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老爺爺今早過世了,林良的小女兒、國語日報主編林瑋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今天早上照例要幫父親翻身、放鬆肌肉,發現父親已安詳地辭世。
我手邊的《小太陽》版本是純文學出版社,後面版權頁註明:「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二月二版,第二十四次印刷,自六十一年五月到七十六年二月共印六十九次。」書本的定價是一百三十元,那時候一天的零用錢是十塊錢,因為是拿自己的錢買的,等於是自己的資產,空白處還用鉛筆歪歪曲曲地寫著宣示主權:「七十六年婦女節前夕,購於華聲兒童語文中心,十二歲。」
那一年我小六,覺得自己長大了,閱讀從標示注音符號的《福爾摩斯》《亞森羅蘋》和《吳姊姊講歷史故事》,跳到金庸三毛張曼娟瓊瑤了,大人閱讀和兒童讀物於我的區別,就是有沒有標示注音符號,子敏的散文雖然沒有標示ㄅㄆㄇㄈ,但他寫自己三個女兒瓔瓔,琪琪,瑋瑋和家中養著狐狸狗如何如何,筆調平和,還是親切得如同童話故事。
六年前,他接受OKAPI的專訪,被問最近讀過喜歡的書,他說是:「《賈伯斯傳》,《翁山蘇姬》,齊邦媛的《巨流河》、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張靚蓓的《十年一覺電影夢》。」
想想跌宕的前半生喜歡《大江大海》《巨流河》是情理之內:他出生一九二四年,祖父在廈門原有家室,但長年在日本經商,又娶了日本太太,生了林良的父親。林良是長子,一九二四年在廈門一出生就到日本去了,七歲才回廈門。亂世中一家六口一次次棄家逃難,愈逃愈窮,期間,父親見人溺水前去搭救卻意外過世。戰爭終了,林家長子在報館當編輯,隔年報館倒了,他考上國語推行員,被分發到台灣國語日報當兒童副刊編輯,搭船那天,他向母親道別,母親卻躺在床上面對牆壁不發一語,「她很捨不得我走,幾個孩子她最疼我,但是她想,孩子要追求前途也不該阻撓。」亂世之中,生離等於死別,一走就是一輩子。
林良四八年進國語日報當兒童副刊編輯,一九九五年從國語日報董事長位置退下,一待就是四十七年。一九五二年,他三十二歲才與同事鄭秀枝結婚,他說當初來台生活不穩定,直到收到一筆稍多的稿費才覺得可以結婚了。寫作是為了賺取稿費,《小太陽》第一篇文章《一間房的家》,他寫一家三口住兩尺見方的房間裡,做飯就在公共宿舍的籬笆旁搭著更小的廚房,下雨天太太要去做菜,他都有一種送她出遠門的感覺。為了賺錢貼補家用,他大量接稿寫專欄,以「子敏」為名寫「茶話」和「夜窗閒談」。他說自己熬夜寫稿,肚子餓跟大老鼠一樣,東找找,西找找,也研發了許多家庭名點,例如餅乾盒的碎屑加糖沖開水,例如開水沖醬油就烤著麵包吃。
種種專欄之中,最受歡迎的文章,當然是一九五六年起發表的《小太陽》家庭散文,一寫就是十四年,經年累月被問何以寫自己私人的生活?他總是說:「我一直覺得散文從生活中取材最方便、最容易表現文字的獨特也比較有感情。而且那時我在國語日報工作,白天工作很忙,晚上還要寫稿,雖然跟孩子住在同一屋簷下,卻沒時間跟她們談談、玩玩,有一種愧疚的心理,寫作時,會一直想到她們讓我懷念的、有趣的情節,藉著書寫,好像又跟她們在一起了。」
散文中爸爸的形象,和藹,親切,跟外省台灣男人的父親形象全然不同,他幫女兒洗澡「…所以幫這個兩歲半洗澡,等於自己也洗了一次蒸氣浴,渾身是汗。這個小傢伙一切都有『標價』,脫衣服的標價是一塊餅乾,進澡堂也是一塊餅乾,抹肥皂又是一塊餅乾,離開澡盆又是一塊餅乾。…」他帶兩個女兒南下找太陽,正月初三晚上十點出發,隔天六點五十分到高雄,一張全票一張半票花三百二十元,花一百元訂了高雄榮光旅社,遊春秋閣澄清湖,再隔一天搭金馬號到鵝鸞鼻墾丁四重溪,大人九十四元,小孩四十七元,一日遊,然後再返回台北。
