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花時間好好聊聊柯P,現在總算有點時間了。很多人說柯P變了,他的行為和言論已跟他第一任任期時不同,不過,在我的認識裡,柯P始終是那個樣子的。
為免有人要起底,我就先自爆了。一直以來我都不是認真的學生,也不是典型的好學生,我當年就是靠幸運上了台大醫學系。進去之後,能翹的課我絕對翹,不能翹的課我也想辦法翹,以至於我大四之前的出席率,大概兩成不到,成績很爛,差點被退學,當然也經歷過休學。畢業那年,我母親得了重病,爾後過世,讓我重新思考,醫生是不是我這輩子追求的目標?所以最後我拿到台大的畢業證書後,決定不從醫,也別害人,畢竟,以前某老師說過,沒醫術等於沒醫德。
在2014年以前畢業的台大醫學系學生,一定有被柯P教過,我當然也不例外。比起許多人,我對柯P的認識可能沒那麼深,不過既然曾在台大醫院實習過,那就或多或少會聽過柯P的事蹟,也會有『交手』過的情形。一些小的事情我就不提,聽聞來的軼聞也不說,我只提一件我親眼目睹的事情。
當時我在外科加護病房實習。加護病房,是個管制嚴格的單位,通常每天探病時間只會開放兩到三個時段,每次約一到兩個小時,每個病床只會配置兩件隔離衣,也就是,如果同時有三個人要來探視同一個病人,很抱歉,你們得輪流進去,同時也會要求所有探視者要戴口罩與使用乾洗手,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感控(感染控制)。
那天早上,我在護理站打著藥單,在剛開放探視的時間,突然衝進來十幾個人,未依規定穿隔離衣,在我們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時,他們拿起了手機和相機在拍照。當下所有人都很錯愕,包括同時來探視的家屬,我們護理長理所當然的跳出來制止,大罵,將他們全數趕了出去。別說感染控制出現漏洞了,還拍照,病人隱私要不要顧?別忘了加護病房很多病人身上只有一件輕薄的手術衣。
以為這事就這樣落幕了,結果下午時,柯P獨自來到我們單位,對著護理長破口大罵,把人都罵哭了,理由是「妳不給我面子」。原來那群人是中國來的參訪團,說是學者,但這麼不重感控,不重隱私,真的是學者嗎?柯P是否有認真確認每個人的身份,就讓助理帶他們進來?更糟糕的是,這麼重視SOP的柯P,未申報,也未事前知會我們單位,憑什麼要我們放行?然後,加護病房的管制出了這麼大漏洞,你生氣的點竟然是,「不給你面子」?
這事情後來當然傳到了我們單位的長官耳裡。台大每個外科加護病房單位,會配置兩位主治醫師輪班,而這兩位就是我們的長官。當時值班的女老師,是一位台大很嚴厲(學生私下稱為『太后』,我後來申請台藝研究所的推薦信,正是找她,和婦產科的施景中醫師,一位精神科主任),教學認真,但同時人很好的女醫師(我們每個人都被電得不要不要的,但老師常常會在休息室幫我和值班的學長準備宵夜和早餐)。自己的護理長被罵,而且還是對方無理,老師當然無法接受,便直接找柯P理論去了。為什麼我之前從沒在臉書提過這事?我承認我之前也對柯P有所期待的,所以不願去戳破。
回來聊柯P。眾所皆知,他是台大醫學系第一名(國考第一)畢業的『外科』醫師,而外科醫師的主戰場是哪?絕對是在開刀房。在柯P那個年代,沒有健保,前幾名的醫學生志願都在外科(跟現在皮膚科,眼科當道不同),尤其,心外,胸外這種開『大刀』的,更是搶破頭(當時還沒有內視鏡手術。以前林靜芸醫師就跟我們分享,她跟丈夫,前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醫師畢業後,兩人都走外科,可是她在住院醫師期間懷孕了,加上醫院的重男輕女,她就被『下放』到整形外科,孰不知風水輪流轉,現在整外成了最夯的外科)。
