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明白自己的興趣不在研究,但所處醫院還是不免要求。私心覺得寫 impact 不大的 paper 沒有意思,但評估自己的能力及時間,大概也只能朝這方向努力。做研究的心態總是交差性質,請問如何讓自己的研究不流於為寫 paper 而寫 paper?
答:(蔡依橙 / 原刊載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課前問答)
好問題!我也想過,以下分享我的思考、決定、努力與結果。
你一定聽人說過,做基礎研究,分數比較高,可以考慮找個老師合作,全力提供計畫經費、檢體、偶爾進實驗室,然後負責寫作就行。但我真的去實驗室做過,發現我對 pipet 沒有愛,跑出來的膠,一看就知道這些器材試劑們也不愛我。醜到什麼程度?不要說投稿不能用,連翻拍放上 PowerPoint 秀給人看,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就算有了高分文章,如果自己不能感到驕傲,在人家問的時候,沒有熱情,那這樣有意思嗎?當然沒有。
所以,如果您上 PubMed 搜尋 I-Chen Tsai,出來的文章中,大概有 2 篇左右的 wet lab 都不是我的(是英文名字跟我一樣的人)。我只專心做放射科相關的研究,而且所有的研究都跟我的臨床工作有關,可能是心臟電腦斷層、血管電腦斷層、CT-guided lung biopsy。因為我在住院醫師的時代,就給自己立下一個標準:
「我希望,當別人拿著我的發表清單,隨便指出一篇我 PubMed 上的 publication 時,我可以很驕傲的、很熱情的,跟人家介紹:這篇文章是因為我遇到什麼問題?我看到什麼有趣的事情?我跟誰合作?我用什麼方法解決?我為什麼投在這本期刊?」
因為堅持這樣的自我要求,所以我不會為了「現在流行什麼可以登在高分期刊」就去做,像是幹細胞、癌症 cell line 等,都有人勸我:「人家已經建立這個 pathway 了,你就進實驗室,跟老師領個主題作,又是一篇 5 分的,可以啦!」我很感謝許多善意給我建議的師長朋友,但人生是自己的,我還是頑固的在「我的臨床工作」上做突破。
因為我認為,只有專注,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只有自己在意的事情,才能喚起最強的熱情。
這樣堅持,當然有代價。代價就是我的論文,往往 impact factor 不高,多數都在 1 到 4 分之間,ranking 也普通,多數 Q2 / Q3 而已。
這是因為在 JCR 的分類中,很多小科都是跟人家合的,像是放射科跟腫瘤和核醫一起排,列表出來看,頂尖期刊幾乎都要做點 wet lab 或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才比較容易衝高引用率,既然不是我想要的,就承受可能的批評,堅持自己的路就好。
像是吳昭慶醫師,在神經外科的頂級期刊 JNS: spine 都做到進 editorial board,這是專業上非常高的榮耀,專業、技術、外語能力、學術成績都要頂尖,才有可能被邀請。
JNS 系列雜誌是神外領域的聖殿,結果分數也不過 2.696,被分到的 clinical neurology 或 surgery 分類中,都只能算到 Q2 期刊。這表示,impact factor 與 ranking 真的只是參考,有太多專業領域,在這樣的分類與排行中,沒辦法被正確的呈現。
台灣升等,講求 impact factor,在這樣的環境,堅持 impact,是「大家都會講,但大多數人都沒在做」的,新思惟的講師們,都是我的朋友,也跟我是同一類人,我們堅持 impact。長久下來,世界也會看見。
用國際上評估研究者最廣泛使用的 h-index 評估,我們的成績都不錯,表示在世界上,我們寫的東西有人看、有人引用,發揮了真實的 impact。
如果你用 Google Scholar 搜尋,會發現我早年一篇做先天性心臟病的論文,雖然很有開創性,但個案數少,研究方法因我當年的知識能力和環境而受限,以今日眼光看實在不是很嚴謹,所以登在 Pediatric Radiology 這本現在也只有 1.465 分的期刊,當年還曾一度跌破 1.0。
不過,Pediatric Radiology 卻是「全世界」做兒童影像診斷領域,大家都看,且內容最好的期刊。只是因為這個領域人數不是太多,加上也很少做基礎研究,所以 impact factor 不高,跟其他的主流期刊一起排,ranking 也低。
但是,這篇文章卻已經被引用 113 次了!為什麼?因為這篇文章創新,這篇文章證明技術可行,這篇文章的方法細節都寫得清楚,你在自己的醫院就能做。全世界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可能開始試著做,提供臨床服務,甚至撰寫論文。而這些人寫出來的論文,就一定會 cite 這篇文章。
這就是 impact。
學弟您剛好跟我同科,希望這個例子能夠給您一些鼓勵。讓您在堅持 impact 的路上,當被人笑 impact factor 低、期刊 ranking 差、不懂得做主流議題搭順風車時,能多點勇氣,繼續下去。
因為,人生是我們自己的。
🎯 作為研究新手,新思惟課程協助您......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眾多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校友們平均每月 40 篇論文發表,最高單月 55 篇!2020 許自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年初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 一天弄懂「寫論文」、「統計」及「投稿」。
➠ 2020 / 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jcr ranking 在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八卦
🔎文獻等級怎麼看🔎(下次在教怎麽使用關鍵字)
哈囉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魍魅物理治療師Amber~
大家都知道我很愛分享一些文獻來分享一些運動以及疾病的介紹,但有很多是我在臨床上也使用過以及也認為對病人有效果的。
👉🏻那今天要來教大家,找文獻的時候,怎麼去判斷這個文獻的等級(圖二為實證醫學金字塔)。
👉🏻而實證醫學主要三元素為:研究證據、臨床專業、病人價值觀。
👉🏻前一陣子很多人好像都會熱中討論到底念文獻對臨床上有什麼樣的幫助,以及明明文獻等級都很低(其實有很多都很高的),到底能幫助我們什麼?