全書但凡所有的開銷花費他皆留下物價和明細,看似瑣碎而囉唆,但也意外地替整個時代留下了一份詳盡的流水帳,那是一個小孩子要考初中的年代,那是白色恐怖的年代,那是貧窮的年代,大男人家庭生活,他說是一種冒險,在題材上是一種挑戰,但辛辛苦苦執筆發掘家庭生活的情趣,他希望讀者受了他的感染,也能深刻體認家庭生活的溫暖---時代充滿著威脅和恐怖,但至少可以退回自己一間房子的家,安身立命,創造一個避世的天堂。
「窗外冷風淒淒,雨聲淅瀝,世界是這麼潮濕陰冷,我們曾經苦苦的盼望著太陽。但是現在,我們忘了窗外的世界,因為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小太陽了。」他寫長女出生,是心中的小太陽,順著這個意象,他也變成了一片晴朗天空,包容太陽,天空下是藍天白雲,青草綠地,讓好幾個世代的讀者躺在上頭懶洋洋地曬著太陽,能安穩地做夢和發呆。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鍾舒漫 Sherman Ch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分享# →→→→→→→→→→→→→→→→→→→→→→→→→→→→→→ 〈SS14〉-- 首次合唱 奏出怪誕姊妹情 大家都知Sherman有個妹妹Sukie(鍾舒祺),於台灣參加歌唱比賽後成功當上歌手,並一直在台灣及內地發展。兩姊妹感情要好,但二人性格又相當極端,Sherman比較慢熱,在別...
齊 陰 的 母親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八卦
林良老爺爺今早過世了,林良的小女兒、國語日報主編林瑋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今天早上照例要幫父親翻身、放鬆肌肉,發現父親已安詳地辭世。
我手邊的《小太陽》版本是純文學出版社,後面版權頁註明:「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二月二版,第二十四次印刷,自六十一年五月到七十六年二月共印六十九次。」書本的定價是一百三十元,那時候一天的零用錢是十塊錢,因為是拿自己的錢買的,等於是自己的資產,空白處還用鉛筆歪歪曲曲地寫著宣示主權:「七十六年婦女節前夕,購於華聲兒童語文中心,十二歲。」
那一年我小六,覺得自己長大了,閱讀從標示注音符號的《福爾摩斯》《亞森羅蘋》和《吳姊姊講歷史故事》,跳到金庸三毛張曼娟瓊瑤了,大人閱讀和兒童讀物於我的區別,就是有沒有標示注音符號,子敏的散文雖然沒有標示ㄅㄆㄇㄈ,但他寫自己三個女兒瓔瓔,琪琪,瑋瑋和家中養著狐狸狗如何如何,筆調平和,還是親切得如同童話故事。
六年前,他接受OKAPI的專訪,被問最近讀過喜歡的書,他說是:「《賈伯斯傳》,《翁山蘇姬》,齊邦媛的《巨流河》、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張靚蓓的《十年一覺電影夢》。」
想想跌宕的前半生喜歡《大江大海》《巨流河》是情理之內:他出生一九二四年,祖父在廈門原有家室,但長年在日本經商,又娶了日本太太,生了林良的父親。林良是長子,一九二四年在廈門一出生就到日本去了,七歲才回廈門。亂世中一家六口一次次棄家逃難,愈逃愈窮,期間,父親見人溺水前去搭救卻意外過世。戰爭終了,林家長子在報館當編輯,隔年報館倒了,他考上國語推行員,被分發到台灣國語日報當兒童副刊編輯,搭船那天,他向母親道別,母親卻躺在床上面對牆壁不發一語,「她很捨不得我走,幾個孩子她最疼我,但是她想,孩子要追求前途也不該阻撓。」亂世之中,生離等於死別,一走就是一輩子。