而第一名畢業的柯P,可以優先選擇,他自然選了外科。那麼為何一位外科醫師,後來沒在主戰場開刀房發光發熱?或許是柯P也自認為,自己的技術不夠好,不要開刀害人(就像我也決定不從醫一樣)。必須說,柯P這個決定是良善的,我們以前也跟過一些名醫大P們的刀,技術真的點點點,只因為他資歷夠久了,加上會社交,跟病人關係好,就一路升上去。不過大家也別太害怕,這樣的人滿少的,大部分我在臺大接觸的老師們真的都很厲害(我爸爸大腸癌也是在臺大開的)。
如果說開刀房是外科醫師的主戰場,那加護病房就是麻醉科的領地。然而一位外科出身的醫師,被放在滿是麻醉科醫師為主的外科加護病房裡,自然是滿滿的不得意。外科思維和麻醉科是非常不同的。對外科來說,就是一和零,我要開刀,就是要把你問題徹底解決,而你往後的生活品質,才是我次要考慮的。但麻醉科,主要是做支持性的治療,控制你的疼痛,以你的生活品質為優先。我曾經遇過一個病人,在開完某大P的刀後,短短三天,輸了13袋血,台大該血型的血庫因為他而沒有庫存,當時值班的麻醉科主治,跟我們說,「他應該撐不過去」,畢竟看他懨懨一息的樣子,任何人都不覺得有希望。然而幾天後他的主刀外科醫師來,對他在床邊精神喊話,病人的眼神中散發著我從未看過的光芒,他整個人『活』過來了,甚至說服他開第二次刀,只可惜依舊沒能找到出血點,不過至少在一週後我離開該單位,病人都還繼續撐著。
在某個程度上,一位外科醫師被放在加護病房,而非刀房主戰場,那就猶如是在邊疆了,即使你是將軍,但你手下的麻醉科醫師,就彷彿是跟你不同宗不同族的人,某些時候彼此觀點是很難在同一頻率,所以2014年才有傳聞說,柯P在臺大被排擠。
然而在臺大不得志的柯P,在媒體這裡得到了另一種光環。頂著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的名號,外界自然將柯P捧得高高的,柯P在醫院的不如意,此時得到了釋放,因為媒體「很喜歡聽他說」。大概是自從2006年邵曉鈴車禍後,柯P和他的葉克膜團隊一夕之間變得全台知名了。確實以邵曉鈴當時的狀況,是很難救了,然而柯P推廣的葉克膜卻讓她撐了過來,即便後來留下嚴重後遺症,讓她智力退化,是否值得?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她確實活過來了。大概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柯P成了全台神醫,加上媒體對他的提問,他幾乎有問必答,爾後不管是哪個名人明星住院,你去問柯P,他都會透露,然後,媒體就更愛問他,柯P就更被民眾認識,享受這份光環。不過台大醫院當然有自己的公關體系和發言人,然而在那之後,柯P儼然就是台大的發言人了,也確實讓台大感到有些困擾,畢竟,這牽涉到病人隱私。
然後,就是連勝文的槍擊案。在2014年連與柯對擂時,很多人罵連,說柯救了他,他卻恩將仇報。這事情對也不對,柯P是創傷醫學部主任,連勝文的醫療小組,自然跟他有關,但,連勝文跟邵曉鈴當時狀況不同,連的槍傷並未危及生命,而且,更重要的,柯P不是當時主刀醫師。連勝文後來的開刀與治療,當然是整個醫療團隊的功勞,可是我想,最關鍵的還是當時主刀的醫師吧?然而,2014年市長選舉,當媒體把『連勝文救命恩人』這球做給你柯P時,你竟然就這麼吃了下來,不去提及整個醫療團隊,甚至不去提及連勝文主刀醫師是誰(連我現在去查wiki都查不到)?不說出實情,跟說謊當然不同,前者並沒有任何錯或犯法,只是給人觀感不佳。我當時當然也很不以為然,但我也沒在臉書評論過這件事,原因是,我也實在很不喜歡連勝文擠下丁丁,選市長。可是我們這些鄉民不去戳破這件事,不代表柯P你不用去解釋,倘若你那時大器的將功勞歸給團隊,歸給主刀醫師,對你反而是加分的,可是你沒有那麼做。
