媽媽會幫我們開門。 在按了門鈴後,過了許久,房子才出現亮光,2 樓窗戶出現一位老太太,揮手示意她知道了。 我們於是在一樓門口等著她, 等著等、大概過了將近 5 分鐘都沒有動靜,我們一度懷疑老太太怎麼了, 正要打電話給房東時,老太太才步履蹣跚的到門口來開門,原來她只是因為走路很慢,但並沒有出什麼事。 當我們走到 3 樓的房間時,發現房間內放一張床和一個小桌子就沒有什麼空位了,我們的行李根本就放不進房間裡。 只能先拿貴重及那晚需要的東西,剩下的先暫時放在他們的車庫裡。
我們搬到舊金山之前,在馬里蘭的 Rockville 租一個 one bedroom 採光不錯的電梯公寓, 850 square feet 包水電, 一個月的租金是 $1350, 而舊金山我們租的房間是一間獨立的房子裡 4 個房間中的一間,大概只有 200 square feet,要和另外一個房間共用廁所,而整個家住了 9 個人加 3 隻狗,一個月的租金是 $1700。 我們知道舊金山的房價及房租很高,要找短期租房的更是困難,所以也只能摸摸鼻子,住在一個不是那麼舒服的地方。希望一切在我上完 3 個月的程式密集班(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 從不會寫程式到3個月被矽谷科技公司雇用的終南捷徑?) 後就可以穩定下來。
在開始上課之前,我們有大概幾天的空檔,那時候 Uber 和 Lyft 剛推出共乘服務, Uber Pool 或 Lyft Line 只要 $5 就可以讓你搭車到舊金山任何地方, 而且還可以帶一個人。而舊金山的公車系統 Muni, 一個人的基本票價是 $2.25, 而且你要到的地方可能要換很多次車多花很多錢。 那時候的演算法可能還沒有很完善,我們常常上車後,司機到我們的目的地前也沒有接到共乘的人,所以和一般票價的 Uber/Lyft 沒什麼差別。 我們第一次覺得在矽谷可以嘗試新產品真是好棒!
2015 年初的舊金山不太冷,白天有到攝氏 20 多度,我們出門去 Dolores Park 的時候基本上就是穿著短袖加一個薄外套,對於在東岸生活了幾年的我們,真的很享受能在冬天公園裡曬曬太陽。
而灣區的餐廳選擇很多、不管是中式、日式、或是哪種料理,我們都可以找到沒有太貴,但就很好吃的,當然我們知道和洛杉磯 LA 的美食可能還是有差距,但我們真的很感動灣區的食物選擇及品質。
在舊金山市區上課時,我覺得最不能忍受的是 Market Street 附近的遊民,有時候一個轉彎,你就看到整條街 30~40個遊民聚集在要走的路上。 因為聽到了不少被遊民謾罵、甚至毆打的案例,通常我都會繞路而行。 但舊金山遊民數量實在太多,路上常常有許多遊民的排泄物,走路真的要很小心。 到 2019 年的現在,每次去舊金山我們還是覺得要經過遊民附近是很可怕的經驗。
那時候我每天早上 9 點到晚上 9 點在學習,要回家的路上沒什麼人,從上課到 Bart 車站 5 分鐘,及從 Glen Park 車站走回家的 15 分鐘,我每天都很害怕被搶劫或是襲擊,我會多帶一個備用錢包放一些小錢,並穿著慢跑鞋,想說希望如果真的遇上了,就把備用錢包丟到反方向、拔腿就跑,好在到搬離開舊金山時都平安沒有遇到。
矽谷的工作機會很多,以軟體工程師來說,大中小公司面試的重點不太一樣,大公司著重演算法、資料結構、 system design、小公司著重實際經驗及所要的技能是否能立即使用。 2015 年的時候,大家提到想進的夢想公司是 FLAG , FLAG 是 Facebook、 LinkedIn、 Google 這 3 間公司、A 有人說是為了順口加的,有人說是 Apple , 有人說是 Amazon。 FLG 都是相對年輕的公司、公司福利待遇類似、公司有提供三餐等等,是眾多畢業生想加入的公司。 到現在比較多人在講的是 FAANG (Facebook, Apple, Amazon, Netflix and Google), 到去年下半年前,這幾家公司的過去幾年股票漲很多, 讓投資人或是工作申請者趨之若鶩。