林良四八年進國語日報當兒童副刊編輯,一九九五年從國語日報董事長位置退下,一待就是四十七年。一九五二年,他三十二歲才與同事鄭秀枝結婚,他說當初來台生活不穩定,直到收到一筆稍多的稿費才覺得可以結婚了。寫作是為了賺取稿費,《小太陽》第一篇文章《一間房的家》,他寫一家三口住兩尺見方的房間裡,做飯就在公共宿舍的籬笆旁搭著更小的廚房,下雨天太太要去做菜,他都有一種送她出遠門的感覺。為了賺錢貼補家用,他大量接稿寫專欄,以「子敏」為名寫「茶話」和「夜窗閒談」。他說自己熬夜寫稿,肚子餓跟大老鼠一樣,東找找,西找找,也研發了許多家庭名點,例如餅乾盒的碎屑加糖沖開水,例如開水沖醬油就烤著麵包吃。
種種專欄之中,最受歡迎的文章,當然是一九五六年起發表的《小太陽》家庭散文,一寫就是十四年,經年累月被問何以寫自己私人的生活?他總是說:「我一直覺得散文從生活中取材最方便、最容易表現文字的獨特也比較有感情。而且那時我在國語日報工作,白天工作很忙,晚上還要寫稿,雖然跟孩子住在同一屋簷下,卻沒時間跟她們談談、玩玩,有一種愧疚的心理,寫作時,會一直想到她們讓我懷念的、有趣的情節,藉著書寫,好像又跟她們在一起了。」
散文中爸爸的形象,和藹,親切,跟外省台灣男人的父親形象全然不同,他幫女兒洗澡「…所以幫這個兩歲半洗澡,等於自己也洗了一次蒸氣浴,渾身是汗。這個小傢伙一切都有『標價』,脫衣服的標價是一塊餅乾,進澡堂也是一塊餅乾,抹肥皂又是一塊餅乾,離開澡盆又是一塊餅乾。…」他帶兩個女兒南下找太陽,正月初三晚上十點出發,隔天六點五十分到高雄,一張全票一張半票花三百二十元,花一百元訂了高雄榮光旅社,遊春秋閣澄清湖,再隔一天搭金馬號到鵝鸞鼻墾丁四重溪,大人九十四元,小孩四十七元,一日遊,然後再返回台北。
全書但凡所有的開銷花費他皆留下物價和明細,看似瑣碎而囉唆,但也意外地替整個時代留下了一份詳盡的流水帳,那是一個小孩子要考初中的年代,那是白色恐怖的年代,那是貧窮的年代,大男人家庭生活,他說是一種冒險,在題材上是一種挑戰,但辛辛苦苦執筆發掘家庭生活的情趣,他希望讀者受了他的感染,也能深刻體認家庭生活的溫暖-\-\-時代充滿著威脅和恐怖,但至少可以退回自己一間房子的家,安身立命,創造一個避世的天堂。
「窗外冷風淒淒,雨聲淅瀝,世界是這麼潮濕陰冷,我們曾經苦苦的盼望著太陽。但是現在,我們忘了窗外的世界,因為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小太陽了。」他寫長女出生,是心中的小太陽,順著這個意象,他也變成了一片晴朗天空,包容太陽,天空下是藍天白雲,青草綠地,讓好幾個世代的讀者躺在上頭懶洋洋地曬著太陽,能安穩地做夢和發呆。
齊 陰 的 母親 在 Facebook 八卦
//業配之外
其實我不太確定大家喜不喜歡看這種幕後花絮的故事,但我覺得有時候照片背後的故事比照片本身有意思;一個作品產出和作品產出的過程同樣有意義,因為我真的把每個文案當作品看待。
反正我就是寫了。
星巴克這次最困擾我的應該是場地問題,畢竟只在攝影棚拍少了一點溫度,但台南這麼多間文青咖啡廳卻沒一家能用(星巴克會樂意用自己的蛋糕幫別家咖啡廳曝光嗎?)
於是隨著時間一天天逼近,場地問題越來越困擾著我。
就在某個平日傍晚,我跟瓶子採購完拍攝用服裝,到不餓門用完餐準備牽車,隔壁店家的大嬸跑出來說:「欸剛剛有一個阿伯開車迴轉的時候A到你們的機車,剛好民權路派出所的警察在後面,有跟阿伯留聯絡方式,你們可以去找他」
這什麼神秘的展開?