2014年選舉,我剛好有些朋友分別在柯和連的競選團隊,都是年輕人,但你可以感覺他們的態度不同。幫連勝文的人,多半也對連勝文無感,只是國民黨給的經費和資源多,很多人也不看好連,所以就當來打一份薪水不差的工,「我們只是來工作,但他上不上就與我們無關」。而柯這邊的人很不同,很多人不去計較薪資,而是真心希望柯P上,常常是一人當兩人用,也可以發現,柯P2014年的競選團隊,多半是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可是你也會注意到,這些人在柯競選第二任時,幾乎不在了,包括當時為他操盤網路宣傳,為他安排各投開票所監票的小尖兵,現在都紛紛跳出來喊不支持柯P(以柯現在的標準,這些人也是收了錢的網軍,可是別忘了,他們曾經是為你立下戰績的人)。
在草創時期永遠是最辛苦的,跟著你打天下的這群人,等於在一個未知的未來上下賭注,這些人也是最衷心希望你能闖出頭,而不計較個人利益的(畢竟,要貪利益,去找線上最有資源的政黨即可,何必幫你『個人』,還不確定你未來能不能成功)。然而,在幫助你上位後,卻在四年期間,這些人紛紛走人,這是否意味著你的領導出了問題?而當你已飛黃騰達時才來蹭的人,不能說全部,但多多少少是有些要貪圖你能施予的利益的。
我前面說了,某種程度上,柯P在醫界當時確實是有些不得志的(要說排擠也可以啦),但不得不說,當他2014決定參選時,醫界還是非常欣喜的,也期待他帶來些改革,希冀他是政壇清流。這情形一直到2018他競選連任時都沒變,我身邊許多醫師友人,老師,捐款給他,我相信他的捐款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醫界。可是為何2019年之後,這些人幾乎都不支持他了?包括我最敬重的施景中老師。
只要曾經在台大待過,或多或少會聽老師們聊起柯P的一些事,有些好笑的,也有些荒謬的,然而,我只能說,醫界的老師們還是滿仁慈的,或者說,他們仍對柯P有些期待,所以在柯P進入政壇,甚至讓大家失望後,依然沒有人跳出來翻出柯P的過往。而我自己本身對柯P進入政壇的兩個期待,是希望他對酒駕和健保制度發聲。
大家應該有印象,2013年柯P的愛徒女醫生遭酒駕撞死的事吧?當時柯P積極奔走,成立酒駕防治協會。然而在2014年,柯當上市長後,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卻幾乎不再為此事發聲了?就連去年過年孝子被酒駕撞死,行政院長,總統都發聲了,也不見柯的粉專有任何動靜(我只觀察頭一兩天,後續沒追蹤)。或許有人說,酒駕又非首都市長管的,但,外交議題,兩岸議題又豈是台北市長範疇,柯不也頻頻發表意見?在柯的第一任任期,柯P享受著全台的焦點,幾乎從未有任何政治人物這樣受『所有』媒體,不分藍綠的愛戴,那時候你柯P要講話,誰不會拿麥克風給你?可是你卻沒趁著這份光環尚在,去為酒駕的事情多做點什麼
而另一個議題,健保,更是沒看到柯P有去想改變環境。只要在醫界待過,不可能不知道健保制度的問題,健保對全台人民絕對是個最好的福利政策,但不代表它不需要改革。在我在台大實習的時候,應某位老師要求,去試算了健保比例,也才發覺這套制度存有很大的問題。