我 2015 年在找工作時,我主要要靠自己及朋友內推來申請職缺。 我開始在 SolarCity 工作之後, 不時的信箱或是 LinkedIn 就會收到 recruiter 寄信,詢問有沒有興趣去了解他們的公司或是面試。 而我加入 Facebook 之後, recruiter 們寄來的信就更多了。 在矽谷,1 年半 到 2 年換一個工作是很正常的, 文章像是 Employees Who Stay In Companies Longer Than Two Years Get Paid 50% Less, Why you should switch jobs every 2 to 3 years to boost your earnings 都鼓勵著大家時常去就業市場上看看自己的行情。 而前幾年許多獨角獸公司的擴張,大舉砸錢找人才, 也讓 FAANG 公司許多員工流向像是 Uber、 Airbnb、Dropbox、Pinterest、 Snapchat、Slack 等公司。
因為工作機會多,許多朋友也早就、或是後來搬到矽谷發展, 參加朋友們之間的活動, 讓我也認識許多在不同科技公司的朋友們。 在矽谷這裡, 可能認識的 3 個人就有 2 個是在科技公司工作。 軟體工程師是佔最大的比例、而 Product Manager 、Designer 等科技公司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有不少人。 相對來說, 其他地區的職業傾向沒有像矽谷這裡這麼傾向科技業。
美國的產假在已開發國家中是很落後的, 但加州的父母福利在美國各州還算是還不錯的, 加州規定懷孕的媽媽在產前 4 週可以開始請 maternity leave, 產後有 12 週的 paid maternity leave 。 爸爸也有在小孩出生到一歲前的 6 週 leave。 而科技公司為了讓員工有小孩時無後顧之憂, 也會加碼提高爸媽在家照顧嬰兒時間, 最高的 Netflix 可以提供到一年的帶薪產假呢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親身看到請一年假的 Netflix 同事),這篇文章提供了矽谷各大科技公司的產假福利時間 Netflix parents get a paid year off and Amazon pays for spouses’ parental leave。我所在的 Facebook 是不論是爸爸或媽媽都可以請 17週的產假,公司及部門也都會盡量鼓勵大家在小孩一歲前把這個假放完,多在家陪小孩。
在生活壓力上,矽谷的工作壓力也還是蠻大的, 你的同事及朋友們,大家都是聰明人,也賭上一切在這裡努力求生。 每個人真的都非常努力的在工作中表現及爭取。 因為矽谷灣區蓋的房子數目跟不上人搬進來的速度, 房價飛漲, 100萬美金在矽谷只能在沒有那麼好地區學區買 60 年以上屋齡的小小的老房子。 相比之下, 馬里蘭最好學區 Potomac 10, 10, 10 的房子,有著可大 2、3 倍的室內室外空間及較新的屋齡, 許多也不到 100 萬美金。 有許多有小孩家庭的人, 因為受不了房價及學區, 紛紛搬離矽谷, 其中, 蠻多人選擇搬到西雅圖, 我一年半前寫的西雅圖要超越矽谷了?提到了西雅圖的崛起及人才的流動,我最近也剛好有同事調到西雅圖,薪水不變的情況下,因為不用繳交華盛頓州的收入稅、及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每個月可以用的稅後收入增加許多,除了冬天下雨多了些之外,生活過的很開心。
我知道每個城市都有它的優缺點, 我很感激來灣區矽谷的一切體驗, 對我來說,矽谷願意接受一個半路出家的我, 讓我有機會證明我自己, 這裡的氣候、食物、福利、及各種機會,都是很多地方沒有的。 上一個 4 年,我過的很精彩,希望下一個在矽谷的 4 年能更加適應、綻放光芒。
你的矽谷經驗或者你的美國經驗是怎麼樣呢? 歡迎一起留言討論分享。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1/4YearInSilliconValley.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約會診療室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右下角開啟自動產生字幕)更多課程資訊 https://goo.gl/Q0gupI 社交實戰,將由我們專業的約會教練親自帶操,不但幫您改造外型與形象,更會親自帶您到Party和街頭與生活場景中帶您真槍實彈的搭訕與認識異性,在這裡,你可以: 完全學習我們的人格特質和成功方法 模仿是最容易的學習形式,...
