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的元旦,首先要祝大家新年快樂。昨晚睡覺以前,相信很多人都有種感覺,那就是「漫長的一年,終於過去了」。
去年的今天,在全世界都還沒注意到疫情可能發生時,我們開始針對武漢來台班機登機檢疫。當時也有不少的質疑,但回頭看來,這樣的超前部署,是正確的決定。
放眼2020一整年,一波一波襲來的疫情肆虐全球,經濟受到衝擊,生活受到影響。
在很多國家,小孩無法好好上學、大人不能正常上班,許多工作不見了,景氣陷入谷底,全球各地因為疫情死亡的人數持續增加。
所幸在台灣,我們靠著相信專業、彼此信任,社會團結,一起戰勝了病毒。
我們沒有封城、可以正常上班上課,在防疫指引下,去年4月12號,我們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開打職棒球季的國家。
大家戴著口罩參加演唱會、藝文活動,這也是去年世界少見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經濟維持正成長,股市也攀上高峰。
儘管今年的經濟,依舊充滿挑戰,但我們有可以樂觀的理由。在全球疫情仍然嚴峻的此刻,台灣的公司營運和就業依然穩定、投資不斷,已然是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
我們已經站穩腳步,將全力衝刺。無論是數位經濟的轉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部署、5G的布建或前瞻基礎建設的興建,待預算通過以後,就可以快速推動。
過去一年,台灣做到了全世界所殷切盼望,卻不可企及的「如常生活」,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我要再一次謝謝所有努力不懈,從防疫、紓困到振興,參與配合的每一位台灣人民。
身為總統,2021年,我最重要的責任是:讓大家如常生活,並且跟著全球經濟復甦的脈動往前進。這也將會是我們努力的第一要務。
在新年的第一天,我有幾項重要的消息,要跟大家共享:
就在上星期三,大家期盼40年的南迴鐵路電氣化,正式改點通車。台灣的「環島鐵路電氣化」最後一哩路,終於完成了。
就在今天,基本工資再次提高,在全球經濟飽受疫情困擾的此刻,雖然增加的幅度不多,但已經是難得的成果。
1月11號,新版護照即將發行,封面上大大的TAIWAN,將陪伴國人,走向世界。
今年我們將在全國興建1萬5,000戶社會住宅,這將使得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住宅興建計畫,跨出了一大步。
去年我在元旦時,承諾要推動的農民退休金制度,今天已經開始辦理。現在的台灣,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都有退休制度了。
接下來,如果立法院順利通過預算,今年開始,育兒津貼將會再增加。新增3,000班公共化幼兒園的目標,進度也比預期還要快。「0到6歲,國家跟你一起養」,國家真的在行動當中。
另外,攸關全球氣候治理議題的COP26 ,今年即將召開。我們會積極與各界展開對話,找出最符合台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同時讓減碳的挑戰,化為產業投資、創造就業的新機會,為台灣的永續發展找出新方向。
今年,我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將滿五年,執政的過程裡,民意支持有起有落,我也在尋求連任的過程中,再次受到選民的檢驗。
每一天我都兢兢業業,全力投入,努力實現我們所承諾過的目標。而最重要的是,國家的方向正確,台灣正在進步當中。
這段時間,有關於進一步開放符合國際標準的牛肉和豬肉進口的決定,所引起的議論和紛擾,也讓我充分體會,為什麼過去的政府做出了開放的承諾,卻無法落實。
台灣是依賴貿易生存的國家,這個歷經三任政府的難題,已經沒有迴避不處理的空間。
因此,我要用最謙卑的心情,請所有國人同胞體諒,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我們再三斟酌後的決定。
當然,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貿易問題。就像我去年不斷的強調,世界的局勢正在變化,身為總統,必須更加謹慎,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為台灣布一個永續生存的局。
我們必須把眼光放遠,行動上步步為營。因為未來國家的發展,還有更多的挑戰,需要克服。
從全球戰略的角度來看,台灣的地位越發重要。兩岸關係的穩定,現在已經不只是台海兩岸關注的議題,更是攸關印太區域穩定的議題,而且已經是全球焦點。
尤其,過去的一年,對岸的軍機、軍艦在台灣周遭頻繁的活動,不僅衝擊兩岸關係,更是對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現狀,造成威脅。
我要再次重申,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
等疫情受到有效控制時,我們也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處理兩岸事務,我一貫的原則,就是共同討論、找出方法、務實解決問題。
2020結束了,但是新一年的到來,不會只是日曆翻過一頁。疫情不知何時才能收尾,連何時可以出國旅行,我們都還沒有答案。去年的不確定,延續到今年新的一年。
但是我想鼓勵大家,在人類的歷史上,2020並不是最艱困的一年。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1940年代的二次大戰,當時人們所面對的,都是艱難無比的挑戰。
但人們總是如此的強韌,就像我們的上一代,可以從戰後的百廢待舉中,創造出經濟奇蹟、民主奇蹟的故事。這些經驗都告訴我們,只要有光、有水,有縫隙的地方,就可以長出希望的玫瑰。
I also want to say a few words for our international audience.
