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有這個疑惑
在訓練台上怎麼不無聊死
其實單車有很多東西可以變化像
1. 站起來起 抽車
2. 轉速變化
3. 趴著騎
4. 短衝
我的恢復騎 (60-90分鐘的easy ride)差不多都長這樣
15-20分鐘 暖身 (100-170w 慢慢加強)90-100 rpm
可以利用這個時間
1. 網購
2. 看工作郵件
3. 看netflix
4. 發呆
然後
4-6x (30s 單腳騎(右) 30s 兩腳 , 30s 蛋餃(左) 30s 雙腳)
保持好的姿勢 pedal stroke 真個都有出力
休息 2 分鐘 easy spin z1 90-100rpm
4-6x (20s z4-z5 猛 40s z1 輕鬆)
休息兩分鐘 easy spin z1 90-100 rm
2-4x (6s 全力衝 54s super 輕鬆)
休息兩分鐘 easy spin z1 90-100rm
然後
3次
60s 95rpm
60s 100rpm
60s 105rpm
60s 110 rpm
60s 115 rpm
60s 120 rpm
全部都 z1-z2 不要太大的強度
然後最後還有些時間可以這樣耗
2-3x
60s 抽車 60rpm
60s 坐著 90rpm
60s 抽車 60rpm
60ws 趴著 90rpm
最後cool down
10-15分鐘 慢慢浪費時間
其實輕鬆騎不用全部都很無聊的一個速度. 可以加不同的項目: 抽車, 丹角(單腳),高轉速 來讓身體有不同的的刺
我最近是這樣的試試看今年可不可以不用瘋掉
如果你們有些點子 請留言! 怎麼戰勝訓練台的無聊!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Ashlee x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還可以再做幾下?! ------------------------------- ✨ 飲食菜單 👉🏻https://ashleexiu.com/diet/ ✨ 打造易瘦體質-系統化菜單 👉🏻https://ashleexiu.com/training ✨ 翹臀心機-升級臀部訓練 👉🏻htt...
「rm 強度」的推薦目錄:
rm 強度 在 Yu Hsiao Triathlete Facebook 八卦
可能大家都有這個疑惑
在訓練台上怎麼不無聊死
其實單車有很多東西可以變化像
1. 站起來起 抽車
2. 轉速變化
3. 趴著騎
4. 短衝
我的恢復騎 (60-90分鐘的easy ride)差不多都長這樣
15-20分鐘 暖身 (100-170w 慢慢加強)90-100 rpm
可以利用這個時間
1. 網購
2. 看工作郵件
3. 看netflix
4. 發呆
然後
4-6x (30s 單腳騎(右) 30s 兩腳 , 30s 蛋餃(左) 30s 雙腳)
保持好的姿勢 pedal stroke 真個都有出力
休息 2 分鐘 easy spin z1 90-100rpm
4-6x (20s z4-z5 猛 40s z1 輕鬆)
休息兩分鐘 easy spin z1 90-100 rm
2-4x (6s 全力衝 54s super 輕鬆)
休息兩分鐘 easy spin z1 90-100rm
然後
3次
60s 95rpm
60s 100rpm
60s 105rpm
60s 110 rpm
60s 115 rpm
60s 120 rpm
全部都 z1-z2 不要太大的強度
然後最後還有些時間可以這樣耗
2-3x
60s 抽車 60rpm
60s 坐著 90rpm
60s 抽車 60rpm
60ws 趴著 90rpm
最後cool down
10-15分鐘 慢慢浪費時間
其實輕鬆騎不用全部都很無聊的一個速度. 可以加不同的項目: 抽車, 丹角(單腳),高轉速 來讓身體有不同的的刺
我最近是這樣的試試看今年可不可以不用瘋掉
如果你們有些點子 請留言! 怎麼戰勝訓練台的無聊!
rm 強度 在 輔大金剛狼邱柏學 Facebook 八卦
#關於狼氏授課與升階
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
#屌打證照廢物的卓越教育訓練者
請跟我學習狼式健身之道
如果你想要追求肌肉真理
#釐清盲點突破現狀讓自己變得更好
請跟我學習狼式健身之道
然而 #師父請進門修行看個人
若只想花錢了事卻不用心投入
終難有成,無異於市面上普遍的證照廢物
本狼氏有嚴格縝密的訓練教學與考核制度
你卻不用花很多錢跟我學
初階 #狼子升階
需參與十次(含)以上授課,$400*10
第一次授課後開始計算一年後
才准許參加升階考試
不要抱怨為什麼需要那麼久的時間
他媽的毫無訓練經驗年資
繳錢兩天吃便當領證照
看你賣相好就讓你錄取教練
第一天上班就讓你帶學員
什麼鬼?!?!