「bootcamp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bootcamp缺點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 關於bootcamp缺點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 關於bootcamp缺點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 關於bootcamp缺點 在 約會診療室TV Youtube
- 關於bootcamp缺點 在 [軟體] 雙系統vs虛擬機- 看板MA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bootcamp缺點 在 是要切割還是虛擬??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bootcamp缺點 在 疑難雜症萬事通- bootcamp缺點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bootcamp缺點 在 mac雙系統缺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bootcamp缺點 在 「實測」M1 Macbook Pro 運行ARM 版Windows11 的遊戲效果 ... 的評價
- 關於bootcamp缺點 在 請益MacBook安裝BootCamp或買GameToGo選擇- Apple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bootcamp缺點 在 [分享] 烏克蘭機步單位編裝PTT推薦- Military 的評價
bootcamp缺點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八卦
聽說你最近在刷題- 軟體工程師的面試一定會遇到的資料結構及演算法關卡 (& 分享 LeetCode 折扣)
歐, 要澄清一下我現在沒有在刷題 (我這樣講絕對不是怕很多同事會看到我的文章 XD), 說實在的, 我覺得大家好像太過度強調 “刷”題的刷, 好像刷油漆似的要來回刷很多遍。 我過往看過許多刷幾百題、每題做 2、3、4 次以上的人分享他們的經驗, 我很佩服他們投入的時間及毅力, 但我自知做不到, 有小孩後更是難以做到刷一遍。 我自己找軟體工程師的工作的經驗, 2015 年上完 Coding Bootcamp 到找到工作, 大概做了 60 題左右的 LeetCode 問題, 2016 年底找工作比較認真, 大概完成了 100 題左右。 今天這篇文章想要分享一下我的演算法準備方式, 如果你也是覺得無法刷幾百題很多遍的人, 歡迎往下閱讀。
2015 年上完 Coding Bootcamp 後, 我陸續有一些電話面試, 每天可能會有 1~3 個電話面試, 所以在準備面試上, 要研究公司, 並且依照職缺來做面試的複習, 因為我是面試前端相關的職缺, 所以也有一部分的精力在前端的資料複習。 關於資料結構及演算法 (Data Structures & Algorithms) 的練習,我大概維持一天練習 1-2 題的步調。 2016 年底的面試, 因為還要上班, 所以基本上只有晚上有時間, 可能一天只能練習 1 題, 假日有比較多時間才可以多做幾題。
看到問題的時候, 我會先確保我了解題目的意思, 真正在面試的時候, 通常第一步也是和面試官確認我們自我的理解和面試官要問的是否一致, 不要花了時間才發現一開始的理解及假設是錯誤的。 我通常會立刻寫下題目給予的 input 有什麼、格式是什麼, desired output 又是什麼。
確認好 input & output 後, 我會思考題目可以用什麼類型的資料結構或是演算法來解。 通常在面試的時候, 我會和面試官說明我可能會先就一個大概可行的方式來做解答, 如果他/她覺得沒有什麼問題的話, 我再做後續的優化。 在我開始有一些思路後, 我會先寫下 pseudo code, 就是先用英文來說明我的解法會是怎麼樣。 每個步驟和面試官確認都沒有問題後, 我才會正式寫 code 。
當然有些時候不論怎麼想都寫不出來, 如果是自己練習的時候,我大概在 15 分鐘後會開始看一些討論, 嘗試學習別人的思路, 但如果再花 10 分鐘還是解不出來的話, 才會參考別人的解法。 我看完別人的答案後, 還是會用自己的 code 再實現一次。 如果面試中卡住的話, 則是要儘快和面試官討論, 我會把我的理解, 可能的解法方式和面試官說, 同時也說明我的情況可能哪裏不是很確定, 讓面試官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給予我提示。 一般來說, 公司都是希望有順利的面試經驗, 面試官也都願意在溝通正常下給予協助。