1. 大家最常去找一些文獻的地方應該就是Pubmed吧,其實還有很多事可以搜尋的地方唷,像是:Medline、CINAHL、Cochrane...等,當然還有台灣的一些碩博論文系統可以去找尋想要的文獻資訊唷。
2. 再來我們找到之後,我們可以利用Pedro量表來看看這篇文獻的分數,來知道說,這篇文章的品質到底好不好,網路上查Pedro會有更詳細的網站來講解唷。(圖三)
3. 最後,可以再看看 Oxford Center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來看看這篇文獻的等級。(圖四)
📍當然也能夠從有名的期刊下手來看文獻,那我們要怎麼知道期刊的好壞呢,我們可以看看期刊JCR的分數,從裡面找到Journal Ranking來看期刊的排名,你就可知道這本期刊的文獻的品質囉。(google有很多教學)
📍我們可以從這些步驟,找到一些文獻,來看看這些臨床治療的技術,到底我們要麼運用,以及運用在什麼族群上會比較適當。
📍有一些文獻也會把自己的level of evdience在摘要時已經有註明了,這當然可以參考。
✌🏻當然除了這些步驟之外,也要看這些文獻內容中的實驗設計以及統計跟最後討論的結果是不是有一些bias,來看看這篇文獻的結果是不是自己想要參考的。(考驗耐心能力了)
❤️❤️魍魅碎碎念:
我們大學所學的,很多都有實證醫學的證實,你不認同的實證醫學,那也要請你推翻我們所學過的東西以及目前你使用的技術手法。
很多時候,不是只有兩個對錯的選項,而是這些我們在追求的治療技術中,到底在有或沒有幫助當中,哪一個機率比較大,我們選擇機率最大的那個來幫助所有的人。
或許你可以說,物理因子的治療沒效,但事實上他可能可以當很多人的placebo,因為我們證實的“沒有”不是100%,你還是會遇到哪幾%的人,所以我們只能說物理因子的治療來說效果很差,幫助不到我們想要的族群。
🙋🏻♀️前一陣子有個病人跟我說,最近物理治療很流行,所以我們更要做一些推廣,讓大家更認識我們。
可以找一些骨盆底肌的文章,來看是不是重訓會漏尿。😌😌😌😌
或者找一些脊椎側彎的文章,去打臉某些醫生叫小孩不用運動說這個沒救了只能開刀的文獻。
還可以找一些文章跟病人說,你要做這些運動,最專業的正在告訴你。
㊗️最後祝大家能夠更精進自己,我們上的國際課程很重要,但你知道國際課程的老師們也是做了很多實驗以及發表了文章,才能夠在國際上立足。
💥台灣的物理治療師很厲害,這是Amber一個從澳洲回來的病人,在國外做了無數次的物理治療,對我們台灣物理治療的稱讚。
因此我們除了用的精,也要學得巧。
共勉之。
jcr ranking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八卦
😥 問:明白自己的興趣不在研究,但所處醫院還是不免要求。私心覺得寫 impact 不大的 paper 沒有意思,但評估自己的能力及時間,大概也只能朝這方向努力。做研究的心態總是交差性質,請問如何讓自己的研究不流於為寫 paper 而寫 paper?