比會員還差,還敢當教練?!
毫無自覺,不知羞恥
當美髮師、麵包師、廚師
各種專業技職人員都需要
花費多年投入從學徒慢熬歷練
累積技術與經驗
得到足夠的專業能力後才有資格升階
我認為一個教育訓練工作者
更是應該如此
自己尚廢,毫無體悟、經驗與技術
是要教別人沙小
#考試標準:
需將所學狼式基礎訓練法技術位
姿勢位置角度法、肌肉受力出力控制法、動作啟動順序法)
精準完成各項指定動作要求RM強度,並達到體型體能要求
1.啞鈴推舉-體重*0.8(雙手重合計)六下
2.引體向上-六下
3.深蹲-體重*1.4-六下
4.硬舉-體重*1.4-六下
5.棒式30秒
6.斜板仰臥起坐10下
7.bmi23以上 體脂率15%以下
而升階考試尚需費用
因需要人力、時間與場地
卻只要同授課費$400矣
因此 #努力自強才是最大重點
絕不寬縱輕鬆
絕不姑息養奸
你他媽的耍廢自棄絕對會被我罵到狗血淋頭
然而若有不懂、做不好與難處
本師定以愛心與耐心教育引導之
而第二階 #狼者升階
需於升過初階狼子後再修業兩年
期間自由參與20次以上授課
方准許參加考試,考試爾後再公佈
本家族第一次授課
於明日週六6/10 1800-2000
歡迎參加來指教本人的健身之道
報名詳見家族內塗鴉牆上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2637335073849/?fref=ts
rm 強度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評價
🔫你還可以再做幾下?!
-------------------------------
✨ 飲食菜單
👉🏻https://ashleexiu.com/diet/
✨ 打造易瘦體質-系統化菜單
👉🏻https://ashleexiu.com/training
✨ 翹臀心機-升級臀部訓練
👉🏻https://gluteband.ashlee.click
-------------------------------
🏆體態改造挑戰賽🏆
一起見證不一樣的自己💪
獎金
🥇冠軍:$15,000台幣+TAIGER丁字褲
🥈亞軍:$5,000台幣+TAIGER丁字褲
🥉季軍:$3,000台幣+TAIGER翹臀圈
🎖榮譽獎:MYPROTEIN乳清一包+TAIGER翹臀圈
📌公告
報名日期:7/17前
參賽資格:『變身計畫』『神力女超人計畫』用戶
挑戰期間:2019/7/17-2019/9/11
-------------------------------
圖片來源 http://bit.ly/32oWUuX
-------------------------------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
✨Instagram 👉🏻https://goo.gl/m5Ro8b
✨Weibo 👉🏻http://weibo.com/ashleexiu/
✨FB 👉🏻 https://www.facebook.com/ashlee.lin.0/
-------------------------------
我常用的營養品
✨【MYPROTEIN】http://bit.ly/Ashleexiu
✨【免運】台灣滿3200免運,各地區都有滿額免運費唷!
