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升等、為了教職、為了評鑑,為了以後有更多發展的選擇,研究及文章發表是必須的。既然遲早都要寫論文,為何不從現在就開始學?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為了協助各位克服研究起步障礙,針對研究初學者的痛點,精心設計系統化的學習主題,提供「最好的寫法」完成文章架構,帶領大家按圖索驥、各個擊破,從中找到突破口。一天的課程,不僅撥開論文寫作架構的迷霧,也一併排除對統計的恐懼,每個人都能親手在自己的電腦前,做出投稿等級的精美圖表,為研究之路更添信心。
⠀
「PGY 訓練前就來學,加速初學者的研究起步。」
⠀
SCI 天天有,單月 11 位跨越從 0 到 1,解開生涯第一篇成就,甚至登上 45.54 分的 JAMA!現在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
全速前進,連續拼五篇!早點學會就不會浪費這麼多時間。
⠀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開放報名!
⠀⠀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研究計畫申請。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
⠀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全速前進,連續拼五篇!早點學會,就不會浪費這麼多時間。
⠀
⠀
▌ 每個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
▪ 2021 年 04 月 PubMed(SCI),共有 96 篇!
▪ 2021 年 03 月 PubMed(SCI),共有 74 篇!
▪ 2021 年 02 月 PubMed(SCI),共有 62 篇!
▪ 2020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689 篇!
⠀
看到眾多校友逐步做出自己的成績,從 0 到 1 突破困境、得到被挖角機會,或在體系內獲得升遷,往更好薪酬與發展邁進,而你,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了嗎?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開放報名!
⠀
🚩今年一定要發自己的 SCI。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突破從 0 到 1 的困境。
⠀
⠀
▌ 問:這個課程適合初學者嗎?
⠀
答:適合。新思惟的研究課程,特別加強「從 0 到 1」的研究新手部分,但依然保留新思惟課程的「雅俗共賞」特色,許多內容,即使已經有 5 篇 SCI 經驗的人,都會覺得有趣。我們過去的課程,初學者來都非常滿意;即使傑出學者如 #登過外科第一名期刊的、#超過100篇的、#登過Science的學者們 來上,也都有所收穫。
⠀
⠀
▌ 學員評價
⠀
「課程安排真的相當用心,學生可以透過實作,確認有吸收進去老師所教,一旦有問題,老師也隨時會出現在身邊,不用擔心程度不夠跟不上其他學員。」
⠀
「雖然對於統計還是沒有那麼熟悉,但可以將一筆一筆的資料,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做出圖表,對我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突破,也對未來的論文之路多了很大的信心。我相信會使用統計軟體製圖,已經贏在起跑點上了。」
⠀
🚩疫情會過去,論文技能會留下。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才是自己的。
「pgy 前 準備」的推薦目錄:
- 關於pgy 前 準備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 關於pgy 前 準備 在 呼吸治療師の跑跑人蔘 Facebook
- 關於pgy 前 準備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 關於pgy 前 準備 在 [新聞] 薛瑞元:除改善護理薪資與環境建立臨床-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pgy 前 準備 在 工作PGY職前的準備- 醫師板 的評價