答:(蔡依橙 / 原刊載於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課前問答)
好問題!我也想過,以下分享我的思考、決定、努力與結果。
你一定聽人說過,做基礎研究,分數比較高,可以考慮找個老師合作,全力提供計畫經費、檢體、偶爾進實驗室,然後負責寫作就行。但我真的去實驗室做過,發現我對 pipet 沒有愛,跑出來的膠,一看就知道這些器材試劑們也不愛我。醜到什麼程度?不要說投稿不能用,連翻拍放上 PowerPoint 秀給人看,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就算有了高分文章,如果自己不能感到驕傲,在人家問的時候,沒有熱情,那這樣有意思嗎?當然沒有。
所以,如果您上 PubMed 搜尋 I-Chen Tsai,出來的文章中,大概有 2 篇左右的 wet lab 都不是我的(是英文名字跟我一樣的人)。我只專心做放射科相關的研究,而且所有的研究都跟我的臨床工作有關,可能是心臟電腦斷層、血管電腦斷層、CT-guided lung biopsy。因為我在住院醫師的時代,就給自己立下一個標準:
「我希望,當別人拿著我的發表清單,隨便指出一篇我 PubMed 上的 publication 時,我可以很驕傲的、很熱情的,跟人家介紹:這篇文章是因為我遇到什麼問題?我看到什麼有趣的事情?我跟誰合作?我用什麼方法解決?我為什麼投在這本期刊?」
因為堅持這樣的自我要求,所以我不會為了「現在流行什麼可以登在高分期刊」就去做,像是幹細胞、癌症 cell line 等,都有人勸我:「人家已經建立這個 pathway 了,你就進實驗室,跟老師領個主題作,又是一篇 5 分的,可以啦!」我很感謝許多善意給我建議的師長朋友,但人生是自己的,我還是頑固的在「我的臨床工作」上做突破。
因為我認為,只有專注,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只有自己在意的事情,才能喚起最強的熱情。
這樣堅持,當然有代價。代價就是我的論文,往往 impact factor 不高,多數都在 1 到 4 分之間,ranking 也普通,多數 Q2 / Q3 而已。
這是因為在 JCR 的分類中,很多小科都是跟人家合的,像是放射科跟腫瘤和核醫一起排,列表出來看,頂尖期刊幾乎都要做點 wet lab 或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才比較容易衝高引用率,既然不是我想要的,就承受可能的批評,堅持自己的路就好。
像是吳昭慶醫師,在神經外科的頂級期刊 JNS: spine 都做到進 editorial board,這是專業上非常高的榮耀,專業、技術、外語能力、學術成績都要頂尖,才有可能被邀請。
JNS 系列雜誌是神外領域的聖殿,結果分數也不過 2.696,被分到的 clinical neurology 或 surgery 分類中,都只能算到 Q2 期刊。這表示,impact factor 與 ranking 真的只是參考,有太多專業領域,在這樣的分類與排行中,沒辦法被正確的呈現。
台灣升等,講求 impact factor,在這樣的環境,堅持 impact,是「大家都會講,但大多數人都沒在做」的,新思惟的講師們,都是我的朋友,也跟我是同一類人,我們堅持 impact。長久下來,世界也會看見。
用國際上評估研究者最廣泛使用的 h-index 評估,我們的成績都不錯,表示在世界上,我們寫的東西有人看、有人引用,發揮了真實的 impact。
如果你用 Google Scholar 搜尋,會發現我早年一篇做先天性心臟病的論文,雖然很有開創性,但個案數少,研究方法因我當年的知識能力和環境而受限,以今日眼光看實在不是很嚴謹,所以登在 Pediatric Radiology 這本現在也只有 1.465 分的期刊,當年還曾一度跌破 1.0。
不過,Pediatric Radiology 卻是「全世界」做兒童影像診斷領域,大家都看,且內容最好的期刊。只是因為這個領域人數不是太多,加上也很少做基礎研究,所以 impact factor 不高,跟其他的主流期刊一起排,ranking 也低。
但是,這篇文章卻已經被引用 113 次了!為什麼?因為這篇文章創新,這篇文章證明技術可行,這篇文章的方法細節都寫得清楚,你在自己的醫院就能做。全世界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可能開始試著做,提供臨床服務,甚至撰寫論文。而這些人寫出來的論文,就一定會 cite 這篇文章。
這就是 impact。
學弟您剛好跟我同科,希望這個例子能夠給您一些鼓勵。讓您在堅持 impact 的路上,當被人笑 impact factor 低、期刊 ranking 差、不懂得做主流議題搭順風車時,能多點勇氣,繼續下去。
因為,人生是我們自己的。
🎯 作為研究新手,新思惟課程協助您......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眾多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校友們平均每月 40 篇論文發表,最高單月 55 篇!2020 許自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年初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 一天弄懂「寫論文」、「統計」及「投稿」。
➠ 2020 / 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jcr ranking 在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完整教學懶人包 - 國立臺灣大學 ... 的相關結果
查詢各項指標與排名.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各項指標的意義 · 如何查詢期刊之Impact Factor · 如何查詢SCI數學領域的期刊排名以及Impact ... ... <看更多>
jcr ranking 在 SJR : Scientific Journal Rankings - SCImago 的相關結果
Title Type SJR H index Total Docs. (2020)
1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journal 62.937 Q1 168 47
2 MMWR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 journal 40.949 Q1 143 10
3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ournal 37.461 Q1 431 115 ... <看更多>
jcr ranking 在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Clarivate 的相關結果
Sign in to continue with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Email address. Password. visibility. Forgot Password? Sign in Loading… OR. Institutional Sign I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