常用的拉力帶
✨【VERSA GRIPPS】https://www.versagripps.tw/
✨【折扣碼】👉🏻Ashlee
高蛋白健身魚
✨【POSEIDON】https://www.poseidonfh.com
✨【折扣碼】👉🏻Ashlee
-------------------------------
我們的健身服裝品牌
✨ TAIGER 官網 👉🏻https://goo.gl/IjRjwB
✨【折扣碼】👉🏻Ashlee
-------------------------------
更多#健身觀念 影片
✨月經來怎麼練?https://youtu.be/cG22aai3PVk
✨肌肉酸痛才有練到?https://youtu.be/pXJc9GWIvqY
✨瘦小腿妳要知道的事 https://youtu.be/pb0fNccgC4E
✨小腿會練粗嗎? https://youtu.be/ggF5H9qxlr0
✨給新手的妳 https://youtu.be/rJltAwvLzGY
✨女生健身疑問 https://youtu.be/tQjvdMAsCcY
✨這樣讓腰變細 https://youtu.be/cafUCOojRPI
✨女孩重訓會變金剛芭比嗎? https://youtu.be/Fs9OAuI3Qcc
-------------------------------
✨ 我的二手出清👉🏻 https://shopee.tw/show_o_o
-------------------------------
原文字幕
想像一下
現在有一個人拿槍指著你的頭
問你說
你還可以再做幾下
我們在訓練的時候
訓練頻率
以及訓練的時間
是很好被理解的
那訓練強度呢
嗨大家好 我是Ashlee
歡迎來到我的頻道
我們在訓練的時候
訓練頻率
以及訓練的時間
是很好被理解的
那訓練強度呢
為什麼要重視訓練強度呢
不同的訓練強度
可以帶來不同的訓練效果以外
了解並記錄你自己的強度
可以持續的突破自己
並讓你知道
什麼時候重量可以往上加了
我們來聊聊常見的強度計算方式
RM
最大重複次數
單一重量你可以重複的最高次數
舉例來說
你深蹲可以做50公斤10下
那你做到60公斤的時候
那只能做3下
那在66公斤的時候
你只能做1下
就不能再做了
那這就代表
66是你的1RM
你能做1下的最大重量
就是66公斤
那還有一種方式
是用1RM的百分比去做表示
以剛剛的例子為例
你的深蹲1RM是66公斤
那你的85 %的1RM
就會是66×85 %
等於56公斤
那RM這種方式
會常用在大重量的訓練上面
像是深蹲 硬舉
確保你在漸進式超負荷
但是人的身體狀態會波動
可能你昨晚睡不好
早餐吃不好
心情不好 等等
都會影響你的訓練
但我們又不可能
在每一次訓練以前
先去測一下
喔我今天的RM是多少
所以呢
以下我分享一個
我自己常用的相對強度的計算方式
RPE
運動自覺強度
RPE是透過你主觀的感受
去衡量你努力程度的一個標準
正確的使用RPE
可以對你長期進步有很大的幫助
RPE可以除了你訓練上的頻率
訓練上的重量
它更可以包含你的疲勞
身體狀況等等變因進去
RPE怎麼算呢
RPE的判斷範圍
是1到10
RPE代表你做這個重量
完成這個動作之後
你還可以再做9下
代表不太輕鬆
RPE10的話呢
代表
這個動作你做完之後
就不能再做了
代表你力竭
我舉個例來說好了
假如說你今天要完成一個
一組10下的啞鈴肩推好了
當你推完第10下之後
你覺得 咦
我好像還可以再做8下
那就代表你的RPE是2
這個重量對你來說
太輕鬆
沒有在那邊跟你辦家家酒
那如果呢
今天你是推完這10下
覺得 呃
我怎麼連1下
都不能再上去了
那就代表你的RPE是10
你已力竭
雖然說RPE是主觀的感受
但是我們還是希望
可以盡可能的客觀
如何客觀
想像一下
現在有一個人拿槍
指著你的頭
問你說
你還可以再做幾下
我們要盡可能地排除感性
盡可能地排除你覺得你自己好辛苦
要上班 要上課
還要訓練的那種情緒
誠實客觀地問你自己
記得槍口在旁邊
你還可以做幾下
每當我們誠實的紀錄下來
我們自己的RPE
就可以方便下次訓練的時候
增減重量
找到一個最適合你成長的重量
但有一點要注意
新手
因為缺乏經驗
所以他們常常比較難
去感受一下自己RPE的狀態
RPE呢
就像是你學習任何技能一樣
你需要時間去練習
但是不得不說
RPE是管理訓練
很有效的方法
像我的神力女超人裡面
就有建議的RPE數字
那我們來看一下
在神力女超人的
第一週第一天
的下肢訓練來說
槓鈴深蹲這邊寫70%的1RM
就是前面講到的RM計算方式
那槓鈴臀推呢
看到後面有寫一個8RPE
那就代表
你在做這個槓鈴臀推一組10下
做完10下之後
你感覺自己還可以再多做2下
這就會是你
神力女超人
第一週第一天
槓鈴臀推
最適合你的重量
在這裡我想要補充一下
我剛剛說的RPE
跟我們常常聽到的REP
REP
是不一樣的
REP是重複次數
你們應該都有聽過
REP1到6下的重複次數
主要會是訓練
你的力量
以及爆發力
6到12
或是6到15下
是肌肥大的範圍
12下或15下以上
是訓練你的耐力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
那我在這邊想要補充一下
大家說6到12
或是6到15下
這個肌肥大的範圍