自己練習寫完之後, 我會再寫出解法的空間及時間複雜度 (Space & Time Complexity) , 通常面試也會詢問這個部分, 所以自己每個練習也要歸納一下。 如果我發現我的解法時間可能不是太好, 我會再嘗試看不同人的討論, 研究更優化的解法, 並再自己寫出不一樣的解法。 有些比較棘手的問題我可能會寫 2、3 個解法比較彼此的優缺點。
在之前準備面試的時候, 我有準備一本筆記本, 每次寫完問題之後, 我會用筆寫下我在哪一天寫了哪一個問題, 並且用很精簡的方式總結問題及解法。 隔天要做下一題之前, 我會先看一下前一天的問題, 嘗試回想我是否可以再次在頭腦中想出大致的解法。 如果還是不行的話, 再看我自己的總結並做上記號, 隔天會再做一次同樣的步驟,直到我可以順利複習出解題的邏輯思路。
如果有和公司面試, 不論是電話還是 onsite, 面試完後我會再檢查我遇到的題目是否和我過去做過的題目類似, 如果有的話, 是否我的思路在面試中是清晰及正確的, 如果沒有的話, 我是否有利用對的觀念來解答。 面試結束後, 會花時間在盤點及複習, 從面試中的題目和過往的練習做統整。
你可以看到我的練習方式不是很強調快, 因為我希望我做完問題可以有很深的理解, 所以花很多時間在做整理、複習確認, 即使當下沒有那麼理解, 隔天回想又想不出的話, 我會再複習一次, 再隔一天做新題前也會再確認。 複習及思考的次數多了,真正把題目所想要考的觀念融會貫通, 畢竟面試很難真的遇到原題, 重點是我們對於資料結構及演算法的理解, 及遇到難題如何面對的應對的思考過程。
條條大路通羅馬, 每個人面試準備的方式都不太一樣, 以上就是我的資料結構及演算法的準備方式, 之前寫找工作的系列文章好像沒有特別提這塊, 所以特別再寫出來分享。當然我不是大神每次面試都可以收割 5 到 10 個以上 offer, 所以就請你自己斟酌評估你的學習方法,畢竟我們都要找到對自己最能接受、且有效率的方式來準備面試 。
我從 2015 、2016 年準備面試的時候, 有許多練習演算法的網站, 但到了今日, 好像 LeetCode 和練習演算法關係就如同 Google 和搜尋一樣, 大部分我聽到的準備面試的人都用 LeetCode 來做練習了! 剛好最近認識一位在 LeetCode 工作的朋友牽線, LeetCode 特別優惠讀者, 只要使用這個連結 (http://bit.ly/34UrjEe) 購買 Premium, 就能有 15% 優惠 (幾乎和一年一度的感恩節特價差不多了!)。
我目前聽到朋友準備面試基本上都會購買 LeetCode 的 Premium, Premium 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到問題和公司的標註, 拿過去拒絕我 2 次的 Google 為例 (XD), LeetCode 就有 925 道題目被大家回報有在 Google 面試中看到 (925 道還是好多啊!@@), 當你正要 phone or onsite interview 的時候, 可以聚焦你要面試的公司練習、提高效率的話還是可以提高面試的表現的。 Premium 還有答題評斷比較快、LeetCode 官方解答、及依據公司有 Mock interviews 等其他功能, 但主要大家好像都還是為了 company tag 的功能而付費, 相信以大家拿到 offer 後的加薪, 會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投資!(什麼, 你說不一定會加薪, 那請你再閱讀一下我的談判文章來和公司談判加薪 "面試中談到錢怎麼辦? 問到你期望薪水如何接招?" 及"面試得到 Offer 薪水如何談? 三明治溝通法及最後簽約前的談判招式") 。
我當初有想說要直播訪問在 LeetCode 的朋友, 探討 LeetCode 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及如何幫助軟體工程師及公司行號, 可惜目前朋友還沒有意願,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 請在文章留言, 讓她可以看到大家的意願加強她的動力和我們分享 (群眾多數暴力啊!)。
附上過去我寫的找工作系列文章:
1. 程式語言- 到底學哪個好?我想進Google,我沒學OOO,他們會接受我XXX語言背景嘛?