當時某一個華僑,十幾年來沒回台灣,更沒繳健保費(傳聞他在泰國因吸毒後恍神,引發火災),導致全身80%燒燙傷。他回台灣後,只補繳了幾個月保費,就恢復了健保身份(每年乖乖繳保費,一年又只看一兩次醫生的我們,顯得很蠢)。住在台大醫院一個多月,每天早上要兩到三位醫護人員幫他換藥一個多小時(其他病人約一位實習醫師,十幾分鐘即可換完),期間進開刀房手術三次,住院期間總共花費五十萬台幣,而因為健保,他竟然只需要負擔不到五千元出院費用,也就是不到1%!住在台北市蛋黃區,一間雅房租金也不只五千了,什麼時候我們的醫療服務比最廉價的旅館都不如?當然,他是病人,他不是自願生病,可是這比例也絕對不合理。我相信柯P對健保制度一定比我更熟,但,他也從未把握他的光芒,去做些什麼改變和聲援。
2018年我也曾跟我爸大吵過(我爸偏綠,我媽那邊家族則是以軍公教為主的鐵藍),他認為柯P反過來咬民進黨,是背骨,而我認為民進黨這三年做不好,一直抓著柯打很煩。我也曾經為器捐的事,跟一位堅信柯P有到中國賣器官的護理師吵過。即使我知道柯P一些事,他稱不上好人,但也絕對不是壞人。那麼為什麼柯給人感覺立場跟四年前不同?等我最後來解釋,先來說說柯給自己貼上的標籤,也是最為人所知道的,他的特質,『台大醫科』和『亞斯伯格』。
說真的,台大是個很大的包袱,又是醫學系(當然,享受的資源也很多。資源?受人關注本身就是資源啊,以柯P為例,他如果不是台大醫院主任,參選時受到的注意會這麼多嗎?)。例如在朋友聚會自介時,當你說你是清大,成大,大家會「哇」,但你說台大時,得到的反應會更大(我沒有要戰學校,清大成大各大學校都很好,可是也不可否認,各類組第一志願都剛好在台大)。明明只是在講自己學校,但你講「我們成大」,和「我們台大」,後者聽起來就是格外刺耳,彷彿你在『強調』什麼。以至於我連在家,提學校的事,都是用「我們學校」取代「我們台大」,因為連我爸都在吵架時嗆過「你台大了不起?」(自己兒子讀台大,卻被拿來當攻擊點是滿怪的)。
然而柯P本人倒是完全不避諱,而且一直強調。如果是一個毫無知名度的素人,或新人,需要點話題,可能需要強調自己學歷,但,全台灣有誰不知道柯P是台大的?而他往往在說話時,很愛去強調「我們醫界都balabala」,台灣政壇,曾經是醫生的並不在少數,可是只有柯P會在說錯話時,拿整個醫界來幫擋箭牌。一再的強調自己的學歷,也是在樹立高旗,「我跟你們思維不一樣,我比較聰明」,也就可以感覺得出,他言語中流露的傲慢和自戀,跟他不願採納別人意見的特質(可以對照後面形容的亞斯伯格)。
柯P的另一個大標籤,就是亞斯伯格症。這彷彿是他的免死金牌,每當他說錯話時,他和他的支持者就會用這個病症去為他開脫。要說亞斯伯格,我絕對能來好好說明,因為在我最親的家人中,就有兩位,其中甚至有我打從出生就接觸的人。當然,不是每個亞斯伯格症狀都一樣,就像憂鬱症一樣有個體差異,然而它能被歸類在同一病症,絕對是有某些共同性,所以從我家人身上,也能看到與柯P類似的狀況。為了個人隱私,我不說明是誰,也很抱歉,為了讓大家了解,我必須舉例說明。
亞斯伯格的人,很常關注在一些小事情上,然後就『黏』住了。上個月才發生一件事,當時我們一家人,開著七人座的廂型車,要去祭拜我媽。小亞斯(我某位亞斯格症的家人),在出發前,我們答應他,會繞去消防局看消防車(他『黏』住的事物,就是各式車子)。然而開車的人忘了,過了紅綠燈,沒右轉,直接往目的地開去。小亞斯提醒了我們跟他的『約定』。一般的孩子,你這時候繞個路,繞去消防局就沒事,可是他無法接受,「車子開回B2,車子開回B2」,他不斷叫嚷著,他沒辦法接受路線不是照他原本的『預期』,所以他要求車子回到原點,也就是開回我們住家大樓的B2停車場,重新出發。就這樣,我們照他的『期待』做了,多花了二十分鐘,開回B2停車場,然後右轉去看消防車。如果你不照做呢?那就是一整個早上的不安寧,因為他『黏』住了。