- 關於pgy 前 準備 在 【醫學系】「白袍的重量!PGY 值班與任務vs 醫病溝通」 l 高 ... 的評價
- 關於pgy 前 準備 在 Gossiping - [問卦] 醫院不提供住院病服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pgy 前 準備 在 [問卦] 醫院不提供住院病服 的評價
pgy 前 準備 在 呼吸治療師の跑跑人蔘 Facebook 八卦
[讀者投書] 你有故事我分享
這是一位剛run完PGY訓練的小RT
她捎來了她的故事,希望可以幫她分享,向在臨床堅守的大家致敬。
「自從前幾天接了確診病人on ETT後,我內心實在百感交集...,我覺得醫療團隊真的無分誰是誰,正因為每個角色都同等重要,所以我真的很想很想告訴大家一聲辛苦了,我們都要注意安全,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們要一起撐下去!」她在信裡說。
讀著她的故事,樸質的敘述,很真實也很感動:
「我與其他兩位護理師學姊站在負壓隔離病室的門口,看著轉送人員推著病人的輪椅緩緩地向我們走來,上班已經兩年多了,第一次覺得那條走道是這麼漫長」
「突然有種這次真的完了的感覺,但看著茫然無措的病人,我知道我們不能退縮,因為我們必須保護他的安全,同時也要確保防疫工作滴水不漏」
「病人時不時地咳嗽再次拉高我們的警戒......終於在將近90分鐘的努力下,我與兩位護理師學姊完成了上半場的任務,踏出病室脫離防護裝備才知道,溼透的衣服和頭髮就像是在大海裡走一遭」
「不僅是病人的主治醫師自願跟車轉送,也因為病人狀況需要使用轉送型的呼吸器,我們單位的主管義不容辭地加入跟車的團隊,老實說,目送他們和救護車大哥穿全套防護衣推著病床離去加護病房的身影,或許是想到扛在這四個人身上的轉送壓力,淚水頓時盈滿眼眶,那種壯烈那種感動真的前所未有,以前小時候經歷過SARS,只知道上课要量體溫戴口罩,對於防疫、封院等新聞完全沒有概念,直到現在自己也成為了醫療人員,每天真實地面對抗疫壓力才知道,前人的努力是多麼地得來不易」
「原來當下五味雜陳的感覺是壓力是害怕,除了害怕自己和團隊被感染,更害怕在整個過程中,病人狀況如若一蹶不振或真的需要急救,以防疫為原則,既要做好護又要做好治療,第一線醫療人員的 壓力絕對是難以衡量的」
-----
其實沒有人不害怕,但身為第一線人員,仍會冒著風險守護大家。最近網路上很紅的一句話:「你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人蔘想說的是,我們是否心懷感激,因為那些負重前行,那些人,無論是政府、口罩國家隊、防疫人員,還是醫護、藥師、醫檢師.....甚至是身邊的你我他。
PS.因為學妹寄來的圖檔有點不太清楚,人蔘乾脆打成文字檔附在底下。眼睛好的請挑戰圖片😂
#防疫 #呼吸治療師
#請體諒一下人蔘老人家寄信寄圖盡量解析度高跟字大
----------正文開始----------
我是一小小的菜鳥呼吸治療師,前幾天,我想是我執業以來最難忘的一天,我接了確診案例的重症病人,我永遠忘不了他的主治醫師一早面色凝重地走進辦公室說,那位病人的狀況恐怕需要插管治療,當下所有人早餐收一收,有人聯絡該區域負責的學姊同事,主管開始張羅相關事務,其餘同事迅速出門工作,彼此互相幫忙,為的只是想盡早完成自己手上原本就有的業務,以便隨時預備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
當然我也不例外,就在大家忙著進行病床的乾坤大挪移時,接到通知說病人要來加護病房也就是我負責的區域插管,我趕緊完善全套護裝備去調整手上較危及的病人也就是疑似案例的呼吸器設定,出了病室後又迅速地開始穿新的全套防護裝備,耳邊不停圍繞著RT學姊們和加護病房護理師學姐們的交付事項,大夥忙進忙出只為迎接病人做準備,終於一聲「病人要來囉!」,大家立刻繃緊神經,全部人站在護理站內戴好N95口罩,穿上隔離衣,接著就是大門打開的聲音,我與其他兩位護理師學姊站在負壓隔離病室的門口,看著轉送人員推著病人的輪椅緩緩地向我們走來,上班已經兩年多了,第一次覺得那條走道是這麼漫長,整個過程就像慢動作播放,當下只有監測生命徵象儀器發出的嗶嗶聲,因為擔心自己的一個小失誤會造成無法挽救的防疫漏洞,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嚴陣以待,沒有人敢發出一個多餘的聲響或是輕易移動腳下的一步。從病人抵達到我們接手一起進去負壓病室,心中真的百感交集,一陣心酸突然湧上眼眶,大家防疫了這麼久,終於還是到了這一刻,突然有種這次真的完了的感覺,但看著茫然無措的病人,我知道我們不能退縮,因為我們必須保護他的安全,同時也要確保防疫工作滴水不漏,所以我們必須堅持下去,小心翼翼做好份內工作。