2. 簡介美國軟體工程師面試流程
3. 等待機緣- 我要如何被人資或獵人頭發現? 我要如何脫穎而出? LinkedIn重要嘛?
4. 主動出擊- 我要找工作了,現在美國都用什麼找工作?哪個網站平台能讓我有較多面試機會?
5. 軟體工程師面試準備- 面試要練習什麼? 找工作和練習的時間要如何平衡拿捏?
6. 被錄取了- 我該注意什麼,我可以談判要求多一點薪水、股票或假期嘛?
7. 矽谷找工作之常見問題 FAQ
8. 面試技巧及心得,如何有條理的說服面試官?
9. 英文履歷怎麼寫? 美國科技公司注重什麼?
10. 如何到美國科技公司工作?
11. 最有效得到面試的方式- 內部推薦: 尋找內推資源 & 歹晚郎互助網絡
12. 面試中談到錢怎麼辦? 問到你期望薪水如何接招?
13. 面試得到 Offer 薪水如何談? 三明治溝通法及最後簽約前的談判招式
2021 年, 如果你要找工作的話, 祝你轉換順利, 拿到許多理想的 offers! 如果你有什麼準備的技巧及心得, 也歡迎留言分享。
部落格原文及各文章連結: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20/12/AlgorithmDataStructureLeetCode.html
bootcamp缺點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八卦
面試技巧及心得,如何有條理的說服面試官?
最近在幫一個朋友練習面試,同時也剛好有讀者來信詢問面試技巧。其實我的資歷也不是特別突出,或者應該說我過往的經歷其實蠻弱的。2012 年畢業後找環境工程相關的工作,投了800多份以上的工作機會,最後只拿到3個 intern 的工作。2015 年來加州參加 Hack Reactor (經歷請參考前篇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 從不會寫程式到3個月被矽谷科技公司雇用的終南捷徑?) 結束後,我投了近180份工作,有被 HR 聯絡的只有63個(35%),進到第二關電話技術面試38個(60%),11家公司邀請我到 onsite (29%),最後有3個 offer ,offer/總申請的工作比例只有很可憐的 1.6%。在矽谷工作一年半後,2016年底因為在上班沒有太多時間面試,所以只試了5家,每家都有進到第二關電話技術面試,3家邀請我 on-site interview,最後有2個 offer ,和前兩次相比是進步滿多的,但相比我有認識的強者朋友一次拿到5~10個 offer,一畝三分地上一些牛人一次拿到矽谷各大科技公司 offer ,我的經驗不算是特別厲害。可能也因為我不那麼順利的一些經驗,讓我有更多體悟的寶貴機會。
如果你對找工作系列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之前的系列文章:
1. 程式語言- 到底學哪個好?我想進Google,我沒學OOO,他們會接受我XXX語言背景嘛?
2. 簡介美國軟體工程師面試流程
3. 等待機緣- 我要如何被人資或獵人頭發現? 我要如何脫穎而出? LinkedIn重要嘛?
4. 主動出擊- 我要找工作了,現在美國都用什麼找工作?哪個網站平台能讓我有較多面試機會?
5. 軟體工程師面試準備- 面試要練習什麼? 找工作和練習的時間要如何平衡拿捏?
6. 被錄取了- 我該注意什麼,我可以談判要求多一點薪水、股票或假期嘛?