Taiwan has been proud to have worked alongsid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confront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COVID-19. We have shown again and again that “Taiwan can help.”
As a force for good in the world, we will continue to be an indispensable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oth now and into the future.
We are also deeply grateful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continued support for Taiwan. Your willingness to stand together with us as we are faced with difficult regional and global challenges, is significant for the 23 million freedom-loving people of Taiwan. Our democracy is stronger because of your support.
Thank you. We hope everyone around the world is able to enjoy a restful and safe new year.
我所敬愛的台灣人民,再辛苦的難關,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就能走過。回顧2020,我很榮幸能夠跟大家,一起度過重重挑戰。「2021,台灣有你」,新的一年,我們彼此祝福,繼續攜手前進,謝謝各位。
#2021台灣有你真好
同時也有4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些客人說好食,一食便食三四碟,對啊!我可能會蝕本,他們說食得太多想付較多的錢,我說不用,是24元便是24元,你給我多一毫子都不會要,有時我追到一條街都要還給他們。」順豐老闆黃有多。今年65歲的多姐,93年開始在彩虹道街市熟食檔做自助餐,任食廿多碟小菜,盛載的次數不限,由每位10元賣到現在的24元...
93年是幾歲 在 炎亞綸 Aaron Yan Facebook 八卦
12日,陪爺爺走完最後一程,再次感受生命的短暫,也再次體會生老病死的必然,認清這個必然讓我沒那麼害怕死亡,認清生命的短暫讓我更努力的活得能對得起自己,我想在闔眼的那刻記得我是怎樣的人,且扎扎實實的為自己而活、而努力,面對任何人的離開,悲傷也是那麼的純粹。
儀式上我沒有太大的悲傷,也許因為心裡有所準備,然而消息來的太突然還是讓我稍微措手不及,知道時我還在廈門拍戲,第二次了,第二次我在工作中無法立即抽身,還記得外公離開時我狠狠在心裡罵過自己,別再一次差點連自己的至親最後一面都差點見不到,但,就如我所說,生命瞬息萬變,說心裡準備好了也只是讓自己從驚慌失措的程度到平復心情的過程稍微縮短了一點而已;93歲的高齡,後幾年其實病痛纏身,對做孫子的我來說,看了實為不忍,也因此聽見消息時,有兩個極為矛盾的聲音同時在腦中響起「天啊」、以及「解脫了」,殘忍的真的是感受到身體的不能自主、甚至開始忘記自己的親人名字、長相,如此的認識又如此的不認識這世界,太熟悉的陌生真的想起來都不寒而慄。
其實,真正讓我鼻酸的是看見伯伯、姑姑、爸爸、媽媽忍不住的淚水,伯伯身為長子念出來給他們父親的最後一段話,每個字句都是那麼誠懇,誠懇的愛,誠懇的悲傷,誠懇的不捨,也許是我特別對「誠懇」覺得難能可貴吧,在這個時代,誠懇越來越稀有瀕臨絕種;見得親情不論歷經多少時間的洗禮血濃於水,怎樣都在血液裡流著,也牽引著我思考「子欲養而親不在」這句話的重量。
