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那個網美事件,我本來想說算了。
但親友團整夜從凌晨一兩點到早上六點不間斷的私訊,#私訊煩我和嗆聲, 果然是催促我發文最有效率的動力。
甚至護航的人來訊罵我,代購何其多?她擋你財路嗎?你幹嘛只針對她一個?
還有記者一直要約訪,最近醫療工作已經夠煩夠忙了,#我拒絕受訪,我想,就以本文做個總結好了。
本文暫時不討論疫情蔓延的時候,出國代購旅遊,或是台商要求台幹們飛回大陸開工,這些事情到底道不道德?
我為什麼生氣?
因為我針對的是 #她對醫護人員的消費戲虐在抱不平。
--
請問你能想像嗎?
戴著兩層手套,要抽血摸不到血管,只能全憑經驗。一針戳不到還要被抱怨技術差?
穿著兔寶寶裝,完全不透氣,汗水流到連內褲都濕了。
戴著N95,吸氣都要很用力,連最基本的人權--呼吸都費力。
戴著起霧的面罩,在模糊的視野下,提心吊膽的工作,生怕哪個步驟不小心,就會造成感染。
事後,這一層一層的兔寶寶裝,先脫哪一層才不會污染,都要嚴格的按照順序。
這畫面對妳來說新奇有趣,但對醫護人員來說,是做夢都可以嚇醒的痛。
經歷過SARS的長輩告訴我,他連做夢都還會夢到當年的畫面,我想,這應該是創傷後症候群。
請問妳怎麼敢對這些人拍照吐舌打卡上傳?
誰允許妳拍攝她們了。
妳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甚至那位網美還發文戲謔的酸醫師。
『我確診沒有肺炎哦,大概是我奶太大了,陰影看起來醫生才覺得疑似像肺炎吧』
我對妳奶大不大一點興趣都沒有,但,別說榮總的各位前輩醫師,我一個小菜鳥麻醫,從業以來看了數萬張X光,也從來沒有把奶看成肺炎的啦,乾。
負壓隔離病房一天耗費多少錢?
醫師加護理人員一天進去探視一次、量血壓、發藥2~3次。
穿脫共幾套隔離衣?一套又是多少錢?
照顧的醫護人員必須承擔隨時被感染的風險,又是多少錢?
這些「鉅額醫療費」都出自台灣每一個公民繳的稅金。
『我有繳健保費,本來就有權使用啊。』
好吧,我想我也習慣酸民們的這種回應了。
『賞你們一百罐酒精乾洗手,我這麼感恩,看到了嗎?可以不要再攻擊我了嗎?』
這種道歉好廉價,也好讓人鼻酸。
『我一個月光養七個員工支出就要四十萬,好辛苦』
光支出就要四十萬,那收入呢?我套用一句酸民最愛的『#我有繳稅啊』來做結尾好了。
請問國稅局要不要關心一下這些稅?
--
原圖片來源:奇美醫院麻醉科
更換為【蘋果日報】
「麻醉科醫生收入」的推薦目錄:
- 關於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 關於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 關於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侯文詠 Houwenyong Facebook
- 關於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Re: [討論] 麻醉科的前景- 看板medstuden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閒聊)有人知道麻醉醫師月薪多少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麻醉醫師薪水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麻醉醫師薪水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麻醉時間越長手術收入就越高!直擊麻醉醫療檯面下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分享#紀錄孕期到生產的心路歷程 - 親子板 | Dcard 的評價
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八卦
昨晚那個網美事件,我本來想說算了。
但親友團整夜從凌晨一兩點到早上六點不間斷的私訊,#私訊煩我和嗆聲, 果然是催促我發文最有效率的動力。
甚至護航的人來訊罵我,代購何其多?她擋你財路嗎?你幹嘛只針對她一個?
還有記者一直要約訪,最近醫療工作已經夠煩夠忙了,#我拒絕受訪,我想,就以本文做個總結好了。
本文暫時不討論疫情蔓延的時候,出國代購旅遊,或是台商要求台幹們飛回大陸開工,這些事情到底道不道德?
我為什麼生氣?
因為我針對的是 #她對醫護人員的消費戲虐在抱不平。
-\-\
請問你能想像嗎?
戴著兩層手套,要抽血摸不到血管,只能全憑經驗。一針戳不到還要被抱怨技術差?