像柯P這樣的人,不是不會說謊,而是他們說謊很容易被拆穿,他們難以隱藏情緒,所以當你感覺他在說謊,別懷疑,他十之八九真的在說謊。因此當柯P『失言』講出那些話時,別懷疑,他是真心這麼想(包括她所有歧視言論也是)。亞斯伯格的人,常會因『黏』在小事情上,而失去耐性,甚至忘了看整個大局(如我上面的例子)。當他在憤怒的情緒時,很抱歉,不管周遭的人在做什麼,都必須停下來,『處理』好他的情緒,在他們的觀點裡,天塌下來的事,都沒有他現在這個情緒重要。說真的,那也不是他們願意的,都說是『症』了啊,你也不會叫一個憂鬱症的人,不要憂鬱吧?某方面來說,亞斯伯格的人自己也很痛苦,那也不是他們願意的,但他們就是很容易『黏』在這些雞毛蒜皮的事,然後情緒也『黏』在這,走不開。例如,我上面說的那個小亞斯,除了車子外,他還愛星星和數字『8』。買滿天星的餅乾給他,其他的樣式你可以吃,但如果星星樣式的你拿走了,他會崩潰一個小時。某次他兩歲的妹妹『誤拿』了星星的吃,他崩潰了,明知道不可能,但他要求妹妹吐還那顆餅乾給他,即使我們拿出其他十幾顆星星樣式的補給他,他也不接受,他只要被妹妹吞下肚的那一顆。
這樣的人,可能很聰明,很有智慧,但絕對不適合當領導人,因為,所有的決策都必須以他的情緒為第一優先考量。而亞斯伯格看事情的『標準』,也不見得與一般人一樣,例如,他可能很討厭煙味,所以覺得抽菸該判刑(我講得比較誇張),但他又覺得偷竊沒什麼,只因為在他的『標準』裡,抽菸是比偷竊更嚴重的罪。不過,我還是自次強調,不管任何病症,都無法完全解釋每個患有此病症的病人的狀況,其中還是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為何說柯P自始至終都沒變呢?你從他2014年參政以來就可發現,他的某項『標準』從來沒變過。「說我柯P壞話的,就是壞人」,這就是柯P最高的標準,也可以說是民眾黨的圭臬。2014年,國民黨打他打得兇,然後民進黨禮遇他,不提名候選人,所以他覺得你國民黨好壞,民進黨是我友邦,我還幫你立委助選。然後,2018年,民進黨開始打柯,國民黨樂見你鷸蚌相爭,所以柯P改變了態度,說我壞話的民進黨才是壞人。中共從沒批評過我,所以中共在我眼中也不是壞人了,這就是柯P的『標準』。這標準是不是很符合我最前面提的,「你不給我面子」的加護病房事件?因此,也不用期待,將來民眾黨內會有持跟柯P不一樣的聲音,會有持跟黨主席柯P不一樣意見的人,不然你就是我柯P眼中的壞人。很幼稚嗎?對,在跟亞斯伯格相處的經驗,我覺得他們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掌握,也相對容易操控,只要你抓對他的『標準』,和讓他『黏』住的是什麼。
還有,別再1450,網軍網軍的叫,我還真沒收到任何政黨的錢和指示。如果不認同你,你就要認為他是收了錢幫敵方陣營做事,我只能說,你會少聽見很多聲音。你可以試試拿錢給我,我一定收,但不會幫你說話,謝謝。
最後補充一點,很多人覺得柯P第一任市政不錯,為何現在變這樣?就如我說的,他前後兩任身邊走了很多人。當初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夠強,也真的是衷心為他打拚。而這也是柯P人格特質最要小心的一點,他的所有政策,會被周遭的人左右(如我前述,說我好話我就覺得你是好人,所以我就採納你的意見)。所以柯P將來還是有機會成為好市長的,只要圍繞著他的人,心態夠良善,但,他的高度也差不多到這了。
黃樂仁wiki 在 環球膠報 Facebook 八卦
香港著名功夫片導演劉家良去世享年76歲
...來說聲R.I.P.作最後悼念, 讓他一路好走......