它的原理是
在6到12
或6到15下的這個範圍
它可以最有效的
累積你的總訓練量
達到肌肥大的效果
並不是什麼魔幻數字
那今天介紹訓練強度的影片
就到這邊
如果你還有任何問題的話
歡迎你在下面留言
如果想要參加神力女超人計劃
我一樣會把網址放在下方
然後歡迎你留言
讓我知道你訓練的時候
會不會紀錄強度呢
謝謝你看到現在
我們下次見
Peace
#訓練強度#變身計畫#神力女超人計畫

rm 強度 在 錶哥學良Edgar Jiang Youtube 的評價
專為超級大富豪打造高科技腕錶的Richard Mille,總是走在時代最前端。今年與超跑品牌麥拉倫聯名,推出全新RM 50-03 McLaren F1超輕陀飛輪雙追針計時碼錶。
錶殼運用了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發出來的創新材質——石墨烯,這是目前世上已知最薄卻最堅硬的奈米材料,重量比鋼輕6倍,強度卻是鋼的200倍,讓零件數將近700的複雜機芯重量僅7克,加上錶款及錶帶之後也僅40克。
腕錶材質科技的歷史,又悄悄往前翻了一頁。

rm 強度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評價
#SBD怪獸Podcast #Beyerdynamic #正成集團
本集節目,由Beyerdynamic 拜耳 耳機贊助播出 👍
👍👍 推薦:DT-770 PRO 與 DT-240 PRO ❤️ 👍👍👍
激推,爆推,推到爆 DT-770 PRO.
---
📍 中老人訓練,應該是低強度高反覆?還是高強度低反覆?
📍 增加次數比較有意義?還是增加重量?
📍 老人重量訓練要用小啞鈴做12~15下這種?
📍 最大肌力的關注,難道一定要1RM?
📍 對於幾個RM的失敗或是成功?什麼是技術失敗?什麼是力量失敗?
📍 什麼是Mirror Muscle? 自拍肌群~
📍 訓練量怎麼看?什麼是一萬公斤深蹲?
推薦Netflix 的影片:
📍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
📍 王建民,後勁 🔥
📍 吃洋芋片為什麼這麼爽?為什麼會一直吃?超爽der
📍 柔術分為:白帶 / 藍帶 / 紫帶 / 咖啡帶 / 黑帶,最難的是哪一帶?
📍 壺鈴之父Pavel Tsatsouline 🔥
📍 提高骨密度,骨折壓力的1/10以上,科學根據解析。
📍 促進骨密度,應該做什麼結構性動作?
📍 大重量訓練對於骨密度的生長深度剖析,還有【關鍵閾質】。
📍 運動的兩個層次,遠離靜態生活,還有向上適應的層次。
📍 神經系統的深度剖析。
🔥SBD 官網10/16~26 老闆直播去,全館88折優惠
https://www.sbdapparel.com.tw
🔥【折扣碼:SBD88】🔥
#SBDTaiwan #何立安 #怪獸講堂

rm 強度 在 如何計算訓練強度?|RM、RIR、RPE|健身房訓練課表規劃 的八卦

這部影片主要跟大家介紹以下三個東西 RM :Repetition maximum 某一重量上你 ... 保留次數RPE: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運動自覺 強度 追蹤IG看更多 ... ... <看更多>
rm 強度 在 [情報] 阻力訓練訓練量相同下不同強度的影響- 看板MuscleBeach 的八卦
如何設計出一個有效率的課表對於不論是提升肌力、運動表現還是肌肥大亦或是瘦身都是
至關重要的一件事。
設計課表時有許多不同的變因是我們要納入考量的,例如:訓練動作的選擇、動作的順序
、訓練頻率、組間休息時間以及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重點"訓練強度"和"訓練量"。
在阻力訓練中"訓練強度(intensity)"通常主要是指阻力訓練動作的重量相較於1RM
(One-repetition Maximum 單次動作能舉起之最大重量) 的百分比或 _N_ RM
(N-repetition Maximum 以完成N下動作下為前題能舉起的最大重量,例如:5 RM 視為能
完整做完五下動作為前題下能執行的最大重量)作為強度單位,通常以_% 1RM 或_RM作
為表示阻力訓練強度的方式。
訓練量(Training Volume/Load)是指在單位時間內(通常以周為單位)所做的訓練的總
量,而由於我們做體能訓練通常會涵蓋許多不同動作、訓練肌群、訓練器材及訓練方式,
因此對於訓練量的概念我們有許多不同的計算方式,但在此篇我們將以阻力訓練做為討論
主軸,因此會以單純計算阻力訓練的訓練量為前題做討論。
在阻力訓練中最主要也最常見的方式應該是以重量/阻力(kg)*次數(rep)*組數(set)去做
計算,但因阻力訓練有許多不同的變因,當我們單純以重量*次數*組數來當作訓練量的計
算方式時,即使是相同訓練量的課表可能還是會有許多不同的地方,例如:
A. [80公斤做3下5組]
B. [50公斤做12下2組]
舉例的A與B是兩種不同的訓練課表,阻力訓練動作的訓練次數和強度都不大相同,但A和
B的總訓練量計算起來卻會是相同的,那麼問題來了,不同的強度下相同訓練量的阻力訓