穿著兔寶寶裝,完全不透氣,汗水流到連內褲都濕了。
戴著N95,吸氣都要很用力,連最基本的人權-\-\呼吸都費力。
戴著起霧的面罩,在模糊的視野下,提心吊膽的工作,生怕哪個步驟不小心,就會造成感染。
事後,這一層一層的兔寶寶裝,先脫哪一層才不會污染,都要嚴格的按照順序。
這畫面對妳來說新奇有趣,但對醫護人員來說,是做夢都可以嚇醒的痛。
經歷過SARS的長輩告訴我,他連做夢都還會夢到當年的畫面,我想,這應該是創傷後症候群。
請問妳怎麼敢對這些人拍照吐舌打卡上傳?
誰允許妳拍攝她們了。
妳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甚至那位網美還發文戲謔的酸醫師。
『我確診沒有肺炎哦,大概是我奶太大了,陰影看起來醫生才覺得疑似像肺炎吧』
我對妳奶大不大一點興趣都沒有,但,別說榮總的各位前輩醫師,我一個小菜鳥麻醫,從業以來看了數萬張X光,也從來沒有把奶看成肺炎的啦,乾。
負壓隔離病房一天耗費多少錢?
醫師加護理人員一天進去探視一次、量血壓、發藥2~3次。
穿脫共幾套隔離衣?一套又是多少錢?
照顧的醫護人員必須承擔隨時被感染的風險,又是多少錢?
這些「鉅額醫療費」都出自台灣每一個公民繳的稅金。
『我有繳健保費,本來就有權使用啊。』
好吧,我想我也習慣酸民們的這種回應了。
『賞你們一百罐酒精乾洗手,我這麼感恩,看到了嗎?可以不要再攻擊我了嗎?』
這種道歉好廉價,也好讓人鼻酸。
『我一個月光養七個員工支出就要四十萬,好辛苦』
光支出就要四十萬,那收入呢?我套用一句酸民最愛的『#我有繳稅啊』來做結尾好了。
請問國稅局要不要關心一下這些稅?
-\-\
原圖片來源:奇美醫院麻醉科
更換為【蘋果日報】
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侯文詠 Houwenyong Facebook 八卦
【只能說「驚艷」了!麻醉風暴。】公視2015/4/25起 每周六晚間9點
這幾年我迷戀的電視劇很多,像是「紙牌屋」、「唐頓莊園」還有「新聞編輯室」……都是一集一集追著看。儘管電影也看了不少,但對我這個超級戲迷來說,這幾年國際上電視劇精彩的程度反而是大於電影的。或許正因為是這樣,當回頭看見自己零零落落的電視劇時,一種更大落寞,似乎在所難免。
■
也許有人問:為什麼台灣的電視劇不能像國外的電視劇那麼精緻呢?
原因當然有很多。但其中一個很重大的理由是:我們的經費太少了!舉例來說:大陸衛星級的電視臺的電視劇每一集製作費基本上超過五百萬台幣。台灣目前的製作成本大約是一百多萬元。
再問:為什麼沒有人肯用更大的經費來投資呢?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市場太小,電視台也太多了,收視分散的結果,廣告收入有限,電視劇的製作費當然就變低了。
問:既然市場太小,為什麼不外銷呢?
答:過去,台灣的電視劇的確是可以外銷,但在亞洲,日本、韓國、中國的電視製作崛起,人家的電視劇拍得又好又精緻,情勢已經完全逆轉了。
現在,亞洲最大的市場在大陸,但台灣的電視劇不管在審核或播出時段,都受到大陸現行政策的嚴格限制,因此銷售並不容易。至於日本、韓國,由於觀眾的收視習慣以及製作品質的落差,機會更少。
不但電視劇外銷有困難,台灣的電視台,因為收視率被網路瓜分,經營也很辛苦。從成本的角度來考量,大陸、韓國、日本、美國、英國,因為行銷至亞洲、全世界,因此價格便宜,(一集從二、三十萬到五、六十萬不等。),收視率也不差,相對於一集動輒百萬以上的製作費,電視台主動拍攝電視劇的意願不高。
問:繼續這樣下去,會怎麼樣呢?
答:為了生存,許多導演、編劇、攝影、劇組人員,只好到對岸更大的市場,參與電視劇的製作囉。長期下來,除了進口的英、美、日、韓、中這些進口的電視劇,以及低成本的「長壽劇」外,我們剩下的選擇不多。更糟糕的是,許多屬於台灣的、動人的、深刻的故事、再也沒有機會被說出來了。
我們再也不認識自己的美、自己的好,只能看著別人的電視劇,風靡別人的明星,在別人的故事裡面留著自己的眼淚。
問:有人在為這樣的情勢努力嗎?