接著就是一連串插管的前置作業,隔離室外的每位夥伴都仔細盯著病室內,彼此透過電話回報状况,準備就緒等待麻醫的過程中,病人時不時地咳嗽再次拉高我們的警戒,除了要安撫病人緊張的情緒,內心也上演許多的小劇場,隨時確認他的生命徵象,緊盯著他的呼吸型態,不時看向氧氣設備......,深怕真的會出甚麼事,就在好不容易順利插完管後,病人的血氧狀況卻不如預期,即便上了鎮靜藥物仍可以感受到他在抵抗呼吸器,與病室外的醫師、RT學姊隔著兩道門討論著究竟要如何設定呼吸器,也在護理師學姊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ABG和其他檢體採驗,終於在將近90分鐘的努力下,我與兩位護理師學姊完成了上半場的任務,踏出病室脫離防護裝備才知道,溼透的衣服和頭髮就像是在大海裡走一遭,更別說脫下層層防護後終於可以大口呼吸,全身的緊繃頓時獲得了小小的解脱。
雖然在大家的努力下病人的狀況依然沒有好轉,且需要轉到更大的醫學中心接受後續的治療,但我們團隊依舊為了轉送安全做了很大的努力,不僅是病人的主治醫師自願跟車轉送,,也因為病人狀況需要使用轉送型的呼吸器,我們單位的主管義不容辭地加入跟車的團隊,老實說,目送他們和救護車大哥穿全套防護衣推著病床離去加護病房的身影,或許是想到扛在這四個人身上的轉送壓力,淚水頓時盈滿眼眶,那種壯烈那種感動真的前所未有,以前小時候經歷過SARS,只知道上课要量體溫戴口罩,對於防疫、封院等新聞完全沒有概念,直到現在自己也成為了醫療人員,每天真實地面對抗疫壓力才知道,前人的努力是多麼地得來不易。事情發生後幾天,除了團隊檢討外,我也冷靜下來釐清了自己的心情,原來當下五味雜陳的感覺是壓力是害怕,除了害怕自己和團隊被感染,更害怕在整個過程中,病人狀況如若一蹶不振或真的需要急救,以防疫為原則,既要做好護又要做好治療,第一線醫療人員的 壓力絕對是難以衡量的。
感謝所有家人同事朋友疫期間給予的關心與鼓勵,還有當天團隊不分科别不分職位只為完成這嚴峻的任務,我們究竟何德何能踩在這歷史的頁面上,即便內心有再多的恐懼,我相信我們都會好好的,與此同時也希望那位病人能一切順利,我們要一起撐下去,僅以以上故事獻給所有在防疫工作的你和妳,辛苦了,我們一起,加油!
pgy 前 準備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八卦
#一句話就帶給人生極大幫助
#如果是一堂課或許就能改變更多
『校長的一篇文章,是關於如何在實習階段運用時間與資源,裡面寫到「這世界沒有人欠你什麼,但其實每個人都願意幫你什麼。重點,就是你怎麼讓人家願意幫你,而你又怎麼讓這些經驗帶來的學習效果最大化。」
這段話對還是學生的我真是當頭棒喝,於是這些年來,照著校長的指引去實踐,並且收穫滿滿。
這堂課軟硬兼具,透過實作來克服令人聞風喪膽的統計與軟體操作,藉由經驗分享來破解時間精力好有限的人生大哉問(小孩才做選擇,成熟的大人全部都要)。
甚至還有個人品牌建立與視覺化呈現等加碼內容!光吃麵包屑實在很不過癮,讓人更想報名其他主題的課程了(誤)。
感謝新思惟,讓我們能夠花錢買經驗,協助我們繞過初學者的瓶頸,並且十分努力的保護我們極度脆弱的自尊心(supportive psychotherapy 與 empathy 真的做得非常好 XD)。』
🔔 近期校友傑出榮耀 #每天都有學員發表
[快訊] 張譽耀醫師團隊,以糞便測試預測潰瘍性大腸炎黏膜癒合狀況之研究,獲 PeerJ 刊登!
[快訊] 陳建翰醫師團隊,關於減重手術後,以評分系統預測半年後體重下降幅度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關於胃造口管在更換時錯位之個案報告,獲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刊登!
[快訊] 劉文智醫師團隊,報告兩例嚴重膝蓋外傷併發感染並重建成功之個案,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Hong Kong) 刊登!
[快訊] 李紹榕醫師團隊,關於混合式手術醫師作為微創時代的心臟手術主力之致編者信,獲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刊登!
2019 年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共 517 篇論文發表!
#論文破蛋80人
#38位為住院醫師或實見習醫師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立即報名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課後學員傑出榮耀
.2020 年 7 月 PubMed(SCI),共有 62 篇!
.2020 年 6 月 PubMed(SCI),共有 61 篇!