練,帶給身體的刺激(Stimulus)與造成的生理適應(Adaptation)會是相同的嗎?亦或是會
有哪些的不同?以下會以相同訓練量不同訓練強度的阻力訓練對肌力(Muslce Strength)
及肌肥大(Hypertrophy)的成長做討論。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肌力與肌肥大在本質上完全不同,肌肥大是阻力訓練後產生的一種"
生理適應",也就是阻力訓練後身體對訓練刺激產生反應造成肌纖維橫切面尺寸增加的單
一生理適應,而肌力是阻力訓練後產生許多不同的"生理適應"(例如:神經元招募Motor
Unit Recruitment Rate增加、神經驅動 NeuralDrive能力成長、神經編碼Nueral
Coding/Firing Frequency能力提高、肌肉橫切面積增加、協調性Coordination提高、拮
抗肌共同收縮Antagonist Co-activation減少、快縮肌纖維比例增加、肌纖維結構改變、
肌腱及其他結締組織剛性Stiffness提高等),由許多不同因素共同造成的"成果"。
-
對肌肥大而言,研究已經指出了三個主要造成肌肥大的原因:機械張力、代謝壓力、肌纖
維損傷,而在機械張力超過一定的閥值也就是阻力強度高過閥值(目前運動科學界還沒有
發現一個特定的強度)後,就能產生肌肥大的效果,而在強度閥值之上有機械張力下,肌
纖維收縮伸展的次數越多,能累積的代謝壓力和肌纖維損傷也會越多,因此肌肥大的效果
基本上單純就是在一定強度以上的訓練量越高,肌肥大的表現就會越好,而與訓練強度無
關,因此如果有兩個訓練課表
C. [50公斤*15下*4組]
D. [70公斤*8下*3組]
即使D課表的訓練強度比C課表高出許多,但總訓練量C課表是遠大於D課表的,因此對肌肥
大的表現C課表會優於D課表。
但正如前述所言,肌力不像肌肥大只是單一個生理適應的現象,是由許多不同生理適應,
除了肌肉橫切面積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影響肌肉的力量輸出,而許多是神經肌肉系統
的因素在低強度的阻力訓練下是沒辦法得到充分的刺激而因此不會有所成長,因此以肌力
成長為出發的訓練計畫應以最大化所有神經肌肉、肌肉骨骼系統的生理適應為出發點去做
設計,而大部分的神經肌肉系統的成長都需要較高強度的訓練才會產生,因此即使C課表
的訓練量比D課表高,但對肌力的成長應該會是D課表比較顯著。
-
Schoenfeld et al. (2014) 實驗中,實驗對象(平均:23.2 ? 2.7歲;平均阻力訓練年資
4.2 ? 2.4年),分為兩組進行訓練
甲. 健美式訓練: 10 RM* 3 set 組間休息90秒
乙. 健力式訓練: 3 RM* 7 set 組間休息3分鐘
兩組都每周訓練三天,課表安排除了強度、次數、組數和組間休息外其他變數都一致,訓
練動作為:
一. 上胸槓鈴握推(Incline Barbell Press)、機械式腿推(Machine Leg Press)、
寬握滑輪下拉(Wide-grip Lat Pull-down)
二. 平胸槓鈴握推(Flat Barbell Press)、槓鈴背蹲舉(Barbell Back Squat)、窄
握
滑輪下拉(Close-grip Lat Pull-down)
三. 機械式胸推(Hammer Strength Chest Press)、機械式腿伸展(Machine Leg
Extension)、坐式滑輪划船(Cable Seated Row)
8周後,肌肥大方面,健美訓練組肱二頭肌增加12.7%而健力式訓練組肱二頭肌增加12.8%
;肌力方面,1 RM握推的成績,健美式訓練組進步8.1%而健力式訓練組進步10.9%,1 RM
背蹲舉成績,健美式訓練組進步18.9%而健力式訓練組進步22.2%,因此能看出高強度和中
等強度訓練在訓練量一致的情況下對肌肥大的結果相當一致,但肌力成長則是越高越好。
2015搞了個更極端的實驗,分為高強度及低強度訓練組,受試者(平均年齡:23歲;平均體
重:82.5公斤;平均身高175公分;平均阻力訓練年資:3.4年)分別接受兩種不同的訓練課
表,每周三次持續八周,高強度組做8-12 RM (70-80% 1 RM);低強度組做 25-35 RM
(30-50% 1 RM),是的你沒看錯,相當喪心病狂,低強度組一組居然要做"25-35"下做到
力竭,而八周後的結果,即使訓練的強度差異極大(30-50% 1 RM和70-80% 1RM),肌肥大
表現基本上也是沒有顯著差異,但肌力差異則是根據訓練強度而有顯著差異,而目前大部
分的其他研究也是顯示出差不多的結果。
因此總而言之,在一定強度閥值以上時,"相同訓練量下",阻力訓練計畫不同的訓練強
度不會對肌肥大的結果造成太大的影響,相同的訓練量基本上會造成差不多的成果,但以
肌力發展為主軸出發的話,訓練強度則是越高會帶來越大的進步。
*低強度下阻力訓練要訓練至接近力竭甚至力竭是相當重要的,但高強度訓練則傾向較不
必也不建議訓練至力竭
如果有什麼問題或想法歡迎留言討論,我才疏學淺,文章有疏漏也煩請指正,謝謝
References:
1. Campos, G. E., Luecke, T. J., Wendeln, H. K., Toma, K., Hagerman, F. C