不過看了一下,其實也就車牌框凹到而已,但保險起見我們還是去派出所要了阿伯的聯絡電話,騎去公園路的gogoro換框,瓶子順便打電話給阿伯了解是怎麼A到的。
結果我看瓶子講了五分鐘的電話,就講了「嗯」、「嗯嗯」、「沒關係沒關係」、「我們處理就好」
我:「怎麼都對方在講?」
瓶子幽幽地轉過頭來,拖著長長的嗓子對我說:「因....為...阿...北...講...話...大...概...像...這...麼...慢,說...他...沒....有..注...意...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很...怕...他...斷...氣...就........」
我:「就決定自己處理了?」
瓶:「嗯對。」
瓶子真的不管什麼時候都很可愛。
//歲月靜好
回家的時候我們騎在東豐路上,有在初夏時分在東豐路上騎車的人,應該都會覺得兩旁的林蔭道路把時光拖得長長的,空氣中飄著樹葉的氣息,讓一切變得特別的靜謐。
我們還沈浸在剛剛阿伯的語速中。
「欸,如果是你A到別人的車,對方打來給你,你會怎麼回?」瓶子從後座拍了拍我的肚子。
「我...會...假...裝...講...話...很...慢...很...慢...大...概...像...J...格...樣...子...」
「哈哈哈哈哈你很煩欸!!!!」瓶子邊笑邊拍我的肩膀。
如果歲月靜好有畫面,這應該是最接近的一幅了。
--
突然我注意到對街的尼法,那是我們結婚當天去吃的一家法式餐廳,我靈機一動:「不如就去問店長看看能不能借我們場地拍攝吧!」
「對耶!尼法那麼有紀念意義,又是母親節,感覺你就會有很多感觸!」瓶子雀躍地催促我。
一進到店裡,時間的流動感又比東豐路慢上很多,熠熠的燭光,細細品味的人們,穿著小禮服和西裝交頭接耳的小情侶,彷彿每個人都是為了用心記錄下生命中特別的時刻才來到這家餐廳...
我們向服務生表明了來意之後,他走進店內請了店長出來,據說尼法就是店長本人的英文名字,而他活生生就像是每部電影裡法式餐廳會有的靈魂人物,一頭整理的齊齊整整的白色長髮束成馬尾,穿著正式西裝、背心與領結,很紳士的對我們鞠躬問好。
俗人如我遇到紳士都會很緊張,趕忙拿出手機向他介紹:「這是我的粉絲團...去年和旁邊這位太太(咦)結婚的時候我們有來店裡用餐,因為印象實在太深刻,所以...」
沒想到店長接著開口:「我記得你們啊!你們就坐在窗邊的桌子對不對?很可愛的小夫妻,要借場地我們很歡迎呀...」
我完全沒想到僅僅是一次用餐的時間,沒有表明身份(我們從不覺得自己特別),一年半後店長還記得我坐在什麼位置。
我們記得店長、記得店裡的樣子、因為那天對我們別具意義,但我沒想到店長也記得我們,這種「被記得」的感覺,真的讓這一切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後面很順利地敲定了趁著整修期間進場拍攝,離開前我問店長可不可以再讓我看看裡面?
我又走進去偷偷看了一眼坐在窗邊的那對情侶,燭光熠熠映在女孩的臉上,音樂輕輕柔柔的不打擾任何人,也許是準新郎的男人握著她放在桌上的手。
「會幸福的吧?」走到店外淺淺的吸了一口氣,才發覺眼眶紅紅的,一轉頭發現瓶子也是。
「你幹嘛偷哭啊!」
「妳還不是一樣!」
突然我有一種領悟,每個巧合肯定都有它的意義。
也許講話很慢很慢的阿伯,是在時光流動很慢很慢的尼法接的電話吧?才陰錯陽差的帶我們重溫這地方。
如果歲月靜好有畫面,這應該是最接近的樣子。
畢竟時光只會走得很慢很慢,卻不會為了誰靜止。
用心體會每個巧合,就是最美的畫面。
--
圖為我很認真的用蒸氣掛燙機燙平店長新買的高級桌巾。
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大家都反應想多看瓶子一些,那IG要追蹤起來,
不要只是嘴上說說啊!