不好意思,在這裡宣洩我多日來的壓抑,發文是在思考後,希望透過這樣的經歷,與大家一同思考人生,家人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細節,總以為他們不需要溝通便能理解我們,總以為他們都會在,回頭卻是生離死別的場合,「珍惜」說過千百次,也是希望自己能做到,也希望你明白「珍惜」有多重要。
PS.某立委特助,我知道紅白場你們的慣例,能有這份心意我們都能理解也感激,但若一直說自己是哪個選區的,我們會想理你嗎?真是夠了。
93年是幾歲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去年台北市的機車死傷人數,比前年減少了408人。
以前我在台大當外科醫師,深知每個車禍的傷患,背後都是好幾個家庭的破碎,就算最後幸運的活下來,也要經歷長期的復健與治療過程,所以在通行安全上,我們相當重視。
我常說沒有統計就沒有統治,這個說法完全適用於我們在車禍防制的策略上。統計上,年輕機車族佔車禍死傷最多數,尤其是九月開學後最嚴重,所以我們直接針對背後的問題進行改善,除了在台北市各大學加強宣導之外,在常發生事故的仰德大道,我們也做了幾處交通工程上的「整型」,加強各車種的超速取締,讓學生在通行上可以更加安全。
把所有小問題都解決,就沒有大問題。這些改善不斷累積,讓去年18歲到25歲的機車族死傷人數下降5.7%,減少人數是各年齡層最多。
不過,這幾年的統計,我們發現高齡行人是另一個車禍死傷大宗,未來我們也會針對這個年齡層來改善。而最治本的方法,就是繼續推動已經有313個里參加的「鄰里交通改善計畫」,持續整理巷弄格線,並劃設綠色人行道,讓大家都可以在台北享受安全的通行環境。
#進步價值光榮城市
#認同請分享
---
3分鐘帶你看什麼是「鄰里交通改善計畫」
https://youtu.be/gSE-rJjub6A
93年是幾歲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有些客人說好食,一食便食三四碟,對啊!我可能會蝕本,他們說食得太多想付較多的錢,我說不用,是24元便是24元,你給我多一毫子都不會要,有時我追到一條街都要還給他們。」順豐老闆黃有多。今年65歲的多姐,93年開始在彩虹道街市熟食檔做自助餐,任食廿多碟小菜,盛載的次數不限,由每位10元賣到現在的24元。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PymUmJHJXA/hqdefault.jpg)
93年是幾歲 在 Pakho Chau周柏豪 Youtube 的評價
《老少平安》
曲:藍奕邦
詞:藍奕邦
編:周錫漢/黃兆銘
監:周錫漢
唱:周柏豪
動畫創作及插畫:徐羨曾 ahtsui @ahtsui_art
動畫製作:Dick Wong / Kathy Wong / Pete Ma / Cherrie Chan @ the sumerian
陽台望見那月光 兒時睡過那睡床
如停頓光陰般於故居長駐到天荒
唯獨是你那目光 開始比照片淡黃
如提示我歲月總愛催人沒法反抗
為何問到你健康 總喜歡去避談近況
卻又帶多點手震斟茶潷湯
唯求別怪我為生計僅只偶然來往
把握不了共聚時光
仍能共你見面尚餘下幾多次
多一天更少下次 是我恐怕未能及時
共晉晚飯共懷念消失那日子
方知道不愛就恨遲
時候若不早不可再不在意
長年獨個往外闖 歸家先覺未如舊往
趁尚喝到這碗最家常的湯
無謂下個節日先記得回到來探訪
一腔掛念對誰講
仍能共你見面就來聚多一次
多一天更少下次 沒哪一個從無休止
若最愛仍在仍願稱呼我孩子
好想貪多個下一次
時候若不早多一眼都在意
明明沒有要事趕 仍舊習慣說繁忙
臨行亦叮囑必須要乾掉暖壺的湯
門牌下老少平安 即使可貼多十年
仍能共晉晚飯天至知尚有幾多趟
#周柏豪 #老少平安
Single available on:
iTunes: https://apple.co/2A0dpkZ
KKBOX: https://kkbox.fm/jA2bz0
MOOV: https://s.moov.hk/r?s=KG2jFH
JOOX: https://bit.ly/2IJ4FSQ
MusicOne: https://bit.ly/2QtMlzS
Spotify: https://spoti.fi/2y9Az7c
Apple Music: https://apple.co/2QDd0ua