.2019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517 篇!
🗣 課後學員分享
跑出統計圖表,資深長輩也能充滿鬥志及成就感!
(長庚大學 王穎筠 研究生)
七年醫學訓練沒搞懂的事,新思惟一天傳授。
(台中榮民總醫院 教學部 紀柏亦 醫師)
論文就是與世界的學者深度對話
(基隆長庚 心臟科 陳韋翔 醫師)
PGY 就來參加,超前部署寫作能力。
(成大醫院 不分科 黃品宜 醫師)
讓學術上的進度,不再原地踏步。
(亞東醫院 陳柏安 醫師)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立即報名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pgy 前 準備 在 工作PGY職前的準備- 醫師板 的八卦
... #工作PGY職前的準備. 醫師. 7月27日08:41. 不久就要開始pgy生活了,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全新的身分有點焦慮,有時候覺得知識能力不如人,想請問有沒有過來人經驗分享 ... ... <看更多>
pgy 前 準備 在 【醫學系】「白袍的重量!PGY 值班與任務vs 醫病溝通」 l 高 ... 的八卦

... PGY 實習https://youtu.be/TKjJxARWUJw EP6 醫學系國考 準備 https://youtu.be/MSj5KXJnAgE © 2021 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http://ioh.tw “當每個人都說起 ... ... <看更多>
pgy 前 準備 在 [新聞] 薛瑞元:除改善護理薪資與環境建立臨床-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TVBS
2.記者署名:
林弘笙
3.完整新聞標題:
薛瑞元:除改善護理薪資與環境 建立臨床教師制度
4.完整新聞內文:
護理師是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台灣護理人力嚴重短缺。衛福部長薛瑞元今
天說,除薪資調整及改善職業環境,同時將建立老手牽新手臨床教師制度,盼增留任意願
。
護理師大缺工,尤其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後,更導致人力大量流失,根
據衛生福利部數據,領證護理人員約31萬人,但執業人數統計至今年10月11日僅18萬8879
人、約6成,連帶衝擊醫院就算有床也開不出來,嚴重影響急重症病患就診權益。
台灣護理學會主辦「後疫情時代的護理專業發展:為下一個公共衛生挑戰做準備」國際研
討會今天起連2天登場,從健康照護體系、人力短缺、教育、急難救護等各大面向討論疫
情後理想的護理未來。
薛瑞元出席致詞表示,台灣在社會損害最小情況下,成功度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
病)疫情,成果獲世界肯定,護理人員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他坦言在疫情過後,這一兩年整體護理人力,包括考照率、執業率等,都呈現降低
趨勢,光是去年與過去歷年相較,就減少約2000人。
儘管今年出現上升,薛瑞元強調,因應人力變化的循環,行政院會9月28日通過訂定三班
護病比、醫院護理人員夜班費獎勵等12項策略計畫,希望透過短、中、長期策略,逐步改
善護理人員職業環境。
除了薪資調整及降低工作負荷,讓護理人員更專注本職工作。他並提到,新進人員在沒有
奧援之下,往往3個月就離職,甚至從此不再回來,所以將建立老手牽新手臨床教師制度
,帶領新人適應工作,也盼藉此增加退休或離職者回任意願。
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陳靜敏致詞表示,自從2019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肆虐至
今,對整個台灣、全球的健康、人權、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等各面向都產生衝擊。
身為健康照護最大群體的護理師們,陳靜敏表示,在歷經與COVID-19抗疫,包括身心健康
、學校、臨床護理教學等都受影響,當整個社會轉變,未來都需要跟一定傳染疾病共存情
況下,進入後疫情時代,如何讓台灣護理專業角色功能,更具備韌性跟永續發展,甚至在
迎接下一個在地化或全球化公共衛生挑戰時,最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此外,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曾說,醫院中8成以上護理人員須輪值夜班,
統計發現在30歲到40歲間離職最多,此外,新進人員只有63%真正進入職場,又以前3個月
離職率最高、達30%。
蔡淑鳳表示,原本就有夜班費津貼,這次政府額外加碼補助給護理師個人,盼增加護理排
班輪值意願,同時針對醫院祭出獎勵,越早落實三班護病比者可獲得更多獎金,雙管齊下
提高誘因。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2272855
6.備註:
老手教新手?
我看是老手cover新手工作量吧
老手: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2.3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97272021.A.75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