瓶子IG pinggtzu
#業配之外
齊 陰 的 母親 在 鍾舒漫 Sherman Chung Youtube 的評價
#立即分享#
→→→→→→→→→→→→→→→→→→→→→→→→→→→→→→
〈SS14〉-- 首次合唱 奏出怪誕姊妹情
大家都知Sherman有個妹妹Sukie(鍾舒祺),於台灣參加歌唱比賽後成功當上歌手,並一直在台灣及內地發展。兩姊妹感情要好,但二人性格又相當極端,Sherman比較慢熱,在別人眼中較文靜,Sukie則是個無時停,幻想無邊際,腦袋經常有鬼主意的小妹妹。早前妹妹抽空回港,唱片公司便主動提出,兩姊妹不如合唱一首歌收錄於新專輯上。二人聽到後,不單一口應承,更要求親自作曲,並找來監製謝浩文 Kenneth合力編製,好朋友謝索滴及首次合作的黃厚霖填詞,從朋友筆觸寫出對兩姊妹的感覺。
歌曲並非一般的姊妹合唱歌,首先音樂底是Band Sound與Jazz的Fusion,還帶點點Big Band感覺。Sherman覺得既然首歌代表兩姊妹,就應該暫且放低市場需求,從自己喜歡的曲式埋手。至於歌詞,沒有高歌姊妹情深,更沒有童年回憶大平賣,而是用上不同的比喻去形容這對性格迂迴的兩姊妹,如何撞出一股化學作用。Sherman︰「歌詞很有層次地去帶出兩姊妹的關係,其中一個比喻,說妹妹似機關槍的說個不停,而我就會充當她的嗎啡讓她冷靜,這種神奇的配搭,便製造出一份化學美。」這是連大自然規律都阻止不了的化學作用,從而激發潛藏體內的新智能。
→→→→→→→→→→→→→→→→→→→→→→→→→→→→→→
▶iTunes
http://iTunes.com/ShermanChung
▶MOOV
http://url.cn/OCD1UP
▶KKBOX
http://kkbox.fm/0P047K
SS14
作曲:鍾舒漫/鍾舒祺
作詞:黃厚霖/謝索滴
編曲:謝浩文/黃兆銘
監製:謝浩文
傷心跟憂鬱不懂得乾脆
數百次配對始終不覺累
卻靠著眼淚傷心可以跌進了廢墟
黑色跟灰色外在或者不會夠桃紅色可愛
有時配合角色灰黑都變彩不要改
* 機關槍囉囉嗦嗦很頭痕
一堆的子彈溝嗎啡將她迷魂
多麼的不能 歪曲的本能
自然未能約束 雙雙結合
Gimme Some Fun
One Plus One
DaDaBaDa…Dududu…
沒人能讓我 形像更真
Come On Girl *
# 細胞激發高智能
回腸蕩絕氣磨合血管搭併演技
誰知這化學美
難得配搭神奇
讓微妙藥性激發系統伊波拉也死 #
不分高低忽高忽低的東西
不必多想觸摸不到可偷窺
只需多花心機多些光陰終可窺探到內裡矜貴
閃燈一光一黑揮灑出光輝
並沒定律要靠智慧去解謎
人人要各人去定了位
收起真美麗
Repeat *
Repeat #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Du
Repeat #
琴譜插發電器
巴克也嘆傳奇
是華麗合併潛入腦袋高檔次品味
we don’t care what you say
誰管那個妒忌
若同步病發不理後果we just walk away
關注更多鍾舒漫消息 | Get Closer to Sherman Chung
英皇娛樂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EEGPage
鍾舒漫 @英皇娛樂Official Website: http://www.eegmusic.com/artist/index....
鍾舒漫 @騰訊微博 Tencent Weibo:http://t.qq.com/chungshersher
鍾舒漫 @新浪微博 Sina Weibo:http://weibo.com/chungsherman
英皇娛樂 iPhone Apps:http://url.cn/7PUwlQ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gZ3Tx3YkOQ/hqdefault.jpg)
齊 陰 的 母親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評價
Rest in peace.
案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7l-Tjjbhk&t=131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15歲死亡少女. 香港陳彥霖事件, 我們要做的事.
很多暗友都叫我講解對最近悲劇‘陳彥霖’ 事件的看法. 網上有多大大小小的Youtuber已經對此事件表示出自己的疑問.
首先表示: 我今天的影片不是想作出一個結論. 我覺得事件到了有死者的地步, 作為一個influencer我不便影響暗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因為事件太多資訊不知道是真是假, 為了公平我只能講對此案件能夠收集到的有限資料
描述: 15歳的陳彥霖就讀於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並是一位跳水運動員.
9月19號兩點, 美孚, 陳彥霖跟朋友分開, 大約兩點25分傳訊息給朋友說自己正在回家.
她沒有回家. 9月21號她的家人報警她正式矢蹤.