前功夫片名導演劉家良,因患血癌於今早十時在仁安醫院病逝,享年76歲。醫院說,劉家良是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院方發出的通告,內容如下:
「香港著名功夫片導演劉家良先生,一直勇敢面對癌病多時,終今晨於仁安醫院由家人侍旁下安詳離世。」並於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屆時主診醫生莫樹錦醫生將交代劉家良患病詳情,好友陳百祥亦會出席。
劉家良生平及wiki檔案
劉家良(英語:Lau Kar Leung,1934年7月28日-2013年6月25日),原藉廣東,廣州長大。是香港邵氏電影公司著名武打明星及導演,父親劉湛是黃飛鴻的徒孫。 劉家良與第二任妻子翁靜晶有兩個女兒,長女劉萬怡曾參與亞洲電視劇集《殭屍道長II》的演出,現時在劍橋大學唸法律,幼女在香港唸國際學校。
劉家良獲頒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終身成就獎」,表揚他將功夫電影發揚光大,貢獻很大。2013年6月25日因血癌卒於仁安醫院。
背景
劉家良出身武術世家,父親劉湛是黃飛鴻的再傳弟子,也是早期粵語電影黃飛鴻系列中著名的武師、武術指導、演員。劉家良九歲開始隨父親學武,得其真傳。後對中國各門派武術均有鑽研,領悟力強,因而武學淵博。
一九五〇年隨父進入電影界,開始是從臨時演員及龍虎武師做起,參與的第一部影片是《關東小俠》。演過數以百計的電影,僅黃飛鴻系列就演了幾十部,重要的有《黃飛鴻花地搶炮》、《黃飛鴻怒吞十二獅》、《黃飛鴻龍舟奪錦》等片。一九六三年,他與唐佳合作,在《南龍北鳳》一片中初當武術指導。
成名作是一九六五年長城公司的《雲海玉弓緣》,表現十分出色。隨後與唐佳一同被邵氏公司聘為武術指導,首先參與徐增宏的《江湖奇俠》與《琴劍恩仇》,繼與張徹合作《邊城三俠》、《金燕子》等。自此便和唐佳一起長期擔任張徹影片的武術指導,出色影片有《馬永貞》、《仇連環》、《洪拳與詠春》、《少林五祖》、《洪拳小子》等。
一九七四年,他與張徹合作在《方世玉與洪熙官》一片中展開正宗國術的路線。但在同年,離開張徹。
武術指導升任導演者
一九七五年,劉家良在邵氏公司正式當導演,開拍《神打》,獲得成功,不僅使他的導演地位穩固,而且使其他的武術指導紛紛仿效。劉家良堅持李小龍之後的正宗國術/真實武打的路子,強烈地表現出華南文化與傳統的根,更是他人難以取代。
劉家良是第一位由武術指導升任導演者,他的電影大都成功,而又與眾不同。因為劉家良的作品,都能使武術與情節化為一體。像《洪熙官》的夫婦洞房、父子鬥法等妙趣,都能以武術來表現,該片還觸及較深奧的氣功和打(點)穴。
《少林三十六房》最出色處是很有電影趣味地詳述全面的基本練功程序,以眼、耳、頭、手、腳而至十八般武藝。《爛頭何》則不重實技,而進行各式表演性武打的實驗,包括試招、搏殺、突襲,以武打動作來表現喜怒哀樂及人生種種情態。
顛覆了傳統師徒心理結構
在這些影片中,有兩部是關於黃飛鴻的影片,是顛覆了傳統師徒心理結構。在五十、六十年代中由關德興主演的八十多部黃飛鴻影片,黃飛鴻成為「師傅」的代表,一位處於力量顛峰的成熟男子。而劉家良的第一部關於黃飛鴻影片──《陸阿采與黃飛鴻》,則打破這種傳統的觀念。他使黃飛鴻從師父變成弟子,而且必須在這種師徒關係中力求上進,以習得武功。這部影片影響兩年後,由袁和平所拍的《醉拳》,由成龍飾演放縱鬧事的少年黃飛鴻。
在內容方面,劉家良著重中國武術的歷史與家族傳統,探討父子,尤其是師徒關係及其心理觀念,有相當獨到的表現,從而引人注目。自一九七五年起,劉家良導演了十九部功夫片,被公認是香港武俠電影發展史上一位影響重大的人物。自六十年代中的「新派武俠」,以至七十年代的正宗少林拳術和功夫喜劇,他都是處於影響潮流的地位。在香港的武俠片導演裡,他的作品表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被公認為是真正懂得中國武術且影片深具傳統武德精神及家族觀念的導演。
弟子
劉家輝(同時是義弟)
汪禹
傅聲
京柱
小侯
楊菁菁
惠英紅
片: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劉家良
劉師傅,感謝你對香港影壇的貢獻
黃樂仁wiki 在 雨島人 People from Drizzle Facebook 八卦
[綿綿絮雨的日子,你知道這幾個星期基隆正在與北歐做深度的藝術交流嗎?]