7. 我還有問題!矽谷找工作之常見問題 FAQ
我在2015年瘋狂面試的時候,有時候一天最多會有5個電話面試, 一些是 HR第一關電話面試,有些是技術電話面試,要用 CoderPad 之類的網站來寫 code。一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大部分的結果都是被拒絕。為此我找了一些朋友來幫我檢視我的面試技巧,而在 SolarCity 及 Facebook 也有一些面試別人的經驗,反思總結後一些心得分享給大家。
1. 英文表達: 所有的面試一定會請你自我介紹,這是一個暖身,讓你講你自己的經驗及故事,進而平靜下來回答好接下來的其他問題。這題是個送分題,一定要好好準備。我提到英文表達是說你不需要很難的英文能力,只要能讓面試的人了解就好。我一開始常常緊張會講話不自覺的變快或是字都糊在一起,我後來做了一個大字牌寫 “Slow down!”,在電話面試時放在前方提醒自己每個問題要慢慢清楚的表達,不要緊張搶快。
2. 自信,並且不要刻意提半路出家: 我在一開始會提到我半路出家。在拿到許多 rejection 後,一個朋友建議我不需要刻意提我半路出家的事實。 你不會聽到牙醫師說他是半路出家才學牙醫的,就算有,也可以從履歷上看出來。在面試過程中,我應該要表現出 what I can offer/bring to the team/company 。因為我的能力比我的出生背景重要,有自信的展現出我的能力,並且實際上從回答內容展現出來。
3. 溝通步調,先簡答,再依情況詳答: 每個問題面試官都有預期大概的步調,有些問題面試官希望簡答就好,有些則是想多了解細節。我在當面試官的時候發現有些候選人在一些小問題上花了很久的時間講細節並舉例,因此壓縮了他更重要 coding challenge 的時間。 我覺得好的作法是對問題先有個簡單的回答,並且表達如果面試官有興趣可以再說明多一點細節,讓面試官依時間上及面試步調決定是否要聽細節,你也不會因此損失寶貴的時間回答更重要的問題。
4. 展現對任何變化有彈性的心裏素質: 有些時候面試會遇到特別艱難的題目,這時候其實不要驚慌,許多面試官其實會想觀察你是如何面對高壓及不確定的難題,如果你可以有邏輯的分析問題,並且開始慢慢的提出想法,構思解法,很多時候其實就可以達到面試官的要求,而不是說一定要有完美的答案才可以過關。
5. 準備最大一兩項你過往的最大成就: 許多面試的問題其實都可以帶到在你過往的成就上。面試常常會問到:你工作遇過什麼難題,你喜歡什麼工作,你覺得你的優缺點是什麼,你有過什麼類似的經驗嗎?舉例來說:如果被問到你遇到過什麼難題, 你可能會說,我參與一個跨部門的大型合作計畫,一開始因為不同部門的時程及目標不一致,讓計畫進度緩慢,而我為此和不同部門的領導持續溝通,並且幫忙制定可順利執行的方案,讓不同部門的人全部 onboard,最後讓計畫順利在時限內完成,並且帶給公司500萬元的新收入等等。用佐證及數字說明你的成就,進而用這個例子來回答一些難題。
6. 白板面試 coding challenge: 聽到面試官說完題目之後,先確定input與output,不要馬上說怎麼做,也不要寫程式。input與output必須非常明確,不要幾句話帶過去,在白板上寫出來,並和面試官溝通確認是否正確。 確認完後可以先把你的解題思路講出來,並且溝通後再開始寫解法。 而開始寫程式之後,要不時的和面試官溝通,為什麼你這樣寫,如果是第一個初步解法,可能寫完後可以 optimized也要提出, 面試其實是一個看你技術上是否合格,同時也看你是不是個能和 team member 溝通的 team player。我看過好幾個面試開始就埋頭寫程式,都不太溝通,有一些錯誤也都因為沒有溝通,在解題時沒被發現,最後也因此沒過關。
以上6點是我過往經驗的心得總結,你覺得面試中還有什麼部分你會想了解呢? 歡迎留言或回信和我討論。
6月份是「同志驕傲月」(Gay Pride Month),我認識前Facebook員工的台灣人強者大神在 Grindr (全球LGBTQ市場移動社交服務平臺)是技術骨幹, 而他們要在台灣成立辦公室了(FB 消息)。目前Grindr在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4000萬註冊使用者和超過380萬日活使用者, 公司月銷售額超過1000萬美元。 預計2019年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在美國上市的LGBTQ社交服務平臺。他們在台灣預計要招高级運維工程師 、高级Java工程師、資深android工程師、資深iOS工程師,如果你因為一些原因想出國工作而還沒實現,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經驗體驗美式公司文化及做事方法,當然還有就是搭上起飛的火箭體驗和公司一起成長及拿到很有競爭力的薪水(年薪150萬 - 300萬,如果你超強,往上還有空間)。 For disclosure,我幫忙宣傳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今天看到這個消息想要分享給半路出家部落格的讀者們及幫朋友宣傳好機會。詳情請看這裡的 Grindr台灣徵才頁。