9月22號在新界東部名魔鬼山的地方一名男子釣魚發現海?有全祼女浮屍.
蘋果日報於10月5號, 9號兩度確認女浮屍正是陳彥霖. 蘋果10月11號報道陳彥霖死訊. 同日警方正式澄清陳彥霖是自殺, 死因無可疑.
消息出了之後得到巿民大量迴響. 覺得死因有很大可能是被自殺. 甚至被殺後才掉到大海. 亦拉上陳彥霖之前參與過運動行為被指跟最近社會上的政治事情有關.
疑點:
2019年9月25號Telegram群組及連登討論區出示了尋人啟事. 至今可看到多頁的內容是網友想查明此事件的一切. 並對官方解釋感到不相信.
陳彥霖是學校跳水隊的成員. 作為一個游水那麼好的人怎麼會選擇溺水去了結自己生命呢? 而一位15歲的小妺妹會因爲什麼事情使她去做出了結自己生命的行為.
陳彥霖被發現時是脫去身上所有衣服. 為什麼一個人死之前要脫去衣服呢? 海水的衝擊也沒可能讓一個人這樣吧! 很多網友也相信是給強姦的跡象.
陳彥霖死訊被正式公佈的10月11號之前, 10月10號已有指死者母親已將女兒的屍體‘倉卒’ 火化. 多位網民覺得事情有疑問. 但根據香港01寫出的另一個事件Timeline, 死者其實在9月26號, 即是浮屍被發現4日後, 屍體已被確認是陳彥霖. 如果根據這個Timeline 9月26號至她火化的10月10號的日期也隔了大約兩個星期的時間. 應該足夠時間辨她的身後事了.
當初‘油塘女浮屍’ 被發現時死者好像被認為是一位25至30歲的女子. 多位網友相信此細節含有陰謀. 由其因為陳母親當時有否認該名浮屍是她失蹤的15歲女兒. 但有可能是陳母不想被媒體知道太多有關女兒的事情才會這樣講. 但最後也沒有用. 大家也是知道的.
除了這幾大疑點外, 討論區也有一些其他的疑點被指出. 例如: 陳在學校脫鞋討論區, 陳彥霖自己的朋友出來講話, 或有人說在那裡見到過陳彥霖, 等等.
後果:
10月14號大批市民到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悼念死者. 亦有大批人士要求學校交出9月16號, 陳開始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上學的CCTV. 當日因為校方把影片跳前跳後學生要求交出原片. 數小時後校方仍然拖遲, 開始遭人破壞. 14號當晚學校決定停課幾天.
案例分析:
研究這個陳彥霖案件後我發現跟我之前拍的‘網路世界最破解不到的失踪血案’ Kenneka Jenkins影片有多個相似位置. 兩位受害者都是年輕少女. 兩位都是死於意外. 兩位也衣服不整齊, 有懷疑死前是有被強姦過. 由其兩位的CCTV片段也是事件焦點. 而兩個事件也是令到當地網民極爲緊張. 看這個案例, 8個月前所拍的Kenneka Jenkins影片至今仍然沒有被破解到的案件. 由案發到如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 結論只是多了一大堆的陰謀論和都市傳說. 至今仍然是一個迷.
其實美國歷來多次發生類似的情況. 年輕女子失蹤或被殺, 之後事件出了多個陰謀論或故事. 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也是沒有結果的.
近日, 陳彥霖的媽媽在Facebook發了一行聲明. (請保護我女兒私隱及還我們一個寧靜)
這位小朋友只有15歲. 好有可能她媽媽是知道自己女兒去世的真相. 可能是跟大家的疑點是有關的. 亦可能是另有原因. 無論如何, 我不懂太多大事件, 我暗網仔很對不起. 我只用一個人性角度去講, 如果你是陳媽媽, 當你寫出這一段文字的時候, 你是什麼感受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zGifs2lkAs/hqdefault.jpg)
齊 陰 的 母親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Wong Wai Man
人間沒有白流的汗!昨夜,維園的六四燭光,仍然照亮香江。
二十九年過去,香港人沒有忘記。八九年六月四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屠殺。
當年,一班關心國運的中國青年,齊集天安門,要求清廉吏治,改革腐敗。但他們被國家的軍隊,開槍屠殺。
在中國大陸,成年人選擇忘記,年輕人在資訊封閉之下,根本不知道這慘劇曾經發生。但香港人,堅持絕不忘記。
同樣是關心社會,香港面對同樣的困局。
服務香港,根據現有制度,像羅冠聰、劉小麗、姚松炎,他們,通過選舉,走入立法會,監察政府。
但他們被DQ!