答:有的。這個產業裡面有許多人都很擔心。文化部也有一些補助款可以申請(當然,相對於成本與收入的缺口,補助款是很有限的。),也有一些電視台堅持用心經營電視劇,加上公共電視的人生劇展、迷你劇集、電視連續劇……想要扭轉局勢的有心人不是沒有,但這些努力的總和加起來,仍無法阻擋這個在「加護病房」中的情勢……
■
嗯,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兼具「公視董事」、「麻醉專科醫師」、以及「白色巨塔作者」三重身份的我接到推薦公視「麻醉風暴」的邀請時,心中的不安完全是可以想像的。
當時我還沒有看過影片,因為過去參與拍攝「大醫院小醫生」、「白色巨塔」這些醫療劇的經驗,我深知醫療劇的拍攝有多麼不容易。另一方面,因為編劇、導演、製作人都沒有醫療背景,我又擔心整個戲劇的氛圍、走向偏離現實。
後來,六集的電視劇我幾乎是一口氣看完的。
看完的感想,只能說是「驚艷」。先是「誠懇」,接下來是「醫療專業」、是「戲劇專業」上的驚艷……那種驚艷,像是在黑暗中,發現了一盞燈,在沙漠裡面,看見了一座花朵盛開的花園那樣的驚艷。
這齣已在HD上先行播出的六集迷你劇,網路上的好評如浪潮早就已經一波接著一波。「驚艷」不再多解釋了。只要開始追這部戲,我想,我的心情你會明白的。(片花見樓下)
www.youtube.com/watch?v=oZnBYUyDp6Y
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閒聊)有人知道麻醉醫師月薪多少嗎? - Mobile01 的八卦
美國好像麻醉科是排名第三高薪的沒錯。。。但是醫糾及賠償金額也是前三名。。。 台灣的。。。30permonth似乎高過行情不少。。。不過可能需專職沒有外快吧。。。 台灣麻醉 ... ... <看更多>
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麻醉時間越長手術收入就越高!直擊麻醉醫療檯面下 ...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麻醉時間越長手術 收入 就越高!直擊麻醉醫療檯面下公開秘密麻姐跑單幫行之有年合法掩護非法論件計酬3千起跳! ... 【杏林在線】 麻醉科醫生 的日常. ... <看更多>
麻醉科醫生收入 在 Re: [討論] 麻醉科的前景- 看板medstuden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高風險的地雷科。現在不到V10,又莫名谷底翻身了,住院醫師招募,來一堆書卷,有點傻
眼!!!
選科系絕對不要優先考慮薪水,很容易一場空。自己喜不喜歡,生活型態能不能接受,適不
適合自己個性最重要,其他的都操作在別人手裡,自己抓不住的。
當年會選麻醉科是因為不需要寫病歷(這個真的很重要啊!!!! 現在連麻單蓋章都覺得煩,寫
一輩子病歷我會自殺);執業生涯的生活型態選擇多,可以選重症每天跟打仗一樣,也可以選
輕鬆的做每天放空。需要動手操作,取代性較低,尤其現在神經阻斷術越來越複雜,很吃天
份跟手感,其他科系甚至是老前輩,都很難踏進來;不需要整天跟病患還有病患家屬對戰,
跟麻姐還有外科講講幹話,閒聊一下就好;作息相對正常,算是醫院裡的上班族
※ 引述 《Blaze5566 (麻一)》 之銘言:
: 另外的缺點則是缺乏"不可取代性"
: 80%以上的手術,可能現在的R2、R3麻醉起來 和資深主治醫師不會差異太大。
: 也因此,病人會指定自己的開刀醫師,但往往不會去留意麻醉科醫師。
: 並無法像其他主治醫師,有機會在民眾心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與聲望。
: (舉例來說,百大良醫裡面是找不到麻醉科醫師的,雖然有疼痛科醫師)
: 我一直在思考,後起之秀擁有更好的體力,可以值更多班,但可能只需要更少的薪水,
即使一般病人執行一般手術,經驗多技能多的主治醫師(理論上越資深應該越多,但你知道
的.....),都一樣不會死在手術中,但是品質差很多
能不能手術前第一時間發現異常需要介入或是改變手術時間,計畫等等,或是手術中外科弄