.
#我覺得產值這件是蠻有趣的
#有些東西你沒看到它的無形價值但你不能說他沒有價值
/ 策展人 黃又文
.
這幾周來自亞熱帶台灣的策展人黃又文與來自北歐芬蘭的策展人Nina-Maria Oförsag正在讓台灣與北歐藝術家們在基隆的太平國小做一場深度的藝術駐村計畫,
這次駐村計畫有一個很美的名字,
.
基隆夜-北極光
.
透過水、光讓兩邊的文化相互輝映,
「台灣是海洋國家,
但是我們跟海卻不親近
我們或許跟北歐諸國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種族和語言,
但是與海依存的迫切議題卻有很多可以對話。」
.
在11/23那天他們舉辦了一場在86設計公寓的即興音樂會,
老實說小編被深深的震撼,
那種異文化在短時間內快速的交融在一起,
產生了另一種型態沒看過的藝術型態,
說真的,
迷人到不像話。
.
這幾周藝術家們的創作會在12.01-12.10 在太平國小展出,
也希望大家可以上去看看太平國小再次的華麗轉身,
小編也特別訪問了這次活動策展人之一的黃又文,
以下文比較長希望大家能好好看一下喔!!
讓大家對這次活動能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喔!
.
--------------------------------------------------------------------------
1.#所以整個活動流程大致上是邀請北歐跟台灣藝術家在太平國小那邊駐村創作嗎?
.
沒錯。
故事始末其實可以參考官網的ABOUT:https://knnlartproject.wordpress.com
但是關於河流那段已經沒有了,
不過或許之後會再下一年在討論...
起源是希望可以邀請北歐的藝術家提供同為海洋國家的觀點,
台灣是海洋國家,
但是我們跟海卻不親近。
我們或許跟北歐諸國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種族和語言,
但是與海依存的迫切議題卻有很多可以對話。
如何透過他們的作品看到北歐當代藝術觀點、透過藝術家的眼睛重新觀看基隆這座城市,
我相信基隆有很可以國際化的本錢,
畢竟他過去曾經是,
#我相信未來也有機會重新找到這個城市美麗的樣子。
.
藝術家們會進駐三到四週,住在太平國小,
然後在教室裡面進行創作,一人一間,
所以總共會有二三樓的十件作品。
關於空間的對話、對於城市的感受、
藝術家在駐村本來的意義就是,
對環境友善,進入社區。
(美國對藝術村的定義:「藝術村是專門運作的組織,為藝術家的創作研究提供時間、空間和支持,讓藝術家進入一個滿布鼓勵和友誼的環境。」詳情可參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藝術村)
.
.
2.#妳希望這件事情長遠看會對這座城市帶來什麼影響?.
.
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介入這個社區的方式,
#透過藝術駐村,#達到漸漸有人開始重視這個環境,
藝術或許是除了建築、設計之外的另外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式。
長遠來說,
還有很多可以考慮的面向,
藝術家從開始住在這裡,就夠引起基隆市民的好奇了,
每天他們在坡上走上走下,
自然就會遇到外面的人,引起好奇。
.
當然長遠來說,我的目的不只是這個,
透過官方的交流,台灣總是會被打壓,
但是透過文化、藝術的交流則是比較容易進行,
也希望為基隆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
.
3.#這些藝術家是妳本來就認識的嗎?(台灣的)
.
台灣藝術家是我本來就認識,有合作過的,
程仁珮在夜視基隆港有展出,
這次的計畫會再更延續之前的調查,
我覺得會有某些連結。
蔡坤霖大家都知道他的聲音雕塑,
但很少人知道他也專精版畫,
但是卻把版畫變成雕塑,
我覺得可以提供一個對於傳統媒材的新的想像。
(蔡坤霖網站:http://tsaikuenlin.com/art/)
galley-->art-->其中的版雕塑和行旅圖
他這次會揉和歷史、傳統、民俗、傳奇故事、地理景觀等等,應該會很有意思~
.