周庭更被剝奪終身的參選權。
另一邊,憤怒社會不公的青年,官商勾結,貧富懸殊,他們像巴勒斯坦的青年,拿起路上的石塊,投向以色列坦克。
後果是,香港法庭判處他們,入獄四年,和毀了一生的前途。
溫和的,激進的,都沒有出路。
三權合作,要香港的青年,不問世事,只能夠平日去日本,吃自助餐,然後儲首期,買一層劏房,供三十年,再籌措骨灰龕。
政府只容許,我們的下一代被圈養。
他們在社會質疑,維園的燭光,有什麼實質作用?
二十九年,行禮如儀,北京的政權,仍然穩如磐石。
但歷史告訴我們,人間沒有白流的汗。
1986年,台灣有位勇士鄭南榕,抗議當年國民黨政府的軍法統治,計劃由龍山寺,遊行到總統府抗議。但軍警重重包圍,他根本離不開龍山寺。
1989年,他抗議台灣報禁。沒有新聞自由,社會就沒有言論自由,他自焚而死。
他的同志死士,抬著他的棺木,死闖總統府。但軍警圍阻,淒然無功。
三十年後,2016年,台灣大選,蔡英文以無敵姿態,入主總統府,並帶領民進黨奪得立法院多數議席。
她的就職典禮,帶了鄭南榕的照片,走進總統府。
遲了三十年,隔了陰陽,鄭南榕終於走進總統府。
經營大事業的人,不是爭朝夕,是爭春秋的。
微子篇第六章: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
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是魯孔丘之徒與?
對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
夫子憮然曰: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道家兩位隱士,長沮和桀溺,並肩種田。孔子經過那裡,未知有意還是無意,叫子路去問路。問津,問過江的路口。
問津,是這章的點題。
津,是渡口,以後的成語,指點迷津的出處。
長沮反問子路,你替他趕車的人是誰呀?
這是明知故問,子路答:是我老師孔丘呀!
長沮說:就是魯國那位孔丘?
子路說:是啊!
對方回說:既然是孔丘,他當然知路了,還要向我們問路?
這裡很有趣,子路問的,是道路的路,他刻意答的,是人生的路。
長沮的意思是,這個周遊列國,到處傳道的孔子,連路都不懂走嗎?
子路不得要領,唯有轉頭問桀溺。他反過來問子路,你是什麼人?
子路答:我名仲由。
桀溺說:就是魯國那個孔丘的弟子?
子路說:是呀!
跟著桀溺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滔滔是形容詞,即潮流。潮流一來,海水一漲,浪花滔滔,不管好的,壞的,統統被浪花淹沒了。天下皆是也,意思是這時代,濁浪滔滔,誰可以改變得了?
與其跟一個「避人之士」,不如跟一個「避世之士」!
避人之士指孔子,避開魯國,因魯國政治混亂,自己國家也救不了,為了實行自己的理想,周遊列國。
但人是避不開的。你跟著孔子,這裡不對,又去那裡,其實時代是逃避不了的。
還不如像我們,忘記了目前的世界,忘記了這個時代,種我的田,什麼都不管!
他說到這裡,再不說話,拿起鋤頭,不停耕他的田。
子路回來報告孔子。
孔子聽了,很不開心,說:
鳥獸不可與同群。
鳥是飛的,獸是走的。
飛的走的,不能擺在一起,那是人各有志。
大家都在憂世,憂這一個時代,問題是兩樣作法。
他們可以丟下這個社會不管,種自己的田,可是我丟不下。
我必須犧牲自己來改變這個時代。
若天下有道,我和他們也沒有分別呀。
這就是儒家中流砥柱的哲學,明知擔子挑不動,都硬要堅持。
血洗天安門已經二十九年了,北京政權,不但沒有悔意,而且愈趨強硬。但一班香港人,堅持這一點燭光。
維園的燭火,不單是悼念,那還是抗議。
你愛權勢人民幣,我愛古道照顏色。
#維園六四 #中共政權 #八九民運 #血洗天安門
2018年6月5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otDlImOCO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fVXnxkZK3mKWc1MQhxwUeRbzU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