另外最近有讀者詢問贊助打賞的事,所以我設立了我的 Patreon贊助頁,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讓你有所學習成長,歡迎你打賞鼓勵我,贊助我買好書,讓我思維精進,寫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給你。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8/06/blog-post.html
bootcamp缺點 在 約會診療室TV Youtube 的評價
(右下角開啟自動產生字幕)更多課程資訊 https://goo.gl/Q0gupI
社交實戰,將由我們專業的約會教練親自帶操,不但幫您改造外型與形象,更會親自帶您到Party和街頭與生活場景中帶您真槍實彈的搭訕與認識異性,在這裡,你可以:
完全學習我們的人格特質和成功方法
模仿是最容易的學習形式,我們在現場所使用的開場、聊天技巧話術、遊戲、你都可以拿去並且馬上使用,而且還可以模仿我們超高能量的人格特質,讓你能夠快速上手。
現場見真相!!目睹我們的能量和吸引人的地方
在現場,你可以親眼目睹我們是如何吸引女人,並且如何和女人互動,這可不是看網路上別人的把妹故事,而是親自從自己的眼睛中目睹奇蹟!!
完整解剖所有的互動過程
在你和女人的互動之後,我們都會幫你剖析所有的過程,所有行動經過的優缺點都會以放大鏡的方式檢視給你,並且針對你的優缺點來進行指導,量身訂做專屬於你的教學,給你最大的效果。
了解成為"自然派"的真諦
我們會讓你在整個過程中,讓你朝自然派的方向發展,並使用真實的自我來吸引女人。而且從實戰中建立心理建設,由內而外獲得真正的自信。
更多課程資訊 https://goo.gl/Q0gupI

bootcamp缺點 在 是要切割還是虛擬?? - Mobile01 的八卦
不需要完整硬體效能要快速切換的時候用Parallels Desktop 7 跑Boot Camp 如果要整台機器的效能.. 就重開機.. 由WIN 登入. ... 缺點:缺少Bootcamp+Parallels的優點。 ... <看更多>
bootcamp缺點 在 mac雙系統缺點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而大多數人都是使用macOS 內建的雙系統軟體BootCamp ,但缺點就是需要重開機才可以切換系統、檔案無法共享等等。 Parallels Desktop 可以讓你在Mac 上直接運行Windows ... ... <看更多>
bootcamp缺點 在 [軟體] 雙系統vs虛擬機- 看板MA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mac OS中有強大的bootcamp可以協助安裝雙系統與資源管理
但看到很多網友留言說 如果只是偶爾用到windows,用虛擬機就好了
不知道具體原因是什麼?
另外安裝雙系統從微軟官網下載映像檔後,不需要啟動序號嗎?
mac比較推薦的虛擬機應用程式是virtual box還是VM Ware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17.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C/M.1599021766.A.CF3.html
※ 編輯: wang19980531 (49.216.34.22 臺灣), 09/02/2020 13:47:23
※ 編輯: wang19980531 (49.216.170.204 臺灣), 09/02/2020 21:26:32
※ 編輯: wang19980531 (180.204.128.187 臺灣), 09/04/2020 00:26:4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