.
4.#對策展,#藝術交流這件事情為什麼這麼有熱情?
.
熱情嗎...
我覺得與其說是熱情,不如說是使命感。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去過很多國家交流,
#台灣要做國際交流多麼的難。
.
但有趣的是,
我們總想成為「別人」,#而忘了自己是誰。
但是外國人想知道的,
其實是最「在地」的文化,
是那些或許主流不認可的。
.
外面的世界那麼壞,
我們的國家怎麼樣可以讓它變好。
不是靠別人,而是靠自己一點點開始。
我知道這個計畫即使沒有拿到補助資源,
但是如果我們要等到資源都到位了才做事,
那就已經來不及了。
.
#能做多少是多少。
但是,當你真的想努力完成一件事,
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這個過程中真的感謝非常非常多的朋友和陌生人,
給予藝術家們協助,這個計畫才能順利進行。
.
#台灣人真的超級棒,
給藝術家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還是有拿到一點點微薄東湊西湊的贊助啦,
不過也因此更感謝其他給予協助的親朋好友)
.
.
5.#那你覺得現在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能否接受讓太平國小有更多的可能性,
還有開幕那天會不會下雨XD
.
.
------------------------------------------------------------------
如果有人問我台灣的下個經濟奇蹟是什麼時候?
我覺得是到大部分的人都能認可這些無形價值的時候,
這幾年好多人回到這塊土地努力,
從有名的江振誠、李安等等到這些在一方土地努力的策展人,
都開始想為台灣這塊招牌找到自己的樣子,
只有樣子明確了,
才會有更好的超越代工的價值,
也在這裡很謝謝這些人不斷得為這塊土地努力著。
也在這邊邀請大家有空上去看看喔!!
Keelung Nights - Nordic Lights
2017/11/7~2017/12/20(展覽是12/1-10)
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一路189巷135號(建築與設計之家/KEELUNG地標旁原太平國小)
.
策展人Curators -
黃又文Erica Yu-Wen Huang (台灣Taiwan)、
Nina-Maria Oförsagd (芬蘭Finland)
.
藝術家Artists -
Johanne Teigen (挪威 Norway),
Mauritz Tistelö (瑞典 Sweden),
Evelina Kollberg (瑞典 Sweden),
Emma Heidarsdottir (冰島 Iceland),
Petri Kuljuntausta (芬蘭 Finland),
Nayab Ikram (Åland Islands, 芬蘭 Finland),
程仁珮 Jen-Pei Cheng (台灣 Taiwan),
蔡坤霖 Kuen-Lin Tsai (台灣 Taiwan),
魏欣妍 Hsin-Yen Wei (台灣 Taiwan),
Lua Rivera (墨西哥 Mexico)
.
贊助單位 Sponsorship-
The Nordic Culture Fund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Depart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Keelung City Government
文化部 Ministry of Culture (Taiwan)
#雨島人只推薦好東西
#拒絕當酸民
#這塊土地會更好
#藝術駐村
#北歐
#基隆
#得支持
黃樂仁wiki 在 2022伊隆馬斯克故事-汽車保養配件資訊,精選在PTT ... 的八卦
伊隆·馬斯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汽車貼文懶人包 ... 她是黃樂仁(Laura Huang),美國哈佛商學院第一位台裔女性教授!在她撰寫的《破局思維EDGE》書中,她說 ... ... <看更多>
黃樂仁wiki 在 黃樂仁馬斯克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八卦
... 黃樂仁年紀,黃樂仁背景,馬斯克台灣公司,黃樂仁父母,黃樂仁wiki,黃樂仁書. ... 黃樂仁(LauraHuang),華裔美國人,畢業於杜克大學電機工程學士與生物醫學工程系, ... ... <看更多>
黃樂仁wiki 在 哈佛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黃樂仁《隱性優勢》 - YouTube 的八卦
脫穎而出的優勢到底是從何而來?你是否也曾覺得辛苦付出總是被辜負,別人不了解你有多努力?哈佛大學商學院第一位台灣裔女教授 黃樂仁 Laura Huang,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