出併發症有沒有能力處理(像是大出血,我都跟外科說沒關係你慢慢開,出血沒有破萬你都
別擔心,我們會處理)
手術計畫有錯,可以跟外科討論你這診斷不對啊,我發現以下ooxoox狀況,你要不要改成oo
xooxox
術前中後的止痛藥物的計畫,是否輔助神經阻斷術,手術結束拔管是很舒適還是跟18世紀一
樣像刑求等等,資深資淺還是有差異的。如果沒有隨著時間要求自己跟上時代,增進知識與
技能,那就真的資深資淺差不多,甚至跟資深麻姐也沒兩樣了
簡單說,原則上都不會死,但好的麻醉科可以保你舒服開完刀,如果遇到併發症可以最大限
度保存功能與生活品質
: 自費市場方面,麻醉科也只有無痛分娩、無痛胃鏡大腸鏡可以勉強提出來了。
: 與其他外科系的自費醫材就相形見拙了。
如果很care收入,可以去找私人的大型婦產科診所,專打無痛分娩就好了,業績好的,大約
是2~4個內科左右的薪水,成就感來自於產婦與家屬是很感謝你,但很沒有發展性
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做一行怨一行會很不快樂的,共勉之
另外補充一點,能做到70歲是因為你還能做,在家裡太閒不如來上班做做簡單手術的麻醉,
有收入又不怕無聊。其他要動手的科系,要做到這年紀很困難,60歲就算很強了,但薪水可
沒等比例提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149.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546148309.A.D6C.html
這樣比較直覺一點呀 XD
可能只有0.00000000000001勝文而已喔
好缺不管哪一科一直都很熱門的,但麻醉科目前在診所這一塊其實滿缺人的,特別是法規越
來越嚴,以前自己亂搞的,現在都開始要聘兼任或是專任。如果不嫌無聊與沒發展,沒日沒
夜打無痛很可怕的,議價能力強的,可以拿到約4成的錢,一個月打一兩百支也不是很罕見
大型婦產科裡的麻醉科最可怕,但是一生當個無痛分娩機器,想到就覺得可怕
南部大型診所每個月的生產量,都贏center不知道幾條街喔
CV從早到晚都很緊繃啊,Door to balloon 才90min耶,麻醉沒那麼趕時間,沒打上就少賺
一筆而已,壓力小很多
可能不用 XD
真要賺錢,還是醫美,CVS還有骨科比較好啊
趕快跟上最近南部的大風吹,吹一輪之後什麼都變了
其實比你想像中的多,每個縣市都不少家
其他差不多薪水的,都是火裡來水裡去,我們這個小菜一碟呀
有些功德值比較高的醫院,薪水真的滿可怕的
看到CV的大大,我都會忍不住雙膝一軟差點跪下去,跟CVS都是醫院裡頂天立地的漢子
哇靠,我要把你這句話收錄起來,以後打painless都要拿出來用
有些功德值太高的醫院只有2~2.5個PGY,但神秘的是流動率還滿低的耶
你居然忽略小兒新陳代謝科
要找到問題點,良好術後止痛對外科很有幫助,病人口碑好後續刀更多
但你要先幫外科解決問題,例如怎麼讓他接刀順暢一點,後續care又輕鬆
他才會跟你配合,合作習慣之後,你的不可取代性就會快速上升
月入300可能要收到R0還不夠,要到R-3了
其實今年就滿熱門的
照推文歪成這樣,可能要來個the one頂樓了
你少了一個0
我也是這麼覺得,麻醉科收入要高得有個夠力的婦產科老闆才行
人是習慣的動物呀,跨體系移動,變換之前心理的不安遠大於收入增加工作減少的喜悅,所
以傳說中的貴院才敢薪水隨便開,功德值不夠高不能體會的
但是工作量沒有四個內科啊,工作量有1~2個內科就很累了好嗎
人要學會惜福
疼痛在國外很熱門收入也很高,不過東方人對疼痛的忍受度超乎想像,"生病手術就是要痛"
,"止痛有併發症"深入人心,所以疼痛診所都很難經營,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倒了
也許再過個一二十年,疼痛才會慢慢抬頭吧,那時候再來爭說誰要主導可能比較有話題。現
在疼痛吃力不討好,都是大家互相踢皮球,躲都來不及
婦產 科,挪抬以示尊敬
趕緊跟上南部的大亂鬥,大家一起用腳投票
※ 編輯: deltaz (42.77.125.251), 01/01/2019 10:12:18
... <看更多>
相關內容