.,
Murray, T. F., ... & Staron, R. S. (2002). Muscular adaptations in response
to three different resistance-training regimens: specificity of repetition
maximum training zones.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88(1), 50-60.
2. Lopez, P., Radaelli, R., Taaffe, D. R., Newton, R. U., Galv緌, D. A.,
Trajano, G. S., ... & Pinto, R. S. (2021). Resistance training load effects
on muscle hypertrophy and strength gain: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53(6), 1206.
3. Morton, R. W., Colenso-Semple, L., & Phillips, S. M. (2019). Training
fo
strength and hypertrophy: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Current Opinion in
Physiology, 10, 90-95.
4. Schoenfeld, B. J. (2010). The mechanisms of muscle hypertrophy and the
ir
application to resistance training.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4(10), 2857-2872.
5. Schoenfeld, B. J. (2013). Is there a minimum intensity threshold for
resistance training-induced hypertrophic adaptations?. Sports Medicine,
43(12), 1279-1288.
6. Schoenfeld, B. J., Peterson, M. D., Ogborn, D., Contreras, B., & Sonme
z,
G. T. (2015). Effects of low-vs. high-load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uscle
strength and hypertrophy in well-trained men.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9(10), 2954-2963.
7. Schoenfeld, B. J., Ratamess, N. A., Peterson, M. D., Contreras, B.,
Sonmez, G. T., & Alvar, B. A. (2014). Effects of different volume-equated
resistance training loading strategies on muscular adaptations in
well-trained men.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8(10),
2909-2918.
--
一魯蛇家世務農
一年黃瓜豐收也
採瓜取一贈學妹
學妹答不需黃瓜
魯曰不用可食之
------------------魯蛇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1.175.1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646809761.A.338.html
※ 編輯: jeff0801 (110.26.163.166 臺灣), 03/09/2022 15:11:21
※ 編輯: jeff0801 (110.26.163.166 臺灣), 03/09/2022 18:37:29
該有不同的1RM,1 RM要用動作模式去看不是差不多的動作都用同一個1 RM,強度本來就
是照動作變化,就算你臥推1RM是50公斤,你腳懸空臥推只能用正確姿勢做30公斤1下,你
腳懸空臥推的1RM就是30,不是動作差不多就用一樣的算法,槓鈴啞鈴、寬握窄握、有裝
備無裝備等等都要區分開來
根本不存在什麼肌肥大肌力的動作不同,就是單純你刻意把動作模式用不同方式做而已,
不同動作模式要視為不同訓練動作
級組
1 RM當然會有差
※ 編輯: jeff0801 (110.26.163.166 臺灣), 03/10/2022 09:10: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