MyMusic: https://bit.ly/2tEVAE5
Friday音樂: https://bit.ly/2Xqg012
博客來: https://bit.ly/2Fr550P
誠品: https://bit.ly/2sjPuZ0
五大唱片: https://bit.ly/2QD22EG
佳佳唱片: https://bit.ly/2H4udwv
Connect with Pakho: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akhochau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punkhippie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user/PakhoChauP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QiELd2gUCs/hqdefault.jpg)
93年是幾歲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凌晨四時半,天還未破曉。於夜色朦朧間,屯門藍地的工場已經沸沸揚揚。那可不是一處普通工地。工人正把一頭頭燒豬,緩緩吊進地底八呎深的火爐間。炭渣四淺、熊熊火光間,映出一漢子的臉龐,他抬頭時,也不怕炊煙刺眼,只見一雙炯炯有神的眸子,是常人沒有的清澈。他是李權新,天天在柴香、灰燼、濕汗間度過,默默經營香港唯一的地爐燒豬。燒肉一刻的皮脆肉香,是他用了大半生去守候。
榮興儀記的地爐,屹立至今已逾六十年。踏進工場,內頭共有三個爐,每個直徑五呎,深八呎,由磚和瓦片砌成。火爐看似尋常,但其實是座歷史遺跡——鑑於環保條例,政府於1986年已停止發牌,地爐因而漸漸絕迹。加上太空爐盛行,沒有人願意花時間燒柴做豬,店家全都轉行。沒老字號堅持,沒後來者接力,最後只剩一家,全港僅存。今年53歲的李權新,是字號第二代傳人,於火爐前工作了28年。他亦笑言:「行內我應該最後生了。」乾笑聲中,聽出行業如何青黃不接。
只此一家以為很吃香、必定很舒適?卻未必。仍然堅持的人,天天在困獸鬥。師傅每天四時半就要起床,開工「打豬」,即去骨及鎅開厚肉部分,令整隻豬厚薄均勻,受火平均。用鹽及磨豉醬等等醃肉,調味。其後是「裝豬」,把豬吊起兩三分鐘,讓多餘鹽分跌下。接着是「上皮」/「上酒」,把麥芽糖水塗均全身。之後「焙皮」,在攝氏160度左右,放進火爐燒15分鐘,讓麥芽糖與豬肉融合起來。
下一步是「鬆針」,是令皮薄脆鬆化的關鍵。用針在豬皮插,讓它疏氣,否則燒時就會皮還皮,肉還肉。太淺或太深均不行,太淺,皮爆不起,太深,皮則不脆。約醃兩小時,就萬事俱備,可以放到地爐內燒了。材料方面,以前均是斬柴,現在則燒蘋果木,燒柴大約一小時左右,至爐溫降至攝氏280度左右,就可放豬,開始「爆皮」。
李權新形容,「爆皮」有兩個竅門。一,頭20分鐘每5分鐘便要揭蓋「轉豬」,看豬皮爆皮情況,否則其中一邊會過燶。二,要留心爐火有否燒着,因為燒豬其實不是用火,而是靠旁邊瓦和磚吸的熱力。半小時「爆皮」,後加半小時「焗熟」,全體火紅金豬就可出爐了。燒一隻豬,最少需要兩小時,功夫多,時間長,惟傳統如此,他們只能依從,才能確保口味如一。肉燒好,便立即上車,準時在八時半前,送到燒臘店和客人手中。那一口燒肉,皮爽脆,肉又香,極新鮮,再帶幾分煙燻味。炭火的風味,舊時代的味道,始終難以取代。
近年生意難做。高峰期時一夜燒二百隻豬,已成絕唱。或略有所聞,地爐現已易手至其他公司,繼續經營。於一片滄海桑田間,惟李權新不捨離去,無論用甚麼方式,依然謹守火爐,至化於一縷輕煙,至歸於塵土。
榮興儀記
地址:屯門藍地桃源圍1號
季季紅風味酒家
地址:屯門藍地大街1號
電話:2462 7018
詳細: http://bit.ly/2rIjzRV
網址: http://www.redseasons.com.hk
註:地爐工場已易手至季季紅風味酒家。如欲享用地爐燒豬,可到訪他們旗下酒家。
採訪:莫小巧
攝影:鄧廣基、謝致中
剪接:麥煒軒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f1TCEM6sr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